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山火影响 希腊下令疏散历史名城马拉松超3万名居民

当地时间8月11日下午,由于山火肆虐, 希腊消防部门下令疏散该国首都雅典附近历史名城马拉松的居民。

马拉松市位于雅典以东40公里处, 超过3万名居民 被要求撤离至海滨小镇新马克里(Nea Makri)。希腊当局已派遣团队进行灭火工作,但受到强风影响,预计灭火工作将持续整夜。

自10日下午以来, 希腊已发生40起火灾 。希腊气候危机和民防部长基基利亚斯表示,极端恶劣的天气状况将持续,火灾隐患依然严重。

由于火灾风险达到5级(最高),雅典市政府从8月11日起进入戒备状态。11日晚间,雅典的医疗中心和医院仍处于警戒状态。雅典部分地区被烟雾笼罩。(总台记者 张颖)


美国东海岸15天旅游指南美国东海岸10日游

1.美国东海岸旅游10日游

从美国的野火到亚洲的台风,自然灾害已经成为世界每日新闻的常客。以下事件记录了这些可怕的灾难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021年,人们目睹了气候变化影响的更多例子。科学家们注意到,随着气温的升高,地球上的动植物正在发生变化,甚至生态也在恶化。例如,一项长达十年的研究表明,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现在排放的碳比吸收的碳还多。虽然大多数人离那里很远,但这其实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可怕的情况,因为很多影响是全球性的,谁也无法避免。如今,人们也看到世界各地发生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事件。美国发生了野火,亚洲发生了台风,超级风暴再次在美国后院掀起。以下记录了过去12个月中导致人类流离失所及其生活遭到破坏的一些天气异常现象。这些看起来都很压抑,值得思考。虽然没有人能完全保证这些事件与气候变化或全球变暖有直接关系,或者没有,但不良现象越来越多是不争的事实。西班牙的暴风雪-一月2021年1月9日,一个人滑过西班牙马德里的西贝利兹广场。“菲洛梅娜”风暴过后,该市遭遇了50年来最严重的降雪。2021年1月9日,这不是巡演,西班牙马德里。人们走在雪中的塞戈维亚大道上。一场持续的暴风雪覆盖了西班牙大部分地区,达到50年来的最高水平,造成至少4人死亡,数千人被困在汽车、火车站和机场。中国北方的沙尘暴3月——2021年3月15日,中国北方,沙尘暴期间,人们戴着防护口罩上班。2021年3月15日,沙尘暴袭击了中国西北部甘肃省酒泉市,导致空气污染急剧增加,进出该地区的航班取消。3月13日夜间,蒙古开始出现严重沙尘暴。主要原因是蒙古今年的气温比往年高5摄氏度左右,导致天气干燥。另一个原因是蒙古气旋在周边地区造成的大风气候。3月15日沙尘暴到达我国北方地区时,能见度不足400m,为强沙尘暴,影响我国北方12个省市,是近10年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美国俄勒冈州的热浪——年6月27日,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俄勒冈会议中心,波特兰居民挤满了可容纳约300人的降温中心。当地时间2021年6月27日,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一名市民利用喷泉降温。2021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一场极端热浪影响了北美西部大部分地区。快速归因分析发现,这是一次1000年一遇的天气事件,极端热浪影响了至少9个州和省。据估计,这股热浪造成至少1400人死亡。热浪的出现是由于以这一地区为中心的强高空高压带,其强度与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关。而美国相关机构推测,这种气候变化使这种极端热浪的可能性增加了150倍。加州干旱-六月2021年6月6日照片。美国圣盖博山脉的圣盖博水库几乎是空的。2021年5月27日,一艘空船停在加州福尔松湖码头干涸的湖床上。今年夏天加州的干旱是126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这清楚地表明了气候变化在该州水资源危险减少中的作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干旱月份正在成为新常态,雨季越来越少。气候研究人员表示,有两个主要因素导致了今年夏天的严重干旱:降水不足和蒸发需求增加,也称为大气干渴。温度上升会增加大气可以吸收的水量,进而使大气干燥,为野火创造条件。贾斯汀曼金,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联合负责人美国干旱工作组认为,如果没有全球变暖,就没有必要出现这种与干旱相关的温度和蒸发。尼泊尔的季风降雨和洪水-7月当地时间2021年7月9日,尼泊尔巴纳帕,一名男子在被洪水淹没的路段乘坐临时木筏。2021年,尼泊尔遭遇暴雨引发的一系列山洪,导致山体滑坡和山洪爆发。2021年6月,梅兰吉河洪水泛滥,导致尼泊尔辛杜帕乔克区梅兰吉市场受损,导致数名当地人和部分外国人死亡。同月,Kanchanpur地区的Mahakali河冲走了一座在建桥梁。2021年9月,大雨淹没了加德满都382栋房屋和道路。加德满都山谷的降雨量在3小时内达到了105毫米。同一周,塔拉伊发生了另一场洪水,造成9人死亡,42栋房屋被毁。2021年10月,尼泊尔西部卡纳利集水区发生洪水,造成至少103人死亡。在马哈卡利河流域,2600人被转移到尼泊尔东部,暴雨摧毁了帕尔帕地区约5万公顷的水稻种植园。尼泊尔有2232栋房屋被淹。Biratnaga的国内机场不得不关闭四天,因为跑道被淹。洪水阻断了尼泊尔244条高速公路,造成约10亿美元的损失。西伯利亚森林大火7月日2021年7月27日,图为西伯利亚萨哈共和国雅库茨克西部GornyUlus地区被烧毁的森林。今年夏天,世界上最冷的城市的天空连续第三年没有被日益严重的火灾产生的有毒的棕橙色烟雾覆盖,这是罕见的。雅库特人在他们的突厥语中被称为萨哈。许多人认为自然是一种有生命的精神,它会与人类保持和谐。科学家曾经说过,西伯利亚的野火释放了创纪录数量的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变暖。异常高温引发的大火一直燃烧到北极圈的北部。北欧洪水-7月2021年7月16日,德国西部埃尔夫州斯塔布的莱塞姆地区被洪水彻底摧毁。2021年欧洲洪水是2021年夏天发生在西欧国家的洪水。这场灾难共造成约242人死亡。在西欧创纪录的降雨后,2021年7月14日比利时、德国、荷兰、卢森堡和瑞士发生洪水,导致多条河流决堤。洪水在德国莱茵河-普法尔茨县造成了最严重的损失,那里Ar河水上涨,许多建筑倒塌,至少18人死亡。比利时将这场灾难描述为历史上已知的最大自然灾害之一;这场洪水也成为德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致命的自然灾害。洪水过后,科学家们强调了这场灾难与全球极端天气趋势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气候变化导致的更频繁的暴雨。——8年8月希腊的野火2021年8月9日,希腊北部埃维亚岛伊斯蒂亚附近的卡马特里亚德斯村发生野火。当地青年和志愿者聚集在一片空地上,等待为消防员提供支持。8月8日,在希腊埃维亚岛的Gouves村,一名老妇人离开了受到野火威胁的家。2021年希腊山火是自2021年8月初以来历史最高气温(47.1)热浪过后,希腊多地发生的多起山火。最大的山火发生在阿提卡、奥林匹亚和墨西拿,而破坏性最大的山火发生在北游北岛,约有2000人乘船疏散。迄今为止,希腊各地已有9.3万公顷耕地被山火烧毁。海地的热带风暴-八月2021年8月16日,海地莱凯发生7.2级地震。热带低压格雷斯一个女人艰难地走过去。美国东部时间8月14日上午8点30分之前,海地西南部尼普斯省和南部省之间的山区发生7.2级地震。8月16日一夜之间,海地也受到了热带风暴格蕾丝的直接袭击。地震摧毁了许多建筑。此外,风暴格蕾丝席卷该地区,造成700多人死亡,给该地区带来更多苦难。科学家说,由于气候变化,气温上升,降雨量少,这将长期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加州野火-八月至九月2021年8月21日,美国加州Genese发生火灾。大火吞噬了树木。这是2021年9月24日航拍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格林维尔被烧毁的房屋。2021年加州野火季是持续的野火,整个加州都在燃烧。截至2021年12月16日,该州记录在案的火灾有8619起,燃烧面积达公顷。至少3629栋建筑被大火摧毁,至少7名消防员和2名平民在灭火中受伤。由于加州的气候变化,该州的野火正在增加。从火灾数量来看,2021年已经超过2020年,2020年本身就是该州记录最多的季节。巴西的沙尘暴——9月2021年9月26日,一场巨大的沙尘暴席卷了巴西弗鲁塔尔的NossaSenhoradoCarmo社区。2021年9月,极其强大的沙尘暴在圣保罗造成至少6人死亡。自9月底以来,巨大的橙色尘云在乡村隆隆作响,高达每小时100公里的风速至少出现了3次,令圣保罗的城乡居民胆战心惊。据当地媒体报道,圣保罗遇难的6人是树木和房屋倒塌以及风暴造成的直接后果的受害者。巴西梅苏尔的气象学家埃斯塔尔西亚斯说:在某些方面,它们是常见的,但没有我们今年看到的那么严重。当前位置美国被分为四个时区。如果是东部时间5号晚上10点,对应的是中国6号上午11点,因为中国用的是北京时间(UTC8),而美国用的是UTC-5,时差13个小时!当前位置东海岸距离美国有4800公里。最初是美洲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相继移民至此。18世纪以前,英国在美国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1775年,美国人民美国反对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爆发了。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乔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发布《独立宣言》号,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时,英国承认了13个殖民地的独立。

2.美国东海岸旅游10日游多少钱

是5小时,因为美国地区跨越6个时区。东部时间晚上10:30是西部时间下午5:30。请参考以下几点。美国有六个时区,从西五区横跨到西十区。每个时区对应一个标准时间,从东到西依次为东部时间(est)(西五区时间)、中部时间(CST)(西六区时间)、山地时间(MST)(西七区时间)、太平洋时间(西部时间)(PST)(西八区时间)、阿拉斯加时间(AKST)(西九区时间)和夏威夷时间(夏威夷时间)

3.美国东海岸旅游线路

惠州没有孤湾,只有大亚湾、双月湾、巽寮湾。我想给出个人建议。巽寮湾,巽寮湾海岸线很长。白天可以去金银潭或者美食街的海滩,那里配套设施齐全(烧烤、沙滩排球、游泳、酒吧等。).在沙滩上玩耍,放风筝,捡贝壳,快艇,扔沙袋,沙滩排球等等。海上活动,如游艇、快艇、摩托艇。它去参观天后宫也不错。看巽寮湾第一家蜡像馆。风景优美的三角洲岛。丰富的潜水活动。当前位置9月10日美国没有节日。然而,9月11日是美国的911纪念日。9.11事件也被称为9.11恐怖袭击还有美国9.11事件指2001年9月11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1日晚),四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撞向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

4.美国东部旅游攻略10天

泰坦尼克号于12点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4月10日时钟。晚上7点(19点)在法国瑟堡停靠,晚上9点(21点)离开。第二天(1912年4月11日)中午12:30到达爱尔兰皇后镇,下午2:00(14:00)离开爱尔兰,目的是航海,也就是美国纽约。第5天(1912年4月14日)晚上11点40分(23点40分),该船不幸与冰山相撞,于第6天早上(1912年4月15日)下午2点20分沉没。

5.美国东海岸必游景点

1纽约纽约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和海港,也是美国最大的金融、贸易和文化中心。位于美国东北海岸的哈德逊河河口。纽约是美国大公司的中心,有大型银行、保险公司和律师事务所。世界大部分地区美国最大的企业在纽约设有办事处。联合国的总部也在纽约。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和美国证券交易所集中了中国80%以上的证券交易。纽约作为美国的经济中心和商品流通中心,商品上市数量全国第一。纽约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约占全国的40%,沿海贸易居全国首位。纽约的工业也很发达,是仅次于芝加哥和洛杉矶的美国第三大工业中心。这是世界占据全国六分之一的美国服装中心其三分之一的出版物和化妆品在全国排名第一。机械、石油加工和食品加工也占有重要地位。纽约是美国交通最发达的地区。这个城市的大多数河流都与大西洋相连。港口规模巨大,设备精良,宽、深、潮差小,常年不冻。货运量居美国第二(仅次于新奥尔良),一个2洛杉矶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和重要的海港。位于加利福尼亚西南部,洛杉矶河边。洛杉矶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石油加工、航空航天、化学和机械工业相当发达,尤其是飞机制造业。美国三大飞机制造公司之一的洛克希德和道格拉斯公司就坐落在这座城市。主要是轻工服装、食品和印刷。罐头食品的生产,妇女美国的服装和运动服世界闻名。在太平洋沿岸的港口中,洛杉矶远洋货轮吞吐量排名第一。洛杉矶也是美国西部的旅游中心。迪斯尼和好莱坞世界闻名。3芝加哥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也是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它位于密歇根湖西南岸,芝加哥河入海口,处于美国东部工业区和西部农牧区的中心。它是美国最重要的航空中心和最大的铁路枢纽,也是大湖区重要的湖港。芝加哥方圆500公里内,集中了全美20%的人口。芝加哥美国的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也很发达。它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和肉类加工工业基地。运输、石油加工、电机、印刷等。也处于领先地位。芝加哥是美国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其批发和零售业在中国名列前茅,并拥有全国最大的粮食和牲畜市场。4休斯顿)——石油城休斯敦是美国第四大城市,南方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新兴石油化工城市,也是仅次于新奥尔良和纽约的美国第三大港口。位于得克萨斯州东南部,距离墨西哥湾80公里。休斯顿有世界石油之都它是美国最大的炼油中心,生产大多数石化产品,如乙烯和合成橡胶。此外,它还是美国西南部的铁路枢纽和机场。休斯敦港是人工港,是中国最大的油料和小麦出口港。进出口贸易居中国第二。休斯顿也是美国重要的金融中心,而且费城是美国历史名城,也是美国主要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之一。费城重化工业发达,是美国东海岸主要的炼油中心和钢铁、造船基地。纺织、电机、机车车辆、化工等行业也很发达。费城是美国东部重要的金融中心,这里诞生了第一家美国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费城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港口之一,面积约29公顷。费城也是美国重要的铁路枢纽。6底特律)-汽车城底特律是美国北部的大城市,是五大湖区仅次于芝加哥的第二大工业城市,被称为汽车城它位于密歇根州东南部,在圣克雷尔湖和伊利湖之间,是美国五大湖地区的重要港口。依托底特律附近的铁矿石和钢厂优势,逐渐形成了庞大的汽车产业。正如美国的汽车之都汽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美国有四大汽车制造公司的总部和附属企业:福特、通用和美国。底特律有许多与汽车制造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工业中心。此外,底特律美国的钢铁、飞机、机器制造、化工、五金、医药等工业也很发达。7旧金山旧金山,音译为旧金山或者旧金山位于加利福尼亚西北部的中点。它是美国西部的金融中心,也是太平洋沿岸仅次于洛杉矶的第二大港口。也是美国西部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旧金山美国经济以服务业、商业和金融业为主,包括硅谷在内的旧金山湾区是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工业中心。旧金山美国工业比较发达,主要包括飞机、火箭零件、金属加工、造船、仪器仪表、电子设备、食品、石油加工、化学、印刷等部门。旧金山是美国横贯大陆铁路的目的地之一。旧金山港自然条件优越,内宽口窄,水深潮差小,港口设施优良。它是美国与远东贸易的重要基地,被称为西海岸门户。主要出口石油产品、食品和金属制品,进口原油、咖啡、茶叶、羊毛和橡胶。8波士顿(波士顿)波士顿是马萨诸塞州的首府,是美国东北海岸的大城市,也是最古老的海港之一。波士顿有一个极好的海港,它比美国东海岸的其他城市更靠近欧洲。欧美之间长期的海上贸易促进了波士顿的发展。波士顿美国经济以银行、保险、投资管理、商业和金融为主。波士顿工业发达,主要有计算机、电子设备、造船、塑料、化学等。纺织、皮革、制鞋、服装、食品、印刷和出版等传统产业仍占据重要地位。它是中国的批发零售中心和重要的羊毛贸易市场。波士顿有世界知名的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匹兹堡——美国的钢铁之都匹兹堡是美国的钢铁中心,也是重要的内陆货运中心,位于美国东部和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匹兹堡附近有优质大规模的土地,通过五大湖和内河低价进口到苏必利尔州的铁矿石使其具有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其钢产量约占美国钢产量的一半。这座城市也是世界美国最大的铝、钢板、炼钢设备、窗玻璃、空气制动器和安全设备制造中心。匹兹堡也是许多大型美国工业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如美国钢铁公司、海湾石油公司、罗克韦尔国际公司和西屋公司。10亚特兰大(亚特兰大)亚特兰大是美国东南部最大的城市,佐治亚州的首府,位于该州西北部。这是商业,交通亚特兰大是美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六条州际公路穿过市区,七条铁路在此交汇,环城公路长达100公里。它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航空货运站。作为美国主要的会议中心之一,亚特兰大拥有中国最大的会议设施。第26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96年在亚特兰大举行。:

6.美国东部十日游

1.黄石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之一。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森林之一,主要位于美国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也有一些。2.自由女神像:想必大家对此都很熟悉。自由女神像是美洲的象征,它的正式名称是闪耀世界的自由女神像。它也是美国的国家纪念碑,现在已经成为美国著名的景点之一。3.渔夫s码头:渔夫美国旧金山的s码头是旧金山著名的旅游景点。它大致覆盖了从旧金山北部水域的吉拉尔德利广场到Pier35的区域,并拥有旧金山海洋国家历史公园。4.拉斯维加斯:说起拉斯维加斯,大家都不陌生,都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玩的城市。它位于美国内华达州最大的城市,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5.好莱坞:好莱坞,原本是一个地名,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郊。这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6.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的凯巴布高原,也被称为科罗拉多大峡谷。它东西走向,全长350公里,平均谷深1600米。峡谷顶部宽6~30公里,峡谷向下收缩成V字形。两岸北高南低,最大谷深1500多米。7.帝国大厦:帝国大厦是美国纽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350号、西33街和西34街之间。帝国大厦高381米,共103层。1951年,加上高62米的天线后,总高度为443.7米。8.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falls):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的交界处,是北美东北部尼亚加拉河上的瀑布,也是美洲大陆最著名的奇观之一。9.夏威夷群岛:几乎位于太平洋中部,是波利尼西亚最大的二类群岛。这里有132个大小岛屿,其中8个可以住人。10.纽约第五大道:纽约第五大道位于纽约曼哈顿,世界上最繁华的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街道。被称为梦幻街和美术馆路在纽约。

世界有名的历史战争

中文名称: 希波战争 外文名称: Greco-Persian Wars 发生时间: 公元前492~前449年 发生地点: 布拉底 温泉关 萨拉米斯 马拉松 主题关键词: “提洛同盟” 《卡利亚斯和约》 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 保萨尼阿斯 More ... 分类: 外国古代战争 洲: 亚洲 欧洲 国家: 希腊 波斯帝国 相关信息下层事件: 萨拉米斯海战 马拉松会战 相关人物: 地米斯托克利 大流士一世 事件介绍事件内容内容文件内容文件希波战争 公元前492~前449年,希腊诸城邦联合反抗波斯帝国侵略的战争。 前6世纪中叶,波斯帝国侵占小亚细亚西部希腊城邦。 前513年,波斯占领黑海海峡和色雷斯一带,直接威胁希腊半岛诸城邦的安全和海外贸易。 前500年,遭受波斯压迫的小亚细亚西部希腊城邦以米利都为中心爆发反波斯起义。 雅典和埃雷特里亚城邦派25艘战船支援。 起义军一度攻入小亚细亚的波斯总督府所在地萨迪斯,当地希腊城邦乘机纷纷脱离波斯的统治。 前494年,起义被波斯军镇压。 早有西侵野心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以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曾援助米利都起义为借口,出兵远征希腊本土,希波战争爆发。 战争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波斯军远征连遭失败(前492~前479)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马多尼乌斯率陆海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沿色雷斯海岸西进。 海军到达阿索斯角时遇到大风暴,300多艘战船撞毁,2万余人失踪,几乎全军覆没;陆军也遭到色雷斯人的袭击,出师不利,退回小亚细亚。 次年,波斯向许多希腊城邦派出使者,索要“土和水”,要求各城邦降服。 斯巴达和雅典处死了波斯使者。 前490年,波斯对希腊发动第二次远征。 老将达提斯和阿塔非尼斯率军约2万余人横渡爱琴海,攻占并破坏埃雷特里亚城,继而南进,在距雅典城东北约40公里的马拉松平原登陆。 雅典全城紧急动员,组成约1万人的队伍开赴马拉松迎敌,并派人向斯巴达等城邦求援。 斯巴达决定派兵援助,但提出必须月圆时才能出兵。 仅布拉底派来援军1000人。 9月12日,双方展开马拉松之战。 雅典军在米太亚得指挥下,利用有利地形,采取灵活战术,一举击败波斯军,取得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鼓舞了希腊人反侵略斗争的必胜信心。 此后,双方积极扩军备战。 前486年大流士一世死,其子薛西斯一世即位,镇压埃及起义后继续准备出征希腊,下令在圣山半岛底部开挖运河,在赫勒斯滂海峡架设浮桥,在色雷斯屯积粮草,并从被征服地区征集大批兵员。 希腊方面,雅典公民大会根据地米斯托克利的提议,决定建造100多艘三层桨战船,把比雷埃夫斯港扩建成坚固的军港。 前481年,以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的30多个城邦在科林斯集会,成立军事同盟,推举拥有强大陆军的斯巴达为盟主,组建希腊联军,准备抗击波斯再次入侵。 前480年,薛西斯一世率军约10余万人、战船1000余艘,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分水陆两路沿色雷斯西进,迅速占领北希腊,旋南进至温泉关(德摩比利)。 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领先期到达的希腊联军约7000人扼守地势险要的温泉关。 斯巴达人欧利比阿德斯指挥希腊海军控制阿尔泰米西翁角。 8月中旬,波斯军向温泉关发起进攻,希腊守军顽强抵抗两天,波斯军屡攻不克,损失惨重。 第三大,当地一希腊人把波斯军引到希腊守军侧后。 列奥尼达在腹背受敌情况下,命令联军撤退以保存实力,自己率领约300名斯巴达勇士顽强抵抗,直至全部阵亡。 波斯军长驱直入,占领中希腊,扑向雅典城。 此前,雅典已将成年男子编入军队,将其他居民南撤到特里津城、萨拉米斯岛等地;地米斯托克利说服欧利比阿德斯把希腊舰队撤到萨拉米斯湾,准备决战。 波斯陆军进占雅典城后,其海军绕过苏尼翁角,进入狭窄的萨拉米斯湾。 9月下旬在萨拉米斯海战中,波斯海军大败,退回小亚细亚。 波斯陆军在马多尼乌斯率领下向北退却。 前479年8月中旬,波斯陆军南下,与希腊联军在布拉底决战。 斯巴达统帅保萨尼阿斯率军约4万人重创波斯陆军,杀死马多尼乌斯,粉碎波斯第三次远征。 与此同时,希腊海军在米卡利角给波斯海军以重创。 第二阶段,希腊人反攻节节胜利(前478~前449)波斯军第三次远征失败后,以雅典为首的希腊联军逐渐转入反攻,并乘机扩张海上势力,企图建立雅典在爱琴海的霸权。 前478年,雅典舰队占领赫勒斯滂,打开通向黑海的通路。 同年,雅典联合爱琴海沿岸各城邦组成提洛同盟。 前476年,希腊联军在西门指挥下,攻占色雷斯沿海地区、爱琴海许多岛屿和拜占庭。 前468年在欧里墨东河口会战中,西门指挥希腊海军大败波斯舰队。 前449年,希腊海军在塞浦路斯以东海域重创波斯军。 同年,双方媾和。 雅典全权代表卡利阿斯到波斯首都苏萨谈判,签订《卡利阿斯和约》。 和约规定,波斯放弃对爱琴海、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控制,承认小亚细亚希腊诸城邦独立。 希波战争到此结束,雅典成为爱琴海地区霸主。 战争中,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希腊城邦,为保卫国家的自由和独立暂时捐弃前嫌,团结对敌;希腊将领正确指挥,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在马拉松和萨拉米斯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波斯军队对外进行侵略战争,虽然兵力占优势,但多为被征服民族强征的士兵,士气低落,且劳师远征,补给困难,最终招致失败。 中文名称: 亚历山大东侵 外文名称: Alexander’s Conquests 发生时间: 公元前334~前324年 发生地点: 中亚 印度 波斯帝国 事件介绍事件内容内容文件内容文件无 公元前334~前324年马其顿王国联合希腊诸城邦对波斯帝国的战争。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喀罗尼亚(今译海罗尼亚)之战(公元前338)中征服希腊,并在科林斯大会上被推举为联军统帅,议决共同征讨波斯。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 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即位,他在巩固盟主地位后,迅即准备东侵。 公元前335年秋,亚历山大三世以马其顿常备军为基础,并从各盟邦征集步骑兵、弓箭手、标枪手等兵员,组成一支步兵3万、骑兵5000的远征军,爱琴海上还有舰船约160艘。 同年底,他授权将军安提帕特摄政,亲率远征军从都城派拉出发,公元前334年初渡过赫勒斯滂海峡,战争爆发。 波斯帝国是个没落的军事奴隶制国家。 到大流士三世时内政腐败,各行省不断反抗,国势日衰。 波斯虽在小亚细亚部署骑兵2万,雇佣兵万余,并有舰船400多艘游弋于希腊、波斯之间的海域,但在马其顿精锐的步兵、骑兵进攻面前却处于守势。 格拉尼库斯之战联军渡过海峡后,在马尔马拉海南岸格拉尼库斯河遭波斯军阻击。 波斯军以骑兵为第一线,沿东岸部署,步兵为第二线,居高临下,凭岸固守。 联军沿西岸展开,步兵居中,两翼为骑兵,亚历山大指挥右路,以中部先头骑兵一部佯动,迂回波斯军左翼。 当面波斯骑兵随之向南移动,企图阻止联军渡河。 波斯军队形出现间隙,联军乘机过河,楔入敌阵,利用长矛优势猛烈突击,直捣中营。 双方骑兵亦展开激战,波斯守军阵势大乱,伤亡甚众,骑兵千余被歼,步兵2000余人被俘,雇佣兵主将门农率残部逃遁。 联军仅死百余,首战告捷。 联军乘胜沿小亚细亚南下,亚历山大三世以“解放者”自命,先后占领吕底亚、卡里亚、吕基亚等地,然后北上安哥拉(今译安卡拉),寻歼波斯军主力,未果。 为解除后顾之忧,切断波斯军的陆海联系,联军经卡帕多细亚高原进入西里西亚东部的伊苏斯(今土耳其杰汉附近),准备继续南下逐个夺取波斯海军基地。 伊苏斯之战 公元前333年10月,大流士三世亲率大军10余万隐蔽集结在索契(今伊斯肯德仑东北)附近。 联军开过伊苏斯平原后,波斯军推进至海滨,在皮纳鲁斯河北岸占领阵地,欲断联军后路。 亚历山大三世闻讯即刻回师,边行进边展开,抢占右侧高地;主力骑兵涉水过河,猛烈冲击波斯军左翼步兵方阵,直逼大流士三世主营。 波斯军左翼动摇,大流士三世仓皇东逃。 联军乘势冲杀,波斯军大败,损失步兵、骑兵约10万人。 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被俘,全部辎重丢失。 联军死450人,伤4500人。 此役后,联军取得战争主动权,打开通往叙利亚、腓尼基的门户。 大流士三世逃过幼发拉底河,收拾残部,同时派出使者请求割让幼发拉底河以西之地议和,亚历山大三世傲慢地予以拒绝,其目的在于征服整个波斯帝国。 围攻提尔、加沙 公元前332年初,联军到达滨海要塞城市提尔(一译推罗,今黎巴嫩之苏尔,该城的主要部分在岸边一个小岛上),遭到坚决抵抗。 联军无法直接从陆上攻城,遂修筑一长堤与小岛连接,但仍久攻不克。 亚历山大三世征集一批船只,加上投降的波斯海军舰船,从海上加强围困,经陆海夹攻于7月间攻陷提尔。 8000多提尔人战死,3万多人被卖为奴。 联军死约400人。 接着,亚历山大三世又围攻加沙达2个月之久,始下,城内男子多战死。 至此,联军完全切断了波斯人的陆海联系,夺取了地中海东部的制海权。 继而亚历山大三世和平进入埃及,被埃及祭司宣布为“阿蒙神之子”(国王)。 联军在尼罗河口兴建亚历山大城,作为他继续东征的后方基地。 高加米拉之战 又称阿贝拉之战。 联军经休整补充,于公元前331年春由埃及出发,假道腓尼基向波斯腹地推进,寻波斯军主力决战。 9月渡过底格里斯河,10月初在布摩多斯河(今大扎卜河)畔高加米拉村以西与波斯军主力对阵。 大流士三世在该地集结的军队来自24个部族,号称百万,并有刀轮战车200辆,战象15头。 联军仅有步兵4万,骑兵7000人,成纵深梯次配置,展开正面不到敌阵正面的一半。 波斯军依仗兵力优势,先以左翼骑兵实施大迂回,卷击联军右翼,接着出动战车和中路骑兵迎击联军步兵方阵和先头骑兵的正面突击,一部楔入联军队形,步兵方阵在后跟进。 与此同时,波斯军右翼全线出击。 联军紧缩队形,避敌锐势,以一线骑兵与敌交锋,标枪兵以齐射杀伤敌战车驭手和马匹,并以部分兵力袭击迂回之敌的侧后,纵深部队阻击迂回和楔入之敌。 双方进行了激烈的骑兵战和肉搏战。 联军骑兵主力纵队利用缺口神速楔入敌阵,直逼大流士三世大营。 大流士三世遁逃,其左翼动摇。 联军追杀一阵后返回,配合步兵方阵和左翼部队夹击波斯军右翼。 波斯军溃散。 联军追杀至阿贝拉(高加米拉东南约25英里)。 波斯军损失数十万人,其残部逃往米底山区,从此一蹶不振。 联军乘胜南下夺取巴比伦,占领波斯都城苏萨和波斯波利斯,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摧毁了大流士三世政权,掠夺大量金银和其他战利品。 公元前330年夏,亚历山大三世引兵北上追击大流士三世。 大流士三世被其部将谋杀,古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遂亡。 转战中亚和进军印度 亚历山大三世率兵由里海以南地区继续东进,经帕提亚(安息)、阿里亚、德兰吉亚那,北上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 沿途不断遭到土著部落的袭击。 亚历山大三世在中亚细亚征战近3年,残酷镇压粟特人的武装反抗。 公元前327年春末,远征军离开巴克特里亚,分兵沿考芬河(今喀布尔河)经开伯尔山口向印度河进军,沿途攻城夺寨,到达印度河上游与五河地区(旁遮普)。 希达斯佩斯河之战及班师 公元前326年4月,联军由布塞法拉城抵达希达斯佩斯河(今杰赫勒姆河),同波鲁斯王国军队隔岸对峙,并进行渡河作战。 此役波鲁斯损失步兵近2万,骑兵约3000,战车全部被毁,波鲁斯国王率部投降。 联军步兵、骑兵损失数百人。 联军继续东征,最终进至希达斯佩斯河畔。 鉴于官兵厌战,加上当地气候炎热、疾病流行,亚历山大三世被迫决定撤退。 经休整,除留守一支队伍外,其余分陆、海两路向西撤退。 将军奈阿尔科斯率海军从印度河口西航,亚历山大三世率陆军途经格德罗西亚大沙漠西撤。 公元前324年,陆军回到波斯波利斯和苏萨,舰队在底格里斯河口靠岸;随后返抵巴比伦,东侵即告结束。 亚历山大三世东侵是一次掠夺性远征。 行程逾万里,历时整十载,灭亡了波斯帝国。 在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这一广袤地域,建成幅员空前的亚历山大帝国。 由于缺乏巩固的基础,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三世病逝后,帝国迅即瓦解,但它对古代历史和东西方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历山大三世是古代著名的战略家,他孤军深入,以进攻为主连续战斗,进行了数以百计的抢渡江河、围城攻坚,以及山地、沙漠地和平原地作战,多次以速决战制胜优势之敌。 在诸兵种特别是骑兵的运用,陆海军协同作战、进军路线选定、战斗队形编成、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等方面,为古代军事学术史写下了新的一章。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 拉丁语: 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帝国。 早期为统一的国家,中世纪后演变为一些承认皇帝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自由市的政治联合体。 其历史可追溯至罗马帝国。 从罗马帝国到法兰克王国 参看罗马帝国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公元前49年,军事将领凯撒夺取了政权。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 公元前1世纪,就有凯尔特人在莱茵河流域西部居住,他们也被古罗马人称为高卢人,居住的地方在今法国、比利时、意大利一带,被称为高卢。 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克拉苏之后、罗马帝国后来的国家元首恺撒率军征服高卢,使之成为帝国新的一部分。 公元3世纪后,帝国势力开始衰退。 而在公元前5世纪,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也居住着另外一些部落,他们被古罗马人称为日耳曼人。 后来,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 公元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土崩瓦解,其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 然而罗马人在巴黎地区地统治一直持续到公元486年,那一年日耳曼人法兰克族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克洛维彻底打败了罗马人,建立了法国的前身法兰西亚(Francia)。 其后法兰克王国不断发展壮大,到公元800年王国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的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统一了今法国、德国、低地国家、瑞士、北意大利、奥地利西部、西班牙东北角的领土,史称查理曼帝国。 [编辑] 凡尔登条约与三分帝国 参看查理曼帝国 公元840年,查理大帝去世,他的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 公元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分全国为三部分。 其中查理大帝的长孙洛塔尔(795年—855年)承袭皇帝称号,并领有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称为中法兰克王国。 而他的弟弟路易(804年—876年),被称为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 另一个弟弟秃头查理则领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区,称为西法兰克王国。 这些基本上是后来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三国的雏形。 基本上在差不多时候的9世纪早期,于5世纪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的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等部落的后裔也在不列颠岛上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编辑] 萨克森王朝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年~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公元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公元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编辑]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参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 哈布斯堡王朝时的帝国徽章自奥托一世(奥托王朝第一任皇帝)由教宗加冕以来,每一位德意志国王都希望获得皇帝名号。 在萨克森与法兰克尼亚两朝,皇帝拥有实际的权力,并时常因主教叙任权问题与教皇发生冲突。 然而随着德意志各诸侯离心倾向的加剧,皇帝的地位不断下降。 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以后,皇帝实际由选侯选举产生,形同虚设。 十六世纪时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试图重振皇权的努力,也因欧洲各国的联合反对而作罢。 [编辑] 与拜占廷帝国的关系 [编辑] 法国大革命与帝国覆亡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 而他妹妹,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法国共和政府处决,再加上「公平、自由、热诚」思潮的扩散,利奥波德二世极力联合欧洲各国君主,以武力保卫法国的君主制。 1792年利奥波德二世正式与普鲁士缔结同盟,准备以武力干涉法国。 他却在这时暴毙,不过他的儿子,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继续了他的政策,更於次年与普鲁士、萨丁、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 但这个联盟在1797年,因联军被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打败,被迫议和而土崩瓦解。 1799年,欧洲列强趁法军猛将拿破仑的军队被困埃及的契机,再次发起反法战争。 这次帝国联同英国、土耳其、俄罗斯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 但同年底拿破仑只身返国,发动雾月政变并取得法国军政大权,成为法国第一执政。 此后拿破仑亲自指挥意大利方面军,回头对付反法各国,於1800年打败联军,帝国不得不与拿破仑议和,解散反法同盟。 而拿破仑在政变结束后三周发表的公告中,宣布「大革命已经结束」,令欧洲列强稍微安心,再加上他们的实力受损,因而暂时放弃反法的行动。 但拿破仑的野心令欧洲在几年再起干戈。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 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见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国诸城邦的分化,担心法国再次扩张,与神圣罗马帝国抗衡。 因此,他决定纠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 1805年,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帝国盟国巴伐利亚。 而那不勒斯则和帝国军一道,进攻拿破仑在意大利的盟国。 不过拿破仑迅速做出反应,自本土挥军渡过莱茵河。 12月2日,法、俄、神圣罗马三国皇军,在奥斯特利茨 (Austerlitz)打了一场「三皇会战」。 拿破仑最后不但守住巴伐利亚,更攻入哈布斯堡领地摩拉维亚,更将帝国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援军。 12月16日,法国和帝国最终签订《普勒斯堡和约》。 和约签订后,拿破仑决定成立以自己为护国公的莱茵邦联,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区的盟友。 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Rheinbundakte)》,脱离帝国,加入邦联。 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为不快。 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 因此他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德意志国王的称号。 最后弗朗茨二世於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 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编辑] 历史学家的两种说法 有人认为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标志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那时的帝国应该叫做法兰克帝国。 1337—1453年,英法两国间先为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争权夺利,尔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入侵,从而进行长达百年的战争。 战争的主要原因是,法国力图把英国人从法国西南部(基思省)驱逐出去,从而消除英在法境内的最后一个堡垒,而英国则力图巩固它在基恩的地位,夺回早先失去的诺曼底、曼恩、昂茹和法国的其它一些地区。 英法两国对佛兰德的争夺,加深了它们之间的矛盾。 佛兰德形式上是处于法国国王的统治之下,但实际上却是独立的,并且与英国有密切的贸易关系(英国的羊毛是佛兰德毛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觊觎法国王位。 德国封建主和佛兰德站在英国一方,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 英军主要由雇佣兵组成,由国王指挥,其主体是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士部队。 法军主要由封建骑士武装(见骑士军)组成。 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1337—1360) 英法双方争夺佛兰德和基思。 在斯吕斯海战(1340)中,英军重创法军,夺得制海权。 经过1346年8月的克雷西会战,英军又取得了陆上优势,并在长达11个月的围攻之后占领了海岸要塞加来港(1347)。 此后,两国休战将近十年(1347—1355)。 接着英国又发动进攻,占领了法国的西南部(基思和加斯科涅)。 在普瓦捷战役(1356)中法军再次被击败。 英国人的横征暴敛和遍及全法国的经济崩溃,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艾蒂安·马塞尔领导的巴黎起义(1357—1358)和扎克雷起义(1358)。 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雷蒂尼签订条件极为苛刻的和约——从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的领土割让给英国。 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1369—1380) 为了夺回英占领区,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 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武装,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 B.迪盖克兰这位有才略的军事长官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并拥有很大的权力。 法军采用突袭和游击战术,到七十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一带。 法军对炮兵的使用有利于军事行动获得成功。 英国为了保住在法国的几个沿海港埠(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来)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分地区,并鉴于国内形势恶化,遂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 当时,法国国内也开始出现群众骚动。 百年战争的第三阶段(1415—1424) 法国因国内矛盾加剧(勃艮第派和阿曼雅克派两个封建主集团发生内讧;农民和市民举行新的起义)而遭到削弱,英国乘机重开战端。 1415年,英军在阿赞库尔战役中击败法军,并在与其结盟的勃艮第公爵的援助下占领法国北部,从而迫使法国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 按照和约条款规定,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 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于1422年都先后猝然死去。 由于争夺王位斗争(1422—1423)加剧,法国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 捐税和赔款沉重地压在英占区居民身上。 因此,对法国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百年战争的第四阶段(1424—1453) 随着人民群众的参战,游击战更加广泛地展开(特别是在诺曼底)。 游击队给法军很大帮助:他们设置埋伏,捕捉征税者,消灭敌小股部队,迫使英军在征服地的后方留下大批驻防军。 1428年10月,当英军与勃艮第派攻下法军占领区以外的最后一座坚固要塞奥尔良时,法国的民族解放斗争愈加高涨。 领导这场斗争的是贞德,在她的指挥下赢得了奥尔良战役的胜利(1429.5)。 1437年法军攻下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又收复吉耶讷。 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点评:百年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法国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是,它却促进了法国民族的觉醒。 在赶走了英国人之后,统一法国的历史性进步过程即告完成。 在英国,百年战争暂时巩固了封建贵族阶级和骑士阶层的统治地位,从而延缓了国家权力集中的进程。 百年战争展示出英国的雇佣军优越于法国的封建骑士武装,从而迫使法国建立了常备雇佣军。 这支雇佣军效忠于国王,在组织、军纪和训练方面均具有正规军的特点。 王权与要求消除封建割据的市民的联盟,是雇佣军的政治与财力基础。 战争表明,骑士重骑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成功地与骑兵作战的弓箭兵的作用则得到了提高。 在战争中出现的火器虽然还抵不上弓和弩,但却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种战役当中去。 战争性质的改变及其转化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战争

第中文名称: 希波战争 外文名称: Greco-Persian Wars 发生时间: 公元前492~前449年 发生地点: 布拉底 温泉关 萨拉米斯 马拉松 主题关键词: “提洛同盟” 《卡利亚斯和约》 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 保萨尼阿斯 More ... 分类: 外国古代战争 洲: 亚洲 欧洲 国家: 希腊 波斯帝国 相关信息 下层事件: 萨拉米斯海战 马拉松会战 相关人物: 地米斯托克利 大流士一世 事件介绍 事件内容 内容文件 内容文件 希波战争 公元前492~前449年,希腊诸城邦联合反抗波斯帝国侵略的战争。 前6世纪中叶,波斯帝国侵占小亚细亚西部希腊城邦。 前513年,波斯占领黑海海峡和色雷斯一带,直接威胁希腊半岛诸城邦的安全和海外贸易。 前500年,遭受波斯压迫的小亚细亚西部希腊城邦以米利都为中心爆发反波斯起义。 雅典和埃雷特里亚城邦派25艘战船支援。 起义军一度攻入小亚细亚的波斯总督府所在地萨迪斯,当地希腊城邦乘机纷纷脱离波斯的统治。 前494年,起义被波斯军镇压。 早有西侵野心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以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曾援助米利都起义为借口,出兵远征希腊本土,希波战争爆发。 战争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波斯军远征连遭失败(前492~前479)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马多尼乌斯率陆海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沿色雷斯海岸西进。 海军到达阿索斯角时遇到大风暴,300多艘战船撞毁,2万余人失踪,几乎全军覆没;陆军也遭到色雷斯人的袭击,出师不利,退回小亚细亚。 次年,波斯向许多希腊城邦派出使者,索要“土和水”,要求各城邦降服。 斯巴达和雅典处死了波斯使者。 前490年,波斯对希腊发动第二次远征。 老将达提斯和阿塔非尼斯率军约2万余人横渡爱琴海,攻占并破坏埃雷特里亚城,继而南进,在距雅典城东北约40公里的马拉松平原登陆。 雅典全城紧急动员,组成约1万人的队伍开赴马拉松迎敌,并派人向斯巴达等城邦求援。 斯巴达决定派兵援助,但提出必须月圆时才能出兵。 仅布拉底派来援军1000人。 9月12日,双方展开马拉松之战。 雅典军在米太亚得指挥下,利用有利地形,采取灵活战术,一举击败波斯军,取得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鼓舞了希腊人反侵略斗争的必胜信心。 此后,双方积极扩军备战。 前486年大流士一世死,其子薛西斯一世即位,镇压埃及起义后继续准备出征希腊,下令在圣山半岛底部开挖运河,在赫勒斯滂海峡架设浮桥,在色雷斯屯积粮草,并从被征服地区征集大批兵员。 希腊方面,雅典公民大会根据地米斯托克利的提议,决定建造100多艘三层桨战船,把比雷埃夫斯港扩建成坚固的军港。 前481年,以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的30多个城邦在科林斯集会,成立军事同盟,推举拥有强大陆军的斯巴达为盟主,组建希腊联军,准备抗击波斯再次入侵。 前480年,薛西斯一世率军约10余万人、战船1000余艘,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分水陆两路沿色雷斯西进,迅速占领北希腊,旋南进至温泉关(德摩比利)。 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领先期到达的希腊联军约7000人扼守地势险要的温泉关。 斯巴达人欧利比阿德斯指挥希腊海军控制阿尔泰米西翁角。 8月中旬,波斯军向温泉关发起进攻,希腊守军顽强抵抗两天,波斯军屡攻不克,损失惨重。 第三大,当地一希腊人把波斯军引到希腊守军侧后。 列奥尼达在腹背受敌情况下,命令联军撤退以保存实力,自己率领约300名斯巴达勇士顽强抵抗,直至全部阵亡。 波斯军长驱直入,占领中希腊,扑向雅典城。 此前,雅典已将成年男子编入军队,将其他居民南撤到特里津城、萨拉米斯岛等地;地米斯托克利说服欧利比阿德斯把希腊舰队撤到萨拉米斯湾,准备决战。 波斯陆军进占雅典城后,其海军绕过苏尼翁角,进入狭窄的萨拉米斯湾。 9月下旬在萨拉米斯海战中,波斯海军大败,退回小亚细亚。 波斯陆军在马多尼乌斯率领下向北退却。 前479年8月中旬,波斯陆军南下,与希腊联军在布拉底决战。 斯巴达统帅保萨尼阿斯率军约4万人重创波斯陆军,杀死马多尼乌斯,粉碎波斯第三次远征。 与此同时,希腊海军在米卡利角给波斯海军以重创。 第二阶段,希腊人反攻节节胜利(前478~前449)波斯军第三次远征失败后,以雅典为首的希腊联军逐渐转入反攻,并乘机扩张海上势力,企图建立雅典在爱琴海的霸权。 前478年,雅典舰队占领赫勒斯滂,打开通向黑海的通路。 同年,雅典联合爱琴海沿岸各城邦组成提洛同盟。 前476年,希腊联军在西门指挥下,攻占色雷斯沿海地区、爱琴海许多岛屿和拜占庭。 前468年在欧里墨东河口会战中,西门指挥希腊海军大败波斯舰队。 前449年,希腊海军在塞浦路斯以东海域重创波斯军。 同年,双方媾和。 雅典全权代表卡利阿斯到波斯首都苏萨谈判,签订《卡利阿斯和约》。 和约规定,波斯放弃对爱琴海、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控制,承认小亚细亚希腊诸城邦独立。 希波战争到此结束,雅典成为爱琴海地区霸主。 战争中,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希腊城邦,为保卫国家的自由和独立暂时捐弃前嫌,团结对敌;希腊将领正确指挥,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在马拉松和萨拉米斯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波斯军队对外进行侵略战争,虽然兵力占优势,但多为被征服民族强征的士兵,士气低落,且劳师远征,补给困难,最终招致失败。 中文名称: 亚历山大东侵 外文名称: Alexander’s Conquests 发生时间: 公元前334~前324年 发生地点: 中亚 印度 波斯帝国 事件介绍 事件内容 内容文件 内容文件 无 公元前334~前324年马其顿王国联合希腊诸城邦对波斯帝国的战争。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喀罗尼亚(今译海罗尼亚)之战(公元前338)中征服希腊,并在科林斯大会上被推举为联军统帅,议决共同征讨波斯。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 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即位,他在巩固盟主地位后,迅即准备东侵。 公元前335年秋,亚历山大三世以马其顿常备军为基础,并从各盟邦征集步骑兵、弓箭手、标枪手等兵员,组成一支步兵3万、骑兵5000的远征军,爱琴海上还有舰船约160艘。 同年底,他授权将军安提帕特摄政,亲率远征军从都城派拉出发,公元前334年初渡过赫勒斯滂海峡,战争爆发。 波斯帝国是个没落的军事奴隶制国家。 到大流士三世时内政腐败,各行省不断反抗,国势日衰。 波斯虽在小亚细亚部署骑兵2万,雇佣兵万余,并有舰船400多艘游弋于希腊、波斯之间的海域,但在马其顿精锐的步兵、骑兵进攻面前却处于守势。 格拉尼库斯之战联军渡过海峡后,在马尔马拉海南岸格拉尼库斯河遭波斯军阻击。 波斯军以骑兵为第一线,沿东岸部署,步兵为第二线,居高临下,凭岸固守。 联军沿西岸展开,步兵居中,两翼为骑兵,亚历山大指挥右路,以中部先头骑兵一部佯动,迂回波斯军左翼。 当面波斯骑兵随之向南移动,企图阻止联军渡河。 波斯军队形出现间隙,联军乘机过河,楔入敌阵,利用长矛优势猛烈突击,直捣中营。 双方骑兵亦展开激战,波斯守军阵势大乱,伤亡甚众,骑兵千余被歼,步兵2000余人被俘,雇佣兵主将门农率残部逃遁。 联军仅死百余,首战告捷。 联军乘胜沿小亚细亚南下,亚历山大三世以“解放者”自命,先后占领吕底亚、卡里亚、吕基亚等地,然后北上安哥拉(今译安卡拉),寻歼波斯军主力,未果。 为解除后顾之忧,切断波斯军的陆海联系,联军经卡帕多细亚高原进入西里西亚东部的伊苏斯(今土耳其杰汉附近),准备继续南下逐个夺取波斯海军基地。 伊苏斯之战 公元前333年10月,大流士三世亲率大军10余万隐蔽集结在索契(今伊斯肯德仑东北)附近。 联军开过伊苏斯平原后,波斯军推进至海滨,在皮纳鲁斯河北岸占领阵地,欲断联军后路。 亚历山大三世闻讯即刻回师,边行进边展开,抢占右侧高地;主力骑兵涉水过河,猛烈冲击波斯军左翼步兵方阵,直逼大流士三世主营。 波斯军左翼动摇,大流士三世仓皇东逃。 联军乘势冲杀,波斯军大败,损失步兵、骑兵约10万人。 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被俘,全部辎重丢失。 联军死450人,伤4500人。 此役后,联军取得战争主动权,打开通往叙利亚、腓尼基的门户。 大流士三世逃过幼发拉底河,收拾残部,同时派出使者请求割让幼发拉底河以西之地议和,亚历山大三世傲慢地予以拒绝,其目的在于征服整个波斯帝国。 围攻提尔、加沙 公元前332年初,联军到达滨海要塞城市提尔(一译推罗,今黎巴嫩之苏尔,该城的主要部分在岸边一个小岛上),遭到坚决抵抗。 联军无法直接从陆上攻城,遂修筑一长堤与小岛连接,但仍久攻不克。 亚历山大三世征集一批船只,加上投降的波斯海军舰船,从海上加强围困,经陆海夹攻于7月间攻陷提尔。 8000多提尔人战死,3万多人被卖为奴。 联军死约400人。 接着,亚历山大三世又围攻加沙达2个月之久,始下,城内男子多战死。 至此,联军完全切断了波斯人的陆海联系,夺取了地中海东部的制海权。 继而亚历山大三世和平进入埃及,被埃及祭司宣布为“阿蒙神之子”(国王)。 联军在尼罗河口兴建亚历山大城,作为他继续东征的后方基地。 高加米拉之战 又称阿贝拉之战。 联军经休整补充,于公元前331年春由埃及出发,假道腓尼基向波斯腹地推进,寻波斯军主力决战。 9月渡过底格里斯河,10月初在布摩多斯河(今大扎卜河)畔高加米拉村以西与波斯军主力对阵。 大流士三世在该地集结的军队来自24个部族,号称百万,并有刀轮战车200辆,战象15头。 联军仅有步兵4万,骑兵7000人,成纵深梯次配置,展开正面不到敌阵正面的一半。 波斯军依仗兵力优势,先以左翼骑兵实施大迂回,卷击联军右翼,接着出动战车和中路骑兵迎击联军步兵方阵和先头骑兵的正面突击,一部楔入联军队形,步兵方阵在后跟进。 与此同时,波斯军右翼全线出击。 联军紧缩队形,避敌锐势,以一线骑兵与敌交锋,标枪兵以齐射杀伤敌战车驭手和马匹,并以部分兵力袭击迂回之敌的侧后,纵深部队阻击迂回和楔入之敌。 双方进行了激烈的骑兵战和肉搏战。 联军骑兵主力纵队利用缺口神速楔入敌阵,直逼大流士三世大营。 大流士三世遁逃,其左翼动摇。 联军追杀一阵后返回,配合步兵方阵和左翼部队夹击波斯军右翼。 波斯军溃散。 联军追杀至阿贝拉(高加米拉东南约25英里)。 波斯军损失数十万人,其残部逃往米底山区,从此一蹶不振。 联军乘胜南下夺取巴比伦,占领波斯都城苏萨和波斯波利斯,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摧毁了大流士三世政权,掠夺大量金银和其他战利品。 公元前330年夏,亚历山大三世引兵北上追击大流士三世。 大流士三世被其部将谋杀,古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遂亡。 转战中亚和进军印度 亚历山大三世率兵由里海以南地区继续东进,经帕提亚(安息)、阿里亚、德兰吉亚那,北上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 沿途不断遭到土著部落的袭击。 亚历山大三世在中亚细亚征战近3年,残酷镇压粟特人的武装反抗。 公元前327年春末,远征军离开巴克特里亚,分兵沿考芬河(今喀布尔河)经开伯尔山口向印度河进军,沿途攻城夺寨,到达印度河上游与五河地区(旁遮普)。 希达斯佩斯河之战及班师 公元前326年4月,联军由布塞法拉城抵达希达斯佩斯河(今杰赫勒姆河),同波鲁斯王国军队隔岸对峙,并进行渡河作战。 此役波鲁斯损失步兵近2万,骑兵约3000,战车全部被毁,波鲁斯国王率部投降。 联军步兵、骑兵损失数百人。 联军继续东征,最终进至希达斯佩斯河畔。 鉴于官兵厌战,加上当地气候炎热、疾病流行,亚历山大三世被迫决定撤退。 经休整,除留守一支队伍外,其余分陆、海两路向西撤退。 将军奈阿尔科斯率海军从印度河口西航,亚历山大三世率陆军途经格德罗西亚大沙漠西撤。 公元前324年,陆军回到波斯波利斯和苏萨,舰队在底格里斯河口靠岸;随后返抵巴比伦,东侵即告结束。 亚历山大三世东侵是一次掠夺性远征。 行程逾万里,历时整十载,灭亡了波斯帝国。 在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这一广袤地域,建成幅员空前的亚历山大帝国。 由于缺乏巩固的基础,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三世病逝后,帝国迅即瓦解,但它对古代历史和东西方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历山大三世是古代著名的战略家,他孤军深入,以进攻为主连续战斗,进行了数以百计的抢渡江河、围城攻坚,以及山地、沙漠地和平原地作战,多次以速决战制胜优势之敌。 在诸兵种特别是骑兵的运用,陆海军协同作战、进军路线选定、战斗队形编成、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等方面,为古代军事学术史写下了新的一章。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 拉丁语: 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帝国。 早期为统一的国家,中世纪后演变为一些承认皇帝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自由市的政治联合体。 其历史可追溯至罗马帝国。 从罗马帝国到法兰克王国 参看罗马帝国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公元前49年,军事将领凯撒夺取了政权。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 公元前1世纪,就有凯尔特人在莱茵河流域西部居住,他们也被古罗马人称为高卢人,居住的地方在今法国、比利时、意大利一带,被称为高卢。 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克拉苏之后、罗马帝国后来的国家元首恺撒率军征服高卢,使之成为帝国新的一部分。 公元3世纪后,帝国势力开始衰退。 而在公元前5世纪,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也居住着另外一些部落,他们被古罗马人称为日耳曼人。 后来,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 公元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土崩瓦解,其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 然而罗马人在巴黎地区地统治一直持续到公元486年,那一年日耳曼人法兰克族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克洛维彻底打败了罗马人,建立了法国的前身法兰西亚(Francia)。 其后法兰克王国不断发展壮大,到公元800年王国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的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统一了今法国、德国、低地国家、瑞士、北意大利、奥地利西部、西班牙东北角的领土,史称查理曼帝国。 [编辑] 凡尔登条约与三分帝国 参看查理曼帝国 公元840年,查理大帝去世,他的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 公元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分全国为三部分。 其中查理大帝的长孙洛塔尔(795年—855年)承袭皇帝称号,并领有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称为中法兰克王国。 而他的弟弟路易(804年—876年),被称为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 另一个弟弟秃头查理则领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区,称为西法兰克王国。 这些基本上是后来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三国的雏形。 基本上在差不多时候的9世纪早期,于5世纪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的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等部落的后裔也在不列颠岛上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编辑] 萨克森王朝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年~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公元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公元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编辑]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参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 哈布斯堡王朝时的帝国徽章自奥托一世(奥托王朝第一任皇帝)由教宗加冕以来,每一位德意志国王都希望获得皇帝名号。 在萨克森与法兰克尼亚两朝,皇帝拥有实际的权力,并时常因主教叙任权问题与教皇发生冲突。 然而随着德意志各诸侯离心倾向的加剧,皇帝的地位不断下降。 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以后,皇帝实际由选侯选举产生,形同虚设。 十六世纪时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试图重振皇权的努力,也因欧洲各国的联合反对而作罢。 [编辑] 与拜占廷帝国的关系 [编辑] 法国大革命与帝国覆亡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 而他妹妹,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法国共和政府处决,再加上「公平、自由、热诚」思潮的扩散,利奥波德二世极力联合欧洲各国君主,以武力保卫法国的君主制。 1792年利奥波德二世正式与普鲁士缔结同盟,准备以武力干涉法国。 他却在这时暴毙,不过他的儿子,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继续了他的政策,更於次年与普鲁士、萨丁、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 但这个联盟在1797年,因联军被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打败,被迫议和而土崩瓦解。 1799年,欧洲列强趁法军猛将拿破仑的军队被困埃及的契机,再次发起反法战争。 这次帝国联同英国、土耳其、俄罗斯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 但同年底拿破仑只身返国,发动雾月政变并取得法国军政大权,成为法国第一执政。 此后拿破仑亲自指挥意大利方面军,回头对付反法各国,於1800年打败联军,帝国不得不与拿破仑议和,解散反法同盟。 而拿破仑在政变结束后三周发表的公告中,宣布「大革命已经结束」,令欧洲列强稍微安心,再加上他们的实力受损,因而暂时放弃反法的行动。 但拿破仑的野心令欧洲在几年再起干戈。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 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见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国诸城邦的分化,担心法国再次扩张,与神圣罗马帝国抗衡。 因此,他决定纠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 1805年,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帝国盟国巴伐利亚。 而那不勒斯则和帝国军一道,进攻拿破仑在意大利的盟国。 不过拿破仑迅速做出反应,自本土挥军渡过莱茵河。 12月2日,法、俄、神圣罗马三国皇军,在奥斯特利茨 (Austerlitz)打了一场「三皇会战」。 拿破仑最后不但守住巴伐利亚,更攻入哈布斯堡领地摩拉维亚,更将帝国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援军。 12月16日,法国和帝国最终签订《普勒斯堡和约》。 和约签订后,拿破仑决定成立以自己为护国公的莱茵邦联,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区的盟友。 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Rheinbundakte)》,脱离帝国,加入邦联。 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为不快。 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 因此他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德意志国王的称号。 最后弗朗茨二世於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 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编辑] 历史学家的两种说法 有人认为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标志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那时的帝国应该叫做法兰克帝国。 1337—1453年,英法两国间先为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争权夺利,尔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入侵,从而进行长达百年的战争。 战争的主要原因是,法国力图把英国人从法国西南部(基思省)驱逐出去,从而消除英在法境内的最后一个堡垒,而英国则力图巩固它在基恩的地位,夺回早先失去的诺曼底、曼恩、昂茹和法国的其它一些地区。 英法两国对佛兰德的争夺,加深了它们之间的矛盾。 佛兰德形式上是处于法国国王的统治之下,但实际上却是独立的,并且与英国有密切的贸易关系(英国的羊毛是佛兰德毛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觊觎法国王位。 德国封建主和佛兰德站在英国一方,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 英军主要由雇佣兵组成,由国王指挥,其主体是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士部队。 法军主要由封建骑士武装(见骑士军)组成。 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1337—1360) 英法双方争夺佛兰德和基思。 在斯吕斯海战(1340)中,英军重创法军,夺得制海权。 经过1346年8月的克雷西会战,英军又取得了陆上优势,并在长达11个月的围攻之后占领了海岸要塞加来港(1347)。 此后,两国休战将近十年(1347—1355)。 接着英国又发动进攻,占领了法国的西南部(基思和加斯科涅)。 在普瓦捷战役(1356)中法军再次被击败。 英国人的横征暴敛和遍及全法国的经济崩溃,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艾蒂安·马塞尔领导的巴黎起义(1357—1358)和扎克雷起义(1358)。 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雷蒂尼签订条件极为苛刻的和约——从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的领土割让给英国。 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1369—1380) 为了夺回英占领区,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 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武装,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 B.迪盖克兰这位有才略的军事长官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并拥有很大的权力。 法军采用突袭和游击战术,到七十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一带。 法军对炮兵的使用有利于军事行动获得成功。 英国为了保住在法国的几个沿海港埠(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来)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分地区,并鉴于国内形势恶化,遂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 当时,法国国内也开始出现群众骚动。 百年战争的第三阶段(1415—1424) 法国因国内矛盾加剧(勃艮第派和阿曼雅克派两个封建主集团发生内讧;农民和市民举行新的起义)而遭到削弱,英国乘机重开战端。 1415年,英军在阿赞库尔战役中击败法军,并在与其结盟的勃艮第公爵的援助下占领法国北部,从而迫使法国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 按照和约条款规定,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 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于1422年都先后猝然死去。 由于争夺王位斗争(1422—1423)加剧,法国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 捐税和赔款沉重地压在英占区居民身上。 因此,对法国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百年战争的第四阶段(1424—1453) 随着人民群众的参战,游击战更加广泛地展开(特别是在诺曼底)。 游击队给法军很大帮助:他们设置埋伏,捕捉征税者,消灭敌小股部队,迫使英军在征服地的后方留下大批驻防军。 1428年10月,当英军与勃艮第派攻下法军占领区以外的最后一座坚固要塞奥尔良时,法国的民族解放斗争愈加高涨。 领导这场斗争的是贞德,在她的指挥下赢得了奥尔良战役的胜利(1429.5)。 1437年法军攻下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又收复吉耶讷。 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点评:百年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法国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是,它却促进了法国民族的觉醒。 在赶走了英国人之后,统一法国的历史性进步过程即告完成。 在英国,百年战争暂时巩固了封建贵族阶级和骑士阶层的统治地位,从而延缓了国家权力集中的进程。 百年战争展示出英国的雇佣军优越于法国的封建骑士武装,从而迫使法国建立了常备雇佣军。 这支雇佣军效忠于国王,在组织、军纪和训练方面均具有正规军的特点。 王权与要求消除封建割据的市民的联盟,是雇佣军的政治与财力基础。 战争表明,骑士重骑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成功地与骑兵作战的弓箭兵的作用则得到了提高。 在战争中出现的火器虽然还抵不上弓和弩,但却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种战役当中去。 战争性质的改变及其转化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12612.html
泽连斯基发声 突发!乌克兰最大核电站起火 基础设施首次因乌军
白色瑞兽 经核实为白化的毛冠鹿 四川木里惊现罕见 系国家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