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即日起,本报开设“来自新时代改革开放一线·现场评论”专栏,走一线调研,细观察思考,以本报评论员的视角,感受改革开放给神州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展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图景、万千气象。
【一线见闻】
珠江潮涌,湾区风动。改革开放的热土,正续写“时代新篇”。
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地处“一国两制”规则“交融点”、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有着全国唯一海、陆、桥同时连通香港、澳门的独特优势——拱北海关,正是感受改革开放脉动的一个重要窗口。
拱北口岸,连接珠海与澳门。澳门居民梁女士说:“现在通关非常便利,澳门居民往返珠海购物、上班,就跟串门一样。”连续11年,这里成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陆路旅检口岸。
横琴口岸,与澳门隔河相望、桥隧相连。跨境车辆司机无需下车,就能一次性完成指纹、证件、体温等多项信息采集,由粤澳两地5家执法单位分别核验,通关效率提升40%。
大桥口岸,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正在通关的幼儿园老师林女士来自香港,每周都要自驾来内地购物、旅游、品味美食。日均出入境旅客达7万人次、车辆达1.3万—1.5万辆次……经由大桥,“两车北上”成为新风景。
人畅其行、车畅其道、货畅其流。正是改革创新的“精准发力”,让人员“无感”通关,却又让监管服务“无处不在”。
其中,有监管模式的改革创新——或试行“一机双屏、一次过检”联合检查模式,或设置“绿色通道”,使用“跨境一锁”;有科技支撑的智慧创造——或构建“监控—机动—现场”联动监管体系,或在全国首创客货车“粤澳联合一站式”验放系统、巧妙破解两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难题……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从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开通到今年6月,经大桥口岸进出口总值超8800亿元,货物收发地实现内地全覆盖,市场涉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当坚定一种信念,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置身改革开放一线,现场感受广东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作用,对总书记的话语领会更加深刻。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风正扬帆,征途如虹。
【现场评论】
立时代潮头,顺历史大势,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发展了自己,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部署,向世界宣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
去年以来,我国先后对法国、德国等15个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新增与新加坡、泰国等7个国家互免签证。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同比增长190.1%。
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21万亿元,同比增长6.1%,进出口增速逐季加快;全国新设立外资企业近2.7万家,同比增长14.2%,引资结构持续优化。
今天的中国,正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开放更有底气。上海洋山海关在距离洋山岛40公里外的临港地区设立集中审像中心,对采集到的集装箱X光机检照片实施远程“智能审图”,最大程度压缩货物在港停留时间。重庆海关打造数据治理平台,整合关区通关、物流、加工贸易、跨境电商等数据,企业物流周转效率提升了一倍。“守国门、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海关“筑牢国门安全屏障,助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以改革赋能增效,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让海关“耳聪目明”,致力破解统筹发展和安全这道必答题。
以监管和服务创新为支撑,开放更有效能。拱北海关创新“四个一”监管理念,构建分类、风险、信用、协同、智慧“五维一体”监管模式,助力横琴合作区步入发展快车道。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前不久启动“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一站式集成高效服务企业“走出去”。山东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区联动创新,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践表明,正是凭借敢闯敢试的创新举措,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卡点堵点,不断激发高水平开放的内生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开放更有水平。《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发布,首次在全国范围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主动对标世界银行新的营商环境评估系统,进一步擦亮“北京服务”品牌。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开放,制度型开放的稳步扩大,不仅助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有效制度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统筹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举办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链博会……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深入推进的鲜明特征。
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中国必将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2日 01 版)
为什么要进行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适应新时代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这必然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 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健全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确保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对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仅要求我们立足当前,从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上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保障,而且要求放眼未来,注重解决事关长远的体制机制问题。
党的十九大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及其对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必然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这只 “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这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扩展资料: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
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三思怎么样才能加盟
在全市“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全文)(一)(2011年2月10日)王辉忠同志们:春节上班后的第二天我们就召开千人大会,对“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三思三创”活动,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中央省委有部署。 目前创先争优活动正在深入推进,中央要求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 省委决定今年在全省吝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讲大局、鼓干劲、守纪律、正风气”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三思三创”活动,这是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 二是科学发展有要求。 这些年宁波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两难”问题还很多,特别是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仍然存在。 新阶段新起点,宁波科学发展要有新优势,首先各级干部思想必须要有新解放、精神面貌必须要有新变化、工作作风必须要有新改进。 三是人民群众有期待。 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思进思变思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希望发展更有质量、城市更有品位、生活更有品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工作体现副省级城市的水平。 我们必须积极回应群众的期待,以百倍的付出、百倍的努力,交出一份让宁波人民骄傲、自豪、满意的答卷。 “三思三创”活动,核心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目标是一流的思维理念、一流的意志品质、一流的工作水平、一流的发展质量,关键词是“思”和“创”。 “思”,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深入思考推进科学发展的宁波之路,积极思量在全国乃至国际发展坐标中的宁波之位,认真思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宁波之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争先进位意识,着力解决发展理念、发展视野、发展思路、发展体制等方面的障碍,进一步推动宁波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好。 “创”,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增强创业创新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对照标杆找差距,振奋精神干事业,改进作风破难题,在落实“六个加快”战略部署中作表率、创一流。 我们希望,通过开展“三思三创”活动,全市上下思想更加解放,理念更加科学,眼界更加宽阔,精神更加振奋,作风更加扎实,工作更加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开辟宁波科学发展新境界。 下面,我着重讲两个问题。 一、新一轮竞争是一场科学发展的“大比拼”,比的是眼界、理念和智慧,必须以思想新解放争创发展新优势我们党成立90 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实践反复证明,解放思想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开启新征程、开辟新路径、开创新局面的“金钥匙”。 什么时候坚持解放思想,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哪个地方思想解放,哪个地方就能脱颖而出,走在前列。 宁波过去的成就得益于思想解放,宁波现在的发展依靠于思想解放,宁波的未来更有赖于思想解放。 前不久,省委赵书记在参加市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时对宁波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宁波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视野,既看到宁波的优势,不妄自菲薄,把优势保持下去、发挥出来,更看到宁波与先进城市的差距,奋力追赶、力争领先、走在前列,在全省发展中起好示范和引领作用。 我们要认真贯彻赵书记的讲话精神,迅速在全市兴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以更科学的理念谋划发展,以更大的决心赶超先进,以更扎实的举措推动发展,努力在新的起点上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取得各项事业新突破。 第一,要在解放思想中找误区,坚定落实主题主线的信心。 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发展阶段,解放思想有不同的任务、要求和特征。 当今时代的最强音,就是科学发展;城市竞争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思路,就是比落实主题主线的绩效。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目标就是科学发展,“加速器”就是解放思想。 因此,推进新一轮思想解放,最根本的是要瞄准科学发展这个“靶心”,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有“胆”又有“识”,既有“破”又有“立”,破除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确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就当前来讲,要通过思想解放大讨论,着力破除在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三大误区”。 一是要破除“重知不重行”的误区。 通过这些年持续深入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各级干部的发展理念发生了积极变化,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时还会自觉不自觉地出现偏差。 有的对科学发展嘴上喊得很响,但在实践中不知如何推进科学发展;有的心中认同科学发展观、观念上理解科学发展观,但“GDP 情结”根深蒂固,一碰到困难就有意无意地走老路;有的习惯于用老办法、老套路解决问题,不善于用科学的思维理念和方式方法去推动发展。 看一个地方是否科学发展,不仅仅要看经济规模的大小、增长速度的快慢,更要看发展质量的优劣、发展效益的高低、发展后劲的强弱。 如果发展方式是集约的,那么现在即便规模小但未来空间无限;如果发展方式是粗放的,那么即便现在暂时领先,将来也肯定不可持续、难以为继。 要继续加强理论武装,倡导知行合一、立说立行,使主题主线不仅成为我们的共同认识,更成为我们的共同行动。 二是要破除“见物不见人”的误区。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的核心思想。 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一谈到发展首先想到经济发展,一谈到经济发展首先想到增长速度,忽视总量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忽视发展应当注意的民生改善、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 结果可能是经济总量上去了,群众的支持度下来了。 在“以人为本”的问题上解放思想,不仅要看结构如何调整,产业如何升级,还要看公共服务如何改善,社会管理如何创新,百姓生活品质如何提高。 三是要破除“利小不利大”的误区。 科学发展既要看显绩也要看潜绩,既要看即期也要看远期。 现在有些地方和部门全局意识不强,重视本位小利而忽视全局大利。 少数领导干部追求短期政绩,不注意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问题。 我们要通过“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各级干部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扫除思想上的障碍,勇于冲出因循守旧的羁绊,敢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桂桔,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的精神实质,切实体现到发展理念和具体实践中。 第二,要在解放思想中找标杆,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 眼界决定工作品位高低,心量成就发展事业大小。 经过改革开放30 多年特别是“十一五”的发展,宁波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 去年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0 亿元,达到5126 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 亿元,达到1172 亿元,这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昨天引以为豪的发展优势,今天可能就变成令人担忧的“路径依赖”。 只有找准标杆、提振精神,自我加压、奋力起跳,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赶超先进,更好地实现高位突破、率先发展。 首先,新的发展形势逼迫我们必须奋力赶超。 随着国家区域战略的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全面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稍一松劲就可能“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稍一松劲就可能被同类城市甩在后面。 居安要思危,居危更须忧患,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心中有数,十分清醒。 其次,新的发展阶段要求我们必须奋力赶超。 宁波“十二五”发展新阶段,最鲜明的两大特征,一个是进入工业化与城市化深度融合期,一个是进入结构性与素质性矛盾集中凸现期。 发展就像赛车一样,在直道上比赛很难将对手甩开,只有在弯道区才有可能超越对手。 现在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就是弯道区,谁的办法多、应对早、适应快,谁就能步入新一轮发展的快车道。 因此,我们要勇于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坚持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两大转型”同步推进,不断争创发展新优势。 再次,特色发展优势支撑我们奋力赶超。 宁波有融江通海、接轨上海的区位优势,有大港吞吐、海域广阔的资源优势,有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优势,有集群发展、产业配套的块状经济优势,有内外对接、兼容并蓄的开放优势。 这些优势,是我们超赶先进的基础、信心和底气所在。 我们一定要确立更高的目标定位,找准“省内坐标”、“国内坐标”和“国际坐标”,力争在新一轮科学发展中走在前列。 每个县(市)区、每个管委会、每个部门都要确立学习赶超的目标,在学习标杆中突破发展局限,在赶超先进中培育竞争优势。 第三,要在解放思想中找差距,保持清醒奋进的头脑。 有竞争才会有发展,城市竞争其实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是在相互学习借鉴、相互比照较量中共同进步的过程。 对于一个地方来讲,如果只看光鲜的一面,不看落后的一面,那么这个地方的发展就永远不可能“百尺竿头上台阶”。 对于领导干部来讲,承认差距是一种胸怀,找出差距是一种境界,缩小差距则是一种能力。 如何正确认识比较过程,正确看待宁波在新一轮发展竞争格局中的方位,当前最突出的是要克服自满、自卑、自闭这“三种心态”。 “自满”, 就是陶醉在过去的功劳薄里,只跟自己的过去比,只跟落后的地方比,沽沽自喜,盲目乐观,固步自封。 “自卑”, 就是总认为自己的发展不如人,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缺乏争先的勇气和超越的胆魄。 “自闭”,就是典型的“鸵鸟心态”,不敢比,不敢争,躲进小楼成一统,自我封闭,缺乏包容开放的气度。 这三种心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消极的,久而久之必然会贻误发展、贻误事业、贻误大局。 我们要在新一轮发展中争创新优势,不仅要纵向比,更要横向比、跟先进比、跟标杆比。 纵向比是一把“尺子”, 可以比出成绩、坚定信心;横向比更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差距、激发斗志。 近几年宁波的发展势头很好,但我们没有任何骄傲自满的资本,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闲庭信步”,特别是对照先进城市还有差距。 我们与先进城市发展上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数字上的差距,深层次讲是思想还不够解放。 一是发展理念上有差距。 无论是规划编制、产业培育,还是城市发展、社会管理,仍较多地停留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上,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创新性。 二是发展动力上有差距。 从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和先进城市发展的规律看,未来发展必须更多的依靠科技推动、创新引领和消费支撑。 应该说,目前我们的发展主要还是靠粗放型投入,新的发展引擎还没有充分培育出来。 三是发展质量上有差距。 单位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仍处在较低水平,土地产出率每平方公里只有700 多万美元,公共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品质与先进城市仍有不小的差距。 面对区域竞争新态势,我们要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把差距作为动力,分析查找出现差距的原因,研究落实缩小差距的措施,在不断赶超中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要在解放思想中找路径,推动“六个加快”取得扎实成效。 解放思想,本质是要解决好发展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发展之路。 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作出了“六个加快”的战略部署,这是宁波“十二五”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 要围绕“六个加快”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之成为全市上下共同的认识、共同的目标。 要抓紧制定“六个加快”五年行动纲要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具体抓手、政策措施、时间节点、责任部门,扎扎实实推动“六个加快”取得新突破。 一是要在发挥比较优势中推进“六个加快”。 巩固放大港口这个优势,加快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延伸港口产业链、提升港口价值链,做大做强临港重化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推动“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转变。 巩固放大先进制造业这个优势,依靠科技、创意、品牌的力量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促进“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转变。 巩固放大城乡统筹这个优势,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加快都市区南北组团建设,积极培育卫星城市和中心镇,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在现代都市建设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二是要在寻求错位发展中推进“六个加快”。 突破传统领域的竞争,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本的也在于绕开竞争激烈的“红海”,错位发展“蓝海”来培育新优势。 各地各部门要放宽视野、拓展思维,抓住用好机遇,结合自身实际,力争创造出更多的“宁波板块”、“单打冠军”、“拳头产品”。 三是要在促进统筹协调中推进“六个加快”。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最高位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公用设施体系,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第五,要在解放思想中找动力,争创体制和开放优势。 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动力之源。 没有思想的解放,就跳不出观念的局限,就走不出改革发展的困境。 解放思想,“解”就是要从旧的思想观念、旧的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解除不合时宜的思想束缚,解决当前发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放”就是心量要放开,眼光要放远,体制要放活,权限要下放。 要把解放思想贯穿到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不断拓展发展的动力和空间。 一方面,要向改革找动力、增活力、拓空间。 要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强化原有优势体制的创新,着力突破发展有需要、一直想推进而未推进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形成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另一方面,要向开放找动力、增活力、拓空间。 要牢固树立“开放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的理念,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理念谋划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抓住当前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重大机遇,在更大范围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在更大空间拓展利用外部资源的途径,在引进大项目和国内外战略投资方面有大思路大突破,争取更多的国际资源、国家资源、省级资源落户宁波、发展宁波。 二、新一轮发展是一场破难促调的“攻坚战”,靠的是责任、能力和干劲,必须以作风大转变汇聚发展大合力“十二五”时期是宁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既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巨大的挑战考验。 能不能保持宁波这艘发展巨轮继续破浪前行,展示“宁波实力”、“宁波活力”、“宁波魅力”,关键取决于有没有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关键取决于各级干部有没有一种实干的精神、实干的品质、实干的作风。 今天在座的都是领导干部,是推进宁波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骨干力量。 在“三思三创”活动中,我们每一个干部都要深入反思、扣心自问,面对新一轮发展、新一轮大考,应当扮演什么角色、担当什么责任、体现什么作为、作出什么贡献。 第一,要问有没有奋发做事的激情,着力解决精神不振的问题。 干事业需要一股激情,有激情就能最大限度发挥创造的潜能,就能最大程度释放创业创新的活力。 回顾宁波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的“成长中烦恼”,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和胜利,靠的就是克难攻坚的激情。 有的兄弟城市之所以能够取得骄人的业绩,靠的也是当地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 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变革变化的时代,形势瞬息万变,新的事物层出不穷。 没有创业创新的激情,就跟不上发展的脚步,就会掉队落伍。 但是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现在我们一些同志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意志消沉了,战胜困难挑战的斗志丧失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有所蔓延。 在这次作风专题调研中,基层群众反映,一些干部思想疲劳、暮气横生,对工作无所用心,对事业无所追求,“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塌塌过日子”;一些干部求稳守旧,对不利因素考虑得多,谋求超常规发展的举措少;一些干部对待名利“积极向上”,板凳还没坐热,工作没做多少,就盘算调动升迁的事;一些干部把上班当休闲,热衷于串串门、认认人、拉拉关系,有的甚至上网聊天、炒股、看电影。 上述种种庸懒散现象,与党和人民需要我们拿出的工作激情、热度极不相称,与宁波这座城市所需形成的优势极不相称。 一座城市有没有活力和激情,某种意义上首先要看这座城市的公务员和干部队伍有没有活力和激情。 下步,要把治理庸懒散作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使宁波这座城市因激情焕发而更加生动精彩、充满活力。 第二,要问有没有大局至上的意识,着力解决全局观念不强的问题。 宁波发展,人人有责,贯彻实施“六个加快”,开创“十二五”发展新局面,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和大局,没有“主、谓、宾”之分。 从当前干部队伍看,大局意识不强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有的地方和部门缺乏全局观念,只顾当前不管长远,只顾重点不管全面,只顾城区不管乡村;有的遇事首先考虑小团体利益,对一些事关全局、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不是主动沟通、协调运作,而是相互扯皮、各行其是;一些干部只欣赏别人的城市,老责备自己的城市,总要讲些风凉话,不当主人当看客,忘记自己也是这座城市的主人;还有的干部不能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在一些重点工程建设中不配合、不作为。 要通过“三思三创”活动,引导各级干部树立大局观念和主人翁意识,把注意力从个人利益的“小算盘”转到全市发展的“大棋盘”上来。 就“十二五”来讲,全市最大的大局、老百姓最大的期待,就是“六个加快”。 各级各部门各级干部,无论是“条条”管理的,还是“块块”管理的,都要同心同向,紧贴这一大局、服务这一大局、推进这一大局,确保每一个“加快”取得实质性突破。 第三,要问有没有勇于担责的气魄,着力解决在职不尽责的问题。 发展成果人人共享,但前提是要做到推动发展人人有责。 特别是机关干部,领国家之体禄、行国家之权力,更应该责在人先、利居众后,把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最大的责任。 从部门职能履行情况看,通过几轮的审批制度改革,权责分离的现象得到了较大改进,但对于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有权的看不到、看到的无权管”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从当前机关干部看,责任心事业心总体是好的,但也有部分干部的担当意识缺失。 有的“爱岗”不敬业、出勤不出力,对待工作“被”字当头、消极应付;有的求稳怕难,不敢担当,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改的不改,满足于当四平八稳的“太平官”。 看一个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担当的精神,敢担责的干部越多,宁波的发展就越有希望。 各级干部一定要有“责重山岳”的压力,把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做什么工作都要尽心尽责、全力以赴。 特别在落实重大决策、推进重点工作中,要主动请缨,勇挑重担,以不惧风险的胆识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第四,要问有没有直面矛盾的勇气,着力解决畏难不敢创新突破的问题。 困难无时不有,矛盾无处不在。 发展过程,本身就是化解矛盾、克难奋进的过程。 困难也是一种机遇,大家面对的问题大同小异,谁率先找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谁的发展就能先人一步、快人一拍。 现在一些矛盾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一些工作之所以迟迟见不到成效,最主要的就是不敢直面矛盾、不敢破难攻坚。 当前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很多,既有利益协调方面的矛盾,又有体制和政策层面的问题。 对于矛盾和问题,敢碰敢触及,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不碰不触及,矛盾永远是矛盾、问题永远是问题,并且将来去解决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各级干部要把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作为锤炼党性、增长才干的重要平台,坚决克服畏难怕事、退缩回避、被动应付的思想,敢于走进矛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突破一切瓶颈,找准矛盾的症结及其演变规律,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创新用好用活用足政策的办法,创新化解矛盾的方法,提高破难攻坚的实效。 第五,要问有没有高效服务的作风,着力解决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必须在打造优质环境的基础上,寻找更有价值、更具潜力的发展新优势。 这个“优势”是什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机关服务的水平,就是企业的认同感、群众的满意度。 这几年通过效能建设,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依然存在。 有的部门讲程序多、讲效率少,办事慢与经济运行快节奏的反差明显;有的主动到基层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不够,存在“被主动、被提速、被执行、被推动”等现象;一些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脱节,有利益的争着管、有问题的抢着推,特别是对一些有难度或政策上没有规定的事,不作为的现象比较严重;还有少数干部拘私枉法,没有人情关系不办事,有了人情关系乱办事。 下步,要把治理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一个重点来抓,推广象山“十个一线工作法”的经验,做到基层反映强烈、巫需解决的问题“立即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主动办”、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上门办”、一些条件暂不具备但对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创新办”、一些涉及面较广、政策性较强的问题不遮不掩“公开办”,全面提升机关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层次。 第六,要问有没有亲民为民的情怀,着力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 亲民为民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种情感,从对群众感情的深与浅、真与假,就能看出一名干部作风的好与坏。 现在有的干部不善于同群众打交道、做朋友,不善于引导群众、说服群众,害怕与群众面对面,害怕走到群众中去;有的在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不体察民意、不尊重民意,习惯于“为民做主”而不是“让民做主”,无意之中造成了干群之间的信任危机,导致群众对一些重大决策、重大改革甚至重大民生工程不理解不支持;有的只唯上、不唯下,对领导吩咐和关注的事不遗余力去办,对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不闻不问。 在“三思三创”活动中,要突出加强公仆意识教育,更加重视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用真心听民意,用真情聚民心,用真招解民忧,特别是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管事情大小、性质重轻,都要立即解决、坚决纠正,使群众的呼声和期盼得到真切及时的回应,使群众工作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最有效手段。 第七,要问有没有干事创业的本领,着力解决学习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为领导干部来讲,有能力、有本领,才能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从当前干部队伍看,在学习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有的不重视学习、研究和思考,对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不熟悉,说外行话,干外行活;有的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追求轰动效应,不愿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有的执行力不强,当评论家、不当实干家,缺乏一抓到底的韧劲,说得多、干得少,造势多、落实少,口头上一回事、行动上另一回事,不推不动甚至推也不动;有的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凭主观决策,靠经验办事,习惯拿“以前怎么样”、“过去如何”来衡量是与非、对与错,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举措,打不开新局面。 要结合学习型党组织、服务型政府创建,把学习实践能力作为一种重要能力来建设。 一方面,广大干部要读好“有字之书”,加强对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维眼界。 另一方面,要读好实践这本“无字之书”, 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八,要问有没有艰苦奋斗的品格,着力解决奢侈享乐的问题。 艰苦奋斗,不仅仅是工作作风问题,更是反映一座城市、一支队伍、一个人的精神气质。 特别是在“十二五”发展新征程中,我们将面临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挑战,更需要保持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克难奋进的过硬作风。 总体上讲,宁波的干部务实低调,做事中规中矩,但也有部分干部滋生了奢侈之风、享乐之风。 有的追求排场,出入高档消费场所,沉缅于灯红酒绿之中,把低级当时尚,把粗俗当风雅;有的相互攀比,比收入、比待遇、比福利,就是不比干劲、不比作为、不比贡献。 各级各部门各级干部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树立艰苦创业思想,狠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把心思用在谋事干事上,把精力花在抓落实上。 特别是要绷牢绷紧廉政这根弦,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仁之举不为、不正之风不沽,树立领导干部良好的形象。 开展“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市委着眼于推进“六个加快”、确保实现良好开局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 各地各部门要把开展“三思三创”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同开展纪念建党90 周年系列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全省“讲大局、鼓干劲、守纪律、正风气”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实践导向、示范导向、用人导向、舆论导向,确保整个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强化实践导向,就是要紧紧围绕“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把破解了多少难题、化解了多少矛盾、推进了多少重大项目、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活动的成效,使“三思三创”活动成为全面争创发展优势、全面改善社会民生的过程。 强化示范导向,就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作表率,带头解放思想,带头改进作风,带头克难攻坚,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用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形成“三思三创”的浓厚氛围。 强化用人导向,就是要结合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以实绩论英雄,为发展配干部,把那些有激情、敢创新、作风实、实绩好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不让那些忠诚履责、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政绩突出的人吃亏,....(放不下了)
如何深化 学三创 、 推动精细化管理 ,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目标。
---创新发展邯钢经验推动全面转型升级述评之三世界一流的企业,必然有一流的管理。 要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钢铁企业集团,就必须转变管理方式,从粗放走向精细。 为什么像新日铁、浦项、蒂森·克虏伯等连续多年排名靠前的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能用那些看似并非顶级的设备,生产出了占据全球高端市场的一流产品,获得了数倍于我们的利润?为什么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基业长青、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原因很多,但是其中被大家普遍公认的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拥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从而保持了对企业各要素高效集成、精益控制、持续改善的管理能力。 而我们传统国有企业存在的历史顽症之一,就是管理粗放。 这也是我们与世界一流企业诸多发展差距中的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众多企业在解决管理粗放,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大成绩。 尤其是当年邯钢经验中的指标层层细化分解,就蕴含着朴实的精细化管理思想,为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的成功运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6年1月3日,国务院在推广邯钢经验的3号文件中指出,有效推进企业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是邯钢管理经验的成效所在。 通过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精心计算投入产出,合理有效地利用了资源。 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邯钢由市场价格倒推目标成本,将目标成本细化为1000多个综合性指标分解到二级单位,再进一步层层细化为10万多个小指标,将指标落实到了每个职工,每台设备,每个工序和岗位;构建日核算、旬分析、月总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责任和指标考核体系,体现的就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目标管理和精细化过程控制。 20年来,我们基本完成了装备的大型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改造,在硬件水平上初步实现了向国际一流水平的跨越赶超。 但是管理粗放的矛盾仍然没有彻底消除,原本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被掩盖、被忽视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在困难形势下更加显露出来,成为制约效益增长的短板,成为实现全面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 技术与管理,犹如企业的两个车轮,决定着企业的前进速度。 未来要将硬件比较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优势,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钢铁企业集团,就要彻底转变企业管理模式,从粗放走向精细。 精细化管理没有定式,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形成了这样的认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是一个覆盖全员、贯穿于企业全部管理活动的全方位工作要求;是一个永无止境、持续改善的管理过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没有一流的管理,就不会成就一流的企业。 集团成立伊始,确立了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钢铁企业集团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包括管理一流在内并放在首要位置的四个一流总体要求。 2008年9月,集团做出创建科学发展示范企业的战略部署,提出要以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实现企业综合素质、整体形象的全面提升。 在2010年年初召开的集团工作会议上,首次将精细管理确定为集团三大任务之一,并连续三年作为三大任务,一以贯之地扎实推进。 精细化管理,无处不在,永无止境。 从指标层层细化分解,到全员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管理的粗与细,效果截然不同!冲破传统经验管理思维的禁锢和束缚,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钢铁般的意志,从管理转型的大处着眼,从小事、细节抓起,不断挑战自我、提高标准、持续改善。 就集团总体来看,现场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已经不言而喻;厂内物流优化全面展开,降本成果显著;生产组织高效运行,生产更加精准;能源管理集中优化,消耗降低明显;细分精选客户,优化采购销售区域,营销成本有效降低;ERP等信息化手段在生产管理领域广泛应用,有效支撑精细化管理;资金、资产、人工、库存等资源,优化灵活配置,获得惊人效益。 从当年邯钢将成本指标层层细化分解到一张纸,一度电,一个螺栓,一个热电偶;到现在渗透到生产经营各领域的全员全方位推进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控制程度不断提高,于细微处见到了大效益。 衡板青彩公司为防止彩涂板产生粒子线质量缺陷,从严格规范开启油漆桶的动作抓起,加强生产过程的细节管理,最终以稳定、过硬的产品质量叩开了海尔、海信等知名企业的大门,并出口欧洲高端市场。 邯钢三炼钢厂,推行列车时刻表生产组织模式,实施流程工序的时间定量化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到以秒计算,使转炉工序计划时间节点命中率由91.8%提高到97.1%,工艺事故停浇次数由月均13次降低到6.8次,日冶炼炉数由112炉提高到150炉。 矿业公司司家营铁矿抓住矿山运输瓶颈,将运输车辆操作规程细化到车辆转弯禁打死方向、举斗时控制油门降低油耗、控制行驶车速减少硬性伤害、操作手指口述等细微动作,实施准军事化交接班制度,使出车率由90%提高到95%,操作事故降低为零。 燕山大酒店对椅背、茶杯、香巾等物品摆放必成一条直线,精确到毫米,严格细致,一丝不苟。 精细化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 管理变革刚刚起步,改进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 当前关键是要理清思路,找准着力点,与减亏增盈、管理升级紧密结合。 指标体系的精细化。 突出成本、品种、质量、服务用户等重点领域,突出KPI(关键绩效指标),动态细化完善指标体系,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层层细化分解,直至可操作;健全完善对标机制,落实指标完成责任,力争实现指标责任主体的最小化、考核标准的可量化。 工艺业务流程的精细化。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混乱的事情规范化。 简化、取消多余工序环节,提高工艺流程的适应性与运行效率;强化技术创新,提高操作水平,实现低成本经济运行;再造业务流程,实施扁平化管理,改进集团战略管控模式,推倒企业与市场之间无形的墙,高效快速反应市场。 岗位操作标准的精细化。 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规范操作程序,分解时间节点、操作动作,从粗放的经验操作向精细规范的科学操作转变。 生产现场管理的精细化。 深化细化5S/6S现场管理方法,巩固发展清洁生产、定置管理成果,持续优化内部物流、人流、信息流使之畅通有序,并不断提升员工文明生产的职业素养,把创建科学发展示范企业提到新水平。 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的精细化。 加大生产过程管控力度,加强内外部产销衔接,强化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细化岗位内控技术要求;发挥能源管控中心作用,集中优化配置生产公辅设施和能源介质;系统优化生产设备经济运行方式;加强资金、资产、资本、资源的统筹运作与集中管控,充分挖掘释放协同效应。 目标市场与客户管理的精细化。 加强市场调查和分析预测,细化目标市场定位,精准提供市场服务;实施订单式拉动生产组织方式,实现合同交货期的精准化控制;加强战略产品与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的规划与控制,由被动适应市场向快速反应市场、主动开拓市场转变。 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升执行力,为企业管理由粗放走向精细提供强大支撑。 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管理工具、方法,着力实施集成创新,探索集团独具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要以全球化视野和开放的心态,顺应现代化管理变革趋势,跳出传统经验管理的窠臼,学习国内外一流企业的管理理念,拿来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为我所用而不是照抄照搬,坚持从本企业实际出发,要找准与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改进质量、服务用户、技术创新等重点工作的接合点,实施再创新。 培养严细作风,坚持从严管理,下大力提高队伍执行力,用钢铁般意志把工作做到极致。 从严管理是管理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没有强大的执行力,没有硬碰硬的管理,任何精细的制度、规范、标准、要求都难以落到实处。 标准、规程一经制定,就要百分百地执行,不得任意简化、变通,不讲客观,不搞下不为例。 工作一旦布置,就要一丝不苟地贯彻落实。 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从细微处培育干部职工用钢铁般意志把工作干到极致,干就干到最好的职业素养。 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管理精细化,以信息化手段支撑、扩展、延伸生产过程和管理业务的精准细化。 几年来,集团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ERP不断完善,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 下一步要继续强化信息化手段,防止ERP等手段与现实管理出现新的两张皮,快速提升企业管理、生产组织方式、业务流程控制等领域的上线应用水平,逐步消除信息孤岛,构建统一高效的集团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支撑管理的精细化。 加强实践经验总结,推进实践成果转化,不断地把精细化管理要求转变成为管理行为的自觉。 虽然我们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的实践还不长,但实践过程中必定有很多重要经验值得总结,成果需要提升。 我们要不断把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地固化为制度,规范为标准,优化为流程,规定为动作,升华为文化,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 要不断地构建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树立追求卓越、永无止境、持续改善的工作思路,把精细化管理推向新阶段,为战胜当前困难,挖掘降本增效潜力,推进全面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