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中后,很多孩子的成绩像过山车一样急转直下,这让父母和老师都感到无比焦虑。
明明中考刚刚结束,那些初三拼命冲刺、考出好成绩的学生,怎么一跨入高中的门槛,成绩就像撒了气的皮球?
这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初二到初三的那段时间,对学生来说,就像一次思维的拔河比赛。
拔河的过程有个奇妙的现象,力气小的人一开始也许还能撑住,队伍表面看起来还挺均匀,可越往后比拼,力气小的那一方就开始扛不住了。
成绩的分化也是这样。
初二时,很多学生还能够靠着之前的努力、熟练度来保持成绩,尤其在数学几何和物理初期阶段,学生们的表现并没有拉开特别大的差距。
但随着学习难度逐步增加,尤其是进入函数、物理电学等更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内容后,一部分学生逐渐显得力不从心,靠短时间刷题熟练度的技巧慢慢失去了效用。
然而在初三,学习节奏突然发生了变化,难度不升反降。
进入复习阶段,学习内容都是曾经学过的,学生们只需要“打补丁”而不是“从头来过”,于是有一部分在初二时成绩已经掉队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竟然赶了上来。
可这些“考场奇迹”往往是短暂的,因为他们并未真正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只是趁着难度降低的机会,做了最后的冲刺。
于是到了高中,困难重新出现,甚至比初二时更为严峻。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初三成绩提升的孩子,在高一时反而一蹶不振,像是突然失去了“魔法”的庇护。
01 思维能力和熟练度的博弈
学生的学习,往往可以用熟练度和思维能力来衡量,而数学是最能看出这个区别的科目。
初三的孩子能够通过高强度的刷题、不断的重复来提高成绩,这种方式虽然快速有效,却是暂时的,就像一辆汽车加满了油,它可以飞奔一段时间,但如果引擎出了问题,终究跑不远。
比如有个孩子,在初三靠刷题提升了成绩,觉得自己终于成了“数学高手”。
结果高一第一堂课,老师一丢下一道几何题,全班一片寂静,连那个“数学高手”也傻了眼。他回家后无比焦虑地问他妈:“这道题怎么刷?”他妈沉思了一下,回答:“你刷吧,只不过这次得先刷会逻辑,再刷会推理,最后刷会空间感知。”
孩子当时就崩溃了:“我以为数学就跟我练字一样,刷到手软就行!”现实无情地给了他一巴掌。
正是因为刷题能提升熟练度,却无法替代深层次的思维能力,许多学生在初三冲刺阶段可以“用力气拼上去”,但到了高中这种方法不再奏效。
02 知识结构的差异
我们不得不承认,初三的某些科目,尤其是化学,确实给了一部分学生“投机取巧”的机会。
化学知识点的记忆性比较强,理解上的深度需求相对较少,导致那些记忆力好、背书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靠背诵提升成绩。
然而,进入高中后,化学变得更加注重理解和推理,那些单靠背诵的学生瞬间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比如一个初三靠背化学方程式打遍天下的学生,进入高中化学课第一天,老师提了个问题:“为什么某个化学反应会放出大量热量?”
他一愣,试图从记忆深处扒出那个背过的答案。
可惜化学书没给他背这个,他只能硬着头皮回答:“老师,因为它太激动了吧?”全班大笑。
老师笑着说:“激动的应该是你吧,因为从现在开始,背书已经不管用了。”
高中的学习,更多是建立在理解和推理的基础上,而不再是单纯的记忆。
这就是很多孩子初三靠背书“过关斩将”,但一进入高中,发现自己无从下手的原因。
03 学习习惯的衰退
到了初三,孩子们已经习惯了高强度的“临时抱佛脚”,最后关头拼尽全力,取得了成绩的跃升。
这种学习模式给他们一种错觉:只要努力,成绩就能提升。
然而,高中的学习节奏更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系统的学习。很多孩子无法适应这种转变,认为可以靠短期的突击,继续维持初三时的辉煌成绩,结果却事与愿违。
比如一个初三时靠着熬夜刷题杀出重围的学生,刚进入高一时,每晚十点还在追剧,心里想着:“离期末还有三个月,等到最后一个月再冲刺不迟!”
结果到了最后一个月,作业堆成山,知识点乱成一团,眼看考试临近,他一脸茫然,心里默念:“难道这次要靠神仙保佑了?”
最后他恍然大悟:“原来中考冲刺的技能包不再管用,高中的难度不允许我再临时抱佛脚了!”
所以说,冲刺和持久战之间的切换,是学生们进入高中时最大的挑战之一。
短期的努力无法替代长期的积累,这一点让许多初三冲刺型学生措手不及。
由此可见,问题的根源在于,初三到高一的过渡阶段,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方式没有及时调整过来。
因此,要想解决成绩下滑的问题,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完成这种“升级”。
第一步,是针对性补强思维能力,尤其是理科思维的提升,不再让学生依赖于单纯的重复训练。
通过更多的探究式学习、问题导向的教学,让学生们培养起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依靠机械的刷题。
第二步,是建立更加系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冲刺”,而是一场持久战。
把高中三年的学习当作一个整体规划,注重每一个阶段的积累,避免临时抱佛脚的坏习惯。
第三步,是帮助学生缓解从初中到高中过渡期的心理压力,减少他们的焦虑感。
通过家长和老师的支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逐步适应高中复杂的学习要求,而不是一味追求短期的成绩。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能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还能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
何乐而不为呢?
学渣到学霸的距离有多远?那就得看你的决心有多大,就算是曾经的学渣也可以有机会逆袭成为学霸,成为成功人士。 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人物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从学渣到学霸的人物事迹1 童年一定要属于农村 1980年,张嘉佳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的姜灶乡。 这个苏北小镇靠海,当地方言喊作“姜灶港”。 就像他在《请带一包葡萄干》里描述的那样:一条马路横穿镇子,以小学和市集为中心,扩散着为数不多的街道,衔接起一片片田野。 田野的深处有条运河,狭窄的小舟,陈旧的渔船,还有不那么大的货轮,甲板和船篷里居住着水上人家。 电线划分天空,麻雀扑棱棱飞过,全世界蓝得脆生生。 这是张嘉佳心中的童话世界。 稻田,河流,村庄的炊烟,金灿灿的油菜花;抓知了,摸田螺,偷鸭子,率领300条草狗在马路上冲锋;疯子,神棍,村长,叫卖的货郎,赶集的大婶,赤脚被拿着刀的老婆追过一条街的大叔……在张嘉佳看来,“童年一定要属于农村”。 这个小镇少年觉得,最美丽的是夏天。 那时候的夏天,白昼有运河的风,入夜有飞舞的萤火虫。 到黄昏,家人把饭桌搬出来,在门口庭院一边纳凉一边吃饭。 吃过饭,大人擦干净桌子,小孩就赤膊爬上去,躺在八仙桌上冰凉冰凉的。 仰望夜空,满天星星感觉会坠落,银光闪闪,看着看着就旋转起来,包裹住了自己。 这些画面,被张嘉佳印在心里,写成文字,告诉别人。 每一次说起,细节都还是鲜活的。 张嘉佳一家在这个小镇都是知名人物。 常见的情景是:母亲捧一本书,父亲拿一本杂志,他捧一本书,各自神游各自的世界,一度成为小镇上的美谈。 原来,张嘉佳两岁时,一次妈妈没事在卡片上写了个“米”字让他认,第二天竟然还认识。 于是妈妈每天教张嘉佳认一个字,这样认了200多个字。 3岁时,他就自己拿家里的书看了,“大家都很震惊”。 上了小学,张嘉佳“作文严重开窍”,还写起了章回小说。 写完一章就全班传阅,老师和同学一起催他写下一章。 不过,他一直都是“完全看心情”的状态,很多小说都没有结局。 “学渣”与“学霸”交替出现 整个少年时代,张嘉佳最爱做的事就是看武侠书,他觉得从武侠小说中可以获取精神力量,可以空中转折,可以跳崖不死,可以同生共死地谈情说爱。 除此,就是打游戏,踢球,谈不靠谱的恋爱。 或者讲求“威信”,成为某个小帮派的“帮主”,带十几个人出去转悠。 “初一我把时间都荒废在踢足球上了。 小山家开饭馆,他没有继续读书,彻底当了一个混混儿。 他约我打台球。 镇里仅仅一家台球室,台球室仅一张球台。 我穿着球衣,他穿着人造革皮衣,跑到台球室,几个初中生打得正欢……”张嘉佳说,他小说里的这些场景,就是当时真实的自己。 张嘉佳的初一、初二等于没怎么上学。 妈妈把他从姜灶中学转到金乐初中,他还是不好好学,于是又转回姜灶中学。 妈妈是这个学校的副校长,她把张嘉佳安排在直对着窗户的位置,严加看守。 “我刚过去的时候,英语老师感慨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学生,都初三了,26个英文字母还认不齐。 ”张嘉佳说起这些,带着笑意。 语文教师苏牛一教了张嘉佳3个学期。 他在《我的学生张嘉佳》里这样描述,“白净脸,目光炯炯,眉眼间驻着灵性,一脸阅尽红尘气度”,上课时“分身有术,耳朵听课,眼睛阅读”,作文尤其擅长,“文字如流水一般,绝无涂改,标点与修辞叫你惊讶,语不惊人死不休”,“我试探过突袭式的提问,他也总能不假思索对答如流”。 遇到这么个学生,老师们也活泛起来。 张嘉佳爱武侠,他的物理老师是张嘉佳的“侠义同道”,也是象棋朋友;张嘉佳不踢足球就脚痒,苏老师牵头成立班级足球队,节假日“南征北战,威震通州西南”。 张嘉佳曾作一首七言长诗,描写一场精彩的足球赛,苏老师“惊呆了”,“同事阅读后无不竖起大拇指”。 张嘉佳说:“其实80%的老师看见我这样的学生,都愿意给我搞一点特殊,因材施教。 ” 到了中考,满分130分的语文,张嘉佳考了123分,在全县1.6万多名学生中是第一名。 正如张嘉佳总结的那样,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自己是“学渣”,也是“学霸”。 初中的最后半个学期,张嘉佳迎头赶上,考取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到了高中,他又成了“学渣”:高一地理只考了6分,政治和历史两门课对他来说是“巨大的困难”,只能改上理科班。 1998年第一次高考,张嘉佳化学考试的答题卡没填涂准考证号,这一科没有成绩,只能上二本。 次年他复读,啃完厚厚几大本题典,考上了南京大学,学信息工程。 在南大,他被称为“第一才子”,自创社团,排演话剧,是不折不扣的“风云人物”。 到毕业的时候,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都没过,连学士学位也没拿到…… 以前,他觉得高考是“神经病”,“一群傻子折磨另外一群傻子”。 回过头看,他觉得人生经历的这一切都可以看作一种磨炼:“回忆起来,你只觉得苦,可难道人生都不能吃点苦吗?一点苦都吃不了,那还混什么?” 一个具备写作才能的普通人 青春的更多滋味,给张嘉佳的记忆编织出另一条线索。 张嘉佳复读那一年,是寂寞的一年,也是成为“文艺青年”的开端。 复读的环境中没有相熟的朋友,每天靠很多信件往来,“老师都恨不得没收那些信”。 复读时,学校教师楼边上有一栋两层小土房,楼上住着他,楼下住的是退休老校长;他常常考第二,校花考第一;和校花之间,有种朦朦胧胧的美好情感;最后,他考上南京大学,而校花远在天津大学。 这些,他又写进了《初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青春和爱,是这个80后作家笔下最常见的主题。 2013年7月,他开始在微博上发“睡前 故事 ”,许多80后、90后不读他的“睡前故事”就睡不着觉。 11月,这些故事结集成《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书中收录了33个故事,而今5篇故事已成功售出影视改编权。 这本书上架当天,当当网和亚马逊相继断货。 人们觉得他不一般,是“才子”,而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一个恰好具备写作才能的普通人,自己的优势是,“用剧本讲故事的模式,来套小说讲故事的核心。 所以作品节奏快、结构完整、人物鲜明,所有内容三四千字里统统完成”。 他讲的故事,是这一代人或许都多少经历过的青春和爱。 “可能学习成绩一般,还被留堂过。 可能恋爱经历一般,还被劈腿过。 可能工作职位一般,还被咆哮过。 可能身材长相一般,还被忽略过。 就因为还活着,按自己方式活着,能哭能笑能吃能睡能玩命,所以,我们不是末等生,我们是一等兵。 ”他写道。 2014年8月,他的最新力作《让我留在你身边》上市,书中讲述了金毛狗子梅茜和老爹张嘉佳之间的逗趣生活。 有37个从梅茜角度创作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温暖过数百万人疲惫的心灵,在让人嬉笑间轰然催泪。 张嘉佳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写的是我的世界观,于我而言,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爱别人。 如果你压抑、痛苦、忧伤、不自由,又怎么可能在心里腾出温暖的房间给重要的人住在其中?如果一颗心千疮百孔,住在里面的人就会被雨水打湿。 他把《让我留在你身边》当作一张专辑,把几年来的人生全部打散了,依次刻录、镶嵌,每一篇都是自己想说的话。 从学渣到学霸的人物事迹2 屌丝出生:一个没钱的学渣 吴天胜出生在广东廉江市河唇镇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他小时候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于常人的天赋,反而被视为“差生”。 他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徘徊在班级中下游水平,语文、英语更是常常不及格。 中考的时候,他没考上高中,补习一年之后他才考上高中。 之后,他的成绩依然没有转机,高考的时候他都认为自己考不上大学,最后却意外被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录取。 因为家里没钱,他交不起学费,大一开学的时候,他带着借来的一千多块生活费独自去大学报到。 虽然吴天胜一直努力学习,但他依然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节奏,由于底子差,加上记性不好,第一学期他竟有三门功课“亮红灯”,只好参加补考。 当年,作为这样一个各方面都很“屌丝”的学生,吴天胜的理想是“顺利毕业,赚钱养家”。 他说:“我希望能养活自己以及父母,因为读大学的时候,姐姐也在读大学,三个小孩同时读书,这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来说,实在是不堪重负。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不得不“思变”。 改变人生:自学记忆法成为冠军 大二的时候,他在在图书馆看到一则新闻,了解到世界上有一种运动叫做脑力运动。 他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大脑。 “当时我连学费都出不起,哪有钱去参加脑力培训班啊?所以,我就自己找各种方法来训练。 ”吴天胜并未透露自己当时到底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但他透露:“这个训练的过程十分快乐,让我觉得每一天都特别有意义。 ”渐渐的,原来的“学渣”变成了“学霸”,他可以两天记1000个大学英语四级单词;4天记住《孙子兵法》,并倒背如流;一天阅读并且理解掌握5到10本书。 之后,他得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一场由电视台举办的记忆王大赛,他没想到自己竟打败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赢取了人生中第一个第一名。 他一下子成了学校的名人。 2007年,他参加了素有“大脑运动的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脑力锦标赛,在众多世界选手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全球最年轻的世界记忆冠军,(后来此项年龄记录被郑才千刷新),也是当时亚洲唯一一名拿到“世界记忆大师”称号的在校学生,也是中国第一位世界记忆冠军。 一时间,吴天胜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回忆当时,吴天胜说:“我曾经的同学、朋友、邻居大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往日没有任何天赋的差生,怎么就成了中国第一位世界记忆冠军了呢?”他认为自己的超强记忆力完全是后天训练出来的:“我的家族里没有记忆力特别好的人,如果有,也是我掌握了记忆法以后,通过方法把他们训练出来的!” 第一桶金:一个暑假赚了一百万 成名后,吴天胜多次到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开设讲座,也是多档电视节目的特邀专家,更是欧洲知名杂志《FOCUS 新知客》多期专访人物。 荣耀在身,声名在外,但此时,吴天胜的经济条件却并没有太大的改善。 他虽是“世界冠军”,但一样面临着就业压力。 吴天胜说:“一时间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所以我就想到了自己创业。 之前比赛的时候我得到了一些奖金。 但是交了大学学费的助学贷款和生活费以后剩下的两万多块钱了。 这些钱就是我的启动资金了。 ” 吴天胜在上海创立了自己的“复胜教育”,刚刚创业的他没钱没经验,只能依靠到街上发传单这样的方法宣传。 他回忆:“前几个月,我这里是亏本的。 我很担心,怕两万块一下子就全花掉了。 ”不过,熬过了这段时间以后,状况渐渐地好了起来:“我教了几个小孩,效果都很好。 家长的口碑渐渐做出来了,来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 那个暑假,我一下子赚了将近一百万。 ” 生意辉煌:得意门生是各行各业的第一 之后,吴天胜的事业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家长感谢他让自己的孩子成绩突飞猛进。 外地的家长都带着孩子慕名而来。 吴天胜告诉记者:“我的培训班里有些学生是外地的,他们觉得我的记忆方法挺好,市场也很好,所以就找我跟他们合作,在他们当地开班。 另外也有一些看过电视或者新闻的教育行业的朋友,也找到了我们,想与我们进行合作,所以,我挑选了一些比较合适的人进行了合作,这样慢慢地在全国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很多地方都开班了。 ” 他的得意门生非常多,其中包括“魔方盲拧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庄海燕等。 吴天胜说:“我的学生有些在哈佛,北京大学,有些是上市公司的老总,有些是博士,大学教授,还有些是其它世界比赛的冠军,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已经是各行各业的第一!应该说他们都比我要强。 ” 人生赢家:打算把生意做到美国 与此同时,吴天胜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2010年,吴天胜被知名网站推荐为年度教育影响力人物候选人。 2011被特聘为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专家顾问。 2012年被推选为广东省湛江市政协委员。 去年,他考上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并把自己的生意也带到了新加坡,他说:“我感觉,研究生的课程还是比较轻松的,平时花在学习的时间还是比较少,因为除了学习,还得处理一些公司的重要事情,学习工作要两不误。 ”今年4月,他将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交流学习。 他笑着说:“如果有条件,我可以教一下美国人,,美国在脑力竞技这一领域,好像落后于欧洲。 ” 外传,吴天胜现在是身家千万的富翁,众人苦等其指导的大师,绝对的人生赢家。 吴天胜说:“我相信:方法+坚持训练+灵感=成功!” 从学渣到学霸的人物事迹3 我在台湾还没有读完小学就跟着父亲举家搬迁到了美国。 进入中学后,我开始叛逆;然后就变成了一个让老师头痛的孩子:调皮、厌学、爱做白日梦,每天憧憬的就是变成一个像舒马赫那样的赛车手。 所以,我的成绩很糟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雷打不动的“C”,这让教过我的所有老师都无计可施。 刘墉终于忍不住找我谈话了,现在他要就我的学习成绩与我展开讨论,我的心情就开始不好了。 他先是冲我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这个笑容在我看来很阴险。 他对我说:“你的老师告诉我,你现在整天梦想着当舒马赫那样的赛车手,变得不爱学习了,对吗?” “是的。 ”我感觉他的话里有一些鄙视的成分,这是对一个14岁少年尊严的莫大侮辱。 我有点挑衅地说:“舒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这么大时成绩也很糟糕,他还考过零分,现在不照样当了世界顶级赛车手?” 刘墉突然爽朗地笑了起来,那笑声让我觉得有点阴险的味道:“他考了零分,当了赛车手。 可是,你从来就没有考过零分啊,每次都是‘C’。 ”说完,他的手从背后亮出来,冲我扬了扬手中那张成绩单。 他竟然笑话我没有考过零分?我真的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我咽了一口唾沫,从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声音:“那么,你希望我考个零分给你看看吗?”他往椅背上一靠,摆出一个坐得很舒服的姿势,笑了:“好啊,你这个主意很不错!那就让我们打个赌吧,你要是考了零分,那么以后你的学业一切自便,我绝不干涉;可是,你一天没有考到零分,就必须服从我的管理,按照我的规定去好好学习。 如何?” 我们很认真地击掌为盟,我在心里已经开始窃笑不已了,我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天底下最可爱也最愚蠢的父亲。 “但是,既然是‘考’,那就得遵守必要的考试规则:试卷必须答完,不能一字不填交白卷,也不能留着题目不答,更不能离场逃脱,如果那样的话即视为违约,好不好?”这还不简单?我的心里发出快乐的鸣叫,不假思索地答道:“没问题!” 很快便迎来了考试。 发下试卷后,我快速地填好自己的名字,开始答卷。 反正这些该死的试题我平时就有五分之三不会,考个零分不是什么难题吧? 试卷结果出来了,是可恶的“C”,而不是可爱的“0”!我灰头土脸地带着试卷回家,刘墉笑眯眯地走过来,提醒我:“咱们可是有约在先哦,如果你没有考到零分,你必须听从我的指挥和安排。 ”我低下头,暗骂自己不争气,竟然连个零分都考不到。 同时也在心里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他还能怎么指挥我?无非是让我好好努力早日考到A而已嘛! 刘墉煞有介事地清了清嗓子,说出了他对我的命令:“现在,我拜托你早一天考到零分,或者说,你近期的学习目标是向零分冲刺!哪一天考到了零分,哪一天你就获得自由!”我差点以为我的耳朵坏掉了,或者差点以为刘墉的脑子坏掉了;这样的大好机会送到他手上,他竟然将我轻轻放过,并且无限制地给我补救的机会?考零分和考A,我觉得还是前者更容易一些。 于是,我看到了一丝曙光。 一年后,我成功地考到了第一个零分!也就是说,试卷上所有的题目我都会做,每一题我都能判断出哪个答案正确,哪个答案是错误的。 刘墉那天很高兴,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菜,端起酒杯大声宣布:“刘轩,祝贺你,终于考到了零分!”他冲我眨眨眼,加了一句话:“有能力考到A的学生,才有本事考出零分。 这个道理你现在应该已经知道,不过我是早就计划好了,你被我耍了,哈哈哈……” 后来,我考上了哈佛,读完硕士,正在读博士;译了书写了书,拿了音乐奖,获得了表演奖;似乎在18岁以后,我就再也不想去做舒马赫第二了。 我觉得我完全可以做到刘轩第一。 看了“从学渣到学霸的人物事迹 ”的人还看了: 1. 有关学霸学渣的笑话句子推荐 2. 曾经的“学渣”现在的“学霸” 3. 致大学新生的励志文章 4. 成功的创业人物 5. 高考励志加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