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一位热心网友驱车前往东北雨姐视频中常出现的小院子。
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院门大开,院内一片荒凉。邻居们透露,这里只是一个租来的拍摄场地,东北雨姐早已悄然离去。
更令人心痛的是,那些曾在视频中温馨互动的小猫小狗,如今被冷酷无情地遗弃在这个冰冷的院子里。
有些可怜的小动物甚至被锁在笼子里,无人喂食。它们茫然无助,仿佛还在等待着永远不会回来的主人。
人设崩塌背后的残酷真相
想起东北雨姐曾经在视频里为狗狗搭建温暖狗窝的画面,再看看如今这些奄奄一息的小生命,讽刺感扑面而来。
一位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连粉丝这种衣食父母都能欺骗,就别说这些猫猫狗狗了。"
原来,那个温馨的小院,那些可爱的小动物,都只是精心设计的"楚门世界"。
当镜头关闭,当流量枯竭,这些曾经的"主角"就成了随意丢弃的道具。
从温情脉脉到无情抛弃
还记得那个为黄牛喂泔水的小英吗?她声称不知道牛要吃草,博得了无数网友的同情。
然而,当记者实地探访时,发现小英一家早已搬走,只留下那头瘦骨嶙峋的老黄牛在院子里孤独等死。
再说那位自称爱猫人士的博主,为了吸引眼球,谎称自己的猫是捡来的。
真相却是,这只猫是从别人那里领养的。
当她觉得猫咪失去了利用价值,就将它遗弃在公园里自生自灭。即便被揭穿后,她仍不愿注销账号,只等风波平息后继续接广告赚钱。
流量陷阱:谁是最终的受害者?
这些令人心寒的案例,不禁让人思考: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黑暗角落?那些为了博取关注而不择手段的网红们,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无辜的生命带来怎样的伤害?
当互联网成就了太多不该成就的人,当流量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我们是否正在逐渐丧失最基本的人性和良知?
寒冬将至,谁来拯救被抛弃的小生命?
随着东北的寒冷季节即将来临,那些被遗弃在小院里的猫猫狗狗们将如何度过这个严冬?它们曾经欢快的身影,如今只剩下瑟瑟发抖的残影。
有网友不禁发问:"那些宠物怎么办,人不能这样不负责的啊!"然而,当人心已经坏透,还有谁会在乎这些小动物的死活呢?
反思:何为真正的责任
这些随意弃养宠物的行为,暴露出某些人的"责任体系"根本没有构建完善。他们把动物的生命当作玩具,认为它们只是用来博取眼球、塑造人设的工具。
在弃养时,他们毫无愧疚之心,对于可以操纵的生命带有一种天然的轻蔑。
然而,万物皆有灵性。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随意践踏生命的人,终将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双重谴责。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擦亮双眼,不要被表面的温情蒙蔽了判断。同时,对于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流浪动物,我们也应该伸出援手,用实际行动传递爱与温暖。
毕竟,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更体现在对待弱小生命的方式上。
曾经的东北雨姐在网络上深受大家的喜爱,也是一个励志的代名词。
但是如今,因为利欲熏心,也让她走上了不归路。
东北雨姐凭啥这么火?怒涨粉2000万
最近,一首歌曲《大东北我的家乡》DJ何鹏版在抖音上爆火,播放量高达1.6亿次,其独特的旋律和充满活力、喜庆的风格吸引了广大听众。 这首歌曲有“东北雨姐BGM”和“雨姐进行曲”两个别名,据传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瞬间激发听众全身的动力和干劲。 即使是疲惫不堪的人,只要听到这首歌,就会充满活力。 这首歌的火爆源自一个农村女性博主,即东北雨姐。 她展现出了极高的农活熟练度和力量,被誉为战狼版的李子柒。 她在短视频中展示了各种农活的技能,如打团一样有条不紊,每个农活都能带来惊喜。 而这些视频的背景音乐正是《我的大东北》。 尽管你可能还未听过雨姐这个名字,但她现在在短视频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其粉丝数量接近2200万,每个视频的点赞数从百万起步,总获赞数达到了1.8亿,相关话题的播放次数更是达到了59.4亿。 东北雨姐之所以能成为互联网一线红人,原因在于她真正展示了女性在物理意义上能够胜任各种任务,彰显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精神。 她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大家,性别不应该成为限制一个人能力和发展的因素,妇女同样可以在各个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 此外,雨姐也打破了东北女人能一打十个的传说,展现了其非凡的力量。 比如,在东北冬天,寒风容易从门缝钻进来,每户家庭都需要扣门斗,而雨姐直接架起**,拿起电钻开始安装门扇,男士们只能帮忙打打下手。 这些事实让人们对雨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关注,使她在互联网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例如,在腌咸菜的季节,雨姐拎出十几个大铁盘,咸菜桶,酸菜缸,小半天时间就把菜全部处理好,并顺手做了一桌子10几个人的饭。 要垒个新猪圈,一飞脚就把旧墙踹倒。 然后用1:4的比例精准配比水泥,化身瓦匠开始砌墙。 一个人挑两筐大粪依然健步如飞,照着地垄沟就是一顿施肥。 接着转头就开始种土豆,一套小流程加一起,时间才刚到正午。 这些农活,基本就没有雨姐搞不定的。 重点是保质保量,别人吭吭哧哧得干一天的活,雨姐手起刀落俩小时,足够给你办的板板正正,舒适又解压。 雨姐的视频魔性且引人入胜。 视频开头,通常都是以雨姐一脚把门踢开作为开场。 上古木门耐久-1,通过快速切换镜头与高频剪辑,完美展现雨姐的强劲手腕。 最后,用一顿嘎嘎香的东北农家菜作为收尾。 此外,雨姐做菜必须摔锅扔盘子,且切完菜的刀必须砍在菜板上立正,这突出了她的生猛与效率。 与自己相比,雨姐的视频成了当代年轻人的95号汽油,看完总让人热血沸腾。 如今BGM一响,干劲立刻充满的肌肉记忆已经慢慢形成,效果堪比兴奋剂。 然而,去年的雨姐,其实还没有如今这么多观众,主要受众群体也并非年轻人。 据说不少年轻网友慕名而来,都是因为一条评论。 在某个韩国主妇早上五点起床,忙活一早上只做好一份紫菜包饭的视频下,有网友评论了一句,随后这句话就成了个梗,一传十十传百,雨姐便被传开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雨姐,被魔性的BGM和视频风格洗脑。 然而,来了才知道,东北雨姐的视频已经形成了一个雨姐宇宙。 视频里有几个固定角色,都是灵魂人物,如男一号,雨姐的老公——老蒯。 老蒯一词,源自东北东村,本意就是老伴,但在视频中却展现出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形象,倍受雨姐宠溺。 视频里的老蒯,人设形象通常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抠抠搜搜,还倍受雨姐宠溺。 每天日常就是雨姐一个人忙活的盆朝天碗朝地,老蒯想来帮忙,最后因为笨手笨脚被骂走。 然后老蒯就捧个AD钙奶,撸个猫,坐等开饭。 饭桌上,老蒯一般都坐雨姐旁边库库炫饭,爱吃啥雨姐就给做啥,顿顿三四个菜,吃完就上炕。 因为啥忙也帮不上,所以啥也不用干,日子相当巴适。 这么一看,老蒯活像个被雨姐照顾得细致入微的小媳妇。 加上悬殊的体型差,生动展现了什么叫第四爱,使得几乎每期视频的评论区都有人提一句,“老蒯这丫头嫁的真好”。 除了老蒯,雨姐视频里还总会出现同村的大翠花、盖帘子、佩斯、大宝贝、亮子、大华等等等人物。 这些人凑出了一个热闹的东北农村氛围,天天一起干活吃饭喝酒耍宝,过得就像一部低成本竖屏版的《乡村爱情》。 然而,爆火之后,雨姐团队也遇到了不少网红一样要经历的事。 像是被人质疑剧本摆拍,背后有团队运作。 通常雨姐的视频,仅仅只是切个菜,就要换四五个机位,剪辑节奏相当快,平均每个镜头不超过1.5s,还能保证信息量。 这种拍摄手法,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出自专业人士之手。 这让很多观众开始感觉被欺瞒,毕竟表面上视频里做个饭,背后其实要架一堆手机镜头来回拍,甚至为了拍好一道菜,可能做了两三遍。 不仅如此,还有人觉得雨姐的房子本身就是个拍摄场地,并非真正住的地方。 毕竟是个几千万粉丝的大网红,还开始直播带货了,一年赚个几千万不成问题,但每天却依然住在如此破旧的土房里,而不是什么大别野,多少有点不合理。 所以雨姐一家子被怀疑每天来这个破屋子里拍视频,拍完了转身启动库里南,再回到市里的大House享受精致生活。 而这些与雨姐所秉承的“展示真实东北农村生活”,似乎相去甚远。 谣言沸沸扬扬,以至于现在只要搜索“雨姐真实”,联想词都会自动跳出住房、豪宅等。 对此雨姐倒是也没藏着掖着,表示确实有团队。 像视频里常出现的几个人,都是团队里的成员,他们本身并非自己的亲戚或同村人,只是分别负责不同分工和角色。 剧本,也确实有剧本。 而且主编导也正是雨姐丈夫,编导专业出身的老蒯,正是整个雨姐系列视频背后的操盘手,给每个人安排人设,包括自己的娇夫形象。 就连雨姐的儿子和儿媳妇,有时候也帮忙写点文案,剪点视频。 所以,一切也可以看作是演出来的。 但即便如此,雨姐也表示活确实是真干,饭也是真做,私下里团队大伙相处的也和视频里一样要好。 并且自己住的地方也确实不是城市,就是这个一片泥泞地的农家院子。 唯一比较严重的风评受损,应该就是雨姐直播带货翻车。 前阵子雨姐带货的大鹅,在商品详情上说是选用了体型大、肉质好的东北原生溜达鹅,99元一只。 但这个价格远低于200左右的大鹅市场价,一些网友也表示买到手后的实物与东北大鹅不符。 最后被粉丝和其他博主质疑,怀疑是用了市场价远低于大鹅的雁鹅(雁鹅也叫气死鹅,更像大鸭子),甚至在抖音掀起了一小波大鹅打假潮。 随后,雨姐又暂停了一段时间的带货直播,正处于舆论的热议之中。 在这期间,一些人利用雨姐的原声制作视频,并将自己的山寨货套在其中,导致人们误以为是雨姐在带货。 来回反复的情况让雨姐的带货行为变得更加模糊不清。 唯一能说的是,大家在购买商品时,还是尽量选择可靠的渠道,如果买到不合规范的产品,应该予以谴责。 但对于仅仅观看视频的人来说,真实与虚假似乎并不那么重要。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位东北女人展现出来的力量和热情,真的能够激发大家对生活的热爱。 毕竟她确实有实力,那些活儿让她来做,我真的做不到。
怎么评价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
作为一部同《哈利·波特》有着关联的作品来说,《神奇动物在哪里》并没有去套路前者的成功模式,力图用一个看似新颖的构思来将观众带入到那个昔日充满了魔法魅力的神奇世界,然而这种新颖却并不代表着电影自身剧情的出彩,在剧情与人物上的薄弱,都使电影最终看来与《哈利·波特》有着千里之别。
首先这部电影的时间设定要早于《哈利·波特》,其时间是《哈利·波特》发生70年前的美国,电影剧情也不同与前者围绕主人公成长的主线展开,寻找神奇动物的冒险成为了这部电影新的看电影,而围绕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黑暗反派势力的现身,都使电影其实有着一定的节奏,但电影却忽视了对逻辑的掌控和多线叙事下如何合理的展开故事,当电影过半,其都还尚没有能为观众去建立一个引人入胜的魔法世界,这一问题使电影的缺陷可谓暴露无遗。
《神奇动物在哪里》中另外一个问题就在于电影的角色塑造,这是一部角色脸谱化尤为严重的作品,人物性格张力的匮乏使所有演员在电影中只是“演”出了自己的角色,当电影映后,这个故事所留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其实并不是男女主角,而就是一个在电影中起插科打诨作用的麻瓜配角。
在剧情和人物双重缺位的境况下《神奇动物在哪里》真的变成了了一部只能靠神奇的动物设计支撑电影的作品,而如果和前者《哈利·波特》的经典做比,后者最多只能算是一场以贩卖旧有情怀为主的成人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