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7月经济总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制图:张丹峰

生产需求继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总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8月15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介绍了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消费延续恢复态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观察经济运行的需求侧,7月份,随着各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消费延续恢复态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看消费态势,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比6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有所加快。7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7%,增速比6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中,10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回升。

服务消费增长较快。1至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4.1个百分点。在暑期旅游旺季带动下,交通出行服务类、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消费增长较快。

新型消费不断拓展。从7月份数据看,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7%,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0.7%,新能源汽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6.9%,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成为新趋势。

线上消费稳步提升。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推动下,1至7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7%,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25.6%,占比较上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看投资态势,1至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6%。

制造业投资挑大梁。1至7月制造业投资增速比全部投资高5.7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2.2%,比上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走在前。1至7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4%,高于全部投资6.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7%和11.9%。

重大项目贡献大。1至7月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7.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1个百分点。

设备更新成效显。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1至7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0%,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0.7%;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0.9%,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

观察外需,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5%,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进出口累计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货物进出口质升量增。

“总的来看,7月份市场需求继续恢复。但也要看到,一些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还在显现,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刘爱华说。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7月份,在宏观政策加力显效、新动能加快成长以及出口带动作用增强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0.35%。具体而言:

八成行业近六成产品实现增长。7月份,在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80.5%。在统计的597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54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是59.3%,接近六成。

装备制造业发挥“压舱石”作用。7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7.9%,接近五成。

制造业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从行业看,7月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高端装备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1%、13.1%、11.0%,增速分别比6月份加快8.8、2.1和6.8个百分点。从产品看,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同比增长达到84.7%、服务机器人增长41.6%、集成电路增长26.9%、工业机器人增长19.7%,都实现了两位数的较快增长。

绿色产业绿色产品快速增长。7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7.8%,多晶硅产量同比增长27.3%、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39.6%。

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今年以来,虽然国际经贸环境错综复杂,但工业品出口增长有所加快。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6.4%,比上月加快2.6个百分点。在有出口的39个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出口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84.6%。其中,汽车行业出口交货值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化工行业也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企业预期保持乐观状态。7月份PMI中企业生产指数为50.1%,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1%,继续处于扩张区间。

有基础、有条件战胜发展和转型中的问题

展望下阶段,刘爱华表示,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显现,不同领域之间发展出现分化,还有高温、暴雨、洪涝等短期因素也对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的扰动。

“既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看到我国经济发展仍是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刘爱华说。

从生产端看,新动能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提质升级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和新优势。1至7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同比分别提高0.6和0.9个百分点;虚拟现实设备、新能源汽车等智能绿色产品都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经济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有利于增强经济上行动力。

从需求端看,市场潜力、政策效力有望带动国内需求继续恢复。

“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连续3年超过1.2万美元,当前正处在消费潜力加快释放的时期。”刘爱华说,近期,各地区各部门加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不断围绕国潮新品、区域特色优化消费供给,亲子游、演出游、赛事游、影视游等新型融合式消费快速发展,成为带动消费增长的亮点。

下一步,随着《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逐步落地实施,加上中秋、国庆等假期到来,国内消费市场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投资方面,随着“两重”建设项目提速建设,短板领域、薄弱环节、新赛道新领域投资增势良好,投资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从政策端看,宏观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效应持续释放。

刘爱华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有利于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有利于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内生动能。

未来,随着重大政策落地见效,重大举措加快推进,专项债、超长期国债加快发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增强,将有助于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合力,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供有利条件。

“总的来看,尽管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中国经济发展仍是有利条件占优,有基础、有条件战胜发展和转型中的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刘爱华说,当前,关键是要推动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把发展潜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6日 04 版)


中国2023年gdp增长目标

上半年GDP增长5.5%。

2023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延续向好态势。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上半年,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

从全年看,尽管面临压力和挑战,但是随着就业改善、居民收入增加、内需拉动逐步增强、供给结构优化调整、新动能成长壮大,经济将稳步恢复,发展质量将继续提升。 因此,我国完全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

CPI同比上涨0.7%,PPI同比下降3.1%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7%。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1%,衣着价格上涨0.8%,居住价格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0%,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9%。

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果价格上涨7.9%,猪肉价格上涨3.2%,粮食价格上涨1.6%,鲜菜价格下降2.7%。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 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环比下降0.2%。

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1%。 其中,6月同比下降5.4%,环比下降0.8%。 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0%。 其中,6月同比下降6.5%,环比下降1.1%。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表现在

中国经济的回升向好态势在多个维度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首先,生产需求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工业生产在经历了一定的调整后开始显示出复苏的迹象。 国内外市场的复苏势头带动了出口的增长,同时,国内消费市场也逐渐从之前的低迷中恢复过来,显示出强劲的内生动力。 其次,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是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支柱。 得益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以及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就业支持政策,劳动力市场保持稳定,失业率保持在合理区间。 物价水平的稳定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更为关键的是,市场预期的改善是经济回升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和市场的回暖,企业信心增强,投资意愿提升。 这反映在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民间投资等领域的积极变化上,显示出经济正在逐步摆脱困难,步入增长的快车道。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出和市场的进一步恢复,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有望得以延续。 这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的动能增强,也体现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民生福祉的提升上,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经济数据内需偏弱出口强劲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经济数据。

7月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疫情,南方部分地区出现高温天气,但是全国暑期出行旅游增加,货运周转也在改善。 不过,7月经济未能延续向上修复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增速较6月有所回落,7月经济恢复态势较6月有所放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分别较6月回落0.1、0.7、0.4个百分点。 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7%,较1-6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但是,若从累计增速来看,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货物进出口总额、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指标增速较1-6月份有所加快或者降幅收窄,显示经济在不断走出低谷,只是边际恢复放缓。

7月整体就业在改善,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连续三个月下降。 其中,7月份25-59岁成年人失业率为4.3%,就业主体人群改善明显。 与此同时,青年群体失业率还在扩大,7月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9.9%。

而在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7月数据之前,央行当天选择降息,MLF、逆回购利率双降,释放稳增长信号。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7月份我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运行基本平稳。 但是也要看到,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恢复的势头边际放缓,巩固经济回升的基础仍需加力。

内需偏弱出口强劲

从7月当月数据来看,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幅度相对较小,消费、服务业、投资回落幅度较大。 从需求端来看,外需出口维持强劲,稳增长政策带动基建投资加快,但是内需消费和投资整体在走弱,其中房地产市场仍在下行。

7月最亮眼的数据莫过于出口。 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比6月加快2.3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2.24万亿元,增长23.9%;进口1.56万亿元,增长7.4%。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且通胀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延续强势,显示出我国工业产成品的竞争优势,当然背后也有价格带动因素。

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效果显现,最明显的在于基建投资增速连续三个月加快。 在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政策性开发金融贷款政策支持下,1-7月份我国基建投资同比增长7.4%。

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疫情,但是部分指标显示7月疫情对经济影响或在减弱。 较为直观的指标在于餐饮收入,7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5%,连续三个月降幅收窄。 暑期出行旅游活动增加,也带动了客运量回升,7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日均环比增长30.9%。

疫情对经济干扰变小的背景下,为何7月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数据依然在走弱?

付凌晖表示,7月份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全球通胀压力居高难下。 国内本土疫情多点散发、多地频发,叠加高温多雨不利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是有所加大的。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7月数据显示经济仍在恢复通道中,但是恢复进程并没有那么顺利,7月未能延续6月向上修复的态势。 背后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主体预期和信心没有得到很好恢复,房地产下行压力仍未得到较好控制。 像7月信贷社融数据较弱,显示企业贷款意愿不强,没有足够多的订单支撑企业扩大投资;7月商品消费增速在回落,显示出消费意愿不强。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7月经济的复苏斜率较6月有一定下降,背后的原因:一是7月疫情对经济活动和消费的扰动比6月略大,二是6月经济的大幅复苏在一些方面对7月需求有一定的透支。 结构上看,7月经济和6月的变化不太大,政府主导的基建、制造业投资比较强势,出口需求仍在高位,但私人部门主导的地产和消费表现偏弱。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7月经济数据较6月普遍回落,三季度以来并未展现出经济强劲复苏的面貌,折射出深层次动力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是需求收缩:房地产保交付问题待解,调整仍在进行中;出口短期虽有韧性,但考虑到欧美经济衰退的风险在加大,出口增速下行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悬。 另一方面是预期仍然偏弱。

房地产市场下行,的确是当前经济运行重要的拖累因素。 7月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房地产销售额连续两个月降幅收窄。 受此影响,7月建筑及装潢材料销售额负增长,钢材等产品降幅扩大。

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呈现下行态势,当前整体上处于筑底阶段。 随着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因城施策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对于经济的影响会逐步改善。

稳增长政策有望加力

8月国内多点散发疫情仍在,且部分地区高温天气也在延续,后续经济运行状况会如何?

付凌晖表示,下阶段,推动经济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仍然面临着不少风险和挑战。 当前来看,经济还处在恢复进程中,市场需求的制约作用比较大,企业经营困难比较多,经济回升的基础有待巩固。 尽管面临这些困难和挑战,但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明显,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一系列防住疫情、稳住经济、保障发展安全的政策措施作用下,经济有望恢复向好,运行在合理区间。

明明在展望下半年出口走势时表示,海外需求见顶是一个事实,但目前我国出口并未出现快速下降,在于中国的机电产品、尤其是汽车行业出口增长较快。 另外,RCEP带动中国大陆与东盟之间出口,使得我国服装、纺织原料及制品出口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 下半年随着全球需求见顶回落,中国出口增速也会有一定的下降。

北京腾景数字科技公司经济预测部总经理崔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7月社融数据低于预期,国内需求恢复仍不太乐观。 内需重点领域上行趋势尚不明显,像汽车销量7月环比下行,后续销量同比增速可能在三季度见顶回落;家电产销量也存在下行趋势;机械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年内预计呈现维稳态势;地产投资或已触底,但未出现提振信号,可能在底部震荡。 7月出口回升有价格带动因素,也是纾困稳外贸政策的成绩,当前美国CPI已经出现下行信号,国际高通胀可能在缓慢缓解,在价格和机电等产品高附加值支撑下,外贸可能仍将保持较高增长。 前期预计今年经济高点在10月左右,目前该时点可能有所推迟,预计全年增速在4%左右。

而在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数据之前,央行宣布降息。 要知道在此之前,基于6月经济加快恢复的背景,7月份部分市场分析认为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力度较大,且政策效果在持续释放中,短期内无需加码稳增长政策。

8月15日,央行发布公告,宣布降低MLF、逆回购利率。 当月有6000亿元MLF到期,央行进行4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利率2.75%,前次为2.85%。 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前次为2.10%。

明明表示,7月的经济数据一定程度上低于市场预期,对三季度经济也会有一定拖累。 在当前私人部门有效需求不足的环境下,在落实好存量政策的基础上,政府仍有可能出台增量政策来缓和经济以及局部市场的压力。 8月15日央行降息打头阵,未来财政和地产领域都不排除增量政策出台的可能性。

罗志恒认为,7月经济增速低于预期,部分机构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速能在5%左右,现在可能要下调对三季度的预期。 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裕,央行也可以选择不降息。 但是,7月经济未能延续向上修复态势,且房地产市场需要政策呵护,后续稳增长政策可能会做出一些调整。 为了更好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政策层面可以采取降准降息、降低首付比例、避免商业银行抽贷断贷,还可以调整相应监管指标,地方政府可以设立纾困基金等。

7月CPI同比增速回升到2.7%,接下来可能会破3。 虽然相较其他国家而言,我国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下半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都有所收窄,罗志恒说。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公开论坛上表示,要创造一个让大多数人、大多数经营活动在大多数时间比较确定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经营环境,这也应是现在强调的高效协同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性要求。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aijing/16972.html
四五十岁女性的优雅穿搭秘籍在这里 轻松易学 尽显成熟之美
射杀黑人孕妇 美国警察受谋杀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