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被印度人包围 20万中国留学生

众所周知,国内有B站大学,国外有Youtube大学。

印度老师 已经成为留学生们心中的 “明星教授”

Quora上一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扎克曾说:“如果知识是一座神殿,坐在那把交椅上的一定是印度人。”

虽然有些夸张,但你只要在油管上搜索大学课程,就会发现 几乎所有老师都是印度人

从C语言到高等数学,从开颅手术到法语入门,简直是全世界的“新东方”!

留学生活压力山大, 油管成了许多中国学生的救命稻草 ,临时抱佛脚的“开小灶”,结果却发现了新大陆。

Quora用户斯宾塞曾提到:“老师不会随时给你补课,提简单问题还可能被骂得劈头盖脸,而 印度人永远在油管上等你,不管凌晨三四点。

课堂上教授用高深的语言讲得云里雾里,油管上的印度老师总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抽丝剥茧给你掰扯明白。

又一个印度人教会我们——那些教授教不了的东西 。谢谢你的存在。”

有学生甚至想把油管上的印度老师写进毕业论文的致谢中,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唯有借教师节向他们说一声节日快乐。

油管上的印度老师,受众群体不仅局限于学生,还有入职西雅图微软的员工、医院主治医师都继续在油管接受印度老师的点拨。

不得不说,搞教育,印度人真的有两把刷子,尤其是在编程、物理、数学和金融等领域。

Abdul Bari被网友奉为“恩师”,是算法界的救星。据说每一个CS留学生在期末季都必须要接受他的洗礼。

一支笔、一块白板,课程内容干货满满、毫无套路,从基本概念到深度解析和实操,思路清晰,循序渐进。

虽然最后一次更新已经在5年前,但这并没有影响大家对他的课程热情,许多人依然活跃在评论区讨论学习。

另一位备受欢迎的老师是Telusko,他的讲课风格生动有趣,视频制作更加精致。

他的课程结合了有趣的小动画,学习过程更具吸引力,无论是Python、Java、Node.js还是区块链课程,刚入门或零基础的学生的学生都可以轻松上学。

大名鼎鼎的Ninja Nerd是医学生的救星,火到有人做Ninja Nerd的跟学视频都会有几十万播放量。

他可不仅仅是网红老师,而是圣约翰费舍尔学院的客座助理教授。

帮你用20分钟解决一个医学难题,教你3天冲刺考试,对他来说简直不在话下。

尽管印度老师的口音可能带有浓重的咖喱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用清晰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教学技巧,把知识送进你的脑子

看完他们的课程,甚至会爱上这种充满智慧的口音。

没有人能永远是大学生,但总有新的大学生。

油管上的印度老师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点拨迷津,很多留学生调侃道: “印度人欠我一个毕业证!” 这真不是一句玩笑话。

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了一个现象,现在无论走到哪里, 印度人的身影似乎无处不在

近年来,印度裔在全球各个领域的崛起令人瞩目,尤其是在高科技行业和政界。

迄今为止,至少有七个国家的总统、首相和总理都是印度裔。

2022年,里希苏纳克成为英国史上首位非白人的印度裔首相,甚至连华人国家新加坡,2023年选出的总统尚达曼也是印度裔。

这次冲击总统宝座的卡玛拉·哈里斯是美国首位拥有非裔和印度裔血统的副总统,谁又能说得准她会不是印度裔的再一次胜利呢?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的数据,全球500强企业中,印度精英担任CEO的比例已经达到30%。

在科技行业, 印度裔领导的密度更是高得离谱

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CEO桑达尔·皮查伊、微软的CEO萨提亚·纳德拉以及Adobe的CEO山塔努·纳拉延...都由印度裔担任。

印度人纵横政商科三界的竞争力到底源自何处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 教育

都说东亚是卷王诞生地,但南亚的印度人对精英教育追求有过之而无不及。

印度是一个阶层极其固化的国家,精英家庭早早移出国,走国际化道路,而普通家庭只能往死里卷印度大学。

印度电影《起跑线》就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夫妇拼命让孩子挤进好学校的故事。

许多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一个观念: 考上名校后,阶层、背景和社会关系将不再重要,凭借一张毕业证就能立足社会

虽然印度高考不是一锤定音的独木桥,各大学自主命题,考试语言五花八门,包括英语、印地语等,但竞争依然异常激烈。

从每年4月开始,考生需要游走于各个大学参加考试,有的学生甚至要在一个考季参加20多次考试,以提高录取几率。

印度是人口大国,大学数量却十分有限,高等教育资源非常稀缺。

印度理工学院被称为最难进的大学,录取率不到2%,比哈普耶斯麻的录取率还要低很多。

想要进入IIT,印度考生必须参加IIT-JEE入学考试,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考试之一。

JEE第一次考试是笔试,内容涵盖数理化,所有科目在一张卷子上,考试时间为3小时,这场考试会淘汰排名靠后的40%学生。

通过笔试后,考生还需参加长达五天的面试,并根据笔试排名选择专业。

很多印度小孩从11岁起,就开始为考进印度理工学院做准备,日夜补习苦读。

坊间流行的说法是:“考不进印度理工学院的,才会去麻省理工学院(MIT)。”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大学原型正是著名的印度理工学院。

电影中校长对新生说:“每年有40万考生报考皇家工程学院,只有200人能考上。”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IIT的残酷与竞争的激烈。

即便许多学生考入了IIT,仍然面临严格的课程和考试,辍学的学生不在少数。

因此, 能够从中卷出来的印度精英,都是人中龙凤

中国留学生对印度人的看法可谓复杂又丰富,既有钦佩,也夹杂着些许不满。

2020年,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陆冠南曾发表了一篇论文:《为什么东亚人而不是南亚人在美国的领导位置上人数不足》。

在美国少数族裔的发展中,华裔与印度裔一直是某种意义上的竞争对手。

论文指出,华裔和印度裔在许多方面的品质是一致的,然而,印度裔的某些优势常常让华人感到羡慕和自愧。

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们的极度自信。

尽管对我们来说,带着咖喱味的英语或许显得“不堪入耳”,但 在他们看来,印度英语才是真正的地道英语

印度人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印度在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下,逐渐接纳了西方文化,使得他们在西方社会发展如鱼得水。

这种适应力还源于 印度本土文化中的外向性和强烈的表达欲 。他们热爱社交,擅长建立联系,并懂得如何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较之下,一些中国留学生可能在跨文化沟通上遇到困难,导致在学术和职场竞争中面临更大的压力。

中国留学生的内敛和低调在许多情况下使得他们更难以展现自己的能力。

另外, 在印度人的社交文化中,抱团是一种常见现象

他们常常形成紧密的社交网络,一个人成功后,会努力帮助身边的人,甚至整个家庭和社区一起向上发展。

这种“团结互助”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竞争力。

此外,印度裔在政治参与方面的热情也较高,他们通过 参与政治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有效争取自己的权益。

热爱辩论的印度人积极投身于政治,喜欢参加各种社团组织,通过能言善辩成为其中的领导者,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当然, 有印度人的地方,也令中国留学生特别“烦恼”

在讨论课上,印度同学通常表现得非常积极,频频发言,甚至争抢发言机会,这常常让习惯于听从教师指引的中国学生感到不适。

许多在美国工作的华人发现,尽管自己更加努力,取得的成果也更为优秀,但往往不如印度裔同事更容易得到提拔。

印度学生在聚会中的开放态度和幽默风格,常常与中国学生的保守和低调形成鲜明对比。

如果身边有一个印度朋友也是“宝藏”,比如印度同学给出的求职tips,润色过的简历,提供的面试技巧都非常受用。

印度精英的成功的故事为人津津乐道恰好说明了一点, 学历是门槛,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才能走得更远

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西方社会的运行逻辑,印度人强大的模仿能力、无人能敌的自信和“厚脸皮”令人叹为观止。

在中国留学生与印度人之间的交融与碰撞中,不仅丰富了留学生活的体验,也为中国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学会欣赏和学习彼此的长处,我们或许能在对方的故事中找到共鸣。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3379.html
这工作太羞耻了! 大学生兼职做擦腿工月薪8000 发视频诉苦
秋日新风尚!黑河 路线来了→ 捡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