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国内有B站大学,国外有Youtube大学。
印度老师 已经成为留学生们心中的 “明星教授” 。
Quora上一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扎克曾说:“如果知识是一座神殿,坐在那把交椅上的一定是印度人。”
虽然有些夸张,但你只要在油管上搜索大学课程,就会发现 几乎所有老师都是印度人 。
从C语言到高等数学,从开颅手术到法语入门,简直是全世界的“新东方”!
留学生活压力山大, 油管成了许多中国学生的救命稻草 ,临时抱佛脚的“开小灶”,结果却发现了新大陆。
Quora用户斯宾塞曾提到:“老师不会随时给你补课,提简单问题还可能被骂得劈头盖脸,而 印度人永远在油管上等你,不管凌晨三四点。 ”
课堂上教授用高深的语言讲得云里雾里,油管上的印度老师总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抽丝剥茧给你掰扯明白。
“ 又一个印度人教会我们——那些教授教不了的东西 。谢谢你的存在。”
有学生甚至想把油管上的印度老师写进毕业论文的致谢中,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唯有借教师节向他们说一声节日快乐。
油管上的印度老师,受众群体不仅局限于学生,还有入职西雅图微软的员工、医院主治医师都继续在油管接受印度老师的点拨。
不得不说,搞教育,印度人真的有两把刷子,尤其是在编程、物理、数学和金融等领域。
Abdul Bari被网友奉为“恩师”,是算法界的救星。据说每一个CS留学生在期末季都必须要接受他的洗礼。
一支笔、一块白板,课程内容干货满满、毫无套路,从基本概念到深度解析和实操,思路清晰,循序渐进。
虽然最后一次更新已经在5年前,但这并没有影响大家对他的课程热情,许多人依然活跃在评论区讨论学习。
另一位备受欢迎的老师是Telusko,他的讲课风格生动有趣,视频制作更加精致。
他的课程结合了有趣的小动画,学习过程更具吸引力,无论是Python、Java、Node.js还是区块链课程,刚入门或零基础的学生的学生都可以轻松上学。
大名鼎鼎的Ninja Nerd是医学生的救星,火到有人做Ninja Nerd的跟学视频都会有几十万播放量。
他可不仅仅是网红老师,而是圣约翰费舍尔学院的客座助理教授。
帮你用20分钟解决一个医学难题,教你3天冲刺考试,对他来说简直不在话下。
尽管印度老师的口音可能带有浓重的咖喱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用清晰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教学技巧,把知识送进你的脑子
看完他们的课程,甚至会爱上这种充满智慧的口音。
没有人能永远是大学生,但总有新的大学生。
油管上的印度老师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点拨迷津,很多留学生调侃道: “印度人欠我一个毕业证!” 这真不是一句玩笑话。
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了一个现象,现在无论走到哪里, 印度人的身影似乎无处不在 。
近年来,印度裔在全球各个领域的崛起令人瞩目,尤其是在高科技行业和政界。
迄今为止,至少有七个国家的总统、首相和总理都是印度裔。
2022年,里希苏纳克成为英国史上首位非白人的印度裔首相,甚至连华人国家新加坡,2023年选出的总统尚达曼也是印度裔。
这次冲击总统宝座的卡玛拉·哈里斯是美国首位拥有非裔和印度裔血统的副总统,谁又能说得准她会不是印度裔的再一次胜利呢?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的数据,全球500强企业中,印度精英担任CEO的比例已经达到30%。
在科技行业, 印度裔领导的密度更是高得离谱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CEO桑达尔·皮查伊、微软的CEO萨提亚·纳德拉以及Adobe的CEO山塔努·纳拉延...都由印度裔担任。
印度人纵横政商科三界的竞争力到底源自何处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 教育 。
都说东亚是卷王诞生地,但南亚的印度人对精英教育追求有过之而无不及。
印度是一个阶层极其固化的国家,精英家庭早早移出国,走国际化道路,而普通家庭只能往死里卷印度大学。
印度电影《起跑线》就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夫妇拼命让孩子挤进好学校的故事。
许多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一个观念: 考上名校后,阶层、背景和社会关系将不再重要,凭借一张毕业证就能立足社会 。
虽然印度高考不是一锤定音的独木桥,各大学自主命题,考试语言五花八门,包括英语、印地语等,但竞争依然异常激烈。
从每年4月开始,考生需要游走于各个大学参加考试,有的学生甚至要在一个考季参加20多次考试,以提高录取几率。
印度是人口大国,大学数量却十分有限,高等教育资源非常稀缺。
印度理工学院被称为最难进的大学,录取率不到2%,比哈普耶斯麻的录取率还要低很多。
想要进入IIT,印度考生必须参加IIT-JEE入学考试,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考试之一。
JEE第一次考试是笔试,内容涵盖数理化,所有科目在一张卷子上,考试时间为3小时,这场考试会淘汰排名靠后的40%学生。
通过笔试后,考生还需参加长达五天的面试,并根据笔试排名选择专业。
很多印度小孩从11岁起,就开始为考进印度理工学院做准备,日夜补习苦读。
坊间流行的说法是:“考不进印度理工学院的,才会去麻省理工学院(MIT)。”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大学原型正是著名的印度理工学院。
电影中校长对新生说:“每年有40万考生报考皇家工程学院,只有200人能考上。”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IIT的残酷与竞争的激烈。
即便许多学生考入了IIT,仍然面临严格的课程和考试,辍学的学生不在少数。
因此, 能够从中卷出来的印度精英,都是人中龙凤 。
中国留学生对印度人的看法可谓复杂又丰富,既有钦佩,也夹杂着些许不满。
2020年,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陆冠南曾发表了一篇论文:《为什么东亚人而不是南亚人在美国的领导位置上人数不足》。
在美国少数族裔的发展中,华裔与印度裔一直是某种意义上的竞争对手。
论文指出,华裔和印度裔在许多方面的品质是一致的,然而,印度裔的某些优势常常让华人感到羡慕和自愧。
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们的极度自信。
尽管对我们来说,带着咖喱味的英语或许显得“不堪入耳”,但 在他们看来,印度英语才是真正的地道英语 。
印度人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印度在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下,逐渐接纳了西方文化,使得他们在西方社会发展如鱼得水。
这种适应力还源于 印度本土文化中的外向性和强烈的表达欲 。他们热爱社交,擅长建立联系,并懂得如何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较之下,一些中国留学生可能在跨文化沟通上遇到困难,导致在学术和职场竞争中面临更大的压力。
中国留学生的内敛和低调在许多情况下使得他们更难以展现自己的能力。
另外, 在印度人的社交文化中,抱团是一种常见现象 。
他们常常形成紧密的社交网络,一个人成功后,会努力帮助身边的人,甚至整个家庭和社区一起向上发展。
这种“团结互助”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竞争力。
此外,印度裔在政治参与方面的热情也较高,他们通过 参与政治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有效争取自己的权益。
热爱辩论的印度人积极投身于政治,喜欢参加各种社团组织,通过能言善辩成为其中的领导者,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当然, 有印度人的地方,也令中国留学生特别“烦恼” 。
在讨论课上,印度同学通常表现得非常积极,频频发言,甚至争抢发言机会,这常常让习惯于听从教师指引的中国学生感到不适。
许多在美国工作的华人发现,尽管自己更加努力,取得的成果也更为优秀,但往往不如印度裔同事更容易得到提拔。
印度学生在聚会中的开放态度和幽默风格,常常与中国学生的保守和低调形成鲜明对比。
如果身边有一个印度朋友也是“宝藏”,比如印度同学给出的求职tips,润色过的简历,提供的面试技巧都非常受用。
印度精英的成功的故事为人津津乐道恰好说明了一点, 学历是门槛,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才能走得更远 。
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西方社会的运行逻辑,印度人强大的模仿能力、无人能敌的自信和“厚脸皮”令人叹为观止。
在中国留学生与印度人之间的交融与碰撞中,不仅丰富了留学生活的体验,也为中国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学会欣赏和学习彼此的长处,我们或许能在对方的故事中找到共鸣。
说说在加拿大人眼里的中国留学生都是怎样的
我只能告诉你同为中国留学生的看法,中国留学生,普遍不喜欢和本地人接触,喜欢和国人扎堆。 原因有很多,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 相对来说印度人(虽然印度英语极端难听)更容易和老外沟通,因为他们是非常没有缘由而自信的民族,这就导致了印度人比较容易找到工作,比较容易混得好。 但是我个人还是看好中国人,因为专业知识与工作态度真是很好。
为什么中国留学生不愿意娶印度老婆
不是不愿意嫁一是没机会,印度也是人口大国,中国人在印度的工作机会很少二是中国人也不愿意娶,印度女性地位很低下,受教育程度和工作能力普遍很低,出嫁后基本只能做家务,加上语言不通,只适合大龄务工者和小生意从业者。 虽然很多吊丝很羡慕印度人娶老婆不用彩礼,还倒贴嫁妆,但真来个嫁不出去的印度女要嫁给你,你还真不一定敢要,毕竟不能工作,你要养她一辈子,交流就更别提了。 三是离家远,虽然中印相邻,但是中印交界处人口稀少,交通非常不便。 至于,其他国家的嫁到中国的多,基本两个原因一是能去欧美日韩留学、工作的大都是中国的社会精英,这些竞争力强的人在异国从当地人手里抢女人回国很正常。 二是民间交流多的邻国。 像越南、蒙古等邻国务工和做生意的中国人较多,与这些国家相邻的中国地区人口也相对密集,所以蒙古新娘、越南新娘较多。
为什么美国人都觉得中国留学生成绩好,可却不是真正的聪明
您好,我是专注留学考试规划和留学咨询的小钟老师。 留学申请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我在这里为您提供从留学目的地选择到申请材料准备的全方位支持。 您的留学梦想,我们一同实现,敬请访问!许多在美国读书的留学生应该都深有体会:美国人公认中国学生理工科突出,办事靠谱,但却鲜有人认为中国学生真的很聪明。 在好莱坞经典的电影套路里,中国人通常都是天才的美国主角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后,因缺少技术支持而去求助的“提供工具”的配角;再不然就是学校里被嘲笑的书呆子,拥有好成绩只因为我们把别人社交玩乐的时间都用来“复制”书本。 因为他们眼里的中国人,从来不带在人群里振臂一呼,发表真知灼见的主角光环。 “我是读International Relations的,做的课堂report可以拿到班里唯一的A,但真到了和美国人聊天讨论的时候,我根本插不上话。 不是我不想说,就是整理好思路时他们已经谈到下一个话题了,专门给我机会说我又大脑一片空白。 ” 就读于美国顶尖文理学院的Jessica如是说, 她的GPA常年高达3.9,可她形容自己在课堂里完全“不起眼”。 Jessica的状态符合大多数中国留学生给教授和美国同学的基本印象:考试成绩好,然而课堂上沉默内向,讨论时不发言。 这种情况的普遍造成美国教授在教学上不得不做一些并不利于外国学生的调整,如碰到那些基本上是中国学生上的课,老师减少甚至取消课堂讨论部分,偏技能型的理工类课程还好,有些美国学生见中国学生参与多的Social Science或Humanity的课,就索性回避。 因为他们认为,课堂讨论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少了讨论,就少了许多收获。 有很多同胞会愤愤不平:其实你们讨论的东西我们都明白,甚至想的比你们更深远,只是我们懒得说,或者来不及说。 然而中国学生的沉默,伤害最多的还是我们自己:不仅让我们丧失了在课堂上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更是对日后的就业升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美国就业市场里,印度留学生经常被拿来与中国留学生做比较:印度留学生超过60%都能拿到H1B工作签证,中国留学生只有6%能拿到,而中国留学生的人数是印度的2~3倍。 在美国硅谷,印度裔占总人数的6%,但是创办的公司占到了硅谷所有公司的15.5%。 在美国,很多本土及跨国企业都有很多印度人在当CEO或者是CTO、CFO。 甚至哈佛大学商学院很多教授都是印度血统的,这一点上中国人更是望尘莫及。 中印留学生在职场上所体现的差距,在语言上就可见一斑:虽然印度英文口音带有浓重咖喱味,但他们从不惮于发声,英文作为大多数人的第二母语可谓是极强的优势;另外他们强调表达和辩论能力,语言组织得很快,说服力也很强,这样的习惯无疑给他们在企业的竞争里增添了砝码。 然而中国人日常的英文交流没问题,课堂里很少发言,因此要走到高层,用英文辩论,阐述观点的时候就会显出弱势。 另外,中国留学生热衷抱团,对于融入当地朋友圈缺乏兴趣,这种习惯养成后在他们走入外企职场后就会显露出弊端:“无论是价值观还是习惯,比如说他们在美国的企业里很多是outside office,你要是不去看球,不跟大家一起去吃饭、看球、玩儿,那就很难加入领导圈。 ”可以说,中国留学生的沉默谨慎,不善言辞,意味着在国外容易错失良机。 这些“不敢开口怕说错” “想说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组织好语言了话题已经变了” 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的英语口语能力还不够对答如流,出口成章。 我们身受中华文化影响,有唯恐”祸从口出”的习惯,加上常年浸润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学的都是“哑巴英语”,从小到大的英语口语考试,那一次不是老师布置好题目给大家时间准备素材再进行?甚至留学生的出国英语能力考试中,都是在网上找到一大堆”Describe the city you live in”这样模式化的问题逐一准备好回答,写出提纲,背得滚瓜烂熟再对着对着机器考试,说快说慢自己都能把握节奏。 可是在真实的留学生活里,面对面的英语交流,哪里有那么多时间给我们去准备和纠错呢?身边的外国同学教授不是机器,他们时常会做出回应,进行提问,经常对着机器自说自话的留学生有自个能不自乱阵脚,对答如流? 再者,这样的语言考试里,每个问题就几十秒回答时间,也不用去深入地全方位地分析文化,政治,经济或历史问题,随便人云亦云也就能拿个不低的分数了。 可是到了课堂里,需要的是学生把真知灼见,有条理有逻辑地展示给大家。 我们中国的留学生,败就败在,想得很多,能说的却只有那么几句——显得肤浅,木讷。 其实,中国留学生想要改变这种“课堂小透明”的身份,自如地交流和表达,也是有很多办法的:1)备考托福雅思这类英语标化考试时,不要一味的去死记硬背口语答案任何一种英语口语考试,都不是考察学生的记忆力,而是要学生展现自己真正的口语表达能力。 比如,雅思的口语考试就是通过考官面对考生,进行人与人互动的方式,鼓励使用英语真实交流,考试话题贴近日常生活,和美国大学的课堂讨论与教授问答环节类似,考察实际沟通能力。 让你在出国前的备考阶段,有机会提前浸润在美国大学真实的一对一交流环境中,考官与考生可以很自如亲切地Keep Talking,不会给同学们面对电脑争分夺秒“背答案”的强迫感。 比如,在其他考试中当我们用“The city s beautiful”这种宏观无力的句子一笔带过时,大多数雅思考生在一问一答的这种对话模式下容易顺溜地说这么一长串:This is a captivating holiday destination. There are breathtakingly beautiful beaches, coastal villages abd bays and clear turquoise waters. Mountains appear to rise out of the sea, cities sparkle with lights and the brilliant sunshine get you dizzy……因此,在备考雅思的过程中,你可以积极自发地多想多表达,而不是一味懒惰地依赖准备好的提纲,更积极地锻炼即时英文应答能力,这也是会在日后国外的学习生活中多多受益的。 2)多在课后去教授的office hour有美国教师宣称,倘若中国学者不在课堂上贡献自己的想法,那么招生时所谓的“多元化”根本毫无意义,也就是,根本没有增加招收中国留学生的必要。 可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辩论,是展现自己思维的最重要途径。 留学生在Office Hour里和老师沟通自己需要提高课堂互动的要求,让老师提前告知讨论内容,上课主动点自己发言,这样能硬性强迫自己好好准备课堂内容,提高口语能力,增加发言机会。 同时,在与教授的1对1交流中,留学生也能学到英语中的发言逻辑,常用语及技巧;在熟悉了与教授的单独交流后,同学们在课堂中面对更多人做发言时也会更加如鱼得水。 3)勤去International Center每个学校都有帮助国际生提高英语水平的社团和international center, 可以去这类的组织短期内提高英语。 在社团和语言中心里,你能更即速的与人交流社交,在生活化的语境里锻炼自己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学到地道的俚语流行语,和外国朋友们打成一片。 有不少中国学生不想出国后还和同胞们抱团,然而又苦于无法交到知心的外国朋友,其实去International Center就是认识国际友人的良好渠道——那里多是来自全球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他们也渴望认识更多的外国朋友,与他们交流既给了同学们了解多样文化的机会,也锻炼了大家面对带口音的英语时的听力水平,从而能够更流畅自如地用英语和各国小伙伴进行日常交流。 中国留学生沉默木讷给美国人留下的刻板印象不仅仅剥夺了大家在美国大学中的话语权和重大事务参与机会,也给同学们毕业后的海外求职升迁增加了难度。 然而,这一切我们都可以从自身做起,摘掉 “寡言的执行者,没法做Leader”的这顶帽子,在出国备考时不投机取巧,切实地锻炼自己的英语听说水平;勇敢地在课堂上发言,即使句子里都是语法错误(实际上美国人的发言里也很多语法错误,但他们更注重理念的表达);多多参与美国大学的社交活动。 要知道,我们在电影里当了这么多年地下室里戴重度近视镜的社会边缘怪咖配角,是时候教他们做做人了!我希望以上的解答能为您的留学规划添砖加瓦。 留学之路虽曲折,却不孤单。 如有更多疑惑或需要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官方网站随时欢迎您。 那里有更详尽的留学资讯和专家团队的一对一指导,助您顺利走上留学之路。 期待与您的每一次相遇,祝申请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