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坚持系统观念,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宝贵经验,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一条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
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也是划时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分轻重缓急,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要加强改革举措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增强整体效能。”全会通过的《决定》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注重全面改革、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其重要特点。
必须深刻认识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才能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只有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才能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只有增强文化自信,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才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只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只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才能建设美丽中国、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表明,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需要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实现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必须深刻认识到,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只有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才能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深入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才能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运用好系统观念这一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真抓实干、善作善成,中国式现代化就一定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对货物贸易实行以什么为基本低税率
在贸易自由便利方面,对货物贸易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 对服务贸易实行以“既准入又准营”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举措。 投资自由便利方面,大幅放宽海南自由贸易港市场准入,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方面,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有序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境外资金自由便利流动。
人员进出自由便利方面,针对高端产业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方面,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
改革创新的整体效益
强化改革创新意识,赋予海南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海南全方位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建立适应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更加灵活高效的法律法规、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下大力气破除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
深入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加快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 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注重协调推进,使各方面创新举措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提高改革创新的整体效益。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
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推进。
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聚焦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打通理顺许多堵点难点,很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要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突出问题导向,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
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源泉。
科学发展观怎样进一步指导中国进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具体答案没有,不过有相关的给你参考一下。 你可以按照这里的要点,结合自己的看法说说 呵呵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纪元。 30年来,改革开放一直是最鲜明的时代元素,一直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前进的根本动力。 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新的生机活力,得到了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水平。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今天,我们肩负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确立改革开放的方向、重点、方法和原则,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科学把握改革开放新的形势背景改革开放都是在具体的形势和背景下进行的,新的形势会对改革开放形成新的要求。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研判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挑战。 要看到当前形势中的积极因素。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形成了继续改革开放的良好基础。 物质基础方面,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能够承担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物质成本。 思想基础方面,由于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党、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已经树立起了改革开放的思想观念,对继续改革开放的热情高、意愿强、呼声大,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已经牢固地成为意识形态中的主流。 体制基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绩,对外开放的政策效应日益扩大。 经验基础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吃过很多的苦头,无论经验还是教训,对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都是有积极帮助的。 在看到积极因素的同时,更要正视当前形势中的问题和挑战。 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基本国情,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还处于初、中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科技、教育、文化水平还比较落后,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增长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市场体系还不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还不健全,市场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仍然十分突出;“三农”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任务依然艰巨;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府转变职能不到位,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和丰富多样,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滞后,民生方面的欠账较多;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相关制度建设的滞后,影响了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重视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由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日益显现,国内价格上涨压力、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回落等问题十分突出,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明显增多。 这些情况表明,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十分必要,任务也十分繁重。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划和推进符合科学发展和形势要求的改革开放政策。 二、紧扣发展主题进行改革开放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和前提。 新时期改革开放要紧紧围绕建设和发展这个中心,以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为目的。 凡是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机制体制,都要坚持、完善和发展;凡是阻碍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消极因素、特别是体制机制因素,要坚决改掉革除;同时,还要积极建立和推行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 要通过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紧扣发展主题进行改革开放,必须创新发展观念。 在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方面,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高民生福利水平;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要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既要注重GDP的增加,更要注重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速度和效益的同一;在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要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紧扣发展主题进行改革开放,必须明确发展思路。 要通过改革开放,摒弃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科学的增长方式,需求结构方面主要依靠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产业结构方面依靠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投入要素方面更多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来支撑。 紧扣发展主题进行改革开放,必须确立发展重点。 一是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树立绿色经济和在紧约束条件下求发展等理念,以效益指标、环境指标等为指挥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工业科学技术水平,加快发展新兴和现代服务业。 四是全面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各个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开放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新时期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改革开放为了人民、改革开放依靠人民、改革开放成果由人民共享。 改革开放为了人民就是说,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改革开放的一切决策,保证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能够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要通过改革开放,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要以能够创造更丰富的物质财富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为目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开放,要以能够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来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为目的;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要以能够创造更丰富的文化精神财富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社会领域的改革开放,要以能够切实推进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为目的。 改革开放依靠人民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始终相信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最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 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才能取得成功;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各项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才能切实贯彻执行。 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寻找改革开放的思路,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来制定改革开放的政策,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来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来检验改革开放政策的效果,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来纠正改革开放中的工作失误,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来保障改革开放的成果。 改革开放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说,要把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坚持改革开放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改革开放为了人民和改革开放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改革开放成果如果没有或很少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为了人民就会落空,改革开放依靠人民也就失去了基础。 要通过改革开放,妥善解决来自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应该成为对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要全面协调可持续,既是改革开放自身的需要,也是由改革开放的目的决定的。 一方面,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身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另一方面,要通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改革开放,来构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要全面。 从改革开放本身来说,如果我们动真格、真心实意地搞改革开放,就必须是全方位,不能小打小闹。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由个别突破发展到整体推进的新阶段,改革开放的整体性、综合性、关联性、配套性更强。 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开放,都必然要牵涉到其他领域,影响其他领域的改革开放,或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开放的协同配合。 任何一项具体的改革开放,都要有目标要求、评估分析和政策措施,还要有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否则就是不全面的、就是不科学的。 在做好一项改革开放的同时,要注意做好与其他改革开放的协调和有机衔接。 不全面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就不能够深入,就不能够成功。 从改革开放的目的来说,要通过全面的改革开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也就是说,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围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领域全面实行改革开放,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改革开放要协调。 全面整体的改革开放是由一个个单项改革开放组成的,任何单项改革开放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协调性就成为改革开放自身的内在要求。 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注意协调性是十分必要的。 某一方面的改革开放,要注意自身的协调问题,也要注意在整个领域中的协调问题;某一领域的改革开放,要注意自身领域内的协调问题,也要注意与其他领域的协调问题。 不注意改革开放的协调性,改革开放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从改革开放的目的来说,要通过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改革开放要可持续。 从改革开放本身来说,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有短期行为,要注意改革开放政策的延续性和长效性。 从改革开放的目的来说,要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说,就是要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发展速度和发展结构、发展质量、发展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对“可持续”还可以多一层理解,就是通过改革开放来促进发展,要注重从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解决问题,建立和形成我们事业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和长效文化氛围。 五、加快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开放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改革开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和形势的要求,针对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快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开放。 按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推动经济建设领域的改革开放。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创新科技发展体制机制,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二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 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 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推进公平准入,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是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和完善要素市场和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四是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 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五是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六是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质量。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解决政府“越位”和“缺位”问题。 按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按照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以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 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深化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改革户籍制度,提高人口管理水平。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