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题:“全球南方”扩大发展合作是历史必然
新华社记者董越 叶书宏
近期,“全球南方”国家接连传来希望加强合作的新消息:泰国和马来西亚相继宣布申请加入“金砖大家庭”,巴西表示正在研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泰国、马来西亚、巴西的新意向,延续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朋友圈磁力不断增强的大趋势,折射出南南合作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在全球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沉渣泛起、个别国家大搞“脱钩断链”的背景下,“全球南方”正日益成为推动全球开放发展、合作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1月,随着新成员的加入,金砖成员数量升至10国,同时申请加入的“等候名单”还在继续扩展。扩员后的金砖国家占全球人口近一半、全球贸易五分之一,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共建“一带一路”也展现出强大的聚合力和发展前景,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签署的项目协议拉动了超万亿美元的投资规模,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这是2023年8月22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拍摄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现场。新华社记者李亚辉摄
无论金砖合作,还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无不展现出“同行者日众”的发展势头,其背后是“全球南方”国家的普遍觉醒和联合自强。金砖机制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利益,正如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所说,开拓新的合作关系对马来西亚有好处,特别是在“全球南方”的议程上。泰国总理府发言人猜·瓦差隆表示,加入金砖将帮助提升泰国的国际地位,为泰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朋友圈持续扩大,同样反映了发展中国家聚焦发展、深化合作的广泛共识。巴西总统卢拉说,“我愿与中国讨论‘一带一路’,我想知道巴西能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不想坐在‘替补席’上”。中方对此积极回应:欢迎巴方尽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踢出精彩的“世界波”。
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是大势所趋。在这股历史潮流中,相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相近的国际事务立场,促使“全球南方”国家在合作中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以开放心态和合作精神看待彼此的不同,平等相待,携手共进。为南南合作搭建重要平台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从雅万高铁到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项目助力南方国家连接世界,走上脱贫致富“快速路”。金砖合作机制蓬勃发展,金砖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金砖国家还在拓展“金砖+”模式,深化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联合自强迈出新步伐。
这是在北京市北土城路附近拍摄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景观布置(2023年10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当前,国际形势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想“踢开梯子”,试图固化“中心-外围”的全球分工格局,以各种手段将“全球南方”锁定在价值链低端。近年来,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发达国家更是以自我利益为优先,频繁挥舞制裁大棒,或把经济问题武器化,在合作中附加政治条款,胁迫南方国家选边站队,或在经贸科技等领域打压南方国家,破坏全球开放合作的发展环境,引发南方国家强烈不满。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共建“一带一路”以及其他“全球南方”国家间活跃的双多边合作机制创新,可以说是对这种不公正不平等不合理交往模式的纠正或反制。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全球南方”正日益成为世界版图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驱动南南合作为全球发展和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过去2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过去4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全球占比从24%增至40%以上。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全球南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规模持续升级,金砖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所彰显的平等互信、互利共赢、团结互助的南南合作精神将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进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前进,让全球发展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时评类作文不文明现象
怎样写好时评写作指导时评类文章革故鼎新,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观点鲜明,嬉笑怒骂,语言辛辣,讲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所以深受读者喜爱。 作为中学生,学写时评,不仅能开阔眼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辨能力,还能积累素材,为今后写好议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如何学写时评呢?首先要克服畏惧心理。 对热点事件,只要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那就是时评。 看看,就这么容易!动笔之前,要学会筛选新闻。 一要“新鲜”。 只有选取新近发生的事件进行评说,读者才愿意看。 二要有“亮点”。 即所选的新闻要有与众不同之处,或是重大事件,或是稀奇古怪的事,要能吸引人。 三要选自己熟悉的、有话可说的。 新闻包括时政、法律、经济、民生、教育等众多领域,自己熟悉哪类知识,一般就选哪类新闻,这样才有话可说,才能说到点子上。 时评写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提炼观点。 一般有三种思路,一是赞扬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 二是批评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 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追根溯源,我国最早的“时评”,大致相当于现在报纸上的“短评”或“编后”,是言论中的轻骑兵。 它抓住当天报上的一则新闻,题目具体,一事一议,开门见山,长则二百来字,短则几十字。 “时评”大量且集中地出现,是在1904年6月12日由狄楚青创办于上海的《时报》上。 这张近代有影响的全国性日报,独树一帜地配合新闻,专设“时评”栏,每日数篇,短小灵活,驰骋自如。 据复旦大学教授李良荣考证:从历史渊源上说,时评是把《史记》中每一篇传记后面的一段评论即“太史公曰”、《聊斋志异》中有些故事后面的一段评论即“异史氏曰”单独划出来,并加以改造,使之独立成篇。 它十分清楚地显示出报纸文体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扬弃过程。 在《时报》之前,梁启超先后在日本横滨创办并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创时事短评栏目。 《清议报》自第26期起,就创设了时评性的“国闻短评”专栏,一直维系到《新民丛报》,专门刊载针对当前时局或某些热点问题发表见解的短评、时评。 时评除了反映社会舆论和基本民意之外,时评中常常会夹杂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更好思路,它可以为政府听取民意、改进工作服务。 时下,时评已成当下传媒上一种重要文体,它能包容不同观点的交锋、能承载百姓的声音、能让各种声音都有表达渠道。 其红火和兴旺无疑是政治开明、社会和谐、媒体进步的表现。 让我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写出有价值的时评吧!预习·导引1、【主题探究】(1)什么是时评?提示:时评是指针对社会与时政发表评论的一种特殊的议论文(面对的是真实的情境,召唤的是真实的判断)。 通常的说法,时评即时事评论,包括国际和国内。 国际的姑且不论,国内的主要是关于时风的评论。 所谓时风,既可以指一个时代的风气,也可以指一个时期、一时的风气。 而风气,则指国风、党风、政风、官风、民风、行风、学风等等。 新华社总编辑何平给“新华时评”做的定位可资参考:“顾名思义定位在‘时’上。 ‘时’就是时事、时势、时世、时政、时局、时弊,时评就是围绕‘时’字作文章”。 按照这个定位,我们理解“时评”就是“时事评论”“时势评论”“时世评论”“时政评论”“时局评论”“时弊评论”,如果简而言之,也可以叫做“时事评论”。 (2)时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提示:时的主要特征是“评”,就是评事,就事说理,时评通常以时事为评论对象,针对着一件具体的事来评说。 (3)什么是“由头”?提示:因为写时评要就事评事,所以时评需要把所评之“事”交代出来。 这“事”是引发评论的缘由,所以称之为“由头”。 2、【技法点击】(1)写时评的方法一要学会就事论事。 就是要求旗帜鲜明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象的看法,或褒或贬,或弹或赞,实话实说。 写时评,最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对所评之昌”作出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 评事可以有多种思,如评事的对错,评事的成因,反思此事的教训。 评“事”以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上,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事”高谈阔论。 二要为自己的评判写出分析和理由。 时评,不但要写出自己怎么看,还要写出自己这些看法的依据和理由。 评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评得文明,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 能把看法说清楚,又能将看法的依据和道理写深写透,这样的时评才是好时评。 评者,可以评,可以争,也可以谏、可以讽、可以怨,可以嬉笑怒骂,甚至可以作楚狂之歌。 它时评不应该只是新闻的延展,它的主体态度可以更宽厚一些。 ①叙事议论不蔓不枝。 举例新颖,最后一句分析回扣中心。 确定一个中心句,并阐明确定中心句的依据。 ②论点方面。 要做到论点明确,一般有两种方式:a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b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只有做到论点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③论据方面。 不去关注身边最新的时事要闻,热点的科技动态等等,论据就不新颖,就做不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时代性(时代精神)和历史性(有新因素的历史素材)相结合,点(详写事例)和面(略写事例)相结合,叙议相结合,论据就不能为论点服务。 ④论证方面,论证时必须叙议结合,即结合事例进行分析。 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条件分析法,意义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辩证分析法。 做到叙议结合的论证才是有力的论证。 ⑤语言方面。 中学生议论语言处于一种“失语”状态,没有属于自己的真的语言。 真的语言,应该能让人感觉到一个“鲜活”生命体存在。 作为中学生这个特殊年龄阶段的群体,要有一种青春的气势,褒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⑥行文要规范。 行文的规范指的是一篇文章大体上应该是第一部分是引证,也就是提出问题的部分,最好在引证部分把观点亮出来,不要再等到结尾再提。 本论部分里面,应该把握几点。 第一,用正面的事例来支撑观点。 第二用反面的事例,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三除了正反事例以外,要联系现在生活的实际。 第四是深。 我们用正例、反例,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况下,要注意时评是说理文,我们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是深层的要求,拿正例、反例和生活实际不断和中心论点挂连起来。 (2)基本思路: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 提醒: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3)例证分析现象:近年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 (重点字词“味儿”“变”)参考:中心论点是标题——月饼消费要讲文明重点分析“味儿变了”:文章结尾:回应文章开头,并根据前面的现象和论证提出两个务必:(1)勤俭节约;(2)艰苦奋斗号召。 (4)几点要求①写作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 写时评没有激情,温吞水是不行的。 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而不能是温良恭俭让,或是吞吞吐吐、半推半就的,更不能是像挤牙膏、挤胶水一样地硬从软管里挤出来的。 那样是写不出更写不好时评的。 大凡我们写文章,尤其是写作时评一类的文章,总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不吐不快的人、事、物、矛盾、问题、现象等等东西。 激情之外,还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释,这是非常必要的。 时评说到底还是讲道理的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 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否则,仅仅会抒情而不会讲道理,难免要沦为滥情,或竟变成骂街似的谩骂文章。 在这里,分析说理是时评的灵魂所在。 如果说“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司法上的一条准则的话,那么,时评的写作也可以说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道理为准绳”。 ②时效性。 时效是对整个新闻传播来说的。 从新闻评论的传播来看,时评的时效性要求应该更高、更严一些,毋宁说常常是到了苛求的程度。 新华社的许多“新华时评”也大都是随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而随时播发的,有的甚至还会早于新闻报道播发,以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 总之,就是要求能及时、随时、即时发表评论。 ③针对性。 就是所论何来?是冲着什么来的?是否有的放矢的问题。 新华社对“新华时评”的要求是“缘事而发”“抓住新闻事件,紧扣时代脉搏”“针对性强”。 人民日报对“人民时评”的追求是“紧密关注事实”“让评论与新闻如影随形”,都是说的时评要见事见物,不能无的放矢、无病呻吟,放空枪、打乱炮。 课堂·内外导练话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时评。 全球共同应对金融风暴美国华尔街爆发的金融危机如同海啸一般,迅速波及五湖四海。 不管是同属发达国家的英国、日本、还是经济欠发达国家的非洲,都感受到了金融海啸的震撼,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美国金融危机的绝缘体。 继美国之后,英国成为了此次金融危机的第一个直接受害者。 2008年第一季度,英国人均支出大于收入,人均每月要从储蓄中拿出41英镑来弥补不足。 消费者面对涨价压力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程度。 在非洲,普通股民不得不压缩资本市场投资,将资金兑现以备日常之需,如物价暴涨的大米、面粉、鸡蛋等物品。 和美国经济联系紧密的印度也难逃池鱼之殃。 印度有些地方的警方甚至已经开始监视湖泊、运河等地,以免投资失利者自杀。 日本东京股市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在10月8日下午跌至9502.48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缩水一半。 中心正在迁移至欧洲大陆的华尔街“金融飓风”持续升级,冰岛成为受到本轮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国家。 冰岛银行的债务已攀升至该国经济的约12倍,市场担心信贷危机会严重冲击该国银行,导致冰岛出现“全国性破产”为了应对这一横扫全球的金融风暴,各国央行联行降息,全球救市。 七国集团财政部会议于10月10日在美国首者华盛顿召开,七国财长们签署了一项计划,承诺用“一切可用手段”对抗当前的金融危机。 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长特别会议11日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强调,20国集团将团结一致,深化合作,采取一切可行的打措施共同应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 欧盟各国一直为应对金融危机而不懈努力,欧元区15国领导人12日在法国巴黎召开首脑会议,就欧元区国家救市举措达成统一的建议框架。 10月24日至25日将在北京举行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此次会议将探讨亚欧国家如何加强合作、共度危机。 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选;(3)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找到云中的太阳写好此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范围。 应该说,这不成问题,很好理解。 其次,要选好角度,即选择你认识深刻而材料储备又丰富的小角度入笔。 角度小才能开掘深。 从大的方面看,人类社会共同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经济,维护世界和平,保护人类生活空间更义务,这需要国家与国家的合作;每个国家承担着既要繁荣本国经济,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继承自己国家古代文化传统而又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文化水准,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等责任,这也需要各级政府、机构部门的合作。 具体到每个人,一般说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人们真诚地合作,单靠一个人去完成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尤其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联,独自作战是不现实的。 再次,要进行发散思维,打开思路,提炼出尽可能多的观点或中心。 巧立标题—— 一语天然万古新题目1:合作才能双赢题目2: 共撑一片天题目3:我眼里的合作佳作呈现——抛砖引金章玉句我眼里的合作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置之度外。 要渡过危机,只有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 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置若罔闻,受害的不仅仅只是自己。 因此,各国经济的发展,只有合作,才是唯一出路,才能达到双赢。 希拉里在美国亚洲协会的演讲中积极评价中国的发展,表明它对美国的重要影响:“美国和中国可以从彼此的成功中受益,并对彼此的成功作出贡献”,“尽管我们存在分歧,美国将继续承诺与中国发展积极的关系,我们相信这样的关系对美国未来的和平、进步和繁荣不可或缺”。 是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牵一发而动全身。 当金融危机来袭,只有在全球联手、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情况下,才能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合作不再只是一种商业运营方式,而逐渐变为一种精神,成了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巨大动力。 合作无处不在。 便是在自然界中,人们也不难发现合作的身影。 在的蚂蚁家族中,有着复杂却又严格的分工。 工蚁负责探路和寻找食物,兵蚁肩负蚁巢的安全保障,蚁后则生育后代,还有的哺养后代。 每一个成员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 蚂蚁家族正是凭借每一个成员的合作精神,才生存下来。 世界著名飞机协和客机的生产正是通过合作分工完成的。 它的每一个部件,大到机翼,小到起落架上的一颗螺丝,都是由不同国家的专业部门分别制造的。 最后再将不同的部件组装,一架协和机才算上了天。 合作真的融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合作源于信任。 现今诸多的国际组织与团体,其实都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而这样的合作正是建立在各国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 合作是需要不同的个体共同完成的,而且是需要默契的。 如果个体间缺乏充分的信任,就不会有默契,合作也就不可能成功。 譬如世界贸易组织中关于定期汇报签约国财政状况的规则,倘若签约一方为了保留实力而虚报少报相关数据,那么,这种不信任的行为必然会导致合作的失败。 因此,不难看出,缺少诚意和信任的合作毫无存在的价值。 合作就是力量。 如果仅让你用一支筷子吃饭,它几乎连块肉都夹不起来,而用一双筷子,结果就会截然相反。 可见,只有合作才能发挥个体不具有的力量,才能拥有大于个体的力量。 正如当年吴蜀联军打败曹军的战役,大多是以少胜多。 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只有合作才具有无穷的力量。 合作的确是一种精神,它源于信任,且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这个时代呼唤许多精神,而合作精神将永远是推动时代前进的不竭动力。 点评:这篇时评先分论(合作无处不在——合作源于信任——合作就是力量)后总论(最后一段),结构清晰,中心明确。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悟出合作精神对当代社会的特殊意义(第二、五段)。 当然,本文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合作无处不在”这一段中的例子宜取材于人类社会。 但总的来说,本文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素材卡片——胸有峰峦云出岫1、团结---在人需要的时候,它能帮助人民克服各种混乱。 ------高尔基2、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雷锋3、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毛泽东4、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 ——萨迪5、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没有谁能孤军奋战一生,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自立自强,也要学会和他人合作发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站得更稳走得更远。 6、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一种“龟兔双赢理论”。 龟兔赛了多次,互有输赢。 后来,龟兔合作,兔子把乌龟驮在背上跑到河边,然后乌龟又把兔子驮在背上游过河去。 这就是“双赢”,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成功的人士不都是善于合作的典范吗?7、一天,上帝带一个传教士来到地狱,看到这儿的人围着一个盛满粥的大锅坐着,每人都有一把勺柄太长的勺子,谁都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只能挨饿。 上帝和传教士又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手里也拿着一把长柄勺子,看上去他们很快乐,上帝见传教士对此迷惑不解,便解释说:“这里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