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7月中国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突破50%

中国新能源车市又迎来一个关键节点。

8月8日,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2万辆,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2.6%。其中,7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7.8万辆,同比增长36.9%,环比增长2.8%。

值得一提的是,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51.1%,是历史上首次月度突破50%,也就是其零售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

与新能源车再创新高相对应的,则是传统燃油车份额继续收缩。数据显示,7月常规燃油车零售84万辆,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7%;1-7月常规燃油车零售657万辆,同比下降15%。

乘联会分析认为,今年6月零售冲刺温和,没有对7月形成过度透支,加之报废更新的新能源补贴提升至2万元,种种因素共同推动7月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

新能源车的发展与自主品牌的崛起同频。7月国内零售销量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3.9%;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7%;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8.3%。

数据显示,7月自主品牌零售106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3%。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1.8%,同比增长多达8.5个百分点。就2024年全年来看,自主品牌累计份额已经达到了57%,相对于去年同期增加7.2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近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增速明显强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据乘联会统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全球的份额超过63%,2023年中国占全球份额的64%,而在今年第二季度,这一占比已经达到67%。

展望8月车市,乘联会表示,8月共有22个工作日,相对去年少一天。随着车市增长的结构性分化,绝大部分企业的传统车产能充裕,休高温假的时间较长,车市仍处于休整期。


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为什么我却高兴不起来?

本周,我们又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24年5月第三周(13日-19日)的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上险量达16.8万辆,新能源终端上险渗透率也首次突破50%,达到50.2%,上险量正式超过燃油车。

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50%。 这也意味着,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的零售渗透率还是终端上险渗透率,都已突破50%这个关键的临界点。

从今往后,燃油车将成为“少数派”。

而在新能源车的销量中,自主品牌的占比又高达80%,这也直接推动,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高达63.5%;今年前4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占率也达到60.7%。

本来,这两个数据都是值得中国汽车人欢欣鼓舞的。 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我却有点儿开心不起来。

一方面,“价格战”依然打得如火如荼,多数新能源车企都是“失血”状态。 而且,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在5月20日广汽集团股东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就坦言,整个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打价格战,打得已经是头破血流,企业现在是“让本”而不是“让利”。 “让本”是不正当竞争,已开始对整个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在5月10日长城汽车股东大会上,魏建军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2023年,电动汽车行业亏损加剧。 在激烈的竞争中,长城汽车坚守底线,坚持长期主义,追求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 ”他说,长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那些亏损特别严重的业务,将采取适度减少销售的措施,集中力量发挥长板优势,大力推广那些不亏损、略微亏损或利润比较高的业务。

在5月17日领克07 EM-P上市活动上,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杰也表示,领克追求可持续发展,不会亏本经营,但愿意牺牲部分利润,以扩大市场份额。 “领克不打价格战,但一定要打好价值战、打好品牌战、打好服务战、打好道德战。 ”

但有勇气“不亏钱”的毕竟是少数。 当下,除了新造车企业基本上每款新能源车都在“亏本”外,就连阿维塔、星途星纪元以及合资品牌的电动车都是“亏本赚吆喝”。

在领克07上市前几天,定位中大型纯电SUV的智己L6宣布上市,全系标配了数字底盘、四轮转向和激光雷达等,但起售价仅为19.99万元。

与此同时,满油满电可跑2141.4km、超5米车长,配备空气悬架+CDC、800V高压系统、NEP智驾系统等的星纪元ET,也仅售18.98万元起,比同级别理想L6低了6万元。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这就是当下车市的现状。

肯定有人会说,降价对消费者是好事啊。 但这其实只看到表象。 众所周知,亏钱的生意不长久,如果一直卖一直亏,那最终只有倒闭一条路。 当下,很多企业还能苦苦坚持,有的有资本的支持,有的用油车的利润来填补……

如今,新能源赛道已经到了资本退潮期,谁在裸泳,可能很快会水落石出。

当下,很多品牌想的是,熬死对手,自己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但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谁能活到最后,还未可知。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4年4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其中,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分别下降4.8%和6.5%,降幅均有收窄。

与之相对应的是,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53.2万辆,同比下降5.7%,环比下降9.4%。 今年来,我国车市累计零售636.4万辆,同比增长8%。

“无论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的用户都在观望。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虽然4月有22个工作日,比3月多两天,但价格战等因素导致消费者观望气氛浓重,4月乘用车零售出现周期性环比下行走势。 细分来看,新能源车的价格战带来一定的销售增量,但持续性不强,内部分化严重;燃油车则因为多数没有持续降价的空间,导致市场被新能源车加速侵蚀。

从盈利性来看,今年一季度,A股汽车整车板块24家上市车企中,只有14家实现净利润增长,占比不足六成。 这意味着,虽然销量增长了,但多家车企的盈利能力却出现下降,利润率下滑已成为该行业的普遍现象。

从去年全年来看,上市车企中只有12家是盈利的,而且合计盈利仅为963亿元,加起来的总和还不及丰田一家企业的利润。

这是可悲和值得警惕的现象。 因为,哪怕是经营质量最好的比亚迪,其去年的净利润为300亿元人民币,在全球车企利润排名中也排到第15名,跟销量表现完全不成正比。

在这种情况下,新造车企业的市值和估值也在大幅缩水。 蔚小理距最高市值已“膝盖斩”,就连一路被看好的极氪在上市时,也仅为B轮估值的一半。

所以,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背后,是“血染的风采”,是用利润换来的。

一个可怕的现象是,随着估值的降低,以及淘汰赛的开启,跨国公司完全可能用一个不太高的价格,买走中国新造车企业的优质资产。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这些年的“内卷”是不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另一方面,是核心技术是否有质的突破,关于未来的发展路径是否足够清晰?

这同样是一个扎心的问题。 当下,技术和产品严重同质化,再加上迭代太快,一些产品仓促上阵,除了卷配置、卷价格,很难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谈及新能源时,往往是谈配置、谈尺寸和价格,因为当下能有品牌溢价的新能源品牌实在太少。

蔚来或许可以算一个。 凭借换电和用户服务等“壁垒”,蔚来在诸多新能源品牌中有独特的号召力和品牌力。

极氪也可以算一个。 凭借对于各个细分市场的洞察,以及强大的技术和产品力,极氪的旗帜也相对鲜明。

问界也算一个。 毕竟,在新M7疯狂收割订单后,问界M9以60万左右的均价,已经收获了8万大定订单,成为让人艳羡的存在。

仰望肯定也算。 这个起步就百万的品牌,依托比亚迪在新能源的技术突破和号召力,无论销量还是认可度,都远超外界预期。

除此之外,都深陷价格战的泥潭中。

比如小鹏,其实也有智驾这个核心优势,但奈何消费者对其的感知度不够强,所以即便小鹏G6和G9都有不错的产品力,价格却只能一降再降。 同时,小鹏也在内部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变革,除了通过“木星计划”扩展经销商模式、快速扩张下沉市场外,最近何小鹏也表示将考虑增程模式。

很多意图主打高端的新造车品牌,都遇到同样的困境。 比如最早向高端化转型的极狐,希望凭借华为的智驾和麦格纳的制造,在高端新能源市场有一席之地,但现实却给了残酷的“当头一棒”。 如今,经过调整后,极狐摸索出“场景化造车”的路径,造包括极狐考拉、极狐S5等这类更针对某些细分人群、同时性价比也更高的产品。

再比如阿维塔,凭借CHN(长安、华为、宁德时代)的加持,以及独特的造型设计和华为加持的智驾,阿维塔可以说“生而高端”。 但市场就是这么个市场,阿维塔用了“洪荒之力”,终于月销爬升至5000辆以上。 但这个销量,与其预期还相去甚远。 于是,最近阿维塔对渠道进行了变革,从直营转为与经销商合作,希望通过更多的触点,能够让销量更上一层楼。

阿维塔的变革,也是当下很多企业的心路历程——一边是长期主义的价值观,一边是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鱼和熊掌,很难得兼。

“谁也不想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一位车企的高管对我说。

这句话,说出了当下所有车企的心声,也是我高兴不起来的原因所在。

车市里程碑!新能源渗透率双破50%,燃油车面临生死大考!

2020年,我国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21—2035年)》,设定了2035年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 此前,从2016年至2019年,国内新能源渗透率仅增长了5%。 回望2005年至2015年这十年间,新能源渗透率才刚刚突破了1%。 可见,2035年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0%的宏伟目标,在当初看来是颇具挑战性的。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仅仅四年后,乘联会数据显示,我国4月上半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超过了燃油乘用车。 紧接着,5月第三周(13日至19日),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到了16.8万辆,新能源终端上险渗透率首次突破50%,达到50.2%,超过了燃油车。 这表明,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不懈努力下,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0%的目标整整提前了十年实现,燃油车市场受到了严重冲击。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同时,燃油车市场呈现出衰败的迹象。 特别是合资品牌的燃油车,它们曾经凭借技术和品牌影响力掌控着车市的价格体系。 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这一体系被打破。 以比亚迪为例,其提出的“电比油低”的口号,如同平地一声雷,震惊了整个车市。 多款荣耀版车型的上市,让合资品牌应接不暇。 数据显示,3月合资燃油车销量因受到冲击而全线下滑,多款主力产品销量大幅下跌。 合资燃油车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自主品牌新能源的崛起,还有自身保值率的下滑。 去年,燃油车保值率明显下滑,合资品牌的保值率下降,新车价格不断下探,价格体系紊乱,最终影响到了二手车价格。 相反,自主品牌新能源产品的保值率表现出色。 比亚迪等企业不仅提供了官方二手车认证,还为第二任车主提供三电系统终身维修等服务。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突破和价格的突破,使得燃油车难以抵抗。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的提高,不仅是政策的推动,更是技术的突破和市场的认可。 以比亚迪为例,其掌握电控系统、电机、电池等核心技术,产品拥有更多的议价空间。 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的上市,7.98万元的价格,首周销量达到了2.36万辆。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的提高,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反映了消费者对绿色出行理念的认可和接受。 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更像是一个新的起点,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 随着充电设施的完善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渗透率将持续攀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为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为什么买燃油车消费者越来越少了?

如果说在5年之前,有汽车测评人说新能源车将取代燃油车,那网友肯定是认为是天方夜谭,毕竟当初的新能源发展才刚有起色,在当时,很多购买汽车的消费者甚至都不会把新能源车放在备选名单里。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毕竟当时新能源车确实存在价格昂贵、续航时间短、电池不耐用等问题,要知道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而从2016年到2019年,3年多时间,渗透率好不容易提升到了5%,即使放在19年,合资燃油车企也丝毫感受不到新能源汽车给的压力。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从2019年开始,中国汽车新能源的发展开始迎来春天,从2020-2024年,4年多的时间,双周渗透率提高到了50%,这个数据其实是很恐怖的,要知道在2020年中国制定的目标是:在2035年渗透率超过50%,也就是说中国新能源汽车提前11年完成50%的国家规划目标。

从最近的销量榜单中就可以看到,国产新势力品牌比亚迪研发的车型,在销量榜单上几乎是全面开花,小到几万块的比亚迪秦、大到百万级别的仰望U8,比亚迪研发的车型,赢得了国人的信赖,在2023年,比亚迪大卖302万辆新能源汽车,不仅成为了中国新能源的销冠,也成为了世界的销冠。

可以说比亚迪的全面崛起,对于燃油品牌来说,确实是致命的打击,从现在汽车市场发展局势来看,新能源取代燃油成定局。

简单来看看最近两年,曾经在市场上嚣张跋扈的合资车企,如今处于什么局面?

从最新的3月汽车销量榜单来看,合资燃油车终端销量可以用溃败来形容,丰田品牌中仅有一汽丰田进入销量前10,位居第九榜,同比下滑7.2%。 除此之外,像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及东风日产等品牌,均无缘榜单前十,这意味着什么呢?以后买燃油车的成为了少数,也就是说,如今的很多消费者买车,都已经不把燃油车放在备选名单了。

当然像现代、起亚、福特、雪佛兰等韩系、美系品牌,就更不要说了,如今都沦落为二线合资车企,连最起码得生存都得不到保障。

为何新能源车能够全面压制燃油车的发展?

其实道理很简单,新能源汽车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等方面也已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尤其是插混,集燃油、插电、增程、纯电动的功能于一体。 在价格关口突破以后,燃油车是很难有还手之力的,试想一下,很多打工族都是居家过日子的,在日常出行中,油车基本一公里也得4、5毛钱,而新能源车能够做到几分钱,这差距确实很大。

在上个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单月渗透率将超过50%,如今从4月份上半个月市场表现来看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按照这个趋势,在未来几个月,新能源的渗透率会更高,可以说如今的汽车市场,买燃油车的消费者正在成为少数派。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8900.html
全球医药龙头强势暴拉 市值迫近8000亿美元 减肥药业绩大超
是敲打李达康 人民的名义 不是打压孙连城 沙瑞金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