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拉尔夫·奥萨近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出口方面表现强劲。中国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措施有助于提振国内需求,进一步平衡国际贸易。
记者:陈斌杰 马汝轩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中国发展模式是什么
中国发展模式[1],简称为中国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选择的不同于西方的却又比较适合自己的独特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 中国发展模式中国已成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后最大的赢家。 任何到访亚洲的人都会认识到,西方在金融和经济能力方面的声望严重受损,而中国名声大振。 幸运之轮正在转向。 “中国奇迹”是2009年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 中国经济和工业实现了“惊人崛起”。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可敬的典范,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都可以从“中国经验”中获益。 中国发展模式是这个世纪最值得研究的话题之一。 中国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许多主要经济体经济均出现下滑,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发展。 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创造了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从而造福了千百万人,使他们摆脱饥饿,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可能。 它涉及几个关键词——民生为大、渐进改革、文化觉醒;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的概括,是“危机之年”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总结,一串关于中国的组合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奇迹”到“中国经验”,从“中国现象”到“中国精神”,从“中国模式”到“中国道路”,还有“中国活力”、“全球化中国”、“中国火车头”等等,“中国(China)”成了国际最流行的词之一。 “中国无愧为2009年全球风云国家”2009年底,“中国工人”作为唯一群体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这份周刊的常驻北京记者奥斯汀·拉姆齐认为,千千万万的中国工人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他们正在引领世界经济复苏。 美国《华尔街日报》说,中国是世界经济免于陷入“深渊”的一大因素。 一年多前,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保持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遭遇新世纪来最严峻的挑战。 2009年初,我国政府坚定提出“保八”目标。 对此,许多国际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的反应并不乐观。 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纷纷调低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指标,而有些西方媒体争相报道:“中国经济的最后支柱不再坚挺”、“中国只是一个身陷囹圄的大国”……怀疑声此起彼伏。 一时间,中国经济前景被描绘成一片灰暗。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 困难前所未有,措施同样前所未有。 面对“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中国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果断出台一系列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 6.1%、7.9%、8.9%……中国经济逐季回升,世界各国惊讶地注视着这个在逆境中依旧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 人们比以往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强劲脉动——不仅全年“保八”已无悬念,而且回升速度和幅度均远远领先于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 中国经济以一条鲜明的“V”形反转曲线,平息了当初有些人“U”形、“L”形、“W”形等猜测,向世界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中国最新经济数据鼓舞世界”、“中国成为第一个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中国成了世界经济‘新的发动机’”……国际舆论赞誉纷来。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说:“2009年将作为非常特殊的一年载入世界经济史册,而中国经济在这一年的表现将成为其中突出的一章。 ”巴西《圣保罗页报》特邀专栏记者艾伯蒂·菲斯洛教授2009年12月撰文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对全球经济稳定与恢复所做出的贡献,使古老的“未来之国”越来越成为现实。 中国无愧为2009年全球风云国家。 印度新德里政策选择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问题专家莫汉·古鲁斯瓦米说,2009年中国在发展经济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防止经济下滑方面,中国领导人表现出卓越的适应能力及迅捷的反应能力。 “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为世界工业生产的复苏创造条件”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之初,中国政府曾言,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 诚如斯言,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应对和处理国际金融危机的“稳定器”,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说,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不仅为稳定中国市场,而且为稳定世界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在法国《费加罗报》上撰写题为《中国让经合组织走出衰退》的文章指出:“感谢中国。 经济复苏已得到确认,并扩散至所有发达国家,这要部分归功于中国经济的活力。 ”经合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约尔延·埃尔梅斯科夫表示,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超出预期,为世界工业生产的复苏创造了条件。 德国《商报》2009年11月报道认为,中国很好地抵御了全球经济严重下滑的冲击,这对其他亚洲经济体是利好,对全球经济也是一个有力提振。 一些韩国媒体纷纷指出,韩国经济复苏是“搭上了中国经济便车”。 当2007年夏天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进而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之时,国际上只有极少数有识之士断言:中国是解决这场危机的“金钥匙”,它能开启漩涡中的世界经济大门。 而联合国发表的2009年世界经济报告指出,如果中国能够在2009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达到惊人的50%。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经济及国际关系教授麦克·默尔认为,2009年,中国真正加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中“领头国家”的行列;要摆脱危机,中国扮演着关键角色。 美国《福布斯》杂志刊文指出,中国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头。 “中国创造了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从而造福了千百万人”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引来世界热议“中国模式”的话,那么,“危机之年”的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更助推了这一讨论。 一串关于中国的组合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奇迹”到“中国经验”,从“中国现象”到“中国精神”,从“中国模式”到“中国道路”,还有“中国活力”、“全球化中国”、“中国火车头”等等,“中国(China)”成了国际最流行的词之一。 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认为,“中国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独特的一种发展模式,它涉及几个关键词——民生为大、渐进改革、文化觉醒。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东亚问题学者马丁·雅格斯说,中国目前选择的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经济战略,跟西方确实不同。 “中国模式”是这个世纪最值得研究的话题之一。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刊文说,中国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许多主要经济体经济均出现下滑,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发展。 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创造了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从而造福了千百万人,使他们摆脱饥饿,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可能。 俄罗斯政治基金会负责人维亚切斯拉夫·尼科诺夫在俄《消息报》上撰文指出,“中国奇迹”是2009年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 埃及第一大报《金字塔报》副主编卡迈勒·贾巴拉说,中国经济和工业实现了“惊人崛起”。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可敬的典范,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都可以从“中国经验”中获益。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发表文章说,中国已成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后最大的赢家。 任何到访亚洲的人都会认识到,西方在金融和经济能力方面的声望严重受损,而中国名声大振。 幸运之轮正在转向。 牛年牛气冲天,虎年生龙活虎。 展望2010年,沃尔夫预计中国经济将增长9.3%,而且这种增速是可持续的。 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经济2010年将全面复苏。 联合国2009年12月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说,发展中国家将成为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达8.8%。 日本《钻石》周刊在虎年新年号中载文认为,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进一步恢复。 由于内需看好,加上外需也将有所恢复,虎年中国经济将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态势。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中国经济这艘在汹涌波浪中奋力前行的巨轮,还将努力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中国的金融危机什么时候会结束?
无法准确说金融危机具体能在什么时候结束,毕竟金融危机涉及范围及影响远非一般灾难能与之相比。 它是一个概念,一种金融现象,它有着规模之分,当条件成熟时,每个国家、地区甚至全球都能爆发金融危机,所以我们可以说,金融危机经常发生,同时也在结束。 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尽管有许多人在对危机的结束和好转做着各种预测,但是审慎来看,绝不能预言危机就这样结束了。 它已经不是一起金融事件,因为它的传导方式是螺旋式地席卷: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房价的大幅下跌,让抵押贷款业蒙受了巨大亏损,参与次贷衍生品业务的华尔街金融巨头被拉下水,全球其他与之有金融交易的金融机构也无可幸免。 美国金融市场的暴跌带来了全球几乎所有重要经济体的资本市场的大幅下挫,民众资产急剧缩水使得消费意愿也在急剧下降;消费意愿的下降带来国际原油和其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暴跌,反过来又影响着上市公司的业绩,导致股市继续下跌,民众资产的进一步缩水和消费意愿进一步降低。 欧美国家经济不可避免面临衰退,以它们为主要贸易出口国的国家最终也被卷入。 就这样,从金融到实体,从美国到全球。 现在美国的汽车业和零售业已经开始受到影响。 冰岛已经国家破产,人们也在担心,韩国可能是亚洲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有专家说2014年有望转暖。 但如此大的海啸。 谁也无准确预测。 金融危机造成我国第四季度出口下降17.8。 进口下降2.2%。 一些中小外贸企业纷纷倒闭或破产。 外资企业也纷纷撤资。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我国就业市场的困难。 据我所知。 广东就倒闭了7千多家企业。 光湖北就回乡30多万农民工。 明年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 经济下滑是必然趋势。 我国已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增长率保八。 这将是以个非常困难的艰巨任务。
在中国国防日益强大的今天,国际市场中国武器表现如何?
与美俄法等老牌军贸强国相比,我国武器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但这种差距并不仅仅是因为武器本身的原因。很多军迷都特别关注我国武器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因为在难以通过战争检验国产武器装备的情况下,国际市场上的“用脚投票”往往能代表买家对武器装备的认可,正所谓货比三家。 但是,说起国产武器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我们要客观的看到与美俄法等军贸强国的差距。
首先从武器出口总额来看,美国、俄罗斯这两个军火出口大国以绝对的优势位列第一梯队,而且与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 中国位列法国、德国之后居第五位,但是差距并不大。
其次,从外贸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来看,我国在高端武器市场方面份额非常小。 以最典型的战斗机贸易来说,目前我国在外贸市场上最高端的战机就是枭龙,本身是种低成本轻型战机,而且目前仅有巴基斯坦、缅甸、尼日利亚以及传说种的阿塞拜疆四个用户。
而美、俄、法这三个玩家的段位无疑要高的多,美国的F35在国际战斗机市场上趋之若鹜,订单排到了2030年,而且有大把的国家提着钱袋子还买不到。 俄罗斯的苏35、苏30也非常畅销,累计销量数百架。
即便很多中国网友瞧不上的阵风也已经获得了印度、埃及、卡塔尔、希腊四个国家的114架订单。
当然,在国际军贸领域我国也有很多亮点,比如在无人机领域,翼龙和彩虹系列拿下了细分市场的绝大部分,当然这也有美国无人机出口管制的原因。
中国目前在国际军贸市场上的表现与我国国防工业水平、军事实力地位都不相称,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非常复杂,不仅仅是武器装备本身的原因。
毋庸讳言,历史上由于军事工业水平较差,我国生产的军事装备在国际市场上是“质低价廉”的代名词,即便近年来在主战装备的技术水平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市场的开拓、品牌的培养以及口配的积攒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即便抛开大额、主战装备贸易中政治因素的干扰,仅从纯技术角度讲,花费巨额军费购置使用时间长达几十年的主战装备,肯定要综合考虑武器装备的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甚至使用习惯,这一点跟我们买汽车等大件消费品的逻辑相似。 对于市场上的后来者,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久经市场考验的大品牌中分得一杯羹、甚至完成后来者居上,难度可想而知。
另外,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尤其是顶级装备的交易,政治、外交因素往往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在购买力最强、规模最大、利润最丰厚的中东军贸市场上,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战斗机等军贸合约,背后往往是买卖双方政治、外交方面利益的媾和和交换,军迷把这种现象称为“交保护费”。 而我国在地缘政治和外交方面向来比较“佛系”,军贸合作一向“不附带任何条件”,这种玩法跟美、俄、法这些老流氓差的太远。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我国在军贸市场上良好的发展势头、VT4主战坦克、S20常规潜艇、054系列护卫舰、L15高级教练机等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主战装备在外贸市场上取得不俗的成绩,而随着我国军事工业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更加深入的参与全球治理,在未来全球军贸市场上会有更多惊喜带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