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长歌 23家文博单位350余件文物亮相

河北博物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7月24日,“敕勒长歌——北朝的融合之路”在河北博物院开幕。

展览展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23家文博单位的350余件(组)文物,涉及陶瓷、金银、青铜、玉石、碑刻、拓片、壁画等,讲述了北朝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同出六镇 东西争霸”,简述了从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到东、西魏双雄对峙的历史概况;第二部分“归心华夏 多元互融”,展现在南北对峙背景下的社会生活,以华夏文明为主体,展示多元文化共存、互融的历史画卷;第三部分“异质汇流 和合共生”,通过碑刻书法、造像、壁画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还原了民族融合的历史场景与多元审美的精神图谱。

本次展览由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支持。

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0月20日。


“万年永宝”汇聚首都博物馆,展示了哪些展品?

前两天刚从首都博物馆回来,作为首都博物馆的重头戏之一,万年永宝中展示了很多国家级重点文物,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和石甲胄等等。

一、最近几天是世界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而中国会上由首都博物馆举办,其中博物馆最重头的好戏就是万年永宝,根据记者报道的消息目前整个北京市备案的博物馆大约将近有200家,在全中国属于第一名,万年永宝中汇集了十余个省市的文物保护展品约有50余件在此展示,其中包括了兵马俑等国家重点文物,还有南澳一号出土的水瓷等重要的考古发现。

二、兵马俑又被称作秦始皇兵马俑,被发现于陕西省临潼区,距离秦始皇陵东部1.5米,兵马俑是中国古代历史墓葬的一个类别,在当时的时代实行人殉,而奴隶就是殉葬的附属品,一旦奴隶主去世之后奴隶往往都要陪着墓主人一起陪葬,而兵马俑则是用陶土制成士兵战马等各种形状的殉葬品,兵马俑的发现对于中国历史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同样也是中国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国灿烂的古文化添加了色彩,也为世界历史学补充了光辉的文献,兵马俑军容严整,气势磅礴,仿佛能够把人们带到那一刻战火的年代,彰显出古代军队的巨大魅力,兵马俑也可以称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篇章。

三、石甲胄,也被发现于秦始皇陪葬坑,这一件文物可谓真正的国之重器,在制作的时候融合了当时玉器加工和石料开片等技术,整片衣服约有600余片甲衣,按照当时的科技生产水平如果每人每天工作八小时,制作这一件石甲胄需要花费300余天,由此可见这件文物的珍贵性。

10月1日 千余件故宫院藏文物亮相太原

山西人可大饱眼福了!10月1日,1000余件故宫博物院院藏珍贵文物将在太原博物馆展出。 9月19日,“紫禁风华——2018太原·故宫文物展”推介会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举行,宣布了这一好消息。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常务副院长王亚民、纪委书记朱鸿文,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立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璐,故宫博物院相关部处领导和专家、太原市文物局及新闻媒体参加了推荐会。

紫禁城与龙城的千里之约

今年3月,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故宫博物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合办展览、古建保护、文物修复、藏品展陈、数字化展示、文博宣传、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文创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根据协议,双方约定以借展方式在太原展出故宫部分馆藏珍贵文物。 此次文物展由故宫博物院、太原市委市政府共同组织承办。

文物

推介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起故宫的文物,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他介绍,走入太原,是故宫展览“走出紫禁城”的一步。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一直致力于“让文化遗产拥有尊严,让文物‘活起来’”的探索研究。 从2012年至今,故宫已经在全国和世界各地举办了135项展览。 目前故宫每年展出文物藏品约2万余件,比2012年增加一倍,每年新开展览50余个。 但与故宫院藏186万件文物相比,仍只是一小部分。

“故宫186万件文物,93.2%是国家定级的珍贵文物,这么多文物如何更多地展示给公众,我们一直在探索。 目前可以说,故宫是全世界在外地举办展览最多的博物馆。 ”单霁翔院长表示,如此大规模文物赴一个城市借展,在故宫尚属首次。

太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璐介绍了太原的情况。 太原是拥有5000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九朝古都。 今天的太原博物馆位于汾河岸边,美丽的长风文化商务区中,馆舍建筑由5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的椭圆倒锥体块连接组合而成,是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事务所的优秀作品,建筑面积6.44万平米,其中文物库区面积1万平米,陈展面积1.5万平米,是太原市的文化地标建筑。 目前,在故宫博物院的鼎力支持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太原博物馆将于10月1日正式开馆。 “紫禁风华”展览将让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和博物馆里的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展现新内涵,进而形成价值引领,推动文化自信。

七项专题大展尽饱眼福

推荐会上,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介绍了此次展览相关情况,专家讲述了太原文物展重点文物的情况,现场还观看了《锦绣太原风华紫禁》宣传片和MV《山河知道》。 著名晋剧艺术家谢涛在现场表演了《傅山进京》选段《手捧布鞋》。

据介绍,此次展览共设7项专题大展,展出1000余件故宫院藏文物。 一是《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主要展示乾隆、慈禧清代宫廷寿庆的礼仪形式、筵宴情况,展品包括慈禧玉石池仙台、乾隆碧玉交龙钮“古稀天子之宝”和青田石“元音寿牒”组印等,旨在弘扬尊老敬贤之意,倡导孝悌之风。 共展出文物354件。 二是《日丽紫禁——明清官式建筑展》,主要展示紫禁城建筑的楹联匾额、琉璃瓦件、营造工艺、模型烫样,展品包括圆明园西路万方安和烫样、五福五代堂匾、琉璃走兽行什等,呈现明清时期宫殿建筑的华美考究与工艺匠心。 三是《凝华焕彩——故宫博物院藏宫廷珐琅器精品展》,主要展示宫廷典章、陈设、生活、宗教等内容,展品包括乾隆款掐丝珐琅海水龙纹笔架、掐丝珐琅海水龙纹暖砚、内填珐琅八吉祥等,展现宫廷珐琅器的整体面貌和帝王的审美意趣。 四是《御瓷撷英—明代御窑瓷器展》,主要展示明代洪武至万历朝代表性御瓷精品,展品包括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斗彩云龙纹“天”字盖罐、娇黄釉兽耳罐等,让观众近距离欣赏御窑瓷器的烧造品种和艺术成就。 五是《笔走龙蛇——傅山及明末清初名家行草书特展》,展示傅山及其同时期的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5位艺术大家200余幅书法和画作。 六是《紫禁藏影——故宫博物院藏老照片展》,聚焦近代中国,时光跨越晚清至民国,通过精选馆藏800张老照片,集中展示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人生百态、社会变迁和王朝更替。 七是《数字故宫·万象紫禁》,分三个区域进行展示,数字展示区通过《紫禁城天子的宫殿》:《养心殿》《光绪皇帝大婚》等影片展示故宫相关历史故事建筑之美;文化展示宣传区通过《龙孩儿守故宫(上、下)》《古从陶到瓷之美》《中国绘画图欣赏》《中国书法欣赏》43部文化专题片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互动体验区提供“亲制御膳”等互动项目活动,让观众体验亲自动手“做御膳”的乐趣。

系列配套活动感受文物魅力

为了让公众多角度欣赏展览,10月1日开展当天,太原市将举办开展仪式、“让文物活起来——单霁翔院长专题报告会”、博物馆馆长论坛等一系列配套活动。

另外,展览期间还将举办瓷上摹古、故宫彩画、火中涅槃景泰蓝、化蝶成寿、老照片合影等传统手工艺术教育活动。

据悉,未来计划在太原古县城举办《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活动,挖掘故宫博物院院藏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原作的艺术神韵、文化内涵与历史风貌,融合8K超高清数字互动技术、4D动感影像等多种高科技互动艺术,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 观众可以在各个音乐章节的串联中,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北宋都城汴京的众生百态,成为长卷中的人物,横渡船舶如织的汴河,在宋代人文雅韵中唤醒文化的记忆。

据了解,根据故宫文物借展的相关规定,本次展览预计为期六个月。

德国人史图博征集的海南珍贵文物年底要“回家”

2年前,省博物馆意外发现德国人史图博征集到一批海南珍贵文物保存国内

史图博的宝贝年底“回家”展出

史图博拍摄的黎族妇女。史图博拍摄黎族妇女织布。

2015年,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一次与南京博物院的交流活动中,得到了一条振奋人心的线索:史图博除了里程碑式的为海南奉献了《海南岛民族志》一书外,还广泛地征集了一大批黎族、苗族以及客家人的民俗文物,在南京博物院就收藏一批史图博征集的文物。 得到这一令人兴奋的线索后,省博物馆“顺藤摸瓜”,发现在民族文化宫以及故宫博物院,也都分别收藏着史图博征集的文物,共计300余件。

日前,省博物馆邀请来自相关收藏单位的文博专家,再一次重走“史图博之路”,寻访沿线少数民族文化。 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将史图博征集到的这一批文物请回海南展出。

南国都市报记者易帆

里程碑式的奉献

《海南岛民族志》记录鲜活黎族文化

史图博,1885年6月19日出生于德国莱比锡,生理学家、耶拿大学教授。

北朝 敕勒

1924年春,史图博应同济大学邀请到同济大学任教,担任同济大学生理学教授、同济大学生理学馆主任等职务。 史图博除了讲授生理学,还醉心于人类学研究,他对东方民族的人类学研究尤其感兴趣。

在德国外交部的支持下,1931年和1932年,史图博两次来到海南岛,深入五指山地区对黎族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研究。 其考察对海南岛黎族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提出了海南岛黎族的来源、族群分类与分布、民族特征与文化遗产,其成果《海南岛民族志》具有里程碑的性质。

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唐玲玲夫妇表示,《海南岛民族志》这部著作是史图博在两次田野调查所得的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书中保留了260多帧当时实地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深具历史文献价值。 可以说,这部著作保留了上世纪30年代黎族人民的鲜活生活史。 这部著作,国际、国内学术界都有定评,认为是研究黎族的权威著作,开拓现代科学意义上研究黎族的先河。

《海南岛民族志》记录的黎族文物。《海南岛民族志》记录的黎族文物。 六镇

意外发现

300余件文物将回海南展出

“史图博的贡献不单是写下了《海南岛民族志》这本书,他当年寻访海南所收集的黎族生产生活用具一件都没有带出中国,并留下了珍贵的图片资料。 我认为,史图博不仅是个文化人,更是中国的国际友人。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冯昆思,在重走“史图博之路”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史图博为《海南岛民族志》作序时写道:“海南岛很快就要逼近巨大的迅速的文明化运动。 在没有全部失去尚可窥视其原始状态之前,今天必须写下这些东西,因为这是最后的时机了。 ”正是这样对传统文化记录、保护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史图博在以文字记录的同时,还拍了许多珍贵照片,同时,他还征集了一批珍贵民俗文物。

“这些文物大多是黎族苗族等海南少数民族的生活、生产用具,以及服饰等。 ”省博物馆馆长陈江告诉记者,这些文物在《海南岛民族志》中均有记载,包括独具特色的骨簪、刀鞘等。

年六镇

史图博所收集的300多件海南民俗文物于1946年由当时的中央博物院收购,后来被分散收藏,如今民族文化宫博物馆藏有其中的200多件。

海南省博物馆藏品征集部主任、副研究馆员王辉山透露,省博物馆计划于今年年底,将史图博征集到的这一批文物请回海南展出。 省博物馆的提议得到了相关收藏单位的认可和支持,目前,展览正在筹备阶段,届时将展出200件文物,史图博征集收藏的文物将与省博物馆现有的民俗文物一同展出,形成对比,让参展观众更加了解海南少数民族民俗魅力。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1380.html
雪天爬山海边骑马还要连夜去新疆 73岁张纪中加入难死赛道 直
创意烘焙 北京市通州区定海园二里社区 美味共享