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力指数彰显经济向“新”力)
耀)《经济参考报》7月25日刊发文章《电力指数彰显经济向“新”力》。文章称,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24日正式发布的全国电力消费和供应系列指数显示,2024年6月,全行业用电量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29.4%,年均增长6.7%,其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累计涨幅明显超过四大高载能行业涨幅。从供应来看,新能源发电综合指数大幅领先于化石能源发电综合指数。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向上向新”的态势展现出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新动能加快成长,“含绿量”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用电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跟踪监测宏观经济运行,用电量等指标人们已经耳熟能详,全国电力消费和供应系列指数则是一个新工具。它是以月度为周期进行编制,选择将2020年作为固定基期(以各指标的2020年基期为100),以反映相关指标自“十四五”以来的累计变化情况。
“该系列指数可以直观显现指标变化趋势,从而获得对电力运行‘势’的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电力供需分析处处长吴立强介绍说,从电力消费系列指数来看,2024年6月,全行业用电指数为129.4,全行业用电量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29.4%,年均增长6.7%。国民经济运行总体稳定,支撑近年来全行业用电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
全社会用电量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说法。今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6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明显
走进位于宁波余姚的浙江明禾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条“智造”自动生产线正在全力运转。眼下是企业生产的高峰期,太阳能接线盒、智能接线盒与连接器等产品供不应求。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宁波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去年实现产值超10亿元。今年延续了向好势头,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45.72%,出货量与产值持续提升。
近年来,浙江发力建设的“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正成为引领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力。今年上半年,“415X”产业集群用电量同比增长11.65%,超过工业平均水平。其中,智能光伏、智能电气、新能源装备等产业集群增长最快,用电量同比增速分别为66.03%、29.76%、25.06%。
放眼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同样明显。“我国已逐步进入工业化后期,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用电量占比较高的钢铁、建材等高载能行业增长放缓,而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吴立强称。
电力消费系列指数显示,6月,制造业用电指数为126.6,用电量比2020年基期增长26.6%,年均增长6.1%。其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指数分别为141.6、120.2,年均增速分别为9.1%、4.7%,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累计涨幅超过四大高载能行业21.4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延续快速增长势头,同比增长13.1%,增速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6.2个百分点,其中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54.9%。
新基建、新能源释放新动能
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用电增势强劲,新动能加快成长。
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介绍说,近年来,我国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快速发展,互联网数据服务2018年至2023年用电量年均增长28.0%,今年上半年用电量增长33%;电动汽车高速发展,充电桩快速建设,拉动充换电服务业2018年至2023年用电量年均增长79.4%,今年上半年用电量增速继续高达63.7%。
电力生产也是“新”意凸显。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达到11.8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同比增长37.2%,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38.4%。
“通过全国电力供应系列指数,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电力供应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吴立强介绍说,6月,全国电力供应系列指数中的非化石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为151.1,其中新能源发电综合指数达到210.6,大幅领先于化石能源发电综合指数(102.9)。
中电联24日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在电力供应方面,2024年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规模达到3亿千瓦左右,累计装机占比将首次超过40%。在电力消费方面,预计2024年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6.5%左右,最高用电负荷比2023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受2023年下半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左右。
电价迎来大改革,对我们的生活将有何影响?
引言:10月份电价迎来大改革,居民用电要要开始规定电价了,那么这次大改革对于我们老百姓生活来讲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的电价可能不能像之前的电价来说是一样的,今后可能要变成商业化的形式,类似于油价采取一种频繁变化波动的方式来运行。 电价变成商业化模式,其实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影响不大,虽然国家这边规定涨价,但是电价涨价幅度并不是很大。 如果想要电费少一点那就节省用电,如果不在意这些就可以像之前一样正常使用就行了。 可以让整个市场变得更加有序健康,也能够节省用电。
一、为什么要开始涨价
首先从整个背景来说,主要是因为能源的缺少导致煤炭价格上升,很多发电企业由于成本增加但导致政策不变是无法盈利的,甚至有些发电企业是亏损的状况,所以是需要实行电价商业化。 其实电价增长对我们影响不是很大,因为我国用电大户是工商业用电一些高耗能的企业,他们所使用的电能才是最多的,从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逼着这些企业进行转型,让他们开始节能省电,对于整个生产也是更有利的。
二、什么是煤改电
现在发展绿色可再生资源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追求的一种时尚。 发展没改变的也是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燃煤用料,从而减少对大自然的污染物的排放,对某些地区的空气质量也可以进行改善。 使用煤改电的也可以利用电价改革政策,降低运行费用,达到节能的效果。
三、电价改革对于物价水平有影响吗
首先电价改革对于物价水平是有一点点影响的,但是影响有限,总体而言是有利于物价稳定的,因为此次电价改革对一些用电成本比较高的企业才是会有很大影响。 他们为了节省成本是需要改变自身经营方式的,有利于让物价稳定。
信用电力指数是运用什么手段量化集团公司信用建设情况
信用电力指数是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对集团公司的信用建设情况进行量化评估的。
1.信用评级系统
信用评级系统是其中一种量化手段,通过对集团公司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将信用水平转化为具体的评级结果。 评级通常采用字母、数字或符号等方式表示,如AAA、AA+、A等级。 这些评级结果反映了集团公司的信用能力和风险水平。
2.数据分析与指标体系
信用电力指数还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可以从财务、经营、风险等多个角度评估集团公司的信用情况。
同时,还可以结合行业数据和市场动态等因素,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用以量化信用建设情况。
3.舆情监测与社会评价
除了内部数据和指标的分析,信用电力指数还需要考虑外部舆情和社会评价的影响。 通过对集团公司在媒体、社交网络、公众舆论等渠道的声誉和形象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信用建设情况。 舆情监测和社会评价可通过文本挖掘、情感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量化分析。
4.专业机构评估与监管机制
信用电力指数的量化评估还需要依靠专业机构评估和监管机制的支持。 专业评估机构可以利用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集团公司的信用状况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 监管机制则可以依法对集团公司的信用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其信用指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总结:
信用电力指数通过运用信用评级系统、数据分析与指标体系、舆情监测与社会评价以及专业机构评估与监管机制等多种手段对集团公司的信用建设情况进行量化评估。
这些手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考虑集团公司的财务、经营、风险以及声誉等方面的情况,将其转化为具体的信用指数,并为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信用电力指数的应用可以促进企业信用建设和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信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获得电力四个指标是哪四项
获得电力指标的得分由4个二级指标确定,即办电程序、时间、成本 、供电可靠性和电费透明度指数。
在获得电力方面,电网企业做出了巨大努力,保持了积极的改革步伐,取得了令人赞许的进步 。 2017年我国 “获得电力”世界排名仅为第98名,2018年提升至第14名,2019年再创佳绩提升至第12位,显著好于东亚太平洋地区其他经济体。
其中 ,环节和成本指标位居世界第一,环节数缩减为2个,低压接电零成本,与日本和阿联酋成为仅有的3个零接电成本的经济体。 目前 “获得电力 ”指标在我国营商环境10项指标中排名第二。
居民和低压小微企业“获得电力”改革举措。
居民和低压小微企业聚焦“零上门 、零审批 、零投资 ”,全面优化客户体验。
零上门 。 取消低压用户的设计审查、中间检查和竣工检验环节,报装环节简化为“申请签约”“施工接电 ”2个环节 。 以往勘察现场时需要用户到场与供电员工共同确认合理表位,现在技术实现拍照上传表位和电子签订合同。
线上申请签约后,供电企业对接政府大数据平台在线获取和验证营业执照、身份证件、不动产登记等用电报装信息,实现居民用户“刷脸办电”、企业用户 “一证办电”。
零审批 。 政府牵头出台低压电力外线工程免审批相关政策。 低压电力外线工程不需办理外线工程项目规划、施工 、占用道路挖掘、砍伐迁移树木等行政许可。 电网企业施工前将相关措施推送至公安、交通 、水务 、林业和园林部门,并按标准恢复道路和绿化。
零投资 。 供电企业将投资界面延伸至用户红线,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规定报装容量在160kW及以下通过低压方式接入,计量装置及上游工程由供电企业投资建设;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规定城市地区160kW、农村地区100kW及以下客户,计量装置及上游工程由供电企业投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