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申请时隔半年再获受理

此次IPO申请重获受理表明市场活跃度正逐步提升,政策效果证逐步显现,同时企业融资环境正逐步改善。由此判断,未来IPO节奏将有所恢复,但IPO全流程严监管、严控IPO质量的审核要求不会改变。

方斐/文

沪深交易所开始受理IPO申报。6月20日,上交所公告显示,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金新能”)IPO申请获受理。同日,深交所显示,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铀业”) IPO申请获受理。2024年以来,沪深交易所的IPO申报长期处于“零受理”状态,这两家企业的IPO进展,使其成为2024年以来申报首获受理的企业。

沪深交易所分别受理IPO申请,监管意在重塑市场信心,提升市场活跃度。2024年以来,除了1月和3月北交所受理了两家IPO项目之后,上交所、深交所上一次获受理的记录均停留在2023年12月末,迄今已有近半年。此次受理表明市场活跃度正逐步提升,政策效果证逐步显现,同时企业融资环境正逐步改善。由此判断,未来IPO节奏将有所恢复,但IPO全流程严监管、严控IPO质量的审核要求不会改变。

投行股权融资新增量方向

2023年下半年以来,平衡市场投融资功能,阶段性暂缓IPO影响下,上市券商投行收入规模及收入占比阶段性下滑。2024年一季度,上市券商投行业务收入67.44亿元,同比下降35.9%,收入占比7.5%。在监管严把上市入口关、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背景下,券商投行融资规模阶段性边际下行。

受IPO监管趋严影响,2023年四季度及2024年一季度,IPO规模大幅下滑。分季度来看,2023年四季度实现IPO、再融资规模329.1亿元、934.7亿元,环比下降71.1%、31.6%。2024年一季度实现IPO、再融资规模235.8亿元、666.8亿元,环比下降28.3%、28.7%。

在IPO集中度方面,2023年,IPO集中度小幅下滑。“三中一华”、国泰海通证券位于前列,CR5为50.1%,CR10为69.8%。

在储备项目方面,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国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储备项目数领先,截至4月30日,储备项目分别为263个、218个、160个、147个、137个、133个。

当前政策强调投融资平衡,预计未来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投行股权融资的新增量方向。5月31日晚,联芸科技IPO首发过会,是新“国九条”后首家IPO过会企业。联芸科技成功过会,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体现了当前资本市场政策导向,即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统筹投融资平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下称“科八条”),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科八条”提升科创板投资吸引力,板块有望迎来增量资金。1.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在科创板试点调整适用新股定价高价剔除比例。为进一步加大网下报价约束,科创板将试点统一执行3%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此前实践中一般选择按照1%的剔除比例执行)。科创板打新收益有望提升。2.完善科创板新股市值配售安排,增加网下投资者持有科创板股票市值要求,该安排将明显提升机构对科创板股票的持仓意愿。3.在科创板试点对未盈利企业公开发行股票锁定比例更高、锁定期限更长的网下投资机构,相应提高其配售比例。4.丰富科创板ETF品类及ETF期权产品,适时推出科创50指数期货期权,优化科创板宽基指数产品常态化注册机制。

“科八条”有望进一步推升近期科创板热度,我们看好“科特估”行情将持续带动券商科创板跟投业绩回暖;提升科创板IPO包容性,优化再融资制度以及更大力度对科创板并购重组的支持,一定程度缓解券商投行业务压力。

本文刊于07月20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过会八年仍未上市,过会与上市究竟有何区别?

揭秘IPO过会与上市的差异:一个八年未果的案例解析

在企业寻求资本市场的广阔天地中,IPO过会与上市是至关重要的里程碑。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IPO过会的含义:当一家公司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证监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在定期会议上获得通过,意味着该公司获得了股票发行许可,否则就可能止步于上市门外。 并非所有提交的企业都能顺利过会,这决定了它们能否在股票市场筹集资金。

一旦过会,公司股票的发行之旅才刚刚开始。 主承销商与证券公司将根据合同进行股票分销,当IPO公告发布,投资者便有机会参与购买。 然而,即便过会,上市并非一蹴而就。 IPO过程包括一系列审核环节,如受理材料、分发、见面会、反馈会等,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上市时间。 通常,IPO审批后,企业需在半年内完成发行,但具体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

案例:乔丹体育的曲折上市之路

2011年,乔丹体育计划登陆A股市场,成为体育品牌的领军者。 然而,一切在迈克尔·乔丹对其商标权的质疑声中停滞。 根据相关规定,公司上市必须满足无重大偿债风险和法律纠纷等条件。 乔丹体育因此陷入了长达八年的诉讼泥潭,这期间,品牌形象受到严重影响,消费者对“乔丹”品牌的认知与实际业务产生了混淆。

尽管乔丹体育最终在法律上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山寨印象却难以消除。 在IPO热潮中,2020年的新上会企业中,过会率显著提升,但像乔丹体育这样的例子提醒我们,即使过会,上市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一旦上市环节受阻,IPO批文可能失效,企业必须重新开始征程。

总结与启示

IPO过会与上市并非简单的关联,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过会是上市的前提,但并非保证成功上市的唯一因素。 乔丹体育的案例显示,企业的品牌形象、法律风险以及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对上市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在IPO的道路上,企业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迎接可能的挑战和机遇。

阳光保险冲刺第十家上市险企争取打造国内一流保险品牌

国内保险业距离迎来第十家上市险企更进一步。

10月25日,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保险)向港交所二次递表,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中金公司、瑞银集团和建银国际。 此前,其于4月19日向港交所首次递表。

此前,中国证监会于10月14日核准阳光保险发行不超过39.68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 完成本次发行后,阳光保险可到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国内保险公司已经5年多未新增上市主体,此次阳光保险上市颇受关注。

冲刺第十家上市险企

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境外发行股票的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受理通知后,可向境外证券监管机构或交易所提交发行上市初步申请;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核准文件后,可向境外证券监管机构或交易所提交发行上市正式申请。

目前阳光保险已经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核准文件。 阳光保险于今年4月初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境外IPO申请,4月13日获得受理,4月19日晚向港交所递表。 境内程序方面,其于4月22日获得中国证监会一次书面反馈,10月13日中国证监会接收书面回复;10月14日,中国证监会核准阳光保险发行不超过39.68亿股(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完成本次发行后,阳光保险可到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截至目前,阳光保险的上市进程总体符合预期。 在4月阳光保险提交上市申请后,一位香港市场投行人士即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各家公司上市进程快慢不一,若顺利的话,在递交材料半年后有望在流程上获得进展。 该投行人士分析,现阶段,香港市场的投资者情绪和保险板块估值都处于低谷,阳光保险的募资和估值情况如何,最终还要参考发行时的市场环境。

有资管公司金融股研究员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保险公司估值与行业基本面、标的公司经营业绩前景等因素相关。 在行业前景好的时候,创新性会有一定加分,但行业基本面弱的时候更看“干货”,即业绩硬指标。

由于国内上市险企较少,仍有一定“稀缺性”,加之已有多年未新增上市险企,因此有关保险公司上市动作备受关注。 目前仍在推动上市的保险公司有2家,除阳光保险赴港上市外,国元农险正申请A股上市。 若无其他险企开启上市进程,则阳光保险和国元农险率先完成IPO的,将成为第10家上市的国内险企。

从国内保险业看,目前仅9家上市险企。 其中,5家大型保险机构为A、H等两地以上上市,包括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地上市)、新华保险;4家险企为单独在H股上市,包括中国太平、人保财险(即中国财险)、中国再保险、众安保险(即众安在线)。 而自众安保险2017年9月登陆港交所后,国内保险公司已逾5年未新增上市主体。

总资产4700多亿

阳光保险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13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之一,旗下主要业务包括人寿保险、财险和资产管理等。 其保险业务板块均衡,产险和寿险业务都在非上市险企中处于前列,资管业务市场化风格突出。

从发展上看,起家于财险业务的阳光保险,在成立不到3年即完成集团化组建,跻身当时国内第七大保险集团;阳光财险成立不到2年即实现盈利,阳光人寿成立6年即实现盈利,并双双保持持续盈利。

阳光保险更新版招股书,为外界了解其业绩成色提供了最新信息。 2022年上半年,阳光保险实现总保费收入629.5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7亿元。 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实现420.58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实现208.94亿元。 截至2022年6月30日,阳光保险的资产总额为4736.37亿元,内含价值为929.24亿元。

资管业务板块方面,截至2022年6月30日,阳光资管受托管理的投资资产总规模增至7694.5亿元,其中受托管理第三方资产规模达到4293亿元。

也有业界观点认为,从现阶段保险股估值看,对于正在冲刺IPO的阳光保险来说,更加考验其自身品牌建设和企业未来长远发展规划。

据招股书,未来,阳光保险将加强渠道专业化建设,强化数据科技能力,加快数字化经营转型,争取打造国内一流保险品牌。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理财新闻,欢迎关注我们。

ipo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大概一年多一点。 对于不同公司具体情况不同的,企业自改制到发行上市的时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总体时间为一年以上。 正常情况下,各阶段的大致时间为:从筹划改制到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需6个月左右,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间可以缩短;保荐机构和其他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和制作申请文件,约需3至4个月;从中国证监会审核到发行上市理论上约需3至4个月,但实际操作时间往往会在10个月左右。 但由上可见,上市准备时间因企业而异,很难泛泛而论,有时也与企业一把手的性格特点以及中介机构的专业程度有很大关系,从实务中一年内申报出去的算是很快的,准备三五年的情况也不少,这还未考虑期间证监会停止受理或对特殊行业限制等政策因素的影响。 以下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一家企业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监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 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询价机制在询价机制下,新股发行价格并不事先确定,而在固定价格方式下,主承销商根据估值结果及对投资者需求的预计,直接确定一个发行价格。 固定价格方式相对较为简单,但效率较低。 过去中国一直采用固定价格发行方式,2004年12月7日证监会推出了新股询价机制,迈出了市场化的关键一步。 发行方式确定以后,进入了正式发行阶段,此时如果有效认购数量超过了拟发行数量,即为超额认购,超额认购倍数越高,说明投资者的需求越为强烈。 在超额认购的情况下,主承销商可能会拥有分配股份的权利,即配售权,也可能没有,依照交易所规则而定。 通过行使配售权,发行人可以达到理想的股东结构。 在中国,主承销商不具备配售股份的权利,必须按照认购比例配售。 当出现超额认购时,主承销商还可以使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又称绿鞋)增加发行数量。 超额配售选择权是指发行人赋予主承销商的一项选择权,获此授权的主承销商可以在股票上市后的一定期限内按同一发行价格超额发售一定比例的股份,在此期间内,如果市价低于发行价,主承销商直接从市场购入这部分股票分配给提出申购的投资者,如果市价高于发行价,则直接由发行人增发。 这样可以在股票上市后一定期间内保持股价的相对稳定,同时有利于承销商抵御发行风险,每有分析行情线。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48.html
试试彩色穿搭 真正懂打扮的女人不会只穿黑白色 高级又减龄
里 你比星光美丽 就在 今秋最最流行的5种穿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