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大量孩子沉迷 部分小学已明令禁止

“什么是现在最流行的玩具?”近日,记者在北京多所小学附近随机询问十余个孩子,得到的答案惊人地一致:集卡、抽卡、玩卡牌。

小马宝莉、奥特曼、蛋仔派对、叶罗丽…… 看起来只要几分钱一张的卡牌正席卷低龄儿童。小学生为何痴迷抽集卡牌? 记者调查发现,是商家制造出的层层套路,一步步引孩子沉迷。

现象:文具店里都是买卡牌的学生

6月28日下午4点30分,东城区幸福大街一家晨光文具店内,前来买卡牌的小学生络绎不绝。文具店入口处和收银台附近的核心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铝箔包装袋卡牌,如小马宝莉、哆啦A梦、叶罗丽、奥特曼等,多达近60种。

东城区一文具店内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卡牌

“买小马宝莉!来两包2代趣影,1包辉月。”在培新小学上三年级的优优熟练地向店主报出想要的卡牌,结账后迫不及待地当场撕开。小马宝莉是当下最火的卡牌之一,趣影、辉月指的是卡牌的种类。

“竟然一张好卡都没有!”撕开后,优优迅速查看卡片右上角的英文等级小标,发现没有自己想要的标志,当场就把3包、16张卡牌扔掉。 “不是好卡,就叫废卡,光这学期我扔掉的废卡就有四五百张吧,但这不算啥,我就是简单玩玩,比我厉害的同学多多了。”

在设计上,小马宝莉卡有着严格的等级,从最普通的到最稀有的,多达15级。按优优和其他孩子的说法,只有烫金边卡、超级稀有纪念卡等6个等级的卡能称为好卡。

在朝阳区西大望路合生汇3层的卡游门店,专业的小玩家更多。工作日下午3点,不到100平方米的门店内逗留了20多个孩子,其中小马宝莉卡牌货架前人气最高。记者观察了10分钟,围观及购买这一卡牌的孩子多达32个。“这里的卡牌都是整盒卖的,一盒最少10包起售。”店员表示,购买的孩子以四五年级的居多,偶尔也能见到初中生。

记者注意到,店内,有的孩子随身携带着专门的卡册、卡套、卡包和卡砖,和其他小朋友商量着换卡;有的孩子一口气买下了3整盒、共90包卡牌,买好后就席地而坐,一包包拆开;还有的孩子不时和店内负责兜售回收二手卡牌的“黄牛”了解某一卡牌的实时行情,盘算着手里的卡牌价值几何。

卡牌风,也吹到了百荣商城,在商城2期的玩具批发市场,记者看到, 多家玩具店将核心批发货品都换成了卡牌。 “现在学校周边的文具店、便利店都指着这种卡片‘招人’,摆在门口就有孩子进来。”一名批发商对记者说,部分款式的小马宝莉卡牌甚至断货,“最近想进货最快得等4天左右。”

沉迷:省下早饭钱只为“端盒”

小小卡牌对孩子的吸引力有多大?走访中,有家长哭笑不得地向记者表示,不止一次发现孩子用卡牌作为“报酬”让同学帮写作业,“一张小马宝莉卡,能换3道数学应用大题”。还有家长表示,孩子曾回家哭诉,不给钱买卡牌,放学后就没法和同学一起玩。

更让家长想不到的是, 看着毫不起眼的卡牌,价格均不菲。以小马宝莉卡牌为例,趣影、彩虹、辉月等各个种类均按包售卖,每包价格从2元至50元不等。整盒购买卡牌则花费更多,价格在60元至180元不等,用孩子们的行话,这叫“端盒”。

“一个月下来,姐妹俩光是买小马宝莉卡,就花了1400多元。”宋先生向记者表示,一到周末,女儿就会拉着他前往附近的中福百货买卡牌,碰到节庆或者生日还会要求“端盒”,“姐姐这边抓一把2元一包的,妹妹那边抓一把5元一包的,一结账就是一两百元。”

市民孙女士也说,上五年级的儿子偷偷省下大人给的早点钱,为的就是攒钱买奥特曼卡,家里已经攒了一桌子。“以为只是不值钱的小玩意儿,一查什么超宇宙奥特英雄黄金版,一盒就要300元,太贵了。”

还有孩子偷钱去买卡。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因为买小马宝莉卡上瘾,平时零花钱又严格被限制,竟然选择从奶奶那里偷钱买卡。“在文具店里买了一堆卡牌,跟店员说部分卡牌刷儿童手表付钱,部分卡牌用现金付钱,被我撞个正着!”该家长又气又急地说。

调查:商家不断推新 黄牛煽风点火

小小的卡牌究竟有何“魔力”,让孩子如此着迷? 记者发现,这些卡牌经过精心设计,商家不但引入了盲盒机制,刺激孩子的好奇心,还不停鼓吹炒作收藏和变现价值。

无论是小马宝莉、奥特曼,还是蛋仔派对、叶罗丽,目前市面上售卖的所有卡牌,基本是一张张被随机打包装入卡包中,孩子们在购买时,并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卡,再想从中抽出更高等级的好卡,难度更大。

记者随机购买了6包小马宝莉的卡包,共获得30张卡牌,却没有抽到一张孩子口中的好卡。 “好卡很难抽的,哪怕买下一整盒辉月卡牌,有108张,也会‘空盒’,1张好卡也抽不到。”在卡游合生汇店里,看着记者一无所获,有孩子主动上前安慰道,并表示, 为了抽到好卡,同学们不惜一箱子一箱子地买卡。

“小马宝莉”卡牌

好不容易凑齐了某一系列的卡牌,商家又会推出新的卡牌系列,多家文具店的显眼位置,均贴有当季最流行的卡牌海报及稀有卡展示。一个10岁男孩就说,男孩们流行的超宇宙奥特英雄卡牌,目前就有23个版本,其中经典版更新到了第三十九套,豪华版更新到了第三十六套, “集不完,根本集不完!”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炒热卡牌市场,不少“黄牛”向孩子鼓吹某些稀有卡牌的收藏和现金价值。“这张‘柔柔碧琪’卖的话得650元,这张‘紫悦公主’最少500元。”在卡游合生汇店里,记者就看到一名“黄牛”捧着多套小马宝莉的卡册,向孩子报出稀有卡片的市场行情。柔柔碧琪、紫悦公主,都是孩子中流行的小马宝莉形象。

按照“黄牛”的说法,四五百元买来的稀有卡牌,拿到市面上一转手,能轻松炒到两三千元一张。然而, 有不少砸重金抽到稀有卡牌的孩子却告诉记者,等想要卖卡变现时,却发现根本卖不出去。

“买卡吗?小马宝莉超稀有卡白菜价30元就卖,网上要两三百呢!”在卡游门店走访时,记者就碰到四名前来卖卡的小学生,她们表示,被黄牛拒绝现金收卡,只能在门店碰运气。

同样,29日上午,记者在东城区青年湖公园门口也看到两名兜售奥特曼稀有卡的小男孩,“线上只有报价,根本卖不出去!” 一名小男孩说,自己在公园门口坐了两个小时,带来了近一百张卡片,却一张也没卖出去。

文具店内供整盒出售“小马宝莉”的卡牌在货架上排得满满当当

危害:没有标注概率涉嫌“隐形赌博”

2023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不但要求对盲盒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对盲盒销售对象的年龄也作出严格限制,要求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

卡牌外包装上,也的确写有“适用年龄8岁以上”的提示,但实际销售中,即使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也能轻松购买。 卡包对稀有卡片出现概率的标注也并未用简单直观的分数或者百分数来表示,而用“单包类型+生产配比”形式,并将多种等级的稀有卡混在一起标注。

比如,在某卡包上,就写着:单包类型有两类,生产配比分别为16:30和14:30,即30包中,有16包为第一类,14包为第二类。其中,第二类里可能含有1张孩子口中的好卡。但由于出现概率是基于全部生产数量制定的,而非这30包数量,换句话说,一次性买30包,也不一定必然有14包为第二类。

可做对比的是,正规盲盒会直接标注:常规款概率是1:12,隐藏款概率是1:144。

家长更担心的是,长期沉迷卡牌,会让孩子形成赌博心理。

“这卡牌太害人!不但浪费父母的血汗钱,更关键的是激发孩子的赌性,想尽办法用钱去赌一个概率极小的卡牌。”海淀区的孙女士告诉记者,自从儿子迷上了买卡牌后,每天关注各种公众号,不但研究各种卡游情报、抽卡攻略, 还要求她专门给买了个能精确称出克重的电子秤,带到商场用于卡包称重,相信重量大于15克或轻于13克,就能提高抽奖率。

“如今这卡牌,简直就是小学生的彩票,还能讲出博彩经。”家长陈先生担心,玩卡牌的多是6岁到12岁的孩子,一旦陷入赌博思维的惯性里,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对孩子的价值观造成很坏影响,“我们家现在就跟‘戒赌’一样,普通说教根本管不住。”

记者注意到,不少小学已经关注到孩子热衷抽集卡牌的问题,并开始进行规范和引导。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目前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海淀区民族小学、东城区板厂小学等学校,已禁止孩子携带卡牌进入校园。

据BRTV北京新闻


开学了,孩子的手机要不要收回?

要收回。 报告显示:中国父母跟孩子的交流频率最低,交流的首要话题是学习,他们听孩子倾诉烦恼的时间最少,近半数中国父母有一边玩手机,一边跟孩子讲话的情形。 57.5%中国中小学生曾在上网查资料的时候被父母误解为玩游戏。

孩子沉迷手机的现象,在农村地区似乎更为突出。

一些防沉迷措施在农村地区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多数年轻父母在外打工,很难监督子女合理的玩游戏;学生用爷爷奶奶的身份信息注册游戏账号易如反掌。

从学校教育来讲,多数中小学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并出台了很多严厉措施,甚至还通过切断学校内的充电接口以制止,但是仍然无法阻止学生玩游戏的热情。

教师即便发现了学生沉迷于游戏的事实,除了暂时没收手机、苦口婆心地说教之外,很难采取其他有效的管理措施。

最新研究:手机电脑≠有害的屏幕时间。 2019年,由牛津大学研究人员主导的一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的新研究,追踪了数十万人,结果发现,屏幕时间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程度只有0.4%,远远低于戴眼镜和睡眠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Andrew Przybylski说,“研究结果表明,电子产品本身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最微不足道。 ”为什么会有很多数据表明,经常接触电子产品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身心不健康的症状?这是因为,与其说是过度使用电脑手机导致了青少年的负面情绪,不如说是容易有负面情绪的青少年选择了手机。 就像有抑郁气质的青少年,更愿意选择手机,而不是选择社交。 大多数人对电子产品的偏见:手机电脑=有害的屏幕时间,其实是一个因果关系不成立的公式。

这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毕竟,这个研究可能会让一部分家长长舒一口气。

美国“常识媒体”把青少年玩手机的行为分成了四大类:

被动消费:看电视、阅读、听音乐

互动消费:玩游戏、浏览网页

沟通:视频聊天和社交媒介

内容创作:用电子设备进行音乐或艺术创作

其中的多数行为都是有益的。 比如青少年在社群媒体上的自我表达、与人互动、探索有兴趣的事物……这些本身对青少年的生活是有正面影响的,这些益处也已经被哈佛教育研究所的韦恩斯坦研究确认了。

真正要避免的,是微博这类一刷就停不下来、但其实什么都没学到的快餐信息软件。 这些软件传递的负面能量,不仅会影响三观尚未成熟、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对自制力不强的成年人,也有着惊人影响。

关于手机上瘾,有很多的研究显示,来自家庭、朋友社会支持较少的人成瘾行为明显。 当个人无法在生活中得到足够的人际支持与安慰,就可能借助手机扩大自己的社会支持来源。 在手机依赖的背后,可能隐含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抱怨孩子沉迷手机的家长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可能也整日关注着手机的屏幕,孩子可能是在模仿父母的行为,也可能是在手机当中寻找现实中得不到的快乐与关注。

手机的存在是有利有弊的,能在孩子面前做到不玩手机的家长是极少数,更多的是希望家长可以在孩子向你发出“我想你陪我玩”,“我在跟你说话”的信号时,果断放下手中的手机,认真投入地陪伴孩子,认真倾听他们说的话。

有时,孩子并不是真的沉迷于电子产品,而是除了屏幕之外“无事可做”。

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①社交型依赖。

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②游戏型依赖。

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③娱乐型依赖。

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3关于使用手机的几个建议

比尔·盖茨曾经严格禁止他的孩子在14岁前使用智能手机,认为过度完善的功能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分心。 乔布斯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提到,他不禁止孩子使用手机,但不允许在卧室使用电子产品,而且16岁以后才可以使用手机的上网功能。

之前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关键不是决定几岁给青少年手机,而是教会孩子,如何防止无意义的沉迷。

“你必须先让孩子知道使用手机的责任,和对于使用规范有共识,然后才来思考要不要给手机。 若是从没有做到这样的沟通,建议你最好再等一年。 ”

这是美国中小学生网路安全组织执行长凯勒佛(Kerry Gallagher)的看法,同时他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对父母们提了一些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跟孩子一起讨论使用手机的游戏规则。

厘清自己的价值观,和孩子沟通取得共识。

和孩子一起订下使用规则,学习为自己负责。

找有意义的事情填满孩子的时间,让他不至于因为无聊转向手机的世界。

关心孩子的媒体社交状态,但不要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手机。

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时刻做低头族。

下面这几条建议,家长不妨试试看哦。

1.在家里设置“手机专区”

很多父母自己也是手机重度使用者。 如果自己频繁用手机,再去教育孩子不玩手机就难有效了。 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互相监督使用手机情况。 孩子放学或者父母下班后,统一把手机放在一个地方。 真的必须要使用手机的话,需要向对方提出申请。

2.父母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对于成人来说,手机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和生活联系工具。 但是还是建议父母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 比如可以乘孩子睡觉或者写作业时,发完所有该发的短信和邮件。 在陪孩子出去玩或者家庭晚饭时间,最好把手机收起来,没有一个孩子喜欢父母在陪自己的时候经常被手机打扰。

3.不要把手机作为哄孩子或者奖赏孩子的工具

手机被一些家长喻为“哄娃神器”,手机里一部动画片就可以让孩子安静很久。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岁以下的孩子不应该有任何屏幕时间,包括电视、影片,以及玩电脑游戏;而两至四岁的孩子每天最多一小时,愈少愈好。

4.帮孩子选择接触的内容

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对于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们来说,家长更应该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

以动画片为例,其实,真不是什么动画片,都适合孩子看的,比如前段时间被媒体报道的暴力白雪公主视频,只看封面图,以为是白雪公主的故事,其实点进去,都是血腥暴力的场面,被称为最恶毒的儿童影像。

所以,家长需要对孩子接受的信息做一些筛选。

5. 多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父母只要有时间,就要多带孩子出去玩,一定要走出。 参加户外活动。 逛公园、跑步、跳绳、打篮球……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是让他的精力得到充分释放。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只是智能屏幕制约了孩子本有的活泼和玩耍。 电子产品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是暂时而非持久的,更不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 当孩子在真实世界里得到了快乐,哪有心思会沉迷电子电子产品呢?

6. 睡前1小时不接触电子设备

每天晚上睡前使用手机会干扰睡眠质量。 睡前使用手机会抑制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深层睡眠的时间。

事实上,深层睡眠对人体具有修复性,有助于“清洁大脑空间”,巩固学习成果。 睡前1小时不再碰手机,看看书,更快安然入睡。

宝宝沉迷“电子毒品”,睡不好觉!

宝宝的世界,屏幕的诱惑与睡眠的挑战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我们的小宝贝们是否也陷入了“电子毒品”的迷人陷阱——触摸屏设备?那些手机、平板电脑,仿佛有着无法抗拒的魔力,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然而,这看似无害的沉迷背后,却隐藏着对宝宝睡眠的重大影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一项最新的研究揭示,孩子每天在触摸屏设备上花费的时间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研究人员发现,对于6个月至3岁的孩子,每增加一小时的触屏设备使用时间,他们的睡眠时长平均会减少约16分钟。 这不仅可能影响他们的睡眠总量,而且可能打乱睡眠深度的平衡。

尽管研究并未直接指出是过度使用触屏导致睡眠减少,还是睡眠不足引起健康问题,但不容忽视的是,过量的屏幕时间无疑对宝宝的睡眠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正在快速发育的大脑和睡眠模式同步的幼年阶段来说,优质的睡眠至关重要。

早期的研究已揭示,电视和电子游戏与儿童睡眠质量的下降有关,如今的触摸屏设备更是这一现象的延伸。 家长们关注的焦点,是如何量化和理解这些新科技对孩子睡眠的影响。

研究对象715名婴儿和幼儿的父母报告了孩子的睡眠习惯,以及他们在触屏设备上的使用时间。 令人担忧的是,超过75%的幼儿每天都接触这些设备,而在两岁或三岁的孩子中,这一比例高达92%,平均每日使用时间达到了惊人的25分钟。

虽然屏幕时间的增加与睡眠时间减少相关,但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并未显著提高。 然而,减少屏幕时间对于确保孩子们获得高质量的睡眠是至关重要的。 专家们的建议已经明确:美国儿科学会建议2岁以下儿童每天触屏时间不超过1小时,2-5岁不超过2小时;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不超过1小时。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远离屏幕的诱惑,恢复健康的睡眠呢?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限制自己的触屏时间,成为孩子的榜样。 在卧室里禁止放置触屏设备,设定明确的使用时间限制,并提供丰富的非屏幕活动,如户外游戏、阅读和手工制作。 沟通是关键,与孩子讨论使用屏幕的后果,鼓励他们参与有益身心的户外运动。

当孩子对触屏设备产生过度依赖时,寻求专业帮助是明智的选择。 记住,减少屏幕时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家长的引导和陪伴是引导孩子健康度过这个阶段的关键。

总的来说,儿童的睡眠质量、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都与屏幕使用时间息息相关。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无屏幕干扰的夜晚,让他们在甜美的梦乡中茁壮成长。

兴智教育:学会4个“窍门”,预防孩子沉迷手机

兴智家庭教育后台收到了很多关于孩子暑假玩手机/电脑/游戏的留言,因为孩子暑假在家,增加了大量空余时间,但很多来兴智教育学习的父母采取措施无非是:硬碰硬。 孩子倔,我比他更倔,直接把手机从孩子手里夺过来,如果发现孩子还敢偷偷玩,就直接用打骂的方式应对;或是任由孩子玩,当父母实在是经受不住孩子的“磨人”,心里嘴里一边担心,但又无可奈何。 看下来,其实第一种父母表面上是占上风,赢了孩子夺走手机,但实际上付出了很多: 首先你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属于不健康的状态了,从你开始夺走手机时,孩子对你没有丝毫信任,把你看作是仇人对待;其次,父母收走手机,孩子就不会再去玩了吗?结果往往相反,当你从孩子手里收走手机,他的体验没有得到满足,只会让他寻求别的方法玩手机,比如去网吧、去同学家玩游戏,越是好奇,越想探索。 到后面只要你没盯着孩子,他就会找机会玩,防不胜防。 最后,当你越是禁止,他越是想尝试,会演变成欺骗行为,他可能玩了,但撒谎说没玩。 看到这么多不好的影响,有的父母或许会尝试第二种方法:放任孩子去玩,面对孩子哭闹,只能答应。 但时间一长,只会让孩子养成“我哭闹撒娇,就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习惯,这也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但话又说回来,孩子对手机好奇,喜欢玩游戏有错吗?事情没有明确对与错,只不过看你怎么想、怎么看,所以我们也不能断然否定手机/电脑/游戏是不好的。 那如果既想和孩子好好相处又希望他少玩手机,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做好约定,不轻易惩罚孩子。 建议父母和孩子制定条约,因为利用好规矩比你直接骂孩子更强。 约定可包括如下:A.每天玩多长时间手机?如果超过怎么处理?(最长不能超过2小时)B.在哪些场合不能玩手机?(饭桌、房间),父母可以和孩子协商沟通这些约定,要明确孩子愿意接受这些规定以及会承担没做到的后果,同意这几点,其实约定就可以达成。 2.丰富孩子的暑期生活。 我们很建议来兴智教育学习的父母利用暑假假期带孩子多去感受和体验一些东西,地点不限,不局限于说一定要带孩子出去旅游,就哪怕你和孩子待在家也可以。 但重要的是父母要让孩子多尝试多体验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这件事情不是要你做的多么好,而是要感受这背后的一切,就拿做家务来说,孩子体验一天后,他可能会感受到你的辛苦不易。 3.以身作则,证明给孩子看。 要求和约定的全部基础在于以身作则,你要做不到放下手机,那其实很难说服孩子少玩手机。 建议父母把玩手机追剧的时间错开来,不要“你玩手机,孩子在写作业”,无论你是陪孩子玩还是做什么,可以把手机提前设置静音,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证你陪伴孩子时,你是一心一意的。 4.坚定执行暑期目标。 最后一点父母要坚定做到,如果你希望和孩子相处顺利,同时希望孩子这个暑假过得有意义,不只是沉迷手机,不管如何,父母要坚定暑假期间的督促和支持。 要让孩子看到你的决心,也要让孩子看到你的爱,不是一味制止,兴智家庭教育建议父母要多听取孩子的意见,不要把约定变成命令和要求。 作为家庭教育领域的专业品牌,兴智教育有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专业的课程,以及帮助很多家庭的成功经验,未来也将继续在家庭教育领域深耕。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41419.html
那肯定是阴谋! 每日一笑 闺蜜说 你带我去吃自助餐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