央视快评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原标题:【央视快评】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

“希望中国工程院在新的起点上,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高度评价中国工程院作出的重要贡献,对更好发挥中国工程院作用提出殷切希望。总书记的贺信必将激励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在建设科技强国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央视快评】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指引下,我国工程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从神舟系列飞天、“嫦娥”奔月到北斗指路、高铁飞驰,工程科技有力支撑了重大工程建设,擦亮了中国制造“国家名片”;从国产大飞机、大型邮轮到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工程科技助推产业创新,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从推动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到建立重污染天气应对技术体系,工程科技创新红利持续释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一项项重大工程、历史性工程、民生工程,彰显出新时代我国工程科技创新的硬实力。

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下大气力解决阻碍工程科技发展的难点和问题,积聚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央视快评】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要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形成优势互补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机制,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要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打通产学研用链条的堵点,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汇聚融合。

当前,我们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重视基础研究,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要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充分发挥院士群体多学科、跨领域的优势,紧紧围绕具有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加强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战略研究,支撑党和国家决策。

【央视快评】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国工程,大国气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自觉履行使命担当,矢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争当排头兵、勇做先行者,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工程科技界力量。


如何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的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规划,是建设中国为制造强国的三个十年战略中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基本方针——创新驱动。 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质量为先。 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 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 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人才为本。 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 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坚持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若干重大工程,实现率先突破。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 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的什么特点

原因:其一,政治因素。 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 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 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其二,经济因素。 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其三,科技因素。 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 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 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其五,学术自由因素。 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 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 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 这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的学术自由和活跃的特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是中小企业吗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要求,国家从来就没有局限在中小企业的范围内。 而且近几年针对企业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的项目,拿到政府资助的企业中,有一半是上市的大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一、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结合国家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实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在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部等基础性、前沿性技术领域超前部署,加强交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提高基础技术研究水平。 (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对面向应用、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 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支持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结合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加强财税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加强产业集聚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三)加快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 建立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加快完善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积极从事职务发明创造。 加大工作力度,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发挥研究型大学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增加急需的专业学位类别。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政策,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鼓励企业建立专利联盟。 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利益保障和实现机制,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 加大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 (四)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以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选择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并能够实现突破的重点方向,依托优势企业,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努力实现重大突破。 (五)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 发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创业服务、技术交易、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着力培育新业态。 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投资和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环境服务业。 (六)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 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加大实施产业化示范工程力度,积极推进重大装备应用,建立健全科研机构、高校的创新成果发布制度和技术转移机构,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依托具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形成增长极,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市场,规范市场秩序,为各类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良好的环境。 (一)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 坚持以应用促发展,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缓解环境资源制约等紧迫需求,选择处于产业化初期、社会效益显著、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大技术和产品,统筹衔接现有试验示范工程,组织实施全民健康、绿色发展、智能制造、材料换代、信息惠民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变,培育市场,拉动产业发展。 (二)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 鼓励绿色消费、循环消费、信息消费,创新消费模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扩大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范围。 加强新能源并网及储能、支线航空与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市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在物联网、节能环保服务、新能源应用、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推广等领域,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 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现代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业模式。 (三)完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 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 进一步健全药品注册管理的体制机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支持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创新药物优先进入医保目录。 完善新能源汽车的项目和产品准入标准。 改善转基因农产品的管理。 完善并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标准。 三、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要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尽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深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 (一)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研究机构合作申请国家科研项目。 支持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在国外申请专利。 鼓励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我国技术示范应用项目,共同形成国际标准。 (二)切实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在境外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多种方式融资。 扩大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改进审批程序,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境外投资的外汇支持。 积极探索在海外建设科技和产业园区。 制定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为企业开展跨国投资提供指导。 (三)大力支持企业跨国经营。 完善出口信贷、保险等政策,结合对外援助等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在海外推广应用。 支持企业通过境外注册商标、境外收购等方式,培育国际化品牌。 加强企业和产品国际认证合作。 四、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鼓励社会投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中央财政投入,创新支持方式,着力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等。 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等推广应用。 加强财政政策绩效考评,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完善税收激励政策。 在全面落实现行各项促进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 (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 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 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 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服务。 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力度。 (四)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 进一步完善创业板市场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推进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的建设,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创业企业的需求。 完善不同层次市场之间的转板机制,逐步实现各层次市场间有机衔接。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发行规模,积极探索开发低信用等级高收益债券和私募可转债等金融产品,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发展,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 (五)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建立和完善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行业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与监管体系。 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为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创造条件。 发挥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建立健全创新药物、新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税费调节机制。 实施新能源配额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加快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 建立促进三网融合高效有序开展的政策和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 (二)加强宏观规划引导。 组织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调查,加强与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衔接。 加强对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各地区要根据国家总体部署,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发展重点,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三)加强组织协调。 成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形成合力,统筹推进。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0845.html
特斯拉FSD也有性格可选 即将更新 三种新模式 马斯克官宣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