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8日电,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24年7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1.82万套,尽管环比6月减少23.79%,但同比增加44.7%。不过,据中指研究院,上海二手房价格7月环比微跌0.88%,同比下跌6.86%,在重点监测的十大城市同比跌幅处于中等水平。中原地产分析认为,未来二手房价格跌幅会处于不断收窄的过程中。
楼市末端利好隐现,20城房贷利率下调
“房地产市场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 ”在10月20日举行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称。 事关地产行业的“钱袋子”,此言一出,备受关注。
2021年二季度以来,因住房信贷环境收紧,二手房市场率先降温,并在下半年逐步传导至新房和土地市场。 楼市降速、房企缺钱、土拍寒流,房地产行业充斥着迷惘与波折。 值此之际,官方密集释放稳定信号,是否代表房地产资金面有望改善?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10月以来,在极为反映信贷环境的房贷利率端,市场温度正悄然变化。 据贝壳研究院最新监测数据,10月90城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73%,二套利率为5.99%,均较上月下调1个基点。 10月房贷利率回调,是年内首次出现环比下降。
该研究院认为,市场末端的微小变化,代表着信贷环境有所改善,9月底以来央行多次释放积极信号,预计四季度住房信贷的投放将回归“平稳有序”。
不过,当前楼市极速降温,背后原因较为复杂:三四线楼市需求提前透支、“房住不炒”下地产周期被抹平。 房地产业内普遍认为,“大放松”式地刺激市场,已经不再现实。 今年9月,楼市的降温速度,甚至超过14年市场下行期的跌幅。
房贷利率松绑信号
楼市末端,正在起一些细微的变化。
10月20日,贝壳研究院发布报告称,10月份20个城市房贷利率出现下调,其中14城首套利率下降,14城二套房贷利率下降,重合的9城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均下调。 整体来看,90城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73%,二套利率为5.99%,均较上月下调1个基点。
从下调城市名单看,除了广州、深圳外,大多为三四线城市。 具体而言,10月份首套房贷利率下调幅度居前的为:洛阳、湖州、广州、中山、襄阳、达州、无锡、泰安、吉林、深圳、北海、唐山、漳州、绵阳。 其中,洛阳首套房贷利率较上月下调25个基点。
广州是近期房贷利率风波中的“焦点”。 早在十月初,便有市场消息显示,广州部分银行确实出现房贷利率下调的迹象,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广州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房贷利率已经较过往有所下降,如今在报告数据中得到证实。
在放款周期方面,10月90城房贷平均放款周期为74天,较上月有所延长。 报告称,这主要因放款动作与利率调整存在时差,10月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为前几个月签约的单子。 从局部城市看,上海、芜湖、南宁、烟台、郑州等城市放款周期较9月有所缩短。
有上海地区的房产中介表示,最近银行放款确实变快了一点,郑州也有购房者反映类似情况。
“央行于9月底的三季度例会针对房地产市场定调,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0月部分城市银行下调房贷利率则是对‘两个维护’的具体践行,住房市场信贷环境有所改善。 ”贝壳研究院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房贷利率微调的苗头出现,但多地利率水平仍居于高位。 譬如,河南的新乡、许昌、开封,这三个城市的主流首套房贷利率均高达6.37%,高居90城之首;二手主流利率方面,开封、新乡更是高达6.86%,惠州也达6.80%。
市场基本面还未“触底”
信贷政策走向,对楼市的体感温度至关重要。
今年三季度以来,银行放款难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出现,尤其是华东、华南等热点城市,楼市房贷排队现象严重,严重制约了楼市成交。 从放款周期看,普遍都在3个月以上,部分城市甚至需要6个月以上,导致全国楼市二手房交易极大降温。
二手房市场降温,逐步传导至新房和土地市场;新房和土地市场降温,又进一步减弱二手房市场预期。 种种因素下,楼市迎来一个极为惨烈的“铜九”。
亿翰智库表示,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54亿平米,同比增长11.40%,增速较1~8月收窄5.1个百分点;9月单月销售面积1.25亿平米,同比下降15.6%。 “金九”销售面积跌幅,为近7年来最大,甚至超过14年市场下行期的市场跌幅。
二手房方面,市场更是进入全局性“冰点”。 据亿翰智库,除郑州市场略有回暖外,其余监测城市成交面积同比均下滑;北京同比和环比分别跌27.94%和21.90%,上海和深圳同比分别下滑62.16%和78.33%,深圳更是创下2020年2月以来的新低。
“目前贷款的话,放款还是比较慢,审核材料严格,没有任何银行可以承诺时效。 ”有北京房产中介表示,购房者都是在排队,大家都在等明年第一波放贷。 此外,受学区房政策预期的影响,近期西城区、海淀区二手房成交量下滑都比较明显。
宁波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现在购房者已经“麻木”了,利率高低其实已经对市场没有太大影响,不像以前说利率8折9折,就可以给楼市打鸡血。 “真正成交的都没几套,有些成交还是业主自己在倒房票,真正的二手房交易极少。 ”
在惠州,整体房贷仍然呈现出银行额度紧张、贷款利率高、审核要求严格、房贷周期延长的状况。 据惠州中原地产调研,目前放贷时间普遍维持3~6个月,与六月份相比,放款时间依然较长。 二手房贷款办理难度明显加大,信贷依然没有放松。
在贝壳研究院看来,近期楼市出现大幅调整,系受去年低基数、以及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 截至今年6月,全国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了14个月,这期间有投资投机需求、也有刚需提前入场,现在的回调是把这部分“水”挤掉了。
中国银河证券则认为,目前基本面还未触底,四季度销售下行将继续加快。 “行业销售拐点在7月就已经确立,开始进入负增长区间,但基本面还未触底,政策层面已是底部,未来若基本面加速恶化,则政策维稳预期将进一步加强。 ”
官方发声释放稳定信号
房地产行业低温蔓延、地方“救市”频频博弈,下一步政策怎么走?信贷层面会迎来实质性改善吗?近期,官方频频发声,释放积极稳定的信号。
在10月20日举行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表示,房地产市场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对于房地产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风险偏好过度收缩的行为逐步得以矫正,融资行为和金融市场价格正逐步恢复正常。
10月15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也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少数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受到一些约束,房价上涨速度得到抑制。 房价回稳后,这些城市房贷供需关系也将回归正常。
中国银河证券认为,从近期中央和地方的表态看,信贷最紧的时刻已经过去,央行层面可期待按揭贷款和房企信贷的放松。 目前,政策导向已由“紧”转向“稳”,销售大降温趋势下政策托底意图初现,当下可运用的政策工具较多,但“大放水”式放松难再现。
华西证券也表示,目前多数银行尚未到达个人按揭贷款占比红线、还有部分银行压降过快,给按揭贷款加快加大投放,留有一定的政策空间。 若2021年四季度按揭贷款的投放加速,有望缓解房企目前较为紧张的资金面,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据其测算,54家样本银行2021H1理论压降规模为1778亿元,实际上个人住房贷款压降规模为7173亿元,大幅大于线性假设下所需压降规模。 未触红线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个人按揭贷款占比也有所下降。
“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商品房销售剧烈下滑,房企资金紧张,房企海外债违约密集,与房地产信贷紧缩关系至关密切。 ”中指研究院称,而从监管层近期表述看,过紧的房地产信贷政策有望纠偏,房地产信贷投放将会加速。
楼市末端利好隐现,20城房贷利率下调
“房地产市场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 ”在10月20日举行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称。 事关地产行业的“钱袋子”,此言一出,备受关注。
2021年二季度以来,因住房信贷环境收紧,二手房市场率先降温,并在下半年逐步传导至新房和土地市场。 楼市降速、房企缺钱、土拍寒流,房地产行业充斥着迷惘与波折。 值此之际,官方密集释放稳定信号,是否代表房地产资金面有望改善?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10月以来,在极为反映信贷环境的房贷利率端,市场温度正悄然变化。 据贝壳研究院最新监测数据,10月90城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73%,二套利率为5.99%,均较上月下调1个基点。 10月房贷利率回调,是年内首次出现环比下降。
该研究院认为,市场末端的微小变化,代表着信贷环境有所改善,9月底以来央行多次释放积极信号,预计四季度住房信贷的投放将回归“平稳有序”。
不过,当前楼市极速降温,背后原因较为复杂:三四线楼市需求提前透支、“房住不炒”下地产周期被抹平。 房地产业内普遍认为,“大放松”式地刺激市场,已经不再现实。 今年9月,楼市的降温速度,甚至超过14年市场下行期的跌幅。
房贷利率松绑信号
楼市末端,正在起一些细微的变化。
10月20日,贝壳研究院发布报告称,10月份20个城市房贷利率出现下调,其中14城首套利率下降,14城二套房贷利率下降,重合的9城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均下调。 整体来看,90城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73%,二套利率为5.99%,均较上月下调1个基点。
从下调城市名单看,除了广州、深圳外,大多为三四线城市。 具体而言,10月份首套房贷利率下调幅度居前的为:洛阳、湖州、广州、中山、襄阳、达州、无锡、泰安、吉林、深圳、北海、唐山、漳州、绵阳。 其中,洛阳首套房贷利率较上月下调25个基点。
广州是近期房贷利率风波中的“焦点”。 早在十月初,便有市场消息显示,广州部分银行确实出现房贷利率下调的迹象,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广州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房贷利率已经较过往有所下降,如今在报告数据中得到证实。
在放款周期方面,10月90城房贷平均放款周期为74天,较上月有所延长。 报告称,这主要因放款动作与利率调整存在时差,10月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为前几个月签约的单子。 从局部城市看,上海、芜湖、南宁、烟台、郑州等城市放款周期较9月有所缩短。
有上海地区的房产中介表示,最近银行放款确实变快了一点,郑州也有购房者反映类似情况。
“央行于9月底的三季度例会针对房地产市场定调,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0月部分城市银行下调房贷利率则是对‘两个维护’的具体践行,住房市场信贷环境有所改善。 ”贝壳研究院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房贷利率微调的苗头出现,但多地利率水平仍居于高位。 譬如,河南的新乡、许昌、开封,这三个城市的主流首套房贷利率均高达6.37%,高居90城之首;二手主流利率方面,开封、新乡更是高达6.86%,惠州也达6.80%。
市场基本面还未“触底”
信贷政策走向,对楼市的体感温度至关重要。
今年三季度以来,银行放款难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出现,尤其是华东、华南等热点城市,楼市房贷排队现象严重,严重制约了楼市成交。 从放款周期看,普遍都在3个月以上,部分城市甚至需要6个月以上,导致全国楼市二手房交易极大降温。
二手房市场降温,逐步传导至新房和土地市场;新房和土地市场降温,又进一步减弱二手房市场预期。 种种因素下,楼市迎来一个极为惨烈的“铜九”。
亿翰智库表示,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54亿平米,同比增长11.40%,增速较1~8月收窄5.1个百分点;9月单月销售面积1.25亿平米,同比下降15.6%。 “金九”销售面积跌幅,为近7年来最大,甚至超过14年市场下行期的市场跌幅。
二手房方面,市场更是进入全局性“冰点”。 据亿翰智库,除郑州市场略有回暖外,其余监测城市成交面积同比均下滑;北京同比和环比分别跌27.94%和21.90%,上海和深圳同比分别下滑62.16%和78.33%,深圳更是创下2020年2月以来的新低。
“目前贷款的话,放款还是比较慢,审核材料严格,没有任何银行可以承诺时效。 ”有北京房产中介表示,购房者都是在排队,大家都在等明年第一波放贷。 此外,受学区房政策预期的影响,近期西城区、海淀区二手房成交量下滑都比较明显。
宁波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现在购房者已经“麻木”了,利率高低其实已经对市场没有太大影响,不像以前说利率8折9折,就可以给楼市打鸡血。 “真正成交的都没几套,有些成交还是业主自己在倒房票,真正的二手房交易极少。 ”
在惠州,整体房贷仍然呈现出银行额度紧张、贷款利率高、审核要求严格、房贷周期延长的状况。 据惠州中原地产调研,目前放贷时间普遍维持3~6个月,与六月份相比,放款时间依然较长。 二手房贷款办理难度明显加大,信贷依然没有放松。
在贝壳研究院看来,近期楼市出现大幅调整,系受去年低基数、以及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 截至今年6月,全国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了14个月,这期间有投资投机需求、也有刚需提前入场,现在的回调是把这部分“水”挤掉了。
中国银河证券则认为,目前基本面还未触底,四季度销售下行将继续加快。 “行业销售拐点在7月就已经确立,开始进入负增长区间,但基本面还未触底,政策层面已是底部,未来若基本面加速恶化,则政策维稳预期将进一步加强。 ”
官方发声释放稳定信号
房地产行业低温蔓延、地方“救市”频频博弈,下一步政策怎么走?信贷层面会迎来实质性改善吗?近期,官方频频发声,释放积极稳定的信号。
在10月20日举行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表示,房地产市场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对于房地产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风险偏好过度收缩的行为逐步得以矫正,融资行为和金融市场价格正逐步恢复正常。
10月15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也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少数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受到一些约束,房价上涨速度得到抑制。 房价回稳后,这些城市房贷供需关系也将回归正常。
中国银河证券认为,从近期中央和地方的表态看,信贷最紧的时刻已经过去,央行层面可期待按揭贷款和房企信贷的放松。 目前,政策导向已由“紧”转向“稳”,销售大降温趋势下政策托底意图初现,当下可运用的政策工具较多,但“大放水”式放松难再现。
华西证券也表示,目前多数银行尚未到达个人按揭贷款占比红线、还有部分银行压降过快,给按揭贷款加快加大投放,留有一定的政策空间。 若2021年四季度按揭贷款的投放加速,有望缓解房企目前较为紧张的资金面,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据其测算,54家样本银行2021H1理论压降规模为1778亿元,实际上个人住房贷款压降规模为7173亿元,大幅大于线性假设下所需压降规模。 未触红线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个人按揭贷款占比也有所下降。
“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商品房销售剧烈下滑,房企资金紧张,房企海外债违约密集,与房地产信贷紧缩关系至关密切。 ”中指研究院称,而从监管层近期表述看,过紧的房地产信贷政策有望纠偏,房地产信贷投放将会加速。
任泽平:未来货币政策空间还有多大?应该继续降准吗?
导读
近期随着经济初现企稳迹象但基础不牢,油价、猪价上涨,股市大涨,一二线房市回暖,实体经济融资难贵问题仍突出,市场对于是否应该继续降准争议很大。未来货币政策空间还有多大?应该继续降准吗?
目录
1 2019年货币政策:宽信用、稳增长
1.2 2019年货币政策主基调:宽信用、稳增长
2 从经济增长看:经济初现企稳迹象但基础不牢
2.1 经济年中触底,市场否极泰来
2.2 供给侧重建有望推动投资企稳
2.3 主动去库存渐入尾声,经济从触底走向企稳
3 从通胀看:猪周期启动,油价上涨
3.1 PPI展望:经济企稳,OPEC限产,油价支撑PPI企稳回升
3.2 CPI展望:猪周期叠加疫情
4 从资产价格看:股市大涨,一二线房市销售回暖
4.1 股市:“改革牛2.0”,资本市场回暖
4.2 房市:一二线销售回暖,三四线低迷
5 从企业融资环境看:企业分化明显,中小企业融资难贵问题仍突出
6 未来货币政策展望:政策重心从宽货币到宽信用
6.1 一季度货币政策回顾
6.2 未来货币政策展望
正文
1 2019年货币政策:宽信用、稳增长
2016年下半年,经济第一次触底,央行缩短放长,开启去杠杆进程。
2017年金融去杠杆,3次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7天OMO利率从2.25%上升到2.50%。 广义货币供给M2增速不断创历史新低,从2017年1月的10.7%下降至2017年12月的8.1%。
进入2018年,金融去杠杆逐步传导到实体经济,融资形势紧张。 叠加监管趋严影响,表外融资不断收缩,社融增速由2018年1月的12.71%持续下行至12月的9.78%。
2018年下半年,进入量价齐跌的主动去库存阶段,经济下行和通缩压力加大,货币金融政策从偏紧转向宽松。 PPI从6月的4.7%大幅下降至12月的0.9%。 同时,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在此背景下,央行3次降准,大型银行存准率从17%下降至14.5%。 中美汇率从6月的6.41贬值至12月的6.86。
1.2 2019年货币政策主基调:宽信用、稳增长
2018年下半年,中美贸易摩擦、金融去杠杆、房地产调控、主动去库存等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开始转向放松,政策目标旨在宽信用、稳增长。
近期随着经济初现企稳迹象但基础不牢,3月制造订单触底回升,1、2月M2和社融触底回升,油价、猪价上涨,1月以来股市大涨,3月以来一二线房地产销售回暖,但实体经济融资难贵问题仍突出。 主因是前期货币政策宽松、基建加大力度开始见效,民营经济座谈会讲话、两会公布减税计划、科创版注册制改革等提振民营经济信心。
行至二季度,市场对于是否应该继续降准争议很大。未来货币政策操作空间还有多大?应该继续降准吗?
2 从经济增长看:经济初现企稳迹象但基础不牢
2.1 经济年中触底,市场否极泰来
我们在《否极泰来——2019年宏观展望》中提出,2019年宏观形势主要判断:经济年中触底,资本市场否极泰来
1)上半年中国经济还将惯性下滑,随着主动去库存周期结束、产能新周期和货币财政政策效应显现,年中经济将触底,下半年企稳,全年前低后稳,经济失速风险缓解。
经济有自身运行规律,关注世界经济、金融、库存、产能、房地产、政治等六大周期。
2)年初M2和社融增速触底回升,政策底(2018年3季度)、市场底(2019年1季度)、经济底(2019年中)将先后出现。
3)货币宽松和周期轮动,债市、股市、房市、商品将先后转好。
4)未来宏观政策既要防止对冲不及时、力度不够,也要防止力度过大、重走老路。
5)中国“增速换挡”步入“经济L型”触底期,有三次触底,第一次是2016年初,第二次是2019年中。
6)当前三大挑战: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积极性,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
2.2 供给侧重建有望推动投资企稳
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核心是投资,而对投资的判断,核心是地产投资(开工、竣工)、基建和制造业投资。
2018年及以前,供给侧改革对投资的扭曲。 2018年及以前受供给侧改革影响投资出现分化:1)房地产去库存使房地产开工大幅增长。 本轮以棚改为主的房地产去库存政策,使房地产库存绝对面积下降了30%、去化周期下降了50%,广义库存去化周期(13个月)下降到了本世纪初的水平。 带动房地产销售、开工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开工面积从2015年底部10亿平同比增长50%至2018年15亿平。 2)制造业去产能使中上游利润大增但投资压抑。 煤炭、钢铁等上游行业去产能、以及环保带来的产能收缩,叠加地产去库存带来的总量需求扩张,使得中上游企业迎来了历史上时间最长、幅度最大的一轮景气周期,截留了巨额盈利。 但由于限制性的产能扩张政策,制造业投资仅小幅复苏。 3)金融去杠杆导致房地产开工和竣工的背离,以及基建投资的萎缩。 金融去杠杆通过大幅压缩表外融资渠道,使得最依赖表外的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紧张。 导致房地产企业大幅压缩施工、拖长竣工周期。 地产行业罕见的出现了持续的开工与竣工的背离,地产企业通过高周转模式把资源投入了能够带来现金流的开工与预售上。 同时基建投资增速大幅下滑。
我们预计,2019年有望看到房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三驾马车共振。 2019年,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这三种对投资的制约力量,在同时发生转向。 去杠杆转为稳杠杆,去产能政策退出历史舞台,房地产由去库存转为补库存。 随着供给侧改革退出,周期性的力量又将重新成为经济周期的主导。 过去被抑制的基建投资、房地产施工/竣工以及制造业投资将重新转为扩张,而房地产开工在低库存的支撑下,虽然会回落但依然不错。 总体上,在2019年,我们将有希望第一次看到房地产开工不差、竣工上行——地产投资高韧性,基建、制造业投资边际改善的组合,是这一轮经济复苏周期以来需求最好的阶段。 这种投资端的强劲,本质是对过去几年房地产库存不足、竣工交付不足、制造业产能不足的一种重建过程,因此,可以理解为供给侧的重建。
2.3 主动去库存渐入尾声,经济从触底走向企稳
库存去化放缓,主动去库存渐入尾声。 3月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分别为48.4%和47.0%,较上月回升2.1和0.6个百分点,但仍低于荣枯线。 产成品库存上升幅度明显低于2016-2018年,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主要源于采购量加大。
目前需求、价格回升,带动预期改善和采购量加大,当企业经营者确认需求回升可持续,才会继续增加生产和采购,去库存进入尾声向补库存过渡,此时经济触底并走向企稳,预计发生在2-3季度。
3 从通胀看:猪周期启动,油价上涨
3.1 PPI展望:经济企稳,OPEC限产,油价支撑PPI企稳回升
在此前的报告中(《2019年降准降息空间有多大?——PPI才是中国货币政策最重要的锚》), 我们提出PPI是我国货币政策名义锚,是理解货币政策周期的重要视角。 PPI与我国货币政策的四大最终目标都息息相关,这主要与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现状相关,国企影响力较大、经济依靠投资、指标不够完善等等。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管是无意的还是刻意的,货币政策的名义锚更接近PPI。
随着OPEC减产、美原油产量下滑、全球库存逐步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油价有所支撑我国PPI企稳回升。 2月OPEC继续减产24万桶/日至3068万桶/日,1月减产79.7万桶/日,OPEC联合减产执行率由86%上升至94%。 受北美钻机数增长放缓的影响,美国原油产量环比下滑10万桶/日。 从目前来看,OPEC国减产、北美钻石数增长放缓非OPEC产量增量下滑,库存有望再次出清,油价有所支撑国内PPI企稳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有所疲软,油价难以大幅上涨,PPI不会大幅反弹。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出现繁荣到顶迹象。
3.2 CPI展望:猪周期叠加疫情
除了油价之外,还有猪价将影响2019年CPI。 我国是世界第一生猪消费国,2018年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量49.6%。 而且我国猪消费基本保持自给自足,进口量占比不到3%、出口量占比不到1%。 在稳定的大量的需求下,国内生猪的供给变化对猪价的影响较大。
2018年底,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断崖式下跌,猪价大涨。 非洲猪瘟具有传播隐蔽、传播快、致死率100%等特点,且目前没有有效疫苗,扑杀是唯一控制疫情的唯一手段,属于世界性的生猪难题。 2018年8月3日,我国发现首例非洲猪瘟疫情。 疫情在我国大面积蔓延,扑杀生猪超过百万头。 全国生猪跨省调运量从平均每周200万头快速下降到不到1万头。 2019年2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2738 万头,同比下跌19.1%,生猪存栏量同比下跌16.6%。 各地猪肉供给紧张,生猪价格大幅上涨。
虽然受疫情影响需求小幅下滑,但是疫情导致的供给大幅去化,产生巨大的供需缺口。 2019年生猪将供不应求,价格进入持续上升阶段,特别是下半年的中秋国庆的季节性需求。 在疫情和猪周期的推动下,将推动食品价格和整体CPI。 虽然货币政策不会因为结构性的物价波动进行货币紧缩,但持续高涨的物价会对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形成压制。
4 从资产价格看:股市大涨,一二线房市销售回暖
4.1 股市:“改革牛2.0”,资本市场回暖
2019年初启动的“改革牛2.0”,是 “改革牛1.0”的升级版,主要靠改革的实质落地及红利释放推动。
经过前几年试错和宏观论战,近期中国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正走在正确道路上,企业信心有所恢复,经济初现企稳迹象,投资者用脚投票股市走牛。 截止4月4日,年初以来上证综指上涨31.69%,从2500点上升到3200点。 成交量也走出低迷形势,成交金额翻倍。
4.2 房市:一二线销售回暖,三四线低迷
受春节因素影响,2019年2月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小幅回落,同比增速-3.2%。 从结构来看,成交好于去年同期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前期一二线城市纷纷下调户口门槛吸引人才政策影响,刺激了潜在需求;人口持续向城市群都市圈流入;一二线房市自2016年底以来,调整充分。 同时,棚改货币化的政策收紧对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影响较大。 其中,CRIC数据显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一季度成交同比大增33%,北京高达140%。
5 从企业融资环境看:企业分化明显,中小企业融资难贵问题仍突出
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改善 。 在2018年下半年的宽货币和宽信用双层政策的传导下,企业融资形势在2019年迎来拐点。 结合1-2月数据来看,社融显著回升,新增社融5.3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05万亿元,整体仍然延续反弹态势。 并且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保持高位,企业活力较强。
虽然狭义流动性改善,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突出,宽信用政策仍待发力解决结构性问题。 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原本是民企一大重要的融资渠道,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影子银行快速萎缩,银行货币创造能力下降,表外融资能力下降。 此外,金融机构过度依赖抵押担保、激励考核机制不完善、尽职免责落实不到位等体制因素也加剧了民企融资难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主要从融资工具、监管考核、政策搭配之间进行结构性宽信用。 表内贷款规定“2019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力争总体实现余额同比增长30%以上”,表外融资出台信托资管新规,未来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边际改善。
6 未来货币政策展望:政策重心从宽货币到宽信用
6.1 一季度货币政策回顾
1月PPI大幅回落接近0增长,PMI持续下滑至突破50荣枯线,市场对经济预期较差。 央行宣布在1月降准100个BP,同时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力度较大。
3月以来随着PPI企稳、PMI回升,央行货币政策基调转稳。 2月PPI止住下滑趋势,稳定在0.1%。 同时,3月PMI大幅反弹至50.5,预期转好。 前期放松的货币政策效果显现,社融触底反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较好。 央行货币政策放松节奏减弱,2-3月在不降准的背景下,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回笼资金-6815亿元,2月基础货币投放同比增速降至2016年5月以来历史低点-4.62%。 并且央行否定“4月起降准”的消息,表明央行货币政策的紧平衡。
6.2 未来货币政策展望
1、未来宏观政策既要防止对冲不及时、力度不够,也要防止力度过大、重走老路。
2、继续适度降准,置换MLF,稳定银行负债、降低成本。
3、2019年货币政策重心应是从宽货币到宽信用,采取结构性货币政策,定向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支持实体经济。 我们从打通信贷渠道、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以及预期渠道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建议:1)信贷渠道:货币政策总量适度放松,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加大对中小、民营和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匹配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适度恢复表外融资;缓释银行不良债权风险,提升风险偏好;创新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提升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完善融资增信机制,提升银行信贷投放意愿;2)利率渠道:推动官定利率向市场利率并轨,尤其是贷款利率并轨,发挥利率渠道与信贷渠道的联动效应;3)资产价格渠道:深化注册制改革,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繁荣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新经济融资需求;4)资产价格渠道:支持刚需和改善型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居住导向的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5) 预期渠道:继续保持央行与市场积极深入的沟通,强化信任,加强对货币政策传导的积极引导作用;6)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减税和基建,且减税优于基建,缓解货币政策对冲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