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世界名团深度定制“上海主场”
“唯一一站”“上海首演”密集 演前导赏后台导览悉数开放
每年秋天,世界名团汇聚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搭建起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迎来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名艺术家,主要板块57台163场演出中,境外演出占比约六成,带来高浓度的世界艺术盛宴。
越来越多的世界名团不再只把上海当作巡演的一站,而是深度定制“上海主场”,带来全明星阵容和经典剧目,“唯一一站”“上海首演”越来越密集。除了演出,世界名团也将公开排演、演前导赏、后台导览等悉数开放,台前幕后有温度的相遇,吸引各地观众奔赴上海。
架起友谊之桥
昨晚,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老朋友——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又一次亮相,执棒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带来肖斯塔科维奇与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展现纯正的俄罗斯之声。去年,他率领马林斯基剧院近300名艺术家来沪演出瓦格纳歌剧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一连4场、历时16小时,令乐迷津津乐道。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身为马林斯基剧院和莫斯科大剧院“双总监”的捷杰耶夫带“双团”来沪,用艺术续写友谊。
在城市文化的哺育下,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逐步发展成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艺术节之一。今年6月,柏林爱乐乐团受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邀约来沪驻演,创新名团合作模式。本届艺术节期间,伦敦交响乐团、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摩纳哥蒙特卡洛芭蕾舞团、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等众多院团将中国演出的唯一一站放在上海。
今年是伦敦交响乐团建团120周年,也是安东尼奥·帕帕诺爵士出任乐团首席指挥后首次带团造访中国,乐团为巡演准备了三套不同的浪漫时期经典名作,诚意满满。“我们很少在同一个场地举办三场音乐会,这是一段美好的旅程,希望可以经常来上海,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伦敦交响乐团副首席马克辛·郭说。
艺术,在上海和世界之间架起一座友谊之桥。日前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英国歌剧明星布莱恩·特菲尔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艺术节,太多世界级的精彩演出在同时发生,上海既传统又现代,这座城市充满吸引力,让我们从世界各地汇聚在一起,让东方与西方在此交融。”此次来沪出演歌剧《托斯卡》音乐会,布莱恩·特菲尔特意身着唐装登台,一件是他十年前来上海时收到的礼物,一件是他自己从纽约购得。“你看,这是‘上海滩’牌!”特菲尔指着标签笑着说。“幸福的烦恼”
最近,57岁的梁琦和女儿几乎每晚都在剧场度过。从小喜欢芭蕾但没有机会学习的梁琦,成了资深舞迷。女儿5岁时,梁琦就带着女儿进剧院,转眼已18年。10月17日到21日,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在上海大剧院的5场演出,她都买了票。紧接着,10月23日至26日,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在前滩31演艺中心的4场演出,她也全部购入。
唯一让梁琦感到烦恼的,是精彩演出扎堆,让她分身乏术。“马林斯基的一场演出就和罗伯托·波雷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撞车’了,真是幸福的烦恼。”
世界名团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场演出,还有为上海这座城市定制的台前幕后的活动。比如,这次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来沪,就有公开排演、演前导赏、后台导览、舞蹈工作坊等活动面向观众开放预约。“这些精心策划的活动可以让我们走进台前幕后,和明星面对面,更深入地了解一部作品,了解一支舞团,这是只有在上海才有的深度体验,总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好的文化IP可以拉动文旅消费,让文化艺术成为城市的‘流量入口’。”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杨佳露说。以今年6月的艺术节特别项目——柏林爱乐乐团的驻演为例,上海大剧院附近的餐厅营业额普遍增长30%—40%,最高订单量提升94%,交易金额提升167%。世界名团的集聚效应,高浓度的艺术盛宴,无疑将提升这座城市的吸引力,聚集人气,拉动消费。
心与心的沟通
上半年柏林爱乐乐团,下半年维也纳爱乐,两大“天团”接力来沪,让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中提琴首席孙扬兴奋不已。10月30日、31日,维也纳爱乐乐团将在安德里斯·尼尔森斯执棒下,带来德沃夏克《d小调第七交响曲》、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英雄生涯》等作品,这将是维也纳爱乐时隔五年后回归上海。
“作为表演者的同时,我也是一位普通观众,坐在观众席里,仿佛与台上演奏者有了心与心的沟通,音乐灵魂的交流。”孙扬说。
上海,既要做名家云集的码头,也要做创新创造的源头。世界名团到访,也鼓励和刺激着本土艺术家广泛借鉴,不断超越。在上海大剧院观看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斯巴达克斯》公开排演,让音乐剧演员史博伟一窥莫大的首席舞者们如何在台前幕后挥洒汗水,一部传承半个世纪的经典如何在今天绽放光彩。
“台前幕后与世界名团面对面,让我从中学到很多,本土艺术家要多看世界级的作品,将多元的表现形式汇融入我们的创作,用宽广的视野、世界性的语言去讲好中国故事。”史博伟说。 (记者 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