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搜狐文化」原创内容
作者/自在
《玫瑰的故事》,掀起一阵爱情与婚姻的讨论风暴。
和大多数玛丽苏剧的设定一样,女主黄亦玫聪明又漂亮。只不过,这部剧并不存在什么完美的理想恋人,也没有终成眷属的浪漫结尾。
我们看到的,只有在错的时间点遇到不对的人,充斥着伤害和蹉磨的情感纠葛,以及一地鸡毛的婚姻现实。
结尾女主拒绝了新欢旧爱们的邀请,骑着摩托驰骋在自由大道上,颇有“智者不入爱河”的意味。
随着女性独立意识觉醒,人们对待爱情电视剧的感情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新鲜的甜蜜故事在当下依然具有十足的吸引力,但另一方面,人们似乎越来越反感“回归家庭”的叙事,最好的结局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爱,一定是独立自由的对立面吗?不爱的人,可以进入婚姻吗?亲密关系在这个“无缘社会”里,是否有一些新的形式?
带着这些困惑,今天要聊的是另一部最近刚播的新剧——《1122好夫妇》。
01/从“浪漫爱”到“超市爱”
“1122”,在日语里代表“好夫妻”的意思。显然,这部电视剧想要讨论婚姻话题。
在日剧的世界里,关于爱情、婚姻、家庭的探讨不在少数。当国产泡沫剧还在霸道总裁爱上我时,它似乎更早也更敏锐地捕捉到了亲密关系变革的信号。
早在2010年,日本NHK便在一档纪录片里提到:“无缘社会”——是确确实实发生在今天日本的事实。所谓无缘,即没朋友“无社缘”、没亲密关系“无血缘”以及和没故乡“无地缘”。
从90年代至死不渝的“浪漫爱”,到21世纪欲望流动的“超市爱”。玫瑰与面包的关系变得更加直接,以往荷尔蒙主导模式逐渐失去优势地位,条件匹配才是明智之选。
累觉不爱的心态,亲密无能的担忧,要怎么重新建立起联结?十几年前彼岸的提问似乎又回响在我们这片土地的上空。
原创漫画作者Peko Watanabe在访谈中提到, 《1122》的创作起点,是婚姻的社会形象与个人认知之间的差异。被设定为一种目标、被描绘成一种非常美好的东西的婚姻,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通俗点讲,就是“妈妈的婚姻不幸福,却总说我能找到好老公”。
结婚七年的无性夫妻,大胆试行着“婚外恋爱许可制度”。故事以这样离经叛道的设定开始,探索夫妻间新关系,直面婚姻中的性问题。
02/合租式婚姻:
老公成为亲密室友
第一对夫妇是一子和二也。
妻子一子是网页设计师,丈夫二也在文具制造厂工作,两人各自有着自己的职业追求和兴趣爱好。这对夫妇的生活平静无波,是外人眼里的恩爱好夫妇。
然而,他们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晚上,丈夫二也都会和“恋人”一起度过。这种“婚外恋爱许可制”在两人结婚七年后被正式实施,成为他们婚姻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约定。
一子认为,爱和性是分离的,激情总会褪去,夫妻间的爱是持久的责任与承诺。二也也察觉到自己现在对妻子的感觉,是一种爱,但却不是情欲和兴奋,更像一种抚平欲望的温暖平静。
所以一开始,一子对丈夫婚外恋爱感到合理,她也去风俗馆寻找欲望体验。两个人试图用开放关系为婚姻保鲜。在事实上,他们依旧彼此相爱,会促膝倾听对方的烦恼,会在生病或不舒服的时候贴心照顾,会努力经营这段感情……
当二也向婚外恋对象美月坦白“婚外恋爱许可制”,情人美月反而伤心愤怒道:
“和我在一起你需要心动的感觉,而你喜欢你老婆,只是喜欢她这个人。我们的关系里必须有性和欲望,但你和你老婆之间,是超越了激情的爱和信任?”
但渐渐地,一子开始质疑这样的婚姻有什么意义,她和二也可以是亲密挚友、灵魂伴侣,为什么一定要做夫妻?两个人似乎是在心照不宣地,在关系中逃避问题,维持一种 “假性亲密关系”(Irrelationship)。
我一直觉得,相敬如宾真是个糟糕的词,透着一股崩坏前的平静。就像一子碍于事先约定的制度,始终压抑内心真实的情绪,换不来稳固的婚姻。人们认为共同生活20年每周只吵一次架就叫爱,但爱却是让生命力进驻关系之中。
真实是爱的底色,自由的爱也不等于自由地恋爱。一子和二也用形式上的在一起来回避真正的在一起,避开了激情、躁动和一切可能的伤痛,得到的也只是最脆弱、摇摇欲坠和最不堪一击的亲密。
03/丧偶式育儿:
围裙下的主体暴力
相比起前卫的主角夫妇,二也的“恋人”美月,拥有一款典型的丧偶式家庭。
美月一出场在就在厨房洗碗,背景音是儿子的哭闹。丈夫把所有家事丢给她,婆婆经常抱怨她,就连孩子有发育障碍,“罪魁祸首”也是她。
在丈夫志朗的观念里,婚姻就应该分工明确,家务、育儿是妻子的工作。至于婆媳矛盾,抱歉这同样属于家庭内部事务,不是他该操心的范畴。
在一起之前,我觉得他很优秀,很崇拜他,但在一起之后,我感觉他并不把我放在眼里。
一开始我很享受他对什么事情都运筹帷幄的样子,但后来我发现他总是自顾自地做我的主,决定好一切从不问我的意见,这让我很痛苦……
所谓“般配”,与其说是外在条件匹配,不如说是两个人权力的平衡。势均力敌的亲密关系,在充分肯定对方的同时,也能葆有自我的价值感。
后来,美月用剑山刺伤情夫下体,反抗丈夫说婚内违背妇女意愿的性行为也是强暴。她不再逃避与丈夫对峙,直指他的自私,要求他必须做出改变。
被咬伤的嘴唇,流淌出美狄亚式的暴力。美月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是暴力的主体;而志朗则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妻子”也是活生生的人。
04/爱之“多形态”
不知道还能怎么表达无以复加的爱意,于是郑重地说出我们结婚吧。不知何时,婚姻成了庆祝爱情的最高仪式,情感浓度的深刻副词。
事实上,在罗曼蒂克的历史里,“恋爱”这一概念是中世纪骑士传奇的产物。在此之前,婚姻与爱恋,没有必然联系。传统社会组建家庭的动力不是浪漫爱情,而是生存与经济。
在看《1122》的过程中,跟朋友打趣道,导演把七年之痒/出轨/开放式关系这些本可以狗血的内容拍得十分小清新。仿佛在说,看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原来就是这样的事情啊。追求理想全部满足并持续的伴侣很难,组建一个家庭也很不容易。
如果剧里都是不好的人,那么“找一个好人”就再次成为好婚姻能够实现的辩解。但很可惜,即使有公认的好丈夫,婚姻中也一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 就像结尾女友说的,“如果他是一个坏老公,我一定会把他骂一顿,然后说恭喜离婚,但二也不是这样的人”。
作为观众,我看到了爱情和婚姻的复杂面,意识到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夫妻和伴侣形式,有很多种不同形式的家庭,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爱。我开始认真地考虑自由的界限,思考除了爱情,我们是否握有其他通往亲密关系的入场券。
弗洛姆在《爱、性欲和母权》中写道,人们一心想在关系中寻求认可、关注,但更应该思考的是自己是否有接受爱和给予爱的能力。爱不在于来自谁,也不在于形式。
如今,亲密关系的实验还在继续,比如两个不恋爱的人决定成为一家人,或是另一种新型女性共居形式——柏拉图式生活伴侣关系(PLP)。
当爱的形态变得多样,结合了友情、婚姻和多元关系的特质。“爱无能”本身,或许需要重新定义。
怎样判断是否是爱无能
判断自己是否是爱无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爱无能不是一个明确的医学或心理学诊断。 然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迹象,可能表明一个人在感情方面存在一些挑战:1. 难以建立或维持稳定的感情关系: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长期保持稳定的感情关系,或经历了一连串的短暂的、不稳定的关系,这可能是一个迹象。 2. 缺乏情感深度和亲密感:爱无能的人可能难以表达和体验深刻的情感,并且可能对亲密关系感到不舒服或不自在。 3. 难以理解和满足他人的情感需求:爱无能的人可能无法理解、回应和满足他人的情感需求,导致他人感到被忽视或不被重视。 4. 回避亲密关系:爱无能的人可能会有一种回避亲密关系的倾向,可能由于恐惧、焦虑或过去的伤害经历。 5. 情感冷漠或麻木:爱无能的人可能缺乏情感的表达,对他人的情感不敏感,或者感觉麻木和冷漠。 6. 不断追求新的刺激和冲动:爱无能的人可能会寻求新的刺激和冲动,而不是稳定和亲密的关系。 然而,这些迹象并不一定意味着一个人完全是爱无能。 它们只是一些可能的指标,需要在更深入的层面上进行评估和理解。 同时,这些迹象也可能与其他心理或情感问题有关。 如果你担心自己可能是爱无能,或者感觉自己在感情方面遇到了困难,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专业人士将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挑战,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请记住,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探索和发展来提高自己在感情方面的能力。
我们都是爱无能,但这恰是彼此吸引的原因 | 6个“爱无能”的故事
在情感世界里,爱无能似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情绪困境。 当52.6%的人挣扎于情感的边界,爱的渴望与恐惧交织,我们发现,这恰恰是吸引彼此的微妙磁场。 爱无能,或许源于过往的伤痕,比如信任的破裂,或是对理想化的过度追求,如小白与Lee的故事所揭示的那样:
而那些深陷孤独的我们,常常质疑自己的价值,“我是个不值得爱的人”,这样的自我怀疑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峰,单身的瘾头与自卑感交织在一起,让人渴望改变,却又不确定。 比如,有人在大学异地恋中尝尽苦涩,害怕失去自我,每一次关系都像是被内心的恐惧“逼走”。
然而,爱并非总是热烈如火,米奇的案例展示了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无压力的陪伴,不互相侵犯的默契,但深入的情感交流却显得稀缺,这成为了一种安全的确认。 他们期待的,是伴侣间的尊重与自由,关系保持着一种“不冷不热”的微妙平衡。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如小紫,爱的挑战不仅仅是学会去爱,更是如何面对内心的恐惧,享受独处和亲密的交织。 他们的共性是,过于关注爱的结果,反而忽视了爱的过程和自由的馈赠。
爱无能的挑战在于,如何突破自我设限,重建信任,允许自己被爱,这是一场关于心灵成长的试炼。 每一次的挫败,都可能成为通往理解与接纳的桥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发现,爱无能并不意味着无法爱,而是需要我们以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接纳,去寻找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亲密关系。 每个故事,都是我们疗愈与成长的篇章,也是我们理解爱的本质与价值的开始。
疏离型依恋:你是爱无能吗?
探索疏离型依恋:爱无能的迷雾
在情感世界中,有一种依恋模式被称为疏离型依恋,它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屏障,让人疑惑:你是否真的“爱无能”?这种依恋模式表现为低焦虑的被抛弃感与高程度的亲密回避,让人在亲密关系中体验到难以言说的不适。
在恋爱初期,疏离型的人可能会享受那种甜蜜的朦胧感,他们不会过于依赖对方,甚至在初期阶段表现出热情。 然而,当关系逐渐深入,伴侣的期待和依赖变得明显,疏离型个体往往会出现微妙的转变,他们可能开始退缩,拒绝过多的亲密接触,显得冷漠甚至抗拒。
疏离型依恋的特征揭示
让我们以佳佳的故事为例,她新结识的男友在开始时的温柔逐渐触动了她,然而当她试图进一步深入时,男友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这正是疏离型依恋模式下的一个典型场景,伴侣的需求和期待让对方感到压力,而疏离型个体则可能选择回避。
深入理解疏离型依恋
疏离型依恋并非绝对的“爱无能”,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机制。 他们可能曾经历过被抛弃或控制的经历,这使他们形成了一种保护机制。 然而,这种模式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情境和成长而有所调整。 理解这一点对于建立健康关系至关重要。
共筑桥梁的建议
1. 接纳与沟通:理解他们的行为并非针对你,而是他们的习惯。 用同理心去沟通,不过度强求,而是寻找适合的相处之道。
2. 适度靠近:尊重他们的界限,降低期待值,避免让他们感到被控制,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逐渐靠近。
3. 倾听与满足需求:发现并满足他们未言明的需求,让他们体验到亲密关系的正面影响,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
4. 耐心与引导:疏离型依恋需要时间和耐心,用爱和理解去温暖他们,让他们感受爱的力量,自然会调整对亲密的态度。
总的来说,疏离型依恋并非爱无能,而是一种需要理解和接纳的情感模式。 通过有效的沟通、耐心的引导,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走出这个模式,找到真正的亲密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