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基础教育在行动 数字教育扩优提质共建关键期

图源:Unsplash

今年是数字教育“扩优提质”的关键一年,福建凝聚“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高效协同,共创基础教育新气象。

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日前已联合印发《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当地基础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扩优: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

福建省在扩优提质教育发展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在于城乡差异较为明显。以福州市为例,市域内老城区、新城区、乡镇和农村并存,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存在不小差异。对此,《方案》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持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乡村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

近年来,福建省持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中小学和幼儿园纷纷得到改扩建,学位数量显著增加,大班额占比高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此举不仅缩小了城乡和县域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更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以晋安区为例,已成功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7所,新增学位4.1万个,并成功落地35个合作办学项目,成立19个教育集团,全面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及城乡一体化办学。

在泉州市,自“十四五”以来,公办幼儿园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新改扩建的公办园已达100所,新增公办园学位3.6万个,极大地缓解了“入公办园难”的问题。目前,泉州市的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已达到99.16%,公办园占比58.78%,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2.17%,成果显著。

而三明市则是针对学龄人口变化,灵活调整农村与城市的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整合小、弱、散的乡村小规模学校,通过“补弱”策略,实现了学前三年入园率99.51%、普惠率98.02%、公办率73.15%的优异成绩,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提质:扩大教育资源,成全每一个孩子

福建省地理特点显著,山区众多,这一地理特征长期以来成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原因之一。为了打破这一困境,福建省积极采用数字化手段,为课堂赋能,以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教育。

近日,教育部启动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工作,旨在推动教育资源的广泛覆盖和教育的创新变革。福建省迅速响应,将智慧教育平台视作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引擎。通过深化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体系的应用、延伸与拓展,不断丰富各学段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师生的学习材料,更打破了地域限制,极大地提升了乡村教育的发展水平,有助于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在数字化赋能的推动下,福州市晋安区实现城乡专递课堂的100%全覆盖,使得城乡孩子能够共同参与到同一课堂中;三明市沙县区则以全域性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构建了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沙县智慧教育生态,实现了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共建:家校社协同促进教育发展

当然,教育质量的提升并非仅依赖于学校内部改革,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注入了新的活力。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产品,家长在家也能够对孩子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并自动生成详尽的学习报告,让家庭教育价紧跟学校教育体系改革步伐。此外,数字化的发展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方式,进一步拓宽学习视野和实践能力。

智能英语学习解决方案iEnglish福建区域负责人表示,用户调查显示,数字化、智能学习工具有效减少了因学习而产生的“家庭矛盾”。iEnglish智能英语学习解决方案是一款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智能学习方案,它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准确、及时的评价,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为学生规划个性化学习路径,智能推送学习内容。同时还能够将这些学习数据反馈给家长,为家长提供针对性的建议,让家庭教育更和谐和高效。

随着数字教育的深入发展,福建省政产研学用联动,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到数字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再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不断推动着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不仅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福建多领域“十四五”谋划来了 这些要点必看

人民网福州12月4日电(陈涛)12月4日,“福建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在福州举行。

发布会邀请到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蒋金明,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增贤,福建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姚朝钟介绍福建相关领域“十三五”以来发展成就和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制定相关领域专项规划的情况。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谢小姿摄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谈谈“十三五”

发布会上,徐威介绍了“十三五”以来福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威 人民网 谢小姿摄

一、主要目标指标进展良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高水平保护齐头并进

今年1-10月,福建各设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8.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0.7个百分点;PM2.5浓度20μg/m3,优于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比2015年下降33.3%;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9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1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4.6个百分点;小流域优良水质比例95.4%,比2016年基准年提高19.8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82.9%,比国家考核要求高10.9个百分点。

二、绿色发展动能显著增强,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持续优化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深入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5年增长83.3%。 建成清洁煤电供应体系,总装机容量98.6%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56%,福建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约20%。 “电动福建”加快建设,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9%。

三、污染防治攻坚战顺利推进,人民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实施“1 7 N”污染防治攻坚战计划与大气精准治理“十百千”工程。 连续4年将小流域整治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消灭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劣Ⅴ类小流域和牛奶溪。 完成一批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 疫情以来累计安全处置医疗废物、涉疫生活废品约2.8万吨。 开展海漂废品专项清理,近海水质得到改善,同时持续开展百姓身边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攻坚行动。

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初步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率先实施生态环保“党政同责”,完善“一岗双责”。 开展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形成全链条责任机制。 基本完成生态环保机构垂管改革。 率先投入使用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实化环保网格化监管,形成精准化监管体系。 创新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立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行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形成市场化政策体系,同时健全完善公众监督举报机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谋划“十四五”

对于“十四五”福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思路,徐威表示,将持之以恒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 社会 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福建样板”。

在“十四五”福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已先后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基层代表意见征集会,并通过发布调查问卷、意见建议公开征集等方式吸纳各方意见和经验。

“1”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这一目标为核心,确保福建继续保持全优、领先全国。

“2”是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 既要持续推进污染减排,持续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分子减量”,也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系统推进闽江、九龙江等重点流域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是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既要着力破解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也要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优势,实现更全面的监督管理。 既要加强先进治理技术研发应用,也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既要健全严于国家、符合福建实际的法规、标准,也要深化改革创新,构建亲清服务和刚性约束并重的政策体系。

“4”是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 “蓝天工程”方面,重点加强环罗源湾、环湄洲湾、厦漳泉等三大连片区域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治理。 “碧水工程”方面,坚持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重点加强小流域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碧海工程”方面,重点加强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加快海漂废品治理攻坚。 “净土工程”方面,重点推进污染地块治理修复。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谈谈“十三五”

发布会上,蒋金明介绍了“十三五”福建住建工作的情况,有四大亮点: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蒋金明 人民网 谢小姿摄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居民住房条件持续改善

坚持“房住不炒”,不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福建累计54.4万户居民搬出棚户区住进新房,27.9万户住房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 2019年底,福建城镇人均住房面积43.5平方米,比全国人均高3.8平方米。 安排补助资金30.97亿元支持各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490个,惠及居民约25.2万户。 全面排查全省897栋房屋安全,并按期完成6.88万户4类重点对象和其他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任务。

二、坚持协调共享,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

福建城镇化率从62.6%提升到66.5%,居全国第9位,新增建成区380平方公里。 新建改造市政道路、绿道、雨水、污水、供水、燃气管网3万多公里,地铁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建成投用4条125公里、在建7条200公里。 福建水质综合合格率99.86%,优于国家要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64%。 建立健全保护体系和保护名录,福建现有国家级 历史 文化街区4个、居全国第2位, 历史 文化名镇名村76个、居全国第2位,传统村落494个、居全国第6位。 公布 历史 建筑6440栋,居全国第2位。

三、坚持绿色发展,城乡环境宜居度明显提高

建成绿道6000多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40.39%、居全国前列。 福建设区市建成区87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2019年底,福建全省市县生活废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91%,市县污水处理率达94.9%。 6700多个村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创建600多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推进240多条美丽乡村特色景观带建设。 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1.2亿平方米,并扎实推进生活废品分类。

四、坚持开放创新,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福建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5.6万亿元,总产值排名全国第7,实现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0.6%,解决了400多万人口就业,并新建装配式建筑2405万平方米。 在全国住建系统率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管,实现房屋建筑和市政施工图数字化审查,推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双随机”机制。 在2019年住建部组织的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第三方评估中,福建居全国第一。 此外还推进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在全国首创“两岸建筑师联合驻村计划”。

谋划“十四五”

对于“十四五”福建住建规划编制工作,蒋金明表示已分为三个方面开展:

一、开门编制规划

向全 社会 征集“十四五”相关建议,组织专题研究梳理“十四五”规划编制思路,聚焦民生、聚焦发展,开展建筑业、住房发展和 历史 文化保护等专题研究。 目前已形成“十四五”主体框架与重点任务纲要,12月底将形成规划成果。

二、明确发展目标

以提高宜居性、包容度,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目标,到2025年构建比较完善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2000年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提请完成改造,基本补齐既有居住社区设施短板,新建居住社区同步配建各类相关生活设施。 房屋安全实施常态化管理体系,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福建省市两级将建成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地级以上城市建立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测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三、细化实施举措

重点推进实施城市规划设计引领、居住条件改善、市政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城市管理创新、 历史 文化保护活化、乡村环境整治、建筑业行业转型升级、城市建设安全保障、城市活力提升等专项行动。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谈谈“十三五”

发布会上,王增贤介绍了“十三五”以来福建交通运输发展的情况,亮点有五个: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增贤 人民网 谢小姿摄

一、公路网更加健全完善

福建公路总里程突破1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6000公里,密度位居全国各省第3位,实现80%的陆域乡镇30分钟上高速。 普通国省干线通车里程1.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比例75.5%。 农村公路建成改造约1.14万公里,实施危桥改造1270座、生命防护工程超过2万公里,实现全省96%乡镇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

二、港口群地位更加凸显

福建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42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86个,具备停靠世界最大集装箱船、邮轮和散货船能力。 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14位,厦门邮轮母港成为全国主要邮轮始发港,并初步实现运营本土化。

三、客运服务更加便民惠民

福建各设区市均拥有至少一个便捷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和高效衔接的综合货运枢纽,福州、厦门先后迈入“地铁时代”,百人以上岛屿均有陆岛交通码头,500人以上岛屿均开通班轮,90%的县(市、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4A级,实现由符合条件建制村100%通客车向所有建制村100%通客车转变。

四、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更加提质增效

福建网络货运、快递产业两大集群初具规模,福建共生成项目429个,创税超50亿元,网络货运年营收超过500亿元,快递产业支撑全省网络零售额超5000亿元。 甩挂运输由线成网,货车实载率平均提高20%,成本降低约15%,多式联运快速发展,年均增长达13%。

五、行业治理更加规范高效

福建农村公路路长制、灾毁保险等多项创新做法得到全国推广,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县7个,并成为全国第四个全部取消普通公路收费的省份,撤站后高速公路入口ETC使用率等12项指标居全国第一,新能源公交车占比位居全国第四。 福建重大桥梁和重点路段实现全天候运行监管,厦门港上线运行国内首创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

谋划“十四五”

对于“十四五”福建交通运输规划编制工作,王增贤表示将从五个方面着力展开:

一、着力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

围绕打造福建各设区市间2小时通达、厦漳泉和福莆宁两大都市圈1小时通勤、设区市至所辖县1小时基本覆盖“福建211”交通圈,全方位推进综合运输大通道再升级。

二、着力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推动“两群、一片、多节点”协同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推进福建港口、机场、客货运枢纽、物流园区便捷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功能互补。

三、着力构建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推进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业实施增产增效千亿工程,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网络货运产业集群、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快递电商产业集群、具有福建特色的港航现代服务产业集群。

四、着力推进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现代交通体系,打造智慧高速、智慧公路、智慧港航、智慧枢纽等新型智能化管理交通基础设施。

五、着力加快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建设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体系,建成具备各设区市接入能力的“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搭建福建省交通运输信用监管平台和信用评价系统。

福建省应急管理厅

谈谈“十三五”

发布会上,姚朝钟介绍了“十三五”期间福建应急管理工作的成绩。

福建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姚朝钟 人民网 谢小姿摄

2019年以来,福建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应急管理职责划转过渡平稳。

福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连续14年实现较大幅度下降,其中2019年福建各类事故和死亡人数与2016年相比分别下降37.4%和28.0%,2020年1-10月同比又分别下降23.1%和16.1%。 “十三五”期间与“十二五”相比,福建受灾人口均值下降32.6%,其中2018年、2020年实现防汛“零伤亡”的目标。 2020年以来有力应对23次自然灾害侵袭,及时扑灭42起森林火灾、24小时扑灭率97%。

此外,福建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头顶库”事故隐患治理、“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等工作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防汛防台风“三个一套”“五个坚持”的有效机制和特色做法得到国家防总、水利部、应急部肯定。

谋划“十四五”

对于“十四五”应急管理规划编制工作,姚朝钟表示,福建应急管理系统将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核心、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为主要任务,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到2025年形成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全灾种、大应急”工作格局,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核心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较大以上事故明显减少,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应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目前,《福建省“十四五”应急体系专项规划》已完成初稿,拟于12月30日前形成征求意见稿。

一、开展福建省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建设

围绕感知网络、通信网络、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应急数据治理系统、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等方面进行建设及提升改造。

二、开展应急物资储备与保障能力建设

建立福建统一的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防汛抢险救灾物资储备信息全省联网。 继续开展千个自然灾害避灾点提升建设,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避灾安置体系。

三、开展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围绕航空指挥平台建设、航空网络建设、救援力量建设和保障条件建设等内容构建福建应急救援航空体系。

四、开展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结合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建设,构建全方位、综合性的监测预警网络平台,形成空、天、地一体化全覆盖的自然灾害监测感知网络,提高灾害监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渝委办发〔XX〕号)、《关于成立xx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xxx〔XX〕号)和xx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xx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x〔XX〕)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 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一)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二)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三)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四)整合资源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县教委经过多的信息化建设,购买和开发了部分应用系统(如远教资源应用管理系统、oa政务办公系统、教委网站系统、学校网站系统等),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远程教育资源、国资源、教育视频资源等)。 “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五)享数据

县教委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与学校的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享数据(如教委网站与学校网站的数据、信息目前就无法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县教委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 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享与实时交换。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用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享。 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提高全县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办学品位。 ,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二)分段目标

----XX完善中心校的光纤接入,%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XX完善完校的光纤接入,%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完善村校的无线网络覆盖, %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强化应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 %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完成%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应用,强化管理、应用及各种资源平台的整合。

-----,使%的达到市级数字校园标准。

四、创建规划

五、建设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校校通”建设:光纤接入全县所有完校及以上学校,并建立规范的校园网。

.无线网络建设:完善所有村校的无线网络,并建立村校校园网。

.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如考勤、门禁、校内小额消费、图书借阅等方面,都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

.“班班通”改进与建设:以中学“计算机+数字投影仪”、中心校“计算机+平板电视”的配置方式改进XX所建的“班班通”,并新建未建设的中心校以上学校。

.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更新或新增计算机教室,使全县生机比达到:。

.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建立数字化实验室--间。

.校园电视系统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电视闭路系统。

.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间(用于学校示范课、公开课教学活动开展)。

.校园广播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校园广播系统。

(二)应用系统建设

.网站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全部建设规范的校级网站,使学校网站与教委网站达到“数据、信息、管理”之间的分级享。

.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建设一套完善的为教师、学生、校舍、资产、财务、组织人事、教学机构和科研而建立的数据中心。

.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一套教委与学校能够联动的,涉及方方面面办公需求的oa办公系统。

.资源库建设:建立县级资源库和校级资源库。 资源库可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远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下载的免费资源;二是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站的免费资源、三是通过市技装中心联合高校和区县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四是充分调动我县全体教师的力量,开发校级优秀资源。

.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建设一套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方便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查阅本校图书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仿真实验系统建设:建设一套仿真实验系统,供全县所有学校使用。

(三)教师培训建设

技术人员骨干培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师应用培训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市、县、校三级培训,逐步提高我县教育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

六、建设措施

在创建“数字校园”工作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培训、重实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建立长期培训制度

为了满足“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应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加强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县教职员工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促使他们观念更新,提高认识。 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 通过加强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校园”建设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二)注重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要通过“校长重视骨干引领 全员参与”的方式,逐步提高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数字化水平。 一是各学校在网上开辟主题网站或论坛等,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 二是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 三是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的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四是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中学生。

(三)加强考核管理,保证发挥效益

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一是学校要建立“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数字校园”建设工作。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在“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的投入、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三是完善“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四是完善各种激励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校园”。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全县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县“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委、财政、发改委、纪委等部门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委,由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具体办公,教育科、人事科、计财科负责人为办公噬员。 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数字校园”工程规划、工程实施方案、培训方案、管理应用方案。 通过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确保“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二)制度保障

县教委出台“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出台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为“数字校园”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化校园。

(三)经费保障

为保证“数字校园”工程能够顺利实施,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费的使用,并多渠道筹集经费。

(四)技术保障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 因此拥有一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是建成“数字校园”的根本保证。 而学习培训则是促进观念升级、素质提升、技术提高的唯一途径。 县教委应举办“数字校园”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管理应用方面的培训;学校应举办多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活动,探索改进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以理念、技术的不断升级促进教学的效率提升和质量提高。

如何理解“扩优提质”行动?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扩优提质行动计划》)。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教育部昨天为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提出我国将力争到2027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以上,义务教育主要解决城乡校际差距大等问题,同时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提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解决群众“职普分流”的焦虑。 《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27年,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调整机制基本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扩充机制更加健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巩固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力争达到60%以上;扩增一批新优质义务教育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供给大幅增加;培育一批优质特色高中,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扎实推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持续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在20万人口以上的县基本实现全覆盖,融合教育水平显著提升,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 有利于教育发展和就业指导为此,《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提出了“学前教育普惠保障”“义务教育强校提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特殊教育学生关爱”“素质教育提升”“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战略”“综合改革攻坚”等八大行动。 其中,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主要解决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优质普惠性资源不足问题。 首次明确公办园公用经费标准,提出“各地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原则上应于2024年达到600元/年·人”。 同时要求优化普惠性资源结构,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 加强民办园收费监管,强化营利性民办园收费调控,遏制过高收费。 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主要解决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校际差距大问题。 要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对有条件的、办学水平和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学校,“一校一案”合理制定挖潜扩容工作方案,进一步扩大优质学位供给。 要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制定区域优质学校成长发展规划,倾斜支持帮扶有一定基础的学校,加快成长为优质学校,办好“家门口”的每所学校。 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因地制宜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着力加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 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主要解决的是普通高中多样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水平不高以及群众职普分流焦虑问题。 将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一批”,高起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增加学位供给。 创新办学机制“帮扶一批”,通过集团化办学、“组团式”帮扶、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县中等方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 多样化发展“提升一批”,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地区和学校率先开展特色办学试点,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推进职普融通。 有序增加招生计划“扩容一批”,深入挖掘现有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并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uaibao/39453.html
多少有些水土不服 杀到BBA大本营的中国车企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