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如何实现技术 核药赛道异军突起 卡位

核药赛道异军突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昀肖 实习生李佳英 姜伊菲 北京报道 随着全球癌症威胁在不断加剧,放射性药物的应用正在打开新的发展空间。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数据显示,全球核药市场预计从2023年的84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294亿美元。

卡位

赛道持续升温,然而目前国内核医学与核药领域还未被充分开拓。近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第四届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ASGH)上,香港理工大学与医用同位素研发生产企业磐美迪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磐美迪”)达成战略合作。磐美迪控股董事局主席符展成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虽然目前癌症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均未达到理想的水平,而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的核医学技术有望成为最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然而,核医学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不仅复杂而且面临众多挑战,如原料供应的不稳定和高采购成本。提高如Ac-225等稀缺医用同位素的供应稳定性,对推进核药及核医学技术研发至关重要。”符展成说。

尽管中国的核医学起步较晚,并曾经历长时间的发展停滞,但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促使这一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挑战,国内企业不断寻求合作,以加速研发进程和技术创新,实现破局。

携手探索核医学市场

放射性药物是包含放射性核素的一类特殊制剂,主要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获得国家药品批准文号的核素药物称为放射性药品,这些药品是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其标记药物。

同位素

沙利文指出,放射性药物按临床用途可分为诊断类和治疗类。诊断类药物通过示踪技术可以在分子层面揭示病变组织的功能变化、基因异常表达及生化代谢变化等,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灵敏度及分辨率优异的特点。这使得它们不仅能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还能帮助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或治疗方案。治疗类放射性药物则能通过核素对病变组织进行选择性和靶向性的治疗。

在肿瘤治疗领域,核医学的潜力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符展成指出,癌症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将癌症治疗作为重要议题在健康社会中尤为重要。尽管目前有多种治疗手段,但效果仍未达到理想状态。他认为,未来在对抗癌症的斗争中,通过将放射性核素附着在靶向剂上进行精准定位的核医学将是最有希望的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有2000万新发癌症病例和970癌症死亡,预计到2050年,全球癌症新发将超过3500万例,与2022年相比,猛增77%。

由于癌症患者数量持续居高不下,全球核医学市场前景向好。根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数据,预计全球核药市场将由2023年的84亿美金提升至2030年的294亿美金,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而在2019-2023年的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仅为11%。

然而,核医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涵盖了药学、辐射剂量学、辐射生物学和放射化学等多个专业,因此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专业壁垒。

面对这一挑战,业内企业常采取研发合作的策略。以远大医药为例,其与澳洲生物技术公司Telix合作,共同开发的产品涵盖针对前列腺癌、肾透明细胞癌和脑胶质瘤的六种药物。而磐美迪则选择与英国公司PanMediso合作,专注于Ac-225的研发。同时,在产学研方面,磐美迪与清华大学合作设立了医用同位素产业融合专项。

符展成表示,此次与香港理工大学的合作双方将聚焦核医学影像诊断和放射性治疗领域,共同推进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磐美迪控股在核药领域一直致力于实现创新突破,结合我校医学影像及放射科学的科研实力,相信能够在科研合作、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实现互利共赢。”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赵汝恒指出。

原料供应难题有待破解

核素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积极布局核医学及核药赛道,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满足患者的需求。

纵览全球,不难看到包括诺华、拜耳、礼来等跨国公司加速布局的身影。2013年,拜耳的氯化镭[223Ra]被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伴症状性骨转移且无已知内脏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标志着全球首个α粒子靶向治疗药物的问世,这在以往放射性药物大多无靶向性的背景下是一大突破。

此后,收购成为跨国药企加速核药领域的重要手段。2017年,诺华斥资39亿美元收购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随后于2018年以21亿美元收购Endocyte,分别获得了两款重磅治疗用放射性药物,即镥[177Lu]-氧奥曲肽(用于治疗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和镥[177Lu]-vipivotide tetraxetan(用于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到了2023年,礼来以14亿美元收购Point Biopharma,进一步获得了两款处于临床III期的治疗用放射性药物PNT 2002和PNT 2003。

然而,尽管核医学的前景被多方看好,全球获批的核药数量却有限,并且多数为诊断用途。具体来看,根据沙利文的数据,截至2023年10月,全球共有64款放射性新药获批上市,其中50款仅用于诊断,13款仅用于治疗,而1款新药同时用于诊断和治疗。原料供应似乎成为核药研发的重要阻碍。

对此,符展成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新型医用同位素如Ac-225在全球范围内的供应极为有限,这一稀缺性给核药研究领域带来了明显的不确定性。获取同位素的时间和成本也充满了变数,特别是对于依赖进口的同位素而言,其供货稳定性和价格波动更是难以预测,这些复杂因素均对核药的研发进程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由于原材料极其昂贵,不容浪费,因此必须优化每一个生产工序。这种优化需要与大学及科研机构共同基于此目标进行紧密合作。”符展成强调。

据Clairvoyance Research数据显示,Ac-225目前全球年产量约1.8 Ci,然而,其需求量预测在2031年需求量将达到 523Ci,且产能不会过剩。由于供应短缺,Ac-225的价格居高不下,曾经创下100万美金/mCi价格。

国内企业如何实现技术

靶点选择成关键?

在核药研发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如何寻找突破口呢?靶点选择似乎成了一个关键。目前,中国核医学赛道正呈现出新气象。

利好医用同位素生产、核医学发展的政策出台。2021年6月,中国发布了首个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明确,到2025年,将实现一批医用同位素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并适时启动1至2座医用同位素专用生产堆的建设,实现常用医用同位素的稳定自主供应;到2035年,积极推动医用同位素的出口。

受此政策的鼓励,国内药企在核药领域也展现出积极追赶的姿态。例如,恒瑞医药、远大医药、云南白药等知名药企积极进入核药领域。

具体来看,恒瑞医药已推动4款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其中包括2款诊断用药—镓[68Ga]伊索曲肽注射液和HRS-9815注射液,以及2款治疗用药—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和HRS-4357注射液。

与此同时,远大医药也已有4款创新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在国内获批开展临床研究,其中3款已进入III期临床阶段,包括诊断前列腺癌的产品TLX591-CDx、诊断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产品TLX250-CDx,以及治疗GEP-NETs的产品ITM-11。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市场竞争结构相对稳定。头豹指出,中国的放射性药物行业已形成以东诚药业和中国同辐为核心的双龙头垄断局面。这两家公司合计占据了中国核药市场超过六成的份额,其中中国同辐占40.4%,东诚药业占21.6%。这一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借助其丰富的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长期领先于行业,其产品线丰富并且全面部署了诊疗一体化和精准医疗,竞争优势坚固,难以被撼动。

与发达国家对比,中国核医学及其核药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且曾经历发展停滞,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本土企业仍有机会通过建立竞争优势和差异化布局来迎头赶上。

符展成指出,目前国内企业多为研发β同位素药物。而α粒子可释放的线性能量传输效力是β粒子的400倍,更有效杀伤癌细胞,对健康细胞的损伤小。锕Ac-225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其拥有9.9天的半衰期,这在当前的α疗法中被认为是最优的半衰期。这使得基于锕[225Ac]的核药有效期可以达到120小时,且与镥[177Lu]相比,其治疗效果更优、毒性低、安全性高。若基于锕Ac-225的α放射性治疗药物进行研发,有望加速核药研发进程。


中国制药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化

1、扩大出口,开拓海外市场。 过去20多年来,开拓国际市场始终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要动机。 近年来,我国企业充分利用各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加工贸易大发展的有利条件,通过海外投资办厂,带动我们的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改变了我们以往主要依赖产品贸易出口的模式。 我国已有不少企业在东欧、东南亚、拉美和非洲设厂生产纺织品和服装。 随着对外投资的增加,特别是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建立,每年形成的出口和产能转移规模更大。 2、促进产能转移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近年来,我国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当地需要的成熟技术,转移部分产能,既解决了国外市场的需要,又提升了我国和东道国产业结构,实现双赢。 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按照“立足国内,发展海外,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目标,积极参与海外石油资源的开发,初步形成了中东及北非、中亚及俄罗斯、南美三大战略区,这其中我国的技术和设备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3、加强境外资源能源开发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取得新进展。 我已与30多个国家建立资源能源长期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沙特、苏丹、澳大利亚、印尼等国的大项目和中长期合作取得突破,在西欧、北非、南美、东南亚、中亚-俄罗斯等海外战略区域建立了年产百万吨以上的原油生产基地;铁、铜、铝、铬、锌等矿种均在境外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另外,我企业在境外开展森林资源合作开发、渔业合作也取得较好成效。 4、加快形成中国的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通过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日益显现,全球竞争、销售网络正在构建。 中海油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者之一,海尔、联想、华为、中兴、TCL、海信、万向等研发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端产业领域的制造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逐步形成了国际品牌,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5、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6、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目前巴基斯坦海尔家电经贸合作区及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两个合作区已经揭牌运行,泰国罗勇经贸合作区等其他合作区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7、追求互利共赢,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我企业在周边、拉美、非洲以及南太一些国家的拓展,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巩固和发展同这些地区国家的关系、寻求双方利益交汇点的重要途径。 我与有关国家在重大项目上卓有成效的合作,为双边关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解决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需要加大企业国际化力度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能源、资源、环境和土地等方面的严重制约。 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靠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也需要加大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力度,更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充分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参与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程度。 第一,缓解国内能源资源约束需要更加大开发海外资源的力度。 我国是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如我国人均拥有石油、天然气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8和1/20,在已探明的45种主要有色金属资源中,我国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以来,一些重要大宗能源资源供给矛盾加剧,对国际市场依赖加深。 未来,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特别是相当一段时间内重化工业的扩张,能源资源矛盾可能还将持续或加剧。 需要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强海外资源的合作开始与利用。 第二,是缓解国内产能过剩、推动产业升级的需要。 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中,投资扩张加大了产能过剩,据估计目前制造业产能闲置率已经较高,需要加大参与全球产业重组和对外产业转移的力度。 同时,我国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部分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在不断加强,具有多元化的比较优势,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是产业升级的需要。 第三,是缓解国际贸易摩擦的需要。 我国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 未来,在我国高投资、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较长时间持续条件下,国内市场竞争还将不断加剧,我国制造业特别是消费品对国外最终需求的依赖也将持续,企业迫切需要开拓国际市场,但却遭到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束缚。 而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加大对外投资合作力度,有利于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做出积极贡献,有利于缓解与有关国家的贸易不平衡,是化解贸易摩擦的重要途径。 第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目前,发达国家都是充分利用外部智力资源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进入新世纪以来,芬兰、瑞典等新经济典范其自主创新也都是建立在企业国际化经营基础上,如芬兰只有500万人口却拥有一个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跨国公司诺基亚。 我国也必须走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之路,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 通过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设立产品设计和研发中心、开展海外并购等,提供利用外部智力和研发资源的水平,招揽国外高端人才,锻炼培育自己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第五,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非价格竞争力不强。 要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关键是提高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一是可以学习借鉴国外企业的现代经营模式,在全面深化外部分工作基础上优选培育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业务环节,走上基于创新的差异化竞争之路;二是学习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健全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在国内国际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三是通过对外投资合作与并购,建立自己的海外营销网络,既改变目前单纯依赖国外中间商的局面,更为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设计和研发体系创造条件。 第六,稳步开展服务业国际化经营,加快服务业发展与升级。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特别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今年出台的国务院7号文件对加快服务业发展与升级做了全面部署,并将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发展服务业的重要途径。 为了适应世界服务业信息化现代化全球化的新趋势,我国在着力推动服务业引进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走出去”。 要逐步创造条件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引入国外服务供应商先进的管理系统、经营理念、软硬件技术以及新的业态,提升服务业创新能力,加快服务业现代化。 第七,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在国际贸易、投资、研发、技术交流以及国际生产要素重组与产业转移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而国际知名品牌则是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要加快从经贸大国向强国的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全面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必须加快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完善相应的战略和政策,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在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过程中提高跨国经营企业的实力、能力,孕育培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 第八,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也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 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增长很快,到今年三季度末已超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而直接投资项目净流入是外汇储备增加的重要来源。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直接投资项目净流入减少的阶段,已有能力和条件逐步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以企业为主体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投资,达到缓解国际收支失衡、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流动性过剩的效果。

企业如何做到技术及产品持续领先?

技术领先的强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技术领先的强度需要确保在“主航道”上的领先,即在关键技术方向和路径上的领先。 其次,在关键方向和路径的关键节点上领先,也就是在关键的甚至稀缺的必经之路上实现领先,通过在关键点上实现技术和资源的卡位,使得竞争者难以规避。 再次,则是在技术的更深层次的领先,以确保相应的技术优势可以维持得更长久。 最后,就是多点领先与协同,使得局部或整体更具优势。 多点领先能够带来多点协同效应,构成结构性领先优势,不必担心其中某一技术强点被竞争者超越。

帮忙找一篇关于我国遭遇技术壁垒的典型例子。最好是近几年,谢谢!!

国内企业

温州打火机抵制欧盟CR技术壁垒等一度引起国内媒体广泛关注,媒体称其为“中国加入WTO第一案”。 此案最终以我方胜诉而告终,因此,通过此案例的分析可以从中学习如何按国际贸易规则办事,如何交涉以至最后成功地突破欧盟技术壁垒。 2001年秋,欧盟启动制定限制中国打火机出口的CR法规程序。 该技术壁垒规定出口价在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安装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锁”,否则不准进入欧洲。 中国打火机企业(主要来自温州)获悉后,在国家原外经贸部的有力支持并带领下,组成“中国民间第一团”,跟随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欧盟有关机构当面陈述、抵制。 2002年5月中旬,欧盟依然通过了从2004年6月起正式实施的CR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温州外经贸局及打火机协会、企业对打火机的定理、分类进行科学评估,对各类打火机的安全性能。 进行科学实验,并拿出科学论据,将之提交欧盟参考。 2004年10月,国家有关部门又带领温州尼博烟具公司等打火机企业负责人前往欧盟进行抵制CR标准的谈判、交涉。 这一系列工作对欧盟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2003年12月9日,欧盟《通用产品安全规定指令》(GPSD)紧急委员会召开相关会议,研究决定是否在欧盟官方期刊中公布CR标准(一旦公布即付诸实施),各成员国并未达成一致意见。 该委由此决定公布此规定不应在现阶段提出,且委员会应进一步调查由某些成员国提出来的问题。 据此,欧盟原定对打火机制造商、进口商及零售商分别从2004年6月19日和2005年6月19日起强制执行。 CR的决议不再生效。 一、成功原因分析第一,高度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 面对应诉贸易壁垒,必须是民间行为和各家单体企业无力应对(即使单家企业打赢官司也不能惠及全行业)的两难境地。 温州打火机协会在有关法律和应对反倾销专家的指导下,共聘律师、联合应诉。 16家企业无偿集资200多万元巨资,聘请国际间有关精通WTO事务的律师积极应诉。 这一决策惠及整个中国打火机行业。 在战术上,兵分两路出击。 应诉中,协会也与欧洲打火机进口商协会建立“民间联盟接口”,双方互动,从而形成了信息预警机制。 温州打火机协会这些举措,开了中国应诉国际贸易壁垒的先河。 协会挑头和自我建立预警机制的做法,为中国的企业应对“技术壁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第二,把握情况“有理有节”。 在应对工作中,他们在认真分析和甄别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欧方保护儿童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愿望表示支持,另一方面以我方检测数据为依据回击外方歪曲。 同时,他们始终根据WTO规则赋予我国的权利,有步骤地开展应对工作,两次赴欧游说均明确指出 CR标准与WTO规则不符之处,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交涉,迫使欧方不得不接受中方大多数建议。 二、突破“技术壁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据浙江省外经贸厅调查资料显示,浙江省之所以频频遭遇各种贸易壁垒,一方面是由于浙江省出口产品竞争能力较强,引起世界竞争对手的恐慌,招致“围剿”。 上面这个案例的起因就是因为我打火机占了七成国际市场份额,打破了原来日韩、欧洲等国家垄断世界打火机市场的局面,而使部分欧洲打火机生产商起了封堵、剿杀的念头。 另一方面,浙江省强大的出口竞争优势也存在着一些不安全隐患,在接受国际游戏规则检验时也暴露了其不足。 浙江省企业与产品的竞争能力比较单一的,主要是以低价的劳动力成本与批量化、专业化生产等产业优势换来的价格竞争能力与竞争优势。 这种竞争能力与竞争优势,一旦被技术设限,就会陷于被动局面。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积累的一些因素,面对贸易壁垒,我企业突围的难度相当大。 国外企业一般在知识产权外围战中做了充分准备后,再对我产品设置技术壁垒,采取的是步步为营的封堵政策。 在遭遇技术壁垒后,我企业突围难度相当大。 无论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还是购买许可证,代价都非常昂贵。 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够强,在国际竞争中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制胜的能力更有待提高。 三、浙江省出口贸易中遇到技术壁垒的特点1、出口贸易中遇到的技术壁垒涉及的行业广、品种多,不仅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着苛刻的技术壁垒,而且传统的服装、打火机、农产品也受到了壁垒的困扰。 2、出口贸易中遇到的技术壁垒已经从针对产品本身的性能、质量标准,发展到覆盖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全过程。 有时产品质量符合标准,一些国家也往往借口该产品的生产、运输乃至销售过程不符合其技术法规要求而被拒之门外。 特别是在绿色壁垒盛行的新形势下,技术壁垒范围更广,ISO所要求的清洁生产也成为许多国家限制浙江省产品准入的技术壁垒。 3、繁琐、苛刻的认证认可制度与检验程序,使产品成本增加,造成市场竞争力下降。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人类生命安全以及世界环境问题的关心,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中对这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使出口贸易适应困难,造成市场准入障碍。 4、国外严格的环保技术法规、环保标准和“绿色环保标志制度”正在对产品出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欧美等国的环保法规中,对商品包装材料的易处理性和可回收率有较高的要求和标准,而我国出口商品的传统包装材料落后、不易处理回收,这就造成了许多产品因包装问题而无法出口。 四、技术壁垒对浙江省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技术壁垒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浙江省出口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浙江省具有出口优势的机电、纺织品和服装、农水产品等领域。 1、对电子电器产品出口的影响欧盟2004年8月13日实施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 两项《指令》规定了十类产品的电压新标准,并禁止销售含铅、汞、镉等六种有害物质的电器电子产品,同时还要求生产者必须承担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费用。 这必然造成浙江省相关产品向欧盟市场出口的重大阻力。 不但加大了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使现有低生产成本优势受到严重冲击,还将会有连锁反应,潜在危机大。 估计每年影响浙江省出口近10亿美元。 2、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入世后,随着《纺织品和服装协定》(简称ATC协定)的实施,浙江省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不得不面对以产品质量的环境指标为代表的“绿色技术壁垒”。 欧盟颁布并实施的《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白皮书》和《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办法(REACH)》,预示着占浙江省出口总额33.8%的纺织品、服装及相关产品出口必需进行注册、评估和检测。 相关企业也必须按照欧盟的有关要求对产品进行附加实验,并承担产品的安全性责任。 3、对农产品、水产品出口的影响自2004年起,欧盟正式禁止 320种农药在欧盟的销售,其中涉及中国的有60余种,而浙江就占了22种。 由于禁令中的农药大多属种植业常用的品种,将对浙江省向欧盟出口的水果、蔬菜、茶叶等农产品构成壁垒。 最典型的是欧盟对浙江省茶叶的农残检测项目已由29项增至62项。 2002年日本等国制定了入境农残检验的冷冻蔬菜目录,同时提高了对农水产品的检测标准,使浙江宁波的冷冻蔬菜和水产品出口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 特别是出口的烤鳗由于氯霉素残留量过高等因素,2003年上半年出口额与上年同比下降了55.41%。 五、地方政府如何应对国外技术壁垒从浙江外贸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如:减少国际市场份额、失去贸易机会、退出市场、损害企业信誉等。 并使国外消费者对我国部分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食品信心下降,给我国出口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技术壁垒将成为今后长期制约我国外贸出口的最大屏障。 就政府层面而言,应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密切有关主管部门间的合作,引导企业应对“技术壁垒”。 (一)政府要完善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建立快速反应系统1、完善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建立政府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统一协调的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运作体系;其次,要从中长期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将应对技术壁垒的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列入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以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为主要手段,为政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决策依据。 2、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政府要充分利用通报咨询制度的信息渠道,及时掌握更多的技术信息,为广大出口企业服务。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尽快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疏通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要加强信息收集与分析,加快信息传递与协调,及时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发生;要建立国外技术壁垒信息数据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针对技术壁垒最新动态和要求,分析国外可能进一步采取的措施以及对外贸出口的影响。 (二)重视和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近年来,在处理技术性贸易纠纷过程中,行业协会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温州打火机行业协会经艰苦努力,迫使欧盟最终突破其擅自设置的技术壁垒,撤回对中国打火机出口欧盟的反倾销诉讼。 因此,要建立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沟通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桥梁”作用;要引导行业协会等加强自身建设及业务培训,提高应对技术壁垒的能力和水平;帮助行业协会等履行好服务职能,一方面要承担起保护企业的职责,及时引导企业规避出口风险;另一方面要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形成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出口产业保护的快速反应机制。 (三)实施标准战略,帮助企业“苦练内功”必须明确认识到技术壁垒应对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技术竞争能力的体现。 “技术壁垒”的破解最根本的办法还要靠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来解决。 实施标准战略,引导企业加强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基础工作。 实施标准战略有利于企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也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 积极创造条件,努力采用和推广国际标准,加强出口产品的国际认证;其次,要引导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促进企业技术标准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并逐步采用国际标准;再次,要帮助企业强化质量管理,完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严格按照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组织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 帮助企业“苦练内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企业跨越技术壁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能力。 标准体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是专利权问题。 我们要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上狠下功夫,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以专利为手段,促进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有机融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引导企业“走出去”规避技术壁垒“走出去”是打破区域贸易壁垒的有效形式。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这些经济贸易共同体,区内国家互相开放市场,消除贸易壁垒,对外则统一贸易政策,加强贸易保护。 我们如果忽视对外投资和发展跨国经营,不“走出去”,而仍以传统的贸易方式出口商品,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 特别是加工贸易,“走出去”可以立竿见影,绕道技术壁垒。 可以说,“走出去”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 浙江树人大学外经贸学院 来源:《中国外资》)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9728.html
加快泰国本地化进程 中国车企本地采购率将达90%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