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主力装备 出镜记

中新网8月1日电 (特约观察员 王立羽)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回望光辉征程,这支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主力装备已实现从“小米加步枪”到“航母隐身机”的历史性跨越。而新中国反映不同时期建军成就的影视作品里,也留下不少现役装备的雄姿,成为记录解放军发展壮大轨迹的独特烙印。

从“万国造”到“兵工传奇”

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中国首部军事题材电影《南征北战》上映。该片由陈毅元帅、粟裕大将(当时还未授衔)任顾问,数千指战员参演,成为共和国影史上难以超越的经典。

该片拍摄时正值抗美援朝,参演部队不仅要拍电影,还接到了演习任务。用网友的话讲,《南征北战》其实是解放军实战复盘训练,顺便拍个电影。因此,该片不仅真实反映部队战斗力,也体现了建国初期解放军的装备特点。

片中既有中正式步枪、仿马克沁机枪等国产武器,也有美、日、德、法等国制造的装备,其中一些还是朝鲜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比如片中载着敌军长逃跑的美制M5轻型坦克。

建国后一段时期内,新中国一边应对周边复杂的军事斗争形势,一边奋发图强建设自主军工体系,这在当时影视作品中也有体现。

59式坦克方队。图/中新社发 乔天富 摄

1980年,八一电影厂推出边防题材影片《铁甲008》,其中出现的解放军装备已100%国产化。比如主角008号坦克,就是我国自主设计生产、被誉为“传奇五对轮”的59式主战坦克。

而该片表现的解放军积极探索现代战争打法,以及59式坦克基于实战不断改进完善等情节,正是人民军队与新中国兵工在战火洗礼中不断淬炼、成长的真实写照。

铸就海上军魂,锻造海战雄鹰

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又拍摄了《海魂》,讲述解放战争时国民党海军基层官兵发动起义的故事。该片上映后,在1959年捷克斯洛伐克劳动人民电影节上荣获二等奖。

国际获奖影片,必有过人之处。《海魂》以“长治”号护卫舰起义的真实事件为蓝本改编,而当时“长治”号已换装苏式装备,改名为“南昌”号。为配合拍摄,南昌舰再度出马,因拍摄自身起义的故事成为电影史上的一段佳话。

建国初期,人民海军以“空潜快”,即海军航空兵、常规潜艇和近岸快艇为装备发展重点。我国从苏联引进P4、P6等多型鱼雷艇,并于1955年成功仿制出第一艘鱼雷艇。1959年电影《海鹰》中出现的解放军现役装备,就以鱼雷艇为主。

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影片,《海鹰》主要情节取材于1955年积谷山东北海战。实战中,解放军鱼雷艇部队单艇独雷、勇猛出击,一举击沉敌“洞庭”号炮舰。

而参战的鱼雷艇指挥员张逸民,不仅是影片顾问,还是编剧之一。因此,该片真实再现了人民海军“小艇打大舰”的作战风格与英雄气概,上映后迅速在全国掀起“海军热”,而水兵的海魂衫也成为延续至今的流行风尚。

亮剑蓝天:人民空军装备40年嬗变

1958年,八一电影厂拍摄的《长空比翼》上映。197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长空雄鹰》上映。

这两部影片讲述的,都是抗美援朝时期人民空军力克强敌的故事。但1958年电影里,出现的是从苏联引进的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而1976年影片中,亮相装备除了米格-15,还有国产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歼-5。

18年间,中国空军装备实现了从引进到仿制,再到自主设计制造的跨越。而伴随共和国的成长脚步,影视作品中的解放军现役装备也越来越新,越来越先进。

“天山雄鹰”翱翔海空,实施武装警巡。图/中新社发 车孟涛 摄

1999年,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冲天飞豹》上映。片中出现了定型不久的FBC-1“飞豹”歼击轰炸机。

别看“飞豹”现在已属老装备,当年电影播映时却堪称国产顶流。而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飞豹”编队从天安门广场上空掠过,那惊鸿一瞥,成为无数国人最骄傲和难忘的回忆。

世纪新风貌:打造联合作战体系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力不断增强,解放军现役装备也与时俱进。2006年,热播剧《士兵突击》就展现了中国陆军的时代新貌。

比如,“许三多们”使用的95式突击步枪、95式轻机枪、85式狙击步枪和“红缨”系列单兵地空导弹,已大量装备部队。

当时还处于测试阶段的国产东风“铁甲”突击车(东风“猛士”的前身),也在剧中出现,而步坦配合、直升机垂降等剧情,更是较全面、客观地体现了新世纪初解放军的陆战装备与训练水平。

由于我国军工科技发展迅速,1999年阅兵中让人眼前一亮的96式主战坦克在《士兵突击》里出现时,已被戏称为“过于落后,可以拍戏了。”而2018年度军事大片《红海行动》中,解放军新一代主力装备纷纷亮相,则令观众大呼过瘾。

跨入新时代:全面换装 敢打必胜

在《红海行动》中,除了单兵翼装伞降系统、翼龙系列无人机、直-9C舰载直升机等特种装备,人民海军多型新锐舰艇也频频出镜:054A型导弹护卫舰、071型船坞登陆舰、904B型补给舰、039A型柴电潜艇、726型气垫登陆艇,阵容可谓豪华。

“邯郸”号054A型导弹护卫舰起航。图/中新社发 邱浩翰 摄

尤其担当重要角色的是054A型导弹护卫舰,被网友亲切称作“新青年”。其在片中不仅是突击队的海上基地,还用1130型近防炮拦截来袭火箭弹、用76毫米主炮轰击武装分子、用舰载无人机发射导弹摧毁敌坦克,全方位展现了解放军陆海空一体化、信息化作战的实力。

2023年电影《长空之王》中,解放军最先进的歼-20隐身战机亮相。而2024年央视热播剧《海天雄鹰》中,现役主力舰载机歼-15和首艘航母“辽宁”号也联袂出镜。

越来越多的“国之重器”出现在影视剧中,不但是我国雄厚国力的象征,更凸显了新时代人民军队维护正义与和平的强大信心。


我军抗战时为何宁愿穿草鞋也不穿缴获的日军军靴?

八路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于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 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惨烈的牺牲,建国后便是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草鞋是中国百姓在古时就有的传统劳动用鞋,百姓普遍使用。 无论男女老少,刮风下雨,不管是农田干活,还是上山去砍柴、采药、狩猎等,都会穿草鞋。

八年抗日战争是非常艰难的,没有财力和储备提供质量好的鞋子供士兵使用,那个时候士兵只能换着穿简易的草鞋、布鞋。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的日本经济远远超出我国,日本侵略者身穿的衣服,鞋子等等质量都会好上一大截。 那从他们身上缴获的物资也能够解决我们的燃眉之急。 但是我们所知的八路军仅仅会缴获枪弹、食物,药品等等,却从来不会缴获军靴。 按理说,被啥的的日本人军靴比草鞋穿着要舒适,可是没人去穿,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当时处于民族危急存亡的生死关头,我国八路军的爱国之心是十分浓烈的。 他们会觉得如果穿了日军的鞋子去行走打仗,是不爱国的行为,毕竟日常要靠鞋走路。 而且虽然草鞋与布鞋容易磨损,但是草鞋轻便,走路是没负担的。 其制作的原材料容易获得,编制方法还简单。 八路军战士们闲下来的时候就可以自己编草鞋。 可以说无论何时都不会缺鞋穿。

原因之二就是,上千年百姓都是穿着布鞋,八路军战士们已经习惯穿草鞋这类简单轻便的鞋子了。 而日军的军靴是又重又硬的,日军们习惯了但不适合我方士兵穿,虽然军靴能更好的保护脚被地上的沙子伤害,但是行走时非常消耗体力的,对当时打仗的八路军来说就是累赘。 最后就是日本军靴虽然很厚,但不透气,而且并不是很保暖。

原因之二就是,八路军战士们已经习惯穿草鞋这类简单轻便的鞋子了。 而日军的军靴又重又硬,虽能保护脚,以免被一些硬物伤害,但是非常消耗体力的,对当时打仗的八路军来说就是累赘?最后就是日本军靴虽然很厚,但不透气,而且并不是很保暖。

手持式双筒军用望远镜有几种规格?

国产的有这几个规格:62式(8x30 倍率x物镜直径mm)、63式(15x50)、74式(7x50)、88式(12x42)、89式(10x50)、95式(7x40)最经典的是62望远镜 考虑到手持重量,物镜直径不能过大-----物镜大了镜身就大,那可是钢质镜身包胶的.....会很重,但物镜越大,说明进入望远镜的光线越多,目镜里能看到的细节越多再考虑到观测的舒适性,倍率不能太高-----高了看起来就很晕,晃来晃去的,视场也小综合下来,手持6~8倍最佳8x30轻便,7x50舒适,这两种型号的是最常用的。终究是轻便性占了上风,于是62式自60年代仿制德国以来风靡40余年 95式也是考虑到7x50的太重,缩减到7x40,再加强镜片磨制和镀膜的技术,兼顾了重量和观测,本可以取62而代之........只是太贵了

军用望远镜的国产军用

我国的军事光学工业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经70多年的不懈努力,从最初的验收修理发展到了21世纪的完全自主研制开发。 国产军用望远镜一直是国内军迷的主流收藏品,按生产顺序,常见的国产军用望远镜约有如下几种。 中正式6×30望远镜中正式望远镜是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款军用双筒望远镜,诞生于抗战最艰苦的1939年4月,由中国光学创始人龚祖同和金光路设计研发。 根据生产时间和镜身标识的不同,中正式望远镜可分为昆明二十二和中正式两种。 昆明二十二也称为昆镜,早期命名为敬之式 ,其镜身涂黑漆,是1939年至1941年由22工厂所生产。 该镜采用当时欧洲流行的矩形框标识,左肩框内上标“双望”,下标“6×30”字样,右肩框内上标“昆明”,下标“二十二”字样,中轴下盖刻编号。 中正式是1942年22工厂同51工厂合为53工厂后生产的,镜身涂绿漆,左肩棱镜盖刻椭圆形标识框,框内上标篆书“中正式”,下标篆书“五十三”字样,标识框以下用篆书标“兵工署制”字样,右肩刻一椭圆形测距标识,中轴下盖刻编号。 两款望远镜虽然标识不同,但结构却完全相同,共生产了具,其中1939年至1941年由22工厂生产1866具,解放后1950年至1954年生产了4429具,其余的均是由53工厂生产的中正式。 中正式望远镜是中国光学工业的起点,其综合性能基本达到了当时国际水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能自行研制生产这种水平的望远镜是非常不容易的。 值得一提的是,内战时期53工厂还生产了单筒中正式望远镜,单筒中正式饰皮为细颗粒状,且无分划板,仅生产了430具,是非常少见的珍贵藏品。 62式8×30望远镜62式望远镜是建国后我国大批量生产的第一种军用望远镜,国内多个厂家均有生产,但产量最大的要数298厂,至今仍有小批量生产。 该镜是依照苏联技术仿制的,除没有观红钮以外,其造型与Б8观红非常相似,并根据国内实际环境影响增加了干燥舱以提高防潮性能。 62式的性能与Б8望远镜相似,但298厂所生产的望远镜观测偏黄程度较重,一般认为方框“江”字标识的62式光学性能最好。 同Б8望远镜一样,62式也生产了观红外型,在越南战争中提供给北越军队使用。 作为主流装备,62式望远镜在服役40多年后将逐渐被更先进的95式取代,但由于62式的产量和库存量惊人,估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62式望远仍将继续存在于我军的装备序列中。 298厂生产的62式按镜体标识不同,大致可分为早期型、中期型和后期型三种,早期型标“六二式”、中期型标“62式”、 后期型标“62-8WYJ”,据说后期型的光学性能有了改进,其标志性的偏黄严重的缺点也有所改善。 74式7×50望远镜中苏交恶后,我国失去了从苏联和东欧进口望远镜的渠道,为满足部队的需要,我国参照蔡司7×50望远镜设计了74式望远镜。 74式望远镜性能大致同蔡司7×50相当,主要装备海军部队。 同样参照蔡司7×50设计的望远镜还有保定、常光等,但由于后两款基本不属于正式军用望远镜,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88式12×42望远镜88式望远镜是我军装备的唯一一种美式棱镜结构的望远镜,也是第一种高密封望远镜,主要装备武警部队。 95式7×40望远镜作为刚列装不久的新装备,外形参考了西德的蔡司望远镜的95式博众家之长,具有光学性能优异、尺寸适中、规格合理、环境适应能力强的优点,特别是该镜优异的光学表现使每个使用过它的人都有过目不忘的感觉。 由于是新装备,军迷们收藏到的都是民用的高密封或军转民版本,真正装备部队的军版95式的性能仍是一个迷,但可以肯定的是军版95的性能肯定不低于民版的。 据说军版95式具备防激光功能,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说明95式已成功解决了光学性能和防激光设计之间的矛盾,因为防激光设计的实质就是阻挡特定波段的光线透过,这与望远镜要尽可能增加光线通过率的原则相背,所以具备防激光功能的望远镜一般要牺牲光学部分光学性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军装备的M22B、M22G望远镜,其偏色程度非常严重,几乎到了影响正常观测的地步。 T98式7×50望远镜与频频出镜的95式相比,T98式的处境是尴尬的。 在部队大批换装95式的时候,T98式只得到了象征性的定货,当95式频繁出现在军演场上时,T98只有一次出现在贵宾的观摩席上。 但这并不能说明T98式不是一款优秀的军用望远镜,只能说是生不逢时罢了,虽然T98式的光学性能略逊于95式,但其模块化设计在国内却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早诞生几年的话,相信一定会在我军的光学装备中占有重要一席。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6049.html
短评·总书记的改革论 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二手新能源车 被嫌弃的余生 车商也难卖 用户不愿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