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博团队
本周堪称“2024年最重要的一周”,有两件“超级事件”将发生:
第一,美国大选投票和结果公布(北京时间11月6日中午到晚上出结果),这将决定美国未来4年的经济、外交等政策,对全球带来广泛的影响。
第二,中国财政增量政策或在本周明确(可能是11月8日晚上出结果),“增量政策”不仅影响中国的股市和楼市,还将产生全球性影响。
美联储将在11月8日凌晨2点宣布是否降息。从最新就业数据看,美联储大概率会降息25个基点。
最大的“不确定性”是美国大选结果。
美国两党对华政策没有本质区别,但短期影响差异很大。
如果特朗普当选,他可能很快宣布对华加征关税,这将对人民币资产价格产生明显的影响,股市波动加剧,楼市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特朗普多次表态,他上台后将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60%的关税,对其他国家加征10%的关税。
下图是国泰君安证券研报中对60%关税的解释(特朗普并没有详细解释过,到底是增加60%的关税,还是增加到60%的关税):
加征关税,将冲击哪些产业?下图是申万宏源研究报告里整理的数据, 手机和电话机,计算机等办公机器,纺织服装箱包,受影响最大。 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可能下跌。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还模拟了三种关税模式下,对中美经济、CPI的影响。
这三种模式分别为:
1、美国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美国对中国全面征收60%关税);
2、美国对中国征收60%全面关税,对其他国家征收10%全面关税;
3、美国对中国征收60%关税,对其他国家征收10%关税,中国反击、对美全面征收60%关税。
三种模式下对中国的GDP增速都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对美国也是如此。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预测都有其局限性,而现实充满了多变性、复杂性。所以,上述预测的精准度存疑,大方向是不错的。
如果爆发新一轮贸易战,大概率会提高美国的通胀水平,遏制其未来的降息空间;中国的稳增长压力加大、通缩预期加剧,需要进一步“轰油门”。
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如果爆发新一轮中美贸易战,中国将做下面这些事情:
第一,加大宏观政策刺激力度,尤其是财政政策的力度会更大。
第二,特朗普上台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可能是这样的:他喜欢低利率,短期看会导致美联储加大降息力度,从而拓宽中国货币政策空间;但他的移民政策、关税政策会提高美国通胀水平,让美国降息周期变短,最终被迫加息,所以中期看可能让中国货币政策空间收窄。由于特朗普最多执政4年,所以长期影响可以忽略。
第三,中美贸易战可能让中国减少贸易顺差(中国贸易顺差中超过40%直接或间接来自美国),加大中美利率倒挂,人民币有贬值压力,外汇管制或许也会略微收紧。
特朗普上台,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是:
短期看是利空,可能导致股市下跌;股市会出现结构性分化 ,加征关税影响比较大的产业(手机和电话机,计算机等办公机器,纺织服装箱包)个股会下跌;军工、芯片、高科技等板块可能上涨。部分“脱钩断链概念股”反而受益,因为进口减少了。
特朗普上台,还会让加密货币上涨;黄金受到的影响中性偏空,因为战争风险下降,而黄金竞争对手加密货币分流了资金,但短期的降息提速又构成利好。
特朗普上台可能结束乌克兰战争,让俄罗斯面临的国际压力下降,中国承受的压力上升。
特朗普上台可能给中国带来通缩预期,并影响降息的空间,那对楼市是否构成比较大的利空?
我的看法是:由于房子的不可贸易性(无法出口、进口),所以 特朗普上台不会造成明显的“房地产冲击波”。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主要由内部政策和经济逻辑所决定。
你只要看看下面这份“2024年1到10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50”榜单,就知道房地产未来会如何了:
拿地金额的前50名,尤其是前10名,还基本上是正常的房企,尤其是央企。
但右边拿地面积里,前10名出现了5个地方城投企业,分别名列第一、第三、第四、第七和第十。
如果看前50名,城投企业就更多了。
这些城投企业有能力开发像样的房地产项目吗?即便可以,类似滁州城投这样企业,在当地拿下208万平方米的土地,开发出产品卖给谁?
所以,这份排行榜向我们透露了当前房地产和地方财政的秘密:
中小城市财政普遍缺钱,在房地产低迷期反而加大卖地力度。这些土地不会有“正常房企”愿意买,只能卖给自己掌控的地方城投,相当于左手卖给右手。
地方城投的钱哪里来?只能到银行贷款。大银行,真正商业化的银行会给他们贷款吗?当然不太可能。只能让地方政府能掌控的地方银行来贷款。
通过这种方式,地方暂时拿到了资金,可以保运转、稳就业。
但问题是,这种玩法能持续吗?这些土地即便建成房子,基本上卖不出去。没有正向现金流,游戏无法维持,只能暂时用一下、解决燃眉之急。
下图是2021年末(房地产暴雷后)到今年上半年,中国三大宏观部门杠杆率(负债率)的变化情况:
在房地产深度调整的这段时间里,经济增长主要是靠“非金融企业”加杠杆来支撑的,居民家庭基本停止了加杠杆,政府部门杠杆率也有所提高,但远不如企业。
企业杠杆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主要是地方城投在融资。因为外资企业、民企是不太敢贷款扩大再生产的,央企杠杆率也基本稳定。
地方城投之所以逆势加杠杆,是为了解决地方政府的燃眉之急,方式主要是“扛起土地市场”。 民营房企基本上不拿地了,央企只买大城市的土地。中小城市的土地,只能卖给自己的城投公司。
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靠的就是三大部门(政府、企业、家庭)轮流加杠杆,或者一起加杠杆。
过去2年半加杠杆,主要是政府(其中相当一部分放在了城投公司)加杠杆,而且相当一部分是隐性债务,这种局面很难长期维持。 让民企、外企扩大再生产,让老百姓愿意贷款买房、买车,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所以楼市必须回暖,这跟特朗普和哈里斯谁获胜没有关系。
美联储加息或降息,可能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但对房贷利率影响不大。想想看:中央提出更大力度降息是在今年9月26日,但过去2年半针对房地产的定向降息力度有多大。全国房贷利率从平均超过5.7%,降低到了目前的3.3%附近,是LPR降息幅度数倍!
贸易战的确会影响大家的心理预期,让不少人推迟买房决策。这反而会让政策进一步“轰油门”,以对冲不利影响。
资产价格,包括房价,很多时候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说白了,就是看印钞的速度、力度。
印钞跟实体经济、预期,会形成拔河效应,最终谁起作用,要看力量对比。 当前的经济和楼市,显然不能凉下去,只能企稳、回暖,才能解决问题。
楼市要打赢保卫战,只能让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跑得更快、更欢才行。 当前和未来的买房逻辑是:如果不是自用,要买在大城市核心区,尤其是一线城市比较好的片区,才能跑赢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