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详情:
我就是985小语种“德语”毕业呀,毕业第1年,税后纯收入37万,目前年均70个左右。德语是比较好的小语种专业,可公可私,还可自主创业,创业成本比较低,利润又比较高,我不懂你在焦虑什么?我这篇文章会说几个疫情后收入都比较好的德语专业的行业,年收入都是几十上百个的。但是我不会说的太细,免得同行诟病我泄露信息。
首先,疫情后大家焦虑小语种就业不好,主要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拿走了一部分纸面上的小语种工作。但是,小语种的工作绝对不仅仅限于像普通人所想象的“翻译”。尤其书面翻译是我们整个行业里面收入偏低的工作。这种工作淘汰也就淘汰了吧,属于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断了念想更好。
其次你要搞清楚,小语种专业的学生50%是在学校里面被淘汰掉的。学校最终也会给你发毕业证,你可能最终也能拿到专四或者专八的证书,但是你的语言能力很差,根本没法就业。这部分人往往只是拿着小语种的毕业证去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的考试,以此作为一个敲门砖而已。这里面有个冷知识,小语种毕业生考公务员特别容易考上,我大学同学里面,德语成绩不好的同学几乎都成为了公务员。
所以,你想要赚很多钱,前提条件就是你要学好德语,能够在你学校里面成为前50%,尤其要重视口语和听力。小语种专业只看能力不看学历,出社会以后,你有可能会发现,一些专科的小语种德语专业的学校的前几名的学生的水平比你985专业中等生的水平还要高,最终他赚的钱就会比你多。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几个疫情后收入比较高的小语种行业:
① 国家垄断型国企央企的小语种岗位:今年的德语行情一般是年薪15万以上,这个是底薪,还有额外的奖金。由于使用德语的国家都是欧洲发达国家:德国、瑞士、奥地利,遇到外派,你不会像法语那样被派到非洲或者像西语那样被派到拉丁美洲。同时小语种岗位经常要接触公司高层,还要接待外方高层领导,所以升职加薪会非常快。想借这条路,从小语种岗位进一步走到管理岗,建议大家考一个象征性的在职研究生,这是竞争小爬升快的一条路。
② 工厂接待口译:这个岗位,注意不是厂聘的,如果有工厂招聘这个岗位你不要去,因为收入高不了,一年也接待不了几次。你主要从各类接单平台去拿单,然后跟厂方报价,一般目前这种口译接待工作日收入水平800~1500之间,短期的可能三四天,长期的三四周到半年不等。主要就是陪外方看工厂、开会,做好口译的接待工作。如果通过你客户完成下单,有些工厂还会给你提供额外的提成。这种工作一般建议在有主业的情况下兼职做,手头订单量大了以后,可以考虑专职。
③ 跨境采购:这是一种新型外贸工作,收入比较高,和传统外贸也有很大区别。传统外贸聘方是国内的公司,你的收入是出口货物的提成。但是跨境采购聘方是外方,你主要带着老外去各地看厂,或者帮助老外去各地工厂下单,你不用承担任何的资金风险。外国企业采购成功以后,按照1%~3%的比例给你支付提成,你要做的是帮他们压价,让他们获得更好的价格。这个抽成比例是传统外贸公司给你支付的比例的10倍,下的订单可能不会像大额外贸那样那么高,但是客户下单10万,你得3000,这个收入水平还是很好的,做得好的,一个星期接四五波客户的小额订购,一个星期也能赚1万多。
④ 跨境主播:口语好、不恐惧镜头、长相比较好看的可以考虑这个方向的工作。目前这方面义乌和深圳的公司做的都比较好,底薪和提成双高,有的公司开出的底薪就有3万,提成可能一个月有十几二十万,看你个人的魅力和销售业绩。一般以销售物品为主,我也建议大家往卖产品的方向去走,因为颜值主播最终也要转向卖产品才能挣大钱。
从我举的例子大家都可以看出来,小语种今年收入巨好的几个行业方向都是和口语相关,如果你大学4年默默耕耘书面和语法,你会发现你的专四专八分数很高,但是就业的薪资水平很低。
小语种专业现在就是要靠口语交流挣钱,因为AI拿不走口语方向的工作, Ai也拿不走人类的个人魅力,口语往往又是在校小语种大学生欠缺的部分,这就是为什么疫情后小语种岗位普遍涨薪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越来越少的高考生选择小语种专业?
小语种的黄金年代,一去不复返。 曾经,小语种仿佛自带高端、精英的标签。 在外人们的想象中,学小语种,光鲜亮丽、风光体面,毕业后选择颇多,不是进外交部、就是去外企挣大钱,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小语种的光环正日渐黯淡,甚至高考录取分数线都在逐年下滑。 小语种,怎么走到了被 00 后们抛弃的境地?小语种专业,过气了在高校招生领域内,大家习惯性将除英语外的外语类专业统称为“小语种”。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数据显示,全国现有 509 所本科院校开设日语专业,171 所开设俄语专业,151 所开设法语专业,118 所开设德语专业,100 所开设西班牙语专业。 集齐上述小语种专业的外语院校,却在近年来失去高考生的青睐。 头部外语院校的分数线,这几年开始肉眼可见地下降。 例如在高考大省河南省,三大外语类院校去年都惨遭滑铁卢。 2022 年,上外在河南理科最低录取位次掉落 5 万多名,广外理科暴跌近 7 万多名。 之前拿着能去 985 的分数进入外语院校的网友们直言自己是大冤种,“人生一大投资失败”,和“买房碰上泡沫破裂的人”共情了。 小语种专业也难以支棱起来。 2020 年和 2021 年,上外德语专业在吉林省招收的理科本科一批最低位次尚处于 2547 和 2265 名,而 2022 年陡然下跌至 6303 名。 遇冷的不止专业性强的外语类院校,从知名 985 院校到普通大学,小语种专业的录取位次也在近几年持续走低,甚至成为一些高校录取分数线最低专业和调剂专业[1]。 小语种祖上并不是没有阔过,上世纪 90 年代,迎来了全球化的开端,外企大量进入中国,外语人才极为抢手。 英语、小语种、国际贸易、国际关系,稍微与“国际”沾点边的专业,都成了香饽饽[2]。 吃到时代红利的外语院校分数线水涨船高。 当年的外语院校高分学霸扎堆,外语专业毕业生也自带光环。 十年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站在时代风口的小语种又变得炙手可热。 2015 年起,全国高校掀起了一波增设小语种专业的浪潮[3]。 2017 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新增 11 个小语种专业,次年又新增 14 个小语种专业。 据扬州网报道,2017 年江苏 35 所高校新增 101 个本科专业,其中小语种就占了五成[4]。 2018 年,各大高校小语种专业文理科投档线大幅增长。 在中传,当年提前批小语种文科录取分数线比前一年高出 27 分[5]。 小语种的陡然失宠,让人唏嘘不已,但其实早有伏笔。 学小语种,天天赛高考在豆瓣“大学后悔学小语种小组”里,三万七千多名小语种人在警告着后来人“不要靠近小语种,会变得不幸”。 有人吐槽,学小语种意味着为了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掌握一门陌生的语言,繁密的课程将成为一种常态,有些学校甚至在大四还安排了课程。 小语种的就读体验让很多人直呼救命。 很多学生吐槽读了高四,天天早七,考试毫无范围,学习永无止境。 语言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在课堂之外他们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去背单词、练口语、磨听力、阅读书籍。 然而,一些学校的教学已经和时代脱轨。 有人发现选用的教材内容还停留在二十年前——学了两年俄语发现自己“冰箱”都不会说,但是会说“伊卡鲁斯牌汽车”“康拜因联合收割机”“拿电烙铁”、“改善保险装置”。 新编日语,真的超级落后。 很多短语我讲出来连日本人都一愣的那种程度……语言更新换代很快的,我们学了太多永远用不上的词汇。 但人家生活中的常用词,可能我们考了专八都还不会。 近几年来紧张的国际形势也对出国留学产生了影响。 失去了去国外磨练语言的机会,一些学生选择在国内升学。 虽然高考分数在下滑,但小语种的考研分数线却越来越卷。 小语种的硕士点并不多,除了 985 院校和北外上外,很多都是双非院校,以阿拉伯语为例,研招网数据显示仅有 13 所高校开设全日制硕士点。 许多小语种考研人决心逃离本专业。 但是,不学高数和弱化英语的培养特点,使得他们跨专业的难度直线上升。 即便如此,一份超过 500 人次填写的小语种毕业去向表的数据显示,在读研的小语种学生中,半数以上选择了其他专业。 苦学多载,小语种大学生的含金量还是不可避免地被稀释。 有人感慨,别人报班两年或出国留学就能轻松超过四年来大学的语言水平。 《2020 年语言学习趋势报告》指出,某在线教育平台上已超 1500 万中国用户,23% 和 14% 的用户在学习韩语和日语,意大利语、法语比英语更受追捧,小语种不再是大学生的专属[6]。 小语种培训机构也从 2013 年开始猛增。 根据黑板洞察的统计,截至 2021 年 2 月,主营小语种培训业务的教育机构有 125 家,综合小语种教育机构共 41 家,日语教育机构数量高达 40 家[7]。 小语种接连加入高考也将其推向大众化。 2018 年秋天,高中外语在原有的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新增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此后越来越多高考生将小语种作为高考外语。 据《南方周末》报道,2022 年高考报考日语的人数突破 25 万,全国高中日语学习者人数已接近 70 万[8]。 小语种人的出路在哪里语言人才日渐饱和的今天,学这一行还有光明的未来吗?以某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的介绍为例,法语专业的出路主要有——国内工作:可以从事国家事业单位、高校、外事、外贸、外企、国企,合资企业,中小民营企业,旅游等部门,从事口笔译、经贸、商务及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国外工作:目前中国在非的企业众多,需要大量的法语翻译人才,法语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驻外企业的翻译、管理等工作。 看似前景光明,但毕业生们就业时却迎来了当头一棒——小语种的高薪都是外派非洲拉美拿青春换来的,留在国内,就业只有北上广深,平均下来当然“高薪”。 据 BOSS 直聘 2022 年调查显示,目前小语种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运营客服、教育培训与销售这三大类门槛不高的行业。 除了就业面狭窄外,小语种毕业生的薪资情况也并不乐观。 根据麦可思的数据,包括英语专业在内的 2016 级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生,五年后平均月收入为 8976 元,低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月收入涨幅也仅为 110%,同样低于所有专业类的平均涨幅。 就业之艰难凄惨,让豆瓣小组中轮番上演吐槽大会。 例如,上文提到的外派就很多人吐槽。 要知道,如今外派的薪资已经不再是年入百万的水平。 在小语种毕业生的介绍中,国企和普通制造业外派月薪一般在 10k 到 20k 间,而且性别歧视严重,纯属赚快钱,具备一定风险属性,回国后面临薪资落差大,国外经验与国内经验不对口的情况[9]。 而对口的顶尖职业——同声传译,在业内能做到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小才拥挤,大才难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查明建对外语人才培养现状的概括。 学了四年的小语种,但找工作时却很少能派上用场,甚至还有人吐槽因为大四考专八,而耽误了实习。 考公也是小语种人热议的一个出路,不过小语种对口的岗位比例极小。 据我们的统计,2023 年国考共有 166 个小语种对口的直属岗位,招聘 191 人,而一些冷门的语种更是僧多粥少,如意大利语只有 7 个岗位。 留给大多数小语种人的考公选择还是竞争激烈的“三不限”。 更令人心酸的是,小语种就业更是性别歧视的重灾区。 大多数小语种专业女生人数远多于男生。 然而在就业市场上,女生却时常处于劣势地位,考公和外派的大多岗位都限定性别为男,让她们本就糟糕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翻译软件和 AI 越来越逆天的同时,小语种人被取代的担忧也越来越强。 10 年前的课堂和教材可能没有太大变化,但机器翻译的进步程度是指数级别的,更别提如今大杀四方的 chatGPT 也被运用到翻译领域。 学好一门语言本身即是一项巨大的投入,然而惨淡的就业状况使之变成沉没成本。 有人选择继续在小语种里煎熬忍耐,更多人转身离开寻求新的出路。 在豆瓣小组中,有人发帖询问“如果论爱好,大家会选什么语种学”,点赞最多的回答是“计算机语言”。
小语种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前景广阔小语种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我国正是小语种翻译人才匮乏的时候,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去各大翻译公司做翻译工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学小语种专业好就业吗?
学习压力大小语种专业的大学生课余压力很大,期末考试有难度容易挂科。 课业繁重,有些在大四还一周有8门课要上而且毕业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有的院校是要求有专业四级才能毕业的,很多人都会觉得在学习小语种之后,英语水平就会直线下降,因为当某一门语言作为我们的主修课程时,大部分时间学习的都是该课程的相关知识,而英语作为辅修课程只会有很少的时间去学习,而如果想要一边学好小语种,一边学好英语,课业的压力就会很大,没有好的毅力真的是很难坚持的。 还有有些人选择申请辅修语言专业是为了将来找到更好的工作,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英语仍然是全世界的主流语言,所以在把辅修语言作为谋生技能的同时,他们应该继续学习英语。 这样,学习的压力就会大大增加。 第二:就业难并没有进入到光鲜的外企或外交部,据统计2022年小语种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大多是分布在民运营或者客服岗位占比能达到13.4%,进入教培行业的占比能达到12.6%,从事销售岗位的占比11.9%,从事人事、行政、法务岗位的占比9.3%,还有一小部分是分布在咨询、翻译和法律岗位或者从事市场公关广告、影视、传媒、采购、贸易和IT互联网技术等等不对口的工作。 所以呢大家纷纷跑路在985、211院校中有52%的小语种学生选择了读研,其中跨专业的比例更是高达了65.41%。 985、211院校都如此更别提普通大学了。 第三:投入多,回报少大多人的英语和母语者的差距也还是多少有一些的,更何况从零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想要迅速从零到精通还是需要很多努力的。 所以别人的大学专业可能在读书、读论文、搞课题、参加竞赛、做案例、搞实验、搞项目;很快就给人一种你好专业,你做的事好高级,好像很快构建起了专业的壁垒。 而小语种专业的同学,大一大二基本都在背课文、背单词、做习题、编对话、做pre并且小语种专业同学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其实很多很多的,因为语言学习确实是需要很多练习的过程,而且大部分专业是站在高中的层面上继续向前推,向前研究在某个领域构建自己的思维。 而小语种专业则是一种倒退的过程,一上大学就有一种回到幼儿园的水平从学说话开始,怎么自我介绍、怎么写日记、怎么介绍自己家乡、怎么学问路;和其他专业的思维深度会拉开很大的差距,会投入的时间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