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十号 乌克兰F

随着西方援助乌克兰的F-16战斗机交付时间临近,俄军对乌克兰后方机场的空袭变得异常猛烈和频繁。俄军此举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利用F-16战斗机对后勤保障设施要求高的弱点,摧毁它运作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后,就算乌克兰获得这些F-16,也无法起飞迎战。

那么乌克兰怎么办呢?

美国《纽约时报》7月28日称,乌克兰迫切希望在今年夏天开始部署西方援助的第一批F-16战斗机,以对抗俄罗斯在空中的主导地位。但俄罗斯近来加强了对乌克兰中部和西部空军基地的轰炸,意图破坏这些战斗机需要的基础设施。

尽管乌克兰方面对于将F-16部署到哪处基地高度保密,但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7月初以来,俄军动用无人机和弹道导弹对乌克兰后方多处空军基地发动大规模空袭,包括乌克兰中部的米尔霍罗德、西部的旧康斯坦丁诺夫和第聂伯罗地区的多尔金采沃空军基地等地。俄军宣称在空袭中摧毁了多架乌克兰战斗机,而军事分析人士表示,俄军更可能的意图是将目标对准跑道和储存设施等空军基地的基础设施。

一名西方国防工业消息人士告诉法新社,旧康斯坦丁诺夫空军基地是部署F-16的理想选择,这里配备了苏联时代的部分地下掩体,能更好地应对俄军打击。

俄罗斯卫星网28日援引俄罗斯退役陆军上校、军事分析师维克托·利托夫金的话称,想要部署F-16战斗机,需要拥有足够长跑道的机场,以及配套的机场指挥塔、雷达站和用于生产高压空气和净化航空煤油的小型工厂。此外,这些基地还应拥有机库或仓库来储存弹药、空对空导弹和空对地导弹,以及混凝土机库,以确保战斗机在地面上遭遇敌人袭击时不会被摧毁。他表示,旧康斯坦丁诺夫空军基地拥有所有这些基础设施。他解释说,俄军不断袭击旧康斯坦丁诺夫以及其他乌克兰空军基地,意味着莫斯科高层清楚乌克兰部署F-16战斗机的意图,并密切关注这些机场的动态。利托夫金表示,空袭的主要目标是摧毁相关设施,为此俄军很可能使用威力强大的“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对乌克兰军用机场造成最大破坏。

《纽约时报》提到,为了对付这些乌克兰后方机场,俄军还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战术。通常是一架俄军无人机毫无预警地出现在乌克兰空军基地上空,在将目标数据传回俄罗斯后方指挥中心几分钟后,一系列弹道导弹袭击了乌军基地。报道称,此前俄罗斯一直在乌克兰上空部署无人侦察机,但飞行范围有限,俄罗斯主要依靠间谍卫星来监视乌克兰的空军基地。对于可以灵活部署的战斗机而言,俄军侦察卫星无法实时提供这些基地的最新动态。但如今俄军无人机的战术出现改变。乌克兰空军发言人尤里·伊格纳特表示,俄罗斯正在改进侦察无人机的作战模式,“这样我们就不能用电子战实施干扰。”同时俄军还对远程无人侦察机进行了预编程,使其能深入乌克兰而不会发出明显的电子信号,使其更难被发现。

对于俄军靠空袭破坏空军基地的意图,乌克兰方面展开了“猫鼠游戏”。《纽约时报》称,乌军采用了古老的欺骗战术,以迷惑俄军侦察部队。伊格纳特表示,乌克兰空军有效地采取了欺骗战术,比如用同比例的模型飞机作为诱饵,为尽可能地产生逼真的伪装效果,还需要不定期地移动它们,以保护乌克兰空军现有的战斗机和即将到来的F-16战斗机。他说:“多亏了这些模型,敌人已经损失了数十甚至数百枚导弹。”同时乌克兰空军还使用20世纪70年代的老式雅克-52教练机来四处猎杀俄罗斯无人机。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军事专家贾斯汀·布朗克表示,到目前为止,乌克兰空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分散行动”来确保其战机不会被摧毁。他解释说,通过将战斗机在基地内部或各个基地之间不定期移动,可以让俄军空袭难以找到目标,“如果俄罗斯真的发动空袭,可能只会撞到一块空的柏油路或草地”。但如果乌克兰要确保F-16战斗机能够起飞应战,这种情况可能必须改变。因为F-16战斗机对于机场配套设施的要求较高,例如需要完全平整的跑道,并清除附近的小石头和其他碎片,才能避免它们被吸入发动机的风险。

但布朗克承认,乌克兰任何改善现有基地基础设施的尝试都将被俄罗斯的侦察力量察觉,并引来后续的打击行动。

乌克兰提出了另一种更危险的应对方法。俄罗斯卫星网透露,消息人士称,为应对俄军对乌克兰空军基地的打击,乌军将在波兰等第三国部署F-16,寄希望于俄罗斯因担心与北约发生公开冲突而不会轰炸那里,而乌克兰的空军基地则用于为战斗机加油和补充弹药。《纽约时报》也提到,乌克兰将把部分F-16存放在乌克兰境外的“安全空军基地”,避免它们成为俄军瞄准的目标。但报道承认,俄总统普京此前已经警告说,在乌克兰境外储存战斗机或其他乌克兰军事资产可能“构成北约进一步卷入冲突的严重危险”。


世界历史传奇女性

圣女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被称为「奥尔良的少女」,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的圣女。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时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贡献。 最终被俘,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 伊莎贝拉一世今天大多数人们只知道伊莎贝拉一世是资助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女皇,实际上她是个精力充沛、才干非凡的君主。 她做出过一套完整的关键性决策,这些决策在好几个世纪中都对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有着深刻的影响,至今对更多的人仍有着间接的影响。 她的丈夫是亚拉冈的裴迪南,他机智敏锐,才干与她不相上下。 她的大多数决策都是通过与他商议后才做出的,而且是通过与他的密切合作才得到贯彻执行。 因此在本书中把他们俩编入同一篇章似乎不无道理。 但是本章的标题是伊莎贝拉的名字而不是两者的名字,因为他们的大多数重要决策通常是根据她的建议而做出的。 伊莎贝拉于1451年出生于卡斯提尔王国(现在是西班牙的一部分)的牧歌镇。 她小时候受过严格的宗教训练,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天主教教徒。 她的同父异母长兄亨利四世从1454年到1474年死去时一直就任卡斯提尔国王。 那时候还没有西班牙王国,而西班牙现在的领土主要分为几个王国:卡斯提尔、亚拉冈、莱昂、格拉那达、那瓦尔等。 卡斯提尔的面积最大,亚拉同位于今日西班牙东北部,格拉那达位于南部,那瓦尔在北方。 十五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伊莎贝拉是继承卡斯提尔王位的候选人,又是欧洲最富有的女子,因此许多王子都向她求爱。 她的同父异母兄长亨利四世希望她嫁给葡萄牙国王。 但是1469年年满十八岁的伊莎贝拉逃出家门,不顾亨利国王的反对,与亚拉冈王位的继承人裴迪南结了婚。 伊莎贝拉这一违命举动激怒了亨利,他于是便指定他的女儿胡安娜为他的继承人。 但是1474年当亨利死去时,伊莎贝拉宣布登坐卡斯提尔王位,这遭到胡安娜支持者的反对,于是爆发了一场内战。 1479年2月,伊莎贝拉的武装力量取得了胜利。 同年亚拉冈国王约翰二世死去,裴迪南成为亚拉冈国王称斐迪南二世。 从此裴迪南和伊莎贝拉共同统治卡斯提利亚和阿拉贡的大片江山。 从表面上来看,亚拉冈和卡斯提尔两个王国仍是各自独立,两国的大多行政机构也仍然各自保持独立。 但是实际上裴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所有的决策都是俩人共同制定的,夫妻俩皆尽全力,默契配合,共当(西班牙)君主。 在他俩共同统治的二十五年中,其基本政策是要创建一个统一的西班牙王国,这个王国由一个强大的君主政体统治。 他俩的首要目标之一是征服格拉那达——伊伯利亚半岛上仍受伊斯兰教统治的唯一地区。 征服战于1481年开始,到1492年2月结束,裴迪南和伊莎贝拉取得了彻底胜利。 征服了格拉那达等国,西班牙占据的领土就几乎和它今日的领土一样多。 纳瓦尔小王国在伊莎贝拉死后,于1521年被裴迪南吞并。 裴迪南和伊莎贝拉在其统治初期创建了西班牙宗教法庭。 该法庭融法官、陪审团、起诉律师和警方调查人的权力为一体,以其刑罚手段凶暴残忍和审理程序粗糙不平而臭名远扬。 嫌疑犯很少有机会或者根本没有机会反驳对自己的控告。 他们无法知道控告自己的全部证据,甚至连原告人的名字也无法知道。 嫌疑犯若否认对自己的指控常常要遭到酷刑拷打,直到承认为止。 根据一项保守的估计,至少有两千人被烧死在火柱刑上,受到刑罚比这轻的人数要比这个数目多许多倍。 西班牙宗教法庭的头目是一个极端狂热的僧侣托马斯·汤戈马达,他是伊莎贝拉的私人仟悔神父。 宗教法庭虽然得到了教皇的认可,但是实际上是在西班牙国王的控制之下,宗教法庭一是用来建立宗教统一,二是用来镇压国王的政敌。 在英国,封建领主总是保持足够的势力以限制国王的权力。 西班牙的封建主也曾经有权有势;但是西班牙国王现在可以利用宗教法庭为武器来镇压公然反抗的封建主,由此来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国,也可以利用它来进一步控制西班牙牧师。 但是宗教法庭的主要对象是在宗教上有离经叛道行径的嫌疑分子,特别是一些犹太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他们名义上已经改信天主教,但在暗地里却在继续奉行自己先前的宗教。 起初宗教法庭并没有把矛头指向那些把自己的信仰公开出来的犹太教徒,但是1492年在狂热的汤戈马达的极力主张下,裴迪南和伊莎贝拉签署了一项布告,命令所有西班牙的犹太教徒如果不改信基督教,就在四个月内离开西班牙,并且不允许携带财产出境。 这道驱逐令对大约二十万犹太教徒是一个大灾难,许多人未来得及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难之所便横遭杀身之祸。 西班牙国中很大一部分最勤劳、最精明的商人和手艺人流离失所,因此西班牙在经济上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打击。 当拉格纳达投降时,双方签订的和平协议规定居住在西班牙的伊斯兰教徒可以继续奉行自己的宗教。 但是在事实上,西班牙政府不久便践踏了这项协议。 因此摩尔人奋起反抗,但却遭致失败。 1502年所有住在西班牙的伊斯兰教徒都被迫做出选择,不是改信基督教就是流亡国外,同样的选择在十年前就摆在了犹太教徒面前。 伊莎贝拉虽然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但是却从来不允许让她的正统观念干扰她的西班牙民族主义。 为了确保西班牙天主教在西班牙君主制而不是教皇的控制之下,她和裴迪南努力斗争,取得了成功。 这就是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在西班牙未取得任何进展的理由之一。 当然,在伊莎贝拉统治期间最著名的事件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这个事件也发生在极不平凡的1492年。 哥伦布探险是由卡斯提尔王国资助的,但是有关伊莎贝拉不得不典当她的珠宝来资助这次探险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伊莎贝拉于1504年去世。 她一生有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儿子胡安于1479年早夭。 她的四个女儿中最著名的是胡安娜(疯女胡安娜)。 裴迪南和伊莎贝拉把胡安娜许配给菲利普一世(美男子),他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帝之子,也是勃艮地王国的王位继承人。 这两位不寻常的王朝联姻,使得伊莎贝拉的外孙查尔斯五世皇帝继承了欧洲历史上最大帝国之一的帝位,他还被当选为神圣罗马皇帝,是当时财富最多、势力最大的欧洲帝王。 他在名义上或实际上统治过的领土包括现今的(西班牙、德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瑞士、大部分意大利、部分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和南斯拉夫),此外还有西半球的一个很大地区。 查尔斯五世和菲利普二世都是狂热的天主教徒,他们在长年的统治期间,靠掠夺大陆的财富来资助反对北欧新教国家的战争。 因此由裴迪南和伊莎贝拉一年安排的王朝联姻几乎在她俩死后一百年当中都对欧洲的历史产生着影响。 现在我们来概括一下裴迪南和伊莎贝拉的成就和影响。 他俩经过共同努力,成功地创建了一个统一的西班牙王国,其当时的边界和西班牙在过去五个世纪中所保持的边界基本上相同;他们在西班牙创建了一个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驱逐摩尔人和犹太人对被驱逐者及西班牙本身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俩持有的宗教偏见和创立的宗教法庭对西班牙整个未来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上述最后一点应该加以讨论。 人们可能会十分简单地认为宗教法庭给西班牙穿上了一件文化紧身夹克。 在1492年以后的几个世纪里,大多数西欧国家出现了文化和科学技术高度繁荣昌盛的局面,但是西班牙却并非如此。 在一发表离经叛道思想就会遭到宗教法庭逮捕之险的社会里,缺乏开拓和创造精神是不足为奇的;在其它欧洲国家中允许发表某些不同的言论。 在西班牙,宗教只允许一种完全正统的天主教存在。 1700年和西欧其它国家相比,西班牙在思想文化方面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 虽然自从裴迪南和伊莎贝拉初建西班牙宗教法庭至今几乎已有五个世纪了,虽然自从它被彻底消灭之日起至今也已有一百四十多年了,但是西班牙还没有从它的影响下真正恢复过来。 进而言之,伊莎贝拉资助哥伦布探险,又使南美和中美大部分地区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这意味着在西半球的一个广大地区建立起来了西班牙的文化及其机构——包括宗教法庭。 因此,如同西班牙在思想文化方面和多数西欧国家相比是落后的一样,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在思想文化方面也比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落后,这不足为奇。 给伊莎贝拉在本册中排名次,要考虑一个因素,那就是假如没有她是否也会大体上出现同样的事件。 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从伊斯兰教徒手中收复伊伯利亚半岛的长达七百年的斗争,西班牙已经有了很强的十字军精神。 但是当这场斗争在1492年胜利结束时,西班牙要朝着哪个方面发展有了一个选择的机会。 是裴迪南和伊莎贝拉——特别是伊莎贝拉——把西班牙引向了毫无妥协的宗教正统的方向。 没有她的影响,西班牙象是完全有可能一直都是一个通常有多宗教信仰的社会。 也许人们自然会把伊莎贝拉一世和更著名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相比较。 至少伊丽莎白的才干可以和伊莎贝拉相媲美;而且由于她的政策比较有仁爱和宽容精神,她似乎是一个更加令人羡慕的君主。 但是她比伊莎贝拉缺乏开拓精神,她的事迹中没有哪一个的影响有伊莎贝拉创建宗教法庭那样深刻。 虽然伊莎贝拉有些政策令人深恶痛绝,但是历史上没有几个帝王的影响能象她那样深远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即今日伦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王国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 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 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 富有的国家之一。 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 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 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叶卡捷琳娜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1684年—1727年,1725年—1727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女皇,立陶宛农民塞缪尔·斯卡乌龙斯基之女。 叶卡捷琳娜一世皈依东正教前的名字是玛尔塔。 北方战争中,在马里恩波尔附近成为俄军的俘虏,不久为彼得一世所宠。 丈夫死后,得到近卫军的支持,于1725年加冕成为俄罗斯帝国女皇。 但是不太参与国政,实权被缅希科夫掌握。 按彼得大帝遗嘱建立俄罗斯科学院(1726年),创立最高枢密院。 临死前数日,在传位给彼得二世的遗诏上签名。 Екатерина II 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俄国女皇(1762—1796年在位)叶卡捷琳娜原名索非亚,出身于一个德国小公爵家庭,自小曾随其母游历过欧洲许多城市,并到过不少德国诸侯的宫廷,但她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744年,这一年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为她的继承人彼得(即后来的彼得三世)挑选妻子,叶卡捷琳娜作为候选人被邀请到俄国宫廷之中。 当叶卡捷琳娜与其母的马车奔驰在东欧平原的驿道上时,可能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当从小熟悉宫廷倾轧的她,对未来将要面对的复杂的宫廷生活显然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到莫斯科之后,叶卡捷琳娜很快就被定为皇储的配偶,但接下来的18年对她来说并不轻松。 叶丽萨维塔女皇对她时冷时热,使她更加痛苦的是她的丈夫彼得是个身体羸弱,意志薄弱而又怪戾的人,宠爱自己的情妇,经常羞辱叶卡捷琳娜。 在这期间,叶卡捷琳娜自称“无时没有书本,无时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在书本中积累知识,同时偷偷组织了一个小团体,以她的情夫格里哥利??奥尔洛夫五兄弟为首的近卫军青年军官,成为支持她的铁腕力量。 1762年,女皇叶丽萨维塔去世,正在怀孕的叶卡捷琳娜不敢轻举妄动,眼睁睁地看着她的丈夫兼死敌彼得登上了皇位,成为沙皇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上台之后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行动,终于将自己逼上了绝路。 他下令在“七年战争”中形势大好,胜利在望的俄罗斯军队停止战斗,退出所占的普鲁士土地,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签订和约,只因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崇拜者,还准备“亲自率领一部分军队,听从腓特烈二世的指挥”。 在国内,他要俄罗斯人改信路德教,宣布信东正教的人为异教徒,没收东正教会的财产。 结果,自然是人心思变。 在奥尔洛夫兄弟和哥萨克首领拉祖莫夫斯基的帮助下,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成功夺取皇位,囚禁了彼得三世,几天后,彼得三世神秘死亡。 经过18年的忍辱负重,叶卡捷琳娜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大帝国的主人。 相传彼得三世死在叶卡捷琳娜宠臣阿列克赛·奥尔洛夫的手上,彼得三世死的当晚,他神色慌张,头发凌乱,衣服也被撕破了,也许是他亲手处置了彼得三世。 话说回来,其实叶卡捷琳娜完全可以将杀死彼得的凶手绳之以法,从而洗刷掉自己的嫌疑,还能留下一个好名声,但是,她没有这样做,没有为了自己的名声而将为她夺取帝位立下汗马功劳的阿列克赛·奥尔洛夫等人牺牲在政治舞台上。 这似乎也体现了叶卡捷琳娜性格的另一面,那就是拥有男人般的胸襟和豪情,她根本不屑这种行为。 既然这些人为她卖命,她就有义务去保护他们、提拔他们,和他们同享胜利的果实。 也许这就是一介异乡女子能登上沙皇宝座的原因吧!叶卡捷琳娜二世最大的成就在俄国的对外侵略扩张上,这也是她对历史的主要影响。 包括三次瓜分波兰,两次对土耳其的战争和一次对瑞典的战争。 在波兰问题上,叶卡捷琳娜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首先在1763年操纵波兰选王会议,将她的情夫波尼亚托夫斯基扶上波兰王位。 1772年,俄国与普鲁士、奥地利第一次瓜分波兰,得到了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一部分。 波兰爱国人士进行了灭亡前的反抗,1791年,爱国党通过了《五三宪法》,宣布废除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结果遭到俄普两国的联合打压。 叶卡捷琳娜的军队攻占华沙,宣布《五三宪法》无效,并与普鲁士一起签订了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议,得到西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一部分。 在叶卡捷琳娜军队的刺刀下,1793年波兰的最后一次议会以“沉默表示同意”的形式通过了这个被宰割的协约。 叶卡捷琳娜本来可能想为她的情夫保留一个傀儡王国,但1794年波兰救亡起义风起云涌,在联合普奥两国镇压了波兰起义后,为免夜长梦多,决定第三次瓜分波兰,使这个国家彻底从地图上消失。 三次瓜分波兰,贪婪的北极熊共分得4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彼得大帝在位时期没能完成打通黑海出海口的愿望,土耳其始终是沙俄的头号死对头。 但叶卡捷琳娜时代对土耳其的战争进行得出人意料的顺利。 1768年,在俄国挑逗下,土耳其对俄宣战,本来被认为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却呈现出俄国一边倒的优势,在多瑙河、克里木、高加索和爱琴海四条战线大获全胜,在1774年的和约中,土耳其除了割地赔款之外,还承认克里木汗国独立,并承认俄商船可以自由出入黑海的出海口。 土俄都在备战。 1787年两国战争再次爆发。 这一次,俄在苏沃洛夫率领,伊兹梅尔一战中歼敌2万多。 土耳其再次签约,割让南布格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土地,克里木地区被迫割让给沙俄。 曾经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沦为任人宰割的西亚病夫的过程中,叶卡捷琳娜是最大的催化剂。 在第二次俄土战争中还有个小插曲,瑞典“演员国王”古斯塔夫想乘机偷袭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结果大败而归。 瑞典、波兰和土耳其一直是俄国在欧洲扩张的三个主要对象,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取得全胜。 望着大大扩张了的俄国版图,叶卡捷琳娜豪情万丈地说:“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叶卡捷琳娜早年曾读过许多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在流行“开明专制”的时代,她也使自己成为这一时髦的追逐者,即位之后与伏尔泰有过密切的书信联系,还曾资助过“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狄德罗。 她兴办各类学校,提倡文学创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采取鼓励的政策,取消对贸易的限制等,但在沙皇这个专制主义宝座上坐热之后,她的思想逐渐改变了。 1773年由假扮沙皇彼得三世的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持续了一年多就被镇压了下去,而且未占领过战略意义重要的大城市,但还是使她感受到巨大威胁。 她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如改“省,州,县”三级制为“省,县”二级制,并给予贵族更多更大的权力,1787年颁布的《俄国贵族、自由和特权诏书》是集中体现,她也因此被称为“贵族女皇”。 对此,虽然短期内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从长期来看加剧了贵族农奴主和农奴两个阶级的矛盾对立,农奴所受的剥削和压迫进一步加深。 农奴制一直是俄国社会的一大痼疾,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剧了它并将这个棘手的难题推给她的后代去解决。 另一方面,由于给予了贵族更多的自由,使其中的先进分子能够充分接触西欧的自由主义思想,为俄国的现代化打开了一道门缝。 俄国推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第一声呐喊就是从进步贵族中发出的。 叶卡捷琳娜据说很风流,她的情夫之中著名的有格里哥利??奥尔洛夫、波将金、波尼亚托夫斯基,不过她自己不承认自己荒淫无耻。 总而言之,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历史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使版图的变化。 她使波兰灭亡和土耳其迅速衰落的同时,使俄国强大,统治力量进一步逼近欧洲心脏地带。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 中国正统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继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 史称“武周”,705年退位。 武氏真名称“曌”,起于她称帝前夕。 是她的堂外甥,凤阁侍郎宗秦客所献的12个新字中的第一个字。 这个新造的“曌”字,尽管意思与“照”字相同,但结构特殊,能使人联想到日月当空,光芒万丈这一磅礴景象,这也可能是武则天独钟情于它,并选做自己名字的主要原因。 则天二字是后世对她的称谓。 即因武则天当年是在则天门上宣布改唐为周的,更因“则天”二字有“效法于天帝法则”的含义。 到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在编撰《则天实录》一书时,特用“则天”二字,来称呼这位既是皇后,又当过皇帝的非凡女性。 这是武则天这个特殊名字最早的出现。 而武则天这一名称,则是在近代对她的评价逐渐升高以后才随之流行的。 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武则天这位祖籍山西文水,生于四川利州(今广元市)。 本名不详,14岁入后宫为才人(正五品),唐太宗赐名媚,人称“武媚娘”。 高宗时上尊号为“天后”。 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 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改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等。 后世通常称武氏为“武则天”或“武后”。 海伦·凯勒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特斯开母比亚。 她在19个月的时候被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 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她的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努力下,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海伦认为视力和听力丧失的悲剧往往发生在那些因贫困而无法给予孩子及时治疗的家庭。 为了消除社会不平等引发的罪恶现象,海伦加入了美国国家社会党(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和国际产业工人协会IWW(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成为一名激进的社会主义者。 曾著有《我是怎样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1]和《我为什么要加入 IWW》[2]两篇文章解释自己的行为动机。 但西方历史教科书往往褒扬海伦·凯勒早年与疾病抗争的故事,而其成年后作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事实被故意忽略了。 在《老师告诉我的那些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犯下的错误》[3]一书中曾提到这一点。 海伦·凯勒的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4]、《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海伦·凯勒一生一共写了14部著作。 《我的生活》是她的处女作。 作品一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百余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书由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编译而成,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许多文字还是第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课,也是试用本六年级下册第九课。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 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半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 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 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本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1968年,海伦89岁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 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 莎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希望。 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难读完大学。 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 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文:Mabya Sklodowska)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1.7—1934.7.4),出生于波兰,是法国波兰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 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 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 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 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 于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次女艾利,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

枢密院十号:俄军动用了一种“神秘武器”

乌克兰空军罕见承认“我们没有武器拦截俄罗斯导弹”。 根据乌克兰的说法,俄空天军14日当天出动了5架图-22M3远程轰炸机向乌克兰发射了5枚老式的Kh-22反舰导弹。 其中一枚导弹击中了第聂伯罗市的公寓楼。 乌克兰武装部队空军司令米科拉·奥列什丘克表示,“乌军没有能够击落这种导弹的武器”。 据称,Kh-22导弹原本为反舰任务而设计,弹头的重量约为950公斤,最大射程可达600公里。 但在远距离使用时,与目标的偏差可能达数百米。 按照他的说法,俄乌冲突以来,俄军已经发射了210多枚此类导弹,“没有一枚被乌军防空系统击落”,因此“只有西方提供的先进防空系统,例如美国的爱国者-3和法国的SAMP-T才能有效应付”。 这种说法明显与乌军之前宣称“击落大部分俄军导弹”相矛盾。 从技术上看,要拦截这种目标明显的老式反舰导弹,难度不算太大,但乌军的S-300等远程防空导弹和配套雷达可能已经损耗殆尽。 更大的问题是,当前美国和法国承诺提供的这两种先进导弹均只有一套,它们能防护的范围非常有限。 非常合理的猜测是,奥列什丘克这番表态是在催促西方加紧提供更多、更先进的防空系统,以减轻乌军承受的空袭压力。 俄罗斯方面则表示,14日的空袭是利用“神秘武器”打了北约和乌军一个措手不及。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15日称,乌克兰空军发言人尤里·伊格纳特称,由于缺乏雷达情报和其他消息来源,此次导弹来袭危险通知来得太晚。 这是近几个月来美国首次没有及时向乌方通报俄军发动空袭的情况。 此前北约的侦察卫星、“全球鹰”战略无人机和预警机一直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黑海上空盘旋,探测俄罗斯战机从机场起飞及导弹发射情报,并及时向乌防空指挥所通报,以便乌军防空部队做好拦截准备。 14日,俄军出动了规模空前的17架战略轰炸机,原本不可能避过美国的侦察系统,但北约的探测系统被俄军非常准确和巧妙地“蒙蔽了双眼”。 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俄军“摩尔曼斯克-BN”电子战系统。 据称,不久前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担任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后,得以方便地跨军种和不同军区调动部队,从其他地区增派这种特殊的电子战系统。 据介绍,“摩尔曼斯克-BN”电子战系统的干扰半径约为5000公里,这意味着受其影响的范围不仅覆盖整个西欧,而且覆盖大西洋的很大部分。 它可以自行收集、处理和分类短波辐射源数据,同时确定其类型和所需干扰功率,以破坏北约的飞机、军舰和地面部队的通信。 从去年12月起,黑海地区的GPS信号就受到严重干扰。 今年1月4日以来,罗马尼亚西部的北约军用机场发生了严重的无线电电子压制现象。 这可能表明俄军实施了强大的电子干扰。 西方消息人士透露,北约侦察机的机组人员已感受到“摩尔曼斯克-BN”超远程电子战系统的干扰。 “从14日的空袭行动来看,它非常有效。 ”延伸阅读:俄给雇佣军瓦格纳部署最好武器让西方人士感到惊讶一个名叫“瓦格纳”的私人军事集团正在俄乌冲突前线名声大噪,本周,他们最先宣布了俄方“解放”盐矿城镇索列达尔的消息。 13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公告,承认控制索列达尔的过程由“俄军多支部队”和“‘瓦格纳’集团的战士”共同完成。 这是俄乌冲突以来,俄官方罕见地公开承认和肯定“瓦格纳”集团的存在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 “瓦格纳”开始在塞尔维亚征兵了。 上图为英国《卫报》近日的一篇报道:俄罗斯“瓦格纳”集团为争夺索列达尔控制权进行“激烈而血腥的战斗”在西方媒体笔下,“瓦格纳”集团早已成为普京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前线突击队”,是俄罗斯在乌东战场的“先锋”。 关于“瓦格纳”集团的战斗力,15日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的乌克兰驻巴赫穆特部队副营长克里琴科这样描述:“当我们一次性打死他们10名士兵中的5名时,他们会在几个小时内迅速重新补充到10名士兵虽然他们是小团体突击,但人员源源不断地补充,这就为他们创造了经常突击阵地的机会,有时一天要突击五次、六次甚至七次。 ”自5月以来,“瓦格纳”集团的雇佣军一直在重要前线——乌克兰巴赫穆特的郊区作战,俄搜漏姿国防部13日称,在索列达尔战役中,“瓦格纳”集团的战士完成对乌军的进攻,控制索列达尔令俄军能够向附近的巴赫穆特推进,并切断乌军的补给线。 英国《卫报》的记者报道说,“瓦格纳”现在经常被俄方用作“正面攻击阵地的突击部队”,而最近动员起来的俄罗斯新兵“则大多被部署在防御位置上”。 俄罗斯记者西蒙诺夫近日在他的Telegram账户上发布了几张图片,显示部署在巴赫穆特的“瓦格纳”集团部队已经用上了俄罗斯最新、最强的一代主战坦克:T-90M。 “瓦格纳”集团部队俄罗斯为乌克兰境内的非正规军队部署最好的装备,这些画面让西方人士感到惊讶,《福布斯》记者阿克斯最近在一篇探讨“瓦格纳”与俄罗斯军事装备关系的文章中称:“T-90非常珍贵,并不容易买到。 克里姆林宫为什么要把这些坦克送给或出售给‘瓦格纳’?”而这或许构成了乌克兰官员正在急切等待美国、法国和德国承诺的新坦克和装甲车的原因。 英国首相苏纳克1月14日宣布,该国将向乌克兰派遣“挑战者2”主战坦克,英国或将成为首个向乌援助西式主战坦克的欧洲国家,据报这批援助的主战坦克数量为14辆。 种种迹象显示,“瓦格纳”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的角色分量正在上升,那么,这个私人军事集团到底有怎样的背景呢?据维基百科网站介绍,“瓦格纳”集团的资助者和实际所有者是俄罗斯商人普里戈津,他也被称为“普京的厨师”,因为他的餐饮企业经常负责为普京总统及外国政要举办晚宴。 但直到去年9月,普里戈津才公开承认他是“瓦格纳”的创始人,他随后发表的声明将“瓦格纳”称作一个“爱国者集团”:“我清洗了旧武器,整理了防弹背心,并找到了可以帮助我的专家。 从那一刻起,2014年5月1日,一群爱国者诞生了,这群人后来被称为瓦格纳集团。 ”“普京的厨师”普里戈津而“瓦格纳”集团的军事首领乌特金是参加过第一次和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老兵。 乌特金曾长期供职于俄罗斯联邦秘密情报机构格勒乌的特种部队。 退役后,他于2013年加入了由俄罗斯退伍军人创立的私营公司“莫兰安保”集团,主要从事在世界各地打击海盗的工作。 在“莫兰安保”供职期间,乌特金还曾参与在叙利亚“保护油田和管道”的任务。 据美联社报道,普里戈津拥有的“瓦格纳”集团近年来活跃在数十个国家,与各国政府合作进行亲俄宣传和其他军事和政治项目。 “瓦格纳”集团于2014年首次出现在乌克兰,并参与了俄罗斯“回收”克里米亚的操作。 同年,该组织在乌克兰卢甘斯克地区支持亲俄武装,与乌克兰政府军作战。 2022年12月,五角大楼发言人柯比声称,“瓦格纳”集团在乌克兰有“5万名战士”,其中包括“4万名囚犯”。 普里戈津和他的“瓦格纳”集团多年来遭到美国的制裁,美国最近采取了额外措施,试图控制“瓦格纳”获得武器的渠道。 “今日俄罗斯”最近在塞尔维亚开设了塞尔维亚语在线新闻网站,并发布了“瓦格纳”赴乌克兰作战的招聘广告,该组织在广告中声称,将提供“极具吸引力”的激励征兵措施。 此举立即遭到美方的抗议,据美联社报道,周四,美国国务院顾问查利特在访问贝尔格莱德时,对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表示,对“瓦格纳”集团的活动及其试图在塞尔维亚和世界其他地方招募士兵的行为表示强烈关注。 “我们看到瓦格纳集团正寻求从塞尔维亚和其他地方招募士兵,我们认为这是不能容忍的,”他在会后告诉记者。

枢密院十号:又有三国合造第六代战机!为什么是英意日?

英意日第六代战斗机的模拟图。 模拟图英意日三国在9日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中说,这项合作旨在为把英国主导的未来作战空中系统项目与日本的F-X项目结合起来,打造一个新的第六代战机项目,他们把它命名为“全球作战空中计划”。 英国此前计划开发的“暴风雨”战机模型英国白厅9日发布的消息稿称,这款战机的研发预计于2024年开始,“将在2035年飞上天空”,它将展示三个合作伙伴各自的技术,其雄心是成为一款拥有无人驾驶、先进传感器、尖端武器和创新数据系统等一系列增强版能力的下一代喷气式战机。 ——2035年,好熟悉的年份,上周五美国推出B-21的时候,也说是争取2035年服役。 日本共同社称,日本计划在2035年部署100架上述新型战机,以接替计划于同年开始退役的老化的F-2战机。 而对于英国和意大利来说,这款新型战机将取代两国总计240架欧洲战斗机。 英国皇家空军说,GCAP计划的新型作战飞机预计将取代未来将面临退役的“台风”战机。 这款战机过去20年来一直是英国空中巡逻的核心。 “台风”战机那么,这三个国家决定合造这架第六代战机,是出于什么目的呢?英意日9日发表的联合声明称,造这架战机是为了“维护基于规则、自由和开放的国际秩序”,而这一计划是“以我们的盟友和伙伴为核心的”,未来将加强与美国、北约以及他们在欧洲、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和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的“互操作性”。 他们的想法还有,希望这款飞机成为“更广泛的空中作战系统的核心”。 说白了,这三个国家造这架战机,是要跟北约和美国的军事防御和作战计划相配合,对付没有点名的被认为在欧洲或印太地区对他们形成“威胁”的国家。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三国的第六代战机计划,意味着美国军工生产线的延长。 CNN介绍说,目前,这三个国家都是美国第五代隐形战机F-35项目的一部分,三国使用的F-35战机的版本都是在意大利和日本组装的。 而在与日本防卫省的联合声明中,五角大楼支持这款新战机的发展。 那么,为什么是这三个国家?其实,在英意日之前,已经有另一个“六代机三国小组”——法国、德国和西班牙,他们准备打造的三位一体未来空中作战系统中的核心战机,叫FCAS。 2019年,在巴黎航展上,FCAS全尺寸喷气式战斗机模型揭幕曾引发轰动。 战机然而今年传出的消息是,由于参与这个项目的两家承包商,空中客车公司和达索航空未能达成关键的行业协议,FCAS战机项目已经陷入停滞。 原来准备2040年服役的法德西第六代战机,现在初步推迟到2050年。 这个背景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英国、意大利、日本,这三个在地理位置上并不相邻的国家,决定合作研制第六代战机的动力:一个是拥有日不落帝国辉煌历史,现在,“如愿以偿地”摆脱了欧盟的束缚后,正在尝试树立自己在国际上的新人设;一个是同样曾经拥有罗马帝国无限荣光,如今在欧盟国家中却很难找到火车头和发动机感觉的老牌西方工业国;还有一个是在二战后被严格限制了军力发展,但其国内至今顽固保留着军国主义强大余孽的国家,就在这个月,他们的政府刚刚把明年的军费预算提高到接近俄罗斯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日本自二战以来首次与美国之外的国家开展重大防务合作。 在计划参与英意日共同开发下一代战机项目的承包商里,从二战时就被我们熟知的三菱重工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延伸阅读:中俄美,有关战略轰炸机新动向近日,中俄美三国战略轰炸机都有新动向。 尽管看上去美军即将拥有新一代大型隐形轰炸机,而中俄目前都没有拿出类似的产品,但这并不表明在战略轰炸机领域,中俄没有文章可做。 对于中国来说,确实,我们也期待自己真正的战略隐身轰炸机之面世,并成系列。 01先看美军之新一代战略隐形轰炸机——B-21。 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三十多年来第一次有新型大型轰炸机问世。 上一次,还得上溯到1988年B-2“幽灵”之问世。 “B-21”战略轰炸机亮相当地时间12月2日,美国空军首次公开展示B-21“突袭者”隐身大型轰炸机。 揭幕仪式在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姆代尔的工厂举行。 从B-21“突袭者”之名,即能看出,这款飞机的主要作战方式还是以突破对手防空体系后进行精确轰炸为主,用于攻击时间敏感性目标。 换言之,执行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任务。 此前拍摄并于发布会后公布的B-21出厂照笑饮要说,对于美国来说,从上世纪中叶开发出B-52,到此后诸如80年代开发出B-2等,不仅使得其大型轰炸机领域有了多种机型、成了系列,更使得自身作战手段更多。 而如今B-21之问世,据称美军采购数量将超过100架,来替代B-1B和B-2轰炸机。 但笑饮要说,美军对于诸如B-1这样的老机型,也没有完全放弃。 2021年6月,即有媒体报道称,美军一架“守望者”号B-1B轰炸机从俄亥俄州廷克空军基地陆路运输到威奇托州立大学国家航空研究所,在那里其被拆解成单独的零件,清洁后的每个零件被3D扫描和逆向工程技术创建高质量的CAD模型。 这是要干吗?难道不是为了保留B-1B的制造能力,甚至提升B-1B的制造能力?B-1B轰炸机有评论认为,高超音速武器的发展,拓宽了未来轰炸机发展的方向,而这一点正是B-21难以兼顾的方向。 能否适应这一趋势,是决定新型战略轰炸机强弱的关键。 那么,美军是否会发展新一代无人高超音速飞机呢?相信这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02就在美军发布B-21轰炸机面世消息之前,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轰炸航空兵和俄罗斯空天军远程航空兵部队,实施了本年度第二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任务。 中俄联合巡航画面图:央视军事报道截屏这次巡航最大的亮点在于——中俄两军大型轰炸机互相降落在对方机场。 譬如俄军的图-95MS降落到浙江某机场;而中国人民解放军轰-6K降落到俄远东地区机场。 在笑饮看来,这表明了中俄两军目前的战略互信进一步提高。 同时,两国空军在日本海、东海、西太平洋海域的联合巡航,怎么说呢?尽管中俄相关部门都说,这是“不针对第三国”,可另一方面看,这样的联合巡航怎么看怎么带劲儿呀!周边当然有反应。 譬如韩国方面声称,在中俄联合巡航期间,韩国空军出动多架F-15K战机。 日本不仅派出了自卫队飞机“迎接”中俄轰炸机,其防卫省统合幕僚长山崎幸二还在记者会上扬言,要通过外交渠道表达日本的担忧。 图-95MS降落哎,怎么说呢?不做亏心事,怎么可能担忧?韩国方面担忧什么?其实其主要担忧的是俄罗斯。 在俄乌冲突之下,韩国突然成了世界军火贸易大国,各种炮弹加速生产并出口美方。 看上去韩国没有在乌克兰问题上特别支持乌克兰,可其生产的炮弹被美军订购后转送到乌克兰战场者,不在少数。 韩国还向波兰等国出口坦克等,以替换波兰的老旧苏制坦克。 而那些苏制坦克则尽数送到乌克兰前线。 俄罗斯对韩国能不恼怒吗?不管俄罗斯是否恼怒,韩国方面且心虚起来!日本方面的担忧,更剧烈,或者说其更惧怕。 原因还不是两点——其一,在历史上,日本犯下过滔天罪行,但没有被彻底清算;其二,在当下,日本跟着美国对中俄等国进行所谓遏制,还准备购买相当数量的长程巡航导弹。 这时候,对中俄的联合巡航,其自然忌惮。 其实,日本方面真正该担心的是他们自己。 如果秉持和平宪法,自然是不作不会死。 这一点,日本最好拎拎清!03比起美国的B-21来,似乎中俄大型轰炸机都显得老旧。 且不论俄罗斯方面的战略轰炸机,单以中国来说,轰-6K脱胎于苏联时期的图-16轰炸机。 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轰-6K准备降落到俄机场时,网上来了段子——“俄空天军182团的指挥官看到中国空军的轰炸机落地,第一反应估计是对着无线电大骂:‘我叫你们欢迎来自友邦的同志,没让你们从博物馆里把飞机开出来!’”不过,笑饮要说,段子只是段子。 图-16什么状态,这是俄罗斯自己的事情。 对于中国来说,轰-6K早已经脱胎换骨。 从图-16到轰-6,再到轰-6K,当然是一脉相承的机型,但如今来看,除了外形略微相似之外,轰-6K的作战能力,特别是电子战能力等,与图-16或者其仿制品轰-6,早不可同日而语。 轰-6K相信以中国今日之军事工业,未来,更好更先进更大型的轰炸机将会面世,补齐战略轰炸机的短板。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轰炸机设置,也能一如美俄那般,有多种机型可选用。 并且,中国制造的轰炸机一定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维护世界和平!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5027.html
看荆楚粮油玩出新花样 楚菜大师上场 豆皮能拉丝
你都知道吗 这些可千万不能忽视! 猫咪打疫苗前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