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11时15分,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 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遗产区面积589公顷,缓冲区面积4542公顷。
“北京中轴线”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深入贯彻落实 文化遗产申报保护工作重要批示精神,贯彻落实 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成果。通过实施“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系统挖掘“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带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传承北京老城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全面提升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和管理水平,有力凸显北京作为 古都的整体价值。“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坚持“两个结合”的重要成果,向 贡献了古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案例,向国际社会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真实面貌,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可“北京中轴线”符合世界遗产标准3和标准4,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在北京老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绩。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北京中轴线”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和“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标准3);“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成熟阶段的杰出典范,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标准4);认可“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保护管理状况。世界遗产委员会表示,“北京中轴线”的真实性体现在其作为都城核心的延续性,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是“北京中轴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可保持其现有形式的必要性。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世界遗产大会上发言时表达了中国民众对于“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喜悦和振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表示感谢。他表示,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中国将切实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应对自然灾害影响、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科学引导旅游发展、提高阐释展示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北京中轴线”得到妥善保护传承。中国将继续统筹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缔约国的交流合作,借助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平台,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北京市副市长谈绪祥代表遗产所在地政府发言。
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为探索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古代都城保护理念与做法,妥善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辩证关系,提供了中国案例和中国经验。
国家文物局将会同北京市,继续扎实推进北京老城整体保护,深入挖掘老城历史文化资源,提升价值展示阐释水平,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充分发挥以“北京中轴线”为代表的文物资源的社会效益与公共教育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成果,展现大国首都的时代风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让“北京中轴线”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中外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责编 :勾晓庆
北京市中轴线都有什么建筑?这条线为何可以申遗?
在历史上,北京就是一个文明古都,在这个城市有很多历史性建筑。 也是全球唯一一个对称大城市。 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包容了北京各个朝代的建筑,从北边起钟鼓楼开始,到永定门结束,直线距离长达7.8公里。
上个世纪90年代,北京市为了连接城市的中心和亚运村,扩充北京的中轴线。 西边建了中华民族园,东边则建了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等到北京申奥成功之后,中轴线再次向北延长。 成为了奥林匹克公园的主线,东边建了国家体育场,也就是我们熟悉鸟巢,西边则建了水立方。
目前北京中轴线申遗已经确定了14处遗址,除了过去建筑之外,还有新中国成立之后修建的建筑。 文物保护部门目标,就是争取在2030年达到申请世界遗产的要求,确保在2035年实现申遗目标。
北京市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也加大对于中轴线附近建筑的保护工作,这条线路蕴含着各个民族多元一体化的民族文化,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北京在历史上曾经是元朝、明朝和清朝的故都,多个朝代在这里都留下了自己文化建筑。 重点突出封建帝王王权观念,过去有皇城、内城,还修建皇宫。 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60多年的建都史,七处世界文化遗产3000多处文化遗存。 对于人类来讲,可以说是一个了不起建筑奇迹,有很多都是独一无二。
在中轴线上的遗产也是比较多的,算是北京地标线建筑,申遗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重点突出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相关的文物保护工程开始启动,对一些重点文物进行修缮。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北京,吸引各地游客来参观。
北京中轴线申遗理由
北京中轴线申遗理由如下:
首先,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它见证了北京从一个小城镇发展成为世界级大都市的历程,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园林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其次,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 中轴线上的古建筑、古园林等文化遗产,如天坛、故宫、钟鼓楼等,都是中国古建筑的杰出代表,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价值。 这些建筑在城市中形成了一条明显的南北向中轴线,是北京城市格局的标志性特征,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心线索。
此外,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这条线上的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文化认同。 同时,中轴线的历史也反映了北京城的发展和变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城市发展故事。
最后,北京中轴线对于现代城市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旅游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申遗,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北京中轴线申遗,这条中轴线到底有什么来历?
北京中轴线是起源于元朝的,但现在的北京中轴线,是明朝的,和元朝的有差别,因为明朝的统治者把北京中轴线向东移了150米,从此之后,北京中轴线的格局就定下来了。 接下来,我们就仔细了解一下北京中轴线。
以下内容皆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北京中轴线的来历
因为现在的北京中轴线是明朝的格局,所以我们就以明朝的来说。 首先,我们现在所说的北京中轴线虽然是从明朝就有了的,但“北京中轴线”这个词是在1951年梁思成提出的,北京中轴线也就是指从北的钟鼓楼到南的永定门这条线,大约长7.8公里。 北京所有著名的地标建筑,基本上都是沿着这条线建筑的,其中故宫更是直接在中轴线上,而且还是在中心。 因为故宫是古代皇帝的宫殿。 如果你去查一下故宫建筑的资料,你就会发现,其实故宫的每一个宫殿,每一处景物的摆放,都是很有考究的,就像宫殿,每个宫殿都对应着天上不同的星宿。 如果在这里要仔细聊北京中轴线,是聊不完的,详细的资料,大家可以使用网络查找。
2.北京中轴线的底蕴
有一说一,身为一个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我个人认为北京的灵魂真的是北京中轴线。 整个北京城的建筑,都是围绕着北京中轴线展开的,即使你现在去北京,依旧可以看得出来。 重点建筑都在中轴线上,比如水立方、故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这些建筑,都是在北京中轴线上的。 北京中轴线可以说蕴含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活理念以及治国理念。
总的来说,北京中轴线是源起元朝,始于明朝。 但要注意的一点,北京中轴线这个概念是梁思成在1951年提出的,并不是在元朝或者明朝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