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 多家银行火速跟进 !

中国基金报记者 马嘉昕

继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后,多地区城、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也火速跟进下调。

8月1日,长沙银行发布公告表示,该行对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下调,利率降幅在10至20基点之间;此外,广西、广东,以及黑龙江等多地区的农商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也宣布自8月1日起下调存款挂牌利率,甚至有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最高可达70个基点。

多地中小银行火速跟进

长沙银行公告显示,从8月1日起,该行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包括个人存款和单位存款。调整后,长沙银行的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个人定存挂牌利率分别为1.7%、1.8%、2.15%、2.15%。对比年初对应期限利率,该行分别下调了10、20、20、20个基点。

在几日前,厦门银行及江苏银行也纷纷开展“降息”。例如,7月29日,江苏银行更新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该行整存整取挂牌利率为1年期1.45%、2年期1.65%、3年期1.95%、5年期1.95%,分别下降10、20、20、20个基点,并与国有大行利率标准保持一致。

此外,广西、广东、黑龙江等地区多家农商行、农信社等农信机构也接连宣布,自8月1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例如,广西龙胜农村商业银行发布公告表示,该行将于8月1日起调整部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其中活期存款下调5个基点至0.1%,6个月、1年期、2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由1.75%、2.15%、2.55%调整至1.55%、1.9%、2.3%,分别下调20、25、25个基点。

广西平乐农村合作银行也将于8月1日起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降幅更是高达70个基点。其中,该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1年期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8%,2年期利率下调40个基点至1.9%,3年期利率下降70个基点为2.1%,5年期利率下调50个基点为2.3%。

“降息”节奏明显加快

据悉,本轮“降息”最早始于7月25日六大国有银行率先宣布对存款挂牌利率给予下调。此后,在仅4天时间,18家股份制银行也紧跟其步伐,火速完成对存款挂牌利率调降。

记者注意到,从以往的“降息”进程来看,都是大行带头,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依次跟进,但本轮“降息”的调整节奏却颇为迅速,仅一周时间已经进展至中小银行。

对于银行存款降息节奏的变快,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组研究员周茂华对本报记者指出, 近期,确实新一轮中小银行对存款利率调整的周期明显缩短,可能与当前部分银行净息差压力相对较大有关。“此外,经过前几轮银行不断对存款利率下调,市场和机构也逐步适应了这个调整模式,因此,市场也可能对银行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影响早已充分消化。”

“仅几天时间内,包括六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全部宣布降低存款挂牌利率,且部分区域中小银行也快速跟进,节奏确实较为迅速。”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记者分析称,如此可能在于目前银行净息差处于低位,LPR下调后银行净息差下行压力更大,而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较资产端收益率下降的速度更慢,因此,需要快速采取措施降低负债成本。

同时,展望后期,市场专家认为,今年存款利率可能仍会有继续下调可能。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预计本轮银行“降息”能够缓解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和息差压力,改善营收表现,但考虑到存款利率下调仅针对新增存款,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整体还需进一步观察。后续存款利率下调仍大势所趋,不排除四季度或明年初开启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可能。

此外,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2024年以来,理财市场持续快速修复,规模增速远超往年同期,本次调降存款挂牌利率预计将进一步带动存款向理财搬家。

编辑:舰长

审核:陈墨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请问飞单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飞单简单来说就是销售业务员拿到订单后,不将订单交由自己公司做,却将订单放在别的公司做。

就银行的“飞单”简单说,就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卖不属于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从中获得高额的佣金提成。 对于客户来说,资金失去了银行严格风控的保护就很容易“打水漂”。

拓展资料:

一般来说,都是因为利益的驱使。 因为不管是什么行业的飞单,基本上都是由公司销售业务员与公司在分配制度上未达成共识造成的。 这其中不能说全是因为业务员的贪婪,但是不管怎么说飞单还是不能放到台面上的业务,属于灰色收入。

飞单在很多行业都普遍存在,比如印刷行业等。 飞单还有另一种解释,指员工将售卖产品的营业款据为已有,并不记入帐中。

特点

风险较高,不过年化收益率比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要高不少。

一般来说,房地产信托、私募股权等领域是银行飞单的聚集地,年化收益率基本上在10%以上。

飞单的资金则通常是以股权、债权等形式直接进入某实体项目,但对投资标的、领域、渠道、占比、风险性根本没有考虑。

客户可拨打银行的热线电话或登录银行官方网站查询所购买的产品,如果是“飞单” 就不会有记录。

飞单产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银行,而是某理财项目公司、投资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每款金融投资产品都有一个产品管理人,银行理财产品的产品管理人就是银行,而“飞单”产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银行,而是一家投资公司,或是某某基金管理公司(这里的基金管理公司和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不是一个概念)。 所以,投资者在遇到理财经理介绍某款产品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产品的管理人是谁。

“飞单”产品主要以超高的投资收益率吸引投资者,加上理财经理的各种口头保证,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很容易被骗。

在当前降息的环境下,当某款产品的投资收益率高于9%时,投资者就需要特别谨慎了。 在购买这类高收益率产品的时候,最好尽可能多地了解产品信息,不要仅听理财经理的一面之辞。

“飞单”产品则主要投资于实体项目,通常是以股权、债券等形式投资于某某企业,或某某项目。 还有部分“飞单”产品的投资方向为股市、或海外市场。

本轮债市大跌市场应反思三点教训

持续一周的债市调整,让机构和投资者惊魂未定。 除了8万亿规模的债基遭遇罕见的收益回撤,规模高达28万亿的银行理财子亦成为这波债市大跌“受伤最重”的机构。 不过,在央行连续两日公开市场放量的支撑之下,17日债基和理财产品的净值回撤已有显著放缓的势头。

在净值化转型基本完成的今天,理财产品的净值曲线要跟随市场波动,这被认为是本次债市大跌从债基向理财产品迅速传导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在3万只理财产品当中,已经有三分之一最近一周出现负收益。 但实际上,理财产品破净或收益回撤已经不是第一次,今年3月和9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净潮,只是规模和速度均逊于本次回调。 那为何这一次影响如此之大?笔者认为,市场和机构至少有三点教训需要复盘和反思。

首先,本轮债市的调整转向有迹可循,并非完全突然。 11月11日开始的债市逆转,目前公认的原因是利率上升、疫情防控和地产政策的转变等多重因素集中释放,造成债市崩塌式下跌,机构交易出现踩踏现象。 但事实上,由于流动性充裕,10月份已经出现1.3%的7天利率明显倒挂于2.0%的政策利率的情况,利率彼时就开始呈现低位静待反弹的态势。

10月下旬资金利率开始逐步回升,并于11月上旬回归到政策利率附近,但期间机构错失逐步减仓的机会。 笔者认为,这与市场普遍“沉迷”于年初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对政策的敏感性不无关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1月16日公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及要预防通胀风险,而此前多数机构却一直沉浸在央行应该防通缩而降准降息的预期之中。

其次,从目前从机构内部反馈的信息来看,规模化考核和收益率考核也是影响基金经理果断操作的背后原因。 据笔者了解,10月中旬市场利率开始逐步上升之时,有的机构其实已意识到风险苗头,但出于年底维持一定考核规模的动机,基金经理不太愿意主动和迅速减仓。 一方面是持仓体量巨大,船大难掉头的事实;另一方面则基于宽松预期,并没有意识到后续的风险会如此巨大。 不仅如此,当11月11日,市场出现集中抛售或者恐慌情绪蔓延之后,收益率考核又让基金经理为保持收益率指标,加速调节仓位和结构,进而发生踩踏状况。

这正是成也规模,败也规模。 市场波动是常态,长期单边走势本身就是风险积聚的过程,在本轮债市风险集中释放之后,机构亦应当及时梳理调整,重新认识债市风险和集中度问题。

最后,理财子规模的迅速扩张,与其主动管理能力的不匹配,也是需要反思的地方。 近几年来银行理财子横空出世,在短期内冲上20多万亿规模,与母行的渠道资源密不可分,而工农中建交、邮储招行兴业等前十名理财子的规模已经占到18万亿。 在资管新规转型的催促下,理财子背负扩产品、冲规模的任务,以便短期内衔接吸收到期的非标理财产品,因此,成立初期便将规模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但从本次事件来看,理财子对大量委外资金的赎回,无疑是市场踩踏加剧的重要一环。 以理财子的资金体量而言,持续买入基金会放大债牛行情,但集中赎回也会倍增基金的流动性风险。 这其中的难题何解?笔者认为,在理财子跑马圈地扩充规模的冲动难以遏制情况下,其主动管理能力的建设必须进一步加速才行,否则“更大规模—更多委外资金—更强反馈链条”的循环是难以根除的。

相关报道

赎回、杠杆、抛售债市波动下的基金理财谁“伤害”了谁?

债券大跌理财圈炸窝:像买了股票!什么原因?

超三成银行理财近一周负收益理财子火速应对并“喊话”投资者:理性面对以长期视角投资

美股再度大跌!下跌或才刚刚开始

作者:陈若焱、赵明昊

支持:远川研究所投资组

美股已成惊弓之鸟。 继6月11日暴跌之后,6月15日美股再度大幅低开,三大指数集体下跌,道琼斯指数开盘跌逾2%,纳指和标普500指数也纷纷大跌。 截至发稿,各指数跌幅有所收窄。

美股调整,其实早有先兆。 北京时间6月15日午间,美股三大指数股指期货集体跳水,道指期货盘中一度跌超950点,跌幅超过3%。 指数期货作为美股指数的先行指标,对行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6月11日美股开盘之前,美股股指期货也曾出现显著暴跌。

疫情反复,经济衰退,以及美股企业高负债,无疑是悬在美股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场暴风雨或即将来临。

今年3月以来,在接二连三的“黑天鹅“事件打击下,美股持续暴跌,多次触发熔断。 意外的是,在疫情蔓延、经济停摆、失业率飙升等多重利空之下,美股自3月23日触底后,反而开启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 即使是5月份以来的种族冲突,也没有影响到美股反弹的步伐。

美股这一轮反弹来得太突兀,完全脱离了经济基本面。 一季度美国GDP增速为-5.2%,创下经济危机以来最差表现;4月、5月的失业率飙升至15%和13%左右,实际失业率可能会更高,即便如此,也已经超过了2008年经济危机时的水平。 利空不断,但股价却涨不停,令很多投资者大惑不解。

美股这次非理性上涨, 主要原因在于美联储无限量宽松政策的实施。 在火速降息之后,3月23日美联储又马不停蹄的抛出了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无限量宽松政策粉墨登场。 货币宽松预期加天量流动性注入,不仅短时间内化解了踩踏危机,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市场的风险偏好和投资者信心,成为市场持续走高的驱动力。

同时, 美股指数已经严重失真,被一些权重板块和个股“绑架”,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真实的状况。

美股三大指数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成分股中,权重最大的是信息技术板块,其次是医疗保健和可选消费。 而这三个板块,不仅受到疫情的冲击最小,而且一些板块的重要性在疫情中得到充分体现,板块个股因此受到资金的青睐纷纷大涨,进一步推动了指数的强势。

统计显示,3月23日至6月10日期间,美股信息技术指数从3914点涨至4321点,累计涨幅超10%。 医疗保健和可选消费指数在这期间也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另外,指数权重股的上涨,也起到重要的拉抬作用。 以率先“填坑”并创出 历史 新高的纳指为例,其成分股均为新兴行业公司,前十大权重股悉数来自TMT行业,前五大权重股分别为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这些个股在3月23日至6月10日期间,涨幅普遍超过40%。

美联储无限放水,提振市场信心的同时,一些利空因素也被掩盖,再加上权重股的拉抬作用,导致美股近3个月的表现异常强势。 不过,脱离基本面支撑的股市上涨很难持久。 当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效果边际减弱,叠加第二波疫情的爆发,已经处于高位的美股,再度回调变得顺理成章。

在6月11日美股大跌之前,新债王冈德拉克在一次网络直播中就曾发出警告,尽管有“超人”鲍威尔,但 美联储推出的零利率和量化宽松不是有效政策,警惕美股高位回落,投资者应该买点黄金避险。 他还表示,若美债收益率持续上升,类似于上世纪40年代时的收益率曲线控制可能会重新登场。

事实证明,债王这次又对了。 最近,影响美股最重要的两大变量—— 经济复苏和疫情好转,在同一时间向市场预期相反的方向演进 。 美股下跌的动力越来越强。

美联储对未来经济的悲观预期,让资金开始对放水能否刺激经济重回增长提出了质疑。 这成为美股近期下跌的导火索。

6月10日美联储宣布维持零利率不变,并且预计这一政策将持续至2022年底。 从基调来看,不加息确实是偏鸽派,但这在市场预期当中,而零利率持续时间之长,是超出市场预期的,这暗示美联储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的悲观看法。

美联储的表态,将美国投资者一直憧憬的经济V型复苏的幻想打破,市场信心急转直下,二级市场上选择用脚投票,导致了6月11日美股的暴跌。

而在美股暴跌之后,“懂王”在推特上怒怼美联储,把市场调整的原因归咎于鲍威尔,说它们经常犯错,美国非农数据表现很好,第三、第四季度的数据会更好,明年将是最好的一年,疫苗也会很快出现。 不得不说,对于美股为何大跌, “懂王”是真懂,每一句话都说到了点子上。

阻碍美股继续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疫情的反复。 5月美国种族冲突爆发,各地游行抗议等聚集活动,加速了新冠疫情的扩散;同时,美国各州解除了“居家令”,逐渐复工复产,增加了疫情二度爆发的可能。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显示,截止6月14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经超过209万,德克萨斯州连续三天新冠肺炎住院人数创纪录,加利福尼亚州有9个县住院人数激增。 很显然,目前美国已经出现了疫情二次爆发的苗头。

旧愁未去又添新愁。 对于疫情卷土重来的担忧,成为压垮美股的最后一根稻草。 除此之外,市场处于高位,个股估值高企,也将一定程度上制约美股继续上行。

自3月23日以来,截至6月11日暴跌之前,美股三大指数均出现了一波近40%的反弹行情,短期市场涨幅太过夸张,市场泡沫快速形成,个股估值高企。 根据兴业证券的测算, 目前美股几乎全部的行业估值均偏高,工业、非核心消费品、房地产估值分位数均达100%,仅电信服务、医疗估值分位数低于90%。

由于前期大涨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当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资金获利了结的需求上升,当卖盘大量涌现,恐慌性杀跌或将再度上演。

美股就像一架天平,一边是美联储兜底经济的刺激政策,一边是美国疫情、经济基本面。 为了让天平平衡,应对疫情和经济衰退,美联储不断加大政策砝码,市场信心提升,美股走强;而当政策刺激空间和效果下降,疫情反复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天平开始向另一端倾斜,美股下跌再所难免。

美股过去十年长期牛市,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大量回购股票 ,而低利率环境为此提供了基础,上市公司通过低负债融资回购股票,市场上的流通股数越来越少,不仅推高了股价,也“虚增”了美股的 EPS 和 ROE。 但是,这使美股上市公司负债率普遍偏高。

美联储今年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进一步推高了上市公司的负债率。 高杠杆下,上市公司对融资成本和盈利能力更加敏感,抗风险能力或变弱。

同时,美股上市公司股东极其分散,华尔街各类机构几乎占据了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职业经理人和资本相对急功近利,高负债回购股票推高股价的方式就是最好的体现。 这将削弱美国企业长期竞争力。

据华泰证券研究认为, 美股今年 3 月以来的反弹或由居民、外资和杠杆资金推动 ,其中,大量居民借道美国国内权益型 ETF“抄底“美股,参与热情很高,而公募机构在 3-5 月持续卖出美股,自 4 月起先后买入大量高收益债与投资级公司债。 散户涌入,而大资金持续撤退,也意味着行情或走不远。

近期美股的剧烈震荡,归根到底原因在于,当疫情和经济向好预期证伪,市场风险偏好急转直下,使得原本被掩盖的美股高负债率等不利因素再次浮出水面,导致多空分歧加大。 当市场风险偏好高的时候,利好被放大,利空被忽视,市场上涨;相反,当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利空因素则会被显著放大,市场调整。

目前美股或正处于后面这个阶段,调整或才刚刚开始。 不过,对此市场上也有不同的声音。 有分析人士认为, 美股这一轮反弹始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因此货币政策的转向才是行情结束的信号。 显然,这个信号还没有出现,美联储依然会继续呵护市场;长远来看,当美联储工具箱里“弹药“用尽之时,才应该担心真正大熊市的到来。

兴业证券张忆东在5月一份研报中曾引用了这一观点,他当时认为,美联储政策转向最快也要到三季度。

不过,现在的情形显然已时过境迁。 随着疫情的二次爆发,美国经济复苏预期变差,美股向下转向的时间点可能会大大提前。 美联储若不能及时出台更强劲的经济刺激政策,美股中长期下行趋势或已确立。

相比美股,目前A股上市公司盈利确定性无疑更高。 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率先复产复工经济快速恢复中,同时A股估值普遍较低,有望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 近期A股一改跟跌不跟涨的“老毛病”,指数虽然表现一般,但个股机会层出不穷。 A股独立行情呼之欲出。

风险提示: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aijing/6263.html
害我损失5亿美元 微软蓝屏 美企老总
从宇宙走出来的爆款 太空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