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大消息!基金最新研判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张玲

今年以来,国内债券市场持续走强,主要品种收益率持续走牛。但近期却出现了大幅调整,3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在短期波动超16个基点。受此影响,市场超七成债基净值出现下跌。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受央行表态关注长期收益率等因素影响,近期债市出现调整。不过由于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取向尚未出现趋势性变化,后市“债牛”行情仍将持续,区间或有小幅波动,短债基金有望在波动中持续受益。

债市大幅调整

超七成债基出现回撤

今年2月末,30年期国债收益率曾跌破2.5%,与1年期MLF利率形成倒挂,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但近期随着债市的大幅调整,这种“倒挂”已然消失。

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截至4月29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35%,与4月23日2.23%的收益率相比,反弹了12.7个基点;3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2.58%,与4月23日2.42% 的收益率相比,反弹超16个基点。

从中债一总财富(总值)指数表现来看,4月24日至4月29日,区间下跌0.76%,创年内最大回撤。

受债市调整影响,近期债基回撤也较为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全市场主动债基4月23日以来平均下跌2.56个BP,超七成债基产品出现下跌,跌幅最大的产品达到171.21个BP。被动指数型债基同区间跌幅最大达181.9个BP,并创下年内最大回撤。

对于近期债市出现的大幅调整,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央行发声是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4月23日,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长期国债收益率总体会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理论上,固定利率的长期限债券久期长,对利率波动比较敏感,投资者需要高度重视利率风险。

一家中型公募债基经理分析,首先,央行最近对债券收益率快速下行表示了担忧,主要因为市场利率已经低于政策利率,并且担心金融机构在错配长期利率方面的风险。其次,近期二线城市放开房地产限购以及后期可能一线城市跟进,推动了周期股的低位反弹,提升了市场的风险偏好,进而影响了债券市场,导致其相应地下跌。再次,各个期限债券收益率在前期大幅下行再创新低之后,从绝对水平和套息空间看已经处于过热位置,机构出现了止盈行为,市场分歧加大。此外,银行有缺负债的情况,其融出规模明显减少,使得资金面呈现边际收紧的趋势。

鹏扬利鑫60天滚动基金经理黄乐婷认为,本轮调整速度快、幅度大,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在前期利率创新低的过程中累积的大量浮盈盘存在较强的止盈诉求,央行多次表态及公开市场地量投放传递的信号使得资金宽松的一致预期受到阶段性挑战,以及政府债供给提速弱化“资产荒”的持续逻辑。

泓德基金表示,除了央行主管媒体发文表态是直接触发因素,地产政策放松的预期使得债市担心类似之前“三支箭”出台对于预期的扰动,从而对于债市产生冲击外,近期股市的持续上涨,使得风险偏好有所提振,也某种程度上对于收益率已经创新低的债市产生压力。

“债牛”仍将持续

短债基金有望受益

尽管当前债市出现大幅调整,但对于“债牛”行情能否持续,前述受访人士普遍保持乐观,并认为区间或有小幅波动,短债基金会在震荡中收益。

泓德基金分析,在央行看来,经济并没有继续恶化,甚至今年有所改善。长期来看,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债市机构投资者看来,由于房地产和基建等高融资部门的萎缩,信贷需求持续大幅度下滑,再加上房地产下跌、股票市场低迷、物价水平走低背景下交易货币需求下降,全社会流动性充裕,安全资产缺乏。在微观上,这表现为部分机构严重欠配。

“总体上,央行似乎看得更长一些;机构则更多迫于眼下的配置压力,并且由于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需要货币政策的继续保驾护航,因此资金面宽裕的状态有望持续,债市大环境整体依然不悲观。”泓德基金总结道。

展望后市,泓德基金认为,需要关注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表态及后续积极财政的落地情况,以及地方债及特别国债供给的边际变化。此外,应观察权益市场反弹的持续性,资产荒与交易货币需求低迷、预期悲观和融资需求低迷、股市缺乏机会、房地产价格下跌等都有关联,若预期扭转,资产荒缓解,大类资产切换的需求也会对债市产生一定压力。“总体而言,债牛可能遭遇波动,震荡加大,但仍处于区间波动的范围,牛市大幅逆转为时尚早。”

鹏扬基金黄乐婷表示,本轮市场调整类似于事件冲击,而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取向尚未出现趋势性变化。在调整之后,市场重现分歧,交易结构优化,债市大概率会继续围绕资金利率变化、政府债供给节奏和增量政策预期展开博弈。

“如果二季度降息未能落地,10年期国债或保持2.20%—2.4%的波动区间。”黄乐婷认为,在低票息、低杠杆环境未发生根本改变的背景下,久期策略仍是增强收益的必要工具,与此同时对久期摆布的灵活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警惕若长端收益下行过快,会带来中短久期的配置性价比提升和交易机会。

前述债基经理认为,市场收益率在短期内经历较大幅度的波动,不排除可能存在一定的赎回压力。但整体而言,如果央行和财政态度没有明显转向,目前债市的调整压力不是很大,2022年底那种交易结构错配的情形也明显改变,当前偏拥挤的交易结构得到矫正之后则有望企稳。

该债基经理还表示,从基金产品表现来看,2023年度,中长期纯债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3.74%,而今年以来,该类型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已经达到1.54%,年化回报为4.72%。这反映了当前市场对债券类资产的青睐。短债基金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相对稳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也有望实现良好业绩表现。后市具体收益情况还需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市场走势、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

“如果政策层面出现大幅加码的经济政策,则债券市场也可能存在更大的调整压力。”该基金经理补充道。

此外,谈及如何提升债券型基金投资收益性价比,泓德基金表示,二季度以来随着收益率创出新低,他们逐步降低了纯债组合久期和杠杆,静待更好的介入时机。同时目前可转债市场存在结构性的机会,积极发掘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加大资产配置倾斜,力争有效平滑组合波动,为投资者创造满意回报。

“随着市场的调整,短端的安全边际更高,毕竟在经济尚需继续向好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趋势性收紧为时尚早,调整后的短端确定性更强,短债基金有望在波动中受益。”泓德基金表示。

编辑:黄梅

审核:木鱼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如何理解近期债券市场的大起大伏?

未来3~6个月,债券市场大概率呈现小幅度震荡、逐渐稳定的趋势,债券市场信心短期内可能难以恢复,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近期,我国债券市场出现明显波动。 11月14日,反映债券价格的“中债总净价指数”单日下跌0.62%,为2017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并在随后的一周时间里,债券市场出现一波快速下跌。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在过去一周的时间内,包括短期纯债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基金在内的可统计的2983只基金产品中,有2632只份额净值出现了下跌,占比8.23%,平均跌幅达4.16%。 银行净值化管理的理财产品中自成立以来至11月21日有4059只跌破净值,占比11.78%;甚至在11月21日前一周时间内,有只净值化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平均亏损0.42%,占比攀升至56.29%。 债券市场波动的原因具体来看,本轮债券市场剧烈波动主要由以下五个因素驱动:1.理财产品的净值化管理加剧了客户对于市场波动的敏感性。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 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开始正式实施,银行理财产品全面进入净值化阶段。 虽然股票市场同样净值化管理,但是股票数量巨大,多样化程度高,这导致股票市场结构复杂多样,给予股票投资经理充分的定价空间。 然而,债券市场却不是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有长债、短债和利率债、信用债等差异,但本质上的核心点仍然是无风险利率的走势。 这导致了债市定价权的天然分配情况为:经理小,客户大。 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削弱,使得债券价格主要反映央行流动性投放和居民、企业的流动性偏好。 因此,当客户出现“赎回浪潮”时,债券产品价格会受到较大影响。 截至2022年6月,以银行理财子公司为主的一些大型资管机构的底层资产配置以债券类为主,近67.48%的资金配置到债券市场,其中信用债占比48.07%且以高等级信用债为主;14.58%的资金配置到同业存单市场,其中利率债占比5.19%。 一旦市场出现下跌趋势,必然会引起“赎回踩踏”现象,且短期债券、高等级信用债券、同业存单的价格波动将更加剧烈。 2.流动性投放稳健,市场流动性偏好上升。 11月15日,央行开展85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和17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与上期相同。 虽然此次MLF没有降息,且缩量续做,但是11月份以来,央行已经通过PSL(抵押补充贷款)、科创再贷款等工具累计投放中长期流动性3200亿元,完全可以覆盖此轮一万亿元的MLF到期。 可以看出,央行将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供给投放。 此前,我国住户活期存款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主要配置到银行理财产品、定期存款或者债券。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转好,居民端流动性需求上升,逐渐将定期存款转化成活期存款,导致理财端产品赎回。 此外,银行理财端产品净值下降,引发投资者恐慌,二者形成一种“负反馈”机制,放大理财产品负债端的不稳定,加剧赎回。 3.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使得利率下行受限。 2022年美国与中国的利差显著上升,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压力。 4月22日,中美利差由负转正,并快速冲到3个百分点以上,创出近十多年的新高。 按照最高收盘价7.32计算,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最大贬值幅度已达 15.9%。 最近一轮贬值开始于8月15日,从6.73一直攀升到11月3日的最高点7.32。 截至11月21日,人民币汇率反弹至7.1630。 考虑到美国本次通货膨胀主要由需求侧引起,持续时间较长,调整速度较慢。 美联储的加息仍未结束,未来联邦基金利率仍有上涨空间,人民币依旧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 在美国加息、海外利率走高的背景下,如果国内利率进一步下调,强化降息预期,人民币汇率很可能会承受更大压力。 因此在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的时候,央行利率下调空间受限,对债券资产价格波动带来不利因素。 此外,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带来的通胀预期下降,市场主体预期美联储加息步伐或有所放缓,全球风险偏好上升,股票市场回暖,“股债跷跷板”效应导致债券市场价格下跌,资金流出。 4.经济前景改善提升风险偏好。 目前,我国未来经济形势预期的变化是影响债券市场更为重要的因素。 前文所述的理财产品“赎回浪潮”、人民币汇率变化最终都要着眼于经济发展状况。 从花旗中国经济意外指数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走势要明显好于市场预期。 对利率变动起到正向作用,不利于债券资产价值上涨。 具体来看,首先是“防疫二十条”的发布,国家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不再判定次密接,对密接管理也从“7+3”弱化为“5+3”。 这说明我国的防疫工作追求更加科学精准并有所放松,促使由于封控而导致的经济停滞的市场预期减弱。 其次是“地产十六条”的发布,强调“要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等16条具体措施,有助于缓解房企的项目交付和资金压力,促使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下行的预期减弱。 这两个基本面利空因素对债券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催化债券资产价值下跌。 5.债券市场去杠杆。 债券市场投资者可以以低利率回购借入短期资金,再买入较高收益率的长期债券,赚取期限错配的利差,从而在债券市场加杠杆提高收益。 从银行间市场日均回购成交量与债券市值的比值可以看出,当前债券市场的杠杆率与2016年上半年处于同一历史高位水平。 说明债券市场的杠杆风险值得中央银行关注,而在2016年下半年,央行推升短期利率对债券市场进行了去杠杆操作,这无疑可以复制到当前债券市场波动情形中。 央行一旦开始去杠杆,告诫债券市场不要搞资金空转,通过期限错配利差套利的投资者利润空间会迅速缩小,促进其出售债券来偿还短期资金。 因此债券价格会大幅下降,并且短期利率会大幅上升,债券市场杠杆最终下降。 债券市场前景展望未来3~6个月,债券市场大概率呈现小幅度震荡、逐渐稳定的趋势,债券市场信心短期内可能难以恢复,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银行理财等资管机构需要跟踪宏观经济变化,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合理提高流动性资产的占比,来应对流动性冲击。 1.债券市场杠杆步入正轨。 11月开始,DR007利率甚至要低于央行的7天逆回购利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过度宽裕,导致投资者倾向于借入短期低利率资金,拉长久期,债券市场的杠杆率急剧上升。 而在近期的央行去杠杆操作后,DR007利率和央行的逆回购利率回到过去正常的区间范围。 相信央行去杠杆已进入尾声,债券市场杠杆回归正轨,债券资产价格在短期波动后可以逐渐稳定下来。 2.美国货币紧缩预期降温,市场情绪回暖。 美国通货膨胀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市场预期有所下降,美元指数回落到106左右,人民币贬值压力减小。 央行上浮利率维持汇率稳定的动力下降。 此外,国内疫情又开始出现反复的迹象,再次加剧了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影响市场投资者的情绪。 因此短期利率不具有继续上升的汇率驱动因素。 3.谨慎乐观、未雨绸缪的政策态度。 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指出“三季度我国经济明显回升,总体呈现恢复向好发展态势”“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有效需求的恢复势头日益明显,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可以预见,第四季度央行将采取谨慎稳健的态度,对通货膨胀的关注程度上升,不会超发货币,不搞“大水漫灌”。 债券市场稳定后也难以恢复到今年上半年的状态。 4.中长期相互配合的财政、货币政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视野放到2023年,我国的经济将以温和的速度开始逐渐回温,而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扩大需求,是一种常见的政策手段,而这也同样需要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总量上、结构上的配合调节。 因此2023年货币政策不会持续性收紧,而是会稍微宽松,维持一个合理的低利率水平促进财政政策工具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刺激经济稳步发展。 债券市场在2023年有希望进一步回暖,但是否能恢复如初仍需持续关注。 (谭小芬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何嘉宇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利率时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研究”的资助)

债基再遇大额赎回潮 2023年投资逻辑出现新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庞华玮广州报道

2022年的债市,出人意料。

从前10个月的“资产荒”走向后2个月的“资产慌”。

“进入11月以后,伴随资金利率中枢提升,债券出现了第一波调整以及公募和理财赎回潮。进入12月又出现第二波赎回潮,赎回负反馈导致信用债市场出现抛售行为,这是理财净值化带来的债市波动放大器效应。”近日,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接受采访时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债基和理财产品面临的赎回潮中包含了地产和疫情政策方向性调整的原因,同时,由于权益市场预期出现拐点转向,也带来对债券市场的投资逻辑变化。

年底再现赎回潮

自2022年11月中旬起,债基遭遇赎回潮,不少债基承受了赎回压力。

赎回潮备受关注,这背后既有已进入历史低位的债券收益率,也有房地产利好政策的出台与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还有多重因素交织下债市下跌与赎回潮之间的负反馈效应。

迄今,债基的赎回潮仍在持续。

2022年12月30日,华富基金发布公告称,华富恒利债券基金A份额于12月29日发生大额赎回。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三天前的2022年12月26日,华富基金旗下的华富恒稳纯债A份额也发生了大额赎回。

Wind数据显示,华富恒利A在2022年12月31日,单位净值为元/份,近一年基金收益为-1475%,同期基准为379%,同类的二级债基收益为-507%。

除华富基金外,据记者统计,2022年底还有财通资管、东方基金、汇安基金、鹏扬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汇安基金、浙商基金、中信建投基金等机构旗下债基出现大额赎回。

事实上,遭遇大额赎回的债基,其中有不少是成立不久的新基金和次新基金。

从“资产荒”到“资产慌”

2022年的债市表现,出人意料。

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投资三部投资总监张李陵表示, 回顾2022年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呈现典型的从“资产荒”到“资产慌” 。

他指出,2022年的前10个月,“疫情防控”与“地产链收缩”推动经济下行、储蓄增长、社融疲弱,叠加国内通胀可控背景下的货币政策以稳为主,二者带动前十个月的“资产荒”。

表现就是,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约束了消费需求,并对居民收入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预防性储蓄需求明显增加,风险偏好下降带动预防性储蓄明显多增;而另一方面,地产链的收缩不仅导致经济下行,还加剧了高息资产的萎缩。

张李陵指出,但进入11月,地产+疫情两大变量出现方向性的变化,市场预期也明显转向,动摇了债券市场的根本逻辑;叠加货币政策开始出现收敛迹象,资金利率从低位向政策利率靠拢,长短端利率均出现大幅度调整。

随后,债市在资管新规下进入负反馈: 债券下跌净值下跌—>赎回—>抛售债券—>净值进一步下跌—>赎回压力进一步加大 ,尤其是理财和非银机构重仓的信用债、商业银行资本债卖压更大,各类利差走扩。

钜融资产研究总监冯昊表示,2022年以来债券市场整体呈震荡走势,他将2022年债市走势分为三个阶段:

以10年国债为例,8月份之前波动区间不超20BP。

直到8月央行超预期降息,10年国债收益率一度向下突破26%。

但近期债券市场持续调整,触发因素是11月以来疫情和地产政策明显调整,此前压制基本面、做多债市的核心逻辑受到冲击。

冯昊指出,由于债市短期调整斜率较大, 公募、银行理财等债券型产品净值明显回撤,进一步触发了赎回潮,导致了“净值回撤—理财赎回—抛售债券—净值进一步回撤”的负反馈 。

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蒋睿也指出,2022年债券资产虽然整体表现优于权益资产,但不能算传统的债券牛市。

蒋睿的分析也指出,2022年10月之前,利率整体维持窄幅波动,但中枢下降较快,叠加投资环境避险情绪较重,大量资产涌入债市,市场整体陷入“资产荒”。

进入10月后,资金面有所扰动,但整体仍旧震荡为主。

而11月中旬受地产支持政策的不断出台和防疫政策的不断改善,债市在“弱现实”和“强预期”的扰动下快速调整,并引发了银行理财的赎回潮,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债市回吐了年内大部分涨幅。

业内人士对2022年债市做了很多反思。

招商基金总经理助理裴晓辉认为,2022年对债券市场来说是有很多值得深思的角度:

第一是理财转向全面净值化以后,其行为模式从相对更注重配置转向相对更注重交易,使得债市中各类机构行为的一致性更强,也使得市场波动性加大,具体表现在上半年中短信用债利差的压缩,以及近期赎回负反馈带来的债市调整;

第二是市场上会有很多预期,有的预期在短期内无法证实或证伪,但却可以引发市场波动,这也可能会形成交易机会。

现在是投资时机吗?

蒋睿表示,就大类资产配置而言, 站在当下权益资产性价比肯定优于债券基金 。

“但鉴于经济复苏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且任何时间点来看,股债动态平衡的组合总是能够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所以债券基金还是具备投资价值的。”蒋睿表示。

同时,他认为,债市快速调整已经给债券投资带来一定的安全边际, 大部分信用品种的信用利差回到了2019年以来的高位,具备了一定的配置价 值。

蒋睿建议在债券型基金上, 纯债方面建议谨慎防守为主 ,低杠杆、短久期的组合是相对首选,可以选用中低可转债做增厚; “固收+”方面可能表现会好于纯债 ,但也要注意权益中枢和权益部分的风格,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收益偏好的基金,此 外转债、REITS产品可能也是不错的选择 。

而冯昊认为,赎回潮导致的债市短期快速调整已经基本结束,但中长期看随着基本面逐渐回暖,利率中枢仍有较大概率进一步上行,因此从配置的角度,冯昊同样建议以中短久期为主。经过近期调整以后, 短久期(3年期以内)利率债、中高等级信用债、存单等都已经有比较好的配置价值 ,展望2023年货币政策“总量要足,结构要准”,预计资金利率上行风险可控, 短久期债券加适度杠杆是比较好的选择 。

另外,冯昊认为,在今年经过多次理财赎回冲击后,资金可能重回固收市场,但预计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对短久期中高等级债券利好,但 中低等级债券可能面临一段时间的配置缺失,建议适度规避 。

张李陵表示,2023年利率仍有波动。而信用债结构分化,预计高低等级利差走扩;商业银行资本债利差中枢走扩且波动加大。

张李陵建议,2023年投资上, 首先,利率债方面,波动加大,加强交易 。

第二, 信用债方面,关注基本面及流动性冲击,基于负债端择券 。整体而言,城投债谨慎下沉,关注较高景气行业机会,近期地产政策融资端利好头部,但地产行业基本面仍需进一步观察。

近期理财赎回风波导致信用债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调整,找准定价锚仍是投资关键。

第三, 可转债方面,随着增长预期的回升,转债市场可能会有一定的结构性机会。

裴晓辉认为, 利率债方面,要把握波动中的机会 ,经济在2023年年初利率品种在多种交易逻辑交织之下会有交易性机会;另外,在稳增长发力、财政节奏前置的年份,流动性一般会先保持充裕的状态,可以 关注曲线做陡的机会 , 长端利率保持相对谨慎 ;2023年二季度之后,随着疫后经济复苏的高度、房地产政策的效果逐渐明朗化,需要关注这些基本面是否发生根本性变化,使得货币政策有边际调整的可能。

而信用债方面,裴晓辉认为,经过11-12月债券市场的调整,信用利差大幅走阔, 从当前整体来看,信用债的配置价值凸显 。不过当下理财赎回的后续影响尚未完全过去,信用债配置的节奏需要考虑负债端的稳定性。在品种上, 目前相对更看好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 。信用风险多点散发可能会是未来的常态,当前高信用等级主体也都有较为可观的息差,因此 信用下沉的策略风险回报比可能并不高 。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2022年基金还要跌多久

中国股市能不能做空

中国股票市场不能也不允许做空,只能做多,虽然融资融券就是股票做空,可是融资融券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中国融资融券特别难,有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券的。可以融资融券的股票都是大盘股,股性不活跃,很难赚钱。可是海外股票市场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做空是慧派备先借入标的资产,随后售出得到现金,过一段时间后,再支出现金买进标的资产归还,可以看出,做空是需要一大笔资金的,所以说要是没有巨大资金基本上针对轿宏股民而言做空是誉李不现实的。

怎么看股票成交量

1、成交量红绿柱:成交量红绿柱是最直接反映股票交易量变化的图形。柱体实体意味着当日已完成的交易量,虚框部分意味着当日预估还会继续出现的交易量。当柱体色调为红色,说明当日买进量超过售出量。当圆柱体色调为绿色时,说明当日买进量低于售出量。同时,当交易量柱体和前几个交易日相比,要高很多,说明股票当天发生放量的状况,相反发生缩量的状况;

2、内外盘:内盘就是指以买价成交的交易,成交总量为内盘总数。外盘就是指以售出价格成交的交易,成交总量为外盘总数。内盘与外盘总和为交易量,当外盘数量超出内盘数量时,说明买家力量较强,当内盘大于外盘时,表明卖方力量较强。

2023年黄金会跌到400以下吗?

2022年基金大概还会跌多久?基金行情最新预测。 这目前是投资者们最关注的问题,但是我想说没有人能够预测行情。 我个人认为,2022年基金可能还会继续调整。 但是只要投资者坚定信心,耐心持有,肯定会迎来基金上涨的。 所以,投资者准备开始买基金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基金应该怎么选?基金组合应该怎么配置? 每支产品应该买多少? 自己风险承受力是多高? 什么时候买卖? 怎么买卖? 因为盲目买基金的后果只有两个1:运气好,心态不好,赚点就跑2:运气不好,大幅亏损被套。 考虑好上述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投资或者耐心持有现有的基金品种。 当前市场行情,可以说处于相对低点,可以用闲置资金逢低分批买入的。 当然,不要奢望买入之后会迎来大涨,逢低布局是需要承受一段时间内本金亏损和时间成本的。

2023年黄金不会跌到400以下。

目前国内黄金价格大约在450-500元每克,短期内不可能跌破400元,因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非常多,而黄金是一种重要的金融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因此,它的价格一般不会大幅下跌。

黄金的收藏价值:

1对抗通货膨胀

几十年来,通货膨胀十分严重,普遍国家都受此问题的困扰。货币价值贬值,货币购买力日渐降低,钱变得不值钱了。在一些极端的情况,国家的货币通货膨胀严重,钞票就会变得如同废纸一般。

2卓越的避险功能

当世界政局和经济不稳,尤其是发生战争或经济危机时,各种普遍的投资工具如股票、基金、房地产等都会受到严重的冲击,这时黄金就体现了很好的避险属性。即使遭遇经济危机,黄金的价格仍能维持不变甚至稳步上升,保持了资产的价值。

3世界通行

古代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视黄金为出远门的最佳盘缠,时至今日,黄金仍然是世界通行的货币。只要手中拥有真正的黄金,在世界各地的银行,首饰商,金商都能够把黄金兑换为当地的货币,黄金可以全世界通行无阻,它的货币地位比美元还要稳固。

债基持有者近三个月大部分亏损,一天跌12%,债基还能买吗?

我觉得债基还是能购买的,但是要做好亏损的心理准备。

债基持有者近三个月大部分亏损,最高一天跌12%!

在日常理财当中,债基一项以稳健著称,但近段时间以来债基的表现并不理想。有报道称债基持有者近三个月以来大部分都出现亏损状况,甚至有网红基金净值单日跌幅高达12%。有专家表示由于债券市场短期出现大幅回调,从而引发债券基金等机构固收类产品负反馈,导致市场出现进一步下跌情况。现阶段债基表现依旧呈下跌态势,消费者如出现抛售,或将会导致债基二次下跌。

网友纷纷对此表示担忧,有网友称未来理财,风险或将更大,也有网友称债基从长期来看依旧是可以购买的。

我认为债基还能买,但要做好亏损的心理准备。

在债基不断下跌状况下,有网友对该市场产生质疑。对此,有基金表示从长远角度来看,支撑债市核心因素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经济拐点还未确立,市场对于利率预期及政策预期已充分释放。

有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相关专家,专家表示本轮债市回调与基本面关系不大,短期来看风险集中释放可能会导致震荡。但从中长期来看的话,债券在实体经济复苏没有出现明显拐点之前,仍是具有配置价值的。当债市出现回调时,也是投资人对债券逐步进行配置的较好机会。

从各类因素来看,债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是有投资价值的。因此,如果有投资者手中有闲置资金,而且能够承担一定风险,完全可以选择购买债基。但具体购买情况还应从个人实际状况出发,切勿盲目投资。

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任何一类理财产品都有盈亏的可能。投资人还是应该根据个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对个人财务状况的具体分析来决定配置理财产品,否则一旦出现下跌状况,极有可能影响其正常生活。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367.html
扑到吐血 一代神剧 8.9跌到6.6
当地镇政府回应 水源地保护区扎堆烧烤露营 隔离网被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