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高官无奈承认 面对歼20机群 印度空军落后解放军

歼20悬在头顶,印军高层意识到情况不简单,现在的印军必须抓紧时间做一件事。

印军高官:印度空军的装备落后于解放军

近年来,印度空军口口声声宣称“光辉”战斗机能够压制中国的歼-20,但随着更多信息披露,这种说法更像是自我安慰。

从装备规模来看,印度空军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印度空军计划建立42个战斗机中队,每个中队配备约20架战机。然而,实际情况是,印度仅有30个中队服役,并且许多老旧的机型如米格-21和“美洲虎”攻击机面临即将退役的窘境。相较之下,外媒猜测称,解放军已经拥有了大量歼-20,并且还在不断扩充和提升其作战能力。

(印度“光辉”战机)

如今,印度空军参谋长阿玛尔·普瑞特·辛格也不得不承认,印度空军在国防装备技术和生产效率上被中国远远甩在了后面。

在辛格看来,印军现在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增加战斗机的数量。印度空军不仅将“宝”压在了“光辉”战斗机项目上,还在抓紧讨论“多用途战斗机”的采购项目。

但情况却不容乐观,前者俨然已经成为了拖延的代名词,后者的采购数量已经缩水到了114架,但却依然在无限期的延迟中。

相比之下,中国在新一代战斗机如歼-20的研发和部署上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甚至突破了隐身战斗机在高原部署所面临的挑战,两国空军的差距正在越来越大。

(印度空军参谋长阿玛尔·普瑞特·辛格)

歼-20现身中印边境,新的局面正在打开

如今,中国在西藏和中印边境稳步增强了空中力量,建设了新的空军基地,升级了基础设施。中印边境附近,不仅有了歼-20,还出现了空警-500的身影,两者在高空、高速和隐形特性上的协同作战能力,已然构建出强大的空战优势,实战意味十足。

歼-20的部署,证明解放军已经解决了隐形战斗机在高原部署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印军以后恐怕就要面对歼-20的常态化部署了。

(空警-500)

在这场隐形的空军较量中,中国显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优势。而印度在短期内装备先进隐身战斗机的可能性很小,面对性能和规模不断提升的歼-20,双方的差距将越来越大。

对于印度来说,与其一直盯着中国,不如将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这样才有希望在未来的空中对抗中占据一席之地。

(歼-20)

对于中印而言,和平共处、良性互动才是避免陷入“武备竞赛”的最佳选择。当然,战略上的互信建立绝非易事,但却是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希望在未来,双方能够在区域事务中表现出更多的理智与克制,通过对话而非对抗去推动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促进中印边境问题的解决。


法国阵风VS我国歼10B,综合比较结果怎样?

实话实说吧,阵风对于中国飞机的优势主要在电子设备方面,作为世界上现役的4种鸭式布局飞机来说,阵风的设计是比较一般化的,法国人推销了20多年也卖不出去不是没有理由的。 对于歼11来说,阵风的飞行性能主要优势体现在敏捷性。 但对于歼-10来说,阵风的优势只有体积大了。 那么多人说了那么多歼10和歼11的先天不足,那我是不是可以说一下阵风的先天不足?发动机推力不足,如果说中国的发动机是一个悲剧的话,那么法国的发动机也绝不是一个喜剧。 法国的问题是始终造不出大推力发动机。 阵风目前使用的是M88-2型发动机,由于压缩机的设计水平问题,增压比始终上不去,M88系列使用了同代发动机中最高的涡轮前温度致使寿命和耗油率的明显损失,并且由于涡轮前温度已经太高,通过常见的提高涡轮前温度提升推力的方法无法奏效,法国不得不将低压压气机推倒重来,这就是M88-3,而M88-3试飞多年仍然问题重重,无法担当重任。 因此阵风只能使用推力只有7吨多的M88-2,两台M88-2的推力也就比一台117S略大一点。 因此阵风的推重比或许比歼10高一些,但和歼11比并没有优势。 而中国的国产发动机本身推力就比M88要大,而且增推潜力也大得多。 太行要增推到15吨远比M88增推到9吨要容易。 平庸的鸭式设计。 不得不说在目前世界上4种鸭式布局战斗机当中阵风的鸭翼设计水平敬陪末席。 阵风和鹰狮一样都是近距耦合鸭翼,但鹰狮的鸭翼更接近大翼,而且鸭翼相对面积更大,增升作用更强。 歼10的鸭翼虽然较远,但面积是四种鸭式布局飞机中最大的。 台风虽为远距耦合鸭翼,但专门增加涡流发生器。 所以在增升方面,阵风是劣于鹰狮的,而且和歼10、台风相比也没太大的优势。 阵风的鸭翼不仅力臂小而且面积小(和远距的台风差不多大),这导致了它的鸭翼容量在4种鸭式布局飞机当中最小,与台风和歼10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因此阵风的鸭翼配平和操纵能力都是最弱的,在正常飞行中鸭翼仅能用于配平,操纵还是得靠升降襟副翼。 与此相反,歼10的鸭翼容量最大,配平和操纵能力也最强。 所以,阵风实际上是一架加了鸭翼的双发幻影2000。 那么一架加了鸭翼,增强了操纵性,配平能力,增加了升力的幻影2000是不是非常强大呢?未必。 因为阵风在某些方面相对于幻影2000是退化的。 静稳定性偏高。 鸭式布局飞机的静稳定性一旦下降会对飞控系统产生极大的困扰,而且鸭式布局飞机在静不稳定条件下是减升力状态。 因此一度有专家认为鸭式布局飞机的静不稳定性不宜太高,甚至不宜比后尾式布局飞机高。 观察一下几种鸭式布局飞机的起飞过程,可以发现,阵风起飞时鸭翼为全正偏,抬头时升降襟副翼有瞬间的上偏。 鹰狮和台风都是鸭翼全正偏,升降襟副翼下偏。 而歼10起飞时则是鸭翼小正偏,升降襟副翼下偏。 这说明歼10在起飞的迎角条件下抬头倾向远远超过鹰狮和台风,阵风更是差距甚远。 这一现象进一步说明了4种飞机的静不稳定性排名,歼10的放宽静不稳定性程度最高,实际上歼10超过10%的静不稳定性已经到了离经叛道的程度。 而阵风则最保守,其静不稳定性可能比幻影2000还要低。 毕竟幻影2000起飞时并不需要上偏升降襟副翼。 静不稳定程度从技术上说就是飞控的水平问题,从飞行能力来说就是敏捷性和机动性问题。 歼10的鸭翼不仅面积大,不对称翼型,而且偏转角度非常大,还能差动。 过去的学者曾经认为,鸭式布局飞机是不适合飞大迎角机动的,因为鸭翼会比大翼更早失速。 但歼10充分利用了鸭翼卸载式控制的优点,它巨大的鸭翼偏转角,为大迎角条件下产生可靠的纵向控制力提供了基础。 同时差动鸭翼实现了鸭翼涡的主动控制,可以在没有矢量发动机的情况下实现优异的指向机动性。 总的来说歼10除了由于推重比稍劣,在持续机动性上要略低一些外,指向机动性,敏捷性,大迎角机动能力全面超过阵风并不奇怪。 因为阵风在这些方面本来就是4种鸭式布局飞机中最弱的。 超音速飞行能力的缺陷。 在现代空战中,良好的超音速性能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自身导弹的有效攻击范围而压缩对方的有效攻击范围,这就是F-22超巡能力的优势所在,从亚音速空战转入超音速空战也是未来空战的发展方向。 但阵风的鸭翼超音速配平能力在四种鸭式布局飞机种最弱,极大的限制了它的超音速飞行性能。 在这个方面台风和歼10都相对于阵风有巨大的优势。 可以说号称“三代半”的阵风从一开始就没能切合未来空战的发展方向。 就算将来换发之后,阵风也只能实现数据概念上的“超巡”,而歼10和台风最有可能实现四代意义上的真正“超巡”——将超音速作为一种常规飞行状态甚至最佳飞行状态。 雷达罩偏小。 不知道为什么,阵风的机头直径很小,一般估计雷达罩直径为700毫米上下的样子,不仅比歼11小,甚至比歼10都小,而歼11的雷达罩直径甚至达到1米。 无可否认中国的雷达技术还落后于法国,但是两国之间在雷达技术上并没有代差。 虽然时间上落后,但中国毕竟已经开始为飞机换装相控阵雷达,同时阵风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至少到目前为止,和M88-3一样,仍然在计划当中。 于是在技术水平没有代差的情况下,雷达的体积和功率的巨大差距可没有那么容易弥补。 隐形改进困难。 像阵风这样一种严重缺乏外形隐形元素的战斗机到底是准隐形还是伪隐形我暂且不讨论,但很明显的是如果要把阵风改进成真正的隐形飞机困难重重。 从前机身讲,隐形改进需要将机头改为菱形机头,因此进气道内侧需要向外扩和机头弧线贴平。 将鸭翼下降到与大翼平齐,必然与进气道干涉,要么像台风一样下移进气道变成腹部进气,要么像歼20一样将大翼上移变成上单翼。 鸭翼下移后与大翼明显干涉,需要拉长前机身将鸭翼前移。 鸭翼的后掠角明显与大翼不同,因此鸭翼必须重新设计。 现有边条取消,鸭翼下降后增升能力明显下降,需要采用F22那样更大的机翼或者歼20那样复杂的涡流系统。 后机身也有问题,主要是阵风的后机身不够宽,外倾双垂尾受到鸭翼涡冲击较大。 简单地说,歼11的隐形改进类似于T50,而阵风的隐形改进类似于歼20,难度差距一眼就能看出来。 总结来说,阵风的设计基础是幻影2000的大三角翼,通过增加鸭翼获得了较为全面的性能提高。 特别是由于推重比的提高和机翼升力的提高,使得阵风在持续机动能力方面较幻影2000有了较大的提升。 但为了回避鸭翼设计中的众多矛盾,阵风采取了较为平庸的鸭翼设计,因此它在指向机动能力,大迎角飞行性能,敏捷性等方面都没有充分发挥鸭翼布局的优势,超音速飞行性能也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相反,歼10在设计中采用了众多大胆突破常规的设计,例如它的静不稳定性,它巨大而且距离大翼较远的不对称翼型型鸭翼,它的可控迎角,它极度复杂的飞控等,都只能用离经叛道来形容。 然而歼10所收获的却是鸭式布局的天然优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但最为可贵的是,它的超音速飞行性能也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有人说歼10是三代机,阵风是三代半,但我认为事实恰恰相反。 阵风的设计基础是在幻影2000的基础上提高能量机动性,也就是说,它只是在经典3代机的基础上做了改善。 它的能量机动能力已经达到了三代机的较高水平(事实上F-15和苏27就基本上到顶了),而敏捷性和指向机动性较典型三代机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而台风,鹰狮,歼10的设计理念都直接瞄准了21世纪的天空,更强的敏捷性,指向机动能力,更好的超音速性能代表了空战的发展方向。 因此它们才是三代半,而阵风只是半吊子三代半而已。 虽然法国的电子技术较为先进,但阵风的基本设计本身就严重的限制了它在雷达和隐形上进一步发展的前途。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除了苏27和F22这样的变态飞机一飞起来就能让人看到不同之外,其他的三代机在飞行性能上其实是拉不开差距的。 阵风对印度空中力量的负面效应。 引进阵风对印度只有好处?那可未必。 对于印度这样的航空后发国家,又是空军大国,应该立足于整个国家的系统力量,集中精力搞好一两个项目,突然插进来一个阵风,将对印度整体的空中力量和航空工业的正常发展带来巨大的干扰。 空管和指挥方面的难题。 印度目前的主力空中力量是苏30MKI,而俄式的通信标准和法式的显然不一样,因此两者在配合作战时存在巨大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印度本来就有限的空管和指挥系统来说面临严重的问题。 因此印度空军不得不面对降低机群数量,分开作战;或者更大幅度的降低机群数量数量,配合作战。 之间做两难的选择。 打个比方说,印度原本有能力在同一个战场上组织20架苏30,但现在就只能把战区一分为二,让8架阵风和8架苏30各自为战;或者让6架阵风和6架苏30混合作战。 这样一来,战斗力到底是增加呢?还是下降呢?生产能力方面的难题。 印度航空工业的产能是非常低的,一年只能生产10来架战斗机,而现在苏30正在生产,LCA正在小批量生产,T50要筹备,但是又要抽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组织阵风的生产,最后的结果必然导致所有的机型产量都跟不上。 换装计划长期拖延,以至于根本无法弥补老旧战斗机退役的速度。 拖到15年后,搞不好中国的歼20都比印度的阵风多。 飞机研制方面的问题。 印度方面则只有一个单位在生产飞机。 就它生产飞机的历史看,蚊蚋是英国的,风神是德国的,米格21是苏联的,美洲虎又是英国的,LCA一开始是法国的,后来变成万国牌,苏30是俄国的,阵风是法国的,将来T50又是俄国的。 飞机的设计风格、思路、标准不停在在变,始终不成系统,也不成风格。 如果印度能够一门心思钻下去,从苏30到T50好好吃透,未必不能修成正果,形成自己的风格。 但现在在两者之间插入一个阵风,印度人未来30年就继续折腾去吧。 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 有一个笑话说印度的空军机务人员必须学会五门以上的外语才能看懂飞机维护手册。 但抛开这个不谈,我要说的是印度人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过去印度的飞机绝大部分都是俄国的,因此一旦得罪俄国,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这个风险很大吧?但是现在买了阵风,难道印度就有胆量得罪俄国了么?不仅俄国不能得罪,难道法国就得罪得起吗?所以说,只要不是国产货,不管进口渠道多么多元化,都要受制于人,买得到越多,不能得罪的国家越多,自主权越少。

我国用歼20技术升级枭龙?

我国用歼20技术升级枭龙?

《欧亚时报》的报道

枭龙战机是我国和巴基斯坦合作研制的一款四代机,国际上对这款四代机的评价不算高,很多人都认为它属于四代机中比较落后的一款。 不过对此,印度媒体《欧亚时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该媒体发文称,枭龙使用了歼-20的技术进行升级,且比印度的LCA战机要强。

在《欧亚时报》的这篇报道中,它首先贴出了一张飞行员头戴头盔显示器的照片。 根据这篇文章的说法,这种头盔显示器能直接将战机的飞行信息,显示在驾驶舱的遮阳板上,飞行员得以更加专注于战斗中的操作。

他们认为这是枭龙战机使用了歼-20技术的重要证据,毕竟阵风、苏-30等传统四代机刚出世的那会儿,可都没有这种头盔显示器的接口。

枭龙作为一款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设计的战机,在其设计之初,显然不会考虑装配这种头盔显示器,所以现在的枭龙或是使用了歼-20的技术进行过升级的版本。

除了新增头盔显示器,升级版的枭龙还大量使用了复合材料,使得机体质量更轻,能携带更多燃料和弹药,以提升自己的持续作战能力和火力。

此外枭龙还升级了集成电子战组件、导弹接近警告系统等设备,装配了有源相控阵雷达,还搭载了霹雳-10导弹,这使得枭龙成为了一款“第4++代战机”。

印媒提到,德国航空专家Andreas Rupprecht认为,虽然老枭龙的战斗力不如印度的LCA战机,但新版的枭龙无疑已经成为了一款相当成功的战机。 对印度来说更糟糕的是,老光辉战机的数量足够多,这使得巴基斯坦拥有相当多驾驶枭龙战机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印度方面一直到现在都没能大规模量产LCA战机,飞行员的问题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该德国航空专家刻意强调,在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的计划中,它预计在2023年到2024年,交付83架LCA战机。

但就算这些战机能如期交付,要融入机队形成战斗力,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所以印媒认为,这对于印度空军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情况。

不过这位德国专家还有一件事没有说,那就是“印度时间”是一个玄学概念。 如果一个印度人说等1个小时,估计他要办的事得等到明天才能做。 如果印度人说等到明年,那么这件事估计会像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24年磨一舰”一样。

LCA的问题

其实从印度LCA战机的发展历程来看,这款战机毁于“印度什么都要但什么都没做好,然后计划太多又没法得到彻底的执行”。 当年印度在设计LCA战机的时候,希望它在拥有强大对空作战能力的同时,又具备强大的对地作战能力。

然后设计团队就拼了一个四不像出来,因为设计指标要求太多,各方面又都没做好。 于是LCA又拿回去修修改改,一直到现在都没服役。 在这个过程中,和LCA同时代的战机都服役了,比如说歼-10和枭龙,但LCA一直在修改过程中。

印度方面一看LCA有服役即落后的架势,在修改过程中又多次更改设计指标。 但改就改吧,关键是印度改得非常勤,往往2~3年改一次指标。 指标改这么勤自然很难落实到位,然后我们就看到LCA一直改到现在,都没大规模服役。

相比较之下,枭龙就要务实很多,1999年进入原型机设计,2003年就进入了首飞。 当时的老枭龙的确不算多先进,从它原计划的代号——超七,就不难看出它的技术来源。

巴基斯坦对于枭龙的定位很明确,那就是一款自己就能生产的战机。 它不一定要能多强,但只要自己能生产战机出来,那就比印度研制了30来年一直没有大规模服役的LCA要强。

截止至2019年,枭龙已经生产了140架以上,以巴基斯坦的体量来说,已经是一支相当庞大的空军部队。 反观印度的LCA战机,一直到2020年也才生产14架原型机和20架小规模量产机,规模和枭龙比起来有极大的差距。

巴基斯坦空军的体系

而且对巴基斯坦和印度这两个国家来说,它们的空军还有一个常人不太能注意到的区别,那就是体系。

很多人认为体系化作战是大国才能玩的东西,但巴基斯坦现在其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玩体系化作战,因为它的很多装备都已经是“中械”或美械。

在巴基斯坦的空军中,除了和中国一起研制的枭龙战机外,歼-10C战斗机、ZDK03预警机、运-12等战机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 整个巴基斯坦空军的装备,其实就两个主要来源,一个中国,另一个是美国。

这使得巴基斯坦整合自己的装备很容易,从而形成了体系化的作战。 甚至巴基斯坦能用战机全程关闭雷达,由预警机引导导弹打击目标的战术。 到了印度方面,这样的事那就是天方夜谭了。

印度的装备充分展示了各国的技术特征,其中光是LCA战机一项,就有来自法国的设计、美国的发动机以及以色列的雷达。 一件印度号称国产的装备就这样,其它装备就更不用提了。

所以印度空军作战,说好听点叫作战较为散乱,说难听点那就是游兵散勇。 印度的空军机群很难整合成一个整体,通常是机群指挥官下命令后,各架战机各有各的想法。

在印度的空战中,印度一直靠着装备的数量和单件装备的性能优势压制对方,但随着巴基斯坦体系化的优势开始逐渐凸显,印度方的优势会越来越小。

印度空军的底子本来就不错,新购买的126架阵风战机全部服役后,印度空军的实力是否比中国空军要稍强?

1、阵风需要至少10年才能完全交付完毕。 2、中国每年服役的三代飞机大约是50架左右,也就是说,10年以后,中国至少要有500架新的三代战斗机(J10、J11)服役。 3、中国10年以后,四代飞机已经开始服役,所以印度是赶不上中国的。 4、就算印度的126架阵风1年内服役,其空军也远远不如中国。 印度现在有苏30飞机140架、80架米格29,51架幻影2000合计270架三代机。 中国是苏27、30系列355架,J10系列230架加上J15,至少600架三代机,印度就算加上126架阵风,也不过是400架,不能跟中国相比。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2928.html
宜于长久 去邪纳祥 传统节日里的中国丨九九重阳
求画 许愿 重启退休人生!69岁画家爆改二次元 网友在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