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小米 OV等联合推进!快应用生态已覆盖15亿设备

快科技8月9日消息,近日,2024快应用开发者大会正式召开。

快应用生态分会成员单位OPPO、小米、vivo、华为、魅族、努比亚、联想、荣耀等均参与其中,并携手启动了"快应用携手AI开启智慧服务新时代"仪式。

这标志着快应用正式迈入智慧服务的2.0新阶段,将融入AI技术,升级为智慧服务能够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便捷、更随心的创新体验。

对于开发者来说,快应用2.0将会实现服务分发更精准、路径转化更简单、多端适配更高效的新模式。

据快应用生态分会介绍,快应用经过了6年发展生态持续增长,目前快应用设备覆盖数达15亿,用户规模突破7.5亿,商业规模预估达160亿,整体规模较去年有显著提升。

快应用的特点就是无需下载,即点即用,类似微信小程序,无需长时间安装使用频率较低的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快应用在用户中口碑略有问题,因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已经成为"广告天堂"。


如果腾讯的和华为闹僵了,华为不再出现腾讯应用了,会怎么样?

1.华为情况 华为是全球基础通信的龙头,是国家通信安全(含军工在内)的基础,手机只是华为的终端产品之一,具体华为的产品大家可以去度娘问下。 关于国家放弃华为或华为倒闭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不明白真相的人想多了,至少我这辈子是看不到了。 想想华为不在了,中兴现在沉沦的状态,我们又要回到什么思科、爱立信和西门子等受国外企业摆布的状态,国家安全何谈?(2000年左右国内固定基础通信大建设的时候,还使用大量这几个品牌的通信设施)这是最基本的固定通信,移动通信更加复杂,这里就不谈了。 可以说目前在通信行业的软硬件上,国内暂时没有很强的对手,国外有的最近这些年也慢慢在下滑。 2.腾讯 它的公司和产品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即时通讯目前还是有比较多的竞争对手,据个人了解,不管是雷军还是马云都虎视眈眈,阿里也有自己的产品,就是使用人员没有那么多。 金融方面,我没有使用过腾讯的,了解不多,但阿里应该可以直接代替 。 邮件方面,更多吧,不用说了。 腾讯吸金最强的 游戏 ,个人认为连国家都要求腾讯整改,我觉得没有了,我们的下一代会更 健康 一些。 3.纠纷情况 个人认为:腾讯希望从华为这里打开缺口(或者腾讯希望收集的信息敏感,华为为安全考虑),后面的OV、小米等等的应该也就妥协了,但华为的考虑是对的,我这是在本地保存的信息直接共享给你,华为就成了信息提供的帮凶了,换我也不干,并且指纹信息对每个人来说是唯一的,这信息太关键了,一旦泄露,华为也要承担责任的。 所以腾讯就借口你在使用我的APP时的信息收集问题。 至于到国家那个部门都好,腾讯都讨不到好,国家信息安全才是第一的。 最后说明:华为在国家层面的意义和两桶油差不多,或者说更加重要! 个人意见,勿喷、勿黑! 腾讯要求华为“用户”上传指纹到腾讯,而华为为了用户信息安全,不上传,只保存带本地,麒麟芯片也是专门保护信息安全的,而且华为也没有用户的信息,也没让自己的用户上传,而且华为要做什么,都是要向用户提出,需要用户同意,而不是腾讯,根本不要说保护用户安全,简直就是直接泄露,现在的新版QQ,可以直接读取聊天信息,比如电视剧,电影等,但是我们用户全然不知,也没有提示,也没有让我们同意!腾讯的 游戏 也是害人不浅!整天忽悠你充钱,还涉黄呢,QQ微信群早已成了黄毒基地了!更苹果撕逼,秒怂,我取消打赏就是了,然后就来更华为找茬!但我觉得最后两家会协商好 第一,这两家吵来吵去,但不可能决裂,现在不是远古 社会 ,大家都进化到能适应竞争中合作,而不是动不动就你死我活了。 第二,这两家都打着用户的旗号,其实都不是什么好东东。 用户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可能为了腾讯去放弃华为,也不可能为了华为去放弃腾讯。 商业利益而已,这两家还真是远没值得大家这么死忠的地步。 腾讯废品是因为微信要去手机厂商上传用户指纹。 这样子用户的生物特征,就永远保存在腾讯哪儿了---密码暴露了你可以改,而你的生物特征(指纹),这辈子是没机会改的。 随意腾讯真的是其心可诛。 这也是很多手机上你可以用支付宝的指纹支付(支付宝不要求上传指纹,本地验证即可),但没法把指纹用在微信支付上。 华为废品就不多说了,参与腾讯的指控就行。 这两家都在侵夺用户的隐私,并将用户终身数据暴露于危险下,却还打着用户的旗号呐喊。 继网络沉迷于卖命而基本被淘汰出一线后,华为腾讯是最有可能接上网络的班,由于缺乏道德底线而被唾弃,最终凋零的候选人了。 注意哈,腾讯现在是国外的,背后有美国阴影,腾讯虽然挺厉害的,但是腾讯毕竟是外国控股公司,也就是说老板虽然是马化腾,但是实际控制人则是那家外国公司。 这么说的话,其实腾讯应该算是外资企业,而华为则是纯粹的民族企业。 而且纳税的话,2016年,华为纳税达900亿人民币之巨,而阿里巴巴仅为373亿人民币,腾讯预估不超过400亿人民币。 华为不在出现腾讯应用了的话,那么QQ用户,微信用户,都会选择其他手机,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已经离不开QQ和微信,特别是微信,而华为手机的话是随便可以抛弃的,因为华为手机没什么特别之处! 假设有这种可能。 第三方浏览器或者应用可以下载腾讯的应用,华为用户也不会受影响。 如果说第三方下载的都不能用腾讯的软件。 那华为基本就game over了。 手机很多可以替代。 但是你的朋友圈无可替代 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杀敌一千,自伤一千二”,就是脑残粉也做不出这样的决策来。 还是让我们理性看待“这场数据之争背后的故事”。 华为与腾讯,一个以智能手机为试探,与“社交大王”腾讯在用户数据的博弈,引发了一阵涟漪。 本文试图从商业理性出发,而不是道德上的讨论,因为在争夺数据方便,谁有谁比谁更高尚。 从数据发掘、数据权利及使用方面看,相信主管部门也愿意给予一定商业博弈空间,但依然要十分警惕假借用户之名的私底操作,这是不被允许的。 [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认为:华为与腾讯摩擦事件争端的起点是数据,但背后是各大公司 对于人工智能时代临近的紧迫感和焦虑,无论多大的公司,在新技术面前,都仿佛有了“软肋”。 而在这股趋势压力之下,不是砸钱、投人就能快速解决的,基于场景的数据积累是更紧要的战略性安排。 文 | 刘成军,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创始人兼主编,智能产业深度观察 此次因攫取用户数据的一大背景是:全球企业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IT公司,甚至传统设备厂商都开始重金投资和部署AI了,比如联想,7月20日在上海举办TechWorld大会,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已经赌上了身家、性命去押注AI。 ”那进击人工智能,不仅仅是砸钱了事,不仅需要人才,更需要场景和其中的数据,如硬件设备厂商本身的设备数据都是自己的了,但用户在使用设备及设备上的应用时,自然会产生更多数据,而设备厂商也想谋取更多。 于是,手伸的太长了,进入别人家的“领空和领地”,引起情绪和利益抗议。 早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那天,菜鸟与顺丰开撕,引发舆论关注,最终靠主管部门深夜协调才得以熄火。 尽管在出事前的5月29日,包括顺丰在内的15家邮政快递企业与菜鸟网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承诺进一步推动数据开放连接,深入运用大数据能力来提升服务品质。 根据协议,这15家企业与菜鸟将基于云计算服务,通过电子面单、云客服等产品上的合作来推动行业的信息化升级。 经过菜鸟事件的放大,有关“数据垄断”、“数据寡头”等概念陆续被提出。 为何类似数据争端事件如此火爆乃至大商家不顾颜面而公开争吵,还是基于当下数据之于未来商业利益和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战略意义。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资源,搜集、提炼、流转、分析乃至消费数据,将贯穿整个数字经济产业链。 可以说,谁掌握了数据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就将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参与者。 因涉及公众利益,以及在移动互联网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对数据越来越强烈的诉求,更多的商业争端会愈加频繁。 作为聚焦智能时代的产业+新媒体,我们亦对此类事件保持密切及时跟进。 数据生态链上的参与者:数据权利的“分食者” 从数据开始到数据开发利用已经实现了完整的大数据生态系统产业链——这里有用户、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者、互联网平台方、电信运营商,另外还有大数据存储、分析公司和垂直化应用等。 来自:易观智库 实际上,数据的所有权来自用户,这一点几乎毫无争议。 但在数据使用方面、以及交叉使用的现象很多(地图的位置信息和IP机主信息),还有跨平台数据使用的情况(说好的授权呢?),在没有明确法规界定之前,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 虽然各家都在喊“数据开放”,但主要意思是让其他家开放,而自己的家园谁也不许动。 网友“悟不空的悟空”留言道:“口口声声说用户的数据归用户所有,实际操作中却想删就删、想屏蔽就屏蔽、想封就封”。 在菜鸟VS顺丰的冲突中可窥见一斑。 智能硬件设备厂商和移动互联网应用之间的博弈亦如此,如果智能硬件设备厂商能够(说的好听叫“在用户授权情况下”)能翻越“山丘”跑到移动互联网应用上获取用户各类数据的口子已经打开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意味着其他所以智能硬件设备厂商都可以效仿啊,那围绕在人们身边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都可以提出此类要求。 边界在模糊,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跨越!其实,这里面会有一些小细节值得琢磨,有多少用户是在明确告知下、明晰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情况下主动而为的,另外不能因为某一部分用户“授权”之后,就自以为其他用户也都允许,然后神不知鬼不觉的大规模获取。 关于数据隐私的最大隐忧就是,你不知何时、在何种应用之下,自己的数据就悄悄被商家攫取,然后以“为你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名义,向你输出他们的产品或服务。 经过几次大事件的公开探讨,带来的一大好处是——“数据意识觉醒”。 但在没有明确规则的情况下,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在大数据之下‘裸泳’”的现象得到扭转。 如果真闹僵了,我会放弃华为,不只是华为,任何一个品牌都会放弃,因为这是一个有重要功能缺失的手机,所以,我感觉华为要出自己的聊天软件了,这绝对已经在议程上了,华为绝不会让腾讯牵着鼻子走 曾经发生过,华为应用下架过腾讯 游戏 ,后来和解了。 据悉主要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在手游方面的分配比例发生了争议!这说明华为的影响力这些年还是很强的!其实在软件领域华为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并不会惧怕谁家了!社交领域虽然腾讯有QQ和微信,但是华为有畅联,虽然华为的畅联只能在华为的设备上使用,但是这个基数是庞大的,而且传输文件和视频通话有了更加有意思的体验,让我们不在局限于设备,而且任何设备一个畅联设备都能互动!而且华为方面这些年也在积极的招募 游戏 开发人才,中国的手游开发不仅仅是腾讯还有其他的企业,例如网易、搜狐等等企业也在开发手游!而在视频方面华为是在和优酷、芒果TV合作,也能取得比较不错的结果!所以如果华为设备无法用腾讯的软件! 华为依然还可以以独立的鸿蒙系统生存,只是会影响到一部分用户,特别是华为用户和其他的手机厂商用户沟通的时候,没有了微信那怎么办?估计也是很尴尬的局面,所以这样的现象发生了也不好,必然还是要解决好的,除非是有完全能够替代微信的社交软件,而且还支持鸿蒙系统的APP,这就很牛了! 其实近期你会发现鸿蒙系统出现后,各大巨头的APP都很沉默,反而是优酷、微博、京东这些平台积极响应了,快速的推出开始支持鸿蒙系统的APP。 所以很多的企业都需要积极地对接,如果抓住了机会,可以借助鸿蒙系统以及安卓系统,也许在某个领域就能腾飞,毕竟早期加入鸿蒙系统的APP,在华为的重点孵化以及推广的情况下,这个APP的用户量也绝对会增加,后面再加入的APP就不能占据这个优势了! 毕竟鸿蒙系统现在也算是一个网红级别的系统产品,看似很简单,但是很不简单,如果你能蹭流量鸿蒙系统,而且推出了实质性的产品,能和鸿蒙系统融合,那么知名度必然会随着提升。 例如前段时间格力董明珠就凭借着和华为鸿蒙系统牵手(还没落地只是宣布)都已经带来了很强的网红效应!所以华为离开了腾讯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会有一些影响。 但是相比较华为而言,腾讯离开了华为也会伤筋动骨的,特别是在下载量和APP的更新情况上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对于华为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毕竟腾讯系的APP太多了,如果腾讯拒绝起来,那威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无疑二者产生嫌隙,这都是一种伤害!这个问题很可爱,很逗。 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男女朋友谈恋爱,想在一起就在一起,想分开就分开。 商业世界里,商业利益永远摆在第一位,其他所有的问题都要靠后,无论是华为还是腾讯均是如此。 即使微信现在如日中天,即使华为手机销量处于行业领先位置,两家公司都没有魄力和动力去做类似这种自断后路的决定。 老死不相往来是双输的决定,并不值得炫耀,也不值得崇拜。 华为和微信的摩擦,还是基于商业利益的抗衡,两家公司都想主导控制双方的合作,想最大限度的依据自家方案来实现跨界合作,微信不想去适配华为手机,华为手机不想将用户数据上传到微信云端,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只要是合作,就有可能会产生冲突,何况是两家这种体量的公司之间的合作呢?合作代表着利益分配,哪一家对合作的处于主导地位,最后的结果可能有很大不同,两家公司恰好都明白这一点。 现在这个 社会 ,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年代,两家公司 历史 上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且同为深圳本土企业,犯不上做出如此低端的行为,徒增笑料。 如果华为手机让微信彻底消失,让那些深度依赖微信的华为用户怎么办呢?抛弃华为手机?还是起诉华为公司?如果微信坚决不适配华为,华为铁杆粉将怎么办?要被这个世界抛弃吗? 题主还是图样图森破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古人诚不欺我。

小米手机有哪些做的比华为手机好的地方?

我正好在同时用华为和小米的手机,现在主力手机是华为mate9 pro,用了快半年,副机是小米MAX2,大屏长续航适合看视频,用了两个月左右吧,都挺喜欢的。 针对这个问题说下我的个人感受。 1. 性价比。 说到小米的优点,性价比肯定是要放在第一点的,在各价位档小米的配置都是最出色的。 如果说华为在旗舰的mate系列和P系列还有些相对小米的不同特色以满足不同用户体验的选择,那在中档以及低档价位上华为面对同档价位的小米是全线弱势。 在三千元价位以下,除了华为这个牌子本身在大部分线下消费者心目中品牌认知度高于小米,从产品本身而言是完全被小米压制的。 而在三千元价位以上,撇开品牌影响力本身而言,华为产品相对小米也只能说各有特色,论大部分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来说,性价比方面依然 是小米优势明显。 2. MIUI。 其实我真没感觉到小米的系统比华为的系统有明显好的地方,事实上我根本没感觉出两者用起来有太大的不同,或许是我用的场景都比较平常吧,总之用起来都挺好的。 但有两点小细节我觉得MIUI做得更周到, 一个是设置里的通知管理里面,小米会把允许通知的应用和禁用通知的应用分开陈列,这样要打开或者关闭通知的话找应用就很方便,而华为是把所有应用根据拼音首字母排序,对于点进通知管理的设置需求而言就没有小米方便。 另一个是刚升级了MIUI9,负一屏有直接扫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快捷方式,还可以设置其他应用的快捷方式,这点也挺方便的。 从这个可以看出,也许还有些我没用到的其他小地方,可能MIUI也会有些细节处做得更周到。 从流畅性、续航、功能多样性等等地方我没看出华为系统真的有像被有些人讽刺的那样糟糕,至少我没遇到不舒服的地方,相反我觉得这些地方并不比MIUI差,但真正的差距也许就体现 在一些小细节的人性化方面。 3. 小米应用商店。 两者手机应用商店上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论应用资源明显是小米丰富得多。 4. 还有一点,就是小米的这些优势是各个价位的小米手机都能体会到的,而华为手机的拍照好、信号好之类的优点,只有少数旗舰型号才能体现,大部分华为手机根本就只是蹭自家这些旗舰手机优点的热度而已。 第一,人性化,体验,ui比华为好,小米系统更新,UI设计强于华为!华为说好听点叫商务风,说不好听点,UI丑,用起来别扭。 不知道是不是个人感觉不同,反观小米,设计,二级菜单很柔和,用户体验目前在安卓系统里排在前二吧。 第二小米生态系统比华为好,华为只有手机,小米是个智能家居系统,手机和其它智能硬件无缝连接,不能更爽。 有了小米手机你会想到小米电视,有了电视你会想到小米音响,一系列小米的东东,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这点华为差远了! 第三,价格比华为好,由于小米和华为是两种不同盈利模式,决定小米可以生产更多高配置的手机,价格比华为少,不要听什么我们投入研发多,华为纯硬件赚钱,小米软件硬件配件都赚,这样硬件少赚点还是有比较高的盈利! 第四,系统更新,目前小米最好,不得不服,目前厂商承诺的只有小米做的比较到位,比较好,其它新机出了,老机器没人管,两年不更新推送!别小看系统更新推送,决定人性情,和对手机的爱,这块小米完胜华为! 前后用过两个红米(pro,note3),两个小米(2s,4c),两个荣耀(4c,9),一个p(6),两个mate(8,9).2014年以前,小米基本全系列都比华为做的好,当时华为就是廉价机,自产的cpuk2v3确实只能靠爱国来做唯一卖点,高端的近3000的p系列和1999的小米旗舰比除了外观没有任何优势。 当时小米的唯一劣势大概就是抢不到。 现在要说还有什么优势。 。 。 。 大概就是千元以下超低端性价比完全碾压华为包括荣耀。 千元以下的华为畅享,荣耀畅玩完全不如红米。 千元机两家各有所长,两千元档如果米6能敞开随便卖,对于荣耀9还是有一定压力。 小米其实跟电脑界的神舟一模一样,用比较低的价格解决大学生和年轻人的痛点( 游戏 ),配置比小米好,性价比比小米高的zuk,360,乐视几家系统做的一塌糊涂,几乎不能用。 品控也很成问题。 如果我说华为的emui已经超过了miui,不知道米粉会不会炸锅。 不想和米粉辩什么,米粉总觉得小米能适配几年前的机器很牛逼,殊不知几年前的机器本身物理特性和目前已经完全不同,否则苹果的ios也不会限制部分老的设备升级。 emui是安卓8,不知道miui9是几? 其实到现在,小米就手机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比华为好的地方,两者的销量说明一切。 任何对应竞品都没卖过,除了华为没涉足的超低端。 我用过华为也用过小米,也算是一个资深米粉了,按目前国产来说华为与小米其实都是比较优秀的,只不过小米再个别地方优于华为,那我们就来分析分析那些地方比较优异。 手机价格 价格是小米手机比较大的一个优势,小米刚刚进入手机行业的时候,就是通过高性价比的优势,迅速的占领了市场,因为当时国内的手机市场还是比较混乱的,大家还都在玩运营商补贴以及低配高价的爆利模式,不过小米的出现彻底的打破了这一格局,让国产手机的价格跌落下神坛,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大家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用的手机了。 MIUI系统 众所周知,小米是做MIUI起家的,MIUI可以说是小米手机的核心所在,一部手机除去硬件之外,最大的组成部分就是软件了,MIUI提供给了用户很好的系统服务,无论是在UI设计、系统功能交互、本地化服务等都做的很不错,就目前的情况来看,MIUI可以说是国内最成功的一款第三方UI,相信MIUI的好用实用已经牢牢的抓住了一大份安卓手机用户的心,离不开MIUI了。 制造工艺 其实小米在刚做手机这方面并没有太多的讲究设计,小米1代推出的时候,雷军就称其为没有设计的设计,看小米之后的多款产品就可以发现,小米在手机设计等方面并没有太多的表现,而在最近两年小米也是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不足,在极力的提升自己,让用户看到了小米要改变自己的决心,小米4和小米NOTE就是小米努力的结果,不论是金属机身还是2D玻璃弧面都证明小米还是有在设计上下功夫的。 生态产品 小米最近几年做的最成功的其实应该是生态链产品,例如小米手环、移动电源等产品,都是小米投资的硬件厂商做的,取得的成绩都是非常不错的,小米将你生活中的所有只能产品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让生活的品质更上一层。 小米不管是手机还是生态链产品对为我们带来了高品质低价格的享受,还是比较受广大网友的喜爱,希望小米在后期的发展中可以不断提高。 小米手机和华为手机相比,应该说各有优势,华为手机品控和质量相对更好,小米手机系统及性价比则更优。 小米的崛起 国内智能手机品牌近些年快速崛起而成为市场的主流,就始终避不开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创新的销售模式。 十年前的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还是被国外一众洋品牌称霸的天下。 2010年,雷军在北京创建小米公司,并以当时正火热的安卓定制系统进入手机行业推出MIUI系统,仅仅一年后,小米公司借着MIUI在用户中的良好口碑顺势推出其自主品牌手机产品——小米手机,以当时旗舰级的硬件配置却仅1999元的超低价格通过创新的互联网销售渠道搅局国内手机市场,要知道小米手机1999元的售价只是同级别配置洋品牌手机价格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虽然刚涉足手机行业的小米手机存在或多或少的品控及工艺问题,但在当时足够低的1999元价格冲击下,依然无法阻挡MIUI发烧友的购机热情,小米手机一炮而红,并将性价比的产品标签深深烙印在用户的心中。 随后的几年,小米通过创新的互联网销售模式迅速在国内市场开疆拓土,并在短短几年后坐上国内手机销量第一的宝座。 华为手机转型 小米这家初创公司的迅速崛起,让国内一众同行眼红不已,在深入研究小米的创新模式和成功经验之后纷纷开始学习和转型。 华为虽然在通信领域深耕多年,但在当时其手机业务仍然还是依赖与国内电信运营商合作生产定制手机,在看到小米取得的成功后,华为内部决定放弃运营商定制手机业务,全面转向自主品牌手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华为采用了双品牌的市场战略,在原华为自有品牌手机产品基础之上,再成立全新的子品牌荣耀来主攻互联网线上市场,与小米手机直接竞争。 市场表现证明,华为当初推出双品牌的战略是正确和成功的,截止2020年4月,华为已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第一的厂商。 小米的MIUI优势和华为的硬件质量 小米手机的成功,一方面取决于其足够低的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其MIUI系统。 MIUI系统是国内最好用的安卓定制系统在行业爱好者眼中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丰富的功能、极致的细节、流畅的操控让MIUI对用户形成极强的粘性,这种粘性甚至可以让用户容忍和忽略小米手机硬件上存在的小瑕疵和不足。 华为在用户眼中,首先是一家世界500强的 科技 公司,推出的产品不论是网络通信还是手机等,其硬件质量和生产工艺、品控都是经过严格检验和控制的。 但当用户购买华为手机后,却发现华为手机的系统升级更新慢、功能不够丰富、界面不够美观,甚至只能用华为偏商务来自嘲。 当然,华为的手机系统近几年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底层技术等方面显示出其强大的研发能力,但与小米的MIUI相比,还是存在差距。 小结 所以,小米手机和华为手机相比,小米以性价比和强大的MIUI系统占优,华为则以过硬的质量和品控深得人心,每个用户选择产品的出发点不同,需求也五花八门,但小米和华为都是国产手机优秀的制造商,也是相爱相杀共同进步的友商,共同为推进中国手机行业发展凝心聚力。 第一、性价比高 小米手机的利润肯定是要比华为低的,尽管很多人说华为拿钱搞研发,小米拿钱做营销,但是消费者才不在乎这么多,最少的钱买最好的手机!第二、miui 这个很多人可能不同意,但是我是更喜欢miui,因为miui功能更多,更新更频繁,不断让手机保持活力四射!华为凸出的是稳定,小米凸出的是多样化!第三、语音助手 小爱同学的优势非常明显,因为小米智能家居是目前最完善的,相信有很多朋友因为小爱购买小米手机!Al是未来手机发展的大趋势,谁的更智能谁就更有优势!第四、 游戏 不管你怎么说,小米的高通芯片还是比麒麟芯片强一些,尤其是长时间 游戏 对比非常明显!华为虽然不差但也是从今年开始的,麒麟960还是不太行!希望980能吊打高通吧!其实华为的优势也很多,比如信号更好,质量更好!HiFi芯片,快充都很有建树!性价比 系统 小米除了性价比高,还有引以为傲的miui系统,号称安卓版ios,流畅性可想而知,前不久发布的miui12走着和ios不相上下的流畅度。 ui比华为的更美观些,比较适合年轻人。 配置 小米手机的所有配置几乎都是顶尖级的,把能用的最好的都用到手机上,给人最好的体验。 我是米粉,我眼里小米就是最好的,所有的都是顶尖的,雷军也是我男神。 小米是无敌的,不接受反驳,除了价格定的太低才让别人有的喷。 海军眼里华为肯定也是最好的。 也不接受反驳。 我正好在同时用华为和小米的手机,现在主力手机是华为mate9 pro,用了快半年,副机是小米MAX2,大屏长续航适合看视频,用了两个月左右吧,都挺喜欢的。 针对这个问题说下我的个人感受。 1. 性价比。 说到小米的优点,性价比肯定是要放在第一点的,在各价位档小米的配置都是最出色的。 如果说华为在旗舰的mate系列和P系列还有些相对小米的不同特色以满足不同用户体验的选择,那在中档以及低档价位上华为面对同档价位的小米是全线弱势。 在三千元价位以下,除了华为这个牌子本身在大部分线下消费者心目中品牌认知度高于小米,从产品本身而言是完全被小米压制的。 而在三千元价位以上,撇开品牌影响力本身而言,华为产品相对小米也只能说各有特色,论大部分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来说,性价比方面依然 是小米优势明显。 2. MIUI。 其实我真没感觉到小米的系统比华为的系统有明显好的地方,事实上我根本没感觉出两者用起来有太大的不同,或许是我用的场景都比较平常吧,总之用起来都挺好的。 但有两点小细节我觉得MIUI做得更周到, 一个是设置里的通知管理里面,小米会把允许通知的应用和禁用通知的应用分开陈列,这样要打开或者关闭通知的话找应用就很方便,而华为是把所有应用根据拼音首字母排序,对于点进通知管理的设置需求而言就没有小米方便。 另一个是刚升级了MIUI9,负一屏有直接扫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快捷方式,还可以设置其他应用的快捷方式,这点也挺方便的。 从这个可以看出,也许还有些我没用到的其他小地方,可能MIUI也会有些细节处做得更周到。 从流畅性、续航、功能多样性等等地方我没看出华为系统真的有像被有些人讽刺的那样糟糕,至少我没遇到不舒服的地方,相反我觉得这些地方并不比MIUI差,但真正的差距也许就体现 在一些小细节的人性化方面。 3. 小米应用商店。 两者手机应用商店上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论应用资源明显是小米丰富得多。 4. 还有一点,就是小米的这些优势是各个价位的小米手机都能体会到的,而华为手机的拍照好、信号好之类的优点,只有少数旗舰型号才能体现,大部分华为手机根本就只是蹭自家这些旗舰手机优点的热度而已。 说到小米很多人的内心是复杂的,有喷的有吹的。 公平的说小米手机相对华为来说有许多优点。 小米手机配置和性价比更高,当然这是针对全系产品而言。 从几百块到三千元以上你都会发现小米有多款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它们最大的特点是配置和性价比都比较高。 小米miui一直比华为emui有优势。 当然不能说华为的emui不好,而是小米的miui一直做得不错,只是差距变小罢了。 miui的升级比emui更为积极,当然这也是两者升级策略完全不同引起的。 小米除了少部分机型外,基本上都能升级目前的最新ui版本(当然安卓版本得看天吃饭)。 在系统升级上最近几年华为的策略一直是只要能升级安卓版本的,ui版本就能升级到最新版,不能升级安卓版本的就不能进行升级。 产品宣传上小米更给力。 虽然华为的手机很多都是线下销售,但你会发现上华为似乎在产品宣传上不够好。 最近mate10上市后我特意去线下店面,进入店面后发现销售人员虽然认真负责但不够专业,产品本身的卖点都不能说出来,在我说出这些优点之后他们居然还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网络上的宣传虽然也有,但也不够简单易懂(当然对于我来说没有问题)。 这些小米就不存在,去年的十项黑 科技 的宣传就能让人感到满满的高 科技 ,而全面屏也能让人印象深刻。

华为快应用中心是什么

华为快应用中心是指快应用,是九大手机厂商基于硬件平台共同推出的新型应用生态。 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即点即用,享受原生应用的性能体验。

九大手机厂商指的是华为、小米、中兴、金立、联想、魅族、努比亚、OPPO、vivo手机厂商。

九大厂商同时宣布建立即时应用生态发展联盟,通过统一标准让开发者低成本接入,“快应用”在研发接口、场景接入、服务能力和接入方式上建设标准平台,以平台化的生态模式对个人开发者和企业开发者全品类开放。

此次九大厂商共建“快应用”标准和平台,最大化降低了开发者的开发和推广成本,有了该标准,开发者可以做到一次性开发,在各厂商的手机上都能运行,极大地减少了开发者的成本。

扩展资料:

“快应用”是在对标微信“小程序”:

“快应用”的模式,一定程度上被认为对标微信“小程序”。 无需下载App、用完即走,这是“小程序”的特点。 不过,“快应用”的入口在手机厂商方面,而“小程序”的入口仅在微信一家。 这也许是“快应用”推出的原因。

此前,“微信之父”张小龙曾放言:未来两年内,“小程序”将取代80%的App市场。 而手机厂商并不希望大量App被取代。 有业内人士指出,预装App、应用下载市场、自带浏览器广告等都是手机厂商的收入来源,这块蛋糕虽然不算大,但厂商并不希望被“小程序”抢夺走。

有人认为,“快应用”的推出,看似是手机厂商的底层革命,实际上却是针对微信已经反攻到了手机桌面端的被动应对。 对于“小程序”来说,每个“小程序”不是在消耗微信流量,而是在为微信引流。

利用手机桌面,微信已经在这种导流与回流当中,形成了非常稳定的闭环关系;而手机厂商为此不仅失去了应用分发的价值,也被截断了预装和广告营销的红利。 为此,手机厂商必须建立一种新的规则重构应用分发机制,这就成为“快应用”推出的根本原因。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8881.html
相关产业链有望迎来爆发 中芯国际二季度业绩大超预期
全球医药龙头强势暴拉 市值迫近8000亿美元 减肥药业绩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