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视觉专家共绘贵州新画卷

徜徉云山屯堡,捕捉600年岁月烙刻的时空印迹;登临高耸壮观的坝陵河大桥,领略山水间人类奇迹之壮美;漫步瑶山古寨、小七孔景区,感受多彩贵州之秀美,静享自然与人文相谐。

在上月举办的2024“视觉@中国”贵州行活动中,31位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秘鲁、老挝、马来西亚、尼泊尔、不丹等国家及国内的视觉领域专家深入贵州安顺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等地进行实地采访和创作。一幅幅精美插画、一张张精彩图片,尽显贵州的自然、人文魅力。

德国插画师Anja Margareta Elisabeth Nolte绘制的坝陵河大桥。坝陵河大桥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境内,是跨度“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大跨径钢梁悬索桥。

英国插画师Benjamin Thomas Kirchner绘制的 瑶山古寨。瑶山古寨位于荔波县瑶山瑶族乡,全村寨居住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族群之一:白裤瑶,这个族群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也被称为东方印第安人。

2024“视觉@中国”贵州行活动嘉宾在安顺市云山屯村合影留念 图源: 周亮

被问及此次行程中印象最深刻的画面,英国插画师Benjamin Thomas Kirchner和秘鲁信息图形设计师Luis Alberto Chumpitaz Gonzales都提到了“云山屯”。

“这次行程中,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云山屯,非常、非常漂亮。 我看到了(人们)为古文化遗存做出的努力。 它令人难忘,因为你可以感受到600多年前人们在那里生活的那种氛围。真得了不起。” Gonzales如是说。

“云山屯”位于贵州安顺市,始建于明代初年,是保存完好的屯堡文化村寨。它的雄奇、险峻和美丽,曾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它是明代军屯、商屯遗存的实物见证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村里既保存有用于防御工事的屯门、屯楼、屯墙、古街道,又有江南建筑风格的门楼、窗室,砖碉、石雕、木雕浑然一体。

2000年,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将它认定为“最大的、最完整的明初屯堡文化村群落”;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荔波小七孔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图源: 雷声

贵州的“水”也让嘉宾们感到震撼。无论是小七孔景区澄澈碧绿的河水,还是飞泻而下的瀑布,都能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德国插画师Anja Margareta Elisabeth Nolte说,“我们看到了很多瀑布,碧波荡漾、色彩宜人 (green water and nice colors )。”

在美国设计师William Patrick Gaspard看来,小七孔景区的美颇具冲击力(wash over)。他说自己不常拍照,但在小七孔景区拍的照片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

“在那个自然景区里待了几个小时,有瀑布、美丽的河水,还有后面的大山,真是美,” Gaspard说道。

小七孔景区位于荔波县城南部大约30公里处,景区全长为7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有小七孔古桥、拉雅瀑布、68级跌水瀑布、鸳鸯湖、翠谷、卧龙潭、水上森林、天钟洞等景点。小七孔最大的特色就是澄澈的水,以及茂密的森林,尤其是水上森林景观,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10大最美森林之一。

在这次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国日报社组织开展的2024“视觉@中国”贵州行宣传推广活动中,视觉专家们还走访了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洪江艺术村等地,围绕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承发展、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进行实地探访、采风创作,以独特的视角、艺术的手段,深入发掘多彩贵州之美,通过多样化的镜头语言、艺术表达向世界展示“文化千岛”的独特魅力。

英国插画师Benjamin Thomas Kirchner“笔”下的荔波县洪江艺术村

《中国日报》10月31日刊发的 2024“视觉@中国”贵州行活动跨版报道

《中国日报》刊发的 2024“视觉@中国”贵州行活动专版报道

由中国日报《图话》栏目推出的2024“视觉@中国”贵州行活动视频

Advertorial


共绘幸福新画卷

共绘幸福新画卷,意味着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 要实现这一愿景,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经济发展是基础。 一个繁荣的经济环境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们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例如,通过扶持创业、发展新兴产业等措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民众创造更多的财富。 其次,社会和谐稳定也是共绘幸福新画卷的重要一环。 这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同时,加强社会治安,维护公共秩序,让人们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活。 此外,推动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最后,环境保护同样不可忽视。 一个清洁、美丽的自然环境是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渗薯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比如,通过植树造林、治理水污染等措施,改善环境质量,为民众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共绘幸福新画卷需要我岩轮们在经济、社会粗喊信、环境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让每个人都能在幸福的画卷中留下自己的色彩。

携手同心,共绘一机新画卷,对下联

上联:携手同心共绘一机下亏歼联陆空纤:相逢并蒂常开万水上联:携手同心共绘一机下联:抚琴相思独吟半句上联:携手同心共绘一机下联:凭栏满目常吟千句上联:携手同心共绘一机下联:早仿临风并蒂常开满路上联:携手同心共绘一机下联:临风并蒂常开五色

江西农业大学教务处官网入口地址

江西农业大学 教务处官网入口地址:江西农业大学 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省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 是农业农村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占地面积1.6万亩。 校园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 办学溯源于1905年创办的江西实业学堂,1908年更名竖厅培为江西高等农业学堂。 本科教育肇始于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 南昌大学 ,1952年组建江西农学院。 1958年创办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1968年更名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1969年江西农学院和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合并。 1980年11月更名为 江西农业大学 。 学校育人体系完备。 现设有17个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余人(含独立学院)。 学科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教、艺等9大门类。 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58个本科专业。 有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4个江西省一流学科。 1个国家二类特色专业,4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一流专业。 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4年,招收了江西省第一个外籍博士后。 2017年获批“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 学校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有在职教职工17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教师余唯总数的80%以上。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人选1人,“*”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 有全国“五四”奖章获得者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23人。 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等国家级创新团队,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4个,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南昌市优势科技创新团队3个。 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 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3人。 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特色较为鲜明。 组建了江西省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等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 建有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2个。 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核心协同单位)。 建有江西省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1个、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基地1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4个、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2个、伏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高水平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 有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省级大学生众创空间1个。 学校办学成就卓著。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共同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30余万人,涌现了6名院士,14名省部级领导干部,30多位大学党委书记、校长,100多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模范教师,大多数成为生产、经营、管理和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的骨干力量和领导干部。 目前全省100个县市区的现任书记县长中有近30位为农大毕业生。 与全省80%以上县市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和科技合作关系,推广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及现代农业技术。 “十二五”以来,共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0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深入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努力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 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共绘******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30132.html
绘 它千顷澄碧
兴 青年 中国色 守护 文化中国行·新文化 千磨万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