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创新的融合之道 政策 素质教育进校园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推进受到了更多的重视。2021 年开始,面对教育行业的动荡,素质教育的关注度和需求逐渐增高。政策上的支持和「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行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一年,各种素质教育项目,如体育、美术、STEAM 教育等,在政策利好下有序发展。同时,各教育公司也开始推出素质教育课程,作为转型的尝试。随着课后服务的推广,素质教育的实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素质教育的质量,还使其更加普及和多样化。

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逐步深入和扩大的趋势,从早期的理论探讨到现在的实践推广,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7 月 15日,多鲸举办「三人行」直播,源码熊创始人& CEO 武现国、教培江湖主笔八月哥、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齐聚云端,共论「素质教育进校园」话题。

素质教育进校园,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基于以下因素的推动力量,在当下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时机。

首先,政策引领,素质教育需求刚性增强。 201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一方针被再一次强化。「双减」之下,教育行业巨变。K12 学科培训业务退潮,素质教育赛道回暖。另外,相关政策对 K12 校外学科培训的限制,也给素质教育打开了更多空间。

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积极布局人工智能。 通过在全国建立人工智能试验区和示范区,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岗位设立,以及高校增设相关专业,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就业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在「全民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宏观目标下,教育教学领域获得政策和资金的强力支持。 这些举措显著推动了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为科技类产品,尤其是校内、校外及在线教育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当前,教育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发展环境积极向好。

其次,教培转型,素质教育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传统的K12教育培训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路径。素质教育因其符合国家教育改革方向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成为了众多教培机构转型的首选方向。在此背景下,涌现的进校产品丰富多样,呈现出多样化和精细化。

从细分类别来看,涵盖艺术、体育、科学实验、编程、社会实践等多个领域。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结合线上线下,服务范围从课外辅导拓展至校园内外,涵盖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教学评估等全方位解决方案。课程设计注重科学性与系统性,与学校教育无缝衔接。评价体系全面,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进校产品的多样化和精细化,不仅体现教育行业的创新和适应能力,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素质教育行业将继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再次,校方需求强烈,素质教育进校前景广阔。 一方面,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各地方政府开始积极引进校外培训课程;另一方面,校内延时服务增加了素质教育企业进校的机会,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 5 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 2 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这就为优质的第三方素质教育机构提供了入口。

据八月哥观察,目前进校品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和学校的诉求密切相关。学校为了更好地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追求差异化,引入多种类型的教育产品和教学资源,这些产品和服务更加注重细节,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需求。

例如,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优势,引入丰富多样的课程,包括艺术、体育、科学实验、编程、社会实践等,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实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实施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实现教学方法的精细化;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和智能教育软件,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实现教育技术的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化节、科技节、运动会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体现校园文化的丰富化。 这些多样化和精细化的措施,为素质教育进校提供了很好的窗口。

另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与学生数量众多,2023 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0.16 万所,在校生 1.59 亿人,潜在需求旺盛,随着素质教育进校的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未来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在高考「指挥棒」未变,且学科培训受阻的情况下,素质素养教育作为学科教育的一种补充,有望得到市场进一步垂青,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从细分市场角度来看,语言素养类课程强势发展,正逐渐向低龄市场普及;科学素养领域培训受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牵引,更加受到重视,家长对于 AI 时代的焦虑渐起,STEAM 类教培课程需求稳健增长;数学思维赛道成熟发展,线上录播成为数学启蒙主要方式;课内素质教育占比不断攀升,尤其受到中考影响,艺术及体育素质教育行业或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在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下,学校提供的进校服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涵盖了体育、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后服务平台里,最受欢迎的几门课,便是编程、科学、书法、美术四大类,其中以编程为首。

为何编程进校更火热? 武现国认为,第一,编程属于省编教材,不是部编教材。第二,相关师资力量匮乏,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资源配比不支持校内独立完成编程课程,所以就给了广大校外培训机构以及第三方社会力量机会。第三,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科技发展的趋势。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概念的普及,少儿编程课程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政策的支持是推动这一趋势的关键因素之一。第四,校方对编程进校的需求强烈。从学校方来看,现在很多地市要建设人工智能实验校,而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学校的科研占比,这就为科创类产品进校提供了入口。

源码熊作为一家专注于中小学生编程教育的平台,主要从事编程教育的入校,通过提供编程教育普惠方案,帮助学校解决编程教育的难点和痛点,如提供标准教材、硬件套装、课程资源等。目前已覆盖多个省市,与 600 多所学校合作,拥有近 16 万付费学生,整个服务的学生用户数超过 60 万人。其课程也多次入选河南省电教教材目录,并与广西师范大学等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推广编程教育的普及。

总的来说,少儿编程在中国学校的普及和发展, 不仅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科技的发展,也得益于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努力。 从编程这一赛道来看,代表品牌源码熊进校的规模和人次,意味着校内外的力量已经在实现融合。

目前涌现的进校产品丰富多样,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在愈演愈烈。回答此困惑我们首先要明确以下问题:学校要引进校内的一些课程,校方对它抱有哪些期待?取舍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八月哥认为「校方需要考虑多方的诉求,考虑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考虑教师,考虑家长是否愿意付费,等等。」因此在选择时,会尤其强调以下方面。

其一,产品标准化。 产品力是素质教育竞争力的底座,机构需要对学生和家长负责,才能形成良性且持续的付费循环,这对教育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针对学生,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需要依靠组织力量做到标准化、精细化、流程化,提升家长对机构的信赖程度,并为双方提供可校验的培训效果闭环评估,通过赛事活动等形式实现效果外化,让家长和学校感受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促进其阶梯式不断解锁新的课程和技能。

这也是武现国所坚持的「制胜的武器」,他在直播中强调,对进校的产品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标准化。所谓标准化,即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从课程设计、教学流程、师资培训,到评价方式、设施设备、家校合作等各个环节,都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就像一条流水线,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标准化的流程中接受高质量、均衡的教育。

其二,成果可展现。 对于学校而言,在考虑引入任何教育项目或改革时,它们往往会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效益。首先,学校会评估该项目是否有助于提升学校在各项教育考评中的表现,是否能够为学校带来正面的评价和声誉;其次,学校会考虑该项目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能够补充和强化现有的学科教学;再次,学校会思考该项目是否符合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教育理念,是否能够帮助学校形成独特的教育特色,以及是否能够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最后,学校会评估该项目是否能够促进家校社会三方的有效合作,增强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认可和支持......因此,「成果能展现其实是每一个进校方的需求」。

「从事篮球培训,如果能让孩子穿着统一的服装,进行一场篮球秀,这种直观的结果呈现胜过千言万语;再如沙坪画、刺绣等实物的手工制作,如果能把学生的作品摆在特定的位置集中展示,无形中就能给人视觉的冲击感,产品的意义自然就能评判出来。这一点对于学校来讲其实是很重要的。」武现国说。

其三,树立正确的思维意识。 首要具备「工具思维」,任何产品都可作为帮助学校和教育局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机构应从甲方的视角出发,思考产品如何有效地解决学校和教育局面临的实际问题。其次具备用户思维,机构需要站在教学、家长和学生的立场,深入思考产品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价值。无论是升学、留学、就业,还是满足兴趣爱好,产品都应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最后要具备生态思维。机构需要跳出机构的局限,从更大的教育生态角度出发。与公立学校形成互补,避免直接竞争。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跳出单点思维,综合考虑校长、家长、老师甚至主管部门的需求,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链条。

其四,根据进校业务的特殊发展路径,因地制宜。 在姚玉飞看来,进校业务具有显著的非市场化属性。受政策、教育体制等因素影响,其发展路径与传统市场化产品存在较大差异。首先, 进校业务需要高度本土化。不同地区的教育环境、学生基础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服务商能够针对不同地区特点,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其次,下沉市场是进校业务的重要增长点。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地区的学校,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为迫切。再次,标准化是实现规模化运营的关键。一套完善的标准化流程,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然而,当前进校业务与市场化培训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 一方面,进校业务在满足学生基础教育需求的同时,也为校外培训机构输送了大量潜在客户。另一方面,进校业务与升学、竞赛等机制的联动性不足,限制了其发展空间。未来, 进校业务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市场化机构的合作模式,共同打造完善的教育服务体系。同时,应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推动政策的优化,为进校业务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进校园在我国不仅获得了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素质教育如何合规、有序发展,如何找准进校切入点,如何提高综合能力、走得更远,需要多方形成合力,持续探索。

素质教育诞生自中国教育产业在 1980 年代关于教育改革的大讨论过程中,是一个相当有中国时代特色的教育概念。在近 40 年的不断演变中,它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其实已经远远超出它诞生时承担的历史任务。从已有市场来看,艺术教育、体育教育、STEAM 教育等赛道刚需性强,已成为近几年的热门品类;政策新规之下,素质教育赛道挑战与机遇并存,规范经营成为教育企业一致的发展理念;技术迭代中,素质教育领域有了更多的创新与嬗变,科技+素质教育持续推动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变革……基于上述背景,本报告将对新时代下的素质教育行业进行复盘与梳理,总结素质教育行业面临的内部变化与外部挑战,展望素质教育行业发展趋势,以期为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及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参与者的决策提供参考。

多鲸教育研究院长期关注中国素质教育市场的动态和发展走向,希望通过此份报告深入研究一系列政策对素质教育行业的影响,阐明素质教育行业的驱动因素、分析商业模式、拆解产业链,并对如艺术教育、体育教育、STEAM 教育、研学与营地教育多个素质教育典型赛道进行市场特点探究、市场规模测算、竞争格局剖析和典型企业案例分析。此外,报告希望通过访谈多位业内专家,集素质教育公司创始人、行业投资人、券商分析师观点,多视角、多维度地预判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参与报告征集


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正确把握国际政治、经济、技术环境发展趋势,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发展与产业创新发展、社会服务创新发展和环境创新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正确处理科技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协同关系,正确处理原始创新与系统集成创新的迭代关系,正确处理创新促进发展与科技引领未来的远近互动关系,正确处理创新资源配置中政府引导作用与市场主导作用之间的互补关系,正确处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系统融合关系,充分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和数字转型带来的战略机遇,明确中国特色科技强国建设思路和政策取向。 撰稿丨穆荣平(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陈凯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技术预见专委会副主任)1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总体思路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具有前瞻性基础研究水平高、前沿引领技术创新能力强、带动世界科技发展范围广、引领国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用强等特征。 近现代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科技强国崛起的历史表明,世界科技强国崛起主要取决于五大关键因素:一是雄厚的经济实力;二是大学教育体制创新;三是科研组织建制化发展;四是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五是唯实求真开放包容制度文化环境。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根据自身竞争力演进需要,先后确立了贸易立国、技术立国、科技创新立国和知识产权立国等国家战略,走出了一条后发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 总体而言,世界科技强国所经历的从“经济强国”向“创新强国”,再向“科技强国”的梯次跃进,表明经济强国为建设创新强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创新强国为建设科技强国奠定了有效的创新体系与丰富的创新人才基础,科技强国是建设的目标,是经济强国可持续的保障。 中国特色科技强国建设总体思路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创新体系与能力建设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按照经济强国—创新强国—科技强国的梯次建设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发展和创新创业制度文化环境,加快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系统,优化国家科学研究系统布局,强化国家产业创新系统布局,加快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一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中西部国家中心城市布局建设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带动一批创新型城市群和创新型都市圈的快速发展,打造一批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支持创新主体全方位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支持区域创新和创业生态系统转型升级,支撑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社会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强国之路。 聚焦世界经济强国目标,需要以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兼顾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建设。 一方面要进一步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与能力建设,强化企业全球制造和创新合作网络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国家创新型城市(群)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缩小中国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创新能力差距,缩小中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创新能力差距,支撑中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聚焦世界创新强国目标,需要以国家实验室体系与能力建设为中心,兼顾国家研究实验体系与能力建设和产业创新体系与能力建设。 一方面强化国家实验室体系支撑引领国家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独特功能;另一方面加强国家研究实验体系与能力和国家产业创新体系与能力建设,支撑引领产业创新驱动与数字转型,培育源头技术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聚焦世界科技强国目标,需要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体系与能力建设为中心,兼顾一流大学和创新型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网络与能力建设。 一方面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支撑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聚和成就一批世界顶尖科学家,缩小“中国学术界与世界主要科技强国学术界”之间创新能力差距;另一方面支持一批世界一流开放型大学和创新型跨国经营企业共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平台,培养全球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引领全球产业创新发展方向。 2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政策取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从国家创新体系与能力建设出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政府科技管理数字转型,着力加快国家研究实验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科教融合大学,着力建设世界一流国立科研机构,着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深化科技创新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推进政府科技管理数字转型,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推进政府科技管理数字转型,提高国家科技资源整体配置效率和效益, 需要重点加强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政府宏观科技管理决策过程数字转型。 建立国家科技管理决策专家系统和智能化决策辅助系统,动态监测全球科技发展趋势,评价经济、社会和环境创新发展的科技需求,支撑多元创新主体参与政府资助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决策。 二是推进政府资助项目管理平台数字转型。 建立政府资助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数字转型规范,动态监测评价科技活动进展并推动信息有效共享,强化政府多部门协同攻关和系统集成。 三是推进科研成果管理模式数字转型。 完善科学报告制度,建立数字化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和科技成果社会监督评价机制。 (二)加快国家研究实验体系建设,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建设国家研究实验体系,强化科学技术引领未来功能和创新创造能力,需要重点加强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以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物质技术基础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集聚一批世界顶尖科学家,提升大学和科研院所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前沿引领技术原创能力,强化科学技术引领未来功能,引领学科交叉和融合科学发展。 二是建设一批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强化大学、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优势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以国家创新型城市(都市圈)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强化区域(城市)特色优势创新体系建设,支撑区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三)建设世界一流科教融合大学,成就中国科学学派建设世界一流科教融合大学,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成就中国科学学派,需要加强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研究型大学和一流科研院所科教融合机制,在面向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实践中培养高层次人才,在科教融合中强化研究型大学科研功能和一流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养功能。 二是建立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消除研究生培养学科壁垒,发挥科教融合优势,支持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特别注重培养博士研究生创新创造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 三是探索符合规律的研究型大学与一流科研院所科教融合的组织模式,支持学术大师思想传承和科研组织文化传承,在若干领域形成中国学派。 四是扩大研究型大学和一流研究机构研究生招生自主权,建立招生规模与科研活动规模相匹配的科教融合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资源配置机制。 (四)建设世界一流国立科研机构,培育科技引领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国立科研机构,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储备,培育科技引领能力,需要加强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价值导向,明确国立科研机构使命定位,建立国立科研机构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国立科研机构在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科学研究中的骨干引领作用。 二是改革国立科研机构资助模式,根据使命定位确定经费保障方式,对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国立科研机构,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对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国立科研机构,应该加大重大科研任务的资助保障力度;对于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国立科研机构,应该探索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资助模式,以服务企业的收入确定财政支持额度。 三是探索国立科研机构国际化发展模式,通过双边或者多边合作机制,建立全球科学技术合作网络,在面对全球重大挑战领域构建全球科技创新命运共同体。 (五)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源头创新能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方向的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源头创新能力,需要重点加强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抓手,支持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企业海外研发中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二是加大企业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策力度,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引导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 三是支持企业主导建立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技术标准制定,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方向。 四是支持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市场准入技术标准,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六)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人才涌现环境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和涌现机制, 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重点加强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创新创造人才培养,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方法和社会责任等内容贯穿教育全过程,着力培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创造青少年人才。 二是调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构,在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着力发现和支持一批把握科技发展方向能力强的战略科技人才和系统集成能力强的科技领军人才,着力培养和支持一大批专业素养好、学术水平高的顶尖人才。 三是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国际化发展理念,支持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机构国际化,推进国家科技计划面向全球杰出科技人才设立冠名人才项目,优化国际科技创新人才工作制度和科研环境,既支持中国科技创新人才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也创造条件成就全球杰出青年科技人才事业梦想。 四是优化科技创新人才职业成长环境,建立科技创新人才价值创造贡献的社会认可机制,形成科技创新人才涌现的制度文化环境。 本文内容来自《2019 国家科技竞争力报告》,经作者同意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大学教师的述职报告推荐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大家好!一学年在繁忙的工作中不知不觉过去。 一年以来,本人忠于职守,务实工作,为把学校办成具有一定办学水平的学校而竭尽全力。 在县教育局及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在全体桃李园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和规范化管理学校建设为重点,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学校呈现出教师敬业爱岗,潜心教研,学生勤奋学习,奋发进取的良好局面。 在校学生由1168人增加到1481人,学校先后被评为20__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宣城市“先进学校”、_年-20__年度广德县“文明单位”、20__年度宣城市民办学校年检“优秀学校”、广德县“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 下面,我将对一年来的工作,从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德育形式的创新,办学行为的规范,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宣传工作的加强等方面向各位领导、同志们作如下述职。 一、加强自身修养,不断丰富完善自己一年来,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学习,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已,恪尽职守。 我能积极带头认真组织参加各类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在学校事务管理中,我一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政务公开,始终以集体利益为主,从大局利益出发,秉公办事,求真务实,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树立团结和依靠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才能办好教育的思想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奋勇前进。 二、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升教师形象一年来,围绕“讲师德,树新风,强素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结合《桃李园学校开展“讲师德、树新风、强素质”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通过集中培训、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专题讲座、师德演讲、座谈会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周例会和教师自学认真学习了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的高尚师德,提升了教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创新德育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探索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 学生思想活跃、心理健康、积极进取,良好的学风正在形成。 1、德育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引领德育工作者向专家型、服务型转化。 坚持月例会制度,加大班主任业务培训,努力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手段的全面提升,本年度共开班主任会议20次;开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创建活动,贯彻全员、全程育人的宗旨;开展“加快班级管理改革,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系列活动:主题班会观摩活动、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青年班主任主题班会大赛、班主任培训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观摩、德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组织全体班主任及年级组长听取华东师范大学李伟胜教授的“班级管理改革与班主任专业发展”报告会;实行班主任进公寓协助管理制度、晚自习教师护送学生进公寓制度、班主任护送学生就餐制度、班级和公寓财产月查制度、安全上报制度、安全隐患“日巡查”“月检查”制度。 2、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有序,常规德育工作有突破。 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国旗下讲话、观看电视宣传片、专题讲座、“书画比赛”、“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给父母打一次亲情电话、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关注留守儿童和特异体质学生,摸清留守儿童和特异体质学生,开展对特殊学生的帮扶结对,建立特殊学生档案;规范两操、大课间活动和初中部的早锻炼;成立了音乐、美术、体育等十几个兴趣小组,指派有专长的老师负责指导训练,做到了有时间、有计划、有任务、有场地;认真组织了初中部学生军训、安全演练活动、第三套中小学广播体操比赛、庆09年元旦文艺联欢会、“同在一片蓝天下”献爱心的活动。 在宣城市首届中小学校园集体舞评比中,中、小学部均获得市一等奖,初中部还获得省三等奖,在20__年广德县廉政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合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在宣城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并将代表广德县参加团市委组织的庆国庆红歌大赛,刘雨婷(项立)在首届安徽省清华小学英语讲故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徐坚雅(胡晓东)、夏光丽(王成香)、李璐(胡胜权)分别在各类征文中获得县一等奖,其他获奖达29人次。 3、重视卫生、安全、法制教育。 利用校会、班会、队会、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每天学校值班教师和学生会监督岗对班级、个人、卫生区、班级绿化带的卫生进行检查量化,每周六还进行全校性大扫除,团委组织人员进行评比,并将结果计入文明班级的评比和班主任的月考核。 安全法制教育除开展了“防溺水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防震减灾”等专题安全教育外,还将每小周六的下午第一节课定为“安全、法制教育课”。 四、落实规范要求,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细,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开展的中小学“四个提升”活动。 一如既往地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贯穿“质量为办学生命线”的使命意识,以人为本,抓住教学管理中师生两个主体,围绕“提升教师素质、抓实常规教研、加强课题研究”等几个重点来开展工作。 密切关注课堂教学、课后指导和阶段检测,强化常规教学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在教研、教学上重实效,求实际,使教学、教研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督教督学,提高效率。 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和中考考纲,认真分析研究了近几年来期末试题;指导教研组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点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足开齐课程,扎实开展兴趣活动课和辅导课,加强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等学科的研究、指导、督促、考核;组织教研组长每月对教师的备课笔记本、学生作业本进行一次检查,并如实填写检查结果(次数与评价等级等),每月公示一次检查情况;抓好抓实毕业班升学工作及各年级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工作,和兄弟学校进行联考和联合阅卷;组织了学生评教;进一步完善了转入、转出、病休等手续及材料,规范学籍管理;认真执行“学生阳光体育计划”,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高度重视体育健康测试工作,被评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市、县先进学校。 2、搞好校本培训,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成长。 认真做好第三轮继续教育的送培工作,教师培训率达100%,在校本培训检查中获得全县分;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认真精读了学校指定的《新教材疑难问题与解决》,并认真做了读书笔记;继续落实了“青蓝工程”,通过“新老结对”一帮一听课活动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组织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赴东庐中学听课学习;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教师派出观摩学习150人次,专家来校讲座5次,与上海时代中学联合开展了六年级、八年级语文“同课异构”教学与研讨活动;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环节,扎实开展评课与教学反思活动;继续推行了推门听课制度。 3、加强课题研究。 进一步加强了“清华英语大、中、小一条龙”实验项目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和课题的实施与管理工作,加强了教材教法的研究和学生学情的调研,组织开展了本校小学清华英语优质课评比、小学生英语讲故事竞赛等活动,组织小学清华英语全体授课教师赴合肥、巢湖培训学习等;申报了《集体备课与个性化教学研究》和《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两项课题。 一年来,教学教研成绩稳中有升,小学部成绩大幅度提高,七八年级成绩稳居全县前三,其中部分学科位居全县第一,首届中考成绩受到教育局领导表扬,王成香、张敏、胡功武、李正洲在论文评比中分别获得县一等奖,其他获市三等奖、县二三等奖的有71人次;五、完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实行领导联系年级组制度;调整、充实管理队伍,实行年级组管理;完善了中层领导岗位职责,使每个领导都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权限,做到了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并积极倡导要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充分调动了各基层组织管理者的积极性,为他们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展示平台;坚持校务公开,成立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的监督功能,组织对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建立了有效的学校内部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重视公寓管理工作,强化班主任巡查公寓、晚自习老师和保教护送工作,加大对公寓的检查力度;严格执行学校财务制度,规范各类收费及报销手续;重视学校群团组织的建设,积极鼓励他们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努力营造了一种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及时解决了班子成员思想上、工作上存在的不同意见,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办事效率,一个团结协作,共谋发展,同心同德,廉洁高效的领导集体正在形成。 六、加强宣传工作,扩大学校社会影响把建好网站,落实宣传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来抓,在县教育局新闻排行榜中,始终位居第4位。 一年来,协助教育主管部门成功举行了广德县初中数学、物理、生物示范课教学及研讨活动,广德县“与新课程同行”小学语文示范课,宣城市第二届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能力测试,广德县20__年初中数学教学及研讨活动,宣城市首届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这些活动在我校的开展,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回首过去的一年,各项工作扎实开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个人能力有限,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距董事会和学校教师要求相差甚远。 一是深入基层还做得不够,与老师的接触较少,致使相当一部分老师对校长有畏惧感,不敢直接反映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二是工作经验不足,工作中可能有疏漏,管理水平急待提高。 三是学生卫生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救护意识还不强,良好的校风还未形成。 四是教学成绩不够理想,学生疲惫甚至反感,教师辛苦。 五是学校的办学特色还未形成。 六是制度的执行力还不强,过程的监控力度不够。

百人谈|B端产业,C端教研,网易有道的职业教育之道

在数字化浪潮中,网易有道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和敏锐的市场洞察,聚焦于B端产业教育与C端教研的融合,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职业教育之路。 自2019年起,教育战略升级,有道词典等产品线整合,教育业务正式进入快车道,尤其是成人教育领域。 2021年,网易有道成立了专门的成人教育事业部,将有道精品课的成人学段整合至网易云课堂,强调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以自主研发和严选模式运营,致力于提供系统化的学习体验和卓越的学习效果。 最初,网易云课堂以英语和兴趣技能为核心,如今,已扩展至升学和职业教育,瞄准职场人才的培养需求。 有道职业教育紧密对接产业,通过与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弥合用人单位与教育体系之间的技能空白。 岗课双维评估模式的引入,精准匹配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构建岗位能力图谱,确保C端学习者能够满足行业用人标准。 冯强的观点犀利,他指出尽管C端和B端用户的需求周期各异,但核心目标始终是解决社会就业难题。 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成人课程和职业教育业务强劲增长,特别是B端与产业紧密结合的业务,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有道职业教育致力于打造完整的教育生态,从人才培养到实习就业,通过产教融合,提升教育质量和就业契合度。 然而,实践中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产业端、学校端和职业教育机构需共同面对将产业知识转化为课程、平衡关系与商业目标的难题。 冯强坚信,未来职业教育的B端机会巨大,与公益性质的学校合作将更加重要,同时,C端和B端路径的并行发展,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共同推动教育的转型升级。 总结来说,网易有道在B端产业教育和C端教研的交叉点上,不仅塑造了创新的教育模式,也在解决实际就业问题上展现出了强大的执行力,展现出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广阔前景和深度承诺。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aijing/1943.html
数看千帆之深圳篇 改革再深化 锚定现代化
为国家争光&amp 孙杨谈巴黎奥运 梦想而战 我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