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观局,作者:孟一,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中国餐饮的历史上,文和友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只不过,它目前好像遇到了问题。
开业刚满四年的广州文和友,可能准备撤了。
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公告,天河区天河东路75号(天河区汇坊)的24小时行人过街天桥、城市公共通廊及外立面拟进行改造,在示意图中却没有原本坐落这里的文和友。
图|来源网络
有记者探店称,广州文和友二、三楼店铺已经全部关闭,原有的26家商户只有5家门店尚正常营业,其余21家商户均已闭店歇业,闭店率达80.77%。有商户在等待合同到期,称“只能熬了”。
要知道,2020年7月广州文和友开业当天,曾出现排号3000桌、平均排队4小时的盛况。
曾经三家超级文和友就估值上百亿,如今融资消息停留在了2021年。除了大本营长沙文和友还保持着较高热度,深圳文和友和广州文和友一样生意冷清,文和友跨区域扩张“颇不顺利”。
曾号称要成为“中国餐饮界迪士尼”的文化商业综合体,如今却面临被传闭店、生意冷清、商户苦熬的颓势,昔日“网红顶流”文和友到底怎么了?
一、曾投资2亿,如今生意冷清
2018年,在长沙爱马仕、LV环绕的海信广场商,跨越7层楼、面积5000平方米的“超级文和友”开业了,其还原了80年代的长沙老街区,浓缩了30年前的街景,让人恍如置身老电影中。
一个超级路边摊被文和友干成了地标建筑、旅游圣地。平时得排队7000个号,节假日最高能冲上3万,日均翻台率达到12,是海底捞的三倍。次年进一步扩建至20000平方米。
超级文和友的出现史无前例,据了解,2020年的时候,长沙超级文和友单店在“两微一抖”的曝光量累计已经超过60亿次,吸引了全国流量,同时也吸引了资本的关注。
广州超级文和友开业后,文和友迅速拿到了5亿元融资;深圳文和友开店半年后,文和友迅速拿到数十亿元融资。此轮融资后,文和友估值达100亿元。
当时,文和友计划,5年内开出20家超级文和友,覆盖所有一线城市,南京、昆明等地的文和友已经在规划设计中。只不过此后,再无新店和新的融资消息传出。
图|来源网络
按照长沙超级文和友的路径,广州超级文和友也打造了80年代的广州复古老城风格,卖的是广式小吃,同时引入了众多本土老字号,投资成本高达2亿元。
只不过好景不长,如同很多网红餐饮一样,超级文落地广州后的短短3个月,客流便出现明显下滑。此后,2020年年底,不少本土老字号品牌撤出;2022年1月,广州文和友升级改造,一楼改造为海鲜主题的“华文港”,四五家水产档口占据了中心位置,但结果也不如人意。
当时间来到今年7月,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改造示意图里,没有文和友logo的消息则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
不少IP为广东的网友称:“去过一次不想再去”;
更有网友直言:“CBD中间一块疤一样,想看老破小来越秀啊,或者去旁边石牌村”;
有网友疑惑:“距离广州文和友500米的石牌村,就是真实的城中村,那是真实的底层人民生存的艰难现状。为什么要去文和友?”
体验过的消费者称:“同样的小吃,北京路卖15元,这里卖25元。北京路随便找一家都比这里的好吃。”
图|来源网络
而根据记者的走访报道,广州文和友二楼三楼店铺已关,整体闭店率超过80%。下午1点,一楼仅4家店铺营业,仅有1家餐厅内有两三桌客人正在就餐;下午2点左右,广州文和友已经无一人用餐。
文和友引以为傲的复古场景打造被老广们视为老破小、城中村、九龙城寨主题密室,广州文和友加了价的小吃被老广认为又贵又不好吃。听起来,广州文和友在消费者心中没有了立足之地。
连广州文和友最著名的摊位“风筒辉”,也因为没生意而悄悄搬离。离开的主要原因就是客流量减少,营业额明显下降,付出和收入严重不成正比。
店员的说法也印证了经营惨淡的现实:“前年的情况是比较好的,去年部分商家陆续搬家,现在剩下的商家不多了,生意一年比一年差。”
深圳文和友也面临了人气下滑和店铺关闭的问题。
曾经也是一样的火爆。2021年4月,深圳文和友开业,同样火爆不已,不到十五分钟,排队拿号人数破万,排队的人拐了几个弯,甚至因为堵塞交通引起交警部门的关注。
开业不到半年,深圳文和友就改了,复古场景变成时尚科技的赛博朋克风和复古场景的混搭,并且升级为深圳文和友老街蚝市场。2022年1月,又引入了海鲜市场、菜市场等业态。2023年9月,深圳文和友宣布暂停营业,直到11月份才引起广泛讨论。
深圳文和友中,茶颜悦色的撤退带来流量断崖式下跌,不少网红店营收骤降,不少商户也纷纷撤店,撤店后的文和友变得空旷,灯也不亮,网友一度建议改成鬼屋。
不管在广州文和友还是深圳文和友,都在短暂爆火后人气下滑,它们都纷纷调整为符合当地人口味的海鲜餐厅,但结果仍不如人意。
2022年2月文和友大面积裁员的消息进一步发酵,也影响了南京文和友的落地,至今仍未开业。
二、“餐饮界迪士尼”,到外地不好使
长沙文和友还新增了轨道小火车,有人在楼梯上上下下,有人则坐着小火车沿着空中轨道上上下下,体验感拉满。
所以,到底为什么长沙文和友生意依旧,而广州、深圳文和友却水土不服,甚至被传倒闭呢?
第一,长沙文和友的火爆吃的是作为“旅游名片”的红利,到外地行不通。
文和友是长沙的地标建筑,相当于长沙的旅游名片之一。
长沙的商圈极为集中,都集中在五一广场步行街附近,你逛街时可能一晚上碰到熟人2-3次。文和友所在的长沙海信广场,位于步行街的尽头,承接了大量步行街的流量,而步行街吸引的是从全国各地到长沙旅游的流量,这是一种典型的高流量、低复购的模式。
此外,文和友成立于2011年,在超级文和友之前,文和友积累了多年的长沙特色菜的经验,比如小龙虾、臭豆腐、炸串等。
而复制到其他城市,比如广州,文和友的吸引力就大大减弱了。所谓的本土化小吃也好、海鲜菜品也好,无法和当地的本土老店相比。而且不同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补贴,在长沙被当成宝的稀缺复古场景,在广深则有真实的地方。既吸引不了当地人,也吸引不了外地人,找不到客群。
很多顾客会因为猎奇去排队,但排过一次很难去第二次。
也许文和友也知道自己的菜品很难和本地老字号相比,所以在自认为擅长的文娱上创新。比如后来引入了潮玩、美妆等新业态,还自建臭豆腐博物馆,并推出纪录片《街头大厨》《one day 广州》及原创沉浸式戏剧《绮梦》等。但都没有激起多大浪花。
第二,不管什么餐饮界迪士尼的说法,文和友本质上做的是二房东的生意。
广州文和友,据说投入了2个亿。也就是说,如果分三年回本,每个月营业额需要做到100万~200万才能回本。但开业3月客流就严重下滑,随后大调整也没能改变颓势,如今营业第4年,又被传倒闭。恐怕广州文和友很难收回成本。
虽然文和友的营收来源有包括直营利润、商户佣金、各类子品牌加盟费、供应链利润、文创周边的利润以及线上商城的利润等,但占大头的依然是餐饮。文和友的餐饮业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直营部分的菜品,另一部分是寻找更地道的商家入驻。
文和友曾经发布招聘公告称,要招餐饮的BD,年薪可达百万元。
而据了解,文和友邀请了很多本土老商户入住,抽佣在10%~30%,也就是说文和友其实做的是二房东的生意。
而抽佣过后,本土老商户价格也上涨了,其原来的优势物美价廉的底子没了,消费者还是会回到巷子里。因此,一些商户也纷纷撤退。
第三,摇摆不定的定位。
菜系上摇摆。文和友的CEO冯彬曾表示:“文和友在广州吃的最大的亏,在于想做广州当地文化的同时,又舍不得把湘菜丢掉。”为了兼顾广州当地顾客,本土化没做好,也丢了自己的特色。
造景上摇摆。文和友在选址与场景打造动辄花费上亿,大动干戈建造之后又推翻重来。比如深圳文和友从复古风变成朋克风。
风格上摇摆。据了解,文和友当时裁员60%的项目之一就是南京文和友项目。文和友一开始计划做明朝文化,调研、运营、空间设计等工作均由此展开。半年后,策划团队突然被告知不做明朝文化,改做六朝文化,整整半年的工作由此白费。
各个方面的摇摆不定,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成本、造景成本浪费,还给顾客留下“广州文和友就是打着老广的幌子,骗外地游客来拍照打卡”的负面印象。而这些摇摆的根源,则在于是否该坚持长沙的文化自信。
长沙文和友为何可以火爆走红?其他城市的文和友却不行?文和友创始人文宾或许也找到了答案,文和友创始人曾表示,原因出在消费文化上,许多消费者奔着长沙文化前往打卡,入乡随俗的文和友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也表示在之后的发展中,将会更加自信地表达文和友。
在接下来的动作里,我们鲜少看到文和友在异地扩张,而是立足湖南,尝试更多场景,比如去年9月份,文和友从室内走到室外,在尝试“造景”露营风,开出两家不超级文和友。
三、网红模式走的捷径迟早会还回来
网红有时候是一种“捷径”,能够花别人更短的时间达成更爆的效果。
但网红有时候也是一种“毒药”,有可能是特有城市、特有商圈、特有文化的产物,换个地方就不一定玩得转,而且因为过早拥有网红光环,很容易掩盖真实问题,等发现时,口碑已然崩塌,为时已晚。
相比于湖南长沙的岳麓山、湘江等风景区,在全国范围内,湖南卫视的名气可能更大。
也正是由于湖南卫视的存在,长沙堪称娱乐之都、星城,当长沙文娱行业的造星文化平移到餐饮行业,则给餐饮行业也带来了不少迅速崛起的“全国餐饮明星品牌”。
很多餐饮品牌的第一波流量都来自于湖南卫视节目《天天向上》的推荐,文和友、炊烟小炒黄牛肉都在其中。
主打小吃和怀旧的黑白电视,也被节目捧红了,一度将门店开到了北京朝阳大悦城。
茶颜悦色的第一个职业经理人何一汀,也曾在湖南卫视《快乐女声》节目组工作过。
墨茉点心局的创始人王瑜霄,曾在湖南卫视担任6年大型选秀导演与制片统筹的职位。
也就是说,湖南的很多网红餐饮品牌要么手握湖南卫视的资源,要么曾被湖南卫视报道过,吃到过其全国宣传的红利,走过快车道。
只不过,这些品牌里,有些如今仍然颇有实力,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店面收缩退到湖南大本营,比如文和友、墨茉点心局、黑色经典。
墨茉点心局,同样是从长沙起家,墨茉点心局高峰时期在全国有超60家门店,如今尚在开业的有39家店铺,均在湖南省,其中34家位于长沙市;黑色经典也曾把直营店带到广州、深圳、武汉,最后还是回到长沙大本营,现在,在其他地方看到的黑色经典,都是加盟店。
湖南的这些网红餐饮品牌,由于地缘优势,天然拿着火爆的钥匙,很容易爆火全国,拿到融资,但也同时因为火得太快,模式还没有得到十足的论证,就过快规模化,过早出走湖南,过早接触资本,于是当问题一经出现,就如多米诺骨牌一般,轰然倒塌。
而且,在如今性价比为王的时代,靠高流量猎奇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所以坚持这种模式的餐饮品牌的生存空间也会被进一步压缩。
网红经济诞生的根源是移动互联网的快节奏,移动互联网它能快速捧红一个品牌、一个品类,短期内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但它也是个渣男,不断在换“女主角”。那些盛极一时的网红餐饮品牌,你还记得几个?
所以,哪怕现在再有“当红餐饮品牌”,很多餐饮人也不会太过在意,因为大家深知,大部分网红餐饮品牌只能火一阵。
餐饮做的是长期复购的生意,靠的并不是宣传。
餐饮的本质是产品,是好的食材品质,是对顾客味道的口味,是货真价实,在这些基础上,更好的造景、更好的氛围、更好的服务也都会成为加分项。
顶流网红超级文和友,之所以还能保存长沙文和友等的基本盘,也是因为在此之前,其做了很多年的小龙虾、臭豆腐、炸物等核心餐品,而且由于创始人本身植根于长沙的背景,其朴素真挚的情感贯穿于其打造的再现80、90年代的长沙老街区,打动了不少人。
瞬间走红、昙花一现甚至排队、成为瞬间的网红,不应该成为餐饮品牌的追求,百年老店、数十年如一日地提供高品质的菜品,这才是餐饮企业生存的根基。
餐观局前段时间跟一个老板聊天,对方称:“我吃过的那些苦里,藏着我今天的财富。”套用这句话,网红模式走的那些捷径里,藏着今天的雷,迟早会爆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观局,作者:孟一
文和友否认大面积裁员:正常人员变动
文和友否认大面积裁员:正常人员变动
文和友否认大面积裁员:正常人员变动,多名文和友员工表示,公司于年前启动一轮大面积裁员,年后,新一轮的裁员工作仍在继续。 文和友否认大面积裁员:正常人员变动。
文和友否认大面积裁员:正常人员变动1
2月17日,文和友大面积裁员消息进一步发酵,市场热议不断。
据了解,日前,多名文和友员工向“快消”透露,文和友已于年前启动一轮大面积裁员,有部门被裁人数超60%以上。 而本次裁员涉及的员工,大多数是2021年7月之后入职,主要涉及文和友长沙拟启动的沉浸式剧场项目和南京文和友项目。
针对这一消息,蓝鲸财经记者曾联系文和友核心管理人员进行求证,对方表示:“我们没有裁员。 ”不过,随后,文和友品牌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称:“裁员属于公司业务调整产生的正常人员变动,实际上,公司的多个岗位都还在招人,年后也陆续会有新的人员入职。 公司各个项目现在都在进程之中,也会有新项目和业态陆续面世。 ”
巅峰跌落,文和友出省水土不服?
据了解,文和友品牌最早诞生于2011年,彼时,创始人文宾手中的它,还只是一个卖炸排骨的小摊。 随后5年,文宾相继拓展了文和友老长沙龙虾馆、文和友大香肠、文和友臭豆腐等,意欲将长沙当地特色小吃生意做到巅峰。
直至2018年5月,“超级文和友”亮相于长沙海信广场,文和友迎来进阶版本。 “其在7层楼、2万平方米的空间内还原了一个1980年代的老长沙社区”,对于这家超级文和友,有文章如是描述。
不负所望,长沙“超级文和友”面市后,曾一度引发轰动,“日均客流量破万”、“日翻台率最高10次/桌”、“平台播放量超1.6亿”……诸如此类的成就数不胜数,也正是它的成功,让这一品牌声名鹊起,也让创始人文宾坚定了走出去的决心。
事实上,在此之前,文和友的小龙虾和小吃店早已布局全国,数量多达千家。 不过,超级文和友直到2020年才正式出省。 彼时,在资本近亿元融资的加持下,文和友踌躇满志地走出长沙,南下来到广州,且在次年,再度进军深圳。
起初,广深两地的反响不错,尤其深圳,开业初曾创造了“4万+排号”的盛况,这让市场看到了文和友异地复制的可能性。 但热度过后,文和友开始面临人流骤减、商户撤店的困境。
今年1月初,据新京报报道,与2021年春天刚开业时相比,深圳文和友人流骤减,场内多家店铺大门紧闭,一家主打上世纪80年代复古风的门店处于撤店状态。 此外,广州文和友也被曝出不少本土商家撤出,部分餐区关闭,门前冷清的情况。
结合近期南京新项目裁员情况,不少人认为,文和友在外正面临水土不服的情况。
欲做美食界迪士尼,文和友能输出什么?
曾经备受追捧,甚至放出豪言要做“中国美食界迪士尼”的文和友,为何没能延续辉煌?在知乎平台“如何评价广州市内文和友”这一话题的讨论中,或许可以看出端倪。
在话题下方的留言内,一位广州本地网友表示:“我无法认同广州文和友保留城市记忆的功能。 作为一个除了旅游以外基本没有离开过的广州人,我绝对不会向任何来广州旅游的朋友推荐文和友。 论建筑环境出发,除了一些堆砌的细节元素外,整体并没有本土特色,跟长沙店区别不大,本地人毫无共鸣。 退一万步即使算是仿城中村特色,我无法理解为什么在广州要特地看城中村。 ”
而事实上,诸如此类的评论并不少。
据了解,近年来,文和友从立足“主打长沙情怀”逐渐发展为“一城一品”,意欲融入当地文化。 如广州文和友官方公众号所介绍:属于广州人的文和友;又如深圳文和友更名“老街蚝市场”,对外宣称是第一个独立的地域特色IP,立足深圳而打造的全新场域。 只可惜,这一系列尝试,换来的却是消费者的“不理解”、客流量的急剧下滑。 。 。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文和友的特色就是长沙的夜文化,如果改为目标市场的本土特色,就不是文和友所擅长,也无法发挥文和友的优势,变成一个外来者要到当地去做出当地特色,这个难度相当大。 所以,与其去一城一品、以短攻长,还不如就彻底将长沙和文和友的特色发挥到极致,做自己专长的事、但用当地人能接受的营销方式吸引客源。
不过,他也指出,长沙的夜生活文化在国内既是领先的也是独树一帜的,包括当初的电视湘军掀起国内综艺节目的浪潮,这里不仅有从业人员的专业,也有市场氛围的支撑,但是其他城市的文化可能就存在很大的不同,无法让长沙成熟的夜文化融入当地。
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或是文和友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更需考虑的方向。 “定位在哪?输出什么?如何输出?想通这三个问题,文和友前景仍然可观。 ”业内人士如是说。
据此前媒体报道,文和友自2020年便筹备IPO,预计将在2024年登陆港股。而在这之前,文和友究竟是折戟沉沙,淡出市场?还是会突破困境,实现上市?
文和友否认大面积裁员:正常人员变动2
紧随互联网裁员大潮,新消费行业也有公司跟进裁员。
2月16日,据“快消”报道,多名文和友员工表示,公司于年前启动一轮大面积裁员,有部门被裁人数超60%以上;年后,新一轮的裁员工作仍在继续。
对此,文和友公关相关负责人回应界面新闻称,裁员属于公司业务调整产生的正常人员变动,公司有多个岗位也在招人,同时各个项目现在都在进程之中,也会有新项目和业态陆续面世。
资料显示,诞生于2011的文和友在创始人文宾手中,从最初卖炸排骨的小摊起步,数年间相继拓展了龙虾、香肠、臭豆腐等品类,造就了超级文和友的火爆。 2021年6月份数亿元C轮融资过后,文和友估值达100亿元,成为国内估值最高的新消费餐饮文化公司之一。
资本推动下,文和友踌躇满志地走出长沙,南下来到广州,接着进军深圳和南京。 然而,出走后的文和友遭遇水土不服。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裁员只是文和友“颓势”中的一环,这家餐饮界“顶流”早已光环不在。
被曝裁员、克扣工资
据爆料员工称,文和友裁员来得非常突然。
今年春节前一周,入职长沙文和友一个沉浸式剧场项目的文佳科(化名),被告知项目被叫停了,收到了公司的裁员通知。 被“优化”时,文佳科入职尚不足3个月,还未过试用期。
据悉,涉及裁员的项目,是文和友为实现“餐饮迪士尼”愿景而落地的一个类似于花车巡游的收费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文和友创始人文宾曾多次对外表示,文和友要做“餐饮界的迪士尼”,“我们是做餐饮,但不是单纯做餐饮,还要挖掘地方市井文化。 如果仅定位于餐饮,就会有业务上的局限。 ”
文佳科在爆料中表示,长沙文和友正是为效仿迪士尼而打造了该沉浸式剧场项目。 该项目要覆盖整个长沙文友和的六层楼,工作量不小,但推进并不顺利。
首先是人员一直未配置齐备,文佳科在碰到了自己并不熟悉的游戏领域,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其次是IP主题的设定变来变去,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剧本方案经历了七八次大的调整,高层对项目主体始终没达成统一意见。
直到整个项目被叫停,文佳科和其他做内容策划、设计的同事一起收到裁员通知。
目前,文和友在长沙、广州、深圳均开有“超级文和友”,南京是文和友准备落地的第四个城市。
2021年2月,文和友宣布进军南京,打算选址于南京秦淮区长乐路132号,以南京文化、主题文娱、潮流时尚主题为发展定位,总投资5亿元,并预计在2021年年底完工开业。
而这次裁员,也波及南京文和友。 据该项目被裁员工洪雨(化名)透露,他为南京文和友做的是明朝文化。
2021年12月,洪雨和团队其他人员突然被告知,明朝文化不做了,要改作六朝文化。 从南京被召回之后,洪雨就收到了公司的裁员通知,理由同样是“项目暂停,人员要优化”。
由于南京是新项目,要“优化”的人数远超长沙项目,“从鼎盛时期60多个人,裁到20个人左右,听说还要裁”。
据悉,本轮裁员涉及到文和友餐饮之外的多个部门,有的部门“优化”比例高达60%。
除了裁员,留下来的员工还面临着被克扣工资。 文和友的员工工资每个月并不会全额发放,有10%的绩效工资会压到年底当年终奖一次性发放,而2021年全员无年终奖。
对于裁员信息,文和友回应表示裁员属于公司业务调整产生的正常人员变动。 目前,公司多个岗位仍在招人,年后也会有新人入职,且公司各个项目都在推进,也会有新项目面世。
长沙之外扩张遇阻
文化娱乐底色一直很强的长沙,诞生了很多网红品牌,文和友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之一。
有关文和友的创业历史,长江商学院的一篇报道介绍,22 岁那年,文宾辞去了汽车公司的销售工作,用 5000 元的启动资金在长沙街头摆起了地摊,主推炸排骨。
除了买推车、进货等必要支出花了4000块,剩下的1000块,文宾全砸在招牌上了。 用文宾的话说,这叫“品牌意识”。
招牌打响了,文宾的“犀利排骨”逐渐成了爆款小吃,排队的人越来越多。
当时,文和友的联合创始人杨干军是个香肠供应商,文宾则是他的客户。 两人一来二熟,一起开了一家“老长沙油炸社”,文和友的品牌正式成立。
此后,随着生意越做越红火,2012 年到 2016 年期间,文和友品牌旗下又增添了文和友龙虾馆、文和友长沙大香肠、文和友臭豆腐、六点左右吐司、拙艺面点等子品牌。
有数据显示,至2015年,文和友在长沙本土就拥有了八家门店,累计营收过亿,毛利达到4000多万元。
2017年,由于旧城改造,位于杜甫江阁的文和友不得不拆迁。 看似一次普通的搬迁,文宾则抓住这次机会,更进一步将“市井文化”这个营销噱头,嫁接进小吃经营中来。
2018年,在获得唐人神集团不低于7000万元的战略投资之后,花费近1亿元的文和友长沙海信广场店开业。 与以往门店不同,这次有 100 多户商家被文和友引入,其中主打长沙民间小吃,文和友就此升级为楼高7层、占地2万平的“超级文和友”。
开业之时,正值社交媒体打卡种草文化盛行,通过社区种草、短视频营销刷屏,文和友成为网红打卡的圣地,风头一时无两。
再加上将理发店、台球室、民宿、美术馆都融入其中,这种接地气的做法很快为文和友打开了流量入口。 2019年10月3月,长沙文和友龙虾馆排队超7000桌,一天放出1.6万个号,刷新了餐饮界纪录。
长沙文和友的成功,很快引起了资本的关注。 天眼查显示,2020年2月,文和友获得加华资本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2021年4月,文和友的B轮投资方为红杉中国基金、IDG、华平资本,金额为5亿元,投后估值过100亿元。
有了资本的加持,不但坚定了文宾向“餐饮界迪士尼”迈进的雄心,也为其向长沙之外扩张提供了支持。 至于扩张计划,按照文和友CEO冯彬的话说,计划在未来5年开设20家左右的城市文和友。
“超级文和友”的首站落脚在了广州。 2020年7月,斥资2亿元,面积达5000平米的超级文和友落地广州,选址位于CBD的中央天河区太古汇商场旁边。
开业初期,广州文和友排位数一度达到2500多位,平均排队时长达到4小时。 然而好景并不长,有媒体报道,后来因为客流下降,风筒辉烧烤、猪扒一哥酸辣米线等一众知名商家相继从广州文和友离场。
据媒体报道,一年之后广州文和友就将“超级文和友”改为“广州文和友”,此外,店内的多家商品也都进行了换血。 过去一直被当作主打的小龙虾,换成了海鲜。
2021年4月,深圳文和友开业,面积是广州的四倍。 不过,即便引入了“光明乳鸽”“沙井蚝”等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店铺,深圳文和友也和也广州一样,经历了开业初期的爆火后变得“门庭冷落”。
2021年9月份,深圳文和友原招牌被取下,取而代之的是新招牌“老街蚝市场”。 深圳文和友总经理吴羡表示,深圳文和友调整改造之后,将呈现赛博朋克式的未来市场,包含海鲜市场、菜市场以及集贸市场。
如今,文和友南京店尚在筹备中,却已传出了裁员消息,不少人认为,文和友在外正面临水土不服的情况。
艰难的跨地域融合
长沙本地取得胜绩,外扩却没能搞定爱吃的深圳、广州人,文和友的问题出在了哪里?
“我们最初的想法,就是宣扬湖湘文化,把湖湘的文化,通过美食这个载体,宣扬出去。 ”文宾曾对媒体表示,超级文和友不单单是一个只有美食的地方,而是一个比较丰富的展示市井文化的平台。
但离开湖南后,在全国的复制型扩张中都避不开一个问题,那就是文化跨地域复制的难度。 生活习俗的多样性决定了,要把一个地域的文化复制全国,让所有消费者都接受和喜爱,无论从持续性还是新鲜感的维持来说,都很难做到。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指出,文和友有非常深的地域文化色彩,作为长沙网红打卡地,它有自身存在的局限性,那就是不能满足和匹配除长沙外的其他地区消费者。
尽管现在文和友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通过围绕本地化的市井文化,秉持一城一策,一店一策的概念,将多元的文化、美食聚拢展现在一个集中场所并融入当地文化。 只可惜,目前来看,深圳、广州两地文和友“大刀阔斧”式的改革,收效甚微。
除此之外,不管文和友宣传其市井文化如何吸引眼球,大多数消费者前来还是为了消费餐饮,归根结底餐饮的品质(口味、质量)才是留住人的关键。 但文和友的菜品味道不足以复购却常常被诟病。
社交平台上,不少去过文和友的网友评论称,文和友的菜品属普通水准、味道配不上它的名气,和外面的地摊小吃差不多、但却没有地摊小吃的经济和味道,以至于过来拍拍照,打一下卡就走人了。
朱丹蓬指出,类似文和友这样的场景体验式餐饮模式要想走得长远,餐饮的品质仍然是关键,消费者打卡归打卡,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食品的本质上来。
文和友否认大面积裁员:正常人员变动3
今年2月9日,有媒体爆出喜茶裁员30%,信息安全部门被全裁。 虽然喜茶第一时间回应表示传闻不实,但还是在消费者心中掀起了波澜。
随后喜茶的风波在互联网大厂中开始蔓延。
2月17日,根据自媒体“快消”报道,多名员工爆料称,文和友已于年前启动一轮大面积裁员,有部门被裁人数超60%以上;年后,新一轮裁员工作仍在继续。
虽说文和友公关相关负责人有对外回应表示,“裁员属于公司业务调整产生的正常人员变动,实际上,公司的多个岗位都还在招人,年后也陆续会有新的人员入职。 公司各个项目现在都在进程之中,也会有新项目和业态陆续面世。 ”但并没有具体回应上述员工的爆料内容。
作为备受青睐的新消费餐饮品牌,文和友至今已完成2轮超亿元融资。 如今,估值达100亿元,一跃成为餐饮界的顶流。 裁员传闻的背后,文和友到底怎么了?
文和友裁员的背后
据文和友员工文佳科的爆料,此次被裁的员工,大多数是2021年7月之后入职,主要涉及文和友长沙拟启动的沉浸式剧场项目和南京文和友项目。
最开始文佳科认为是自身的问题,当她试图进一步交涉赔偿问题时,HR却表示:项目一直未定下来难道自己就没有问题吗?
作为长沙项目负责员工之一,她表示该项目要覆盖整个长沙文友和的六层楼,工作量不小;期间,项目IP主题的设定变来变去,高层未达成统一意见,剧本方案经历了多次大调整,直到2022年春节前一周被通知裁员时也没有敲定。
虽然文和友官方回复是正常的人员优化,但实际上,这次裁员对文和友来说可能并不正常。
文和友在2020年2月获得加华资本近亿元战略投资后,“餐饮界迪士尼”的版图开始向外扩张。
2020年7月,广州超级文和友落地广州商业地标太古汇,面积5000平方米,3层楼高,并且在开业初期也出现了顾客疯狂排队的盛况。 但三个月之后,广州超级文和友的客流量明显减少,不少商户退出。
有人认为这是文和友扩张太快、商业化不够成功、战略失误,亦或是市场的大环境所致,但实际上,对于文和友这样拥有巨大流量的新消费餐饮来说,不管是商业化还是扩张,或许还是要回到最根本的层面去讨论。
起风于市井,落于市井
文和友商业模式本质,和美食广场没有太多差别。
只是从目前来看,多数的线下美食广场都没有形成统一的主题风格,商铺入住后缴纳费用就可以自行决定风格特色,这就导致整个商业综合体很难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
而文和友恰恰打破了这一点,超级文和友更像是是餐饮运营商,还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长沙的市井生活风貌,各类餐饮小吃、休闲商铺以及设施景观的布局都具有长沙本土特色。 通过其怀旧主题场景打造,将自身作为一个完整的`IP打包输出,集纳餐饮、美妆、娱乐等复合业态,形成一个文旅商综合体。
但这恰恰是限制文和友扩张的原因,文和友的变现手段包括两种,一种是不收租金、物业费等,通过店铺收益分成,另一种则是收取一定的租金和物业费。
为了打造独具特色的市井文化场景,文和友引入的大多是非连锁、规模较小的老字号,它们不愿投入更多成本,从街边转移到中心商圈的意愿也比较低,前期处于扩展,文和友只能“不计成本”的引入这些商家。
但随着客流的下降,早期的商户都陆续离开,尽管文和友给予了租金、宣传上的支持,但流量的不稳定让商户很难控制备货数量,收入与付出往往不成正比。
陷入流量困境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文和友的定位难以复制。
在长沙,文和友是一位拥有“顶流”的餐饮新星,凭借以80年代的市井文化场景为主题,除了美食,还涵盖多个体验场景,如婚姻介绍所、歌舞厅、理发店、干洗店、社区居委会、水果店、电影院等,其独特的“市井文化+特色美食”定位,迅速成为现象级网红打卡地,日均人流量过万。
但走出长沙之后,需要因地制宜去调整适应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文和友想要做的是成为让外来游客了解这个城市的窗口,但是长沙土生土长的文和友,去了广州却无法再建立起这样一个窗口。
年轻人的喜好随着新生事物的到来而转移,文和友能够吸引人群的就是年轻人来此打卡拍照,而薄弱的市井文化根基,并不足以让文和友在长沙以外的城市打造一个地域风格鲜明的文化空间。 虽然在装修风格上参照了当地特色,但却缺少本土基因,消费者并不买单。
文和友的“餐饮迪士尼”之梦能否实现?
春江水暖鸭先知,资本向来是最敏感的。 从去年开始,零售、餐饮等企业相继受到疫情影响而关店,随后疫情影响蔓延到互联网大厂,裁员、收缩的消息不胫而走。
受疫情重创的餐饮行业波澜不止,继海底捞宣布关店300家后,呷哺呷哺称关闭200家亏损门店且不再拓店,备受年轻人青睐的茶饮也难逃一劫,茶颜悦色宣布关闭了多家门店,喜茶宣布裁员。
作为新消费赛道的“黑马”,文和友一直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2020年2月,文和友在获得加华资本近亿元投资之后,喊出“打造餐饮界迪士尼”的口号。
随后各大投资机构纷纷“找上门”,文和友CEO冯彬曾表示,文和友经营的这些年里,主动找上来的投资机构就有上百家。
资金充裕,资本看好,文和友能否打造出“餐饮界迪士尼”呢?
首先来看迪士尼的产业链:围绕动画电影这一主轴,设计出不同的IP人物和故事情节。 通过品牌价值构架商业模式,并持续开发,打造出一条创意产业链。 比如说,喜欢米老鼠的人,会一次又一次地去看系列电影,还会买各种周边收藏。
而文和友与其不同,文和友自身就是一个IP,通过文化IP、营销等手段来获取流量,赚取全产业链的钱。
当人们身处文和友中,会被其80年代市井文化影响融入其中,一旦走出文和友,这种情感链接就没了,成为与好友谈论时一乐。 迪士尼的IP却是时间的产物,是几代人的回忆,每一个IP都是不可复制的经典,而迪士尼所打造的故事,将这些独家且具有稀缺性的IP有关联、串接性的其中。
文和友所打造的,不是一个有关联性的场景,它所打造的只是一代人的回忆。 喜欢文和友的人大都是80年代产生共鸣的中年人,或是出于猎奇和从众心理而去打卡的“Z世代们”。 而这个耗时耗力来打造的80年代市井化场景,是很容易去复制的,也很容易被淘汰的。
由此来看,文和友难成迪士尼,但它所独创的“餐饮+文化+地产”的经营模式是餐饮行业的一个新标杆。 在同质化严重的餐饮赛道,文和友凭借自身的特色与风格迅速出圈。 但文和友光靠“情怀”这张牌也是远远不够的,站在餐饮的一端上,还是需要寻找更符合自身发展的路线和商业模式,在未来持续对外扩张这条路上,文和友面临的挑战并不小。
明星餐饮为何一地鸡毛?
“开业两年多,亏了1000万。 ”一位普通的餐饮加盟商总结了自己花大价钱买到的教训。 他加盟的餐饮品牌很有名,叫作贤合庄。
本文我就以贤和庄为例,聊一聊对“明星餐饮为何一地鸡毛?”的看法
背景介绍
根据公开信息,贤合庄是一家影视与文化相结合的新式餐饮品牌,定位于川味新派火锅,由影视明星陈赫、歌星兼主持人叶一茜以及著名主持人朱桢合资成立。 “今天心情不好,下班后直奔贤合庄吃火锅,到了才知道早就关店转租了。 ”近日,一位广州的网友在微博上写道。 此外,在微博上,还有网友表示,不仅如此,在浙江衢州、江苏盐城宝龙等地的贤合庄火锅门店已纷纷关门,洛阳贤合庄火锅(泉舜店)倒闭后还多次拖延退还用户的充值费。 在“网红”品牌汇聚的长沙,位于其最好的地段五一广场的贤合庄火锅惠农大厦店,也于2021年底黯然退场。 该店于2020年5月开业,开业当天,除了公司的“老板”陈赫、叶一茜、朱桢外,还有“明星股东”主持人杜海涛和诸多长沙本土知名KOL前去打卡,场面十分壮观。 据一位消费者描述,开业后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他每次路过店门口,都能看到排队的长龙。
头顶明星光环的贤合庄成立后,在全国各地高调招揽加盟商,高峰时期其加盟门店曾扩张到800多家,长沙五一广场店就是它最风光的时候。 但随着大量门店纷纷关门,现在它在国内运营的门店仅剩下500多家。 被长沙食客们冷落的明星餐厅还不止贤合庄一家。 据媒体报道,在长沙,明星郑恺投资的“火凤祥”鲜货火锅湖南首店、快乐大本营主持人吴昕名下的“泰子椰”悦方IDMALL店、主持人钱枫加盟开设的“井格老灶火锅”长沙店,都已经不见了。
“明星扎堆开店”内因分析
以“明星+专业团队”模式运作餐饮品牌,曾经在几年前火爆一时。 但现在,大多数品牌都走向了“一地鸡毛”。 业界普遍认为,明星们热衷于开餐饮店,是看中了这是个“双赢”局面。 在2021年初,行膳餐饮研究院曾统计称,已有46位明星“跨界”做起了餐饮品牌。 该研究院认为,明星开店的优势在于,明星拥有巨大的人气和号召力,可为品牌在创立的初始阶段就带来巨大的流量。 其次就是“粉丝经济”的作用。 这类餐厅成为粉丝们“接近偶像”的渠道,粉丝们会心甘情愿地去附近的门店消费,期望着与偶像能“不期而遇”。 但明星们不去演戏,而是乐于成为“厨子”,也与近两年影视圈“无戏可拍”的境况有关。 据《中国电视/网络剧产业报告2020》显示,2019年国内有2996家影视公司关停,这是影视企业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在近几年持续的影视寒冬中,据企查查和启信宝数据,2019年全年共注销了影视企业家,2020年上半年就有家影视公司注销。
影视行业暗淡
明星们也在寻求其他将自己的流量和名气变现的出路。 在直播带货、上综艺节目之外,投资开店则成为了一项主流选择,而明星开设的线下店中,又以餐饮门店最受欢迎。 《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明星开设的店铺中,餐饮店占比达到了61.7%
背后推手收割“韭菜”
明星餐饮品牌之所以能做起来,有一个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也是明星餐饮生意背后真正的“操盘手”。 包括陈赫的贤合庄在内,很多明星开设的网红餐饮品牌的幕后都拥有着同一家“推手”——四川至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根据公开信息,四川至膳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集大型都市时尚餐饮、跨界创意美食、火锅开发、火锅联营等于一体的多元化餐饮集团。 陈赫的贤合庄成立后,一开始水花并不大。 直到2019年,该品牌与四川至膳合作之后,一年就实现了开店700多家的成绩,开启了一路狂奔的模式。 在贤合庄背后的成都市贤合庄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中,四川至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陈赫为最终受益人的福建省贤合庄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9%。
四川至膳参股企业(天眼查)
据媒体报道,一位贤合庄华南地区的加盟商爆料称,他于2019年加盟后,“各方面宣传力度还蛮大的,但后来品牌出现了负面新闻,加之贤合庄在单个区域内快速扩张,导致流量分散,营业额成倍下降至每个月只有三四十万元。 ”他还称,公司的产品迭代差,而且门店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就很少再做宣传,“像陈赫只可能去每个区域的市代理或省代理店露面,不会去其他加盟店。 ”爆料中称,他在损失了接近1000万元后选择了关店,但据其与同行交流后得知,大部分加盟商投资的钱到现在都没有回本。 而现在,在贤合庄官网上,邀请加盟商入驻的行为仍在继续。 “明星餐饮虽然在流量上有极大的优势,但获取流量本身也要付出成本,包括明星的高额代言费或分成。 营销投入的数字高了,必然会导致企业在运营等其他方面的分配变弱,给到加盟商的支持有限。 ”康健说。 而当明星光环带来的流量褪去,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管理,才是明星餐饮真正需要思考的地方。
为什么河南饮食走不出去?你觉得原因在哪里?
我觉得河南饮食没有走出去的原因如下。
1、缺乏包装宣传。
河南本土精英层缺失,还导致对本土家常饮食不会去挖掘、包装、宣传、制造网红效应。 试问有几家饭店在卖芝麻叶面条?有几家饭店在卖菜馍?有几家在卖烩菜汤?有几家炒凉粉的酱用的是西瓜酱豆?作为一个河南人回到河南,大街上压根解决不了你的童年口味,试问有多少河南人是日常吃着烩面长大的?要知道很多小吃饮食如果不去包装,甚至会断绝。
比如旧社会河南本地是有黄酒的,河南以前有句老话:”九月九,造黄酒“。 基本已断绝。
比如旧年月河南本地是和东北一样有酸菜的,冬天压在水缸里,腌黄菜。 基本已断绝。
比如旧年月河南本地是和山东一样有锅贴馍的。 基本已断绝。
2、断了传承
民国年间,中原飘荡,大量精品菜肴失传,中州官府菜差点绝脉。 菜肴的精细程度和经济是挂钩的。
3、缺乏创新
现在河南本土精英层缺失,不懂的传承。 对于历史的积淀,是迷茫的、遗忘的。 更不会去创新制造新的卖点(唯一新创的就是烩面),要知道现在很多地方的所谓名菜其实历史并不长。
4、追求不高
大量河南人刚刚摆脱贫困和饥寒并不久远,并没有开始追求精细、风格、讲究。 甚至敝帚自珍。 很多人还停留在”实惠、分量“上。 难吃可以忍,分量小绝对跟你急。 这是本土饭店缺乏精细化的根本原因。
5、缺乏改良
本土厨界本身就式微,但却没有形成推陈出新的风气,传统的一些东西是需要改良的。 有没有可能把传统的八大汤做成营养套菜?有没有可能把烩菜汤和饼饭做成快餐?走入城市人的日常生活中、平民化、日常化、适应当今快节奏生活。 口味上也不会去追现代社会重口味的趋势,譬如多少人还是抵触大油大辣、抵触味精、鸡精。
6、外来冲击
快节奏、重口味的社会大趋势的冲击。 重油重辣烧烤火锅臭豆腐席卷天下。 其实80-90年代的时候河南本地饮食曾经繁荣过一段时间。 然而,后来本地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年轻人流失精英层流失。 一方面年轻人没人去继承,本地做厨子解决不了生活问题。 另一方面本土经济文化式微,又对外来事物普遍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会觉得本地的那些都是粗饭、土、上不了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