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实习生朱可鑫 上海报道
8月8日,全球泵、阀门制造头部企业凯士比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财报。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凯士比实现销售收入14.39亿欧元,同比增长3.7%;息税前利润(EBIT)同比增长3.7%,达到1.163亿欧元。
导致该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的原因在于其订单量的增加。根据财报,报告期内,凯士比的订单量达到16.45亿欧元,同比增长2.2%。其中,该集团的卓越服务部门的定增量增速最快,同比增长7.2%,其次是阀门部门的订单额同比增长2.5%。但泵业务与矿业市场的订单量都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财报中提到,凯士比的订单量增加主要得益于主要项目的推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18日,凯士比举办了凯士比上海30周年庆暨化工工程泵工厂落成仪式,该工厂为凯士比上海成立以来最大的综合性的投资项目,花费近2000万欧元。新工厂预计投产后将每年实现2500台各类化工泵的产出目标,中期甚至会达到每年4000台各类化工泵的生产量,将为其带来4.5亿元人民币的新增收入。
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是目前支撑凯士比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是我们未来的投资核心点,”凯士比首席执行官施蒂凡·蒂默曼表示,当前,凯士比中国和德国两个附属中心合作,开发新的凯士比数字化产品。凯士比尤其看重中国市场及一带一路共建机遇,借助中国作为全球领先经济体的影响力扩展商业版图,依托数字化、高效率的生产设施,深化并加速在华市场的成长。
凯士比北亚区域执行总裁贺钧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进行因地制宜的本地化生产是凯士比的传统战略之一。即使受到有地缘政治因素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但由于劳动力较高的资质与素养,中国相比东南亚国家仍旧具备成本优势。目前,凯士比有约60款产品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的生产。
近些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亦为凯士比提供了新机遇。
据该公司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凯士比希望以在华合资的核电泵工厂为跳板助力绿色转型。并且,基于与上海电气合作的核电泵项目,凯士比预计需求将持续增长。
目前,凯士比在中国已有5家工厂,也许未来十年会翻倍甚至更多,以实现投资回报与产能提升并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