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港区180年零接管纪录 黄其森掌舵的泰禾人寿何以沦落至此

昔日被誉为“泰禾系”金融版图璀璨明珠的泰禾人寿,现已交由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进行托管。

文/每日财报 栗佳

从默默无闻发展壮大,再到登陆A股市场上市,黄其森掌舵的泰禾集团用了整整14年的时间,在随后的7年时间里,泰禾集团在资本市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高光时刻,虏获千亿市值。

然而,时移世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2023年7月28日,泰禾集团因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了《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修订)》第9.2.1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最终不得不选择退市。这个昔日千亿房企巨头,自上市顶峰归入尘土只历经了短短6年的时间,实在让人感叹不已。

而在此前集团形势一片大好之际,黄其森曾经斥106亿港元巨资收购下的寿险业务,在反反复复受到集团内部债务危机的波及影响下,多次面临经营难题,可谓苦不堪言。

跌跌宕宕艰难爬行下,时间来到2024年7月26日,香港保监局发布一则委任公告,彻底为黄其森与泰禾人寿的金融故事画上了句号。

从当年辉煌斥巨资买入被视为掌上珍宝,到如今沦为被接管的命运,黄其森何以一步步走到最终失去泰禾人寿的惨淡境遇?

香港首家,泰禾人寿被全面托管

昔日被誉为“泰禾系”金融版图璀璨明珠的泰禾人寿,现已交由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进行托管。

7月26日当晚,香港保监局宣布,根据《保险业条例》(第41章)第35(2)(b)条赋予的权力,委任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的黎嘉恩和甘仲恒,以及德勤咨询(香港)有限公司的郑文龙为共同及各别经理,全面接管泰禾人寿于香港的所有事务、业务及财产。

据悉,这是香港自1840年开埠以来,香港保监局接管的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消息面影响程度不可谓不大。

根据公告,此次委派经理的任务是维持泰禾人寿正常业务运作及保障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并采取适当行动评估泰禾人寿现时的财政状况,该项措施不会影响到该公司有效保单的条款细则、索赔和其他客户服务。

可见,香港保监局此番出手也算是给投保人吃下一颗“定心丸”。另据港媒公开报道,泰禾人寿现有约9.2万张保单,涉及保单负债约180亿元,全部保单将继续生效,不受任何影响。

事实上,作为黄其森一手创办的“泰禾系”金融版图的一颗极为重要的落子棋,泰禾人寿每走一步都深受泰禾集团的深远影响。

尽管行业调整的迹象早已显现,然而那些依赖高杠杆、高负债以及高周转模式实现快速扩张的房地产企业,要想优雅地调整方向、平稳过渡,却并非易事。

此前,在沉重的债务负担之下,"泰禾系"持续探索着自我救赎的路径,作为灵魂人物黄其森,尽管多次遭遇了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受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公开批评与警示,以及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等困境,但他始终紧密参与并主导着泰禾人寿一系列关键运营活动,未曾真正脱离核心管理层的位置。

事情突然发生转折,是在泰禾集团彻底暴雷之后,黄其森试图通过变卖项目、股权融资、降价促销等等一系列动作来告别高杠杆所带来的发展压力,但最终成效甚微,依旧未能成功阻止脱轨的风险,纷至沓来的种种实质性逾期债务,就像一座大山,压得泰禾集团喘不过气来。

直至今年7月18日,泰禾集团还在不断地收到多个法院关于借款纠纷及票据纠纷案件的法律文书。比如,截至目前,泰禾集团子公司仍尚未偿还渤海信托24亿借款本金,以及未归还长安信托31.4亿元借款。

如今,香港保监局委任德勤接管泰禾人寿的决定,同样是基于泰禾集团正涉及到多宗被追讨债务的法律诉讼所产生一系列不利连锁反应的真实写照。

要知道在此之前,香港保监局曾发现泰禾人寿涉嫌违反监管规定而进行一些关连交易,具体是自2019年底至2020年初,泰禾人寿以约22亿港元购入在内地经营房地产业务的关连公司泰禾集团的债券相连的结构性票据及投资基金。但自2020年7月起,泰禾集团发行的债券违约,情况一直持续至今,这笔投资的价值至今已大跌。

好在香港保监局揭发该风险投资后,立即向泰禾人寿施加了管控措施以保障保单持有人合法权益,包括:保护泰禾人寿在香港的银行存款及资产;加强监控以防止泰禾人寿违反监管规定进行关连交易;以及限制泰禾人寿的投资等。

受此影响下,泰禾人寿也不得不自2021年2月起停止接收新单。

而危机依旧未完全解除,2023年香港保监局再次升级了对泰禾人寿的管控,委任罗兵咸永道有限公司的韦艾理以及Peter Greaves作为顾问,为泰禾人寿在包括资产和财产管理、投资策略及向保单持有人派发分红等若干特定范畴提供支援。

然而,泰禾人寿至今仍未能提交2022年度及2023年度的经审核财务报表,亦未能兑现引入新策略投资者的承诺,其企业管治问题也有待改善,再加上公司的主要股东正涉及多宗被追讨债务的法律诉讼,所以就有了上周末泰禾人寿全面被接管的决定。

香港保监局认为,当前有必要委任经理,以保单持有人的最佳利益为依归,尽快核实泰禾人寿的最新财务状况及偿付能力,维护公司资产,并寻求最佳的公司恢复方案。

故事迎来最终章,泰禾人寿成为香港首家保险业监管局接管的人寿保险公司,黄其森自此也挥手告别了泰禾人寿。

前尘往事嗟叹,黄其森"金融梦"陨落

实际上,泰禾人寿当时成立的初衷,正是黄其森为打造“金融全牌照”来实现扩张商业版图远大抱负最直接的体现。

时间回到2017年6月19日,泰禾投资掌控人黄其森与大新银行副主席王祖兴,共同出席签约仪式,正式宣告泰禾以106亿港元完成对香港大新金融集团旗下寿险业务的收购,并与旗下大新银行签订了15年独家银保协议。

随着收购事项的尘埃落地,后来大新人寿在2017年11月24日正式更名为“泰禾人寿”,标志着收获保险牌照的黄其森在金融领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完成了构建涵盖保险、银行、证券、第三方支付等多领域的“大金融”版图。

当然,投入要和产出形成正比,才能对得起砸巨资真金白银所要带来的正向反馈效应,彼时泰禾人寿也足够给力,业绩表现不负众望,迎来了不错增长。公开数据显示,仅2018年上半年,泰禾人寿业绩就较2017年同期增长了5倍。而截至2019年,泰禾人寿3年内年度化保费高升509%,两年内,新业务价值共上升近140%。

不过,好景不长,后面所发生的事情我们也都很熟悉了,一系列风险事件接踵而来。2019年泰禾集团开始出售资产以求回血,2020年集团首次出现债务违约,2023年7月28日,泰禾集团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可见,从2019到2022这4年多来,泰禾集团渡过了一段十分艰难的时期,陷入泥潭中难以自保,而压力具有传导性,也直接给到了泰禾人寿这边,自身经营情况也开始雪上加霜、举步维艰。

不过,对于这张弥足珍贵的保险牌照,黄其森在最初为解决债务危机而不得不出售资产之时,却并未有过将其转让的念头。

2020年4月28日,泰禾集团宣布停牌,将重组收购大股东旗下泰禾人寿。彼时公告中给出的解释为泰禾人寿从事保险业务,此次收购将有助于公司充分发挥协同优势,满足客户不同层面的需求。

显然,如成功收购泰禾人寿,于当时受到资金、失信被执行人等消息影响的泰禾集团而言,是在向市场传达出积极信号,有利于集团后续融资渠道的开拓。

但是泰禾人寿却在当年5月1日突然发布声明称,母公司已停止研究是次资产重组的可行性,并决定终止重组所涉及的收购方案。几个交易日过去,泰禾集团随后不得不再次对外披露,宣称鉴于目前公司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存在债务逾期事项等相关原因,决定终止重组事项。

在重组收购未能成功实现的情况下,泰禾集团正面临日益加剧的债务危机挑战,其最为紧迫的需求是加速资金回流,以缓解财务压力。

而随着手中项目一个个被摆上台面“清仓甩卖”,黄其森掷资百亿招揽麾下的泰禾人寿,被认为是解决“泰禾系”债务危机的重要一环,即使黄其森再万般无奈,其同样不得不成为奇货可居的商品。

早在2020年11月,就有坊间传闻称中国平安与阳光保险等保险巨头曾携“诚意金”而来,拟竞购泰禾人寿股权,估值逾10亿美元。

可预想的是,作为泰禾集团最具价值和影响力的金融资产,泰禾人寿若是成功出售,想必可以为集团提供充分的“回血”资金,以短暂缓解自身燃眉之急。

可是,这宗交易据当时市场传闻或是因为出价低于预期的缘故,该收购计划最终搁浅,至此没有了下文。

当下,随着香港保监局一纸新任命书落地,也正式宣告泰禾人寿和黄其森有关的金融保险故事已落下帷幕。

而接下来,作为打破香港保险180年零接管历史纪录的泰禾人寿,香港保监局在无相关可供参考经验的现实情况下,在对其风险化解的顺利处置上,显然并不是一件轻松之事,所面临的压力可见一斑。

但无论如何,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了,我们也期待香港保监局能给出更多解决方案,让泰禾人寿重获新生,成为香港地区首个顺利完成风险化解的标杆案例。

立即扫码

内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联系电话:010-64607577 / 15650787695

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入群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aijing/5436.html
董宇辉和新东方 都回不到从前
海丝印记连接古今 文化中国行丨向海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