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的电视剧似乎都流行在剧播前就开始宣传,甚至不少电视剧刚刚备案就已经引发不小的关注了。
路透照片、宣传视频,总是在剧还未成形时就频繁登上热搜。
现在看电视剧,都流行“从零开始追起”?
从“胚胎”开始追剧,
粉丝争当“接生粉”?
你给电视剧“接生”过吗?
没错,就是“接生”,虽然看上去有点荒谬,但我们或多或少其实都有当过电视剧的“接生婆”。
在热搜上见过各种电视剧拍摄现场的“路透图”,或者关心过某一部小说被买下版权要拍剧,你就已经加入“接生”大军了。
最近这段时间,网友们都在热议小说《樱桃琥珀》被买下来版权准备翻拍,各路粉丝都在期待这个剧并且为自己的偶像“撕饼”。
每当有传闻说一个IP或者某个导演即将要开展什么影视项目,粉丝们就会将这个看似“八字没有一撇”的项目视作一个“大饼”。
如果班底优秀,这张“大饼”就会被粉丝们盯上,想要通过宣传的热度,分给自家偶像一块。
近几年的电视剧,似乎都是在刚刚准备拍摄的期间就已经冲上热搜了。
比如前段时间同样撕得相当火热的《难哄》,也是从备案消息传出来后就一直有各大媒体营销号在跟进。
粉丝们也愿意看自家、自己的cp去演这样的大热IP,所以整个备案选角过程几乎可以说是在观众眼皮子底下进行,如今的拍摄、杀青也是备受关注。
选角期间“撕饼”,拍摄期间就放出各种路透图、明星上班图来维持这个热度,这几乎已经成为当代电视剧的“标准动作”。
追剧之“追”似乎不再是追着等更新看剧,而是一路“追踪”一部剧的“成长过程”,从“受精卵”一路尾随至大结局,参与感直接拉满。
观众们似乎也乐得关注这些看似“幕后”的消息,十分愿意从“胚胎”开始关注一部剧,争当“接生粉”。
这种“胚胎追剧”的新型追剧法,到底为何会流行起来呢?
为何“胚胎追剧”愈发成为常态?
“从零开始”的“胚胎追剧”模式,为何会被发扬光大,甚至成为如今最常见的普遍现象呢?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当然来自剧集的原著小说的自带关注度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内娱编剧们似乎已经很难凭一己之力生产出爆款剧王,改编小说几乎成了编剧们的首选。
而这些被翻拍的小说,本身当然就自带粉丝和关注度(这正是它们能够被翻拍的原因),所以一部大热小说要被改编成剧,从选角到服化道,理所应当会引发大片小说原著粉们的无限关注。
其次,观众们热衷于追踪一部剧的拍摄始末,也是源于演员明星们粉丝群体的力量。
在这样一个演员“流量化”的时代,剧方选角时都得掂量掂量演员的粉丝数量如何, 因为这决定了这部剧能获得多少“不用努力也可以拥有的收视率”。
说白了就是,现在的一部分电视剧们,受众越来越偏向于演员们的粉丝群体,而非范围更大的观众集体。
所以,在粉丝群体的带领下,一部剧到底找谁来演、哪天开拍之类的电视剧“胚胎期”信息也就难逃观众的目光了。
况且对于剧方来说,一部剧的“胚胎期”也是可以为这部剧提前“吸粉”的。
在选角未定前把所有适龄男女明星都喊一遍,好让他们的粉丝都看过来。
这种做法也被粉丝们骂为“遛粉”蹭热度,指把粉们吸引过来以后,又笑嘻嘻地告诉他们“你被骗了”。
这样遛粉丝玩的做法,让粉丝们愤怒,但是单就吸引关注度来说,确实有效。
而在剧开拍以后,各种路透也是让整部剧稳住关注度和话题度的“利器”。
路透原本指的是非官方渠道爆出的新时讯,比如演员们在剧组拍戏时的片场照片等,这些讯息本是少而精贵的“小道消息”,如今却成了每一部剧的“标配”。
即使还在拍摄期间,就有很多剧的路透照片可以时常占据热搜,一会哪个明星新剧造型曝光,一会哪个明星上班饭拍“杀疯了”,说路透占领了电视剧宣传,丝毫不为过。
一些剧方也在此基础上利用路透,直接以官方的形式在剧播之前就放出片花,向观众直接交代自己的拍摄进度等等,以此来作为一种提前营销提前吸粉的形式。
郭敬明的新剧《大梦归离》就可谓把这一套“路透式”提前宣传玩得“炉火纯青”。
不仅现场照片和“原始帧”“满天飞”,还把主题歌搞成了唱跳形式到处“打歌”。
观众锐评“实在没有想到这样一部大力宣传了半年的剧,到现在才刚拍完”;
嗯……甭管是夸是骂,这种利用“胚胎期”宣传的方式,确实怎么不算一种有效的营销呢~
此外,在一部剧制作初期就大肆宣传,其实是可以给剧方带来更多投资的。
制作初期,甚至是刚刚备案的时期,剧还未定型,便一切皆有可能。
这时期的宣传热度可以有效地转化为这部剧“有前景”“很值得”的证明,成为剧播后收视率的背书,这对于投资方来说无疑是代表了“投这部,稳赚”。
所以,“胚胎期”的剧宣,也就愈发变得必不可少了。
胚胎万众期待,
就能获得好结果吗?
前面说了那么多“胚胎追剧”的模式给剧集带来的好处,那么这种模式就一定万能吗?
换句话说,在万众期待下被大家“接生”出的胚胎,就一定能尽如人意吗?
其实,“胚胎时期”的关注度是取决于原著和制作班底。
说到底,观众们并不傻,当然是因为大家有足够的依据来认为这是一张“好饼”。
比如之前提到的《樱桃琥珀》,就因为是制作出《伪装者》《琅琊榜》等诸多爆款好剧的正午阳光公司买下的版权,这才激起了大家的关注。
本就人气爆棚的原著小说,或者质量经得起考验的制作班底,的确这些能入“接生粉”们眼的“胚胎”们的确有足够的实力,可以让这部剧最终成功的概率更高。
再加上这批胚胎追剧的“接生粉”因为前期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度,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也会成为这部剧播出后的原始粉丝群体。
这样一来,这部剧可以说是自带流量诞生,且不说质量如何,在热度上,被“接生”的成品,一定不会输。
但是也有不少一张大饼烙得稀烂的情况。
之前被全网大骂的《如懿传》,在制作时就是一张被观众们奉为“必爆”的“惊天好饼”。
《如懿传》有着优良班底、高人气的原著IP、金玉在前的嫡亲姐妹《甄嬛传》,更有影后女主坐镇。 网友们更是极其看好它,就等着它播出后与《甄嬛传》掰一掰手腕了。
可是这样一个万众期待的“优良胚胎”,依然被横空杀出的《延禧攻略》打得稀烂,几年过去,还成了全网批判的众矢之的。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原因。
粉丝们的期待也容易让一部剧的缺点更容易暴露,如此“血统优良的胚胎”,长得“七扭八歪”,这恐怕换谁都难以接受。
所以胚胎追剧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的。
不少剧集前期并没有做这样的预先宣传,但是播出后却能达到横空出世的效果,口碑极佳。
总的来说,“胚胎追剧”固然是个不错的宣传方式,但是质量才是一部剧维持长久热度的王道。
作者:若林
责编:律也人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社群
请扫码加小印 回复【入群】
- 欢迎关注印客美学视频号 -
电视剧《黑天鹅湖》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全片正是以夫妻二人去看女儿的毕业表演拉开了序幕。 只是女儿所扮演的不是让人疼爱的女主白天鹅,而是作为“恶魔女儿”的反派黑天鹅。 这一隐喻,很快也在财前一家的现实中,得到了应验。
原来彰太目前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18年前的一起事件。 当时还在侦探事务所工作的他,接待了一位愤怒的委托人。 对方声称自己的女儿被媒体热炒的“黑暗中的切割魔”绑架,但最终靠着自己从魔窟中逃了出来。 而他想要绕过警方揪出这位幕后黑手,并用自己的方法还女儿以清白。
作为在道德上本来就处在模棱两可境地的私家侦探,彰太虽然察觉到委托人想走极端的倾向,但还是接下了这个案子。 但很快,他自己却主动参与到了事件之中。 因为女友由布子意外怀孕,而她富裕但古板的双亲,自然是不会承认作为无名小卒的彰太,于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家庭,他不得不孤注一掷。
彰太把委托人引导向了自己的叔叔。 叔叔虽然有着厚实的家底,却丝毫没有分给彰太的打算。 最终,叔叔在某天被歹徒突然杀害,而愤怒的委托人从此也失去了踪影。 理所当然成为叔叔遗产继承人的彰太,也就此走上了发达的大道。
可能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虐力”都能“回馈”,但观众却可以对影视作品抱有期待。 彰太人生的盛极而衰,从“黑暗中的切割魔”又一次重新浮出地表开始。 新的案子出现,年轻女性被绑架,而她们所穿的衣服,则被剪碎又分次寄回家中。 犯人并不要想要获取赎金,而是靠着这种行为本身就可以得到异样的满足。
心中有愧的彰太很快担心了起来。 毕竟18年前他并没有认真对案件进行调查,只是拿它作为借刀杀人的手段。 他试图重新找到当年那位委托人,却发现其实他不仅没有女儿,更是在自己叔叔遇害那天早已过世。 到底是他向彰太撒了谎,还是那位委托人根本只是借用了别人的身份不得而知。
另一方面,由布子也因为女儿最近的反叛过得不太顺利。 试图寻找精神寄托的她,却遇到了散发着可疑气息的“大师”。 他似乎对由布子的遭遇抱有异样的同情,只是不知道其目的是纯粹想要让她获得救赎,还是别有所图。 而最终让一切都爆发的,是女儿美华的突然失踪。 很快,她的衣服碎片也被寄到了家中。
《黑天鹅湖》改编自日本推理小说家宇佐美真琴的同名小说:
虽然在中国,宇佐美可能还不是非常有名,但在日本的推理界,她也算的上是有稳定产出的作者。
2006年,已经50多岁的宇佐美,靠着短篇小说出道。 2017年,她更是凭借《愚者之毒》获得了荣誉最高的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 作者早期的作品,其实更多的是对怪奇事件和超自然现象的聚焦,因此,她所写就的推理作品,也有了一丝和社会派不同的惊悚成分。
在本剧中,代替超自然发挥着惊悚作用的,无疑是男主本人“旧罪的阴影”。 它们就像是想要压抑,却最终爆发的“潜意识”一样,不断威胁着男主看似平静的美好生活。
究竟这次的犯人和18年前的是不是同一人?彰太叔叔被害事件的真相又是什么?而这个家庭背后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秘密?能不能给这些问题交出可信的回答,是本剧在一个不错的开局后的关键所在。
鞠婧祎18年主演的《芸汐传》居然要翻拍了,冷饭热炒能“香”吗?
冷饭热炒肯定香不起来呀,如果说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视剧,那么在翻拍的时候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可是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人知道这一部电视剧,知名度非常非常的低,你现在翻拍是为了什么呢?无非就是想要为他再炒一波热度,我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如果他能够红的起来的话,早在18年的时候就红起来了,哪会等到现在呀?
说实在的,鞠婧祎虽然长得非常的漂亮,但是她主演的电视剧基本上没有几部能够让大家记得住的,包括这一部《芸汐传》。 其实我们也能够猜想得到为什么要翻拍?肯定是因为当时投入了很多,但是却并没有获得大家的认可,所以这一次想要重新的拍摄一下,看能不能够激起大家的喜欢。 但是大家想一想,之前就不受人喜欢,现在又怎么可能会受人喜欢的?翻拍也是没有任何用的。
从古至今,只要是翻拍的电视剧,基本上都不会受到好评的,因为总是特别的夸张,没有办法能够超越经典。 如果经典真的那么容易超越的话,他就不可能叫做经典了。 以前拍摄电视剧或者是电影的时候,条件那么的艰苦,但是他们都能够拍出很好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 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清一色的妆容,清一色的剧情,真的很难让大家看得下去。
E其实翻拍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古往今来有很多的电视剧都有这样的行为,比如说《西游记》,比如说《红楼梦》,比如说《水浒传》,可是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么经典的作品拍出来都会有很多的质疑声,更何况是鞠婧祎主演的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电视剧呢,所以我觉得是没有任何的必要。
《士兵突击》在你印象中是一部怎么样的片子?
《士兵突击》:一部让人中毒的剧集 这是一部在网络上走红的剧集,仅有两三家地方电视台播放过,平面媒体上只字未见。 只是这样的一部戏没能被央视看中,只能说真的是央视的眼光有问题,也失去了让更多观众欣赏好剧的机会。 我是从网络上得知这部剧集的,天涯社区偶有一两篇推荐《士兵突击》贴子冒出来,最初我以为是枪手所为,就像《墨攻》那样找来一大帮枪手起哄。 后来到网络贴吧里一看,好家伙,真是热闹,许多人大喊“中毒了”。 我觉得奇怪,一部军事题材的电视剧,怎么会让人中毒呢?我赶紧弄了一套碟回来看。 看完了《士兵突击》,我的感觉是:我也中毒了!推荐给我的一位朋友看,他也说不错,够真实。 要说《士兵突击》表面上看没有特殊的,除了训练就是演习。 演习,又是演习,《沙场点兵》、《垂直打击》,不也是演习?和平年代的军队没有实战可打,除了演习能拍什么?总不能虚构出一场战争来吧。 可《士兵突击》真的与众不同,这里面没有微言大义,没有高级军官的刻板,没有莫名其妙的三角恋情,有的只是普通士兵的欢笑、眼泪与汗水。 可它让我们着实感动了一回。 主角许三多(外号“许木木”)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他参军的目的也很可笑,只为他的父亲再打他不着,父亲不再叫他“龟儿子”,他看起来是多么的笨,就像连长说的“在这个兵身上,我看不到任何优点”。 可这样一个人却做到了别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成为“兵王”。 于是,我们被他感动了。 其他角色的存在似乎都是为了衬托主角许三多。 班长史今,一个完美的形象,好得不能再好的人,对许三多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在他退伍的时候,许三多哭得一蹋糊涂,电视机的我们也哭了,为这个完美的士兵不得不离开部队而伤心。 连长高城,一个标准的钢铁军人,起初对许三多怎么看都不顺眼,但在七连解散之后剩下他和许三多留守营房的那段,我们看到了他的孩子气的一面,可爱的一面,这样的角色好像不多见。 老A队长袁朗,酷酷的,帅帅的,是许三多让他找到特种部队军人也不能缺少的人性的一面。 还有成长,伍六一,吴哲,白铁军,马班长……每一角色都让人难以忘怀。 我不懂军事知识,甚至连士官是什么都弄不清。 我的朋友看了《士兵突击》之后跟我探讨哪里真实,哪里不真实。 我其实不在乎这些,我在乎的是《士兵》中一个个真实的人物,没有人为的拔高,没有一天到晚的说教,有的只是像你我一样有七情六欲,有些笨,有时会变得消极,但最终不放弃,不抛弃。 在看完第一遍后,我很快又看了第二遍。 恨只恨28集太短了,没看够,剧终人散,有些失落,有些茫然,短时间内不再有兴趣看其他任何电视剧。 另外,老爱在网络“士兵突击”贴吧中瞎逛。 这应该就是“中毒”的症状吧。 我决定带一套《士兵突击》回老家给弟弟看,弟弟也当过兵。 我希望他看了《士兵》之后能有所感动,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