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物 12件晚清民国服装首批入藏上海博物馆 主题展 将亮相

央广网上海7月25日消息(记者林馥榆)知名歌手张信哲除了是歌迷心中的“情歌王子”,还是一位月份牌和海派旗袍的收藏家。7月24日,张信哲捐赠的12件晚清民国服装首批入藏上海博物馆,其中包括10件20世纪20至30年代旗袍及2件清代女服。这批受赠服饰文物体现出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特色,将在上海博物馆“江南造物”主题展览进行展示。

张信哲所捐赠的海派旗袍(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0多年来,张信哲收藏了不少家具、月份牌海报和创作原稿、不同时代的旗袍服饰等。他曾发起并组织表现具有时代文化特征的《潮代:清绣的天衣无缝》(2015)、《民·潮——月份牌珍稀画稿与二十世纪时尚潮流》(2020-2021)等多项展览,著有《玩物哲学》《字私》《民·潮——月份牌图像史》,能够看出他对于中国近代时装文化研究、收藏的关注。

当了解到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在筹备的“江南造物”主题展览对海派旗袍有展示需求时,张信哲便提出可以从千余件旗袍藏品中挑选上海博物馆所需的并无偿捐赠,以填补此类藏品空缺,同时弘扬海派旗袍艺术。

历经3年,经过10余轮的反复严选,张信哲根据上海博物馆需求在千余件的旗袍藏品中甄选出10件各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旗袍藏品。在得知上海博物馆藏品中清代女服这一江南特色品类也需要增补时,张信哲慷慨捐赠2件清代衬衣、女褂以供轮替,让文物得到休养的同时,也让更多观众在看展时能够“常看常新”。

张信哲所捐赠的海派旗袍(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记者了解到,捐赠的这批服装共计12件,经馆外资深服装专家鉴赏评议,认为该批服装款式多样,风格鲜明,工艺精湛,突出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江南和海派女性服装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水平,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和展示价值。旗袍皆为手工缝制,有精细典雅的江南或海派刺绣、花扣等装饰;面料纹样品类丰富、艺术性高,有丝绒、大提花等华贵面料,又辅以刺绣、花扣、撞色、镶滚等装饰工艺。其中有3件旗袍为当时知名品牌作品,如“先施有限公司”“新新有限公司” “金刚公司”等。

捐赠旗袍中,有几件还被认为是海派旗袍中稀见但重要的“Art Deco”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演变自十九世纪末的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流行于20世纪20-30年代,主要流行于以欧洲为代表的欧美,成为当时主流时尚艺术,主要特点为感性的自然界优美线条,比如花草动物的形体,尤其喜欢用藤蔓植物的颈条以及东方文化图案。同时,Art Deco艺术也有演化当时工业化生产兴起的技术美感,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粹装饰的线条也被用来表现时代美感,而色彩运用方面以强烈装饰为特点,往往呈现出明亮且对比强烈的的彩绘效果。

张信哲所捐赠的清代女褂(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从这批海派旗袍中可以看到当时东西共融的面料艺术气质以及服装剪裁工艺上洋为中用的时尚变迁,能够证明海派旗袍与国际时尚的关系密切,不愧为“东方巴黎”的美誉。另外,国货商标的兴起,尤其是旗袍品牌的出现也能看到服装商品化和中国百货业的兴隆发展,而作为实例的印证尤为稀少。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可以跟上海博物馆合作,相信通过博物馆的收藏和整理,能够有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些藏品,感受海派旗袍的独特魅力。传统文化遗产需要大家共同关注、参与弘扬、贡献力量,我们将和上海博物馆的专家们继续研究、讨论,准备下一批的捐赠。”张信哲说,“希望这是一个开始,我们可以长期进行更多合作,将更多珍贵艺术品更好地分享给大家。”


传统(服饰)手工艺的传承与超越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传承与超越——“首届现代手工艺学院展学术研讨会”编者按: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工业化产品无法取代人对手工制品的需求,为了对传统手工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同时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创造和培育现代手工艺文化,2005年11月1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了首届现代手工艺学院展及学术研讨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 杭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在我们的身体与现代文明不断冲撞的过程中,手的意义在被重新发现,传统手工艺通过现代感情建立了能体现当代人的精神和美学价值的工业创造,既满足中国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实需求,又能实现保留本土传统文化的生活理想,这就是现代手工艺的存在发展和价值所在。 近年来各美术学院为中国的工艺美术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为了继承学院的优良传统,发扬设计艺术学科的综合优势,注重于传统手工艺这种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现代感情,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创造特色的现代手工艺文化,我们联合南京艺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四所兄弟院校举办此次 “首届现代手工艺学院展”,并决定以后由各个学院轮流主办,继续进行下去。 学院的使命是在当代的艺术和设计有史以来最商业化的时候,保持艺术和学术纯粹的张力和良知,因此,本届学院展只是一个起点,将会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冯建亲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手工艺这个主题非常好,手工到了现代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从发展规律来讲,机械化生产发展到一个阶段,手工的劳动价格就提高了,所以现代手工艺的发展恰恰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 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首届现代手工艺的学院展,其价值正在于此。 李当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首先,我代表学校向“首届现代手工艺学院展”及研讨会的开幕表示祝贺。 我想要在这里讲这么几点:首先,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表示祝贺,那么从加盟清华大学以后,特别是在我们新的教学楼落成之际,召开这次学院展和研讨会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二点是,美术学院这座新楼是在清华大学里边仅次于主楼的第二大建筑。 对一个学院来说,是学校寄予的希望。 希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发展的更好,为清华,我们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刘大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教授:现代手工艺这个选题非常有意义。 今天五所院校的学院展,发挥了各校的学科优势的手工艺品,使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光彩,给现代的科学技术,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新的观念。 这个命题将非常有前途,会得到全国设计院校的普遍关注。 我们美术界也期待着你们的展览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 潘鲁生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我想接着冯院长提到的几个问题谈一下:手工艺术、手工文化,我感觉应从三个方面去界定它。 现在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是因为我们传统的东西已经丢的差不多了,需要保护、抢救和弘扬,这一块是中国传统遗存的东西。 第二块是行业,工艺美术行业也好、过去的传统的作坊产品也好,它是和市场紧密结合的。 第三块就是大学的教育,如何把传统的东西和市场的东西化为学校教育的内容。 今天的主题是手工艺术的学院展,更应侧重于关心大学应该做什么。 我们要创造的产品,无论造物也好、造美也好,最终实用的对象是人,那么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研究的问题应该是大学的责任是什么。 现在,经济全球化是不可回避的,而文化恰恰需要一种民族化,艺术需要一种本土化,本土的东西如何去挖掘,挖掘出来干什么,我感觉应该与大学的教育结合起来。 手工艺术不仅仅是工科或文科学科之下的一种教学方式,传统的作坊式的教育,记忆性的教育,手把手的教育还是需要的。 当前的大学手工文化教育面临着几个问题,一是与文化和经济的矛盾;二是与产业化、信息化的矛盾;再就是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也是一种矛盾;还有就是教学与产业发展的问题。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先后成立了民艺研究所、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和现代手工艺术系。 我们对手工艺术的研究和教学推广是非常重视的。 通过五校的联展和研讨,希望能梳理出一个在传统文化的保护、手工文化的保护和行业发展之外的问题,就是作为大学应该怎么做,大学的责任是什么。 郭线庐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这次展览的定位是“继承、保护、发展、创新”,而重点是创新。 对于现代手工艺,从学院的角度看,我个人有几点认识:第一,通过这次展览启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我们为了提高学生在制作手段,在教学上给他们创造条件。 我们收藏了大量的陕西的文物和民间艺术工艺品,同时祖先遗留下来的一些加工技艺对学生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我们也要看到学生学习手工艺仍然受到三个方面的冲击。 一,市场需求。 传统的东西跟现在的市场在接轨上仍然有差异。 二,新技术,现在的新技术使高速大批量生产已经不成问题,而手工制作和加工速度太慢。 三,追求与“国际接轨”的观念对学生的影响。 西安美院在动员学生动手的基础上,鼓励让他们走和新技术、新观念相结合。 这次展览为我们五所院校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汪大伟讲话:我想讲的是传统手工艺训练对当代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我们不能把传统手工艺单单看作是一个行业和一个专业的问题,而是寻找自我,寻找人,寻找人自身创造力的问题。 因为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标准化、程序化了,我们沉浸在一个被半成品和二次产品包围的环境里,在创造力方面的减弱了。 所以我们提出在本科教育里面,把手工艺这门课列为专业基础课。 我们筹建了玻璃、陶瓷、首饰、石头、木头等五个专业工作室,作为全院的公共实验平台。 当学生进入工作室以后,学生真正发现了自我,发现了创造,发现了自己的美和存在的价值。 而且是动手能力的发现,更是学习传统手工艺、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途径。 希望能够使学生从当今标准化、程序化、格式化的生活中间解脱出来,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和创意能力。 田自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是“传承与超越”,一是传统问题,一是手工问题。 现代年轻人的传统意识不够。 人要有自己的祖先和历史文化,要传承下来,不能忘本。 我希望现代人要重视传统的东西。 如果没有传统,就没有根,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这是我们的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根本要求。 尽管现在是工业时代,但是不要认为手工是落后的。 传统手工它体现的是人的创造,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一个民族的地方特色。 谈发展我认为不要忘记两个条件:一个是自然场,一个是社会场,自然场就是指环境,五个环境;社会场是指政治和经济,包括现在加入了世贸,要善于对待一些变化。 这次展览的一些作品体现了现代化,也有不少作品有传统的成份。 这个方向我觉得是对的,传统和现代永远不能分离。 乔十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这个展览的名字是“传承与超越”,如果只讲超越,就超越到别的学科里去了。 “学院展”的对面是产业,产业起一个引导和诱导的作用。 日本的产业工业也有两大体系:一是现代美术家协会;另一个是传统工艺协会。 前者主要强调用传统材料来创造现代风格的作品,后者以传承工艺技术为中心。 客观上讲,技术的传承是传下去了,但艺术家变化太少了。 但我们如果只讲超越不讲传承,我们就不可能跟产业发生关系。 所以首先是传承,然后是超越。 我们在传承技艺和工艺方面是稳定的。 从技艺上讲,不能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来代替传统的材料和工艺,我们可以增加新的材料来丰富它,代替的结果是传统工艺的灭亡!超越的结果是产生新的东西。 从文化上讲,创造新的东西是好事,但是传统文化是需要保留的。 吕品田 中国艺术研究院:这个展览的选题是非常有价值,有历史意义的。 对于手工艺的问题,我们是有信心的。 这种信心的根源不是在于我们的一种盲目的自大或一种感性的认识,而是当现代社会以工业生产摧毁手工艺的时候,她同时也给手工艺带来了新希望。 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离不开科学技术,但是科学技术本身不可能自我完善,自我解决,须要我们来解决。 这其中就需要手工艺术。 工业的发展本身就给手工艺术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这样一种辨证关系决定了手工艺的发展前途。 这次展览的主题是传承与超越。 继承与创新是在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我们一直面临的问题。 继承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 所谓的传统就是具有创新可能性,具有创新力的东西。 没有创新力的不叫传统,叫遗迹、古董。 这次的展览已经在传承与超越的关系方面有所突破,已经改变了原有的那种单纯的、割裂式的、绝对的来谈创新问题。 向传统学习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只有遵循规律的创新才是好的创新,好的创新被大家认可,积淀下来就是传统。 所以传统一定是创新的,而创新的东西一定会变为传统。 这个展览是一个好的开端,让我们感觉到了新手工艺术的信心、信念。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把建筑系并到美术学院,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和现代艺术学院,和材料科学,和加工工艺联合的机会。 除了是一门学科之外,还是一种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不是凭空产生,它来自于一个学科的建设。 对于这个学科,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已经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建立了一个学术平台。 三个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教师互派,共同承担科研项目。 玻璃艺术文化产业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学科,二是设计和工程项目部,三是科学技术部,四是文化出版部,五是玻璃艺术和技术博物馆。 我们欢迎有玻璃艺术的大学加入到我们当中,一起共享取得的成果。 唐家路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传统手工艺在时间上是相对于现代工业社会的机械化生产。 他的历史悠久,技术精湛是在传承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采用天然原材料制作,地方风格还有民族特色。 它可分为纯粹审美性的手工艺术和民间手工艺两类,民间手工艺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化,跟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民族性、集体性、地域性、工艺性、传承性等。 它跟传统工艺相比,它的创造主体、生产方式和材料选择、制造工艺、传统方式功能、使用对象、审美取向、风格等有所不同。 现代手工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它相对于传统手工艺和民间手工艺而言,它是传统手工艺不断发展延续的形态,拓展了传统手工艺的范围和形式,增加了一些新的品类、形式、风格和材料。 现代手工艺它一方面具有使用价值,另一方面还兼有实用性和艺术性。 在传统工艺美术向现代设计艺术教育转换的过程中,一度忽视了对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这就需要我们关注高校手工艺教学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这一方面要重视理论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手工技艺的教育。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立了专门的手工艺工作室和研究机构,把传统手工艺的研究和教学纳入到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规划中,开设了相关课程,既注重学习和超越,又注重手工艺的纯粹性、艺术性和生活化的结合。 西安美术学院现代手工艺会带给我们什么?一是新的审美和鉴赏。 我们处在一个高技术主导的社会,这个社会制造了闲暇、制造了心理压力,同时也制造了机会。 传统手工艺给我们制造了闲暇,这就要求艺术展览应该走出艺术院校,给外界的人提供观赏的机会。 现代社会制造的心理压力,它的一种很重要的疏导方式就是艺术。 它同时又制造了机会,所以需要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实现艺术的提升和飞跃。 二是创新启示。 从本学科的传统资源出发来创新是很重要的。 国外的创新来自于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而国内公认的自主性创新很少,而且创新的力度和产生的社会影响也不够。 材料上的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也可获得一些创新启示。 三是新的情感的平衡。 一味的致力于发展高科技,使人的情感已经被扭曲、异化,需要通过艺术的参与和互动来实现情感的平衡。 最后是新的市场需求。 市场反映了一种导向,也反映了一种需求。 我们应对市场做深层的分析和解构。 南京艺术学院:学院的手工艺专业都不是很景气,一是因为现代设计对传统手工业的冲击;二是现在一些手工艺工厂都设在中小城市,而学生都愿意去大城市发展。 三是很多学校从教学思想和管理上对手工艺重视不够;再就是大部分的学生想学艺术设计,而不想学手工艺,因为设计比较好找工作。 我觉得将来手工艺有可能向精致化、实用化方向发展,这样它更能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 我们对待传统设计的态度应该是,传承与现代同步,传承与创新同步,传统与现代交融,理论与实践并重。 张夫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手工文化、手工艺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一个民族的风貌。 中国的手工艺文化,应该是东方手工艺文化体系的一个典型代表,所以需要我们发扬广大。 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的生活开始同一化、类型化,缺失了个性化和人文化,我们渴望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别希冀高情感和高科技能够在这里取得一个平衡。 因此学习传统的手工艺,倡导手工艺文化,这样更能够彰显人的情怀,能够发扬人文精神。 现代设计不可以取代传统的工艺美术,设计、纯美术与工艺美术应该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周剑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对于传承与超越,从民族的审美来看,中国的琴棋书画里的琴、书、画是手的文化,也就是手艺。 手工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文化非常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明程度和当时的整个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一个民族在某个时期的智慧和能力的水平。 因此我们要提倡、弘扬手工文化、手工工艺。 当所有的民族处在一元化经济发达和多元化民族文化的发展时期时,这种文化和审美就是一个民族在世界之林站稳脚的立身之本。 何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认真思考艺术设计的本质、目的、目标以及设计教育培养的环节、目的,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变化和问题。 我们应该静下心来,重新定位思考一下,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走向、过程和脉络,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 我们都肩负着培养人才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应该把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每一个院校的责任。 希望今后大家能够齐心协力,把这个事情做的更好,也希望我们的前辈更关注我们中国现代手工艺的发展,提出更加宝贵的经验和意见,也希望在座的各位支持并踊跃的参加。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631.html
CP粉丝心疼马丽 沈腾仍旧被骂 票房冲破18亿 抓娃娃
Foundry和NIM推理微服务 Llama 3.1企业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