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专家学者与媒体负责人座谈会 证监会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精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近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在北京召开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专题座谈会,与专家学者、财经媒体负责人代表深入交流,充分听取意见建议。

座谈中,大家一致认为,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以来,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接续发力,释放了加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积极信号,有效提振了资本市场投资者信心和活跃度,股市活力的提升也将促进“金融活、经济活”正反馈效应的释放。大家认为,要珍惜、呵护当前良好势头,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改革实绩实效进一步稳预期、强信心。同时,与会代表就资本市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配性和精准性,打通制度执行“最后一公里”,推动更多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案例落地;统筹推动融资端和投资端改革,逐步实现IPO常态化,积极培育耐心资本,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综合施策提振资本市场,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进和优化预期管理,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服务,引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等等。

吴清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也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阶段。希望专家学者、财经媒体积极践行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要求,主动宣传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好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一揽子政策举措,客观理性讲好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故事,传递信心和正能量。欢迎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及时向证监会反映市场呼声、建言献策、开展监督,共同推进资本市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证监会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经济模式的关系?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所谓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从信用关系和信用制度中产生的虚拟资本衍生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形态。 早在140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提出了“虚拟资本”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马克思指出,虚拟资本是在生息资本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货币所有权与货币使用权脱离时,生息资本出现了。 生息资本的出现,表明每一个确定的和有规则的货币收入都表现为一个资本的利息,当人们把每一个有规则的会反复取得的货币收入按平均利息率来计算,并把它算作是按这个利息率贷出的一个资本提供的收益,这样货币收入就资本化了,虚拟资本也就形成了。 当年,按照马克思所论述的虚拟资本,有两种不同的形态,除了上述的股票、债券等公共有价证券外,另一种形态是由信用制度产生的各种信用票据,包括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和银行券,而且这是马克思所分析的虚拟资本的重点,是虚拟资本的首要的、基本的形态。 今天看来,这种分析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因为,随着当今世界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和空前发展,为了规避风险或投机取利而发展起来的金融衍生工具日益增多,虚拟资本的范围也被大大扩展了。 它不仅包括了各种有价证券,还包括了以股票等原生性金融工具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金融衍生产品,如期权、期货等,虚拟资本得到了更高程度的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以信用制度为基础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领域,这就形成了虚拟经济。 而现代市场经济,也正是建立在信用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同时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而逐渐走向繁荣的。 这一点,我们从过去100多年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就可以看到。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从美国西部开发到伊利运河的修建,从铁路的兴起到南北战争,从19世纪后期开始的美国工业化,一直到近年高科技产业在美国的蓬勃兴起,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活跃的资本市场,为美国经济的崛起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而华尔街也伴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逐渐成长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 美国经济的成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都被认为是资本市场,或者说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协同发展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概括起来,美国的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虚拟经济的发展,不仅将大量闲置和零散的资本集中起来投入实体经济中,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支持,满足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而且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也起到了十分积极作用。 其次,虚拟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一是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和形式的多样化,为实体经济部门和投资者提供了规避风险的多种选择。 二是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集中,促进资本加速周转和结算,大大缓解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摩擦,降低了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再次,虚拟经济的发展,还有效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拉动实体经济增长。 不仅如此,虚拟经济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而迅速膨胀。 然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虚拟经济一旦失去信用制度的有效制约和必要的严格监管,任其自由发展、过度膨胀,就会导致泡沫经济,从而不仅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将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冲击整个国民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引发经济衰退。 这一次从美国华尔街发端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例证。 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很多人的脑子里都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疑问:为什么在美国这样一个成熟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核心华尔街,那些曾活跃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著名投资银行会迅速土崩瓦解?为什么曾被人们极力推崇的号称是“最严格的监管、最有效的市场手段”,会制造出这样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随着事态的发展,当人们透过这些疑问的背后,渐渐看到问题的更深层次时,竟然发现是监管失灵、内部失控、尔虞我诈、暗箱操作,等等。 曾几何时,垄断国际金融市场评级的三大评级机构,为了赚钱竟然也违背职业操守,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 如今,这些号称按市场规则运行,有充分信誉度,并且评级很高的机构,不是破产倒闭就是被纷纷兼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美国和欧盟尽管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了多种措施,下了大注,但是收效并不理想。 由此可见,如果不对现有的某些机制、制度动大手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否则,即便渡过此次危机,下一次危机到来,问题会更严重。 于是,有人提出,从当前这场金融危机中,不仅让人们看到了美国国家信用的危机,也看到了曾被美国极力推崇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破产。 为此,必须改变由美国主导的旧的金融秩序,探索建立新的金融体系、新的金融体制。 前不久,欧盟也提出要进行全面改革的意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关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思考资本市场是虚拟经济的范畴。 透过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探索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过程中,绝不能照搬西方国家资本市场任其自由发展、国家不准干预的那一套理论,一定要按照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标准,去进行我们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妥善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作为在金融领域工作了50多年的老金融工作者,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的过程。 这么多年来,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一次次地探讨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资本市场和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这个问题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 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的有活力的资本市场,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东西,一定要经过消化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趋利避害,尤其是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的种种弊端,更要加以严格的防范。 但同时也不能因噎废食,全盘否定资本市场和虚拟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回顾我国资本市场10多年的发展实践,我们应当看到,发展资本市场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仅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是取得了显著成绩的。 概括起来,一是有利于持续稳定投入长期资金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宏伟目标。 从我们建立资本市场以来,通过资本市场筹集了大量的资本金,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大银行进行改革,通过资本市场筹集了大量的资本金,资本充足率大幅度提高,一举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现在看来,如果没有这次重大的改革,很难应付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是有利于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是有利于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和商业保险的运行。 五是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社会财富。 六是有利于我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为此,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不断加深对资本市场普遍规律的认识,善于运用正确的政策和理论去引导,正确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和储蓄与消费的关系。 只要组织运用得当,就会对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认真吸取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从我国基本国情和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推进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建设,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关系:首先,要妥善把握好资本市场发展、创新与有效监管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 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有效监管,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我认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强化监管的措施:一是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要联合起来综合制订中国的法规,协同工作,强化综合监管,把监管落到实处。 二是对各类衍生工具和产品,特别是对出台的新品种,务必要实施严格的监管,制订完善的监管条件,明确执法职责,坚决避免出现放任自流的状况。 三是对私募基金的现状,要抓紧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制订有效的监管方案,明确监管的职责,不可放任。 与此同时,对做空机制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对媒体的股市评论也要加强管理,凡不利于资本市场稳定者,要进行清理整顿;对虚假传播造谣生事,给市场带来负面影响的,要追究责任。 其次,要妥善处理好资本市场行情涨跌的关系。 一般说来,资本市场上涨和下跌都是难以避免的。 但从我国发展资本市场的实践来看,应力争避免短期内的大起大落,努力争取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我认为,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我们对资本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强,要采取“组合拳”式的综合措施,把保持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合起来。 目前,国际上出现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工作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对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分析,积极寻找正确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 只要我们统一思想,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坚定必胜信心,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的资本市场,就一定会迎来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经过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我们的头脑应当变得清醒一些,要看到我国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而发展起来的,由于资本市场发展初期,制度还不完善,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对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了一些制约。 因此,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和扶持,各有关部门都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最后,我们回到正题:如何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正如我前面已经说过的,资本市场是虚拟经济的范畴。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通过回顾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我们既看到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也通过一次次金融危机特别是最近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看到两者关系扭曲后所产生的严重危害。 因此,我们在充分肯定资本市场积极作用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其中潜在的问题,趋利避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和虚拟经济的积极作用。 回顾我们前面所谈到的,概括起来,我认为虚拟经济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虚拟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关系和信用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虚拟经济的发展本身也促进了信用制度的发展,进而极大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有着本质的不同。 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不过是资本所有权的证书,是实质资本的纸质的副本。 虚拟资本代表的资本已经投资于生产领域,它自身作为可以买卖的金融资产却滞留在资本市场上。 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切不可舍本逐末,过度热衷于追逐虚拟经济的纸面收益,而忽视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三,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存在着自我膨胀机制。 股票,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等,作为有权取得未来价值的所有权证书,其价值表现了人们对尚未创造出来的价值的提前承认。 因而,把许多还没有实现的未来收入加入到现实价值中,这就使虚拟资本迅速膨胀成为可能。 当虚拟资本过度膨胀,超过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泡沫经济,一旦泡沫破灭就会引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 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虚拟经济的这些基本特征,妥善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既要注意其发展的正面作用,又要严加防范其消极作用。 在目前形势下,我认为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正确引导,灵活审慎地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坚定投资者的信心。 坚定信心是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 当前,我们在看到国民经济总体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 从国外情况看,主要发达国家已步入衰退,新兴经济体普遍减速。 在一个时期内,我们将突出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压力,突出面临外部需求显著减少、我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的压力。 着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靠信心稳定市场预期,靠信心渡过难关,极端重要。 因为,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投融资服务链的枢纽环节,不仅可以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点,还能够较好地兼顾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要求,成为促进实体经济多渠道融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所以,我们一定要从维护信心入手,统一认识,各部门协同,下手快,决心大,明确稳定市场的目标,组织调动资金,推动大量持币待购股票的资金入市。 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除了坚定信心,稳定股票市场运行外,还应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要推动期货市场稳步发展,扩大债券发行规模,优先安排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相关的债券发行。 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责无旁贷。 当前,我们要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不仅是压力、是挑战,更是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重要机遇期。 比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要下力气帮助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型、高成长类的中小企业解决流动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从长远发展看,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更需要金融体系发挥全面支撑作用,需要借助资本市场协助其解决长期发展所必需的资本金问题,因此,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中小企业是当前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 最后一条,就是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宏观调控,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安全,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认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要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形成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面扩大融资、防范风险的合力,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_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从黄浦江畔敲响新中国资本市场第一声开市锣到如今我国股市和债市均位居全球第二位,股票市场投资者超过2亿hellip;hellip;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资本市场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工作,加强对资本市场的集中统一领导,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hellip;hellip;指引着资本市场为中国经济注入蓬勃活力。

结构性变化正在发生

10年来,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增长238.9%,债券市场规模增长444.3%;

实体上市公司利润占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由10年前的23%增长到目前的接近50%。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基本盘、转型发展领跑者角色的作用更加凸显;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总资产10年间增长了5.5倍;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目前为26万亿元,10年增长了8倍;

投资者结构逐步改善,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持仓占流通市值比重升至23.5%。

十年成长,十年蜕变。 我国资本市场正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市场体系包容性大幅提升,投融资功能显著增强,良性市场生态逐步形成,市场主体竞争力稳步提升,双向开放的深度广度日益拓展。

多层次的市场体系结构在发生明显变化。 推出新三板、科创板,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迈出关键一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股债融资累计达到55万亿元。 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相继成功落地,大大提升了资本市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推动要素资源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我国多层次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各板块特色更加突出。 比如,沪深主板突出大盘蓝筹的特色,科创板坚守硬科技的特色,创业板保持三创四新的特点,北交所和新三板注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 同时,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显著拓展。

上市公司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质量得到明显改观。 从行业分布来看,上市公司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约2200家,市值超过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由10年前的空白发展到目前的46家,上市公司日益成为经济转型升级重要的动力源。 从经营效益来看,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相比10年前增长2倍,营业收入、净利润总体保持较高增速,近3年累计现金分红达到4.4万亿元,较之前3年增长近50%。 从治理效能情况看,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一些资本市场痼疾通过集中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市场优胜劣汰效应加快显现。 A股市场分化特征更加明显,各方资金更加青睐龙头股、绩优股。 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建立,退出渠道日益畅通。 2019年至2021年,强制退市数量是之前10年总和的3倍以上,有进有出、能进能出的良性生态加速形成。

投资者结构逐步优化。 专业机构投资者力量持续壮大,截至今年5月底,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与外资持有流通股市值占比达到22.8%,比2016年提升6.9个百分点。 2021年,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首次下降至70%以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逐步建立。

产品供给体系结构更加丰富。 持续优化股、债、期产品结构,丰富风险管理工具,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及时推出资产证券化、科技创新债等产品,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 公募基金产品准入制度大幅简化,权益类基金规模屡创新高。

崇信守法、惩恶扬善的导向持续强化。 随着全方位投保体系和零容忍打击违法犯罪的体制机制更趋完善,诚信经营、敬畏法治的市场氛围加快形成。 比如,大幅提高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的刑事惩戒力度。 再如,畅通中小投资者维权渠道,首例证券集体诉讼康美药业案落地,5.2万名投资者获赔24.59亿元,多元行权维权机制逐步落地。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以注册制改革为牛鼻子,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市场各方归位尽责,实现监管转型,有效促进资本形成。 李超表示,围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基础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实现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跨越,稳步推进试点注册制,发行市场化程度、审核注册效率和可预期性大幅提升,交易、退市等关键制度得到体系化改善,改革符合市场各方预期。

注册制改革实现了上市程序的市场化,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机制来实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注册制落地不仅是一次市场机制的改革,更是一场市场主体间关系的重塑,对市场环境和投资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说。

信心

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翻开新篇章,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大幅增强。 推动市场、产品和机构全方位开放。 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 互联互通不断深化,沪深港通制度安排持续优化,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纳入沪深港通标的落地实施,沪伦通机制对内拓展到深交所,对外拓展至德国、瑞士。 中美达成审计监管合作协议。 A股纳入国际知名指数并不断提升比重,在香港推出A股指数期货。 外资连续多年保持净流入,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资本市场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顶层设计密切相关,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建成。 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先后实施,期货和衍生品法为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法治基础,零容忍执法威慑力显著增强,市场违法违规成本过低的局面已经得到了根本性改变。

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建制度提升监管治理效能,健全市场内生稳定和外部约束机制。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适应性包容性明显提升,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进一步发挥。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根本保障。 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更好结合起来,坚守资本市场监管的人民立场,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切实体现到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实际成效上,体现到有力有效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的高水平循环上。 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首要经验。

西方国家资本市场经过几百年发展,已形成一些相对成熟的经验,我们要以开放务实的姿态积极学习借鉴。 同时更要看到,我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资本市场,市场的发展定位、功能职责必须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适应,必须充分考虑当前我国的市场基础、投资者结构与法治诚信环境等现实条件,坚持实事求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之路。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近年来,证监会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的三原则,先后推进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试点注册制,在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强化中介机构把关责任、推行市场化定价等国际通行做法的同时,在一二级市场平衡、板块错位发展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机制安排,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本市场发展之路。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资本市场规范要求高,必须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尊重市场规律,遵守契约精神,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一方面,把握好资本市场监管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守好入口关,与相关方面共同建立健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制度机制,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另一方面,加强证券监管与行业监管等的协同,既亮明红灯,也设置好绿灯,落实好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更好引导资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时期。 资本市场是一个机理复杂的生态系统,只有统筹好当前和长远、全局和局部、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通过改革完善制度、优化结构、改善生态,不断强化自身功能发挥,才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北交所开市迎新发展

资本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指出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这十年来,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日益完善,先后设立新三板、科创板、北京证券交易所。

目前,资本市场已形成涵盖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多层次股权市场。

其中,2021年11月正式开市的北交所,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在设立不久后已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北交所设立的意义,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日前接受记者采访表示,设立北交所将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有望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短板,对于加快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北交所的设立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补齐了关键的一环。 谈起北交所这一年来的快速发展,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北交所的发源地——新三板的由来。

市场常提起的三板市场起源于2001年的股权代办转让系统,最早承接两网公司和退市公司,称为老三板。 这里的两网是指1992年7月1日试运行的STAQ系统(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和1993年4月28日试运行的NET系统(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开发设计),在1999年9月STAQ和NET系统关闭。

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称为新三板。

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扩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首批扩大试点新增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 2013年12月31日起,股转系统面向全国接收企业挂牌申请。

证监会

2019年10月25日,证监会发布会表示,作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环,新三板将启动全面深化改革。

此后,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关于就深化新三板改革相关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并对外公开征求意见,随后陆续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分层管理办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交易规则》《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等文件,标志着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落地推行。

此次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主要带来三大重要变化:第一,推出精选层,企业可进行公开发行并挂牌精选层。 第二,精选层、创新层和基础层的投资者准入资产标准由此前的500万元分别降至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 第三,在精选层挂牌满一年的企业可以申请转板。

精选层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三板的流动性难题,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

此后,政策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的步伐继续向前迈进。

改革

北交所开市迎新发展

在精选层正式落地一年左右之后,2021年9月2日北交所宣布设立,9月3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即注册成立,同时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北交所的意义、原则和定位,同步就北交所有关基础制度安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经过短短两个多月的筹备,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

北交所总体平移了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北交所上市公司亦由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产生。 在正式开通后,北交所与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形成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

复旦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张宗新日前向记者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科技战略驱动与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期,如何发挥资本市场对国家科技战略的助推效应,实现资本、科技与产业的高水平循环是我国现代资本市场发展的战略性使命。 北交所定位于专精特新企业的资本市场支持,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中的缺失,借助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和转板机制,北交所成为贯通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关键纽带,成为我国不断丰富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板块构成。 近年来我国科创板、北交所相继推出并不断迅速发展,进一步验证了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功能正在不断显现,创新导向的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今年8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求是》撰文指出,将发挥好北交所的龙头撬动和反哺作用,统筹推进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制度创新,稳步扩大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范围,健全各层次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完善更加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制度,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北交所的设立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交所一方面可以转板对接科创板或创业板,另一方面,北交所上市公司均由新三板创新层公司转板而来,实现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此外,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与上交所和深交所形成错位竞争,更好地解决了我国中小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完善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开源证券指出,北交所具有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本质在于拓宽中小企业上市路径,全方面服务不同行业属性及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意在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 北交所的上市标准相对科创板、创业板更低,服务更早、更小、更新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征明显。

北交所设立后,作为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主阵地,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上市吸引力较以往明显增强。

去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81家公司迎来了北交所首秀。 随着今年6月下旬优机股份在北交所上市,北交所上市企业的数量首次满100家。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9月30日,北交所上市企业数量已达114家,其中2022年以来共有35家上市公司登陆北交所。 事实上,除了已经上市的北交所企业以外,已经通过审核或者完成注册待发行在北交所准上市企业有近20家。 此外,还有100多家北交所拟上市企业正处于审核状态。

据粤开证券此前统计,北交所前100家上市的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超八成,76%为中小企业。

这100家公司2021年研发支出合计33.39亿元,研发强度平均为6.87%,是规上企业平均水平的4.78倍。 其中22家属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100家企业员工总数7.8万人,新增就业岗位约5000个,有效拉动社会就业。

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而作为北交所后备队的新三板也借此东风,逐步改变了之前乏人问津的窘境。 全国股转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三板申请挂牌企业达203家,去年同期为47家,同比增长331.9%。 这203家新申请企业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40家。

与此同时,在北交所正式设立一年多时间以来,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大。 据统计,在北交所设立一周年之际,合格投资者超513万户,有500余只公募基金布局。

中央政治局

为进一步提升市场功能,北交所近期以政府债为突破口,逐步探索债券市场建设,目前已成功发行国债4只、地方政府债18只,为北交所债券市场平稳起步奠定了基础。

对于北交所的设立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发挥的作用,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日前接受记者采访表示,设立北交所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将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有望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短板,对于加快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畅通新三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枢纽作用,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长路径。 北交所的上市企业来自于创新层、精选层,其引领示范效应将得到进一步扩大,吸纳更多企业进入新三板规范治理,交易所市场服务的企业实现了更小、更早。 同时,通过设立北交所可有效激活新三板交易量,便利私募机构利用新三板公开市场完成退出,拓宽了私募基金退出渠道。

二是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形成错位发展,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 现阶段,科创板市场定位侧重硬科技特色,创业板则强调四新。 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创业成长型中小企业,未来市场定位会进一步细化,以形成错位竞争的格局。 另外,伴随北交所的设立,新三板的枢纽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对接将更加通畅。 区域性股权市场在小微企业培育、规范、融资、扶持政策综合运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储备了一批初具规模和规范性良好的企业。 未来,这部分企业可能进入创新层、基础层进一步孵化,为北交所提供更多优质的储备。 此外,从新三板摘牌企业也可以转到区域性股权交易所,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

三是助力资本市场制度创新,有利于注册制的全面推广。 当前我国正处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阶段,注册制的实施,能够更加有效的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当前,新三板在公开发行并进入北交所的企业审查、融资并购等所有涉及证监会行政许可的相关事项,均按照注册制理念和程序设计,可有效对接注册制改革要求。 因此设立北交所是注册制向更广泛中小企业的全面推广,有望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短板。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5658.html
好评中国·作品选登 矩 规 有 更要有 治理网络暴力
难说再见!德约赛后长久拥抱老对手纳达尔 网坛从此再无德纳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