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7月25日电 题:“今天的好日子靠的是改革”——陇原群众讲述身边改革事
新华社记者令伟家、王希、王朋
盛夏的陇中大地,正是一年里瓜果飘香、满山染绿的最好时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记者就来到甘肃省天水市、定西市,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听百姓讲述身边的改革故事,畅谈对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一碗麻辣烫,致富十万家;一颗马铃薯,曾经填饱了肚皮,今天又丰满了荷包;一双布满老茧的手,白天扛着锄头在田间耕耘,晚上握着毛笔在纸上挥毫……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发生在陇原大地上的一幕幕山乡巨变,让陇原群众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充满期待。
“改革让我们吃饱了肚子,解决了温饱,过上了小康生活,今天的好日子靠的是改革”“今后,我们的合作社还要发展,路要更宽,山要更绿,水要更清;过上更红火的好日子,还要靠不断深化改革”……
一句句质朴的言语,是陇原群众对改革成果的礼赞;一个个未来的梦想,饱含着对新时代改革的期待与憧憬。
时下,天水市秦州区四合院美味城游人如织。火了近半年的天水麻辣烫,后劲不减。
经营麻辣烫店10多年的商户郝二龙,4个月前转让了原来十几平方米的老店,搬到了天水古城,新店面积扩大到60平方米。郝二龙说,新门店从办理手续到装修运营,总共不到一个月时间,这让他享受了一波实实在在的红利。
“麻辣烫是薄利生意,客单价平均只有26元,但‘五一’假期,每天有3万多元营业额。现在每天的流水也有一万多元。”谈及店铺经营情况,郝二龙掩饰不住兴奋。
天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殷守彪说,政府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率先在餐饮店开办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涉企服务更加便捷。
一扇办事窗口,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大事小情;一个就业岗位,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在天水市甘谷县新兴镇侯家沟村的辣椒生产基地,“天水麻辣烫”的灵魂——“七寸红”辣椒长势喜人。基地旁,一位小姑娘正开着手机,在网上直播带货。基地负责人颉恭说,近几年标准化种植成效明显,辣椒亩均产量提升了1000斤左右。
在甘谷县安远镇大城村,辣椒烘干和加工车间里,电力带动的石碾、石臼,正在模仿传统工艺,一圈一圈地磨、一上一下地杵。公司负责人说,创新的这条生产线是按传统手工工艺生产,能更好地保留辣椒的香味。
一碗麻辣烫,带动众多上下游产业,也带动了数以万计的群众就业。据天水市政府统计,天水麻辣烫火爆以来,全市新增就业达2.82万人。
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发力,改革成为追求幸福生活的“金钥匙”。
定西市陇西县有着“千年药乡”之称,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西部中药材集散地。几年前,青年王斌返乡创业,成立了陇西县青谷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在政府支持下,合作社带动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超3.2万亩,辐射10个村,村集体年收入70余万元。
不过,王斌心中一直有个担忧:土地承包到期后,合作社流转的土地怎么办?担心政策有变,他和农户的土地流转合同,也是一年一签。
“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让王斌信心满满。
“这下踏实了!我们打算对合作社发展做更长远的安排。”王斌说。
从一株苗到一条链,“苦药材”种出“甜日子”。陇西县从产地种植标准化、药材加工精深化、市场交易专业化等方面入手,中医药实现了全链条快速发展。去年全县中医药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353.5亿元,对主产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约40%。
改革,已经带来无数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深化改革,直抵人心深处,在百姓心中激荡起奋进的力量。
陇西县碧岩镇碧岩村农民刘双喜今年60岁。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经常饿肚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包产到户让大家不再挨饿;进城务工、农业产业化,又鼓起了大家的钱袋子;再到取消农业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如今,刘双喜成了当地中药材种植大户,今年种了黄芪、党参、款冬花等中药材16亩。“按去年行情,今年收入10万元问题不大。”
“农民的好日子,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让我知道国家以后怎么干,心里踏实得很!”最近刘双喜一直通过手机学习全会精神,“改革就是进步,深化改革就是加快进步。只要人人追求进步,生活就‘么麻达’(方言:没问题)!”(完)
你知道“中国梦”吗?
“中国梦”是中国的一个迷人理念,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战略性思想,旨在打造一个繁荣、强大、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中国。 中国梦包括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以及人民幸福等多个方面,是中国人民希望实现的大目标和理想。 中国梦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抱负、民族情怀和信心,要求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政治制度完善、文化繁荣、生态环保等多方面的全面进步,为持续推动中华民族发展作出贡献。
现在A股中有哪些板块属于“新基建”主题的?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9年核心主题的新基建范围扩大化,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5G:从未来承接的产业规模来看,5G将是新技术中最值得期待的方向,我国重点发展的各大新兴产业,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企业上云、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均需要以5G作为产业支撑。 全球加快布局5G的大环境下,国内5G建设落地速度有望比计划提前。 2)特高压:我国特高压建设潜力依然庞大,当前国家已经规划的各类特高压项目大概在50-60条之间,意味着仍有大约30条已纳入规划线路在未来有望落地,近期国网公布向社会资本开放特高压投资,通过解决资金问题进一步增加特高压持续建设的确定性。 特高压作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我国已顺利实现巴西美丽山二期特高压直流电力工程和核心设备的出口。 我国中长期需求和海外更大的空间将增强设备公司的业绩可持续性。 3)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2019年开工潮投资额增加+通车里程高速增长+货运三年增量计划支撑车辆采购释放+车辆设备相关企业业绩恢复明显增长,四大利好共振,板块将有明显收益。 4)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跨入19年,新一年的补贴政策尚未正式出台,再度给了车企一定的缓冲空间。 而无论政策何时落地以及具体形式,降本扶优的主旋律不会改变,产业链亦将去分担补贴下滑带来的压力,细分领域龙头的优势或将进一步积累,锚定龙头,抓住确定性。 5)大数据中心:目前大数据的应用非常广泛,从资讯分发到视频娱乐,大数据无处不在。 目前大数据已经成为了热门投资方向之一,在资本的大力支持下,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或超过万亿。 在重视数据的今天,大数据行业必定会成为2019年的创业风口。 6)人工智能:看好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党中央、国务院将人工智能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之后,未来在融合发展上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基础层方面,建议关注国内服务器、高性能计算企业浪潮信息、中科曙光在算力提供上的市场机会;在应用层方面,建议关注语音、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预测分析等技术在AI+(客服、安防、医疗、汽车、金融等)市场上的应用,覆盖企业中。 7)工业互联网:根据研究机构最新报告,2023年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达914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的年复合增长率最高。 随着此前一系列行业政策的密集出台,工业互联网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助推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新动力电池新世代车型落户沈阳,宝马“家在中国”战略再深化
▲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办公室
热烈坦诚的致辞,勾勒未来发展前景;前瞻务实的布局,将“家在中国”落到实处。
文 /《汽车人》吴毓
华晨宝马20周年庆典,少了几分煽情与傲骄,多了几分机遇与希冀。
BMW新世代车型2026年落户沈阳,为之配套的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即时启动,为华晨宝马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锚定战略 提高韧性
在中国投产新世代车型与第六代动力电池,为“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战略筑牢根基。
▲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在沈阳动工
将于2026年国产的BMW新世代车型,拥有全新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电驱和电池系统、用户界面和人机交互概念,并能够持续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循环永续水平。
而投资百亿元人民币的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具备电芯喷涂、模组封装与电池总装的全套工艺流程,专为BMW新世代车型生产提供稳定供应,助力宝马在电动车型本土研发生产、动力电池持续迭代升级等领域全力以赴。
除了新冠疫情的短期扰动,供应链始终面临地缘政治、贸易摩擦、环境保护、合规治理等长期挑战。 而建立强韧性、高协同性与可持续性的供应链,就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迫在眉睫的危机。
在今年3月的宝马集团2022年财报发布会上,董事长齐普策已经提出:从2023年开始,纯电动车在销量中的占比,将成为宝马集团管理层的关键指标之一:2023年电动车销量占比为15%、2025年至25%、2030年达50%……
▲正在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生产的BMW iX3
至此,电动化转型也已成为宝马集团衡量自身成功的重要标准:不仅要求其电动产品具有超越同侪的市场竞争力、宝马品牌继续锚定运动豪华定位,更要求公司运营、物流与供应链皆具有应对复杂变化、保持灵活响应的能力。
在沈阳启动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表明宝马已经将“关键供应链本地化生产”的优先级全面提高。 这不仅是为了密切跟随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愈加完美的产品,更使得华晨宝马可以在“全力以赴电动化”的价值链上扮演更重要角色。
开放合作 共迎机遇
在中国生产新世代车型与第六代动力电池,是宝马集团全球生产制造体系的强化与完善,也为中国合作伙伴提供产业升级的全新机遇。
▲宝马集团负责生产的董事诺德科沃奇博士宣布BMW新世代车型从2026年起在中国投产
宝马集团负责生产的董事诺德科沃奇博士表示:“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我们业务取得成功的关键。 ”对宝马而言,“合作共赢”是中德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共创未来”则是宝马集团在着力释放的信号。
华晨宝马的20年发展,不仅书写了独特的成功故事,也直接带动本地供应链的蓬勃发展。 截至2022年底,宝马集团在中国的供应商数量已超过460家,其中不乏汽车行业的翘楚、中国制造的旗手。
专事豪华车外饰开发生产、2016年已在美国和墨西哥建厂的沈阳名华,就是华晨宝马2007年在华新选择的首家一级供应商;今天已经成为汽车电芯领域“一哥”的宁德时代,同样是受益于宝马输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而快速成长。
今天的中国市场,在移动互联、电动化等领域的优势日渐放大,不仅消费市场蕴藏巨大潜力,研发领域也在闪现创新活力。 在华发展的跨国企业从“资本投资”转向“产业链完善”,而选择合作伙伴的要求,也从“规模与效率”调整为“创新引导”。
▲华友循环及宝马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场景——工厂叉车功能
在电动化、数字化与循环永续的道路上,宝马集团与中国伙伴的合作领域日益扩大。
在电动化领域,2022年,宝马集团宣布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签订超过百亿欧元的第六代动力电池生产需求合同。
在数字化领域,宝马与诚迈科技成立合资公司、与腾讯携手、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以“家在中国”为目标重塑焕然一新的数字驾驶体验。
在循环经济领域,宝马与河钢集团携手,打造绿色低碳汽车用钢供应链,逐步实现钢材生产环节碳减排95%;宝马牵手华友循环,探索动力电池材料闭环回收与梯次利用,最终实现废旧动力电池100%回收利用……
无论是哪一家合作伙伴,宝马都在积极赋能、真诚合作、创新驱动。 这不仅是宝马把握未来的关键支点,也为中国的科技企业、制造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为见证者 为示范者
回望过去的30年时光,来华投资发展的外资企业不仅与中国本土经济融合共生,助力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也将更加先进的生产理念与领先的人才培养机制带到中国,成为中国制造成功发展的见证者、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与先进企业制度的示范者……而宝马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与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相伴相生。 宝马集团管理层洞察先机,与2003年与华晨集团成立合资企业华晨宝马,扛起“德系豪华中国制造”的大旗。 2013年,宝马集团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构建了集研发、供应链、动力电池、电动车生产及回收于一体的新能源车能力体系,为迎接新世代车型打下坚实基础。
▲华晨宝马厂区内,AR和实时视频传输助力远程规划、协作和设备调试
客观评价,宝马所带来的不仅有全球同步的产品矩阵与服务理念、行业领先的管理体系与技术经验,还在尽心培养本土管理与技术人才、尽力培育消费市场与品牌意识,而蕴藏其后的品牌启动、市场竞争与技术溢出效应,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正向赋能更难以一言蔽之。
行胜于言 质胜于华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华晨宝马一回回地刷新“中国速度”,又一次次开创“中国奇迹”。
2013年宝马在中国加码研发,如今已形成宝马集团海外最大研发及创新体系;2015年拥抱百万辆,创下豪华车中国市场开拓新纪录;2017年电动转型,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再书“中国第一”;2018年延长合资,以深化合作宣示植根的信心;2020年iX3出口,兑现“在中国为世界”的郑重承诺。
从2003年9月第1辆国产BMW到第100万辆,华晨宝马用了约11年;而从第100万辆到第500万辆只用了8年。
每天一小步,回望已是千里路。
从一条生产线,到全球最大生产基地、BMW i3全球惟一生产基地;从第500万辆下线,到BMW iFACTORY生产战略蓝图工厂、德国以外最大研发和创新网络……华晨宝马以行动证明,宝马集团对中国未来的笃定信心。
▲2023年,第500万辆BMW汽车下线
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落户沈阳,不仅是为BMW新世代车型生产动力总成,在数字化和可持续方面树立新标杆,更是为华晨宝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引擎,为中国现代化贡献力量,为“家在中国”夯实根基。
如诺德科维奇博士在致辞中所说:“宝马集团正在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在中国的足迹,这反映了我们对这个伟大国家的坚定承诺。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