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堪比名家 不为人所知的清朝书法大家

方朔,清朝的书法家,虽然名气不大,但也是一位很有造诣的人。他关于金石学的评价思想,以《枕经堂金石题跋》为代表。

方朔(方朔生年是一八六六年到一八六七年,一八一二年,卒于一八七二年,这一点在下文中已提)。安徽怀宁人,号果斋,号顽仙。

方朔的名字比西汉文人东方朔少了一个“东”字,但他的名字叫小东,就不知道是不是“小东方朔”了。方朔和邓石如同为安徽怀宁人,邓石如“顽伯”、“方朔”“顽仙”,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顽仙”二字,都是出于对他的敬仰,所以起的名字也比较接近。

方朔出生于贫苦家庭,在官场上并不得志,终生居于他人之后,以游幕生活,但却以金石为媒,结交了不少当时的名人。方朔和何绍基走得很近,后来又和曾国藩关系很好。曾国藩曾经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方小东前来谈话,说有一条沟渠和一块石碑,潘伯寅曾向我要过一本书,余借给小东。”

方朔的藏书很多,但大部分都送给了别人,他和曾国藩的交情,也是互相帮助的。方朔精于鉴赏,对碑论帖颇有见地,在金石界和书法界都颇有名气。

方朔的斋号“枕经堂”,他潜心于经典,“枕经而眠”,意在古代,他的书法多用篆隶,亦颇具古意。方朔传世之作并不多,这幅隶书六言联(见上图),题为"子仪得大福,武侯出小春秋",据题跋判断,是光绪元年(1875),也就是方朔逝世之前一年。

这副对联两侧各有一人,每一行都是三行字,字迹潦草,略显凌乱。联本字间距较宽,而这一组字间距却很近,每一个字都挨在一起,颇有新意。上联以“大”字结尾,又粗又硬,似是又大又沉,下联则以“小”字为底,将中间的空隙压缩为三个点。

“大”、“小”二字,都可看作是一首诗,“大”字的跳跃,打破了诗中的停顿,又将六个字融合在一起,变得更加紧密。“小”字,让对联有了空间,可以自由呼吸,可以骑马。

方朔的书法虽为隶书,却也融入了篆法,横笔几乎没有了雁尾,字体笔直,和汉印有些相似。有几个波浪形的笔划,先是用力按了一下,然后又飞快地向右上方划去,短小而急促,这种书写方式虽然朴实,却又有新意。

后两个“贵”字没有“小”两个典雅内敛,略有流泻。“副”字左横右竖,苍劲有力,尤其是下方的“田”字,苍劲有力,虽然笨拙,却透着一股古朴典雅的味道,右侧的一竖一竖,圆润优美,却少了几分古意。

方朔的书法,造型奇特,篆书与篆书相得益彰,充满了一种古老的韵味,这是因为方朔从小就喜欢“隶古”,《怀宁县志》说他“好金石籀斯,隶法可通汉代”。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情况,无法见到真正的墨迹,而这一点,却是最容易得到的。

方朔在《枕经堂题跋》中说:“余学楷以外,每一天都在临摹《礼器碑》。百姓们见我有这等本事,便出了许多纸张,向我乞讨,无论长短,无一不仿。”

何绍基又道:“我看了小东的画,才知道临摹不是看表面,不会写字的人,是不会钩刻古帖的。”他承认自己的临摹得很好,但临摹毕竟是一件很难的事,很容易被人代入自己的想法。

方朔的隶书,字形高古,但总体上略有严谨,不够流畅,笔力不足,描绘感太重。方朔追求的是“隶,不是篆,也不是单纯的隶,而是从篆而趋隶的渐进”,其书体多属这一类。

方朔十分敬重同里的邓石如,曾说过:“我出生时,离那人去世已经有十二年了,迨束发得书,虽知究学问,却不能亲闻。”他虽然一生都在追求邓石如,却始终学不到邓石如的笔法,也许这就是他名声不显的缘故。


明末清初最著名的两位书法家是谁?

王铎,傅山。

王铎(1592年—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书画家 。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

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携,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 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

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 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的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其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傅山(1607.8.11[1-2]-1684.8.2)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 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 傅山自称为老庄之徒,他自己也在很多场合与作品中反复强调、自陈:“老夫学老庄者也”、“我本徒蒙庄”、“吾师庄先生”、“吾漆园家学”。

自觉继承道家学派的思想文化。 他对老庄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泰初有无”、“隐而不隐”等命题,都作了认真的研究与阐发,对道家传统思想作了发展 ,常以老庄之徒自居。

傅山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闭码漏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傅山的草书圈眼多,繁而不乱,于郁勃浑脱之中,又有逸岩之态”。 著有《霜红龛集》等。 一些武侠小说里,傅山被描写为武侠高手。

他是著名的道家学者,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 他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轿烂节的典范人物。 傅青主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

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有“医圣”之名。 《清史稿》卷五百一有传。

扩展资料

王铎18岁中举,20岁中进士,21岁入翰林,22岁放江南主考,江南人迎接主考时,见轿前有大旗两杆。 一旗上写:“十载寒窗读书苦”,另一旗上写“奉母命不出难题。 ”人们向轿内模好一看,见主考大人却是位年轻书生,根本不象年高德劭的饱学之士。

大家都切切私议,有人说他是膏粱子弟,官家少爷,凭着爷老子当大官放主考,哪有真才实学!甭说不出难题,实际上是他本人学问不深,恐怕顶多也只是知道个“子曰学而时习之”罢了。 王铎在轿内听得清清楚楚。 果然第一场出的试题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 ”

许多人都说果然不出所料,很快交卷。 第二场依然是原题,但要求内容不许重复。 这下可难住了众举子,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全用光了,才勉强交卷。 不料第三场又是同一题目,众举子叫苦不迭,难于应付。 大部分人搜尽枯肠,还是交了白卷。

在发榜之后,众举子拜师之际,王铎哈哈一笑,当众挥笔,照题一气写成七篇词藻雅丽,文情并茂,议论精当,篇篇各异的奇文。 一时才惊四座,声威并振。 当时别家中魁挂匾,文为“江南才子”,唯有王铎家门首悬匾上书“才压江南”。

清朝书法家有哪些

张照(1691年—1745年),字得天,号泾南、天瓶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史称“性颖敏,博学多识,精通音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五十四年(1715年)入直南书房,官至刑部尚书,因罪免职,乾隆七年(1742年)复官,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奔父丧而卒于路上,卒年五十五,追封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敏。 工书法,初从董其昌,擅长行楷书,精于“馆阁体”,曾书范仲淹“岳阳楼记”。 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称其:“书名最烜赫,其笔力沈鸷,洵足追步香光,而气韵远不逮矣。 ”著《天瓶斋书画题跋》、《得天居士集》等书。 乔大壮(1892年1月16日—1948年7月3日),原名曾劬,字大壮,以字行,号波外居士。 成都华阳人。 先代自浙江绍兴迁蜀,书香门第,祖父乔茂萱在清朝有声望,曾为戊戌六君子收尸。 少年游学京师,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博究经史诗文,复入译学馆,通法文,导师辜鸿铭称他是通才。 旁及佛典,善作诗,书法早年学习虞世南,篆刻以秦、汉为法。 尤工倚声,唐圭璋誉之为“一代词坛飞将”。 1915年任教育部图书审定处手颂滑专员。 1927年赴南昌任周恩来秘书。 1935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后任重庆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词学教授、国民政府经济部秘书、军训部参议、监察院参事。 1947年因台湾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许寿裳之荐,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2月19日许寿裳在台北被害,继任系主任,因拒绝镇压学生运动被辞退,遂返回南京。 不久因目睹许寿裳惨死,深受刺激,同年7月3日在苏州枫桥投水自尽。 著有《波外乐章》、《波外楼诗集》、《乔大壮印集》、《乔大壮书法集》。 黄墨谷辑《乔大壮先生手批周邦彦〈片玉词〉》等。 刁戴高,清朝书法家,学者。 擅绘画,工诗词,通韵律。 字共辰,号约山,浙江慈溪人。 少时以诗书名,后多病,有足疾,常坐卧一榻,吟诗习书。 法颜体柳体,擅写榜书,笔力雄健。 生前求书者络绎不绝,拒不为名人显贵署名,曰:“吾书五尺童子望而识之,奈何俾捉刀乎。 ”丁传靖(1870年—1930年),字修甫,号暗公,别署沧桑词客、贪嗔痴阿罗汉、招隐行脚僧。 江苏丹徒人。 清代书法家。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副贡,陈宝琛荐为礼学馆纂修,后寓居津门。 工书法,不订润例,求字者洛绎不绝。 著有《闻公诗存》、《宋人轶事汇编》等。 《中国书法大辞典》有传。 范骧(1608年~1675年),字文白,号默庵。 海宁人。 明朝贡生,善书法。 家贫,著述不辍。 清初举贤良方正,坚辞不就。 因庄廷鑨明史案被逮捕,后与查继佐、陆圻等无罪开释。 有《点庵集》、《昭代尺牍小传》。 黄易(1744年—1802年),字大易、大业,号小松、秋庵、秋影庵主、莲宗弟子、散花滩人等,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清朝篆刻家,书法家。 师事丁敬,与之合称“丁黄派”。 西泠八家之一,人们一般习惯把丁敬、蒋仁、黄易、奚冈四个人称为前四家。 篆刻较丁敬又有创新,有“蒋仁尚拙,黄易尚巧”之说。 他的“小心落墨、大胆奏刀”,深樱历得个中三昧。 著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秋影庵主印谱》。 书法最精隶书,结体参钟鼎法,颇古雅。 孔继涑(1727年-1791年),字信夫,号谷园,别号葭谷居士,山东曲阜人。 孔传铎第五子,孔继汾之弟,孔子六十九代孙。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举人,候补中书。 工书法,为张照女婿,在“玉虹楼”上苦练12年,得其笔法,后学宋代“四大家”,造诣颇深。 刻有《玉虹楼帖》、《玉虹鉴真帖》、《玉虹鉴真续帖》、《谷园摹古法帖》、《国朝名人法帖》等。 继涑是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的叔祖,昭焕不满继涑插手府毕腊务,以“房屋越制”、“妄图篡位”的罪名,将他逐出家族。 死后葬在曲阜城西的大柳村前。 梁巘(?—1785年),字闻山,号松斋,又号断砚斋主人,安徽亳州(今毫县)人。 清代书法家。 生于书香世家,曾祖父粱继宗、祖父梁尔禄、父亲粱接孟。 初为咸安宫教习,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官至四川巴县知县。 晚年辞官,主讲于寿春书院。 工书法,初学李邕,与孔继涑称“南梁北孔”,与梁同书、梁国治有三梁之称。 殁后葬于十九里集南一里半杜庄村后。 著有《评书帖》、《论画笔记》。 梁国治(1723年~1786年),字阶平,号瑶峰、丰山,会稽中塘中塘梁巷村(今属上虞)人。 清代书法家。 父梁文标,当过刑部司狱,有惠政。 国治自幼颖悟,乾隆六年(1741年)中举,乾隆十三年(1748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二十一年(1756年)授广东乡试正考官,隔年接任广东道员,二十五年(1760年)署粮驿道,三十八年,还京,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 工书法,自谓在谢太傅、张曲江之间。 洪亮吉谓之堆墨书。 时人将他与钱塘梁同书、毫州梁巘并称“书坛三梁”。 卒时加封太子太保,谥文定。 著有《敬思堂文集》。 梁同书(1723年—1815年),字符颖,号山舟,晚号不翁,九十以后号新吾长翁。 钱塘(令浙江杭州)人。 清代书法家。 生于清雍正元年,其父大学士梁诗正曾奉敕编《三希堂法帖》。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中举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特赐进士,官侍讲。 自幼接触书法,能写擘窠书,工于楷、行书,初学颜真卿、柳公权,中年取法米芾,以后融汇贯通,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清代四大家,又与梁巘、梁国治并称三梁。 同书善于鉴别前人手迹,过眼即判其真伪。 嘉庆四年(1799年)以77岁高龄仍能节录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钱泳《履园丛话》曰:“侍讲早年书宗赵、董,惟自壮至老,笔笔自运,不屑依傍古人,故所书全无帖意。 ” 嘉庆十二年(1807年)复出为官,不久以足疾告归。 卒于嘉庆二十年。 著有《频罗庵遗集》。 梁诗正(1697年—1763年),钱塘人,文泓侄,字养仲,号芗林。 清代书法家。 父梁文濂,叔父梁文泓。 五岁始能言,长于文学,同杭世骏、陈兆等六人结“月课诗社”,雍正八年(1730年)探花,乾隆时历任礼、刑、户、吏部侍郎,官至东阁大学士,执掌翰林院,常随乾隆出巡。 工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文征明,晚年师颜真卿、李邕,编历代名家书法真迹《三希堂法帖》。 受命撰《唐宋诗醇》。 十二年选入上书房。 病逝时家无子侄,许多财物被窃。 赠太传,谥文庄。 其子梁同书亦是书法大家。 梅调鼎(1839年-1906年),字友竹,号赧翁,浙江慈溪人,清末书法家、画家。 其书法博采众长而又独树一帜。 幼学颜体,几可乱真。 行草宗法二王。 中年学欧阳询,晚年潜心研习魏碑书法。 梅调鼎长年在上海、宁波二地做账房先生,家中清贫。 其书法对海派书法影响很大,并开创了近代浙东书风。 沈景修(1835年-1899年)字蒙叔,号汲氏,晚号寒柯,清季浙江秀水(嘉兴)人。 同治四年(1865年)拔贡,为分水教谕。 善书法,得杨少师(杨凝式)《韭花帖》真传。 偶写花卉,效法悲盦。 当时与海上画派任伯年、舒浩等关系密切。 [1]有子沈庚藻。 沈道宽,1772年-1853年,清朝书法家、画家,字栗仲,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先世居于鄞县,后来入籍大兴(今北京市)。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进士及第,曾在湖南省的酃县、桃源做知县。 工于书法,擅长画山水画。 享年八十二岁。 王文治(1730年—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探花,官至翰林院编修、侍读,后又任云南姚安(今云南建水县)知府,罢归,遂绝意仕途,而与姚鼐等文人墨客交游。 王文治工诗文,善书法,工书法,以行草尤擅胜场,能得董其昌神髓,时称“淡墨探花”,“谈墨翰林”。 姚鼐《惜抱轩集》说他努力习书,到达“遗得丧,忘寒暑,穷昼夜”的地步。 与刘墉、翁方纲、梁同书齐名,合称四大家,时谚称:“天下三梁(梁同书、梁国治、梁诗正),不及江南一王。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出使琉球。 中年以后笃信佛教,长年吃斋,“尝自言:吾诗字皆禅理也”[1]。 著有《梦楼诗集》、《论书绝句三十首》等。 吴大澄(1835年—1902年),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清代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 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历任编修、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光绪十二年(1886年)擢广东巡抚。 光绪十四年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修黄河水患,用水泥砌筑砖石坝,加固“郑州十堡”工程。 光绪十五年(1889年)请用新法测绘黄河图,光绪帝命名《御览三省黄河全图》。 光绪十八年(1892年)授湖南巡抚。 光绪二十年(1894年)因中日甲午战争战败,罢归。 吴善画山水、花卉,尤精于篆书,少从陈硕甫学篆,书法酷似李阳冰,后受杨沂孙启发,结合小篆与金文,自成一家。 作品有《恪斋集古录》、《古字说》、《权衡度量考》、《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等。 杨宾(1650年—1720年),字可师,号耕夫,别号大瓢山人、小铁,人称“杨大瓢”。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清朝书法家、旅行家。 少年颖悟,精通《汉书》和杜诗,八岁能作擘窠书(榜书、泛指大字),工书法,清梁巘《评书帖》称:“杨宾得执笔法,学右军、长公(苏轼),圆韵自然。 ”其父杨越在浙东通海案因掩护钱缵曾幼子获罪,康熙元年(1662年)与夫人范氏被流放到宁古塔。 当时杨宾年仅13岁,领5岁弟杨宝(杨实)与两个妹妹去上海县投奔叔父崇名镇右协右营都司杨懋经。 八年后,叔父病故,宾等归山阴。 康熙十四年(1675年)成婚于苏州。 康熙十七年,清廷开博学宏词科,巡抚张鹏翀预荐杨宾。 拒不应试。 出游山西、安徽、浙江、贵州、福建等地。 康熙二十八年春,康熙南巡,杨宾率弟泣请代父戍边,不准。 后来杨宾为探望父亲,取道柳条边,经船厂(今吉林市),“触石破颅,血流数升而死,死半日乃复苏”,来到宁古塔,一路上游览凭吊,常向老兵退卒询访遗闻逸事,将东北沿途所闻所见,撰成《柳边纪略》一书。 康熙三十年(1691年),杨越竟卒戍所,不许归葬。 杨宾四处奔走,跪泣衙门陈情达455天,纳贿于侍卫内大臣索额图门下,乃准返葬,其母范氏“悉散家财,单车就道”,而“土汉送者,哭声填路”。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病逝,葬于苏州。 著有《金石源流》、《大瓢偶笔》、《晞发堂诗文集》、《大瓢先生杂文残稿》、《塞外诗》、《藩镇考》、《日富编》、《客舍钞存》、《游西山诗》等。 杨沂孙(1813年—1881年),字泳春,号子舆,晚署豪叟,中国江苏常熟城区人。 中国清代书法家。 少从李兆洛学,精于《管子》、《庄子》。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举人,官至安徽凤阳知府。 杨以篆书著称于世,尤爱“篆籀之学”,初学怀宁邓石如,后吸收金文、石鼓文、汉碑篆书,遂自成一格,直追唐人李阳冰;马宗霍《霋岳楼笔谈》评其篆书:“濠叟篆书,功力甚勤,规矩并备,所乏者韵耳”。 《七言联》为晚年作品。 著作有《管子今编》、《庄子正读》、《文字说解问伪》、《在昔篇》、《观濠居士集》等。 沈荃(1624年—1684年),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 清朝江南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生平顺治九年(1652年)探花,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 工书法,学董其昌、米芾字体,入直南书房,为康熙所器重,康熙曾对李光地说:“ 朕初学书,宗敬(沈宗敬)之父荃实侍,屡指陈得失,至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代表作有《行书如天马赋轴》,又擅长画花鸟、走兽,形象逼真。 康熙二十三年卒于官。 著有《充斋集》。

清朝书画名家有谁

清朝书画名家较多,画家中比较有名的是四僧,八怪,书法中比较有名气的是清四家之称。 四僧: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和渐江(弘仁)是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绘画史上名噪一困郑时的绘画流派,由于画派成员皆为僧侣,故名四僧。 八家:不知你说的是那八家如果是~~~金陵八家~~~的话分别是:龚贤、樊圻、高岑、邹吉吉、吴宏、叶欣、胡胡慥、谢荪。 他们都住在南京,隐居不仕,以书画为生,有汪液颂时聚在一起,以诗酒自娱,且以师造物为主张,多取材于南京、江淮一带的实景,因而形成画派。 如果是说~~~扬州八怪~~~的话: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 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 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岩、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 其实扬州画派并非八人,说八怪更算是个虚指。 如果是说~~~京东八家~~~的话分别是清代画家戴克昌、闫德生、邵丹泉、张石楼、张灿、孙允谟、张凤翔、李嘉境。 他们均为冀东知名画家,画风受宫廷派、海派影响较深,兼具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 作为冀东美术史上代表人物,京东八家的画作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 延续晚明行草新书风的主要人物:王铎、傅山、朱耷、许友等乾隆、嘉庆前后这一派书家有埋枣的仍以学习董、赵为主的,但更多的则是向宋、唐、晋的大师们取法,代表人物有王澍、张照、刘墉、梁同书、王文治、梁巘、翁方纲、钱沣、永瑆、铁保等,其中翁、刘、梁(同书)、王有清四家之称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33890.html
开源项目刚刚被数百万元收购了 15岁山东初中生做CTO
笔墨融合古拙 刘源将军的书法特点分析 硬笔苍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