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 手术10分钟完成 价格相当于一部iPhone 脑机接口植入物可拆卸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李阳

作为该公司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表示, 事实上绝大部分疾病或大脑问题都可以通过Neuralink设备来解决,而未来的创新设备一旦量产,完全可以做到像苹果手表一样,物美价廉。

马斯克宣称,如果利用机器人进行植入手术,整个过程会非常快。

对此,他详细介绍了他的“ 600秒微创 ”计划,根据他的设想, 患者只需要坐在椅子上,10分钟就可以完成手术,就和激光近视手术一样简单。

今年7月,马斯克表达了Neuralink的目标,即到2026年植入1000个大脑芯片。

如果“ 平价大脑植入设备 ”的愿景成为现实,那么它很有可能会改变脑机接口市场,并让这项技术惠及更多人。

不过,对于马斯克的说法,很多网友还是表示出担忧,“愿望是好的,但是术后风险不容小觑,别脑机没接称,先把自己搞成电子人。”

以下为马斯克解释“脑机植入技术”对话内容:

主持人: 作为外科医生,我更想知道这项技术如何帮助我们治疗目前束手无策的疾病?此外还有一系列相关的疾病,包括精神疾病,神经发育障碍等。神经多样性群体,以及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我们对大脑的认知,不再局限于结构,而是更深入地理解了大脑“运作旋律”,你会将治疗这些疾病作为近期目标吗?

马斯克: 是的,随着时间推移,我认为我们能够解决所有源于大脑的问题。如果你把大脑比作一台电脑,一块电路板或之类的东西,如果说,给你一块电路板,它有些短路,或者缺失一些应该存在的电路,如果包括一些不应该存在的电路,这些问题我们都能修复。

基本上,这就像是修复电路板。但如果电路板都融化了,就很难修复了。你可以修复有一些问题的电路板,但它一旦融化,你就无法修复它了。不过,绝大多数疾病或大脑问题,我认为都可以通过Neuralink设备来解决。

这是一种以高精度读写大脑电信号的精细手段。这就意味着,如果出现了电风暴,比如癫痫什么的,你就能中断这场风暴。如果有一组信号需要读取,比如失明,如果有人失去了视神经或双目失明,即使双目失明,你仍然可以刺激视觉皮层。基本上,只要是信号输入和输出的函数,如果这是问题的本质,最终都可以通过Neuralink装置来解决。

Neuralink的下一代产品:盲视(blindsight),旨在通过直接刺激视觉皮层,让盲人重见天日

主持人: 你提到的植入物还面临这一个问题,这让我想到了iPhone的例子。当你决定为某人进行植入时,升级问题成为重要的问题,比如技术更新周期,迭代速度,你能否谈谈植入物的可逆性?以及在新时代,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脑机接口越来越普及的时代。

马斯克: 没错,我们认为升级确实非常重要。你想一下,你肯定不希望脑子里永远装着一部初代iPhone,而外面已经出到了iPhone16。不过,我想说的是现在的升级呈现出对数曲线,相比前一代的提升越来越小,这意味着,发展是阶梯式的。

Neuralink肯定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很多人植入了初代设备,后来想升级成四代、五代,所以我们设计的植入物是可拆卸的,尽可能减少对植入区的损伤。在动物中,我们进行了三次植入,非常完美。

主持人: 我们讨论过规模化生产和零部件互换,你的愿望是实现高性能与平民价格的结合,让更多人用得起。

马斯克: 一旦量产,设备本身应该不会太贵。我希望它的价格能在五千到一万美元之间。

而且进一步量产的话,它的成本应该可以接近Apple Watch或手机,也许是一两千美元,类似这样的价格。如果是植入由机器人操作,那么手术过程应该很快。

我们确实有一个规划,我称之为“600秒电路”。你坐在椅子上,10分钟后就能完成植入,600秒。我们并没有违反物理学原理,就像激光近视手术一样,用激光对你的眼球做一系列的处理。

当然,你必须把所有的过程都自动化。但如果你把所有的过程一秒一秒地分解,600秒,或10分钟的手术是有可能的。那时,如果由机器人来完成,整个过程只要10分钟。

我想,整个手术,包括所有的费用,最终的价格可能在五千美元左右,与激光近视手术类似。


人类的超人梦想,马斯克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综合报道6minread

人类的超人梦想,马斯克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维维2020/08/29

摘要

用蓝牙连接大脑和计算机,实时读取大脑信息,这是马斯克在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融合之路上迈出的最新一步。

8月29日,埃隆·马斯克正式发布了Neuralink最新一代脑机接口产品:一枚硬币大小的可以植入大脑的芯片N1、和一台手术机器人V2。 理论上,它们能够让人们通过自己的思想,远程控制手机或计算机等设备。

马斯克曾预测,在2025年之前,AI将超越人类。 他担心,如果不开发出将人脑连接到计算机的技术,未来AI可能会像对待宠物一样对待人类,「如果你不能打败他们,就加入他们」。

这是Neuralink自2016年成立之后的第二次发布会。 马斯克创建Neuralink的目标很明确:让人脑与计算机融合,成为「半机械人」,帮助人类与AI实现共生,避免AI对人类造成「生存威胁」。

外媒WaitButWhy曾经评价道,「Neuralink在某种程度上成功超越了Tesla和SpaceX在工程上面对的挑战和成就。 其他两家公司的目标是重新定义人类未来会做什么,而Neuralink是在定义人类未来将成为什么。 」

Neuralink的新进展:蓝牙连接,读取大脑

在本次发布会现场,马斯克通过一群实验猪进行了展示。 一只名为Gertrude的实验猪,在两个月前,植入了Neuralink最新的脑机接口芯片。 通过大脑表层的芯片,猪的大脑活动可以无线传输到附近的电脑上。

名为Gertrude的实验猪,脑机接口芯片就在它的大脑上,手术伤口已较难分辨出来

与2019年展示的第一版产品不同,Neuralink设备已经可以完全植入到大脑表层,从外面很难看得出来。

之所以选择猪来做实验,马斯克解释为,猪的硬脑膜和头骨结构与人类相似,可以训练他们在跑步机上行走或进行其他实验。

2019年,Neuralink的第一代产品还需要通过USB-C连接动物大脑与电脑,进行数据传输和充电

上一代的产品,则需要在大脑上安装USB-C端口来实现连接。 相比之下,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马斯克说:「这就像头骨上的Fitbit通过细小的金属丝连接大脑。 」?他说,该设备可以通过低功耗蓝牙与10米内的手机App配对。 但官方表示还在寻找其他可行的通讯方式,以便能够大幅提高通路中传输的数据量。

Neuralink推出的可完全封装的N1脑机接口芯片

N1芯片可以通过App来进行配置、升橘隐绝级。 根据Neuralink的说法,N1仅需900纳秒即可读取出神经数据,并发送出去。

N1植入芯片直径为23毫米,厚度8毫米,通过1024个电极连接大脑,与脑细胞进行通讯。 芯片的功能十分强大,可以感应温度气压,并读取脑电波、脉搏等生理信号,当然它还具备无线充电功能。

马斯克在现场展示只有一枚硬币大小的脑机接口芯片N1

Neuralink的理想目标之一是,使四肢瘫痪者实现「意念」打字,每分钟40个单词。 Neuralink并没有发明脑机接口,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就已经有团队将脑机接口植入到人类大脑里进行实验,圆姿来帮助身体瘫痪的人,恢复知觉和行动能力。 而Neuralink的贡献在于,他们大大简化了脑机接口设备的尺寸和植入的难度。

迭代升级后的脑机接口手术的机器人V2

为此,Neuralink还升级了专门用于脑机接口手术的机器人V2,它能够完成揭开头皮,移除一小部分头盖骨,将芯携塌片以及附带的上千个微型电极与脑细胞进行连接(插入深度约6毫米),之后再进行闭合等所有步骤。 据介绍,这个手术机器人可以将电线连接到不同位置和深度。 电线的直径为头发的四分之一(4至6μm),机器高速运转时,每分钟可以插入6条包含192个电极的线。 V2的设计师透露,这个机器人可以通过机器视觉「看到」整个大脑。

马斯克表示,Neuralink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使脑机接口设备的接入过程,像眼科外科手术一样简单和安全,未来可以在1小时内搞定,不用全身麻醉,「它可以避开血管」,且当天可以出院。

脑机接口的未来:拯救瘫痪,复制记忆

脑机接口除了承载马斯克拯救人类的梦想,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还是在医疗康复领域,Neuralink也是一样。

与Fitbit,AppleWatch和其他可穿戴智能产品一样,马斯克觉得Neuralink芯片同样可以测量温度、压力和运动等相关数据,来提示人们心脏病发作或者中风的风险。

「神经元就像电子线路,而你需要某种电子产品来解决电子问题」,马斯克在发布会上谈到脑机接口技术在解决脑损伤和其他疾病方面的潜力。

Neuralink最初的临床试验将在少数重度脊髓损伤患者中进行,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发布会前,他曾在Twitter上表示,「Neuralink具有帮助大脑受损、自闭症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渐冻症)患者的潜力」。

马斯克博客《乔·罗根秀》中曾表示该脑机接口设备可以修复任何大脑问题,包括提升视力和听觉、恢复肢体功能、治疗老年痴呆症、检测并阻止癫痫发作、治愈中风等。

Neuralink办公室所在地旧金山PioneerBuilding,与马斯克创立的openAI共用

据悉,Neuralink的设备目前适用于成年人,当芯片被被移除时相应的增强功能也会消失。

去年,马斯克说,他希望在2020年底开始对人体进行临床试验。 然而,虽然Neuralink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授予「突破性设备状态」,但并不意味着获得了对人体试验的批准。 因此,马斯克希望在中国或者俄罗斯进行人体实验。

左边为Neuralink上一代脑机接口解决方案,需要在耳后佩戴一个装置;右边是最新的方案,只需要一颗芯片

此外,马斯克在讨论Neuralink的未来用途时说,「未来,人们将能够保存和恢复记忆。 我们可以将机器作为人类记忆的备份工具,甚至可以下载到新的人类主体或机器人主体身上。 」

「这个设备在首次推出时可能非常昂贵,但我希望未来能将它的价格降至数千美元。 就像人们做眼外科手术一样容易获得。 」

比如,去年的第一版缝纫机器人的成本已经从1000多万美元降低到了50万美元。 马斯克表示,这样,Neuralink也会从一个昂贵的研究项目转变为一家消费电子产品公司。

「半机械人」的进程

和2019年的产品发布相比,这次展示意味着Neuralink离马斯克畅想的未来更近了一步。

不过,尽管通过小猪Gertrude进行的展示说明了,神经元活动的情况能够无线传输到计算机上,但它并没有展现出Neuralink所畅想的脑机接口的真正未来。 比如计算机将指令有效地发送给大脑以及计算机能够理解神经元活动的波峰代表的真正含义。

马斯克坦诚的表示,与去年的发布会一样,这次活动主要是为了吸引、招募更多的人才加入团队。 Neuralink目前拥有大约100名员工。 最终,他希望雇用10,000多名员工。

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的主角即为半机械人的状态,这或许也是人类的未来

正如马斯克所言,脑机接口只是他希望Neuralink能实现的一小步。 从长远来看,他希望开发一种可以实现人类与AI之间「共生」的设备。

脑机接口一方面正在「打开」大脑里的秘密,让生物体内的数据更多地被捕捉到;另一方面,它可以连接到比人脑更强的超级计算机,也可以连接上比人体更强的机械。

未来,人类究竟会不会成为电影《阿丽塔》、《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里的主角们那样?

如何看待马斯克展示脑机接口的新进展呢?

1. 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在北京时间8月29日举行了发布会,展示了其最新设备的设计、功能,以及自动植入手术的流程。 2. Neuralink设备直径23毫米,前信厚度8毫米,外形类似硬币,内含1024路连接。 马斯克介绍,芯片植入过程不到一小时,无需全身麻醉,由专门手术机器人完成。 3. 手术过程涉及将头顶部分打开,植入芯片以替换头盖骨。 尽管听起来有些令人不安,但据说芯片能直接接收和发送大脑皮层的信号。 4. 芯片能够读取大脑在不同活动中的信号,并分析以判断人的意图,即在不说话的情况下也能了解思维活动。 5.马斯克表示,Neuralink有巨大潜力,可以通过心灵感应控制自动驾驶汽车,解决失明、失慧启轮聪、瘫痪等问题。 6. 尽管Neuralink的能力令人惊叹,能够替代旁灶感官功能,但对其未来的应用场景仍感到一丝恐惧。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是什么水平?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是什么水平?

这是近几天的一个热门科学事件,常常闹出些科学惊人事件的埃隆·马斯克,就在前几天的8月29日又公布了一个的消息,由他主政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开发了一款脑机接口产品~一枚与硬币大小差不多的芯片,还配套了一台可以自动完成植入芯片的手术机器人。

那么马斯克发布的这个脑机接口有什么与众不同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何谓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又叫大脑端口或脑机融合感知。 这是一项将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建立连接通路的现代科学技术。 这种接口有单向和双向之分,单向脑机接口计算机只接受大脑传来的命令,或者计算机发送信号到大脑滑胡。 双向脑机接口就是大脑和计算机等外部设备能够进行双向信息交换。

其实脑机接口本身并非马斯克首创,早在上世纪,脑机接口的研究就已经遍地开花了,我们中国也参与其中,“中国脑计划”项目中就包含这样的内容,是国家重点项目。

这个领域比较著名的是被称为“科学疯子”的美国神经学家菲利普·肯尼迪。 他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脑机结合的研究,并于1996年就对一位濒临死亡的渐冻症患者大脑植入电极,以后还有过多次对瘫痪患者、车祸患者的植入实验,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没有明显成功。

为此,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撤销了他进行人体实验的许可。 当他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时,再也无法找到志愿者。 为了不让自己29年研究白白废掉,他在2014年花费2.5万美元请了一位外科医生,请求它将这个电极植入自己脑中。 手术前,他计划好了一切,也做好了醒不过来的打算。 它存了足够撑几个月的钱,并且确保自己儿子知道自己在哪里。

但手术没达到预期目的。 肯尼迪第一次从手术中醒来,一度失去了说话能力,无法对医生做出反应。 几个月后,他不得不接受了10个小时的第二次手术。 但此后头骨一直无法愈合,最终迫使他取出了电极。 电极在他大脑存在了4周时间,他利用这段时间,收集了自己脑电信号大量数据,取得了今后研究的第一手宝贵资料。 为此,虽然侥幸逃过一劫,却留下了9.6万美元的手术账单成为“负翁”,保险公司只承担了1.5万美元。

一些科学家们对他的做法存有争议,很信滑拦多人对这种冒险做法并不赞同。 但他的精神还是受到 社会 广泛赞佩,他被人们誉为“半机器人之父”。

脑机接口的案例还很多。

2008年,匹兹堡大学神经生物学家通过脑机接口,让猴子通过大脑操纵机械臂将食物取到并送入自己口中;2004年美国Cyberkinetics公司得到FDA许可,在一位25岁全身瘫痪的男子大脑中植入电极,这名男子通过意念控制电脑,能够看电视和发送电子邮件,甚至玩电脑 游戏 ,准确率达到70%。

2012年,在巴西世界杯赛场,一位瘫痪少年身穿巴西圣保罗的实验室设计的机器战甲,凭着脑机接口和机械外骨骼开出了一个足球;2015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通过外科手术植入微芯片,实现了瘫痪人驾驶模拟飞机。

2018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日本发布了脑控车技术,驾驶员只要头戴一个特制头盔,无须植入脑芯片,就能够将脑电波快速传达给车辆,让驾驶变得轻松有趣。

还有很多各国科学团队,都在进行脑机接口实验,取得了各种进展和成果,如各种瘫痪病人,通过机械臂取得食物、取得饮料,还有通过意念,进行电脑打字等等。 2016年10月,一名叫Nathan Copeland的志愿者,分别在运动皮层和感觉皮层植入电极,成功利用意念控制的机械手臂和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握手”。 这个实验的关键突破就是,这位志愿者脑海中产生了“握住”的感觉,奥巴马深感震惊。

因此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发布的脑机接口整体技术本身,并不是一个新的东西。

马斯克脑机让蔽接口的成果。

发布会现场展示的是一枚23mmx8mm的芯片,这是Neuralink公司经过数年努力开发的一款最新脑机接口芯片,命名为Link 0.9。 这款芯片能够感应温度、气压,读取脑电波、脉搏等生理信号,可以采集传输1024个通道的神经放电信号,无线传输范围约5~10米。

这项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植入大脑的芯片,连接外部机器,可以读取人类大脑信号,并辨识出人的意图,将其转换成命令信号,控制外部机器设备执行人类意图,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人脑能够得到整个过程的反馈。

在这次展示上,马斯克弄来了几头实验小猪,通过植入小猪脑内的芯片,人们能够看到小猪在各种活动中的脑电波状态。

马斯克宣称,这项技术发展下去,将实现人们凭脑意识来控制特拉斯 汽车 、打 游戏 ,还能够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改善由于大脑或脊髓受损导致的瘫痪、抑郁、失忆等病症状态,帮助渐冻症患者恢复感觉和运动功能等。

马斯克真正的“黑 科技 ”,是采用了“神经蕾丝”。

所谓“黑 科技 ”原本是网络动漫中非人力所能及的奇异科学技术,现在也泛指一些颠覆人类认知的新技术。 马克斯的黑 科技 就是研制出一种叫“神经蕾丝”的东西。

何谓神经蕾丝?这是一个带有科幻色彩的玩意,在科幻作家莱恩·班克斯的笔下,“神经蕾丝”是通过高 科技 植入人脑的网状物,能够将人脑和计算机连接起来,相互通讯。 而马斯克团队借用了这个概念,将植入人脑的纤维状“线程技术”叫做“神经蕾丝”。 他们神经蕾丝的特点就是非常细小。

Neuralink宣称它们的神经蕾丝宽度在4~6um,约为人类头发丝的四分之一,未来植入时不需要开颅,只要用激光植入,这样就可以植入到更深的脑中,而对脑的损伤能够降低到很小程度。 即便如此,真正要实现良好的人机互动,现在仍然任重道远。

就连Neuralink公司自己也承认,1024个通道信号是远远不够的,如要较为准确传输大脑860亿个神经元产生的复杂信息,至少需要100万个同时记录的神经元,这就意味着在小小芯片上要集成百万个电极。

这样,即便这种神经蕾丝只有头发的十六分之一大小,植入百万蕾丝也相当于6.5万根头发。 我们想想,6.5万根头发植入人脑,难道不会细思极恐?因此,目前认为植入蕾丝对大脑伤害很小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如何将连接神经元的“蕾丝”做得更细小,这些元件穿透大脑组织不导致损伤出血,如何解决免疫系统的排斥问题,什么材料能长期保留在脑中,如何解决芯片安全高效充电问题等等,将使Neuralink公司大伤脑筋,要足够时间来解决的问题。

但马斯克还是放了大话。

马斯克从来对他的“黑 科技 ”都是信心满满,这次也一样。 他甚至扬言,他这个神经蕾丝技术的发展,未来能让人类在云端永生。 从前面机械手与奥巴马握手,能够在瘫痪者大脑中产生“握住”感觉来看,这种人机双向信息交流已经并非神话,因此最终实现人机结合,改变人类生存形态的幻想再也不是梦想。

有人说,马斯克是一个大话连篇的人,甚至有许多人对他有时的大言不惭很是反感。 不过马斯克是个奇人,迄今为止,他的大话都立足在科学精神和自己的不懈奋斗上,而且那些大话都一个个已经变成现实或正在变成现实。

比如他团队研发的轻便龙飞船成功载人上天,实现了与空间站对接的完全的自动化;他们研发的宇航服轻便美观,完全可以成为时装;他成功实现了火箭回收技术,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他撕开了美国乃至全球航天领域国家独断的体制铁幕,成为第一家承接国家航天任务的私营公司;他还扬言很快送人登上火星,还有他的特斯拉电动车也风靡全球。

而他只是一个创业者和民营企业家,但人们把他称为“钢铁侠”。 因此,我选择相信这位钢铁侠的“大话”。 但我也相信,要实现这些大话,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感谢阅读。

如果你平时留意 科技 进展的话,相信一定注意到了上周末的一条重磅新闻。 那就是8月29号,伊隆·马斯克为他创办的脑机接口企业——Neuralink(也可以翻译成“神经链接”)公司,亲自召开了一场发布会,展示了旗下脑机接口产品的最新版本:LINK V0.9。 这是一款微型脑机接口设备,外观看起来像一枚硬币,未来可以植入人的头部,全天无间断地采集大脑信号。

这条新闻发布之后,我注意到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有评论认为,马斯克这一次不过是把脑机接口领域10年前就已经有的技术做了产品集成,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创新。 有人还指出一个细节,说这一次LINK V0.9版本中的用来采集脑电波的电极数量只有1024个,比神经链接公司自己去年的产品,反而还少了2000多个,认为这场发布会可能有夸大宣传的成分。

不过,得到上的彭天放老师有不一样的看法。 作为《硬 科技 报告》的主理人,他一直很关注脑机接口这方面的进展,发布会后,他也第一时间请教了得到上《脑机接口》课程的主理人孙瑜老师,以及清华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

他认为, 马斯克在脑机接口这个领域的动作,都指向一个方向,就是降低收集人脑数据的门槛。 而这一点对于脑机接口走出实验室,走向商业市场,有重大的意义。

在今天的内容中,我就来跟你分享一下彭老师的观点,以下是彭老师的原话,我来为你转述一下。

你好,我是彭天放。

在发布会后,我们很自然地会有这样的疑问,马斯克这次发布的脑机接口产品是什么水平?有哪些真正的突破?距离能让我们直接用脑电波操控家用电器、玩 游戏 ,甚至实现我们小时候共同的梦想:直接用脑机接口给我们大脑传输知识,还有多远?

要想理解神经链接公司阶段性的进展,我们必须从所有脑机接口产品的终极理想形态说起。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是由数百亿个神经元相互连接组成的复杂系统。 以我们今天对人脑的了解,我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段记忆,都是以电信号强弱的形式存在于神经元连接里面的。 于是很自然的,一个最理想的脑机接口,就应该能够同时测量这全部数百亿个神经元的活动,并且有能力对其中任何一个神经元信号进行控制和修改。 这个终极形态的脑机接口也被叫做所谓“全脑接口”。

很显然,“全脑接口”是一个过于美好的理想,我们今天大部分人在有生之年恐怕是看不到的。 但是我们也不用灰心。 这就像我们今天使用的所有计算机也不是人们在18世纪最早构想的万能机器,而都是今天所谓的图灵机那样。 对一个工程问题,科学家们总能找到一个接近理想的可行方案。

而神经链接公司的科学家们认为,这个可行方案对于脑机接口而言,只需要接口的带宽达到大概100万个神经元的量级。 也就是说, 当脑机接口产品能够同时监测100万个神经元的实时信号时,就足以产生很多颠覆性的功能了。 比如,用脑电波玩 游戏 、操控飞机轮船,甚至人与电脑之间可以抛弃鼠标键盘,而直接用脑机接口传递信息等等。

那你可能要问了,距离这个简化版的方案,马斯克还有多远呢?诶,你会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起刚刚距离“全脑接口”这个终极理想的答案,可能要乐观得多。我们下面用一个最简单的模型来估算一下:

由于脑机接口的带宽大概跟传感芯片电极的密度成正比,我们不妨假设,脑机接口的带宽在未来可以按照芯片摩尔定律的速度增长,也就是每18个月翻一番。 以8月29号这次发布会上具备1024个信号通道的产品作为起点来估算,假设目前每条信道只测量一个神经元的活动,那距离未来理想中具备100万个神经元带宽的脑机接口,大约需要15年的时间,也就是大概2035年前后。

这15年的时间听起来似乎还是有点长,但是比起刚刚“有生之年”的答案就是一个好得多的、可预期的结果。

不过听到这里我想有人可能要说了,彭天放这好像是在帮着马斯克吹牛啊。刚刚说了半天都是未来的事,这一次马斯克的发布会上有什么实打实的突破吗?

确实,刚刚的估算只是用过去类似技术的发展经验,指出一个原则上可行的未来。 而 马斯克真正的过人之处,恰恰是他能够规划出一条从现实到未来的路径。 这一点从他过去成功推动商业航天和电动 汽车 的颠覆式创新来看,也是得到了反复验证的。

这些过去成功的经验,我们限于篇幅就不展开讲了,还是回到脑机接口技术。 我们知道,今天的脑机接口技术,不论是在产品的带宽、识别的准确度,还是生物兼容性等等方面,距离刚刚提到的理想方案还有很大的不足。 那马斯克是打算如何带动脑机接口产品从今天到2035年这15年的发展呢?

从这一次发布会,我认为在马斯克看来,推动脑机接口产品成熟的关键很可能就在于数据两个字上。

过去的脑机接口技术尽管发展得很快,但其实在数据获取的渠道以及数据量上还是非常有限的。 举例来说,我们看到过去大部分脑机接口研究的数据获取,要么需要招募志愿者,要么需要找到碰巧患有脑部疾病的人。 总之,都是在比较短的时间跨度,在有限的人群身上,通过实验室内的设备获取的少量数据。

而我们知道,面向大众的电子产品,往往是需要大量用户数据作为产品设计和优化的依据,才能最终成熟推向市场的。 更不要说是这种需要嵌入人头部的电子设备了。 由于过去采集数据规模有限,除了发表论文之外,产品开发人员其实很难得出一些对脑机接口产品功能有帮助的结果。

于是,从产品到数据,到更好的产品,再到更多的数据这样一个正反馈飞轮就很难转起来。 更不要说对于大量脑电波信号所表达的确切含义,我们其实还不是很清楚,这都需要海量的数据作为研究支撑。

而这一次马斯克发布的产品,我认为, 主要就在尝试通过优化脑机接口的产品体验,解决数据获取的门槛过高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出,与以往的脑机接口设备相比,这一次产品最明显的变化,并不是技术底层有突破,而是它在用户体验上做了很大的提升。

以往这种需要植入人头部的脑机接口设备,它们的设计大都脱胎于实验室,不仅比较笨重,而且经常需要从人的头里面连出几根数据线,给人一看就是一副医疗仪器的样子,佩戴和使用都很不方便,甚至可能对于使用者的自尊心都会有一定影响。

而这一次发布的产品只有一枚硬币大小,未来计划通过一个小的手术嵌入人的颅骨采集脑部信号,并且使用无线的方式远程传输数据,甚至可以通过类似手机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 在使用的体验上,这款产品并不像一个医疗仪器,而更像一个 健康 手环。 我在文稿区放了一张这款产品拿在手里的照片,你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据马斯克说,未来这款产品安装在人的头部之后,可以做到外观上几乎和普通人没有区别。 可以看得出,这一次产品发布的所有细节,都在为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数据的收集门槛做准备。

另外,由于脑机接口产品成熟度不足,过去的产品可以说五花八门,不像智能手机有类似触摸屏、摄像头这样行业默认的设计模式。 这就不利于产品在已有的标准上进行迭代优化。

而这一次神经链接公司发布的产品,本身产品化、集成化的程度更高,甚至为了产品更好的设计感,有意地把信号通道的数量从过去的3072个压缩到了1024个。 这就是不惜牺牲一定的数据带宽,换取产品的使用体验。

而且,神经链接公司还专门为这款脑机接口的植入设计了手术机器人。 未来预计植入手术的时间可以缩短到一个小时。 这不仅对于使用者而言很方便,就像做激光近视手术一样;对于产品的开发而言,也有利于明确产品的大小、接口类型等等开发标准,提高未来产品优化迭代的速度。

上面说了这么多,都是我们看到这次发布会中体现出的,马斯克对未来产品的规划以及雄心。 但是不得不说,这一次的产品,还是有很多明显需要改进的缺陷的。

首先,从这次产品的命名来看,叫做LINK V0.9版。 这就意味着, 目前这款产品还不是能够安全、合法地,在人体上进行测试和使用的脑机接口设备。 事实上这一次发布会的产品展示,只是使用了三只小猪作为案例。 而且其中只有一只小猪,在展示的当天头部植入了这款脑机接口设备,另外两只小猪是作为对照组出现的。 这多少会让这次产品发布的说服力打一些折扣。

其次,这一次发布的产品只展示了对大脑信号的读取功能,而没有展示向神经网络中写入电信号的功能。 也就是说这次的脑机接口,仅仅在小猪运动或者闻到特定气味的时候,读取了神经兴奋的信号;但并没有能够向小猪的神经网络中输出信号,影响或者改变小猪的行为。 虽然马斯克在发布会上表示,这款产品在未来可以向人脑的神经元输出电信号,来治疗某些精神疾病,或者增强人的大脑机能,但是从这次的产品展示来看,这项功能应该还不成熟。

第三,尽管这款脑机接口设备通过比较成熟的产品设计,降低了数据采集的门槛,但是对于采集到的脑电波数据本身,如何进行有效的编码解码,分析数据的内在含义,未来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 像马斯克所说的治疗心理疾病,提高学习效率,甚至上传人的记忆等等酷炫的功能,距离实现可能还有一定距离。

除此之外,还有人担心长期植入这款产品产生的排异反应;由于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需要频繁更换硬件的问题。 这些都是未来马斯克的神经链接公司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过我想,对于这一次发布会而言,所有上面这些缺陷都是情有可原的。 因为这次发布会的主要目的,其实并不是发布一款已经成熟即将上市销售的产品,而是马斯克想通过这次产品展示,为他这家成立仅有三年半的创业公司招贤纳士。 在发布会的最后,他表示这家目前只有100多人的公司,未来希望能扩张到1万人左右的规模。

最后我想说,脑机接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里面依然面临着许多的技术以及伦理挑战,你如果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可以学习我们得到上孙瑜老师的《脑机接口》课程,我也会为你继续关注这一领域的进展。

好了,以上就是彭天放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解析。 脑机接口是一个非常复杂但也很让人很着迷的领域。 这个领域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可能会为我们创造一个全新的沟通界面。 如果我们不需要用语言沟通,而是可以通过脑机接口,跟别人交换意识,实现“脑脑交互”,那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脑洞。

感觉脑机芯片就是骗局,不应该叫脑级芯片,应该叫,肌肉感知芯片,看到的都是通过脑电波,破解后的认知,是物理振动,不是认知信号。 叫脑,不合适,叫肌肉感知比较准确。

用肌肉感知获取人的认知,实验量应该非常巨大,这和采集大数据同理。

这就是大数据采集和应用,不是什么高 科技 。

真正的脑级芯片不应该这样,真正的脑机芯片应该是主动,被动信号的双向采集,物理信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枢神经的温度感知也应该有,人体的温度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破解人体温度信息才能接近真正的脑机芯片,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8078.html
KD救命8分击碎太阳魔咒 湖人三连胜止步都怪老詹
库克来北京 火了!马斯克 立领夹克 穿 扎克伯格也穿这件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