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向持续深化改革求发展
向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活力
一组数据
带你了解
海河沿岸
渤海之滨
改革浪潮激荡津沽大地
肩负改革开放先行区职责使命的天津
正面向新时代新征程
勇毅前行
策划:胡国香
主创:聂毅
记者:梁姊 宋瑞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制作
天津水资源紧缺现状!
任何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也有其发展的方向,从宏观来谈,京津地区承载不了两个发达的城市,就因为水资源之困,特别是天津这个资源枯竭的城市,本地人的生活都要靠引入其他地方的水资源来满足。 天津是个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城市,以至于,现在的人口已到承载极限,发展引来的人口大增长,对天津的未来是一个噩梦。 环渤海地区的发达城市就像黑洞,吸走其它城市的发展空间,北京的发展牺牲了天津,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武清境内的8条河完全是北京的排污河,致使武清的河流污染,全是臭水,所以武清只能引入滦河水!然而天津的发展靠港口这个选题有些太长了,先到这吧其实,楼兰古城辉煌过,古长安也辉煌过,为什么没落了??其实很简单,水和环境没法承受了,所以富有的人们像游牧民牵到了肥沃的地方,封建制度下,最后的辉煌是北京!北京经受这些许年的摧残,也已经逐渐不适合生活,南水北调,就是ZF想改变自然规律的一种尝试,但未来的效果无从知晓。 另外,正因为环境的逐渐破坏,资源的匮乏,环渤海承载不了两个发达城市,所以天津的地位逐渐丧失,必须找到资源丰富的地方再行发展,北京的资源匮乏程度也很严重,但ZF没有放弃其首都的地位,从河北等附近地区调水,救急。 把污水排出北京,减负。 但到目前这些方法也已经逐渐失效,所以为了北京继续的发展,ZF实施了两个重要的决策,其一南水北调,其二,重污染企业移除北京,所以首钢去曹妃甸,不是回输血,而是继续的吸血!即使这样,天津的资源依然不能支持其发展,现在天津自身的人口已经偏多,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环境本身是有自净能力的,但当我们排放的生活废品,工业污染超出环境自净速度时,环境会不断恶化,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90年代,天津港清澈见底,到处有鱼虾,海鸥在空中飞翔,但现在呢?因为破坏的速度超出了渤海湾的自净能力。 ),环境正在不断的恶化,这一点才是应该着力解决的最重大的问题!南水北调能分给天津多少还是未知数,而且当人类开始大范围的用水紧张时,南水还能顺利的掉到北方吗??所以,“人口的显著增加”正是噩梦的开始,短期的增长之后,我们将面对的是严重的环境问题。 所以,一个城市的发展现在依然会受制于大自然,我们依然要遵从自然的规律!环渤海的发展,会在环境到达承受临界点时戛然而止!谁为天津救急?--天津水资源危机的报告随着潘家口水库的容量降至死库容,天津进行了第六次引黄,而实到的净水量仅剩下2亿立方米,不足计划引水量的五分之一,引黄济津只能救得一时,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可行性尚在论证中。 干渴,如同附骨之疽,正消耗着这个城市的活力和意志连续4年的大旱使得北方许多地区陷入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之中,天津就是面临水危机的典型地区。 尽管今年天津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第六次引黄,但远水解不了近渴,面对日益干涸的黄河,我们又怎能乐观起来呢!一、天津水资源的现状我们姑且不论,中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也不论中国是联合国的13个最为贫水的国家之一,就单单天津所在的海河流域而论,海河流域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321立方米,与其他几大流域相比是最少的。 在海河流域中,天津的占有量更少,年人均只有160立方米。 属于严重的资源缺水地区。 天津本地自产水、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值为16.88亿立方米,长期以来,天津工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入境水,而入境水是逐年减少的,而且多次发生供水危机。 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的规划,到2010年将缺水4亿立方米,全市缺水将达到17亿立方米。 今年1月~6月份,天津日用水量已从原先的220多万吨,降为160万吨,几近底线。 然而气候依然干旱异常,干渴正消耗着这个城市的活力和意志……二、天津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措施天津市政府在今年上半年已连续发出了3个节水通令,采取了近三十项节水措施,包括停止农业用水、关闭所有的冲水洗车点、严控企业耗水大户、对居民限量使用生活用水、提高水价等。 从确保城乡人畜吃水和抗旱保麦的口号,到全力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已成为天津万不得已的取舍。 节流的同时,天津市政府也积极地寻找开源的途径。 为从外地调来入境水,曾先后掀起了格外壮烈的天津保卫战。 连年的干旱使得滦河水量剧减,滦河下游几近断流,为保证天津人民生活生产用水,政府明令禁止引滦河水用于农业灌溉之用--虽然干裂的土地和生活在其上的农民同样需要水的滋润。 随着滦河上游潘家口水库这唯一的供水水源地库容量降至死库容,天津又掀起了历史上的第六次引黄。 为引黄济津,国务院出面协调,从4000公里的刘家峡直至山东引黄口,再奔流580公里达天津市区。 沿途地区一路保卫,没有许可不得擅自采水。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工作人员也奔扑黄河上中下游监督检查引水量。 正是有了兄弟省份人民的无私奉献,才得以使天津人民有了一点救命水。 然而,此次引黄济津计划水量为10亿立方米,而实到天津自来水厂的净水量仅剩下2亿立方米。 引黄济津救得了一时,又怎能救得了永远?正在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路途漫漫,其工程可行性还在论证中。 面对此情此景,有识之士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最强音!三、呼吁:向大海要水喝!海水淡化是天津解决工农业用水的根本途径。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大多数水资源危机的沿海国家都直接卷入了海水淡化的发展潮流。 目前,无论中东的产油国家或是西方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发挥海岸优势,建设有相当规模的海水淡化厂或海水淡化示范装置。 根据国际脱盐协会的统计,截止到1995年底,世界范围内共安装了台单机容量大于100吨/日的淡化装置,每天生产淡水2030万立方米,到1997年底,单台产量在100吨/日以上的淡化水日产量已达2300万立方米。 目前海水淡化的日产水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米,养活的人口多于一亿之众。 海水淡化装置的年销售额在九十年代达到20亿美元以上,且以每年10%~30%的速度攀升。 我国的海水直接利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目前年取用海水量达到100亿立方米左右,虽然与国外相比差距明显,但天津以及其他沿海城市的使用效果表明,用海水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海水淡化技术日趋成熟,产业化势头很好。 就天津而言,具有开发利用海水的独特优势,具备海水淡化产业化的人才、自然环境、工业基础等有利条件:国内唯一专门从事海水淡化以及海水资源开发的专业性研究机构--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坐落在天津市。 该所拥有享誉海内外的专家群体。 今年12月5日,该所承担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大技术进展,并已具备产业化推广应用的条件,其中就包括蒸馏海水淡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该所设计的辽宁长海县1000吨/日海水淡化工程、山东黄岛电厂3000吨/日等工程看,该所完全具备了1万吨/日海水淡化的产业化示范工程的设计。 城市用水的80%是工业用水,而工业用水的80%是冷却用水。 天津大港发电厂是国内最早大规模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和淡化海水作为锅炉补充用水的单位,年利用海水量17亿立方米,相当节约淡水6000万立方米,在海水利用以及海水淡化设备的操作运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天津大港电厂从1998年开始海水淡化的民用开发工作,现已形成了月产罐装水近3000桶的规模,今年上半年累计投放市场淡化海水约3000吨。 在水质保证的前提下,淡化海水产品的成本已经与市场上销售的纯净水和矿泉水接近,为淡化海水大规模走向市场创造了条件。 天津碱厂利用海水化盐,节约了淡水,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天津独特的海岸优势和雄厚的工业基础。 天津具有海水利用产业必需的雄厚的化工、机械制造、造船、冶金、腐蚀与防护等工业基础。 国内外专家考察结果表明:天津的新港船厂不仅有良好的加工能力,且有自备码头,便于大型设备的进出,是海水淡化设备加工的理想场所。 四、来自专家的呼吁众多水资源方面的专家一再呼吁:随着淡水资源危机日益加剧,海水资源的利用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条件日臻成熟,应加大投资力度。 建立海水淡化的示范工程和配套技术中心,以利于海水淡化这一朝阳产业从一开始就步入良性循环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以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阮国岭博士,杭州水处理中心高从土皆院士和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王世昌教授为代表的专家指出: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向海洋要淡水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 其产业化不仅有助于缓解我国的淡水危机,而且有可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国创汇。 此方面已有韩国和以色列等国的成功经验,我国应奋起直追,有所作为。 在很多情况下,过分调水给被调地区经济带来的长远损失远远超过淡水本身的价值,因此一味地从外地调水无异于挖肉补疮。 长时间地等待传统观念中的懥�蹝水源,必定坐失良机,因小失大。 位于九河下梢的天津依水而建,也因水而兴。 但进入21世纪时,天津不仅早已失去了水资源优势,就缺水程度而言,还被列入中国北方最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天津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要以海河改造为龙头,用3~5年时间将天津建成中国北方的“威尼斯”。 这是天津借地缘优势发展自己的重大战略举措。 回顾20世纪末叶的2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迅速崛起,历史、现实和未来都在呼唤以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黄河三角洲经济腾飞的到来。 人们更为关切和希冀作为中央直辖市和我国北方老工业基地的天津,能够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加速发展、走向世界的龙头。 背负着历史的重任,天津以超常规跨越发展的韬略和奋起追 赶时代的脚步,使经济高速、稳定持续地向前发展,连续12年保持2位数增长,天津城市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0 03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作为支撑一个城市发展的水资源,如何在振兴天津中起到支柱作用,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天津水资源短缺,但并不是说天津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解决天津水问题,一是开源,二是节流。 在开源上,2010年长江水将引到天津,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眼下迫在眉睫的是节流,即通过节水工作的深化、细化、科学化、规范化,将天津建成节水型城市,变资源劣势为发展优势。 开发利用好水资源是件大事,要根据天津水资源的特点在下述几个方面做工作。 一、要把水资源劣势化为建设节水型工业的优势。 天津市用水大户主要是工矿企业,每年约占城市总量的50 %。 因此,建设节水型工业在天津就显得尤为重要。 天津用7年时间把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接、改造、调整了一遍,工业发展势头始终不减,连续11年2位数增长,但天津的工业用水量却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究其原因,一是严格控制多耗水产业 的发展,如大力压缩高耗水的冶金、造纸和印染等行业。 二是加大水资源利用上的科技投入,向海水、再生水要水源。 天津大港电厂仅海水利用一项一年就节约淡水7亿立方米以上。 在中水利用上仅冲车一项,全市一年就可节约自来水36万吨。 天津目前万元产值耗水量27立方米,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均在全国前列。 天津水资源短缺,但并未影响天津工业的发展,相反地造就了天津节水型工业。 因此,要把天津水资源的劣势转化为建设节水型工业最大的优势来推销,作为一个资本来经营,作为一大条件来引资。 二、要把水资源劣势转化成为发展节水型农业的优势。 天津因为缺水,所以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压缩耗水高的农作物,全面推广高科技和节水型农业作物达上百万亩。 天津小站稻虽然是国内外著名的产品,但由于耗水量大,这些年来种植面积由最高时的100万亩压缩为20万亩。 天津在种粮、种菜都以耐旱性作为首选,积极推广节水型的灌溉方式和种植方式,采用穴灌、滴灌、喷灌、微灌等灌溉方式,结合地膜、大棚、温室等种植条件的改善,使天津农业节水工程控制灌溉面积达到了43%,并建成了一批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 将水资源劣势转化为发展节水型农业的优势,为天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从1991年到2001年,天津市农业产值由54亿元增加到169亿元,增幅达2倍。 三、要把水资源劣势转化为旅游优势。 天津的海河源远流长,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北方特色,要借将海河打造成世界名河的历史机遇,抓住水这个特色做足文章。 一是看水。 天津近几年先后改造津河、卫津河、北运河、复兴河、月牙河,从今年起又要大规模改造海河、外环线,实现河湖水系相连,水绕城转,水清船行,这为发展河湖旅游创造了条 件。 二是赏水。 天津依水而兴,依水而建,留下了许多人文景观和历史典故,发展水上旅游,品味天津独具特色的河湖相通的水文化,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三是玩水。 目前,天津市河湖水面不少,但旅游开发力度不够,除少量旅游船外几乎没有什么开发项目。 其实,充分利用现有的河湖水面,就可以大力发展水上旅游,如水上跳伞、水上蹦极、水上赛艇等等。 另外,旅游线路的安排也要充分考虑天津水的特点,以水为载体,多做水文章。 四、要把水资源劣势转化成生态环境优势。 天津虽然水资源短缺,但九河下梢的历史演变使天津河道密集,河湖成网,加之近几年对市区河道大规模的整治,使天津这个北方最典型的缺水城市逐渐形成了利用水的特点创造生态环境优势的典型。 所以,天津的城市建设要尽可能考虑水的因素,利用好水,依水兴市,依水造势,用水打造城市,把天津建设成生态环境最好的北方“威尼斯”。 与此同时,还要着力发展水上经济,充分利用河湖水面,开展多种经营养殖、旅游再加上航运,在营造良好的人文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篇了凑合看吧
天津市2006年党建工作重点是什么,特色工作如何开展?
一、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1.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重要一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一年。 做好2006年的各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意义十分重大。 2.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恢复和增长期。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描绘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中央明确提出要贯彻扩大国内需求的重大战略方针,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全面实现和“三步走”战略的顺利实施,为天津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积聚了能量。 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为我们提供了最大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将有力地促进天津发展,更好地服务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 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这些年天津发展的有利条件,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我们完全可以实现更大的发展。 3.必须看到,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原油价格继续在高位徘徊,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非常繁重。 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们要充分估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趋利避害,积极采取应对的措施和办法,努力开创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4.2006年全市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站在新起点、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要求,树立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全面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5.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3%,财政收入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 6.做好2006年的工作,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必须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加快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具体工作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加强经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7.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经济工作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取得新突破,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8.全面加快滨海新区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快新区发展。 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兼顾,一体化推进。 高标准制定各项发展规划,切实维护规划的统一性、权威性、严肃性。 围绕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 着力实施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钢管公司扩能、天碱搬迁改造、新花冠轿车、三星手机扩建等项目,加快现代制造基地建设。 搞好保税物流园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天津港集装箱和散货物流中心等建设,进一步提升物流功能。 建设25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北港池集装箱码头等港口设施,加快机场扩建,开工建设港城分离的立体交通枢纽工程,加强铁路、高速公路、城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增强新区的载体功能。 坚持打好“服务牌”、“中华牌”,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新区管委会要切实履行职责,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各功能区、行政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9.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实施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巩固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围绕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及环保等产业,筹划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发展壮大一批名牌拳头产品和骨干企业,加快建设一批大型生产制造基地。 大力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产业集中度,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搞好纺织工业园等项目建设。 规划和建设若干都市型工业园区,促进郊区工业集中发展,进一步壮大区县经济实力。 加强经济调控,搞好要素平衡,显著提高运行质量。 高度重视管理工作,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0.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推进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加快海河堤岸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上游经济商贸区和大型商贸文化项目建设,推进历史风貌建筑区的保护性开发,进一步拓展服务业发展的空间。 着眼于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培育和引进更多的大型物流企业,抓好物流基地建设,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 加强商贸设施建设,增强批发交易市场的集散辐射功能,推进社区便民商业网点连锁化和菜市场标准化,基本完成农村市场“三进”工程。 办好津洽会、国际手机配套会、国际汽车贸易展览会等活动,争取举办首届国际物流大会。 加快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做好渤海银行开业和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工作,探索金融综合经营业务,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 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旅游品牌,开发一批特色旅游区和旅游专线。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积极发展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中介服务、社区服务和其他社会服务业。 11.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迈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一步。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强城乡统筹,调整投资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以沿海都市型农业为方向,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使75%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 加快农业标准化,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水利建设,搞好抗旱水源和防洪防涝工程。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 加强规划,扎实推进,加快示范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12.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 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抓紧实施电动汽车、25兆瓦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发展软件、绿色能源、民航科技等新兴科技产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国家级产业基地。 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启动建设国家实验室,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 鼓励专利申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做好科普工作。 积极推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强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13.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搞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对新上项目严把技术水平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 量化指标,落实责任,广泛深入地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切实做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 继续推进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和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活动。 加强对水、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的防治,搞好对湿地、盐田、河流和海域的保护。 巩固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成果,启动生态城市建设。 增强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制定具体标准,严格执行制度,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14.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扩大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趋势的跟踪研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津投资,促进外资企业增资扩产。 鼓励有条件的区县与外商合作开发工业园。 进一步加强投资环境建设。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深度开拓国际市场,增加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 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境外投资合作项目建设,推进境外资源开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建立营销网络、承揽工程和开展劳务合作。 加强与兄弟省区市特别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吸引中央直属企业和各地企业来津发展。 增强口岸服务功能,降低通关成本,提供高效、便捷、规范服务。 15.不断深化体制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大力推进各项改革,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充分发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作用。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推进集团公司改制,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加大资产重组力度,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公司、大企业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 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坚持分类指导、一厂一策,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放开放活中小企业。 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推动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各个领域。 深化投资、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 16.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为目标,加强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高标准搞好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统筹作用。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加快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津蓟高速公路延长线、京沪高速公路天津段、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蓟港铁路复线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快速路三期、地铁二三号线和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 搞好乡村公路建设,完善城乡路网。 全面完成引滦水源保护工程,开工建设永定新河综合治理和南水北调工程。 加强污水处理厂、废品处理厂、再生水厂等公用设施建设。 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工作。 加大城市市容环境清整力度,全面提升市容环境水平。 强化城市现代化管理,探索建立现代城市管理体系,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 三、加强政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7.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加强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加强同党外人士的联盟,促进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加强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 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 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作用。 18.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增强法制观念,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作用。 完善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 搞好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工作。 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政法队伍素质。 深入开展“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19.不断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坚持重大问题协商和听取意见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 坚持重大决策的专家论证制度和决策评估制度,完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在决策中的参与度。 进一步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四、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整体素质20.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精心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积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不断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搞好建党85周年和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天津的知名度。 21.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精心组织重点精神产品创作生产,推出更多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浓郁天津特点、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精品力作。 搞好天津国际少儿艺术节、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办好重大节庆日文化活动,开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成天津出版、新华书店、新华金印集团组建工作。 加快广电网络公司股份制改造,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整体转换工作。 重视发展各类文化中介机构。 加强城市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基层文化服务能力。 搞好少儿艺术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保护开发重点文化遗存。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持续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和网吧治理。 2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 完成示范性高中建设工作。 启动“历史名校”建设。 加强农村教育,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免收杂费政策。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完善课程体系,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学科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和学术梯队建设。 加快筹建天津中医药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 搞好大学科技园建设。 积极推进“211工程”建设。 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市。 认真解决资助和扶持贫困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校园及周边地区安全等群众关心的问题。 23.努力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加大政府投入,加快卫生资源调整步伐,完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 建设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卫生防病中心、医大总医院二期等一批重点医疗和公共卫生项目。 加强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公共卫生信息、卫生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配套政策,进一步规范服务和管理。 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和用药行为,改进和加强药品价格管理。 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认真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传染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全民卫生意识。 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五、加强社会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天津24.扎实推进社会和谐。 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25.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积极的态度、发展的办法解决就业问题。 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多种形式就业,确保完成新增就业28万人。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做好国有企业改组改制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坚持再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4050”人员托底安置。 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和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就业的有关政策。 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劳动力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改进就业服务,创造公平和公正的就业环境。 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6.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工作。 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逐步做实个人账户,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 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 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 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搞好农村五保户及贫困农民医疗救助。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医疗保险预测预警机制。 加强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监督,提高医疗保险经办服务管理水平。 全面实施医疗诚信体系建设。 认真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做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工作,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 做好老龄人口工作。 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 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捐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27.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继续抓好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文化品位三件事,让群众从多方面得到更多的实惠。 加大企业工资增长推动和调控力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实施最低小时工资制,坚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职工收入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稳步增长。 注重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 关注弱势群体,关心困难群众,深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促进消费持续较快增长。 加快住房制度改革,调整商品住宅供应结构,加大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扩大困难群众住房保障覆盖面。 启动新家园建设。 继续推进旧楼区改造。 加快里巷道路整修和低洼片排水设施改造。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交通设施,方便群众出行。 提高绿化水平,完善灯光夜景,整顿户外广告,搞好市容街景立面美化。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农村户厕改造任务,继续抓好坑塘整治和废品处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工程,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的整体面貌。 28.切实增强社会和谐的基础。 坚持面向基层、贴近群众,促进社会建设、管理和服务向基层倾斜,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整体合力。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以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为主题,增强功能,拓展领域,提高水平,努力做到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 加强和谐村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注重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 大力开展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创建活动。 倡导人与人和谐相处,在全社会营造平等友爱、团结互助、融洽和睦的良好风尚。 29.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落实工作责任制,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完善处理矛盾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加强信访工作,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查禁和打击力度,全面推进平安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工作。 做好保密工作。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危险化学品和交通、环境、建筑、消防、娱乐场所等方面的安全监管,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搞好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搞好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 广泛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障3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做好2006年的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搞好党的建设。 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31.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提高分析问题、指导工作的本领。 继续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全面提高培训质量。 巩固和扩大第一批、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切实搞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务求取得实效。 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工作。 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32.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优化素质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梯次配备,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 健全民主集中制,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 扎实做好实施公务员法的各项工作,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切实把那些德才兼备、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大力培养选拔优
天津港的发展史是如何发展的
1.古、近代天津地区因港兴城的历史回顾 从历史上看,天津是一个因港而建、由港而兴的城市。 由于天津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政治、经济的历史变革,造成天津港区中心的3次历史变迁,而每一次变迁都在天津历史上引发了因港兴城的历史过程。 天津港不仅催生了天津城,而且港区变迁拉动天津发展重心的转移。 唐《通典》将位于永济渠、滹沱河和潞河三水汇流的入海处,称为三会海口,即现今的军粮城一带。 因守卫边境地区的军事需要,三会海口成为唐代向北部边境各地转运军粮的必经之路,使这里成为具有泊船、装卸、中转和仓储功能的天津最早的海港。 由于三会海口港的兴盛,促使当时的军粮城成为一个繁华的港口名镇。 这是天津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因港兴城的历史过程。 从金朝开始至元、明、清的700多年间,中国出现了南北统一的盛势。 而且这几个朝代均定都北京。 由此,北京成为全国最大的消费中心,各项所需用品,从全国各地筹运至京都。 直沽(今三叉口至大直沽一带)骑河临海,位于南北运河交汇入海河的三叉河口,河船、海船在此处向京城转运货物较为方便,又因此处地势较高,适于兴建各种陆上建筑,遂成为漕运枢纽。 从元朝起,直沽港开始兴盛。 1316年元朝特设“海津镇”,天津步入了邻港筑城,以港兴城的起步阶段。 1404年(永乐二年)明成祖因直沽是海运、河运及商船往来之要冲,令在三叉口西南侧筑城设卫,调沿海诸军士屯守,并赐名“天津”。 至清初,继承明制,战事不多,国力强盛,漕运进一步发展,当时自天津城西北角经北大关至天后宫一带,商贾云集,人声鼎沸,屋瓦鳞次,店铺林立,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繁华的商业区和城市经济活动中心。 直沽港的兴盛,使天津成为京都附近一个大型的门户城市。 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 1861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埠。 此后,英、法、美3国开始在天津紫竹林租界一带沿河筑港,紫竹林港区开始繁荣。 由于外国航运业的侵入,使天津港口的规模和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传统的漕船运输逐渐被大型轮船取代;河运为主逐渐被海运取代;单一的漕粮为主货类逐渐被多样的外贸件杂货(洋货)取代; *** 港沦为殖民性港口。 此时,由于直沽港河窄淤浅,大型轮船不能上溯,兴盛了700多年的直沽港区逐渐失去了转运的功能开始衰落,港区中心开始东移至紫竹林一带。 随着紫竹林港区和对外贸易航运的发展,带动了天津各业的兴旺,拉动城市重心向租界地区转移,最终促成了近代天津城市的基本景象,即以租界中心地带解放路两侧为主的商务办公区;以五大道为主的豪华住宅区;以小白楼和劝业场为主的商业区。 天津在开埠后的80多年间,一跃成为国内第二大城市,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就是港口水运通衢五洲,广联四海功能的发挥。 为了适应航运业船舶大型化的发展,港区向海河下游东移至入海口处是一个必然趋势。 导致天津港区逐渐东移的直接原因有:(1)1900年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占领塘沽后,为停泊军舰、运送物资和军队,各国开始在塘沽地区相继构筑码头。 (2)自1886年开始,海河出现了几次严重淤浅,促使中外航商在海河入海口处塘沽构筑码头。 当海河淤浅时,船舶可在塘沽接卸。 (3)1880年,清 *** 在塘沽开办北洋水师大沽船坞;1888年京山铁路修至塘沽并由此延伸到天津,为塘沽地区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1914年,爱国实业家范旭东等人在塘沽筹建我国第一家生产精盐企业--久大精盐厂,后来又建起亚洲第一家碱厂--永利碱厂(今天津碱厂)。 塘沽近代工业的发展客观地要求发展港口。 (4)日本侵略中国时期,为掠夺华北资源,在海河口北岸的沉积海岸上开始修建塘沽新港。 日本人原计划修建一个年吞吐量为2750万t的港口,由于侵略战争的接连失利,计划再三压缩,到日本投降时,工程量仅完成修订计划的30%。 1945年 *** *** 接收后,也只能维持残局,再由于 *** 军队撤离时的破坏,新港变成了百孔千疮的死港。 2.新中国成立后港口管理体制的演变和港口对天津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 2.1 1984年以前天津新港的发展和港口管理体制 解放后,人民 *** 接收了新港。 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港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 新港分别于1951年至1952年,1958年至1961年实施了2期建设工程,不仅使新港得以恢复使用,而且扩建了码头泊位、库场,完善了其他配套设施,为港口生产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较好条件。 尤其是,为实现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要在三年内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于1973年3月开始的第3期大规模建港工程,使新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为其成为北方第一大港奠定了前提条件。 自此,天津港区中心开始定位于塘沽的海河口。 紫竹林港区日渐衰落。 1977年12月30日天津海河“四新桥”(现名光华桥)建成,海河断航,紫竹林港废弃,当年繁华的港区被改造成海河带状公园。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港与其他沿海港口一样实行中央管理体制。 根据1954年1月政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港务局归交通部海运总局统一领导,港口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港口生产纳入国家计划,由交通部负责港口的生产、经营、建设以及主要人事任免等事项。 1958年6月至1961年5月,天津港曾下放河北省 *** 管理(此间天津市下放河北省为省辖市)。 1961年5月,中央为了加强对经济的调控力度,重新将港口划归交通部直接领导。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特别是受港口行业特殊管理体制的制约,天津的港口与城市在体制上处于分离状态。 虽然新港的建设、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港口未能与城市的经济发展融为一体。 这一时期港口与城市的互动发展,特别是港口拉动城市发展的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这种状况大体持续到1984年。 2.2 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港口对城市发展重心的拉动作用 1984年6月,按照 *** 中央、国务院《关于天津港实行体制改革试点的批复》精神,天津港下放天津市 *** 管理,将由中央 *** 直接管理的港口领导体制改为由中央和地方 *** “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实行“以收抵支,以港养港,”的财政管理体制。 从发展进程和实践来看,这种管理体制相对于中央管理体制来讲,具有的优点是:(1)将港口与天津市综合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市场经济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了港口向社会的全面开放,为旅客、货主、船公司提供全面服务,推动了港口由封闭型生产向开放型经营管理转化,从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多功能服务转化;(2)使港口在基本建设上既可以得到交通部的直接支持,又可在港口与地方的诸多关系上得到天津市 *** 的支持,有利于港口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港口与地区经济的融合,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天津港实行这一管理体制改革的10多年中,港口现代化建设在泊位数量、吞吐量等硬件和软件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 港城关系得到了较好的协调。 港口拉动城市发展的引挚作用开始发挥,在天津发展的历史上又一次掀起临港兴城的壮丽过程。 (1)经广泛调研、论证天津市 *** 决定在港口西侧原塘沽盐场3分场地界上辟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 港口拉动天津经济发展中心战略东移的序幕由此启动。 (2)1991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在港区内建立天津港保税区。 (3)1994年2月,天津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天津滨海新区”,确定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以港口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区。 该宏伟目标已基本经实现。 港城互动的蓬勃发展,实现了天津经济发展重心的战略东移,为天津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奠定了基础。 1997年12月20日至21日原国务院总理 *** 考察天津,并正式宣布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功能定位,即“天津市是环渤海的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现代化的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 ” 经过10多年的实践,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也存在一些弊端。 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港城协调发展关系仍不明晰。 (1)港口究竟是中央所属还是地方所属关系不清。 名义上是以地方为主,但实际上仍是属于中央 *** 。 由于权力分割,职责不明,谁也代表不了国家行使所有者的职能,实际造成所有者主体“缺位”;(2)港口行政管理职能不到位。 天津市 *** 只是在行政管理上对港口有一定的影响,即天津市 *** 仅对港口的人事、公安和财务实行管理权,而重大投资和经营决策权仍由中央 *** 决定。 港口管理权下放不彻底,使城市难以全面履行对港口的行政管理和监督,致使港口的生产经营不能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港口的需要。 因此,港口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 2.3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港口作为城市发展核心战略资源的地位得到突显 2001年11月,国务院决定对“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进行新一轮改革。 其核心是将“双重领导”的港口改为地方 *** 直接管理,并实行政企分开,加强港口的行政管理,促进港口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港口生产力。 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并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 《港口法》立足于港口对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用,着眼于我国港口的长远发展,确立了中央宏观调控、地方 *** 进行具体管理的港口管理体制,实行“一城一港一政”。 以法律形式将港口管理模式确定下来。 根据《港口法》的规定,港口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交通部作为中央 *** 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港口实行统一的宏观管理;天津市港口管理部门按照“一港一政”的原则依法对港口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港口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依法从事经营。 在新一轮改革中,天津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不断地得到贯彻实施,2004年6月3日天津港正式挂牌成立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港口企业集团。 这标志着天津港从计划经济时期政企合一的单位,转制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特大型企业。 在新一轮改革进程中,天津的港城关系发生了可喜变化,为“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效应的发挥提供了法制保障。 天津市 *** 从全市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地指出,港口是全市的核心战略资源,天津港的功能和等级影响乃至决定天津的城市定位,必须摆上突出位置加快发展。 天津市于2003年5月27日和2004年8月6日专门召开了两次港口建设工作会议,并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大对港口及其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揭开了天津港城关系发展史上新的篇章,为天津港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大港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前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