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呗呗(富书专栏作者)
周末跟孩子看完电影,在电梯里遇到一位女士歇斯底里地对12岁左右的儿子说:
“下次,你早早做完作业,我们上午就去电影院,买一张还可以多看几场电影。可惜,今天时间不够只看了两场。”
男孩面露难色地对女士说:“妈,回家再说吧。”
女士仍旧自言自语地说:“这有什么啦,我们又不是没买票,现在电影院人那么少,一张票多看几场还不浪费资源。”
男孩嘟囔着:“快别说了,那是逃票……”说完,脸红到耳根脖子,尴尬地低下头。
我观察了这位妈妈,穿着时尚,背着大牌包包,佩戴金饰,不像是差钱的样子,可她此刻的行为,却让她一身的“穷气”显露无遗。
这种“穷气”,不是金钱的短缺,而是灵魂的空虚,智慧的浅薄,品行的优劣。
孔子曾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人生观念、精神风貌、思考方式、行为习惯,皆深受其成长环境和师长的熏陶,许多甚至是至关重要的塑造。”
一个家庭,父母若是充斥着穷气,孩子很难不受其影响。
“哭穷”声中长大的孩子,自卑深入骨子里
在书上看到过一句话:“父母对孩子哭穷,不是教育,是投毒。”
父母向孩子哭穷,表面上看孩子变得懂事了,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可能被压抑的欲望和想法所侵蚀。
如同在孩子心中播下了一颗苦涩的种子,日后可能开出自卑和不配得的花朵。
网友默维分享:
小的时候妈妈总是跟我说家里没钱……所以上了中学住宿,别人买零食我不敢买;
食堂打饭从来不敢打菜,只吃自己从家里带的咸菜;
高中三年从不敢和同学出去逛街买衣服。
后来也没参加考试,就是因为怕继续上学,还要花家里的钱,以至于早早出去打工……
因为长期在父母的“哭穷”声中长大,她渐渐变得敏感、自卑,没有安全感。
后来,即便默维上班有了工资,也是留下几百块生活费,大部分工资寄给父母。
她每次只要为自己多花一分钱,内心就会有深深的罪恶感。想起母亲说没钱,她就痛苦不堪。
弗洛伊德曾说:“童年的匮乏感如同沉重的枷锁,成年以后难以摆脱自卑的阴影,更难以独立自主地生活。”
父母频繁地“哭穷”,无形中让孩子背负起沉重的心理负担,认为自己是家庭贫困的罪魁祸首。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抑制自己的需求,变得乖巧顺从,但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存在感到迷茫和质疑。
“我是累赘、我毫无价值、我不值得任何人喜欢……”
这些负面的念头如同病毒一般,在孩子中滋生蔓延,让他们渐渐变得自卑,这种影响可能伴随他们一生。
“哭穷”的父母,犹如在孩子心中挖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难以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
心穷的父母养不出,内心丰盈的孩子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要努力摆脱物质的贫困,更要勇敢战胜内心的贫穷,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追求真正的富足。
詹青云在《奇葩说》中,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她出生在贵州的一个普通家庭,母亲是高中英语老师,父亲是工人。小时候詹青云成绩并不好,甚至被老师认为不是学习的料。
但她的父母非常开明,一直鼓励她、支持她,让她相信自己。在父母的关爱和鼓励下,詹青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也越来越好。
最终,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香港中文大学,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在大学期间,詹青云接触到了辩论,并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她代表学校参加了多次国际辩论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然而,在面对北大的邀请时,她却选择了拒绝,因为她想去哈佛攻读法学博士。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贷款100万,踏上了留学之路。
在哈佛,詹青云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她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最终,她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并在《奇葩说》等节目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丰盈和对生活的态度。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身边的人,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因为他们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坚强的后盾。
内心贫瘠与富足的家庭,养大的孩子差距太明显
正如尼采所言:“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从来不会向孩子过度宣扬物质消费的理念。父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能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和富足。
1、合理回应孩子需求
在商场,看见一个小男孩,他双眼盯着“超变恐龙”的积木玩具,撒娇耍赖想要妈妈买下来。
这种积木玩具样式繁多,一盒好几百块。显然孩子妈妈不想给孩子买,但她没有大声训斥孩子,也没有“哭穷”说:“太贵了,我们买不起。”
而是蹲下来,温柔地对孩子说:“家里已经有好几个超变恐龙了,要不这次你挑选一种可以和爸爸一起去公园玩的运动器材。”
最终,在妈妈的劝说下,孩子挑选了一对羽毛球拍,妈妈付了钱,母子俩开心地离开。
当孩子向我们提出需求时,比如买玩具、吃大餐,我们能支付得起也已经决定支付,那就让孩子快乐地享受,不要一直唠叨,既花了钱又让孩子难受。
如果我们不想花费太多,可以真诚地跟孩子沟通,看看是否有便宜一点的选择呢?
如果没有,就一起等待下次机会。
2、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支持是孩子最大的财富
孩子最大的财富是父母无条件地爱。这种爱能赋予孩子安全感、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奠定坚实基础,成为他们面对世界的勇气和力量源泉。
《阿甘正传》里面,阿甘的智商低于常人,身体也有着种种不足,但他妈妈却给予他无条件的爱。
当阿甘在外面遭受异样的目光和嘲笑,回到家迎接他的永远是妈妈温暖的怀抱和鼓励的话语。
妈妈从未因为阿甘的缺陷而对他有丝毫的嫌弃或失望,相反,她坚信阿甘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潜力。
正是因为妈妈无条件地爱,阿甘拥有了一颗坚强而善良的心。这份爱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父母无条件的爱,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它远比物质的丰富更能让孩子的内心充盈和强大。
3、父母的言传身教,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
有句话说得好:“要富孩子,先富自己。”
在成为最好的父母之前,首先要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节目《真实故事计划》里,有一对来上海打工的夫妻。
为了能留在上海,也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环境,两个高中学历的父母下班后去夜大学习,考大专,再考本科,风雨无阻地坚持了六年。
父母的带动下,孩子也努力刻苦学习,最后考取了区重点高中。
父母的努力,带给孩子的影响,比金钱贵百倍。
家庭物质的贫穷只是暂时的,有富足内心的支撑,才能走得长远。
在《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们将学会慷慨;
如果孩子生活在诚实中,他们将学会正直;
如果孩子被公平对待,他们将学会正义;
如果孩子被关心和体谅,他们将学会尊重。”
作为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使命和责任,就是影响。
好的影响,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坏的影响,则会葬送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言行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就去做什么样的人,这才是真正的言传身教。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父母哭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父母哭穷对于心思细腻的小孩来说,会让他/她内心变得越来越贫瘠和自卑。 等小孩长大后,小孩就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所以他们经常只能讨好别人,规规矩矩的生活,完全不能活出自我。
父母哭穷,会让孩子精力分散影响学习,小孩子成天生活在父母哭穷的日子里,这样小孩就会把精力转向去思考贫富差距,陷入金钱的困扰,体验没钱的滋味,所以压根就没办法好好学习。
父母哭穷,会让孩子变敏感脆弱。 孩子处在这种压力的环境下,对周围的人和事也会变得异常敏感,不愿参加社交活动,这种心理压力会阻碍智力发展,影响学习成绩,最明显的影响是抑制探索世界的求知欲。
父母哭穷,会让孩子失去一些格局,最明显的是父母哭穷,孩子可能会为了节省一点点小钱,把时间花在一些并不能让自己增值的东西上面,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新的东西,时间长了,小孩子会比别人落下一大截。
人生最大的不幸是,遇到了劣质父母
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家庭责任感,总有一些父母,极度自私,让自己的生活陷入困境,把孩子也养废了。 第一种劣质父母:离婚就像家常便饭,一言不合,分道扬镳。 大人离婚了,可以各自去寻找新的婚姻,过上幸福的日子,但伤害最大的是孩子。 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虽然在现在社会都见怪不怪了,但总是有一种爱的缺失,甚至都觉得低人一等。 日子也过得不是那么如意。 我的表妹前年离婚了,孩子归表妹监护。 但是表妹越来越觉得带着孩子是累赘,影响了自己恋爱,就把孩子送到娘家,从此就是“甩包袱”一样,每个月寄点钱给娘家,一年大概回娘家两次。 这样的孩子,也会长大,但真的像野孩子一样,离婚的苦,都转嫁给了孩子。 那些动不动就闹离婚的父母,真的很劣质,有的父母离婚三四次,也不觉得自己有错误,还口口声声说为了寻找“真爱”。 一个连婚姻责任都没有的人,还谈什么真爱?第二种劣质父母:有不良嗜好,把孩子往歪路上引导。 “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有不良嗜好,孩子肯定会有样学样,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人。 不良嗜好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孩子会“耳濡目染”,慢慢就学会了。 我的一个同学曾经对我说了一件这样的事情。 同学很喜欢酗酒,只要有一点点不开心,就打开酒瓶,喝个痛快,醉如烂泥,才呼呼大睡一整天。 一边喝酒一边抽烟,一边骂人,这是他经常做的事情。 他的孩子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几天都没有回家,还失联了,他很气愤,到处寻找孩子。 就在他找到孩子的时候,孩子在一个废弃的小庙里,身边摆着酒瓶,身上酒气熏天,还有烟盒......这不正是从父亲身上学来的吗?从那以后,同学痛改前非,决定用“正能量”引导孩子。 还有的父母,有小偷小摸、抢夺、吸毒等违法的行为,自己有了牢狱之灾,结果孩子就成了“流浪的人”,没有人管。 当然,“子承父业”的也不少,有些家庭,违法行为是“代代相传”,真是废了一代又一代。 第三种劣质父母:不思进取,还想方设法减少对孩子的“投资”。 有的父母,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只是得过且过一辈子。 但是他对孩子的态度,不少鼓励孩子改变人生,也不会想方设法供养孩子读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他觉得,养育孩子长大,就行了,成年以后,就互不相干,希望孩子不要再多花钱了。 父母的钱,是留着给自己用的,不是给孩子用的。 有的父母,自己大手大脚花钱,买好吃的,好穿的,却不会想着给孩子也买一份。 他们甚至把孩子送给家里的老人照顾,而他们“两口子”满世界跑,从来不管孩子的日子过得如何。 有的父母一年到头都不会和孩子在一起生活。 可是,孩子长大了,父母却天天伸手向孩子要钱,就像一个乞丐一样。 老话说,“穷则思变”,但不思进取的父母不会这样想,他们自己够过得“紧巴巴”,哪会想到为孩子做“垫脚石”。 这样的父母,也真的是亏待了孩子,也让孩子慢慢有了“心穷”根。 第四种劣质父母:不孝顺长辈,责怪长辈留下的东西太少,家庭不和睦。 从现实社会来看,不孝顺长辈的行为有很多,比方说:把孩子丢给长辈带,责怪长辈没有留下万贯家财给自己花,从来不陪伴长辈等。 一个家庭,尊老爱幼才会过得其乐融融,那些没有孝心的父母,其实在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后不要孝顺他们自己。 如果你认真观察,经常有父母在骂长辈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在一边“帮忙”,一起骂。 当一个孙子对着爷爷奶奶怒吼“你给我滚开,这里不是你的家”的时候,让家里的老人情何以堪? 百善孝为先,连孝顺都做不到的父母,是道德方面很劣质。 就像有的媳妇,动不动就对公公婆婆说,“我才没有义务管你们呢,你们去找你们的儿子呀。 ”换一个角度,又看到了,女婿对着丈母娘老丈人吼,“你们养老,关我屁事。 ”这样的夫妻,半斤对八两,最后影响到了大家庭的和睦,败坏了道德。 身为父母,你可以穷一点,但不能没有骨气,不能不管孩子读书;你可以去追求爱情,但也要顾及孩子的成长,不能太自私;你可以有不良习惯,但不能劣迹斑斑,更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你可以没有多少钱给长辈,但你起码要对长辈“客气一点”,起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孩子遇到了劣质的父母,才是一辈子的悲哀,人生路上充满了负能量,长大以后,还背着“痛苦的包袱”。 以上几种劣质的父母,希望你没有遇到,如果真的遇到了,就学会自强自立,别和他们一般见识。
心穷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有人说:“人穷三分冷,心穷七分寒。 这句话,现在越来越得到验证。 前几天在地铁站,看到这样一幕: 一位妈妈带着一个5~6岁的小男孩乘地铁,在过闸机之前,妈妈对小男孩说:“宝宝待会妈妈刷完卡你赶紧在妈妈前面过去,就像刚刚进站一样。 ” 小男孩点点头,紧紧跟着妈妈身后,按照妈妈刚才的提示成功逃票。 俩人成功出站后,妈妈摸摸小男孩的头:“走,去买你最喜欢吃的披萨!” 小男孩很开心地说:“好!” 然后母子二人有说有笑地离去。 看到这的时候,很震惊,为这位母亲感到不耻,更为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心, ——身为一位母亲,怎么能为了区区几块钱的车票教孩子逃票? 一张车票的价值可以用钱衡量,可是给孩子的教养却是无法用钱去衡量的。 得到了微小的利益,却牺牲掉了更宝贵的东西。 心穷的父母,如何能给孩子做好榜样呢? 哭穷教育,给孩子一生埋下自卑的种子 物质的匮乏可以通过勤劳的劳动改变现状,但心灵的贫瘠却用多少财富都无法填满。 《人民的名义》里的赵德汉外表是一个非常清廉的官员形象,和妻儿住在非常简陋的家里,每天骑着自行车去上班,拿着公务员的死工资,每月给自己的父母也就300块钱,更别说买什么奢侈品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表面的清官,却在家里私藏了近2亿元的现金。 他的自述仿佛道出了其中原因:农民出身,从小到大已经穷怕了,即使成年后的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国家公务人员,物质条件早已不像当年,但依旧摆脱不掉浸在在骨子里的贫穷感。 这样的人更容易在物质的欲望面前迷失方向,被外在条件和环境所影响。 贫穷不可怕,贫穷思维才可怕。 因为贫穷也许会拖累你一时,贫穷思维则会拖累你一世。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一些父母对孩子说:累死累活的读书没用,大学毕业生还不如农民工。 可是不念大学呢,工作就会轻松吗?比如说农民工,大夏天还在四十多度的高温下干活,干着最累最脏最遭人嫌弃的活,没有五险一金。 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学历低的人可能会混得很好,但大多数学历高的人一定不会混的太差。 有人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孩子的起跑线不是家庭条件,而是父母的思维。 除了因为经济状况和教育资源之外,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思维和格局。 思维贫穷的父母是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无论贫富,都有一颗富足丰盈的内心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留给孩子衣食无忧的财产,不是给孩子报了多少培训班,而是一颗富足而丰盈的内心,是父母长远的眼光,宽广的格局,开阔的眼界。 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境遇,请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念: 你想要的,就去努力争取吧!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