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保技艺 看古意呈新

修复后的清蓝缎平金龙铜钉棉甲下裳行龙 沈阳故宫博物院提供

修复后的清桃形盖炉 沈阳故宫博物院提供

修复后的清铜镀金嵌料石转人亭式钟 沈阳故宫博物院提供

【带你一起看大展】

纸墨留香的院藏书画、重现光华的明铜象炉、造型精美的机械古钟表……7月2日,沈阳故宫博物院首个文保专题展“宫藏永续——沈阳故宫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在銮驾库正式面向公众开放,50余件完成修复的院藏文物集中亮相,让观众领略中国的传统智慧与精湛技艺。

此次展览共分为“锦绣焕彩”“纸墨留香”“佳器重辉”“余韵清声”四个部分,以文物品类为脉络,从织绣、书画、金属、钟表四个方面系统展示沈阳故宫博物院申遗成功20年来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果。

走进“锦绣焕彩”单元,展出的“清蓝缎平金龙铜钉棉甲”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由上衣、下裳、左右护肩、左右护腋、左右袖、前遮缝、左遮缝、护心镜共11件组成的棉甲,是乾隆帝御用大阅甲。

“为了复原盘金绣,我们使用钉线法进行金线复位及固定,同时在缺失的部位补充金线,有效解决了此棉甲盘金线脱落等病害问题。”沈阳故宫博物院保管部主任张莹介绍,沈阳故宫院藏纺织品类文物几乎囊括了清宫织绣的各个品类。为了更好地保护珍贵文物,近年来,沈阳故宫博物院与中国丝绸博物馆等专业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开展院藏纺织品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

图像录入、数据记录、清洗画心、揭褙纸、补残缺、贴折条、接笔……要想修复好一件书画类文物,需要十多道工序。漫步在“纸墨留香”单元,游客不仅能看到修复了折痕的“清嘉庆帝楷书五言诗轴”和处理了画心断裂的“清孙毓汶行书八言联”,还能看到处理了字迹残缺的“清颜伯焘行书七言联”等珍贵文物。

“从信息采集到科学分析,从制定修复方案到进行文物修复,一件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所需时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科学的保护与修复让文物‘穿越’千年,延续历史。修复每一件文物前,书画类文物装裱修复团队都会对文物进行观察、分析,制定严谨、科学的修复计划。”张莹说,近年来,传统技艺与科技手段相融合的修复理念让沈阳故宫书画类文物保护与修复水平再上新台阶。

不只破损的字画可补全,“破镜”也可“重圆”。来到“佳器重辉”单元,修复断裂和开裂形成裂隙的“汉螭纹铜镜”抓住了观众的视线。据张莹介绍,沈阳故宫博物院藏金属类文物主要以清宫旧藏为主,病害类别为残缺、变形、裂隙、破碎、表面硬结物和有害锈腐蚀等。通过与南京博物院合作,沈阳故宫博物院对出现一定程度病害的206件院藏金属类文物开展保护修复工作,“对症下药”的保护修复路线,让金属器重现光华。

此外,“余韵清声”单元展出了6件(套)完成保养与修复的古钟表,既有钟——“清铜镀金嵌料石转人亭式钟”,也有表——“清末铂金戒指表”。“2020年,我们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建立‘古钟表联合修复室’,在古钟表文物分析与保护、修复技艺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共享专业平台。”张莹说。钟表经过修复后,一度静默的齿轮重新转动,嘀嗒嘀嗒间再次感知时间。

褶皱平整、折痕修复、缓蚀处理、机芯拆解,多项文保技术让文物“重获新生”……走进“宫藏永续——沈阳故宫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看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文化传承之美。


《诗词曲赋文·古意》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古意》原文与赏析

韩 愈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看这首诗的诗题,颇有些朦胧,其实细味全诗,不过托“古意”以抒今感耳。 这种立题法,在唐人诗作中并不少见,此其一例也。 具体地说,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由华山玉井莲所触发的一种美好联想。

诗人不只一次地到过华山。 其《县斋有怀》诗“求官来东洛,犯雪过西华”句,《答张彻》诗“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绝径”句,《华山题名》文所记“元和十一年八月,丞相奉诏平淮右,八日东过华阴,礼于岳庙,总等八人(诗人亦其中一人,时任行军司马太子右庶子兼御史中丞),实备将佐”事,又其友鲍溶《夏日华山别韩愈博士愈》诗“别地泰华阴,孤亭潼关口。 夏日可畏时,望山易迟久”句等等,均系诗人不只一次经临或登临华山的明证。 另据李肇《国史补》云,韩愈好奇,登华岳之巅,顾视其险绝,恐栗度不可下,发狂恸哭,甚至欲缒遗书以为诀,后经县令百计救援,这才得以安然下山。 现在华山苍龙岭岭尽处之逸神岩仍赫然摩刻有“韩愈投书处”五字。 至于这段记载可信程度怎样,那却无关紧要,反正华山给诗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则是毋庸置疑的。 又据《华山记》云,韩愈登华山莲花峰,归谓僧曰:“峰顶有池,菡萏(即莲花)盛开可爱。 ”也许,这正是诗人在众多可以撷取的华山题材中,单单抓住“太华峰头玉井莲”这一颇富神话色彩的景事而入此诗的原因吧。

首句“太华峰头玉井莲”挈提全篇,直接切入咏诵之端,不枝不蔓,这正是古体诗的常见起法。 太华,即西岳华山,以其西临少华山,故称太华。 玉井莲,据《华山记》云,“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 ”又据古乐府《提搦歌》云:“华阴山头百丈井,下有泉水彻骨冷。 ”但这两条材料只说明华山峰顶有池、有井、有莲花,却并未言及玉井到底位于何峰。 按玉井,在华山中峰即玉女峰,相传明星玉女曾居是峰,因有是称。 那么,这和前引《华山记》所云不就矛盾了吗?不,这是写诗,又是“古意”,而不是写记游散文,没有必要那么言之凿凿。 第二句“开花十丈藕如船”紧承首句后三字,借用神话传说极力铺写玉井莲之不同凡俗。 据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引《真人关尹传》及元陶宗仪《说郛·繙古丛编》云,真人尹喜与老子游,各坐莲花之上,花径十丈,有及生灵香,逆风闻三十里。 “藕如船”虽不见诸传闻,但因花大而联想到藕大,亦复贴情近理。 以上前两句,既交代了玉井莲的所在,又勾勒了其外在品貌。 三、四两句“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上承第二句的“藕”字,进一步从玉井莲的内质铺写其不同凡俗。 这里也暗用一个神话传说。 清人方世举注引《洞冥记》云,有一种瓜叫龙肝瓜,“生于冰谷,仙人瑕丘仲采食之,千岁不渴。 瓜上恒如霜雪,刮尝如蜜滓。 ”莲生玉井,玉井又在“太华峰头”,且深有百丈,其水自冷;而水冷,莲下之藕岂能不冷,藕原本洁白,其冷霜雪喻之,又何其贴切!又藕性甘甜,况系仙品,谓其“甘如蜜”,并不过分。 至若“一片入口沉疴痊”,则正从仙人瑕丘仲采食龙肝瓜千年不渴事而来,不过,想象更为丰圆。 沉疴,即长久、严重而又难治的病。 这样的病,吃一片玉井之藕即可痊愈,其品格与功效自非一般药物所能比,也自非莲藕中之凡株俗种所可企及者。 清人王元启谓,“通篇从此一句生情”,诚为深中肯綮之论。 以上前四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为玉井莲传神写照,并为后四句抒情做好铺垫。

五、六两句“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寅缘”,直抒诗人必欲得之而又不能得之的遗憾心情。 上句先一扬,用“不惮远”即不怕远来坐实“欲求之”的真诚和殷切;下句又一抑,但恨青壁千仞,无路可登。 青壁,像墙一样直立的山岩称壁,即悬崖峭壁之谓也,以其呈青苍色,故称青壁。 宋人魏怀忠注本录韩醇(亦宋人)注引《选琴赋》云“丹崖险巇,青壁万寻。 ”夤缘,本指登高爬山时借以攀援的葛藤之类,这里用如动词,就是攀登的意思。 这两句抑扬跌宕之间显出诗人思致。 其实,“太华峰头。 并非不能上去,亦非诗人未曾上去,前引李肇 《国史补》和《华山记》可证。 诗人说“青壁无路难夤缘”,盖激诡之辞。 因为诗旨不在记游,而是借端抒感,原不必节外生枝,写如何艰于攀登。 艺术的真实不沾沾于生活的真实,此亦一例也。 结尾两句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点明诗旨,表达了诗人渴望玉井莲能够广植人间亦即渴望美好事物能够广布人间的思想感情。 上句化用杜甫《凤凰台》诗“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句句意,唯不露痕迹耳。 即然“青壁无路难夤缘”,善于联想的诗人自然要想到“安得长梯”,前后联系何其妥溜! 下句和 “七泽”,即司马相如 《子虚赋》所云古楚国之云、梦等泽,后世没为陆地,其境相当于今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洞庭湖周围一带地区。 因莲生沼泽池塘,故以“下种七泽” 以代遍植人间。 值得玩味的是,不但 “下种七泽”,还要 “根株连”。 也就是说,在让玉井莲广植人间的同时,还要让它们根深叶茂,欣欣向荣,互相关连。 同一句诗而有加倍进层的艺术效果,正见诗人善于造句。

这首诗的诗意大体已如前析,但此诗既以 “古意”为题,是否还另有寄寓呢? 回答应该是旨定的。 前引宋人韩醇评曰:“观公诗意有兴寄,其曰 ‘古意’,旨深远矣。 ”又清人蒋抱玄评曰:“虽非登山纪事,亦有感慨而发,不是绝对古意。 ”此二说不为无见,问题是究竟寓有何意。 清人方世举注谓此诗盖为唐宪宗信仙采药而作,并引 《新唐书》所载元和十三年曾诏天下求方士事: “李道古因皇甫镈荐山人柳泌,言天台多灵草,上信之,以泌权知台州刺史。 十四年泌至天台,采药岁余,无所得而惧,举家逃入山中。 ”方注还说: “此诗托言太华,以比天台; 托言莲藕,以比灵草;深入天台,故曰 ‘不惮远’;卒无所得,故曰“难寅缘”也。 其曰 ‘我’者,经传指君之义例也。 ”方注此说,无论从注释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鉴赏的角度来看,恐怕都有穿凿附会之嫌。 倒是清人王元君 “盖欲人君膏泽下流”说,还有真见地。 因为就诗人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说,谓此诗寓有此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诗人是关心人民疾苦的,他在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十二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诗中就说: “上陈人疾苦,无令绝其喉。 ”但是,在 “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 ( 《归彭城》) 的情况下,也就只好托古意以讽君王了。 可惜由于没有可资稽考的本事材料,就不宜指说太实。 仇兆鳌 《杜诗详注》注及杜甫 《凤凰台》诗时说: “解杜者,诗中本无寓意,而必欲傅会时事,失于穿凿;诗中本有寓意,而必欲抹杀微词,谓之矫枉。 ”此话颇得析诗三昧,正可作为赏析此诗时的借鉴。

清人朱彝尊谓此诗 “总以诞事诞语结构”,这话毫无贬意,正切中了此诗艺术构思的特点。 华山是道教圣地之一,留下了许多虽云虚诞却又非常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诗人从众多的这种神话故事中撷取玉井莲这一具有永久性魅力的美丽传闻作为讽诵之端,然后展开联想的翅膀,把其他与诗旨有关的神话故事,也一并融会到诗句之中,从而艺术地表现了诗人希望美好事物广布人间的奇思幻想。 这种奇思幻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然不能实现,但它像作为此诗咏诵之端的神话故事本身一样,也具有永久性的艺术魅力。 此诗虽系古体,但结构严谨,如坂上走丸,一层紧接一层,一句紧接一句,思致妙如泉涌。 诗的后半有起伏,有跌宕,如“我欲”句之与 “青壁”句,“青壁”句之与“安得”两句,起伏跌宕之中显出顿挫之致。 诗人的风格原以奇崛著称,这首诗也有奇思幻想,并且融入了几个神故事,偶而还化用人他人的诗句,但行文并不晦涩,更无刻意求险之讥。 全诗散句单行,笔力始终不懈。 或谓诗人“七古结处多不精妙,盖用笔过于刚健”,此诗怕非若是,其结处不惟精妙,而且取境开阔,颇有情思。

高古玉琢玉技艺 盛宠不衰

高古玉是指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战国和汉以前的玉器,从用料、制作工艺、文化气息上有着厚重深奥的内涵,主要用于祭祀,多为帝王皇家达官贵人用玉。 把玩高古玉,就像品读着年代久远的历史的传奇,手中古玉演绎的人间故事隐约可观,古意融融。 除了欣赏古人的琢玉技艺,还要品味其中神韵飞扬的历史文化内涵。 价值不菲的高古玉,琢制技艺十分精湛,无论是浅浮雕、透雕,还是阴线刻画,均拙朴细精,其中的汉八刀和双沟碾法(又称游丝毛雕)目前更是难以模仿。 清末民初的古玉鉴藏家刘大同先生在《古玉辨》中这样说过:夫宝玉之可贵者,晶莹光洁,温润纯厚,结阴阳二气之精灵,受日月三光之陶熔。 其色沁之妙,直同浮云遮日,舞鹤游天之奇致奇趣,令人不测:较之宝石,徒有光彩,而少神韵,能夺人之目,而不能动人之心者,则远胜十倍矣!古玉之所以能动人之心,就是因为它在地下沉睡几百年、几千年之后,会因为受地下各种化学物质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色彩、质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古人称之为沁色。 有人说,高古玉最美就在沁色。 高古玉沁色种类凡多,有红沁、朱砂沁、土沁、水沁、金属沁、水银沁等。 所呈现的色彩主要有红色、黄色、黑色、白色、绿色、紫色、蓝色及过渡色。 沁色,让高古玉变得千姿百态,赋予了古玉新的生命,让历史变得更神秘也更清晰。 古玉收藏与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方面,人们用它来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人们早已将之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玉器的行情更是一直在涨,古玉尤甚!京城资深古玉鉴藏家杜平先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08年末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洗牌和裂变,但同时在危机中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和转变。 2009年,中国艺术市场极有可能否极泰来,艺术品投资作为房地产、股票之后的第三大热门产业,那些高古玉大藏家和高古玉投资者们,在金融风暴中静看庭前花开花落,在安逸喜悦的收获着远比股市和楼市更为稳定丰厚的投资回报。 如今喜欢玉器收藏,尤其是古玉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古玉的行情逐年看涨,经济投资回报价值正在体现,因此进入这一收藏领域的人也在不断增多,对于普通玉器收藏爱好者,资深藏家王灵生认为,古玉收藏是一件怡情养性的事情,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器物的升值不是唯一目的,玩玉的乐趣在于研究、欣赏、弘扬、传承,在于感受研究器物背后的深刻文化内涵的过程。 而古玉收藏需要丰富的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的人文底蕴,并且需要具备眼力、财力、精力和机缘。 玉凭其所特有的美丽光泽和温润内质,成为一种超自然物品,被赋予人文之美。 民间藏玉热潮风起自古以来,玉器便是一个高层次的文化象征,所玩之人亦是阳春白雪,民间藏玉的风潮逐渐在近些年来再次风靡起来。 据记者所了解玩玉器从翡翠到和田玉,甚至高古玉。 大有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所描述,古代京城所玩玉的情景,居则以玉为消遣之品,行则以玉为富厚之征,朋友相见必以所得之玉相夸示,集会谈话必话玉。 据敬唐国际刘老师介绍,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史前时代至汉代,其特点是玉器使用的制度化,纹饰充满神秘色彩以及造型上远离世俗;第二阶段从隋唐至明清,玉器风格逐渐摆脱了神秘感向世俗发展,反映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为此,上海敬唐国际刘先生建议,收藏、投资玉器前,要做好以下准备,一方面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同时还要与信誉度高的经纪人或公司合作;另一方面,应当有值得信赖权威的专家,给予建议与参考。 最高玩家玩高古玉敬唐国际刘老师告诉记者,金字塔最上面一层就是高古玉市场(指汉代或汉以前的玉器)。 因高古玉数量极为少,体积小,质料粗,而且带有深浅不一的沁色,鉴定不易。 然而,高古玉没有固定的价格,差异很大,但升值空间无可限量。 敬唐国际刘老师表示,这主要是因为高古玉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是最丰富的。 中国玉文化八千年,其中高古玉的历史占了六千年,始终与中华文明的发展相伴,其文化含量是不言而喻的。 他建议,从收藏角度来看,高古玉是最值得收藏的。 在当今市场仿古玉盛行的情况下,收藏高古玉定要有常年不懈努力的学习和鉴赏的经验,切不可一蹴而就。 刘老师坦言,只有多年的经验积累,才能在高古玉鉴定上达到独立收藏的水平。 如何鉴识高古玉价值?据敬唐国际刘老师介绍,首先,高古玉要具备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性的条件,这个条件决定了其价格的高低。 往往那些在历史进程中具有影响力的玉器,以及具有鲜明时代的玉器,其收藏价值和市场价格较高。 其次,要获得社会的认知性。 价格昂贵的玉器,必须具有广泛的社会认知性。 社会的认知性主要是指器物的传承有序,越是传承有序的玉器,越有市场,价格也就越高。 这一点在玉器的拍卖会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而那些没有社会认知性的玉器,无论收藏者个人如何喜欢,充其量只是个人爱好,社会无法评估其价格,其价格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再者,要有艺术的独特性。 玉器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会产生具有鲜明时代艺术特色的作品。 而越是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器物,价格就越高。 同时,存世量的多少是决定一件玉器价格的重要因素,存世量越少,价格越高,反之亦然。 尽管有些玉器非常具有艺术特点,玉材也非常好,但如果其存世量较大,也会导致其升值较慢。 藏玉如金字塔构成敬唐国际刘老师还表示,现在玉器收藏市场犹如一个金字塔般分三层。 最底一层是现代玉市场,收藏者众,玉器流通量也很大,成交额占整个玉器市场的三分之二,构成了预期收藏市场的基础。 敬唐国际刘老师说,现代玉收藏的好处是,一方面,现代玉作品便于佩戴或陈设,雕刻题材图案大众化,易于理解鉴赏;其次,现代玉的价格相对透明,欺诈行为少;此外,由于现代玉不是古玉,所以在鉴定方面,相对风险较小,同时,因为现代玉收藏群体大,买卖交易机会也会随之增加许多。 晚期玉玩家也不少敬唐国际刘老师透露,金字塔中间一层是明清玉市场(也称晚期玉),收藏的人不在少数。 由于明清时期距离现代较近,玉器多不入土而在市面上流行,因此玉器的存世量也很大,是众多玉器拍卖会的主力。 据他分析,由于明清玉器的造型和图案与现代玉相近,多为吉祥题材,还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所以,在鉴定方面,相对容易一些,风险不大。 然而,若要收藏的话,敬唐国际刘老师表示,明清玉器分为宫廷作和民间作两类,目前市场价值较高的是宫廷玉器,往往雕工、用料精致、并带有年款,数量很少,升值空间很大。 而民间制作的玉器非常多,多为晚清、民国时期产品,雕工、用料大多粗率,升值空间不高。 古老师还提醒收藏者,目前市场有一种流行的趋势,即只要是雕工、用料不错,又是传统题材的玉器就当清中期玉器来看待,这是需要纠正的。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为沈佺期所作对边塞诗影响很大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祖籍吴兴。 唐代诗人。 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 擢进士第。 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 坐交张易之,流驩州。 稍迁台州录事参军。 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 开元初卒。 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带来沈佺期的《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一起来看看吧!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赏析】这首七律,是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 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 ”此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 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 此诗对后来唐代律诗,尤其是边塞诗影响很大,历来评价甚高。 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卢家少妇,名莫愁,梁武帝萧衍诗中的人物,后来用作少妇的代称。 郁金是一种香料,和泥涂壁能使室内芳香;玳瑁是一种海龟,龟甲极美观,可作装饰品。 开头两句以重彩浓笔夸张地描绘女主人公闺房之美:四壁以郁金香和泥涂饰,顶梁也用玳瑁壳装点起来,无比芬芳,无比华丽。 连海燕也飞到梁上来安栖了。 “双栖”两字,暗用比兴。 看到梁上海燕那相依相偎的柔情密意,这位“莫愁”女也许有所感触吧。 此时,又听到窗外西风吹落叶的声音和频频传来的捣衣的砧杵之声。 秋深了,天凉了,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有征夫游子在外的人家,就更要格外加紧了。 这进一步勾起少妇心中之愁。 “寒砧催木叶”,造句十分奇警。 分明是萧萧落叶催人捣衣而砧声不止,诗人却故意主宾倒置,以渲染砧声所引起的心理反响。 事实上,正是寒砧声落叶声汇集起来在催动着闺中少妇的相思,促使她更觉内心的空虚寂寞,更觉不见所思的愁苦。 夫婿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年,她的苦苦相忆,也已整整十年了。 颈联出句的“白狼河北”正应上联的辽阳。 主人公想:十年了,夫婿音讯断绝,他现在处境怎样?命运是吉是凶?几时才能归来?还有无归来之日?一切一切,都在茫茫未卜之中,叫人连怀念都没有一个准着落。 因此,这位长安城南的思妇,在这秋夜空闺之中,心境就不单是孤独、寂寥,也不只是思念、盼望,而且在担心,在忧虑,在惴惴不安,愈思愈愁,愈想愈怕,以至于不敢想象了。 上联的“忆”字,在这里有了更深一层的表现。 寒砧声声,秋叶萧萧,叫卢家少妇无法入眠。 更有那一轮恼人的明月,竟也来凑趣,透过窗纱把流黄帏帐照得明晃晃的炫人眼目,给人愁上添愁。 前六句是诗人充满同情的描述,到这结尾两句则转为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 诗句构思新巧,比之前人写望月怀远的意境大大开拓一步,从而增强了抒情色彩。 这首诗,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 “海燕双栖玳瑁梁”烘托“卢家少妇郁金堂”的孤独寂寞,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尾联“含愁独不见”的情语借助“明月照流黄”的景物渲染,便显得余韵无穷。 论手法,则有反面的映照,有正面的衬托,多方面多角度地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 诗虽取材于闺阁生活,语言也未脱尽齐梁以来的浮艳习气,却显得境界广远,气势飞动,读起来给人一种“顺流直下”之感。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9773.html
推进逾20年!三元里旧改 又动起来了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