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汽车10月12日报道 10月12日,方程豹旗下豹8正式开启全国线上意向预订,价格区间为40-50万元,新车定位中大型硬派SUV,预计将在四季度上市。
即日起,用户可通过方程豹微信小程序、APP官方渠道进行预订,支付3000元意向预订金且及时转为定金的用户,即可享受优先排产权益,并可对内外饰颜色、六/七座版本进行选择,更多专项权益将于上市公布。
外观方面,方程豹8延续了家族式硬派设计语言,以“未来星舰美学”为设计理念打造,提供星月银、破晓金、夜影黑三种车身外观颜色可选。
夜影黑
星月银
破晓金
方程豹豹8整车长宽高为5195mm/1994mm/1905mm,轴距达2920mm,定位中大型SUV。另外,新车将采用21英寸轮毂,同时也提供造型样式更偏运动的20寸版本;另外豹8还可选装2.5吨的拖挂资质,满足拖拽房车等户外出行需求。
豹8在内饰设计上同样延续了家族式风格,两侧出风口采用锁扣设计,配备升降档杆和水晶按键,门板装饰元素融入了类钥匙状的扶手,上方采用了木纹拼接装饰,棚顶使用了麂皮材质,整体更显豪华低调。新车共提供野麦黄、暗夜黑两种色彩搭配。
同时,在豹8以视觉、触觉、听觉构建的座舱内,有超90%皮质包裹,触感细腻;配合18扬声器帝瓦雷品牌音响系统,为驾乘者带来声临其境的聆听体验。
基于2.0 DMO电驱越野平台,豹8提供了三排6/7座两种座椅布局选择,三排放倒后还能秒变独立四座/大五座,后备厢最大1130L的容积。
六座版
七座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比亚迪方程豹与华为签订了智能驾驶合作协议,方程豹豹8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 参数 丨 图片 ).0,共同打造全球首个硬派专属智驾方案。
专属智能座舱融合了亚迪DiLink150智能座舱,以及智能进入和智能互联的强大功能。同时豹8也是全球首款支持华为鸿蒙、苹果双系统UWB手机车钥匙和安卓、鸿蒙、苹果三系统手机NFC车钥匙的车型。在智驾方面,豹8将实现NCA智驾领航辅助“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贯通,并有离车泊入、远程挪车和泊车代驾三大实用功能。
同时得益于华为智驾赋能,豹8拥有超强智能避障能力,实现前向+侧向+后向防碰撞功能,刹停速度更高、距离更短。
另外,豹8搭载了全功能版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具有“高度、刚度和阻尼”三大可调,以及“主动预瞄和四轮联动”两大能力,兼具“城市舒适性”和“户外强悍性能”体验。
动力方面,豹8将搭载2.0T高功率发动机及前后双电机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其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200kw,前后电机峰值功率为200kw/300kw。零百加速4.8s,综合续航里程1200公里。随着豹8全国线上意向预订正式开启,新车也将最晚于11月完成上市交付
成都车展:方程豹豹5预售30-40万,豹8概念车同期亮相
不出所料,本届成都车展依旧是新能源车扎堆上市、亮相的场面,其中比亚迪旗下子品牌方程豹在车展首日开启了豹5的预售,引发了大量围观。 豹5预售价格为30-40万元,不排除正式上市后还会有上下浮动,但已经远低于此前40-60万元的预测价格。
方程豹豹5定位中型新能源越野车,车身尺寸分别为4890/1970/1920毫米,轴距为2800毫米,这一点也同样有别于“中大型车”的网络传言,从产品定位来看,它最大的竞争对手我认为是坦克400Hi4-T(28.5-29.5万元),但相比之下豹5的价格还是更高。
开启预售的方程豹豹5,也终于给我们呈现了最终的外观设计。 整车造型方正硬朗,属于传统的硬派越野风格,同时也有很多和新能源息息相关的细节设计,大灯组采用了复古方形设计,但内部则安装了矩阵式LED灯组。
日行灯带则环绕了整个中网,不仅好看而且辨识度非常高。 前包围上加入了银色护板,而且整体造型宽大粗壮,在越野的时候可以有效保护车体。 方程豹豹5的车标由两大两小方块串联而成,根据厂家介绍设计灵感来自于数学符号,也内含电流的状态以突出新能源、智能化的品牌和产品特征。
方程豹豹5的车身侧面有很多传统的越野元素,如方正的轮廓线条、垂直的B/C柱、隆起的黑色轮眉等等。 同时又给人比较细腻的感觉,提供的车漆配色比较时尚,如车展亮相的蓝色、金色车漆都很好看,喷涂质感也显得较为高档。 车顶的行李架采用了黑色涂装,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侧面的层次感。
豹5的轮毂规格有265/65 R18,275/55 R20两种选择,前者搭配百路驰KO2越野轮胎,后者采用米其林公路轮胎。 如果纯玩越野建议选择前者,城市用车频次高则选择后者,我建议两套轮组都准备上。
方程豹豹5的车尾型面平整简洁,一方面在于越野车首先要保证使用,另一方面也在于外挂备胎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位置,没有扩展设计的空间。 尾灯采用了大面积的上下结构,可以提供很高的辨识度和照明度。 后杠和前杠遥相呼应,都采用了银色饰板进行覆盖。
底盘方面,方程豹豹5打搭载前后双叉臂独立悬挂,提供前后差速锁和中央电控式能量锁。 豹5普通版的接近角为35°,离去角为32°,纵向通过角为20°,离地间隙220mm,涉水深度700mm。
如果选择云辇-P智能空气阻尼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底盘软硬/高低调节,接近角39°,离去角35°,纵向通过角27°,离地间隙310mm,涉水深度790mm,进一步提升通过能力。 此外,豹5还采用了非承载式车身、低速四驱挡等越野配置,还有一个“豹式掉头”,工作原理是通过前轮正转、后轮反转来实现原地掉头,其实结果和坦克掉头没有区别,就是工作方式不同。
在动力方面,方程豹豹5搭载了DMO越野混动系统,提供1.5T和2.0T插混动力,其中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43kW,2.0T发动机最大功率180kW;前后电动机最大功率为485kW,峰值扭矩为400牛米。 方程豹豹5搭载越野专用的双层刀片电池,CLTC纯电续航125KM,综合续航1200KM。
在车展期间,方程豹同时亮相了豹8(SUPER 8)概念车,整车采用了更为激进的机甲造型,细节设计上和豹5完全不同。 从体型来看属于大型SUV的定位,我认为与仰望U8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新车还处于概念车阶段,到了量产阶段或许还会有不少变化,值得期待。
比亚迪全新SUV售价40万起,越野能力堪比牧马人
方程豹和坦克孰强孰弱
一直以来比亚迪都侧重于适合在城市场景使用的车辆,空间宽敞、省油是其最明显的两个特征,当然还有出色的DM-i技术作为支撑。 包括旗下的高端品牌腾势也是如此,估计没有人想过比亚迪会推出硬派SUV,还是非承载式车身的那种。
在一众自主品牌当中,只有长城在专注于硬派SUV,并且在多年的发展之后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特别是近几年的全新品牌坦克更是受到的大家的欢迎,可以说是20万级别硬派SUV的不二选择。
然而比亚迪现在就要挑战坦克在硬派SUV届的地位,并且从技术层面来说还要更为出色。 在今年短时间内,比亚迪就将仰望和方程豹两个品牌以及旗下首款车型带入了市场当中,这两个品牌还定位于高端市场。 方程豹的出现,可以说让坦克品牌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品牌请看下面的文章。
方程豹品牌专注于硬派SUV领域
坦克品牌的出现,让大家发现了只要价格合理并且产品足够好,人们对于看似小众的硬派SUV居然有如此大的需求。 因为长途出行还是高底盘的车更让人放心,虽说绝大多数道路已经能让轿车通过,但是像川西地区很多观景台的路况还是会把轿车劝退,这时候只有SUV或者越野车才行,这就是为什么坦克300一经推出就销量火爆的原因。
比亚迪也正是看到了这一市场的空白,于是也开始推出专注于硬派SUV的品牌。 不论是仰望还是方程豹,最大的特点就是旗下的车型都采用了皮实耐造的非承载式车身,显得相当专业。
几乎所有非承载式车身的硬派SUV都面临一个问题:很难同时兼顾越野性能与公路性能,哪怕是高端如奔驰G级也是如此。 如果能够将公路性能大幅度提升的话,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就多了一个购买的理由,方程豹就在公路端和越野端都做到了顶尖水平。
作为一台硬派SUV,能够做到4秒多的百公里加速,又能够提供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还拥有强悍的越野能力,属实很难得。
方程豹豹5采用了全新的DMO越野混动平台
方程豹的首款车型豹5运用了全新的DMO越野混动平台,这个平台是基于纵置非承载式结构打造而来,但是它又和传统的硬派SUV有着明显的区别,因为它虽然是纵置平台但是却没有传动轴,发动机只负责驱动前轴,这样做的原因在后面会说到了。
DMO的DM和目前比亚迪的DM车型的含义没有区别,而O代表的是Off-Road也就是全路况的意思,纵置前驱、出色的公路性能和CTC技术是核心亮点。
传统的前置发动机车型为了将动力传输到后轮需要布置一根传动轴,但是这样就增加了重量以及侵占了车辆的空间,是一种燃油上很无奈的举措。 而DMO平台在纵置平台的基础上让发动机只驱动前轮,取消了传动轴,后桥由电机驱动,为车辆节省了大量的空间,同时还没有了传动轴带来的动力损耗。
这套系统由发动机和电机驱动前轴,后轴则完全由电机驱动,但是发动机的指责没有改变,依然同时负责动力供应和电力供应。 由于四个车轮都由电力驱动,因此这套四驱系统拥有极快的反应速度。 并且前后轴之间通过电子系统形成了一道中央差速锁,再加上前后轴上的电子差速锁,豹5实际上是一台拥有三把锁的SUV。
并且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差速锁来说,电子差速锁拥有快了很多的反应速度,在越野时拥有更大的优势。 其实电力驱动在解决了可靠性之后,是比传统的传动轴驱动更具有优势的,因为在打滑的情况下扭矩的分配更加的迅速。
非承载式车身因为先天结构的原因,往往在公路行驶时体验感不太好。 豹5搭载的云辇P系统又尽可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豹5本来就采用了前后双叉臂的四轮独立悬架,就让公路性能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再加上云辇P车身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车身的高度调节、避震的阻尼调节以及防倾杆的刚度调节,再配合上前后双叉臂的独立悬架,让车辆的公路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同时对于越野能力也是有所帮助的。
再加上接近600马力和700N·m的动力输出,让这样一台大家伙在不到5秒的时间就可以加速到一百公里时速。
综合驱动形式以及底盘硬件来说,豹5不论是在野外还是在城市都有着很出色的表现。 其实人们反感的从来就不是车辆的电力驱动,而是目前阶段纯电车型令人难受的续航焦虑。 方程豹的混动平台则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甚至比燃油车的续航里程还要出色很多。
最后一点就是DMO混动平台的安全性问题,不同于轿车或者普通的SUV,硬派SUV所面临的路况要更加复杂和艰险,而一般电动车的底盘在越野时经受磕碰之后很容易出现电池安全问题,因为整个底盘就是一块巨大的电池。
豹5则通过CTC方案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打破电池与底盘分立孤岛,实现了结构集成化、空间最大化,让电池与车架极致融合,在非承载式双框架环形梁以及刀片电池框架梁结构的加持下大幅度提升了车身刚度。
最后左右车架梁、高强钢双层护板、创新双层缓冲层等环抱式双重防护系统拥有底部抗冲击、双侧面高刚度车架等全层级防护。 电池包底部,抗撞击动能超行业标准10倍,前部三重防护横梁,贯穿式底部防护。 让车辆在底盘在磕碰到路面的坚硬岩石时候,也不会损伤电池,尽可能的保证了越野时候的安全性。
出色的动力、优秀的四驱系统、坚固的车身以及极致的安全性同时出现在了一台硬派SUV上面,至少从账面的硬件来看方程豹的综合实力是很出色的。 至于具体的驾驶感受在试驾之后会第一时间告诉大家,其实我也非常好奇方程豹到底会带来怎样的驾驶体验。 并且在短时间内,还会有低一个级别的豹3和更高一个级别的豹8推出
总结
目前豹5的预售价格区间大致在40-60万区间,说实话是一台听昂贵的车了。 这个价位也正好是牧马人的价格区间,但是牧马人两者消费群体不同,很多牧马人车主是越野车改装玩家。 而对于更多的普通消费者来说,方程豹就多了一种可能性,比如在这个价位选择新势力造车品牌的消费者如果选择了方程豹,那么就不必再为续航里程感到担心,再加上出色的越野能力和公路性能,它就是一台可以出入于任何场景的车。
如果要说目前眼见的短板,那么就是比亚迪的设计了。 方程豹依然看上去不那么的好看,对于很多审美挑剔的年轻消费者来说它依然会有些土气,特别是很难抓住女生的心。 一款好车如果是因为外形的劝退了很多人,那么真的很遗憾。 比亚迪能够有阿维塔或者是极氪这两个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设计水平,那销量估计还要更上一层楼。
开启猎豹模式,方程豹首款车型豹5或8月上市
近两年比亚迪品牌的销量已经进入了狂飙模式,是时候有一个品牌来形容一下自己的现状了,所以方程豹来了。 首款车型豹5也是话题拉满,直接对标的就是当下越野圈大佬奔驰G级。 近日官方也发布了一张宣传的预告图,预计会在今年8月正式亮相,年内正式开启交付,预计价格在40-60万元之间。
作为方程豹的首款车型,豹5也是集合了比亚迪当下众多的最新黑科技,搭载云辇-p底盘技术和全新混动平台DM-o,系统最大功率或超500kW,0-100km/h加速可以达到4秒级。
从发布的预告图并结合此前的谍照来看,豹5的整个车身设计十分硬朗,虽然是对标大G,但是风格上还是有些差异的,豹5的前脸设计明显更加复杂。 毕竟大G虽然越野能力逆天,但是真没多少人去越野,所以设计也比较简洁。 而豹5前脸特别是下包围的设计是比较复杂的,应该是做了很多越野方面是适配,似乎更强调功能性。
而这些元素的汇总,就营造出了一种比较复古的风格,当然也有朋友会说和坦克300更像,就看轮廓确实如此。 所以推出豹5之后的改装案例应该会比较多,给用户发挥的空间也比较大。
车身的姿态也是非常高,虽然官方目前没有公布新车的离地间隙,但从它五米多长的车身和整个比例来看,它的越野通过能力应该会相当可观。
车身侧面也是一个非常标准的越野车模样,平直的车身 线条和方正的车身再加上一个小背包的设计,看上去就很经典。 所以豹5看上去会比仰望U8更有野味儿,是真的可以开车它去穿越的。
内饰的部分,此前的谍照信息显示,豹5也是走了一个科技豪华的风格,毕竟当下 硬派越野车内饰不豪华是不行的,大家主打的就是舒适的去越野,去穿越。 大尺寸的中控屏预计也会采用比亚迪的那套智能车机系统,但应该会有全新的UI设计等。 并且 也可以看出,新车保留了比较多的功能按键,这对于一辆越野车来说很重要,关键的越野功能需要放在最显然的地方。
对于豹5来说,除了硬核的车身造型,产品的硬实力也是非常重要,对于豹5来说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就是专属的DM-o越野平台,拥有两个电机,三把锁。 采用一台“纵置”发动机,为云辇系统腾出更加宽裕的空间,新车还将拥有1200公里的综合续航表现。
总结:
方程豹豹5确实很有看点,硬核的外形应该能收获用户的喜欢,并且它还具备跑得远、动力强、能越野,几乎是当下大家越野车的终极期待,而价格方面40-60万也没有仰望U8那么高,未来很有可能会掀起一波全新的越野浪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