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 把孩子送去3000块东南亚夏令营 研学焦虑 的家长

作者 |Elise

编辑 |腾宇

原标题|3000元的东南亚夏令营,挤满了中国孩子

从几年前“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到现在“回老家治好了中产妈妈的暑假焦虑”,中产家庭开始用行动重塑教育消费观。

“如果没有年初那轮降薪,今年七月的暑假,孩子应该是在英国的夏令营里过的。”李丽莎刚刚从泰国回来,带孩子参加了为期三周的夏令营,两人都晒得一身黝黑。

李丽莎是全职妈妈,丈夫在某大厂做管理工作。往年暑假,她会早早约上几个“夏令营搭子”,组团带娃去美国待上一两个月。把孩子送去夏令营或夏校,观光加陪读,已经成了习惯。

2024年新年刚过,丈夫的公司开始新一轮裁员降薪,降薪幅度据说达30%。

李丽莎和丈夫都曾在海外留学,消费理念也倾向于“花未来的钱”,几乎没有储蓄习惯。丈夫的突然降薪一下打乱了李丽莎的安排,一趟十几万开销起步的欧美夏令营突然变得不切实际。但孩子的暑假怎么办?

东南亚,“见世面”的新目的地

李丽莎最初的想法,是在国内报一个全英夏令营,但她在网上搜了一圈,惊讶地发现现在国内夏令营的价格居然涨了不少,一周的夏令营普遍价格都要上万元,还不包含来回的机票。

与此同时,她在小红书发现不少情况相近的妈妈,已经把目光转向了东南亚夏令营。

想要带孩子见世面,又要考虑性价比。(图/受访者提供)

在这些帖子里,妈妈们详细分享着选择东南亚国家的理由: 学费、生活起居负担相对发达国家较小,能选到性价比高和质量相对好的学校 。比起国内一周动辄上万元起步的学费,在东南亚的价格只要1000元至4000元不等。机票价格也同样诱人:暑假期间深圳往返泰国曼谷的机票价格只需要1200元,作为比较,从深圳往返大理的机票涨到了3500元。

既要见世面,又要性价比。于是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东南亚,同样成为了家长们带孩子研学的第一站。

“每年出国参加夏令营的学生数量都在增加,今年光是咨询东南亚夏令营的微信群已经开到了第51个,现在还在不断增加。”Vikki是某国际教育机构咨询师,负责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夏令营,她向记者展示了她手机里长长的微信群聊列表。

东南亚国际学校的夏令营。(图/受访者提供)

每年3月开始,东南亚国际学校会陆续公布当年夏令营的招生政策和招生数量,并接受全球学生报名。这些学校的大部分夏令营会在7月初开营,一直持续到8月。“热门的夏令营往往在5月前就报满了,一些没有经验的家长到6月甚至7月才来问,只能是落空了。”Vikki说。

今年报名参加东南亚夏令营的中国孩子比去年更多。 Vikki说,一方面新马泰三国对中国护照免签,另一方面是国内夏令营和研学营的价格上涨,赶上旅游旺季,外出机票价格都不便宜,对比之下,东南亚夏令营的学费性价比要高不少。许多第一次带孩子出国参加夏令营的家长首选东南亚,这和旅游持续火热理由相近: 距离近,消费低,同时许多夏令营对中国学生的招生无门槛,报名就能进,也不要求孩子有英文基础。

东南亚夏令营,距离近,消费低。(图/受访者提供)

一些学校的情况可以作为参考。今年泰国曼谷的布莱顿国际学校一周价格约为3500元,惠灵顿国际学校的STEAM营一周学费大约是1700元;马来西亚布城Nexus森林学校夏令营14天费用约为13000元,吉隆坡查特豪斯英式夏令营14天的费用约为11000元。而大热目的地之一的泰国清迈NIS国际学校,为期三周的夏令营走读学费约为8000元,寄宿学费约为14000元。“这个营在5月份就已经报满了。大部分的三周营都在一万元出头,这个费用在国内只能报上一周的夏令营。”

至于家长普遍关心的,东南亚国际学校夏令营的成熟度和安全性,Vikki根据她的经验由高到低做了个大致排名——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巴厘岛,“再往后的东南亚国家就不建议了”。

但“大半个营都是中国孩子”

今年暑假,许佳慧想给幼升小的女儿报一个全英夏令营,做个过渡,开开眼界。看到许多中介机构宣传的“沉浸式英语会话环境”和“体验国际教育”等标语,再加上朋友圈里别人晒出的孩子与外国人的合影,许佳慧有些心动。

“国内教育机构的老师都太热情了,咨询过一次,电话就响不停。她们通常上来就说,你现在报名都太晚了,只有少量名额啦。”许佳慧与每个负责安排孩子日常的家长一样,都有本细细的账:上海不少夏令营日均价格都超过1000元。大理的夏令营一周3000到5000不等,香港的国际学校一周学费也要四五千元,这还不算书籍往返机票和酒店的价格,怎么算一趟下来都至少得2万左右。

夏令营课程。(图/受访者提供)

七月份,洛杉矶到上海的往返机票已经涨到2万。如果去美国夏校,不算机票、签证,光学费就得好几万。

做出国夏令营的功课,几乎相当于一次与未来的缜密博弈。 她翻了许多国内各种夏令营的广告,又查了一下暑期到各地的机票价格,最终还是选择了泰国。

但高性价比本身意味着一个新的问题:国内家庭扎堆出发东南亚之后,出国游学的性质和质量可能因此发生改变。

每天下午3点,夏令营放学时间,来接孩子的中国妈妈们普遍素颜,穿着瑜伽服。她们坐在一起聊育儿的状态,看起来和在国内没什么不同。

海外夏令营,几乎都是中国孩子。(图/受访者提供)

“今天在夏令营做了什么?说英语了吗?”这是每天放学时许佳慧问孩子的问题。报海外夏令营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英文学习环境,提前让他感受全英氛围,激发学英语的兴趣。结果第一天报到时许佳慧傻眼了:“乌泱泱一片,几乎都是中国孩子”。放学后一涌而出的孩子们基本用中文交流,令许佳慧一瞬间感觉回到了国内。

中国孩子太多的一个后果是,他们英文没怎么学,反倒让外教老师学会了不少中文。

因为大部分报东南亚夏令营的家长,都需要接受这样的现实: 一是光靠暑假,不可能提高什么英语水平;二是虽然出了趟国,但全班都有可能是中国孩子。

光靠暑假,不可能提高什么英语水平。(图/受访者提供)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投诉,Vikki在家长报名前会主动提醒,夏令营里有可能遇到比较多中国孩子:“有些家长总是以为,国外夏令营就是纯外国人环境,细心的家长会在报名前问一句‘中国孩子多么’,实在想避开中国孩子扎堆,可以选择错峰参团,趁国内大部分学校还没有放暑假,给孩子报国外最早一期,大概六月底到七月初时段的夏令营。”

高性价比和低入学要求,让孩子在东南亚的“游”大于“学”。相比美国夏令营有些学校明确提出需要学习英语超过5年、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孩子按年龄插入不同团组,跟本地孩子一起完成课程和项目”的承诺,东南亚游学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中产到破产之间,只有一个暑假”,这句话过去经常用来调侃为教育不计投入的中产家庭,现在年轻一代的家长显然更理智一些。社会热门话题也从几年前的“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到现在“回老家治好了中产妈妈的暑假焦虑”,新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观念,也开始重塑教育消费市场。

Linda正在泰国普吉岛带着两个孩子参加夏令营,她说自己是“又鸡又不鸡”的家长,既想要孩子暑假能学到东西,又希望他们能有个愉快的假期。她觉得, 家长不应该让孩子带着KPI和ROI出去,降低暑假行程的预期,反而能获得更好的体验。

在国内常见的焦虑不应该被带到假期里。(图/受访者提供)

因此,Linda几乎把带孩子研学当作是一次旅游:白天送孩子们上学,带上电脑去咖啡馆处理一下工作,接着去按摩,逛街,吃路边摊,下午3点接上孩子,带他们玩冲浪、做泰餐,周末则安排了跳岛出海、大象营这类路程远、时间较长的活动。

去夏令营必须学到些什么,孩子应该每天完成什么功课——Linda觉得,这种在国内常见的焦虑不应该被带到假期里,适当的“人娃分流”很有必要。大人有自己的活动时间,孩子也能和同龄人一起在学校学习和“放电”,不耽误放学后和周末的休闲安排, “主打一个大人小孩都开心。”

夏令营日程安排。(图/受访者提供)

6岁的伊森今年准备幼升小,伊森妈妈在暑假前就给他定好了新加坡某森林学校的营地。为了避开暑假旺季营里太多中国孩子,她特意选了七月最早的一周。一周学费670多新币,大约人民币3500元。这类营地重点在全天户外,“爬树生火、烤棉花糖、泼墨大战,每天收获一个脏娃,和云南大理的夏令营差不多。”

蜂拥到东南亚参加夏令营的家庭背后,指向了更多的问题。阶层与家庭的变化往往以某个问题体现,比如某一个夏天里,亲子游戏目的地的安排。

南京大学教授、社会学学者朱虹在直播间谈及中产教育问题时,把一些非理性的夏令营游学称为不合理的“教育外包”,认为很多家长只是图省事,用教育外包求个心安:“ 为什么我现在说教育只能投资,不能消费。 教育也分投资和消费,有的人说孩子一定要去旅行见世面,一个假期花掉三五万。这种见世面还不如让孩子自己做攻略、订机票,自己选择去哪里……你以为花在孩子身上的钱是教育投资,实际上有八九成是教育消费。”

许多家长在教育上走了很多弯路,而重点就在于预期的偏差:以为自己花在教育上的钱叫投资,其实却是收益不高的消费。假如把游学当成一次国内课业与环境之外的“体验”,焦虑的状况或许能随之降低,也能减少一些孩子在国内补习班或国外夏令营扎堆的概率。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ID:new-weekly)。《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20多年来用新锐态度测量时代体温。从杂志到新媒体,《新周刊》继续寻找你我共同的痛点、泪点与笑点。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2024 Vista看天下

内娱 “ 进 狱 系 ”男 明 星

又 甜 又 虐 的 “跳 水 双 子 星”

“中 国 第 一 铁 腚”,带 红奥 运 小 众 项目


低龄游学家长对孩子有哪些方面的担心?

暑期将至,一些家长开始为孩子安排暑假游学项目。 所谓游学,是一种将学习和旅行相结合的学习交流方式,一般为期1~4周。 不少家长会为孩子选择国内或国际游学项目,丰富孩子的暑假,让孩子在旅行的同时学习知识。 近些年,游学日趋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学龄前儿童纷纷加入游学队伍。 对此,家长们怎么看?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67名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学生的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3%的受访家长曾让孩子参加游学项目,其中26.6%的受访家长让孩子参加过出国游学项目。 对于游学低龄化现象,63.3%的受访家长认为这是由于人们的经济条件整体变好,50.8%的受访家长归因于当前竞争压力大,家长不想让孩子被落下。 53.4%的受访家长担心小孩子出国游学不能照顾好自己,59.4%的受访家长认为孩子要到中学阶段才适合独立出国游学。

参与调查的家长中,来自一线城市的占27.7%,二线城市的占47.3%,三四线城市的占19.7%,城镇或县城的占3.6%,农村的占1.5%。 受访家长的孩子所处教育阶段方面,幼儿园的占19.2%,小学的占43.1%,初中的占28.1%,高中及中专的占9.6%。

64.3%受访家长曾让孩子参加游学项目

谭静(化名)家住北京海淀区,她的孩子今年读初二,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参加学校组织的游学项目,最长的一次去了12天。 “孩子寒暑假期间我要工作,没时间照看,学校组织的游学项目一般比较成熟,更放心。 ”谭静说,这类游学项目一般都配备随队老师,老师的费用由参加游学项目的孩子家长分担,“国内的游学项目一般几千元,出国的话一次就要上万元,去瑞士、奥地利等国家的游学项目要三四万元。 这样算下来,要比家长自己带孩子出去贵很多”。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刘云(化名)是个12岁孩子的母亲,她的孩子小学毕业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内游学项目,但还没有出国游学过。 刘云介绍,现在很多家长会让孩子参加游学项目,私立学校去游学的学生明显比公办学校的多。

调查显示,64.3%的受访家长曾让孩子参加游学项目,其中26.6%的受访家长曾让孩子参加出国游学项目,37.8%的受访家长曾让孩子参加国内游学项目。 进一步调查显示,35.3%的受访初中学生家长曾让孩子参加过出国游学项目,比例高于高中及中专(26.5%)、小学(22.7%)和幼儿园(22.5%)的孩子家长。

“我身边有不少家长,在孩子还在上小学时就送他们去游学,尤其在大一点的城市,游学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张菁是一名五年级孩子的家长,据她介绍,每年4月,她的孩子所在的学校就会组织报名暑期游学项目,报名的人很多,“如果临到暑假再想参加,基本就只能选择一些机构的,而且有些热门线路很早就抢购一空了”。

调查显示,对于游学低龄化现象,63.3%的受访家长认为这是由于人们的经济条件整体变好,有了更多选择,50.8%的受访家长归因于竞争压力大,家长不想让孩子被落下,50.3%的受访家长认为现在家长普遍对孩子教育进行更大投入,受访家长认为其他原因还有:出国更便利(36.0%),受周围人影响、盲目跟风(34.2%)和受游学项目宣传影响(21.2%)等。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陈闻晋分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了解、接触和观察世界,这有助于实现教育的积极价值,游学受到学生和家长青睐也与教育部在中小学生中大力倡导研学旅行不谋而合。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立国认为,“游学热”现象背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教育更重视,希望孩子尽早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包括社会交往能力;二是因为现在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整体有所提高;三是因为家长的焦虑和攀比心理。 “有的家长可能本来没打算让孩子暑期去游学,但看到周围家长都让孩子游学,就担心如果自己孩子不去,未来发展会受到影响”。

59.4%受访家长认为孩子要到中学阶段才适合独立出国游学

刘云担心,太小的孩子不具备独立自理的能力,游学时即使有老师跟着,还是可能出问题。

调查显示,53.4%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过早出国游学会因自理能力差,不能照顾好自己,52.0%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太小,安全防范意识低,自己去游学容易出现安全问题,47.5%的受访家长认为年龄小的孩子游学会以玩为主,学不到知识。 受访家长认为孩子过早出国游学存在的其他不利因素还有:存在语言障碍、沟通不畅(40.4%),价值观未形成、容易受到不良影响(38.6%),导致孩子之间相互攀比(29.1%)和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22.7%)等。

李立国认为,孩子过早出国游学有可能达不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阶段,对外界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能力比较有限。 再加上游学项目多是机构组织的,他们以盈利为目的,安排的学习项目可能和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相关,结果让游学变成了游山玩水的旅游项目”。

多大的孩子适合独立出国游学?调查显示,30.2%的受访家长认为初中阶段的孩子适合出国游学,29.2%的受访家长认为高中阶段的孩子更适合出国游学,二者相加比例为59.4%,其他依次是小学(17.5%)、大学生(14.6%)和学龄前(5.0%)的孩子。 3.5%的受访家长认为哪个教育阶段的孩子都不适合独立出国游学。

“双减”政策下,家长应该怎么做(5个方面)

“双减”政策,是着眼于整个国家的教育现状,考虑到教育的发展、人的发展,甚至国家科技、经济的发展。 教育去产业化、去资本化、去功利化是维护教育健康生态的关键。 作为家长,要去适应“双减”政策,需要更新哪些家庭教育的观念呢? 一、改变懒惰的思想,重视对孩子的陪伴陪伴是最好的家庭陪伴有一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去培训机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父母的工作太忙,没时间管孩子。 特别是寒暑假,学校放假,父母要工作,孩子没有管理,送去培训机构,既可以学知识,也可以解决孩子管理的问题。 其实,孩子的成长,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阶段,缺席了陪伴,孩子的情感和思想必然会有缺失。 孩子在家期间,特别是寒暑假,父母工作再忙,也要对孩子的陪伴有明确的计划。 可以陪伴孩子阅读、陪伴孩子旅行、参加亲子类的活动等等。 这样也能让孩子觉得,他的生活除了学习,不只是有手机。 二、改变包办的思想,尊重孩子的心声,让孩子的假期生活更精彩红领巾志愿者看望孤寡老人孩子的假期生活,该如何安排?部分家长是很专制的,他们认为假期时间宝贵,孩子应该去补课,提升自己,新学期开学就能取得进步。 要知道,孩子一个学期在学校要进行4个月的学习,寒暑假又要补课,没有休息、缓冲和调整的时间,谁又能长期保持着有效的学习状态呢?强制性地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要么是无效学习,要么加剧孩子的厌学情绪。 我们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对假期生活进行科学的规划,让孩子的假期生活更丰富多彩。 在孩子的假期规划中,要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放在首位,然后拓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阅读、体育、艺术等方面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近年来,国家在大力倡导志愿者服务和研学旅行。 家长可以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孩子的能力。 比如,笔者当地的文化类旅游景点——三苏祠,每年暑假都要招募“学生讲解员”志愿者,这是锻炼孩子的很好机会。 家长可以关注当地的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发布的相关活动公告。 井冈山研学同时,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寒暑假,通过正规的研学机构,为孩子计划一次研学旅行是很有必要的。 如今年是 建党 100周年,为孩子计划一次红色研学旅行,让孩子到延安、井冈山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去感受共产党的伟大,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三、去除“唯分数论”,重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好习惯受益终身有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点并不正确,过分看重孩子的分数,以分数来评判孩子学习的好坏。 分数高,皆大欢喜;分数低,就认为孩子的学习出现了重大问题,需要补课。 笔者认为,家长对孩子学习关注,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 特别是小学和初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关键。 将来,孩子上高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决定孩子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呢?包括静心学习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整理错题的习惯、钻研探究的习惯等等。 如果一遇到孩子分数低就补课,只会让孩子形成学习的依赖,而无法真正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去除“教育焦虑”,促使孩子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家长都要教育焦虑,这种焦虑更多来自外部。 被资本裹挟的教培行业,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通过各种广告宣扬的就是教育焦虑。 什么“教育起跑线”论、“超前学习”论、“学习分水岭”论等等。 如有一些孩子即将上初二的家长,会收到很多“教育焦虑”的信息:初二是初中学习的分水岭;初二没有学好,孩子上初三后,成绩就不可能提高;初二新增加的物理是非常重要的学科;物理能不能学好,决定了孩子的中考成绩,甚至高中的文理分科等等。 在这些信息下,大多家长的选择是,利用初一下册的暑假,送孩子去补课,提前学习物理。 这种提前学习,会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 要知道,任何新学科的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从兴趣入门,逐渐培养学科思维,然后再培养探究能力,只有这样,孩子在这门学科上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孩子在培训机构学习新学科,在功利化的促使下,培训机构大多侧重于提高应试做题能力,频繁刷题将会扼杀孩子对新学科的兴趣。 五、更新职教观念,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家长对教育的焦虑,还有一方面是来自于中考的分流。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考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被大大控制,有一部分学生会升入职业高中。 在大多数家长的观念里,职业高中是落后,被淘汰的象征。 上职业高中的学生,都是成绩差、品行差的学生。 所以,如果自己孩子初中成绩差,父母更是拼命想通过补课来提升孩子的成绩。 如果孩子中考成绩没有上普高线,父母更是千方百计想办法(花钱、找关系)把孩子塞进普通高中。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为了应对国家经济发展现状。 如中国很多地方非常缺技术工人。 往后,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将会不断增大,职业教育也会不断规范。 所以,家长应该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更大的信心。 孩子走向职业高中,学习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将来就业未必会比读普高的同学差。 而且,现在职业教育很多都采用了五年制大专的形式,既能拿大专文凭,又能学一门技术,将来的职业竞争力并不弱。 那些中考成绩上不了普通高中,而强行读普高的孩子,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普高的学习,将来高考绝大多数也只是考一个大专。 总而言之,面对“双减”政策,家长应该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孩子兴趣、职业规划等方面综合为孩子考虑和规划,才能为自己的孩子找到一条真正适应他的道路。

假期火爆的冬夏令营只是带孩子玩玩?这些你真的需要好好看看

寒假马上就要开始了,相信很多宝爸宝妈们已经开始为孩子的假期去处而苦恼了,大部分家长朋友会选择给孩子报个补习班,不过有些开明的家长已经给孩子选好了冬令营、兴趣班。 随着近些年青少年教育的发展,各种冬夏令营、科技营、研学等火爆起来,其中最常见的可能就是军事冬夏令营了。 “孩子放假在家不听话,一天到晚就抱着手机打游戏,我们还要上班,假期又没人在家管孩子。 朋友建议我们可以把孩子送去军事冬令营里锻炼锻炼,让孩子吃吃苦头。 ”相信这是我们绝大部分家长将孩子送去军事冬夏令营的初衷,那么让孩子参加军事冬令营真的能锻炼到孩子吗?真的能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吗? 军事冬夏令营是用军事思想去引导孩子一种行为,行为变成一种习惯,习惯演变一种军人性格,性格铸就命运。 我们抛开机构的专业性不说,就其本身而言,这种不同于教室课堂的教育模式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不可否认,体验式教育相比于普通教育的优势是很大的。 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由此可见性格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而军事冬夏令营通过集体活动项目,让孩子与同龄孩子进行互动,沟通,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性格。 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大多数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而在军事冬夏令营中,教官会要求孩子们自己整理宿舍、自己洗衣服、自己吃饭等等,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培养他们生活独立的能力。 很多孩子存在不善言辞的情况,这样让很多父母担心孩子以后学习及踏入社会后如何与人相处。 军事冬夏令营通过团队合作项目,让孩子慢慢学会与同龄人、教官沟通,让孩子学会沟通交际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能够敢于提问和回答。 冬夏令营中的大多数活动都需要孩子们依靠团队的力量,加上自己的拼搏,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认识到团队的作用,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提高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让孩子学会感恩、体谅父母在家孩子都有一种依赖父母的习惯,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 在冬夏令营中,孩子们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同时特色感恩课程可以让孩子了解到父母的辛苦与不易,从而学会感恩。 作为曾经工作在冬夏令营一线的一名教官,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参加你们的活动会让孩子有变化吗? 答案是肯定的。 家长接下来一定急切的问:我家孩子学习不好有办法吗?我家孩子不想上学了有办法吗?我家孩子沉迷网络能不能改掉?我家孩子......每当碰到家长问到这些问题我就很头疼,说不能吧,家长会觉得白花钱,说能吧,又显得那么不切实际。 其实只要你选择了正规可靠有经验的冬夏令营,孩子肯定是有变化的。 但是,任何机构都没法保证孩子在短短几天的训练后,立马变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改掉一切坏习惯。 大部分家长迫切的希望看到孩子的改变,但是往往忽略了孩子的点滴进步。 比如一个很以来父母的孩子能够有勇气离开家独自参加活动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比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自己学着去洗袜子、收拾餐具,比如一个很内向的孩子,能够敢于上台跟大家介绍自己等等。 最后希望我们家长朋友们能够关注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和成长,放慢脚步,陪孩子一起慢慢下长大。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aijing/12325.html
中山大学37岁副教授突发疾病离世 好友 他靠奖学金和打工兼职
太解气了!10位 中国00后 全红婵真霸气 整顿巴黎奥运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