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天津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为指导单位,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主办,天津市美术馆、兰亭书法社、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承办的“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担任总策划,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高世名,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担任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诗书画》杂志和《现象》丛刊主编寒碧担任学术主持,天津博物馆副馆长、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天津市书协副主席孟巍担任展览总监。
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蕾,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姜军,浙江省政府原秘书长陈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书协主席叶培贵,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周兴,展览的主人王冬龄共同为本次展览揭幕。
沈蕾、来颖杰、许江、范迪安、吴为山、金一斌、姜军、
陈新、叶培贵、孙周兴、王冬龄共同为“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揭幕
许江、范迪安、吴为山、范景中先后致辞,马驰宣读高世名的贺信,孟巍宣读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贺信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的贺信,王冬龄致感谢辞。开幕式由邱志杰主持。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致辞
可象之大者
——《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展序
中华书艺,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东汉学者蔡邕言:“书者,散也。”散什么?“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任散怀抱,千古之遗训,人人皆知,心识其所以然而手亦能然者却少见。“怀抱”的释意颇多,指胸襟,指气度,指心中牵挂,指志向抱负。欲书者,心中涌诸般怀抱。散怀抱,释重负,任情亢志,放怀恣意。心随笔宛转,书与心徘徊。“……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蔡邕《笔论》)。这“纵横有可象者”便是中国书艺浩逸无边却又始终活用着的圭臬。
王冬龄先生正是这种“可象书者”的杰出代表。他的狂草巨书,践履极早。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即在美院荒辟的旧教室里挥洒大字。其时,他借来沙老的如椽健毫大笔,聆听德沃夏克的交响“新世界”,奋书阮籍诗句: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书势雄强,浑然有岱宗青山不了的气象。其中“带”的竖划,如擎天立柱,足有数米之长。诗的浩气在纵横间发散,“可象”的浑芒在书意中幡然点亮,观者如见泰山黄河的鸣响。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古根海姆举办《上下五千年》中国艺术大展,此书作为唯一的当代作者之作参展,揭示着中国书艺的巨构化的勃然转向,并让中国书艺卓然立于当代艺术的殿堂。新世纪初年,国美南山校园新建,冬龄先生在其穹窿之下,数度奋笔书写百米见方的狂草“逍遥游”。鸿篇伟碣,嗟其出群。冬龄先生放骸于他的巨书狂草。如此往复二十年,冬龄先生陶潜乎狂书,蹈舞乎巨构。书意翩跹,笔性涵泳于挥洒之间;入势勃郁,身形沉醉于意态的深处。纵横可象,心手相散无尽,其书艺臻于浩然大气。
传统书论中源流有序的关于“可象”的叙述,始终存有一份暗示,一种书写者对逐文写字的“得意忘象”的出神与超越的企望。某种诗性的万物运行,化合在身体的运动之中,淬炼而为笔毫的意蕴,在书写的无声的行动中陶然可象,精妙传神。书者仿佛在书写的现场,反反复复地以入心的方式,临山涉水,身不由己地沉醉在势象的情往兴答之中,沉醉在对世界的新的赠答与领悟之中。王冬龄先生正是这样的一位沉醉者。言其沉醉,是说他的精神已然从形体世界中解放出来,因某种特定的修为而淘咏于“可象”的新境,一往情深,醉心不已。四年前,冬龄先生在故宫的太庙展示他书写在不锈钢镜面上延绵百米的狂草巨构。在太庙24棵楠木巨擘的神冥空间中,那书如雷电,訇然穿越;又仿佛一种乐声,缠绕在皇城深殿的幽博气象之中。观者借此巨书,沉醉于书写鸣响、乱书撞钟的当下纤想,完成大地上的超越,实现心灵上的真正自由。今天,中国的艺坛,能够突破艺术种类的囿闭,在一个特定的蹈舞放骸的现场,发动众人的兴答,引领剧场式的精神延绵的神思,并留下可以往复巡览的书跡,让人当场注目、回眸凝思、此在沉醉、怀想铭心,这样的艺者屈指可数,冬龄先生诚然其大者也。
津门,古之王者的渡口。在此办展,冬龄先生题曰:津门问道。如是广袤的大家之渡,冬龄先生诚曰“问道”。即是问道,便有劼问请教之意。冬龄先生不仅呈上他所代表的勃然巨书,呈上他多年跬积的草书精品,还专门写了真、隶、篆不同书体,来完成一场书之领域中传统与创新、眼与心的全景汇报,来在他的“搏扶摇”之上实现一次“复逍遥”。
某日,冬龄先生请宴,带一瓶装饰精美的圆筒。他以为是酒,一番折腾后,方知是一枚仿古式望远镜,众人哂然!将助眼的远望之镜当作养身养心的佳酿,诚为冬龄先生的写照,又何尝不是眼与心浑然一味的生动隐喻呢?
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致辞
范迪安表示,自己对于王冬龄最大的感受,就是其书法所彰显的时代精神。大时代为他的思维和实践提供了时代变迁、文化演进的大背景,他也置身于时代,不负时代,以大书法的方式回应了时代形成的建树。他在书法思考和实践中体现了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他的书法在主题题材内容上,反应了时代脉搏,他的书法格局在传承中突破,在守正中创新,敢于摆脱传统法则的束缚,布局构思更是超乎意料,乱而有法,形成了充满感性的视觉表征,这种充盈而充实的书法之美,正体现了时代蓬勃发展的社会文化气象。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辞
吴为山表示,很早就已经关注王冬龄先生的书法创作,1998年在美国古根海姆举办《上下五千年》中国艺术大展上,看到了王冬龄老师气势磅礴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扬弃传统书法行气、消除行间距,到将书法与绘画、摄影、绘画、服装、建筑等艺术类型相结合,王冬龄先生不仅拓展了书法的书写媒介和书写场域,创造了丰富的书法语言与书法景观,更实现了从一位传统书家向当代艺术家的身份转变。透过他极具个人风格表现的书法,可见其中是有逻辑的。这逻辑是对中国书法史的了解,对文字生成和书法构架的理解,对各种书体笔法墨法表现的实践。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本次展览学术支持范景中致辞
范景中以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的故事为引,高度评价王冬龄先生《书非书》中对“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夏云多奇峰”“屋漏痕”“壁坼路”等传统书法境界的精妙表现。他认为,王冬龄是怀素以后,中国书法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位大书法家,是怀素先生的“传人”。立足世界艺术的视野,特别是西方美术史界著名学者贡布里希看来,领略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王冬龄是最应该被重视的一位书法家。王冬龄把自己的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在书法上,传统滋养着他、引领着他,书写的每一笔都是每一道生命,这是艺术家的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
天津博物馆副馆长、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宣读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本次展览策展人高世名的贺信
贺信
“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我们向展览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王冬龄先生致以诚挚的敬意。
王冬龄先生少年成名,从艺至今已有63个年头。他在求学道路上,有幸得到沈子善、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等众多书界泰斗的亲炙,有着纯正的衣钵传承。六十余年来,他坚持临池日课,与书法传统气息相通、日相往还,打磨出一流的书写功力。
在王冬龄先生看来,传统必须是可传之统,书法必须在“传”的过程中守正创新,才能保持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量,才能真正见证当代人的精神状态、抒发当代人的情致性灵。这就需要当代书家在中华文明的大脉络中固本培元、返本开新,在新世界语境、时代现场中守常达变、以异现常。六十多年来,王冬龄先生在书法史的大传统中上下求索,在世界艺术的大视野中东寻西觅,在“书非书”的辩证中,回到书法的源头活水,打开书法的创造空间。他从原本安之若素的书法状态中出走,与伟大传统对话,与世界文明对话,与当代艺术对话,与数字科技对话,并且于此多重对话中开辟出中国书法的全新场域。
近三十年以来,冬龄先生在世界艺术史的视野中建立起对书法的开放认识,他主张抛却东西方的区隔,形成一种文化高峰上的会通;他主动、自信地介入到国际当代艺术现场,在跨文化的交往中相互磨砺,在跨文化的砥砺中自我开启。他的艺术实践受到国际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作品先后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古根海姆博物馆、芝加哥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全世界最重要的艺术机构展示与收藏,对于中国书法而言,这是唯一的当代案例。
对于书法,冬龄先生有一个宏大的愿景——将伟大的书法传统活化在当代,呈现给公众,让中华文明的“书法道”通达全世界。对于自我,他有一种坚定的姿态——褒贬任之,宠辱不惊,我行我素,不负此生。
祝王冬龄先生身体健康,艺术长青!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高世名
2024年10月25日
天津市书协副主席孟巍宣读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贺信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的贺信
贺信
欣闻“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于10月26日在天津美术馆隆重开幕,中国书法家协会谨向王冬龄先生,向展览主承办单位表示热烈诚挚的祝贺!
王冬龄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代表性书家,在书法艺术的创作实践、教学研究、传承创新等方面成就斐然、影响广泛。王冬龄先生以“汲古出新”为创作旨归,用极具个性的书写视觉样式探究书艺语言的熔炼锻造,传递中国书法精神气象。往复数十载实验发掘,王冬龄先生书作的艺术语汇更为丰富、呈现方式更为多元、表现空间更为广阔,表达了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创作理念和艺术内蕴。展出作品是王冬龄先生历年实践成果的缩影,多维呈现出他在中国传统艺术重镇中转化融合传统审美,在中西文化碰撞融合中鲜明展现中国风范的艺术求索之道。
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祝王冬龄先生艺术长青!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24年10月24日
贺信
王冬龄先生是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的书法研究生、杰出的书法家,是名符其实的老前辈。我还留有四十年前八十年代初与王老师的黑白合影。我也有幸与王冬龄先生一同获得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王冬龄先生最可贵最可敬之处,是他努力创新的充沛热情和持续力度,不为年龄所囿,不受观念所限,全身心投入各种艺术形式,不断地在不同载体、不同环境下尝试各种书写状态,并举办一系列展览展示活动,始终象年轻人一样充满蓬勃的朝气,活力四射,激情满满,为书法在当代艺术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王冬龄先生是江苏人,尽管走南闯北,国际国内,泰兴乡音不改,见面一说话便感到非常亲切。在此由衷地祝贺王老师在天津的大展获得圆满成功!祝王冬龄先生健康长寿,永葆艺术青春!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孙晓云敬上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冬龄致感谢辞
王冬龄表示,自己是将书法视为终生的事业,倡导现代书法,目的就是把书法作为真正的艺术来进行考察和创作,令书法在自身的法度之外与其他艺术共享灵感波动,让中国书法感动世界。“乱书”既是书法线条交叉组合的直观表现,也是对自身梳理总结后的再创造。“乱书”实际上保留了书法最本质的东西——精神性与书写性。从另一个方面看,书法艺术有时过分强调文字的识读性,对汉字文化圈以外的人群来说确实是个障碍。现在的“乱书”作品,就是把这一障碍的锁链打破,让书法艺术以其最本质的魅力感动观众。
开 幕式上,王冬龄在透明的亚克力板上,以红色颜料写下“动静乐寿”四个大字
王冬龄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主任,兰亭书法社社长。师承林散之,1979年,成为中国首届书法研究生,成为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的学生。教学创作与研究之外,王冬龄在海内外举办个展四十多次,并积极推进“大字走世界”项目,在国内外著名大学以及美术馆开展艺术活动,为推动中国书法走向世界,弘扬中国书法艺术,为文化输出做出了贡献。
对于天津,王冬龄有着深厚的情感。2014年,王冬龄在天津举办个展“古道边”,时隔十年他又来到天津。他专门创作了天津历史沿革以及天津近现代文化先贤梁启超、严复、李叔同、张伯苓的诗词,还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了毛主席《黄鹤楼》巨幅楷书等作品。
此次展览展出代表性作品共100余件,体现了王冬龄60多年来,持之以恒的书法实践与创作。既有传统的书法作品,也有近年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的作品,强调空间结构,使书法自身的线条更有纯粹性和表现力,成为亦书亦画的当代水墨艺术。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展出了王冬龄创作于1962年第一次参加大赛时候的作品,可以说是王冬龄的“出道之作”。
据悉,展览将展至2025年1月5日。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飞花散雪:王冬龄乱书作品集》同步推出。
当天,“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专题研讨会在天津美术馆举行。研讨会由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范景中、寒碧与策展人邱志杰主持。与会的嘉宾学者围绕王冬龄先生六十余年的书法艺术实践,并从“历史承担、现实关切与未来可能”,以及“天津文化性格的提炼”等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作品赏析
毛主席 《黄鹤楼》,420cm x 750cm,纸本水墨,2024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384cm x 720 cm,纸本水墨,2024
《离骚》,纸本水墨,480cm x 1450cm,2007
《舞》,水墨、1986年12月21日《纽约时报》,55cm x 53cm,1989
《历史的天空》,纸本水墨,130cm x 60cm,2006
《众妙之门》,纸本水墨,69cm x 68cm,2024
《人生风雨兼程》,水墨、拼贴、综合材料,100cm x 100cm,2024
《易经》,镜面不锈钢、油漆,114.5cm x 358cm,2016
部 分 来 源 |美术报
编 辑 |袁瑾妍
责 编 |童戈辛
审 核 |方舟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