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发现古北水门遗址 印证泰州古城建造始于南唐

现代快报讯(记者 毛晓华 通讯员 姜海峰)“穿城不足三里远,绕廊居然一水通”,清代这首《竹枝词》说明了泰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水城。8月7日上午,泰州人民路(光孝寺北门—鼓楼路)在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掘出疑似泰州城古北水门遗址,与2009年挖掘出的南水门遗址相呼应,潺潺流水穿城而过,水城泰州再次得到印证。

刚挖掘出来的疑似古北水门

8月8日上午9点多,现代快报记者来到现场,该路段工程已经停工,遗址上盖了一层绿色网布,一片层层叠叠垒砌成拱状的古代城砖清晰可见。

泰州市人民路改造工程项目负责人梅林说,当时在开挖探沟的时候,发现了现场的砖块与普通的砖块不一致,工人第一时间停工并向指挥部进行了汇报。“我们已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停止施工,采取保护措施。”

明万历《泰州志》中泰州城池图标注了北水门位置

很快,收到消息的泰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泰州博物馆原副馆长黄炳煜赶到现场,经过现场简单勘验,初步确认为《泰州志》中所记载的古北水门遗址。

水门也称水关,特指古代穿越城壁以通城内外水系的闸门。古代北方城墙一般都有护城河,用于保护城市安全。南方由于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关则多了一个功能,成为城墙的一个水上大门,连通城墙内外河道,大小船只可以通过水关进出城墙,是古代水上交通关卡设施。

黄炳煜表示,水门是泰州城市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它已经被埋在地下多年,通过这一次发掘,把它揭示、展示并保护起来,告诉后人,古泰州是个什么样。

泰州古南水门遗址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泰州城南水门遗址,也是在2009年工程施工中被无意发现。泰州市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的专家组成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礌石、古钱币、陶罐等文物。通过对水门遗址结构及出土铭文城砖的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可以认为泰州古城主要建于南唐时期,宋代进行增修,同时城壕的高度和深度也进行了扩展,后在明清时期曾多次修缮。

“南水门和北水门是对应存在的,因为这样才能让水流穿城而过。”泰州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王为刚介绍,水门对当时的泰州水上交通有很大的作用。首先,它解决了中市河穿越城壁而过的问题,有了水门,中市河才得以和城河连通。其次,泰州古城墙也没有因为河道的存在而中断。水门给城市提供了充足水源的同时,也保证了城内外水运的畅通。水门设立的吊闸还可以阻止外敌来自水上的进攻。

泰州古南水门现状

其实,北水门在泰州地方历史文献中早有详细记载。万历《泰州志》中有一张当时的泰州城池图,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泰州城内河流比较多,城内水系发达,河道密布,城外护城河绕城一周。

从这张地图中可以看出,明代万历年间,泰州城有东门、南门、西门和北门四个城门。明代泰州城分别在城北和城南设有两个水门,即北水门和南水门。水门的存在把城内外的河流水系连通起来,贯通了城内外的水上交通。但这一时期的泰州古城没有东水门和西水门,这是明代泰州古城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其不同于其他古城的一个特点。

从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出,泰州古城城墙在南唐进行了增建,宋代又进行了增修。考古资料方面,1955年泰州北城垣附近出土《泰州重展筑子城记》碑一件,其中铭文记载了泰州城的建造情况:“其城高二丈三尺,环回四里有余,其濠深一丈已来,广阔六步不啻,中存旧址,便为隔城,上起新楼,以增壮贯,仰望而叠排雉翼,俯窥而细甃龙鳞。瑞气朝笼,祥烟暮集,虽此时之良画,尽合玄机,在千古之英声,愿标青史。辄刊翠琰,用纪厥功。时有唐昇元二年龙集戊戌暮春月二十五日壬申记。”

水门作为连接城墙内外水道的一个主要城墙组成部分,含有城壕的完整意义上的泰州古城建造年代应该始于南唐时期(937—975)。

泰州学院教授、泰州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钱成表示,如今疑似北水门出现的地方,与明朝泰州城池图标注的位置十分相近,随着南北水门相继被挖掘出来,对于研究泰州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aijing/8337.html
工业富联6年累计盈利1141亿分红438亿 受益AI服务器需
魅影渐退 锦龙系 东莞证券IPO何时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