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大战要开场了 2件大事在同一天发生 美俄分别跨出关键一步

虽然自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一直在劝以色列尽快收手,不要把问题扩大化。但以色列根本不听美国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到美国国会去发表演讲时,简直就是一副美国太上皇的姿态在对美国国会议员训话。不过美国也是严重地“心口不一”,其一边嘴上呼吁各方缓解地区局势,呼吁保持克制冷静、为局势降温,又一边在各种帮助以色列,为以色列站台背书。

比如这次,以色列明明知道在伊朗境内暗杀哈马斯最高领导人,会惹来大祸,但还是干了。就像伊朗方面说的,如果没有美国的撑腰,借以色列十个胆,以色列也不敢这样干!果不其然,事情发生后,美国方面不仅第一时间和内塔尼亚胡通了电话,表示全方位支持以色列应对来自伊朗可能对以色列发动的报复。美国中央司令部的库里拉上将更是风风火火地就奔特拉维夫去了,这架势,明摆着就是给以色列撑腰去的。

说起来也怪,平时其他国家打个架,美国人顶多就是提个包装袋,站边上看看热闹,但这次却大不相同了。不过也不足为奇,毕竟以色列可是美国一手拉扯大的“小弟”,这“小弟”一有风吹草动,美国人那是必须得管,不管不行啊!

当然,以色列有美国在背后鼎力相助,这伊朗背后,自然也有其他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就在美军司令落地以色列的同一天,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也抵达了伊朗,并且与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盖里举行了会晤。绍伊古此次到访伊朗的时间点非比寻常,伊朗为何迟迟不对以色列有所动作,或许与俄罗斯有关。虽然这次访问是打着加强双边互动的旗号,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背后绝不是简单的外交寒暄。

前脚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刚在以色列露脸,后脚俄罗斯大人物就跑去伊朗,这摆明了是针锋相对。从表面上看,中东这次暗流涌动的局势像是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对抗,但实质上则是美国和俄罗斯在中东的暗中较量。当然,俄罗斯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有自己的私心,那就是让伊朗和伊朗的“兄弟”在中东牵制美国军事力量,这样俄罗斯就可以放手去解决乌克兰问题。

总之不管怎么说,这次美俄分别跨出关键一步,无疑都是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2件大事。各方角力,暗流涌动,最终的结果,将深刻影响中东乃至世界的未来走向,说不定中东的全面战争会就此拉开序幕,不信我们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叙利亚战争原因

叙利亚东古塔的战事临近尾声,眼看和平在望,却出人意料的传来化武攻击的消息,欧美主流媒体大肆渲染,各国政客也添油加醋,大放狠话。 自从叙反对派控制地区杜马镇遭疑似化学武器攻击之后,笼罩在叙利亚上空的战争阴云迅速积聚:西方各国强烈谴责巴沙尔政权、特朗普警告24小时到48小时内做出回应,将发动军事打击;美、英、法元首通电话,协调行动,要联合对巴沙尔进行强力回击;同时特朗普中止对拉美的访问,放弃出席“美洲国家领导人”会议,美军航母战斗群大规模向地中海集结;另一面俄罗斯总参谋部宣布俄罗斯军队进入一级战备,同时俄罗斯在叙的防空导弹系统提高战备等级……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股市和汇市崩盘,欧美对俄罗斯的金融攻击让俄罗斯损失惨重。 就在世界猜测美国或法国会不会对叙利亚大打出手,美俄大战一触之发之际,叙利亚政府军的一处空军基地遭到导弹袭击,八枚导弹被防空导弹摧毁了五枚,剩余三枚命中目标,基地内据称有俄罗斯和伊朗的军人,共有四名伊朗军人和三名俄罗斯军人丧生,袭击者是以色列,行动事先征得了美国同意。 这场袭击可能是美国更大规模轰炸的路演。 战争乌云密布,美国和俄罗斯真的要在叙利亚大打出手吗?美国和西方仅仅是泄愤还是真的要钻进叙利亚的帝国坟场?抛开这些纷纭错综的表象,我们先来看看叙利亚发生了什么,揭开背后的战争逻辑。 一、俄叙联军赢得东古塔战役我们都知道叙利亚是一个只有2000多万人的小国,但是叙利亚战争却不是一场小规模的战争,由于外部势力的卷入,历时七年的叙利亚战争被打成了一次小型的“世界大战”。 相信大家都应该还记得2016年11结束的阿勒坡战役,当时的形势就是几乎所有在中东有重大战略利益的国家都卷入了其中,包括我们中国。 在阿勒坡战役中,中国、俄罗斯、叙利亚政府军、伊朗、伊拉克、朝鲜、黎巴嫩真主党等国家结成一方,美国、法国、英国、沙特、约旦、以色列、叙利亚反对派、库尔德、ISIS、摩洛哥等为另一方,打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小型“世界战争”。 最终,中国抓住了美国政府换届的战略契机,果断派出了军事顾问团访问叙利亚,直接提供战略战术的指导,输送大量战略资源,快刀斩乱麻,迅速结束了缠斗四年多的阿勒坡战役。 阿勒坡战役号称是叙利亚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此彻底扭转了叙利亚政府军被动挨打的局面,而中国军队出手,也展现了“陆战之王”的风采。 而最近接近尾声的东古塔战役,我们可以看作是俄叙联军“攻克柏林”的战役。 东古塔虽然不像阿勒坡(叙利亚第一大城市,拥有近200万人口)那样是一个大城市,但是它却临近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可是说是威胁叙利亚政权心脏的尖刀。 东古塔位于大马士革东部郊区,为海拔600米的高地,包括众多小城镇和村庄,战前拥有200万居民,目前大约还有数十万居民。 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不久,恐怖组织拉赫曼旅于2012年占据了东古塔,随后叙利亚政府军对东古塔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包围,可始终未能攻入东古塔。 并且随着叙利亚政府军在各个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东古塔地区成了反政府武装在大马士革郊区的最重要据点,最后的堡垒。 许多在其它战场被击溃的叛军也向东古塔地区集结,当地除了“伊斯兰军”、“沙姆自由人组织”、“拉赫曼军团”等反政府武装外,还有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极端组织“征服阵线”等。 这些叛军并非全是乌合之众,其中许多都是原来叙利亚政府军中的逊尼派武装,这个跟伊拉克的伊斯兰国也聚拢了大批原萨达姆政府军中逊尼派武装是一样的。 所以有比较强的战斗力,也很懂得军事斗争,他们早早地把东古塔地下挖空,变成了一个由地堡交织而成的堡垒,所以叙利亚政府军一时也拿它没有办法。 事实上,政府军对于东古塔的围剿从未间断,但是由于叙利亚政府军的精锐都在外地征战,根本奈何不了东古塔的叛军。 例如从2017年6月至9月,叙利亚政府军对东古塔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结果却是以损失了1700多人,36辆坦克被击毁而告终,根本就没能攻入东古塔。 今年以来,由于叙利亚战局大体已经稳定,政府军已经消灭了除库尔德武装以外的绝大部分叛军。 2月18日叙利亚政府军集结了6个师又三个旅,辅以地方民兵部队再加上俄军“顾问”和空军支援,共计6万余人的精锐力量包围了东古塔,决心拔掉大马士革近郊这个最后的“钉子”。 此次东古塔参战序列包括叙利亚政府军的劲旅“老虎师”和叙利亚第一装甲师。 除了这两支在内战中一直活跃的精锐部队以外,被抽调来参加东古塔围攻战役的部队还有:叙利亚第14特种作战师,第4机械化步兵师,第七装甲师,第9装甲师,共和国卫队104空降旅,共和国卫队105旅,共和国卫队106旅,以及叙利亚空军,俄罗斯空天军,俄罗斯陆军特种部队,伊朗革命卫队以及叙利亚民兵和伊拉克援军。 参战兵力超过6万人,并携带有超过500门榴弹炮和火箭炮进行火力压制。 但是对于俄罗斯和叙利亚政府军而言,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被包围的反对派武装,以六万多人的精锐之师,配以重型装备和空军支援,要消灭盘踞在东古塔的不足两万人的叛军,无疑是一场小刀切黄油的战争。 问题是只要俄叙联军摆出决战的姿态或将要获得胜利时,帝国主义分子就要站出来捣乱。 东古塔开战才没有几天,眼看着叙利亚政府军的节节胜利,美国等西方国家就坐不住了。 2018年2月24日,美国、英国和法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401号决议,要求叙全境连续停火至少30天,呼吁解除对东古塔地区等4个区域的围困,以维持对这些区域居民食品和药品等物资供应,就是为了给叛军解围,然而冲突各方均无意遵守这一决议。 只是迫于西方的压力,也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政府军开辟了两条供平民逃生的通道。 2018年3月17日,俄罗斯驻叙利亚停火协调中心表示,已有1.7万余名叙利亚平民从叙东古塔地区撤离。 次日,叙政府军坦克出现在东古塔地区的萨格巴镇,宣告政府军已收复东古塔百分之八十土地。 剩余的叛军聚集在杜马镇等少数地区,成为瓮中之鳖。 3月18日,也就是叙利亚政府军收复萨格巴镇的当天,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视察东古塔前线,受到了将士们的热烈欢迎。 巴沙尔登上了一辆坦克,向政府军官兵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说“你们射向恐怖分子的每一颗子弹都在改变地缘平衡,你们驾驶坦克每前进一米都在改变世界的政治版图。 ”而与此同时,在叙利亚的北部战场,土耳其大军也于3月18日开进了阿芙林城,占领了阿芙林地区,可以说这一天是叙利亚战场的又一个转折点,其战略意义相当于当年的苏联红军和盟军分别攻破了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 标志着叙利亚战场已经接近尾声,如果美国和法国不加以大规模干涉,直接参战的话,叙利亚战争将就此划上句号。 二、美国、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不甘心失败从叙利亚南部战场和北部战场的态势来看,我们就会发现,美国又被俄罗斯给坑了。 当初土耳其悍然发动橄榄枝行动,进攻阿芙林地区的库尔德武装时,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感觉很诡异,甚至一些国内的公知给北约捧臭脚,说土耳其进攻阿芙林,最难受的是俄罗斯、伊朗和巴沙尔政府,北约势力再次进入叙利亚,将会不断地打压伊朗,切割巴沙尔,吞食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地盘。 北约是兵不厌诈,将要板回一局,取得叙利亚战争的胜利。 那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在面对国家核心利益上,土耳其宁愿背叛或退出北约。 土耳其拥有1800多万库尔德人,如果任由美国扶持库尔德装备在叙利亚北部建立邪恶走廊,将对土耳其后患无穷,可能将导致土耳其长期的分裂和内战,因为叙利亚的库尔德武装就是由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工人党控制的。 所以,我们从战争的结果来看,简直就是土耳其与俄罗斯、叙利亚政府军和伊朗天文无缝的配合作战,消灭了西方在叙利亚扶持的最后两支叛军。 当然库尔德武装还谈不上消灭,但是如果美国和法国不对叙利亚展开大规模干涉的话,残余的库尔德武装向俄罗斯和叙利亚政府军投诚,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事实上,随着东古塔战役的胜利,大马士革南部地区的叛军已经纷纷向政府军投降了。 叙利亚战争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可以说,美国、以色列和西方在叙利亚下了这么一盘大棋,已经到了满盘皆输的地步了。 3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从叙利亚撤军,确实,如果再不撤军,美国在叙利亚的几千人的武装就会被包了饺子,前年阿坡坡战役结束时,也有几百名来自美国、法国和以色列的军事教练、顾问和情报人士被俘。 面对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叙利亚的联合围殴,美国也是强龙难压地头蛇。 然而现实总是那么富有戏剧性,就在特朗普宣布美国将要撤军的当天,叙利亚前殖民地宗主国法国站了出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见库尔德领导人时承诺说将派遣军队进入叙利亚曼比季,与当地库尔德武装并肩战斗,以抵御土耳其的进攻。 据法国《巴黎人报》报道,由库尔德武装主导的“叙利亚民主军”代表团29日会见了法国总统马克龙,代表团代表称,马克龙承诺将支持其对抗极端组织和抵御土耳其进攻的斗争,打算“尽快”向曼比季派遣法国特种部队,部队人数尚未透露,法国此次派兵将与美国方面协同行动。 这则消息让世人感到法国骨子里的“大国情结”。 我们要知道法国已经太久没有打仗了,如果我们不算利比亚战争(主要是萨科奇主导的空袭),法国军队的上一次战争还是越南战争。 我们都知道,在越南战场上,中国派出了以陈赓大将为代表团长的军事顾问团,指导越南打赢了奠边府等著名战役,彻底把高卢雄鸡给打焉了,此后半个多世纪再也不敢胡乱嚣张了。 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促使马克龙作出了参战的决定呢?首先是现实利益。 我们都知道,马克龙在当选总统前,曾经在罗斯柴尔德集团下面的投行工作,并积累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所以,马克龙就是以罗斯柴尔德为代表的犹太金融资本的一个棋子,眼见库尔德人撑不住了,着急的不仅是以色列和美国,欧洲的犹太金融资本集团也坐不住了。 所以才会有马克龙的参战。 当然,曾经以“奥斯曼的巴掌”怒怼美国的埃尔多安也不是省油的灯,埃尔多安以前所未有的措辞谴责法国支持恐怖组织。 其次是历史原因。 此次法国试图派兵进入叙利亚,看似是“半路杀出程咬金”,但如果向前追溯的话,就并不显得过于突兀。 十字军东征那会儿太过久远,就不说了。 法国在近代与叙利亚也关系也颇深,拿破仑曾于1799年率军攻打过叙利亚。 1861年法国以“人道主义使命”为由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的马龙派基督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1916年5月,法国通过与英国签署的“赛克斯-皮科特”协议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亚洲部分领土“大叙利亚”(包括叙利亚和黎巴嫩)等纳入势力范围,成为叙利亚的宗主国。 既然欧洲犹太资本要参战,就要把叙利亚的水搅浑,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几天关于叙利亚的化武攻击的新闻。 在舆论战场充当急先锋的却是英国媒体,4月8日,英国BBC率先披露,叙利亚反对派武装顽强坚守东古塔地区的最大城镇杜马(Douma)曝出遭到沙林毒气攻击,据当地医疗人员、救援人员表示,杜马镇上方出现毒气向下飘进镇里,造成至少70人丧命。 臭名昭著的叙利亚救援组织“白头盔”(The White Helmets)在推特上发出一张杜马镇照片,照片中可看出地下室内有多达数十具遗体。 该组织发文表示,死亡人数可能再继续攀升。 一时间,欧美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美国国务院也跳出来说,“叙利亚政权对自己的人民使用化学武器早有先例,而俄罗斯最终必须承担对无数叙利亚人展开野蛮袭击的责任。 ”这种情形我们曾经在科沃战争前闻到过熟悉的味道。 这说明了美国、法国和英国并不甘心在叙利亚战场的失败,他们想要板回一局。 很可能会大打出手,只是可惜的很,现在的局面对他们非常不利。 三、美国会钻进叙利亚的帝国坟场吗?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就已经说过了,现在的叙利亚战场,随着土耳其的倒戈,事实上已经进入到了中东战争的第二阶段,即中东地区诸强争霸的阶段。 土耳其、伊朗、沙特和以色列、埃及等地区强国将要一决雌雄,展开争霸赛。 目前来看,斗争的主线是土耳其联手伊朗、叙利亚对付以色列和库尔德、沙特。 按照中东战争发展的逻辑,应该是等到地区争霸赛结束了以后,中国和美国两个全球性大国才能介入。 对于中美而言,不管是谁,如果没有战略定力,率先卷入叙利亚战场,叙利亚都有可能变成其“帝国坟场”。 所以现在许多人都在担心,美国要在叙利亚大打出手了,俄罗斯要撑不住了,然后唇亡齿寒,俄罗斯倒了,中国也会倒大霉了。 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叙利亚战场就是一个陷阱,中国和美国,谁先掉进去,就会变成谁的帝国坟场。 目前来看,中国是不太可能早早卷入其中的,土耳其和伊朗这两个中东双雄都会站在中国这边,再加上俄罗斯,在中东撑个两三年,一点问题也没有。 土耳其已经彻底与美国和西方闹翻天了,法国的介入虽然可以吓阻土耳其军队前进的步伐,但是并不能阻挡埃尔多安剿灭库尔德武装的决心。 对于土耳其来说,谁支持库尔德武装,支持库尔德独立,就是它的敌人。 显然它现在与以色列、法国和美国已经势不两力,而与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俄罗斯则是天然的同盟了。 所以现在的土耳其现在已经不能视为一个北约国家了,虽然它是北约第二军事大国。 伊朗这几年一直都是低调的潜行,但是论综合国力,伊朗却丝毫不逊色于土耳其。 他的第一号敌人是以色列,第二号的敌人则是沙特。 表面上看,在叙利亚战场上,频频露脸的是俄罗斯和土耳其,但是伊朗才是真正的重量级国家。 因为伊朗掌握了经伊拉克到叙利亚和黎巴嫩的什叶派之弧,背后有俄罗斯和东方神秘大国的撑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势单力孤的土耳其更强,也比外来户俄罗斯更强。 俄罗斯本身也是伊朗请君入瓮给请过来的,就是方便伊朗躲在俄罗斯巨人的后面,背地里动手。 俄罗斯派到叙利亚来的军队不过一两万人,但是伊朗却在叙利亚部署了十万大军,其中大多是精锐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 在这一轮剿灭ISIS头号恐怖组织的战争中,我们只看到了普京在全球媒体上大出风头。 然而,我们却很少有人听说过苏莱曼尼。 事实上,他起到的作用丝毫不逊色于普京大帝。 苏莱曼尼被称作“伊朗的隆美尔”,“中东最强大的个体”,白宫前安全官员理查德·克拉则称,苏莱曼尼拥有“魔鬼般的天才能力”。 当伊拉克军队剿灭ISIS以后,伊拉克北部的许多村庄的墙壁上都写着“从摩苏尔到拜阿季,感谢苏莱曼尼”。 以表彰他在战胜伊斯兰国的杰出贡献。 但是很搞笑的是,苏莱曼尼正是从两伊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天才,年仅三十岁就被任命为伊朗革命卫队第一塔拉赫师的师长,誉为少年将军,2011年被授予伊朗最高军衔“少将”,这几年他统帅大名鼎鼎的“圣城旅”和伊斯兰革命卫队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 只不过国内很少有媒体报道他,低调的苏莱曼尼就是低调的伊朗的真实写照。 美国总统特朗普8发推谴责叙政府军,“被施加暴行的地区已被叙利亚军队封锁,外界完全无法进入。 俄罗斯、阿萨德及伊朗要对这场暴行负责,他们将付出巨大代价。 ”4月9日晚23时,特朗普在内阁会议上谴责了叙利亚化学武器行为,并表示他将会在“接下来24—48小时内”,决定是否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 而叙利亚政府则向媒体表示,针对叙利亚政府以化武攻击平民指控“百分之百是捏造”,捏造这些故事只是为让美国轰炸叙利亚行动合理化。 但是弱国无外交,叙利亚的话没有人听,面对西方的栽脏陷害,俄罗斯都百口莫辩,何况叙利亚。 事实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出,叙利亚完全没有必要在东古塔战役已经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使用化武。 与此同时,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外交斗争也在紧张进行,由于美国和俄罗斯提交的三份草案,均未能通过。 美国起草的决议草案,要求授权各国对谁是叙利亚化武袭击的责任方展开独立调查,俄罗斯投了反对票。 俄罗斯起草的两份草案,同样要求进行对化武袭击的调查,但反对独立调查。 一份草案要求,调查组织向联合国作报告,由联合国决定责任方,美国反对。 另一份要求,总部在荷兰海牙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前往叙利亚疑似化武袭击事发地展开调查,美国也反对。 当然,我们都知道的,在西方大国眼里,联合国就昌个摆设,所谓的联合国决议只是走一个过场,此前美俄均表示要对对方草案予以否决。 现在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这一次博鳌亚洲论坛期间,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要来华访问并参加博鳌论坛了,因为联合国五常只有中国是真心实意地尊重联合国的。 针对所谓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一事,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妮基·黑莉比当年拿着洗衣粉的国务卿鲍威尔还要霸道。 当地时间周一(9日)她对联合国安理会表示,无论联合国允不允许,美国都将对叙利亚政府采取行动,并指责俄罗斯对此“蓄意阻挠”。 确实,对于美国来说,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下令。 从各方面消息来看,美国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 依靠“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事件,舆论准备已经完成,无论事件真实与否,美国都拥有了对叙动武的道义理由。 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与当年指控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出一辙,现如今伊拉克战争已经过去15年,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影子都还没找到。 只留下鲍威尔的洗衣粉,成为江湖的传说。 与舆论战同时展开的是西方国家的密切沟通,协调立场。 4月10日19时,在与特朗普进行沟通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回应称,叙利亚发生的攻击事件是野蛮的,我们正在与盟国一起努力评估到底发生了什么。 4月10日22时,法国总理菲利普称,没有对化武攻击的回应的话,外交手段是不可信的,并将与美国就叙利亚问题密切合作。 4月10日2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称,法国将继续与英国、美国的盟友就叙利亚问题进行沟通,并承诺法国对叙利亚地区的空袭目标均是化工厂。 而据外媒报道,针对“叙利亚化武事件”,法国总统马克龙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两次举行电话会谈,要求国际社会坚决应对。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应对叙利亚的问题,除了积极与盟友沟通外,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取消4月12日至14日访问拉美,并参加“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的行程。 此外美国唐纳德·库克号导弹驱逐舰目前就位于地中海东部,离塔尔图斯仅100公里,可能率先使用60枚战斧巡航导弹对叙利亚实施打击。 而美国方面也在加紧调兵谴将,以“杜鲁门”号航空母舰为首的战斗群4月11号离开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前往地中海执行任务。 “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包括“诺曼底”号导弹巡洋舰(USS NORMANDY),“阿利·伯克”、“巴尔克利”、“福莱斯特·谢尔曼”和“法拉格特”号导弹驱逐舰,“贾森·邓纳姆”和“苏利文”号导弹驱逐舰将于晚些时候加入战斗群,共计有七艘配备宙斯盾的战舰,整个战斗群约有6500名官兵。 而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4月10日报道称,德国“黑森”号护卫舰也加入战斗群。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美国和西方世界与俄罗斯之间就上演了从外交大战到金融大战,再到军事冲突的戏码。 想想3月20日特朗普还亲自打电话给普京,祝贺他当选,并称两人将很快会面,这还不到一个月,就走到了战争边缘。 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俄罗斯也毫不示弱,宣称俄罗斯海陆空三军全面战备。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和西方是仅仅空袭一翻泄愤,还是真的要夺回推动的叙利亚战场?钻进叙利亚帝国坟场?让我们拭目以待。 感谢我们的先烈们浴血奋战,建立了这个强大的国家,让我们远离战争与灾难。 感谢我们强大的党,我们强大的人民军队,让一切敌人不敢染指。 珍惜我们现在宝贵的和平吧,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稀缺的,正是那些长眠地下的英烈们,用生命替我们换来了和平。

拜登一走,普京就来!美俄在中东较劲,距战鼓擂响,仅需只有一步之遥?

1. 美国和俄罗斯在中东的角力,距离战争的鼓声,是否只有一步之遥?2. 美国总统拜登刚离开中东,俄罗斯总统普京就访问了该地区。 这种情况下,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似乎进一步加剧。 3. 美国和俄罗斯在中东的行动,特别是对伊朗的争夺,反映了两国在中东影响力的重要竞争。 4. 美国利用乌克兰问题来消耗俄罗斯,这已成为两国之间紧张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5. 尽管拜登和普京都访问了中东,但伊朗并没有倒向美国,这可能是因为伊朗对美国的意图保持警惕。 6. 伊朗在中东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成为美俄争夺的关键。 7. 如果伊朗向美国靠拢,并向欧洲输送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可能会对俄罗斯的战略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8. 因此,伊朗是否会加入俄罗斯阵营,对美俄之间的战略平衡至关重要。 9. 美国在中东的策略,特别是拉拢其他国家的行为,已经严重触及俄罗斯的利益,可能会加剧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10.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一直是俄罗斯的经济支柱,美国在这些领域的行动可能对俄罗斯经济造成重大打击。 因此,美国的行为可能会引发俄罗斯的强烈反应。

总结九年级上下册英美俄苏联的历史事件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枷马到达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 (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4.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 时间:1775—1783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 (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 5.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789—1794 开始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年4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文献:人权宣言(革命中颁布)《法典》(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在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革命特点: (1)过程艰难曲折 (2)革命最彻底 6.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牛顿力学 成就: (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 (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 (4)新能源:煤炭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 (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 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①宪章运动: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时间:1836—1848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影响: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②《共产党宣言》 时间:1848年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9.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①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 (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时间:1861年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 领导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影响: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 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 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2.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 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10.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 (3)新能源:石油 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国主义过度 (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 12.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 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保卫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2.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 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 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法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5.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发展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部门的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缩减了2/3。 影响: (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垄断资本家为保持价格,维持利润的,宁愿大量销毁产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罗斯福新政 时间:1933年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影响: 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法西斯的发展 (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解散了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3)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5)德国法西斯政权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6)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16.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围:全球各地的30多个国家 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 ★慕尼黑阴谋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 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 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 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想顶峰。 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战开始和扩大 (1)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 (3)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 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二战的转折点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国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军队的闪击战失败。 反法西斯国家由防守转为进攻 (2)1942年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式 (3)1942年,英美军队在北非了阿拉曼击溃了德意军队。 不久,意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二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民主 性质:反法西斯国家的正义战争 17.美国经济的发展 ①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称为黄金时期) 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②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70—80年代) 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经济危机,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西欧、日本的高速发展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经济危机的表现: (1)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3)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但通货膨胀) 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的原因: (1)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2)通货膨胀 (3)债务负担较重(受美苏争霸的影响) 80年代经济好转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③美国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原因: (1)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3)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表现: (1)经济增长加快 (2)通货膨胀率下降 (3)低失业率 (4)财政赤字逐年递减,出现盈余 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18.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①欧洲经济的发展 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原因: (1)利用美国的援助(直接原因) (2)采用最新近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主要原因) (3)工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 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表现: (1)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2)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②欧洲的联合 1.20世纪60年代,法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2.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1991年签署协定,两年后生效) 原因: (1)使西欧各国联系密切 (2)在美苏争霸,美控制西欧的情况下,西欧国家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有必要联合发展 作用:欧盟成立以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性质: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③日本的崛起 原因: (1)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战略的需要,开始扶持日本(直接原因) (2)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3)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表现: (1)20世纪50年代(1955年)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速度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年均增长10%) (2)1964年,日本东京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 影响: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膨胀,军费支出增加,引起亚洲临国的关注和不安 19.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①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在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 开始:1956年苏联共产党的“二十大” 结果:1964年,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失败的根本原因: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经济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势力有所提高(在美苏争霸中占主动),但他的改革仍没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②苏联的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 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了政治方面。 此后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1991年12月15日,苏联解体,叶利钦成为俄罗斯的领导人。 影响:改变了历史进程 (1)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 (2)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12984.html
宝宝日夜颠倒睡觉 试试3个方法 怎么调整 妈妈少受折磨
放开手脚出狠招还击 北约部队混入乌军强攻俄本土!俄撤走数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