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纽约9月4日电 (记者王帆)闪闪发光的金步摇、头高尾翘的青铜虎形器、眉间白毫相的陶塑禅定佛......4日,百余件辽宁三燕文物亮相纽约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秋季特展,向人们述说1600多年前三燕王国的故事。
“这个独特的展览,展示了已被历史遗忘的三燕文化。”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馆长海蔚蓝表示,此次题为《龙城之金:辽宁三燕文物选萃,337-436》的特展,是首次在美国展出来自“龙城”(今辽宁朝阳)的珍贵文物,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当地时间9月4日,百余件辽宁三燕文物亮相纽约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秋季特展《龙城之金:辽宁三燕文物选萃,337-436》。图为展览现场的金步摇。 中新社记者王帆 摄
海蔚蓝说,当年的丝路交通,“无疑地激发并丰富了沿途的文化”。她提到,全球化并不只存在于现代,古代世界也有全球化,至少在亚洲是这样。从慕容鲜卑族建立的三燕王国文物中,就能看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据介绍,此次展示的文物包括雕塑、铜镜、砚台、印章、马具、陶器、金饰品等,亮点之一是一系列金步摇。金步摇在佩戴者行走时随步摇曳,闪闪发光。这种名为步摇的花枝状冠饰源于西域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北方地区,在辽西地区流行,并成为三燕文化的典型器物。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宁对记者表示,特展名字“龙城之金”的“金”有两层含义,既指金质的文物,也指辽宁地域文化中蕴含的宝贵精神。三燕文化是历史的重要部分,展现了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她欢迎前来观展的民众有机会到中国辽宁省更深入地感受“龙城之金”。
当地时间9月4日,百余件辽宁三燕文物亮相纽约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秋季特展《龙城之金:辽宁三燕文物选萃,337-436》。图为展出的玄武图摹本。 中新社记者王帆 摄
《龙城之金》特展由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和辽宁省博物馆联合举办。在4日的媒体预览和开幕活动后,该展将于5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并持续至2025年1月5日。(完)
[ 责编:董大正 ]
辽宁有一座寸草不生的山,村中传言埋着大将军,专家:传说是真的
辽宁有一座寸草不生的山,村中传言埋着大将军,专家:传说是真的
提起东北地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东北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周礼·职方氏》,上面是这样写的:“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 东北地区由黑龙江, 吉林和辽宁三省组成,曾经的东北红山文化更是大大的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红山文化也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之一,形成了东北的古燕族和先民商族。这次我想和大家一起聊的是在东北的辽宁省有一个寸草不生的山,而这个山又有什么玄机呢?
在辽宁省的北票市,曾经有个叫馒头沟村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有个很奇怪的山,这个山上从来也不生长任何东西。 而且之前这个村子里就有传言说, 在这座山下其实埋着个大将军 , 由于这个将军很有震慑力,所以导致野草或者树木都不敢在这座山上生长。
这在如今看来明显是一种迷信,而且很多人也都把它当作是一种谣传。 不过这样传来传去,久而久之,人们就自动地把这座山命名为将军山。
在20世纪60年代,这个传闻在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于是这也就牵动了考古专家的心弦,特意出动专家组来这块地区进行考察。 然而在这次的考察中,竟有了惊奇的发现:这山底下确实有一些名堂。
专家发现这个山底下有三个古墓, 之后人们对其中的一个较大的古墓进行发掘,专家根据对出土文物的鉴别,发现这个墓主人大概生活在东晋时期。而且单纯的从这座墓的规格上看,墓主人的来头应该不小呢!
在之后的挖掘中还发现了一块金印,上面有“范阳公”几个字,他可不是一般的人物,曾经是北燕的车骑将军,名叫冯素弗。 他是北燕文成帝冯跋的弟弟,也是北燕昭成帝冯弘的兄长,曾经担任过车骑大将军,大司马等重要职务。
根据 历史 的记载,可以发现冯素弗这个人颇有大志,而且身材也是格外的健壮魁梧,做事情不拘小节,为人谦虚谨慎,同时也严于律己。 他在任官期间经常体恤民情,作风简朴,也被百姓所歌颂和赞扬。
冯素弗相传当了七年的宰相,他的哥哥冯跋曾经7次来祭拜他,每次都哭得痛彻心扉,这同样在 历史 上也是比较少见的。 因为曾经 历史 上讲,如果大臣去世,君王三临其丧,必睡翻也。 而冯霸七次去祭拜他,并且放声大哭,这是明显想要把冯素弗唤醒啊!
实际上冯素弗是北燕国的一个栋梁之材,对于他的不幸去世,冯跋可谓是失去了一个可以依靠的人才。 看来这个古墓的发现,也恰恰应了村民们口中所传的那个传说,还真是山下埋着个大将军。 不过至于寸草不生的说法还是有失偏颇的,这必然与大将军本人的震慑力无关。
专家表示,这是因为整个山的泥土,由于在埋葬冯素弗大将军的时候经过了特殊处理,所以才导致这座山上没有植物生长,成为了如今的这个模样。 哈哈,只能说大家的传言有一半是正确的,而另一半只是大家的无端猜想。 你是否对今天我讲的这件怪事感兴趣呢?不如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吧!
辽宁朝阳旅游景点
辽宁朝阳旅游景点有辽宁朝阳鸟化石地质公园、凤凰山、桃花山、朝阳市博物馆、佑顺寺等。
1、辽宁朝阳鸟化石地质公园
辽宁朝阳鸟化石地质公园,由北票四合屯化石园区、凤凰山地质地貌园区、凌源大王杖子古生物化石园区、上河首古生物园区以及槐树洞景区等组成。 上河首中心园区,规划总占地面积70公顷,是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的主碑区,特殊的地层地貌,使朝阳赋存了极为丰富的化石资源,因此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
2、凤凰山
凤凰山,古称龙山、和龙山,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AAAA级景区。 凤凰山中现存“凌霄塔”、“摩云塔”、“大宝塔”三座古塔,以及“延寿寺”、“天庆寺”、“云接寺”、“华严寺”等四寺。
3、桃花山
桃花山风景区位于桃花吐镇,由桃花山、寺院和桃花山庄三部分组成,是一个集自然、人文和生态景观为一体的新兴生态旅游风景区。
4、朝阳市博物馆
朝阳市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新华路,是朝阳市文化局管辖下的一个综合性免费博物馆,成立于1972年。 博物馆主要展示了红山文化、三燕文化、大唐文化和辽文化为主题文物,有铜器、陶瓷器、书画、古生物等文物。
5、佑顺寺
佑顺寺,俗称“喇嘛庙”,始建于清朝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新华路东段北侧。 佑顺寺总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坐北朝南,呈官式建筑布局及做法。 建筑群主要包括天王殿、藏经阁、大雄宝殿、七间殿等。 寺院气势如虹,屋顶形式包括卷棚顶、硬山顶、歇山顶等,建筑结构严谨、阶直柱挺,装饰古朴典雅。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佑顺寺
辽宁省朝阳市内旅游
朝阳好一点的宾馆有好多,最高档的有燕都国际酒店。 这个不错的。 还有一些小一点的,分布的比较散离市中心也比近远。 住宿费用应该在二百到四百左右。 治安环境没问题。 燕都国际对面就是商业街比较集中的街了。 当然还有一些大的商城,分布在这条主街上的!旅游景点有世界闻名的化石展览馆,佛教中佛骨舍利的发现地南北塔,还有凤凰名山,槐树洞风景区,劈山沟风景区。 小吃嘛要想吃全就要走几个县城了,凌源的豆腐脑配上吊炉饼夹油炸糕,喀左的羊汤配煎饼卷油条。 北票的糕点等等。 呵呵,可以当免费导游啊!以下是套词!历史文化朝阳的历史文化在辽宁省以至于国内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独特优势。 多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了朝阳历史文化的重要价值。 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朝阳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距今1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在喀左县水泉乡大凌河畔发现的鸽子洞古人类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北部最早的古人类聚居地。 出土的人类牙齿化石和动物化石、打制石器和灰烬层表明,当时的远古人类在这里已经从事狩猎、采集并用火熟食,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 在今建平县发现的古人类上臂骨及肱骨化石表明,距今四五万年前,朝阳大地上出现了与现代人体制征相似的原始“新人”——建平人。 据1979年喀左东山嘴祭坛和建平、凌源两县交界处牛河梁女神庙、积石冢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表明,生活在朝阳大地上的原始人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已迈入人类文明社会的门坎,出现了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 从积石冢群出土的大量精美彩陶和以玉猪龙为首的玉器看,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生产技术、工艺水平以及审美意识都达到了相当的文明水准。 朝阳红山文化大型坛、庙、冢遗址的发现,有利地证明了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进入了古代文明社会,从而使朝阳地区成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发 祥地之一,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推前了1000多年。 东北最古老的历史名城朝阳历史古城的发展及其地位,标志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独特的历史优势。 位于朝阳城东南郊的柳城历史久远,战国时,燕置塞上五郡,柳城属辽西郡。 至汉朝时,柳城已成为辽西郡西部都尉治所,后被三郡乌桓据为统治中心,曹操北伐乌桓曾挥师柳城,可见柳城在秦汉时期已成为东北重镇。 公元342年,前燕王在“柳城之北、龙山之西”建都为龙城, 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北燕立国88年期间,龙城为三燕都城达52年之久。 一座繁华的都城——龙城也成为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历史名城。 历代塞外战略要地朝阳古称塞外辽西之地,由于地理位置处于中原通往东北的古代交通要衢,历史民族活动方面处于中原汉族与东北各少数民族互相交流及融合发展的纽带地区,因此中原历代王朝都在此设边关重镇,而东北各族入主中原时也要把这里作为必争之地,使朝阳成为历代塞外战略要地。 隋唐时期,朝阳为营州,被称为“隋唐王朝的中央政府与东北各族往来的枢纽”,也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各族继续统一和推行封建制度的前沿阵地。 根据战争的需要,还开通了中原到辽西的营州古道,从营州可到辽东、朝鲜、日本,使营州的经济文化产生了交替繁荣的局面。 而辽西营州也成为盛唐文学经常描写的边塞题材之一。 辽金元时期,是契丹、女真和蒙古族于中国北方迭起兴盛时期,而地处辽西的朝阳地区,也成为这些北方民族与中原两宋王朝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 明清时期,朝阳仍为重要建置之地。 清朝时,朝阳为清帝东巡的要路驻跸之所,也是清政府借地养民屯兵蓄锐之地。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曾从朝阳调集蒙古骑兵开赴沿海口岸驻防。 尽管随着清朝对全国的统一与行政区划的相对稳定,朝阳作为塞外战略要地的作用也相应转移,但历史上多次成为辽西以至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事实,却使它的重要战略地位永存史册。 历史上多民族聚居交融之地朝阳在历史上是中原各族与东北各民族交流的纽带地区。 隋唐时期,朝阳是多民族聚居交融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曾在朝阳境内居住的民族有契丹、突厥、室韦、奚族等。 由于隋唐多次大规模东征高句丽,中原汉族随之大量涌入定居。 辽金元时期,北方三大族系——契丹、女真、蒙古族的兴盛发展,都将辽西作为重要基地,因此地处辽西的朝阳在当时也处于一个多民族交替融合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 明清时期,朝阳辟有蒙古王公封地,因此居住着大量蒙古族。 这时期中原汉族因移民垦荒也大量迁入,且渐居多数。 清代以后,由于民族分布没有发生大的动荡迁移事件,民族分布状况趋于稳定,从而形成了近现代朝阳民族分布的基础。 丰富的文物古迹朝阳的文物古迹,不但以流源长、分布广、类型多、价值大而成为本地悠久历史的标志,而且为中华民族流源及其文明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 人类居住遗址在朝阳分布广泛,各个时期均有遗存发现,计有4000多处,最早的古人类居住址为喀左县鸽子洞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居住址,这是与北京周口店人文化相一致的古人类文化遗址随着代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度的城镇的兴起,古代建筑迅速发展,寺庙和古塔遍布城乡。 朝阳较早的寺庙可追溯到50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的喀左东山嘴祭坛和牛河梁女神庙,这种祭祀建筑为古人祭奠祖先和天地所用。 朝阳现存古塔址22处,多为辽代所建,著名遗存古塔有朝阳城内的南塔、北塔、城东凤凰山上的中寺摩云塔、喀左县城的利州塔等,这些古塔造形美观、工艺精巧,堪称古代建筑的珍存。 朝阳现存古代寺观址142处,其中辽金元时期的22处、明清时期118处,近现代2处。 著名的寺庙宫观有佑顺寺、惠宁寺、万祥寺、天成观、玉清宫等。 朝阳还发现古代石桥2座,其中凌源天盛号金代石拱桥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发现冶炼址4处,最早的一处为春秋时期。 发现窑址20处,以辽金元时期陶瓷砖瓦窑居多。 发现古墓葬410处,各时期均有遗存。 朝阳市境内出土文物数万件,计总量约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二,而且文物珍品尤多。 陶瓷类文物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遗址中,金器类文物以商周青铜器最为著名,石玉类文物极为广泛,书画类文物在晋代、辽代及元代壁画墓中多有发现。 所有这些蕴藏于朝阳这片被称为“神秘土地”上的丰富的文物古迹,作为巨大的历史财富,将日益显示出更为深远的意义。 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历代社会变革中,朝阳人民都以坚苦卓绝的精神推动了历史发展,特别是在近现代的革命斗争中,朝阳人民以英勇的斗争精神、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清朝末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朝阳人民,不堪屈辱,不畏强暴,同封建王朝、官府和外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 1836年至1911年的70多年间,朝阳地区爆发了十几起规模较大的民众武装起义。 1861年,朝阳县李风奎率部分挖金工人和破产农民起义攻入县城,连破凌源、赤峰,震惊清廷。 1900年,朝阳县铧子沟邓莱峰为反抗外国传教士的侵略压迫,组织了联庄会并成立了“抗洋会社”民众武装,与外国侵略者和腐败的清政府军队进行浴血奋战,最后英勇就义。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苛捐杂税重重盘剥百姓,1915年至1917年间,朝阳地区连续发生了建平侯文广、朝阳赵子馥、北票高振英等领导的大规模武装抗捐斗争。 1922年,凌源县张明久领导的武装抗捐斗争持续8年之久。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朝阳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特别是1925年中共热和工委建立后,以热察绥早期党的领导人陈镜湖为首的共产党人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使朝阳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有了迅速发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强占东北,朝阳人民不畏强暴投入了抗日救国的人民战争。 日本侵略者在侵占热和的进程中,首先受到了辽西抗日义勇军的沉重打击。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岁月里,北票的兰天林部、朝阳的刘振东部、喀左的李天德部和郭文连部、建平的高体乾部等抗日武装,如尖刀直插敌人心腹。 朝阳县石明信沟人民屡遭洗劫英勇不屈,坚守故土不容侵犯直至抗战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朝阳再度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战场。 战斗在朝阳地区的党政军民与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武装进行了浴血奋战,为解放朝阳、解放全中国创造了不朽的英雄业绩。 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历史进程中,朝阳地区涌现出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出生于建平的陈镜湖,是从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时即已参加革命的早期共产党员,曾任内蒙古特委书记等职,为抗日救国献身而被称为革命先驱。 出生于朝阳县的赵尚志烈士,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优秀将领,他智勇杀敌,令敌闻风丧胆,名震四方,被誉为“北国雄狮”。 出生于朝阳县的刘桂伍烈士,在西安事变中为抗日救国荣立“捉蒋”首功,后奋战抗日疆场壮烈牺牲,成为全国人民敬佩的英雄。 此外,出生于朝阳县的孟广忠、出生于建平的张耀华、出生于凌源的马瑞馥、出生于喀左的莫德、杜根德、出生于北票的张振堂等革命先烈都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而英勇献身,他们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朝阳的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民间性、民族性、民俗性、地方性的特点,形式纷繁,历史久远。 古老传统的泥塑、石刻、木雕艺术一直在朝阳流传,并有新的发展。 民间艺术巧匠在复修佑顺寺、惠宁寺、天成观等工程中,显示了古老绝技,其雕刻之精胜过往昔。 民间雕刻、泥塑既继承了民间传统,又增添了新的科学技法。 刺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 朝阳民间刺绣,据考古发掘,于唐、辽、金已形成了独特风格。 朝阳民间刺绣以服装、枕套、台布、门帘、鞋袜等日用品为主体,内容分为花、草、鱼、虫等门类,技法细密,色彩鲜艳,典丽端庄。 朝阳民间剪纸艺术发源于宋代。 民间剪纸内容广泛,以民间剪纸艺人自选题材为主,以传统题材最有特色,历史传说、神话和戏曲剪纸也颇有佳作。 朝阳的剪纸艺术融化“冀”、“鲁”简炼淳厚的韵味,又汇集江南明快、纤巧的情致,染上朝阳的山水风光,形成了独特风格。 朝阳的表演艺术不断发展。 京剧于清朝末年传入朝阳地区;二人转艺术也于清末传入朝阳地区,成为朝阳地区主要的曲艺形式之一;朝阳的评剧艺术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话剧艺术于20世纪40年代传入朝阳地区。 朝阳的传统戏曲有着广泛的影响。 到60年代,朝阳的戏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辽西的山里红派。 在戏剧创作实践中,成长起了山里红派作者群。 在戏曲革新方面,遵循戏曲艺术的发展规律,突出了辽西山里红派的艺术特征,从剧作到演出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皮影戏源于冀中,在朝阳民间流传历史久远,形成音调高亢、柔美、风趣活泼的风格。 如今的皮影扩大了幕面、改进了灯光,利用种种现代手段,把神话故事表演得异常精彩。 朝阳的民间文学底蕴丰厚。 在多民族的朝阳,民间神话传说犹如绚丽的珍珠,让人挖掘不尽、采撷不完。 这块浸透着古国文明的大地也哺育出了文坛上的几位杰出人物。 1837年出生于北票下府的蒙古族文学家尹湛纳希,著述了《大元盛世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等文史巨著,被称为“蒙古族的曹雪芹”。 出生于凌源万元店的蒙古族风俗学家、思想家罗布桑却丹,于民国初年著作的《蒙古风俗鉴》被誉为蒙古族的百科全书,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遗产。 1847年出生于建昌的画家张 晋,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国画,艺术造诣高深,流传很广。 这三位名家被称为朝阳文坛“三杰”。 在现代文坛上,以玛拉沁夫、胡景芳为代表的朝阳籍作家也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